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寺内瞻礼佛祖舍利
宝光寺坐落于成都新都县内,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公认的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今日之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僖宗命悟达国师重修宝塔,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扩建佛寺。宝塔取名为无垢净光宝塔,又称宝光塔,佛寺仍名宝光寺。当时寺内有僧众一千余人,“蜀中之梵宫佛院未有盛于此者”。因此,悟达国师被尊为宝光寺唐代的开山祖师。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佛祖真身舍利宝光塔-东方斜塔 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赐号圆悟国师)开法于成都昭觉寺。大观三年(1109)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据清道光碑刻《宝光禅院创建重修端末记》称:“宋圆悟禅师修持说法,接众数千”。使此寺进入了宋代的极盛时期。 宝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遭到毁损。清唐熙九年(1670),四川梁山县双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禅师来到宝光寺,新都县知县毕成英及地方缙绅的支持下,剪荆伐棘,重兴道场,被称为清代宝光寺中兴第一代老和尚。从康熙到光绪的两百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扩建,宝光寺一跃而起,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是也。 一个高约一米、遍体镶满各式宝石、金光闪闪的舍利塔里,存放着两粒释迦牟尼佛舍利! 清光绪30年,宝光寺真修和尚到印度各处朝拜释迦牟尼圣迹,锡兰国王被其虔诚所感动,分赐了15粒释迦牟尼的舍利给真修。真修归国后,给了宝光寺两粒舍利子。宝光寺僧人用高约20厘米的铜质镀金四方形单层亭阁式小塔,将舍利存放其中保存至今。 这个供奉佛祖舍利的幽静小庭院, 一座假山置于庭院中间,庭中二株银杏树的树冠竟盘成了一把扇状。别看它们矮小,其实已有160多岁了,天天陪伴着佛陀舍利。 方丈室就在旁边 宝光寺历代珍藏和出土的文物有2000多件,许多是无价宝藏。除宝光寺镇寺三宝———释迦牟尼舍利子、印度皇帝赠送给清朝皇帝的优昙花、用针刻满经文的贝叶经外,还有宋徽宗的《白鹦鹉》、宋元书画家赵勐頫的《五马图》、元代用金粉银粉所写的《华严经》、明代文征明画的《山水》、张大千于敦煌临摹的工笔重彩画《水月观音》、徐悲鸿一生所画最大的一匹马《立马图》、慈禧太后为宝光寺题写的对联……不胜枚举。有部分在宝光寺精品文物馆展出。 道光皇帝转赐印度优昙花 竹禅法师的一幅《墨狮》图。令人惊奇的是,无论参观者从哪个角度看,都会觉得这只狮子双目在紧紧地盯着你。你移动一步,狮子的眼睛好像也在跟着转,尾巴也跟着摇动。无数观者惊叹于竹禅对光和影出神入化的掌握。 目前,竹禅法师的画已经极为少见,而宝光寺却珍藏有32件,其中二级文物就有6件。 : i" }" }& X- d2 Z+ Y( L+ ^+ W t: Y# V6 a3 J$ t
优昙花,又被叫做优昙钵花、乌昙跋罗花,在梵语中为祥瑞花的意思。该花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和锡兰岛等处,我国云南也生长,极其稀少,佛教把它作为圣花。佛经又记载,这种花3000三千年开一次。
宝光寺的优昙花为铜质合金铸造,高155厘米,叶互生,脉络清晰;花共6组,每组聚生着数朵小花,整株造型极为别致。它还具有乐器的功能,若用筷子打击它四周的叶片,能发出“优昙钵罗”的声响。据说此花原是印度使臣赠送给中国皇帝的,并藏于清朝宫廷,后由道光皇帝赐予宝光寺。
清梦居博客(2011.云水之旅)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