峨眉山撷影之五:九十九道拐、仙峰寺
眼前是陡峭险峻的九十九道拐起点处 看来前路难行,歇脚山谷听听潺潺流泉,放松身心再行。 九十九道拐为峨眉山著名险坡,起于凌霄亭,止于寿星桥。一拐连一拐,一坡接一坡,看一坡到头,忽地峰回路转,又是一坡。 九十九道拐实际并没有九十九那么多。相传普贤菩萨到峨眉山体中腰部时,看到凹凸蜿蜒的山体和陡峭险峻的秀丽风光,认为此处也是绝好的让人思索悟道的场所,遂命开路的灵祖菩萨和三千门人每人修了一级,蜿蜒曲折上了还下下了再上的三千级阶梯,正好有九十九个拐点而得名。后因一云游至此的高僧,感慨路险难登,即动了悲悯之心,欲施善行,则作法于此,减去了四十四折,余下五十五弯,这便是九十九道拐的来历了。后来因为多次修路改善,变成了现在的六十九弯了。 从洪椿坪至仙峰寺15公里,这是最难走的。因为路陡,一路上念佛反而比前面专心了。往上爬的过程中是很辛苦,但这种累不用你要它消失,它自然会离开。当静静地站着或坐着,只是看着它,根本就没有累,累是空的、无常的。这个时候其它的妄念似乎被山谷的灵静所过滤,内心只有“阿弥陀佛”时,会觉得那些路行得很轻松了。但是爬几段后又会累了,念头起来不理它,内心其实没有任何有为之法可干扰,保持念佛再坐坐歇歇再行。 不知不觉险峰已在脚下过了,山谷里响起了“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是寺院里的播音器在念!给人带来光明! “不管路遥远,何时到终点,我会完成这心愿, 阿弥陀佛在心间。” 仙峰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又名仙峰禅院。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扩建,明末毁于火,清乾隆年间再建。寺宇屋面全为锡瓦、铝皮所盖,衬托于浓翠欲滴的苍藤古树之中,有“碧海圭玉”的美誉。 仙峰寺第一殿原为财神殿,后改供弥勒菩萨,称弥勒殿。现又改为财神殿。匾额“仙峰禅林”。有联语“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等。殿堂内左壁悬挂木屏四扇,简述仙峰寺沿革及九老洞的传说。 正好是中午吃饭时间,法师在打钟板!我俩走近问问可否在寺院吃饭,师父说是可以。这儿离车子可到的地方较远,东西都是靠人力扛上来的,要翻过重重山岭真是不容易啊! 九老洞位于位于峨眉山左山道仙峰寺( 距2里路)背后的九老峰下,海拔1752米,藤萝倒植,下临绝壁。洞口呈三角形,高约4米。从洞里向外看,洞口轮廓恰似一尊老道塑像。属于喀斯特地形的峨眉山区,溶洞成群,崖穴成网,九老洞可以算得上山中洞穴之首。 明崇祯年间,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胡世安三次游历峨眉山后,在《登峨山道里记》一文中说“最奇者,莫如九老仙人洞。昔黄帝访广成子天皇真人游此,遇一叟洞外,询‘有侣乎?’答以‘九人’。今名以此。”所谓九老,即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 洞里无人,英英师兄连进去都不敢。我走了几步看她没来也不敢再往里走了,里面幽深得很。回来后英英说她以前打坐入定知道前世做过一条赤龙,在定中还看到往昔世的眷属抬了宝座来接她,那肯定不去的了! 难怪以后见到龙洞之类的她可是避而不入的啦!还有她喜欢穿红衣服,双盘几小时可不动。呵。。。今生她是下定了决心了生死要紧!
注:图原创,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清梦居博客(2011.云水之旅)
第二殿是大雄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背面供奉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全为脱纱佛像。内有一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峰头外布些慈云,常庇琉璃世界;愿人出孽海迷津,名场利薮,洞口前撑来宝筏,普渡亿万生灵”。
第三殿是舍利殿,供奉汉白玉雕刻的药师佛像。有舍利铜塔,六方七层,高3.6米,通体敷金,金光闪闪。1904年、1906、1910年,上海龙华寺僧清福三次经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锡兰(斯里南卡)取回佛骨舍利15枚、贝叶经3卷、玉佛五尊。后以舍利3枚、贝叶经2卷留赠仙峰寺,寺僧海岸、海良特建造舍利殿存放,“经舍”在“文革”中被毁,现舍利殿重建于解放初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