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达真堪布:《三十忠告论》讲记(四)


 2011/7/7    下载DOC文档    

《三十忠告论》讲记(四)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学习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三十忠告论》虽然词句不是很多,但是内容非常深广,对我们来说是最殊胜的教导和窍诀。我们现在有这个机缘听闻此论,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大家一定要珍惜。用心谛听,把每一个偈颂都牢记在心里,尽量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样才不会辜负龙钦巴大士对我们的期望。

  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作为大乘修行人,应该做一些利他的事情。但是如果自身修行还达不到这个层次,机缘还不成熟的时候,就不能勉强去做。否则,对自他不但没有利益,反而会有一些害处,会造一些恶业。所以大家首先要把出离心修出来,把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然后再做利他的事情,这样才会变成真正的功德,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出离心是对自己的一种保障。若是没有生起出离心,就去修世间八法,去搞世间这些看似有意义的事情,也会染污自己的相续,会造很重的恶业,将来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没有慈悲心和菩提心,也不能真正利益他人。

  做这些伟大的事业时,要谨慎考虑,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和能力,这些事情不是谁都能做的。若是你不追求解脱,只追求世间的一些利益,可以做这些世间法;若是你追求解脱,就不能搞这些。真正有利他心的时候,这些都是利益众生的一些方便和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是有机缘的时候才可以做。

  虽思公平作证断讼等,调解争端乃是利他众,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无有希忧即是吾忠告。

  “虽思公平作证断讼等”,两个人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做中间人去调解这种怨恨和矛盾。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利他的行为,是应该做的。但是在修行不到位、没有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做这些事情,在表面上看是利他,但实际上也是造业。“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做这些事情会增加自己的欲望,也会造很多恶业。“无有希忧即是吾忠告”,希是希求,忧是忧虑,就是患得患失。不要有患得患失,心里应该清净、安宁、平和,这也是龙钦巴大士对我们的忠告。

  调解他人之间的矛盾,化解怨恨,这是一种利他心,是一种菩萨的行为。但是你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尤其是还没有生起出离心,没有发出菩提心的情况下,去做这些事情,不但不能调解他人之间的矛盾,不能化解他人之间的怨恨,事情反而会更严重,双方都会增加烦恼痛苦,自己也会造一些恶业,对自他都有害处。即使暂时能解决一些问题,相续中也会增加妄念、傲慢、执着等烦恼。所以最好不要轻易地做这些事情。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一说要帮助别人,也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和缘分,就轻易去做。我经常跟大家讲,道友就是道友,在学佛修行上,互相之间可以交流,但是不能有其他的瓜葛,不能有生活和工作上的来往。否则最后只能造业,不会有好的结果。

  有些人成为道友以后,刚开始互相不了解的时候,相处得很好,甚至还一起做生意,互相借点钱,帮忙做一些事情等,认为自己是在帮助道友。但是相处的时间长了,慢慢地就有矛盾、冲突和烦恼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不能轻举妄动,自己首先要观察清楚,考虑明白。包括依止上师、选择法门的时候也要这样。

  在学佛修行方面也是,自己修自己的就行了,主要就是听佛的教导,听上师的开示。有的人觉得其他善知识或道友修得好、讲得好,就将他邀请来了。最初几天还行,时间久了又起烦恼了,开始诽谤、造业了。其实都是自身的毛病,但是自己不知道,反而觉得是别人的问题。

  学佛修行不能盲目!佛在一些经典、论典里都有相关的教导,上师善知识们也开示得特别清楚,契机契理。你依止上师,皈依三宝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跟上师三宝学,而不是要跟这些道友学。如果这个道友真的是有修有证的人,你也可以把他作为榜样;但是这个很难分辨,尤其是仅仅通过几天的观察,偶尔的接触,很难了解他的内心,很难分辨他是不是真正有修行。

  我们做世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也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做决定。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好事,是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必须先观察、考虑清楚以后再做。如果下决心做了,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能退转。我们现在的修行还没有达到“一切观为清净”的境界,跟人接触的时候不可能看不到别人的毛病和缺点。其实这都是自己的毛病和缺点,然而自己认识不到,却认为是对方的问题,于是就产生矛盾冲突,有烦恼和痛苦了。所以金刚道友之间不要过多接触。

  有的人根本不与道友接触,这也是一种过错。如果不跟大家交流、共修,修行很难进步,很难成就。共修的时候可以和大家一起共修、交流,但是要适度。有些人最初交往很频繁,没过几天就发生矛盾,开始诽谤,说长道短,说是说非了。这是多大的罪过啊!你们是金刚兄弟,若是彼此发生矛盾和冲突,甚至互相诽谤,在金刚乘里,是破根本戒啊!若是不忏悔的话,将来一定要堕落金刚地狱,此生你修得再精进也不会有任何成就。所以没有必要造这些恶业,一定要修好自己,管好自己,把握适度。该交流的时候交流,该接触的时候接触,该共修的时候共修。在修行上可以交往,可以互相帮助,平时不要有太多的交往,避免造业。

  我们帮助他人、利益众生是好事,但是一定要观察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缘分。有的居士家里养一些狗、猫,刚开始都很投入,时间久了就不管了。这也是造业!在家里养动物,肯定有很多麻烦和不便,应该提前考虑好。“为了这个有缘的众生,我可以不顾一切,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你有这样的决心,而且真正能做到的话,可以养;若是做不到,最好别养。否则,先结的是善缘,后来变成了恶缘;先种的是善因,后来变成了恶因。我们和众生只能结善缘不能结恶缘,只能种善根不能造恶业。所以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仔细观察,都搞清楚了再做。若是行善,就要做一个纯善。

  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患得患失,内心得不到安宁,反而增加了痛苦。现在很多人都不会修行,虽然表面上很精进、很积极、很用功,实际上很多时候却给自己带来了压力、烦恼和痛苦。这就说明你没有学好,没有修好。真正学佛修行了,不可能有任何压力、烦恼和痛苦。

  佛法是圆融的,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根基的众生都有适合学修的相应法门。佛是最伟大的,佛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是究竟圆满的。因为佛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道理,都能与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根基的众生相应。它包含了世间、出世间,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一切。佛法和其它的学问不一样,其它学问都是死的,而佛法是活的。同样一句话,在低层次、中层次、高层次里都能讲得通。这是佛法的超凡之处,也是佛法特有的一种功德。

  虽具受用眷属名福德,悦耳之语遍于瞻部洲,

  然自临死之际无毫益,精进修持即是吾忠告。

  “悦耳之语”就是名誉,“遍于瞻部洲”就是遍于南瞻部洲。不管你有多大的名声,有多少眷属,“自临死之际无毫益”,临终的时候一点用处都没有,照样要感受病苦、死苦。家亲眷属越多,心中的牵挂越多,走进中阴界,却一个人也不能带走。当自己独自去见阎罗王和狱卒们的时候,一点面子都没有,和街上的乞丐没有丝毫的差别。世间的这些福报都是暂时的,即使有再高的地位,有再多的财富,到临终的时候也没有用,没有任何意义!人都颠倒,快要死了也舍不得用。死亡来临的时候,真正彻底告别今生的时候,一分钱也带不走。财富越多,贪心越重;财富越多,对世间越留恋。带也带不走,放也放不下,非常痛苦!

  人死以后,要在中阴界度过七七四十九天。中阴身有小小的神通,随时都可以回来看家人。当看见家人在争夺自己的财产时,心里会更加烦恼,更加痛苦!大部分亡灵最后都会变成饿鬼。

  死亡来临的时候,即便你的名声遍布南瞻部洲,甚至遍布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用。阎罗王根本没有听说过你,狱卒们根本不认识你,他们不可能变成你的“粉丝”,不可能崇拜你!此时名声没有丝毫的意义!临终时一分钱、一个人也带不走,能带走的只有白业和黑业,就是生前所做的善业和恶业。有意义的只有佛法,能带走的只有善根,这些才是你唯一的路费,阎罗王审判你的时候,这也是最佳的依据。白业多,所修的善根多,就赞叹你,让你升天享受快乐,甚至能去西方极乐世界。黑业多,所造的恶业重,就惩罚你,让你下地狱,感受地狱的痛苦。

  你即便曾经有很多眷属,有很多财富,有很大的名气,阎王狱卒他们也不认可。他们只认可你曾经积累的善根和罪恶,根据这些来审判你。你们很多人年纪都大了,快要面临死亡了,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多做善业,多种善根。年轻人也一样,死亡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在哪里死,什么时候死,以何种方式死,谁也说不好。所以对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不要太在乎、太执着,不要过于追求。

  我们应该把佛法放在第一位,把修行放在第一位,这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随缘,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修行人心要坦荡、安宁,不能患得患失,不能有烦恼。不管是好是坏,是善是恶,你执着什么,追求什么都是过错,都会伤害你。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有也行,没有也行,无所谓。有也是暂时的,也会变;没有也是暂时的,也会变。

  在六道轮回中,我们都当过明星,当过富翁,当过国王,也都当过农夫,当过乞丐,也穷死过、饿死过,有什么呢?都是暂时的。在人世间都一样,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如果心里没有安静、快乐和自在,拥有的再多也没有用,依然烦恼痛苦。如果心里自在、快乐,条件再差也没有关系。

  只要好好学佛,好好修行,世间的这些福报自然就会有。自然有的才是福报。你拼命去追求,这样得来的福报都不是真正的福报。你们都在追求财富,这个过程中始终是烦恼痛苦。积财的过程中是烦恼痛苦,守财的过程中是烦恼痛苦,最终破财、失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这不是真正的福报。

  真正的福报,包括这些名闻利养都是自然来的,火点着了,灰自然就有。没有特意地积财,就没有积财过程中的烦恼和痛苦;没有特意地守财,就没有守财过程中的烦恼和痛苦。这种福报是自然而然的,即使破财、失财了也无所谓。

  真正的福报是自由自在的。你自在了财富,自在了名声,才是真正的福报。若是你不自在,纵然有了也不是福报。这些名闻利养,自然修来的都是福,拼命追、刻意求来的都是祸,自己要好好分辨。

  “精进修持即是吾忠告”,只要精进修行,世间出世间的一切都会自在。其实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很容易,就是一个心态。但是对凡夫来说也难,都放不下。如果心态放下了,一切都会自在,一切都会拥有。

  你们现在学佛修行,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总是患得患失,没有一点勇气。其实真正懂得佛理,真正有修行的人,是最有自信的人。我们现在所谓的“自信”是傲慢。明白佛理,明白真理,才会有自信。佛讲的清净信心、欲乐信心和胜解信心,实际上也是一种自信。真正懂得佛法,真正有修行的人,都是充满自信、无所畏惧、无有恐怖的。

  修行人的心态是种勇敢的心态,自信的心态,自在的心态。安祥、宁静、自在、游舞,怎样都可以。没钱也快乐,没有那么多的牵挂和贪恋;有钱也快乐,可以去做更多利益众生的事情。有病也快乐,可以转为道用,消除宿世的业障,还清宿世的债;没病也快乐,身体健康,可以修行,利益众生。活着也快乐,能学法修行,弘法利生;死了也快乐,去面见阿弥陀佛,到佛国净土参访,亲近诸佛菩萨。

  害怕死亡的人,根本没有想见阿弥陀佛的心,根本不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不相信阿弥陀佛的能力。如果相信了这一切,那么到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是求之不得的事,还会害怕,还会痛苦吗?有的人一说去西方极乐世界,一说见阿弥陀佛,好像很有信心,“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要去见阿弥陀佛!”真到那个时候就怕死了,就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了。这说明你根本没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即使一生念佛求往生,也是白费功夫。

  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讲,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以及他的眷属会来接引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这个待遇很高,谁不愿意啊?但是你的信愿是坚定不移的吗?如果是,那你为什么还怕死呢?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今天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欺骗自己!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我们得不到解脱的原因,就是自己欺骗自己。我们把自己欺骗得还不够吗?现在遇到佛法了,能够学佛修行了,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自己最清楚自己,别再虚伪了。

  不要到别的地方侦查,要到自己的相续里侦查,查个水落石出。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正就是正,邪就是邪。应该像那些前辈、祖师大德一样修行,相续中生起一个恶念,就放一个黑豆;生起一个善念,就放一个白豆。以前很多大德高僧就是这样修行的。刚开始时全是黑豆,没有几个白豆,慢慢调整、再调整,最后都是白豆,没有黑豆了。我们也应该这样脚踏实地地调整心态,改变心态,才是真正的修行,才能成就。

  我们现在,不用说观察到每个起心动念,连一天当中做了些什么都不知道。虽然天天不间断地做早晚课,但是没有起到作用。早课应该是确定自己当天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晚课主要是反省自己当天的言行,每一个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是善多还是恶多。修行不能虚伪,应该实实在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样才能成就。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