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证严法师]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第五觉悟


 2008/9/12    下载DOC文档    


第五觉悟

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心大乐
   佛陀指导众生精进的方法,就是要多听多闻,实行而后觉。佛为众生而求道,再将体悟后的心得,向世人宣布、教育,后人听闻佛陀觉悟的道理,必定也要用心体会,则无论先觉或后觉,皆得增长智慧,显发佛性。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多听多闻能使我们立志的方向更加明确,即不致产生偏差。否则,时时处于沉浮迷茫中,只是随业流转,永远不得解脱。
   《八大人觉经》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
   迷与悟只在一念间,「愚痴生死」,我们应该觉悟所以有轮回生死,就是因为众生愚痴迷茫,沉迷六道不能自拔。什么是「愚痴」呢?大家都知道贪、瞋、痴,因为痴才会起贪;贪求不得就起瞋恨,不仅扰乱自己的心,还危害整个家庭或社会,这都是起于众生愚痴的心念。
   心地愚痴、烦恼覆蔽的人,遇到事情总是只看表面,无法体会精微的道理,日日贪着五欲,不断浪费生命,任凭身体毁损老化而不觉,宝贵的慧命也在享乐中夭折,这就是「愚痴生死」,常沦生死苦海不得解脱。
   譬如有位慈济委员身体不是很好,先生很不能接受,就会埋怨:「太太当委员,也做了很多好事,为什么还会生病?」其实,生病是很自然的事,怎么可能当委员就不生病呢!行善付出,善的愿力能帮助人坦然面对业力,如果以为做了好事,就能脱离自身的业报,实在是错误的观念。
   还有一位慈济医院的病人,心脏病合并肺癌。他住院时一直很埋怨:「我怎么会有心脏病?我怎么会得肺癌?你们医院在宣导戒烟,我都已经戒了,怎么还会得心脏病和肺癌?」问他:「戒烟多久了?」「一个星期。」一星期前来看病、做检查时要他戒烟,他倒是真的戒了,但是累积了三十几年的烟害,怎么能不生病呢!他却无法接受。
   物质都有生灭,既有生,就有老、病、死,平时的生活懂得节制,能爱惜自己,就是身心健康之道。假使生病了,一样要面对现实就医治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菩萨常念,广学多闻」,菩萨就是觉有情,也就是觉悟的人,他知道贪、瞋、痴使人苦患无穷,这念心打开了,他就能专心向道。所以说「菩萨觉有情」,心智一开,不只自利还能利他;不只自救更要救他,发挥菩萨慈悲的本怀。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觉悟的道路,所以我们每天都要精勤求法,「多闻则志明」,看得多、学得多,了解人生的方向,志愿确立了,不但能够增长智慧,还能将所得、所了解的再传出去,让别人也能够明了。
   当然,佛法如大海,想得到究竟体会,必定要下一番功夫,所以我们不能自大,应该谦虚精进,广学多闻,每天用心地听法,有朝一日听到一句最契机的道理,能够挣脱心灵的枷锁,一生就受用无穷了。
   大爱电视台曾播出「轮椅上的父亲」这出戏,一样取材自真实人生,是慈济辅导过的个案之一。二十多年前,他们原本是一个和乐的小康家庭,先生努力工作,太太勤于持家,无奈一场意外中先生腰椎受伤,造成下半身瘫痪。
   一个活泼上进、负责任、又照顾妻小的人,突然半身瘫痪,无法再担起一家的生计,反而要让太太到外面做工,而两个孩子年纪又小,可想而知,他的心里是多么痛苦!
   太太也很耐劳、很爱家,一心希望能有机会再让先生接受治疗,所以非常努力。但是当时花莲的工业不发达,找不到好工作,所以经人介绍,她远离家乡到屏东工作。
   这段时间家庭成员的身心倍受煎熬,先生的身体不见起色,反而经常发脾气,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所有不愉快都往太太身上出。太太看到先生身体没有改善,常常当他的出气筒也很郁闷,每次回家后,都是带着悲切的心情回到屏东。有一天,太太觉得身心疲惫,自己不分日夜地工作,先生还这么不能体谅,孩子那么小,什么时候才能卸下责任?她不知道希望在哪里,活着真辛苦,就这样自杀身亡。
   消息传回家,先生也是万念俱灰,但是两个幼小的孩子要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慈济发现了他们,开始去关怀陪伴,照顾这个家庭。开头先生迫于生活受救济,尽管慈济人真诚地对待,但是他的心还是打不开,每个月发放时,父子们来到精舍,总是坐在角落的地方。
   有一回我走到他身边,问问他的近况,他就说:「我这辈子为什么这么可怜?为什么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我觉得人生很没有希望,为什么我这么可怜?」真的是满腹抑郁。于是我问他:「你的两只手是不是很健全?」「是啊!很健全。」「你只是脚不能走而已啊!」「对啊,就是脚不能走,所以身上经常产生褥疮要去住院。」
   我就跟他说:「其实世间不是你最可怜,你有没有去看过别人?比你更可怜的人很多啊!这场意外虽然是很悲痛的事,但是还有人手脚都不能动,只剩下头能动,他听得到、有感觉,但是全身都不能动,还有这样的人生,你的头脑还很好,你肯动的话,双手也很好,你不是世间最可怜的人。」
   这一句「你不是世间最可怜的人」,敲醒了他的心,他的心结完全打开了,有时心里烦躁,脑海里就会浮现这句话——师父说的,我不是世上最可怜的人,我还有两只手可以再打拼。
   乌云拨开现光明,虽然还是受慈济补助,他也一边租起三轮车出去卖东西;尽管常常长褥疮进出医院,不过他已经提起勇气,心无烦恼,整个人生开朗起来,带着孩子勇敢地在人群中生活。他用心栽培两个儿子,后来一个当了军官,另一个是医师,这个爸爸的生命已经云开见月了。
   看,一句话若能契合他的根机,真正打开他的心结,话不必多,只要一句就够了。不过,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听到一句契机的话?不是等到契机的那句话再来听,而是平常就要以恭敬心来听法求道,等待时机到了,就能豁然开朗。
   佛陀在世时,也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当时佛陀住在祇园精舍,有的弟子则分散在不同的聚落、国家,其中议论第一的摩诃迦旃延,也住在距离佛陀很遥远的地方。
   佛世时有很多外道教徒,听闻佛陀说法同样心悦诚服,所以远离佛陀之处,当地人就会把问题请教佛的弟子。
   某日一位梵志,也就是外道出家者,他来到迦旃延的住所,向尊者吐露心中的疑惑。梵志问道:「为什么国王与国王之间或是长者与长者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都是相互斗争?甚至修行者、出家人,也会互相排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尊者回答:「国王与国王的斗争,是因为贪欲;长者及一般人民爱争斗,同样不离开欲念烦恼;出家修行者互相冲突,则是出于我见,这都是人的毛病。」
   梵志又问:「去贪欲和破除我见的道理,谁能为人解释,使人心开意解?」尊者就说:「释迦牟尼佛,他是十号具足的大觉者,他能分析人间种种贪欲我见,解除众生心灵的毛病。」
   梵志听了赶紧站起来,问明佛陀所在的方位,就面对祇园精舍的方向,恭敬尊重地曲膝礼拜,向佛陀这位救世者遥表敬意。
   世间,国与国相争,甚至富有人家明争暗斗,人与人不和睦,修行者之间互相不调和,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混乱。这位梵志担心天下事,知道世间有佛陀这位大觉者,可以开导众生,使人人信服,如此,国家、社会、人群就有救了,他因此起了恭敬心,所以面对佛陀所在的方向恭敬礼拜。他虽然是外道修行者,却能在真理的前导下,不分宗教起尊重心,这才是大无私的宗教情怀。
   同样的,记得一九九九年土耳其大地震,慈济人前往援助后,土耳其一些人士曾来台湾和我见面。他们都是回教徒,谈话中如果时间到了,他们就会说:「请找一个地方,让我们膜拜一下。」我们赶紧找个安静的地方,他们进去了,就朝着圣地的方向膜拜,一天五次。他们不膜拜什么形象,但是有方向,无论多么远,都是同样调整方向去礼拜,这就是表示心灵的敬重。
   学佛求道也一样,首先起尊重心,而后「广学多闻」,才能「增长智慧」。比如听到某个人的故事,其它人有了忧愁,心结打不开,我们就将前面的故事和后面的人分享,以个案辅导个案,这样常看、常听、常用,增长了智慧,我们就能「成就辩才」。
   这里的「辩才」并非世智辩聪,而是以真诚、智慧的言语,和人做心灵分享。人生有了明确的方向,增长了智慧,成就辩才,就能够「教化一切,悉以大乐」,使人人听闻正法之后心开意解,放下心灵的桎梏,自然能够得到快乐。
   慈济骨髓中心第五百多例的捐赠者,是一位年轻人,接到配对成功的消息十分欢喜,赶紧告诉他的父母,父母亲听了也全心支持。他的父亲还说:「可惜我年纪太大,没有机会捐髓救人,儿子能去救人,真是太好了!」
   来抽髓时,父母亲都陪着孩子一起来,不是不放心,而是亲戚朋友听到要捐髓,大家都七嘴八舌跟他们说:「不可以啊!这是抽『龙骨水』,抽了以后脊椎神经会受伤。」所以父母亲决定全程记录,了解整个抽髓过程,回去就可以大力宣导「救人一命,无损己身的观念」,让更多的人解除疑虑,共同来参与救人的行列。
   这一家人,真的是菩萨家庭。儿子能发挥生命的良能,捐出骨髓救人,父母亲很有智慧,不但同意儿子捐髓,还陪同前来了解,做一个见证者,回去广为宣传救人的理念。
   因此,人生方向正确,多听、多看、多体会、多了解,就能使我们体悟人生。智慧在生活中求,多闻而志明,就不会迷失在贪、瞋、痴的漩涡里,轮回六道无法自拔,所以要用虔诚、觉悟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