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撷影之二:雷音寺和圣水禅院
第二天一早从伏虎寺延路直上,走了约二公里便到了雷音寺。 寺前的参天老树 雷音寺由明嘉靖年间白无暇禅师所建,名为“观音堂”,万历初年改为“雷音寺”。清朝初期又更名为“解脱庵”。相传入山至此可解脱麈世烦恼,出山到此可解脱险阻,故名为“解脱庵。”光绪十年(1884年)改建,并改寺名为“雷音寺”。 寺院位于峨眉山玉女峰下解脱坡,位踞高岗,面临危崖,树木繁盛,环境幽雅。该寺所在山下有一座解脱桥,横跨於瑜珈河之上。 大雄宝殿屋檐上挂了一些兰花,挺别致的,真正的空谷幽兰呢! 院子里很幽静,走廊边种的倒挂金钟小花。看到旁边走来一位比丘尼师父,原来这现在是尼众的道场,寺院不大,可能住众不多吧! 在雷音寺门外,遇见了一位三步一拜上海拔三千多米金顶的中年女居士,从山下拜至此处,已是汗水淋淋。前路漫漫兮,愿佛菩萨多多加持她,一路顺达!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看到她的三步一拜,更坚定了我等爬山的信心! 山间的野花 从雷音寺上行约2公里,即到纯阳殿。纯阳殿原名吕仙行祠,明代御史卫赫赢创建,崇祯6年(公元1633年)四川监察御史刘宗祥增修,改名为纯阳殿。殿内供奉八仙之一吕洞宾仙像,相传吕洞宾曾来此隐居修炼。 纯阳殿作为道教宫观时,有吕纯阳立、坐、卧三种不同姿态的塑像。后道士离观,僧人居之,增修新殿及静室香厨供奉大士、弥勒,遂成为佛教寺院。清代初年,僧人又几度扩建佛堂及客舍僧寮。 现今所供均为新塑。殿后左右有龛四个,分供普贤、地藏、文殊、观音。 纯阳殿位于赤城山下,海拔高度940米,玲珑古雅,后倚赤诚山,前瞻金顶,可观晴云雨雾。殿前古楠银杏,遮天蔽日,凉爽之至,是盛夏避暑之佳境。 从纯阳殿出来,路较好走了,好多变成了下行的。沿公路行约2公里,便到了圣水禅院。 圣水禅院原为明代安庆巡抚吴用先的旧居,因周围“修竹万竿”,有“水竹色相绕,碧花动轩楹”(唐,孟郊 《旅次洛城东水亭》)的意境,取名“水竹居”。明万历末年(约公元1619年),因水竹居前有“玉液”神水,遂改宅为寺,名“神水庵”。寺院前有一塔,传为隋代智者大师衣钵塔。 大峨寺紧挨神水池,因寺前原有一巨石横卧,上有“大峨”二字(传为吕纯阳书),为后来寺名之依据。唐大历年间(约公元772年)太常博士仲子陵曾结庐于此,勤于耕读,并写出了《幽兰赋》,该地因而名声大噪。 大峨寺始建于明初,万历年间称福寿庵,清初重建后名大峨庵。康熙中期峨边参将李桢捐资扩建,变庵为寺。康熙帝曾赐有“洗钵泉初暖,焚香晚更清”联,为寺中之宝。寺周有许多文人墨客题刻。 圣水禅院海拔870米,禅院包括了以前的大峨寺,两个寺院连成一体,成为峨眉山中段山区一座较大的比丘尼丛林。 大峨石:峨眉五大名石(有说四大奇石)之一,位于圣水禅院外神水池,从上至下镌刻有“福寿”、“大峨”、“神水”六字,相传分别出自陈抟、吕纯阳与张景贤之手,以一处题刻,集唐宋明三时代人的三种字体于一石。 注:图原创,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清梦居博客(2011.云水之旅)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