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于丹说佛


 2011/10/9    下载DOC文档    

于丹说佛

 

释宽容 读书笔记

 

于丹说佛
于丹教授在佛寺留念

 

编者按:前两年笔者学习了国学大师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近段时间又细心品读了她著的《庄子》心得及她在扬州讲坛等处的一些讲演文档,深有启发,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觉得他知识渊博,领悟精深,观念新颖,文辞优美,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特别是在引用佛学理论时,也是信手拈来,阐述精确,行云流水,使人法喜充满。一般的教授学者或专门研究佛学的大法师也达不到这个境界,不愧为国学大师。这也许就是她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缘故吧!悟而知之。否则,常人通过学而知之,在有限的光阴里,那能有如此精深渊博的学问呢?

现将自己做的读书笔记中与佛学有关的十几个段落单独摘录出来,原文一字未动,只是为了方便阅读,笔者给每段加了个标题,供养有缘之人品味分享,以领悟国学智慧,启迪人生品质。

 

1、觉悟

 

天地英雄就是中唐李贺在诗中所说的:世上英雄本无主。我们不要老是觉得,那种效忠于君王的忠臣死士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这样的一种由自己的心智而决定的人生,会给我们每个人开拓出不同的境界。这就是生命的觉悟。

觉悟这个词是一个佛家语。大家可以看一看,觉悟这两个字的写法很有意思,字的下面有一个是左边一个竖心,右边一个吾。其实就是我的心。觉悟,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看见我的心

我们问问自己,终其一生,有几个人看见了自己的心?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是觉悟。

觉悟在佛家禅宗的开悟中,被描述为两个阶段:觉是第一个阶段,比如说你听到了某种知识,有一个人跟你说了一句话,突然之间眼界通透,所谓醍醐灌顶,这叫有所觉。

但是你在一生的长长的修为,遇到任何一个事情,要反观内心,去思考,去明白,日积月累,这个长长的、参化的过程叫做悟。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2、无忧是佛

 

我们的生命都像电光石火一样转瞬即逝。在这么有限的生命里面,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不论你度过什么样的人生,最不应该扔掉的是欢乐。

有人问佛祖:什么叫做佛?

佛祖的回答是:无忧是佛。

人生真正想要达到逍遥之境,需要打破我们的常规束缚,以一种逆向思维,把这个世间中看似天大的事,关于战争,关于政治,关于仇杀,关于恩怨,都把它看小了去,看作蜗牛壳里的纷争,看作电光石火的瞬间事。另一方面,把我们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之大。

我记得丰子恺先生(宽容按:弘一大师弟子)曾经讲过,人的生活可以有三重境界,分别主真、主美、主善。

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主真的。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规则,有职业,要顺应很多很多的要求,但求真实而已。

第二重生活是审美生活。这种审美是二三亲朋好友在一起听听音乐,品品诗词,完成一种文学的陶冶,艺术的享受。这一重生活是主美的,因为他完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

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

人生的境界有大小,而我们过往的生活,大体相同。

重要的不在于客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寄寓,而在于主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在于客观提供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与无用的判读上,主观确立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当我们过分急功近利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春花秋月,难道不惋惜吗?我们失去了与孩子、老人的天伦之乐,难道不遗憾吗?我们失去了很多逍遥游的机会,让自己的年华迅速老去,却积累了一大堆无用的事功,难道内心不愧疚吗?

 

3、清净心

 

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

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时候,都是从生活中的最细微处去发现、去感悟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从细微处见出大境界呢?

有的时候,大境界是从眼前的小物件上看出来的。也就是说,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让我们眼睛敏锐起来,我们就会看到在不经意处,有很多至极的道理。

 

4、超越名利

 

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超越这个话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谈到。

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基于现实世界的认知,辨别在纷杂的现实生活中,什么是恒定不变的,本质是什么?

先说一个题外话:

据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

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

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5、价值观与人生感悟

 

我们经常说,命运这个东西太客观了,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

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这种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物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

在宋代的笔记当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记载:

苏东坡和佛印经常共同出游,看到很多的事物情景,但是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解读。

有一天,两个人结伴出游,见到一个木匠铺,看见木匠自己在那儿正在做家具。木匠拿出一个墨盒,一弹墨线。

佛印见了,马上就拿起这个墨盒来,做了一首诗:

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

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

这诗是拿墨盒作比喻。墨盒有两个墨池,就是两间房;墨盒里面不有一个轮子吗?墨盒的一头通过轮子把这个墨线拉出来,叫做赁与转轮王。这个墨线弹出一条笔直的线,就是正直与准则。在这样正直与准则的标准制衡之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是不能抵御的。这就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要有底线,不能超越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这就是理性。

苏东坡也做了一首诗:

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在腹。

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

苏东坡说,我也有一样东西,不是墨盒而是一架琴,五条琴弦都藏在我的肚子里。我自己随兴所至的时候拿出来就弹,但曲声是你们别人听不到的,只有我的心智可以听到,尽出天下无声曲

这无声的音乐是至极的天籁,这琴就是人心中感性的欢欣。每到一处地方,每见一个风景,心中便有一种悲悯之情自然生发,一种欢欣之意自然流露。

其实,苏轼与佛印分别代表了我们人格理想上的两个支点,叫做依于仁,游于艺

依于仁,指一个人内心要有仁爱的准则。这是一种标准,就像墨盒弹出墨线一样,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定为标准。游于艺,就是人的自由境界,就是苏东坡心中的那架琴,可以自由演奏内心的音乐。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一种心游万仞的境界,拥有了这样一种自由欢畅的心灵,他在这个寂寞的世界上还会不果敢吗?他面对所有的纷纭万象时,还不能超越吗?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6、智慧与慈悲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时代在变迁,一个人真的能做到与时俱进,真的能做到取舍自如,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永远保持动态中的平衡,你就永远不会倒,你永远是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着的陀螺。只有当你静止下来,你才会真正倒下。你倒下来是没有外力可以拯救的。

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相同。但每个人得出的经验与道理却大相径庭。这关系到两点,第一是智慧,第二是慈悲。我们有没有能力从一草一木中得到启发?能不能够以一种善良在一花一叶上体现关怀?

 

 7、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宽容按:这是宋代禅宗无门禅师的诗偈)

人间真正的好时节,就是没有闲事,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那么,这种闲事往往表现为什么呢?就表现为我们给自己设置的一种障碍,让我们的境界不能开阔。

那么,在生活中,眼界怎么样能够看得真正开阔呢?

禅宗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里要是有事,心中就有事,人就会看得三界窄。三界是什么?前生,此际,来世。只要你眼里的事化不开,心里成天牵挂着,你就会把前生来世、上辈子下辈子都抵押进去。但是,如果你胸怀开朗,心头无事,用不着拥有多大的地盘,坐在自家的床上,你都会觉得天地无比宽阔。

所以,要想做到真正与天地共逍遥的境界,需要先开阔自己的眼界。

 

8、千江有水千江月

 

于丹说佛三祖禅寺的山门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学有句话叫:"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说我们的一颗心是否有分别心,在乎与不在乎的区别。如果在乎,心似千江水,天上只有一轮月亮,但是千江有水千江印月,处处都有一个月亮,心一旦想开了,心似万里晴天。

 

于丹说佛

三祖禅寺全景

 

 9、六根通透

 

大家知道,佛家的僧人出家时都穿僧鞋。这个僧鞋的形状很有意思,前面露五指,后面露脚后跟。为什么?

其实,穿这样的鞋是为了提醒一个道理,所谓六根通透,要去掉贪、嗔、痴、怨、疑、慢。

你只有看穿这六根,心灵才真正清净,真正通透。那这人生至理为什么要把你放在脚下鞋上呢?用佛家的话讲,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你不低下头是看不见的。

 

 10、拈花微笑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至极的道理,既需要我们有辽阔浩瀚的眼界,也需要我们有踏实地的实践。

据说佛祖在讲经布道,释迦牟尼拈花,弟子中只有伽叶微笑。伽叶微笑的那一刻,叫做有所心会,心领神会,他懂了,所以微笑。

我们来设想两种结果,第一是佛祖拈花,举座没有一个人笑,那么这个讲经失败了。第二是佛祖拈花,举座全笑了,其实那也很失败,也不可能。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道理,只要是一种精妙的、能够贴近人心的道理,人的参悟都会有深有浅,有远有近,都会根据人心智的不同、阅历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理想境界的不同而有高下之分。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一个规整件。真正的道理,不会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精确无误,人人明白。

当佛祖拈花的时候,只有伽叶在微笑。当庄子逍遥游的时候,又有多少心灵真正得到自由的长空?真正有几个人能够与他的天地精神共往来呢?

 

11、把心找回来

 

于丹说佛
于丹教授与星云大师

 

佛光山曾经举办过一次活动,叫做把心找回来。我们要找回什么样的心呢?慈悲心、感恩心、忏悔心,我们越来越发觉,我们距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

 

12、儒道释在人生境界上是一致的


  
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以至于连喝茶的时间都没有了。其实,喝茶是一种仪式。茶在岁月之中,人在草木之间,期待着那一种相遇和苏醒。我们生活的时代,都是钢筋水泥,缺少草木之气。

  
人生是一锅沸水,要看你拿什么放进去。一种是生鸡蛋,时间久了,就变硬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心肠是变硬了,总是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道黑暗。一种是胡萝卜,从开始的鲜亮色泽,变成了最后的稀泥,这就是被生活软了。变软的人比变硬的人还要多,这就是无处不在的老好人。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干茶叶,茶叶吸收了水分,变得丰润而自信,并且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儒道释在人生境界上是一致的。

中国有三种思想:儒、道、释。在人生的终极境界上,那是达到一致的。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到了七十就达到了内外合一,社会与人的内心达到了一致,就如同茶叶一样。
   
儒家用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七个字,道家只用了五个字:外化内不化,这是庄子所说的。外化,就是不要横眉冷目,在社会上要融合他人,入社会。而内不化,则是内心不妥协,不会找不着自己。
    
佛家就更为简单,就是两个字:觉悟。这不是外在的标准,其实就是见我心,我们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心。
    
我们需要把心找回来,心并不遥远,就在明月之上,烟花之中,三月的微笑瞬间,心永远都在那里,等着你的唤醒。
    
儒家教会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能安身立命;道家教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才能滋养身心;佛家教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文化从来就不是艰涩难懂的古文,而是一阵风,一轮月,一场微笑。

 

13、花好月圆,茶禅一味

 

于丹说佛

 

问:扬州的垄断性魅力在哪? 

    
扬州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永远有着一种历史的瑰丽。 
    
为什么扬州这个地方能留住人的梦幻,留住人的生命中最好的光阴? 
    
一个盛唐故去,余音袅袅。一片荠麦青青,想见当年繁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于丹感叹,这样的追问我们还听得见吗?我相信桥边的明月还在,芍药年年怒放,但我们的心何等遥远。” 
    “
我之所以那么羡慕做一个扬州人,是因为你们守着一个什么样的宝藏,你们守着让自己心灵欢愉的理由。” 
    
于丹说:扬州这个地方真要打国际的品牌,有八个字——花好月圆,茶禅一味。这对扬州来说是垄断性的。” 
    
她继而解释,这个地方的烟花是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这个地方的明月占尽天下。更可在茶禅一味中去看明月,思古今。获得是的无用之间身心的惬意。无用的流光打开了生命的境界。 
    
观一观明月,观一观内心。于丹说,扬州是一种陶冶。明月在心,可以让我们获得比现实生活太多的超越。 
    
扬州是中国最浪漫的城市。

 

于丹说佛

 

14、何为参禅

 

    孔子也说,有四种事情是要断绝的,那就是勿臆、勿必、勿固、勿我勿臆是不要胡思乱想,事事想当然;勿必是不要乱较劲;勿固是不要顽固不化;勿我是不要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孔子说不忧不惧,可是能够真正做到的,是很难的。正如小和尚问道老和尚,何为参禅。老和尚说,参禅就是吃饭、睡觉。吃饭能够做到不挑肥拣瘦,睡觉能做到心无杂念,解决了吃饭睡觉的问题,就是参禅了。

    道家也是这样,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不要相信人定胜天,不要在局限真理上较真。所谓局限,就是自己的小了,就会受到限制。
    
我们要以儒家为大地,在大地上才能行走踏实;要以道家为长空,才能逍遥似神仙;最后要以佛家为内心,联系心灵与生命。

 

推荐再看看另一篇文章:

马千里批于丹:一知半解强说“佛” http://www.xuefo.tw/show1_93434.htm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