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40~49)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提要: 问题六:“如果赚到一辈子也用不完的财富(一亿元)以后,我们 应该怎么办?(众笑)继续做事业还是……?” 能过一百年的安定生活,够幸福的了, 二十万元足够了 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钱要有多少?按照我们的标准,凡是来小住的,一个月内吃住,我们都不收钱,尽我所有作供献嘛。住满一个月,收你生活费,连吃连住一个月一百五十元。一年就算两千元,十年两万元,就算你能活到一百二十八岁,你已经活了二十八岁了,还有一百年,二十万足够了,哪需要一亿元呢?你有二十万,不讲利息,就说本钱,你到我这儿来,你能过一辈子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的生活。 欢迎你们来这里 所以我劝导你们,做生意赚到钱很好,赚不到钱你也别苦恼,从前有小住的同学跟我说“老老实实赚不到钱呀”,我说:“赚不到钱就赔本呗”,“赔光了咋办?”赔光了就到我这儿来嘛。(众笑)既有吃有穿有住,还天天听佛法,真是功德无量啊,何乐而不为呢?这不是我叫你们真的像傻瓜那样去赔本,而是欢迎你们都来修行。 说“老师你的钱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我们这儿有护法,我们修的法是靠上师三宝护法,信不信由你,从前我在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寺能海上师那里学法,听到的故事很多。有一次,常住跟能海上师说:“上师啊,米缸里米快完了,钱也快没了。”上师说:“我知道了。”上师晚上修毗沙门天王法,没几天米也来,钱也来,谁送来的啊?护法送来的,愁什么呀? 修行人不怕饿死,也不会饿死 如果你们不信,我还教你一个办法。(众笑)这个办法你们听了别害怕,这是启发,“如果米没了,钱没了,你老师修毗沙门天王也不灵,怎么办?”我告诉你:什么叫修行?今天有饭就吃,明天没饭就饿死,这就是修行。我就是这么样,从来也不考虑去问哪个人化缘,要修行就得这么干。(众笑)好,仅供参考。今天就到这里。(掌声) ※※※※※※※※※※※※※※※※※※※※※※※※ 开化文殊院企业家禅定营报道点滴 好像佛陀在世一样 禅定营的学员们听了老师的讲法后,个个都很欢喜,老师也特别地欢喜,整个文殊院都洋溢着欢喜的气氛。整个禅堂坐满了人,围绕而坐倾听老师讲法,此情此景就好像2500多年前佛陀在给弟子讲法的情形。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真的很希望更多的人来听闻佛法,净化自己的心灵。 老师对企业家们提问的解答,使我加深了对佛法的理解。老师不顾疲惫为大众讲法,就是在身体力行给我们作发菩提心的表率,教育启发大众从自己的心门里走出来,解脱自己,也帮助别人解脱。(邓雪玲) 很精彩 27日上午傅老师对“空”的意义作了开示,我受益非浅。烦恼来自执著,要消除烦恼带来的痛苦就得放下执著,不要抓得太紧,该负责的要负责,不该负责的就不要负责。行动来自思想,思想上要先放下,要认识到世上事物都是无常的。世上最难放下的就是感情问题,要认识到世俗感情多是盲目的,很少有理智的。很精彩,印象深刻。(杨勇05.10.27) 细微之处见真情 凌晨三点,我们全体师生和禅定营同学到禅堂开始诵经,傅老师早已在法座上等待我们。由于我们这里修定诵经都是盘腿的,傅老师怕新来的企业家同学腿疼,常鼓励他们。又怕他们诵经时翻不到页码,不时指点给他们。这些细小的事情,老师都做得很细致明朗,使每个营员在学修上都很清楚,真正地感受到在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哪怕是人生道路上、事业上、生活上的一些琐事,老师都为他们讲法开示,使他们感到回到童年一般,每天都充满欢喜。虽然傅老师76岁了,但他始终保持童年一般的笑脸和心情去关心每一位学员,犹如对待子女一般,哪怕生活上一点小事情,在他看来全都很重要,马上找我们说话,开导我们。老师就如一颗火苗,燃烧着自己,为佛教事业、为一切娑婆世界众生贡献自己的生命。(严文卫) ~释迦牟尼佛悟人间生老病死之无常,舍其尊荣,出家修道,历访当时有名之外道,如跋伽婆等,以求解答人生问题,均令修四禅定,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 释迦太子知外道非究竟,至尼连河畔苦行六年,至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总摄为戒定慧三学。 ~定学修禅乃依佛之教理而修习止观也。 ~止是止妄想杂念(合理用脑),观能运用思虑,清净内心,使心力集中(专心)而入定,因缘具足,则能得定~舍利弗说因缘具足,则能得定。因缘不足不能得定。 舍利弗依缘起偈悟道,诸法从缘起,止观亦如是。因缘具备,定道必成;若因缘不具,得些微好处,多由加持力得,一起之后,便不再现,故不可偷懒使易,必以自力具备诸缘。 不能无因缺缘~修定不得好处,缘因缘不具。戒定慧三学,互为因缘,缘具则成就顺易迅速。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 或非因非缘~谓闻思修互不关联,佛所教组织完全,乃是因是缘。 或坐待其成~不备资粮。 或以单独一法,欲其具足成就,自然圆满得定得果,如单干户收获少。 初修定,应发欢喜心~当思禅定对个人种种作用利益,能使身粗转细,而起喜乐,思维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能由定发慧,开发根本智,能断生死瀑流,胜一切动摇。佛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执着迷茫的快乐,导致人世间的一切痛苦 提要: 今天是我们禅定营圆满的一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前面有些内容,没来得及跟大家好好的讲,今天这个课也只能讲到哪里是哪里。 修行就是为了“悟” “息”就是呼吸,一呼一吸称为一息。“释迦牟尼佛悟人间生老病死之无常”,我们修行就是为了悟。其实我们人世间的幸福和痛苦也是决定于我们悟不悟,办事业成不成功也在于悟不悟,所以这个悟通世间法也通出世间法,以前闹革命,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觉悟。 执着迷茫的快乐,导致人世间的一切痛苦 痛苦从迷茫来,为什么快乐以后跟着就来了痛苦?因为你这个快乐不是一个有理智有智慧有觉悟的快乐,而是你内心贪欲种子产生的迷茫,所以这种快乐就很危险,执著于这种快乐就导致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 要脱离无常进入常,靠人世间的学问是办不到的 什么叫无常?无就是没有,常就是永恒不变。无常是人世间的真理,所有佛法的理论都是建立在无常的基础上,如果说法的人违背了这个原则,他说的法就不是佛法。那么能不能脱离无常进入常?在出世间的佛法里是可能的,靠人世间的学问那是办不到的,一定要靠佛法的学问、佛法的实践,才能脱离无常。脱离无常就是常,不是另外再找一个常。 提要: 脱离了无常就叫涅槃 脱离了无常就叫涅槃,涅槃不是死,涅槃是能够不死。要不死,人世间是办不到的,生老病死是个铁的规律,物质所成的身体它有四个过程:成住坏空,有形成的时候,有存在的时候,有变化的时候,有衰灭的时候,这就是无常。比如说到了老年,头发容易白,容易脱发,种种老相出来了,年轻时的一切慢慢就消失了,这就是无常。 没有不变的心,所以要冷静和理智 懂得无常的道理,就不容易受骗上当。年轻人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就是恋爱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容易受迷惑。比如说,我们佛教讲观心无常,可是在恋爱时期听到的话却是“我的心永远不变”,那不是骗人吗?没有不变的心,说句好话脸就圆,说句丑话脸就长,因为欢喜心变成了怄气心,所以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在人际来往中由于不冷静不理智缺乏智慧经常会上当,原因就是不会看人,明明是白骨精却看成小姑娘,如果像孙行者那样有双慧眼,你就能够看明白,其实小伙子也好,年轻的姑娘也好,说到底全是白骨精,(众笑)这是实在话。 团结你是为了改变你 你们的人际交往这么的密切,当中也有非常诚恳的人,也有欺骗你的人,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太信任别人。我常说:我对任何人不信的。可是我还是要团结你,我要把你改变成使我能信任的人。这只是我略微讲一讲无常的道理,在人世间不管是家庭,不管是办事业,这都是非常珍贵的学问。 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也无常 你们办企业遇到困难,不要灰心,因为这也是无常。我常讲“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你们假如一路顺风,也不要疏忽,因为这也是无常。你从顺利到不顺利是无常,你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过去的胜利也是无常。 修行是“自我革命”,要改变如今佛门的暮气沉沉 修行就是打仗,叫自我革命,革什么命?革烦恼命,时时刻刻要跟烦恼作斗争,为了争取人生路上更大的胜利。人生在世也是打仗,所以我培养学生,首先要他们个个朝气蓬勃,精神抖擞。我要完全改变如今佛门暮气沉沉的风气,如今连年轻人进了佛门,也都变成老太太老头子,一天到晚说“我业障重,苦恼”,听了这些话好像就变成了白痴,没用,这还能干出什么事情来?伟大的事业要靠伟大的个性去完成,所以供释迦佛的殿就叫“大雄宝殿”。释迦佛是狮子,百兽之王,我们佛弟子是小狮子,哪可以像只煨灶猫那样。你们在社会上办企业也是如此,胜败乃兵家常事,倒下去再爬起来。我这一生都是从零开始,白手成家。 因果报应也离不开无常的真理 你们在事业上都有很大成就,从佛教观点来看,你们的成就是一个果,前面还有因。因在哪里啊?你们过去贡献很大,可是你们所得到的很少,你们把劳动成果都贡献给别人,所以今天就能得到果报。可这也离不开无常的真理。 无常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看穿了才叫自在 无常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人不想生病,偏要生病;人不想老,偏要老;人不想死,偏要死;百年好合,一百天还没到就离婚了;花好月圆,没多久花就枯掉了;十五的月亮圆,十六就缺了。人的命运就好像山上的天气,一时晴来一时雨。今天是晴天,要提防明天下雨,今天是雨天,你要准备明天开太阳。这些都是佛法的智慧,你在困难中、痛苦中、失败中你要做好准备,也许你的成功、你的快乐、你的幸福明天就要来了。你在成功里、快乐里、幸福里,你也要冷静,也不知道明天啥个日子,不能打如意算盘。所以人生要看看穿,看穿了你天天是好日子:出太阳使万物生长,当然是好日子,下雨,也使万物生长,也是好日子,看穿了就叫洒脱,就叫自在。 提要: 穷小子得二妻,快乐后面紧跟着痛苦 从前,有个穷小伙子,一天半夜有人敲门,小伙子觉得奇怪,一开门看到一个漂亮的姑娘。小伙子想姑娘肯定敲错门了,她说:“我就是找你啊。我知道你娶不起老婆,我愿跟你过。”小伙子说“你别开玩笑了。”她说“我是真的有这个意思,但是,我有一个妹妹,从小分不开的,我只有一个条件,如果你要娶我,也要娶我的妹妹。”(众笑)小伙子很高兴,一娶娶两个。(众笑)结果她妹妹进来了,是个丑八怪。姐姐非常贤慧,妹妹尽捣乱,家里已经穷了,还发脾气,把家具打坏,东西丢出去,弄得小伙子苦得不得了。这个故事就叫我们要冷静一点,古人也说过,安的时候要想到危。 流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生命时光 大家不要一听到无常,马上想到无常鬼,就认为佛教消极,念无常要想到人生的时光极为珍贵,你再多的钱买不到生命的时光,人要死的时候你就是捐给医院一百万,医生也只能朝你笑笑:“我们尽力而为”,哪有保你不死的?生命的时光,犹如流水那样,流过去了就再也流不回来,所以大家要珍惜。 富了多痛苦,苦了常消极,该考虑考虑自己了 你们能来这里学修三天体验生活,实在说你们是很聪明的,懂得珍惜生命的时光。为什么一个人富了,快乐之后,又会感到痛苦?因为这个快乐把你的理智,把你对痛苦的提防麻痹掉了,等到麻烦来了,痛苦来了,你措手不及,就感到苦了,如果再想不通,就会精神错乱。所以,爱惜生命时光就要真正为自己考虑考虑,你们都已经长大了,也已经做爸爸了,事业上也有成就,是不是应该考虑考虑自己了?遇到失败遇到困难,你别痛苦别消极别厌世,那种痛苦消极的人就是从来不懂考虑自己的人。 积极从智慧来,消极从愚痴来 佛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条商船,遇到风暴,领头的人说:为了避免危险,大家把船上的货物财宝丢到海里去。领头的货物最多了,他带头丢光,丢光了船就轻了。等到风平浪静,那些人伤心地哭,领头这个人却哈哈大笑。别人还以为他受了刺激发疯了,就问他:“你财宝最多,现在一点都没有了,你还高兴啊?”他说:“大宝所在,为什么不高兴啊?”问他什么是大宝?“人还在!”你们说说看,佛教到底是积极还是消极啊?积极从智慧来,消极从愚痴来。佛教的消极就是鼓起你的积极,所以无常的学说是一个最大最了不起的智慧,能使人悟。 听不到佛法的“仙人”痛哭悲哀,听到佛法的人最幸福 “舍弃尊荣,出家修道”,释迦牟尼本是王子,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净饭王请阿私陀仙人给他看相。印度的仙人跟中国的仙人同样一个名词解说两样,中国的仙人谁也没有看见过,印度的仙人是指深山老林里一直在修行的修行人。阿私陀仙人给太子看完相,就说:“太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他不抛弃王位,将来就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就是能统治所有国家的王。如果他出家修行,他就成为如来。但是照我的观察,太子将来不会留恋王宫的欢乐,他会出家修行。”说得净饭王又是高兴又是忧愁。后来阿私陀仙人哭了,净饭王紧张地问:“是不是我儿子长大了有什么灾难啊?”阿私陀仙人说:“太子没有灾难。我是替自己悲哀,我修行修到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太子成佛后,会大讲宇宙人生的真理。可是等太子成佛讲法的时候,我已经死了。我虽然遇到佛的出世,可是却听不到佛法,所以我觉得我是最可怜的人。”反过来说,你们今天能听到佛法,你们就是最幸福的人。 提要: 释迦佛的伟大就在放得下拿得起 现在普通的家庭也拥有了新公房,里边装修得豪华啊,有电冰箱、电视机、空调,种种新玩意。每个人都喜欢在自己装潢很好很舒服的家里多呆一会。从前家里都不富的,有个老师还跟我说:“家里破破烂烂的藤椅子,我多坐一会儿也感到舒服。”所以都不肯出家了,连我也没有出家。释迦佛的伟大就在这里,放得下,拿得起,连王位都是一放就放下了,一心一意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要拯救所有众生的苦难。 外道以最高层天为究竟,因此不能出世间 “历访当时有名的外道”,他们都是在深山老林里修行的仙人,“如跋伽婆等,以求解答人生问题”,这些外道对释迦太子都非常欢迎,释迦太子跟他们学不了多久就发现他们不彻底究竟,所以就告别了,又到另一个外道那里学,觉得道理不对,又走了。“均令修四禅定”,四禅定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发现他们虽然在修禅定,可是这个禅定不能出世间,最高境界止于非想非非想,到了这个境界他们认为我已经到了最彻底的境界,他们就冲不破了,其实没有达到彻底究竟。释迦太子怎么会这么聪明?他当然聪明,当年释迦太子的老师还要跟他学呢。 佛教修行不能执着,否则形同外道 外道也修禅定,佛教也修禅定,都是通过四禅八定成就,路线一样,结果两样,所以叫路同果不同,区别在哪里?通俗地讲,外道执着,外道修止不修观,外道不断烦恼,所以佛教的修行不能执着,否则行同外道。我教禅定的时候总说:修禅定要无所求。 外道拿佛教用语装门面,却不会用, 有教气功的,在佛门里听到几句话也拿过去用,可是他们用不来,就好像佛讲过的故事:一个小偷到王宫里偷了国王的衣服,后来被抓住了,国王问:“你这些衣服哪里来的?”“我爸爸留下的”“既然是你爸爸留给你的,你穿给我看看”,结果他把裤子当衣服穿,把鞋子当帽子戴,外道也是这样,偷了佛教里的话去装门面,却不会用,从前有句话:哄哄外国人。 从前教气功的也说:不要执着,不要执着。有学功的人跟我说:“我的气功老师跟你说的一样。”你看看他怎么教气功的?“大家两只手伸直,注意了”,注意了就是执着,“扳动第二只手指,得气了没有?”全是执着。好比是把国王的衣服偷过去穿不来,所以要出偏差呀。而我教了十多年禅定,一个出偏差也没有。 初禅是离生喜乐定,由离五欲得喜乐而入定 “四禅定”,初禅是由离开五欲所产生的喜乐而入定,叫离生喜乐定,这是第一步。 气功师不知三界,却说能出三界 从前我在成都清定上师那里,来了一个气功师,安排在我的寮房里住,他也归依清定上师,也学文殊法。这文殊法学了作什么用?学文殊法的作用是“得智慧辩才”,有了智慧辩才你几句话能说得他人心服口服。清定上师叫我给大家解说一下文殊法。他头一天来听,第二天没来,等我讲完课,到寮房里一看,他躺在床上“呼——呼——”睡得正香。他跟我说:“我的功法能出三界。”我说“哪三界?”“不知道。”(众笑)“我讲给你听,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什么叫欲界?”“不知道。”我说“欲界以欲为主,欲主要是财色名食睡,规定你天天要听法,你今天躺在床上呼啊呼啊,睡得好香,你不离欲,你怎么出欲界?”吹得厉害,结果什么也不懂。 提要: 有个气功大师,人称“大力鬼王”,并非神通是鬼通 说“不是胡吹啊,有的气功师确实有东西。”什么东西?鬼神附在身上,这叫鬼神通。一般都是鬼,而不是神,鬼是阴暗面,而不是光明面,大气功师作带功报告,有人看到他背后都是黑影子,每个听报告的人背后都有一个黑影子,有人称他“大力鬼王”,所以练气功的人练到后来脸大都是黑的,所以只能说鬼通,而不能说神通。 众生具足佛性,个个都能成佛 “释迦太子知外道非究竟”所以离开外道“至尼连河畔苦行六年,至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太子成佛后第一句话就是:众生具足佛性,个个都能成佛。 良心标准各人不一样,所以要受戒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总摄为戒定慧三学”,你们今天学的禅定不是禅宗的禅,而是戒定慧三学里定学所讲的禅定。戒学是什么?戒学总的来说叫你不要干坏事。人们总说,我凭良心不会干坏事。“凭良心”是句空话,你的良心标准跟他的良心标准不一样,所以要吵架,吵起架来,都说凭良心,到底以谁的良心为标准啊?要讲实在。所以居士要受五戒,五戒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不杀生不等于吃素,五戒里边没有一条要你吃素,你只要做到不杀生就可以了。众生都爱自己的生命,死的时候非常痛苦,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上。当然它已经死了,你吃它的尸体,它又没有痛苦的。 不杀生的人,也别动歪脑筋了 还有人动了一个坏脑筋,自己不杀鸡,叫黄妈去杀,(众笑)她变成教唆犯了,自己一个人在地狱里嫌太孤独了,还拖黄妈一起下地狱,这更坏,罪加一等。说句笑话,有人很会投机取巧,他想吃蛇的肉,但是受了五戒不能杀生,结果动了一个坏脑筋,把蛇尾巴斩下来,把蛇放生,我吃蛇尾巴。(众笑)弄得这条蛇回去在蛇群里没有面子,人家都有尾巴,它没有尾巴。不杀生就不杀生,别再动歪脑筋了。 你们听了六次法比得上你烧香求神六百年 慧呢?慧就是要天天听法。听法最重要,释迦佛讲过,你到神庙里去祈祷一百年,祈祷就是求保佑,还不如到如来面前听一次法。你们来了三天,听六次法,比得上你到神庙去烧香求啊拜啊六百年。(掌声)这个泥塑木雕的神像会开口跟你讲智慧的语言吗? 禅定修止观,扫除妄念最补脑子 “定学修禅乃依佛的教理而修习止观也。止是止妄想杂念(合理用脑)”,你们有个问题:“生活里怎么样配合修禅定”,这个问题问得好,你在生活里要经常照顾自己的念头,不要胡思乱想,一发现自己不知想到哪儿去了,马上止住。打妄想的人一看就看得出来,傻乎乎地眼睛看着天花板,这个人肯定在打妄想,乱想一通:一会儿想这个山上有没有神仙;一会儿想我小时候农村的孩子在河边磨刀,我问他磨刀干什么?他说杀死猴子;一会儿又想,明天买什么菜?全是毫无意义的事,神经衰弱就是妄想太多造成的。补脑汁是哄人的,脑子哪有补的呢?心神一安倒是能补脑,扫除妄念最补脑子了。该想的想,不该想的不要想,这叫合理用脑。 观能运用思虑,清净内心 “观能运用思虑,清净内心”,这个虑字如果再加三点水,是过滤的滤。从前有过滤器,经过滤器一滤,水就非常干净。禅定就是起这个作用,把不应该想的种种贪瞋痴的妄念滤滤掉,你心就非常清净,要净化人心,就要靠戒定慧。 提要: 禅定使心力集中形成“心一境性”的能力 “使心力集中(专心)而入定”,你在观一个境的时候,要专注一境,专门去观这个境,不观旁边的东西。这么练久了,就形成“心一境性”的能力,心能够专注在一个境里。养成习惯了,这个人肯定聪明,科学家发明创造全靠这个能力。 你们假如要问:禅定对企业有什么好处?(众笑)你想想看:禅定把你训练到能专注一境,哪个做生意做得过你啊?刚刚开放的时候,我曾听说,中国人做生意做不过日本人,中国人还在算,日本人脑子一转已经算出来了,快得很,因为日本人讲究修禅定。 言语障碍笨脑子,能得转变也靠修禅定 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从前脑子笨得很,所以念书到初二实在念不上去了,自己还很傲慢,想自学成才去考大学,结果考卷发下来,要我画一条运河,我莫明其妙,又不想交白卷,拿起笔来画一条直线,你说能考得上吗?我从前看见人就慌,天天是揣着兔子生活的,因为我六岁死了父亲,由于希望父亲病好起来的愿望突然被压制下去,我的说话就口吃起来了。那时说起话来,挤眼睛拍屁股全都来,(众笑)就这样还说不出,变成一个残疾人。我做梦也想不到我有一天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话,而且我现在的讲话有一个感觉,第一句话出来了,第二句话的内部语言已经组成,所以一句连一句,自然就会跟出来,我看这跟我修禅定有关系。 因缘具足则能得定 所以当心力集中的时候就能入定,“因缘具足则能得定”。缘可以解说成条件,条件具足事物决定出生,条件不具足事物决定不出生,条件改变,事物就要改变。比如媳妇过门才五个月,婆婆急着抱孙子,五个月生得出来吗?条件不具足啊。 这两天停电了,电线也没坏,电灯也没坏,怎么电灯不亮了?缺少一个条件,供电局停电。 如果条件具足了呢?比如怀胎十个月要生了,你说:“帮帮忙,别生下来。”能不生下来吗? 条件一变化事物就要变化。有一个故事:女方供男方念大学,自己辛辛苦苦打工,八年恋爱,结果这个男的到了大城市,被狐狸精迷惑了,原来的不要了,因为插进了一个条件,叫“第三者”,事物就变化了。佛教既不是唯心论,也不是机械唯物论,叫缘起论。事物都是靠条件具足而产生,修禅定也是这样,你入定的条件具足了,不可能不入定,如果你条件不具足,你还要自己好好的准备条件。 禅定最容易得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好处 “舍利弗说因缘具足,则能得定。因缘不足不能得定。”舍利弗是佛的一个大弟子,佛称他智慧第一,“舍利弗依缘起偈悟道,诸法从缘起,止观亦如是。”事物从因缘具足而产生,缘散了就灭了。止观是得定的条件,由止观而入定,“因缘具备,定道必成;若因缘不具,得些微好处,多由加持力得”,要入定,那必须要具足入定的条件,条件不够就不可能入定,但好处还是有的,最容易得到的好处,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能够长命百岁,在入定条件不足情况下,有时由于加持力的作用也能得到一些定上的好处。 师给你的加持力是从你的信心来的 加持有没有?有,但不要迷信。加持是什么意思?善知识或者当师的,把他的能力加到你身上来,你得到了,你的能力会增强。不过,加持是暂时的,帮帮忙,不能以此作依靠。你要起加持的作用,你必须要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你是得不到的,说到底这还是心理作用。 可以做一个实验,一个孩子刚刚会走路,但是他自己还不敢走,只要一加持,他马上会走。怎么做呢?你是他妈妈,你在这儿蹲下来,你是他爸爸,你在那儿蹲下来,孩子就在你前面。开始做实验,爸爸叫孩子自己往前走,走到妈妈那里去。孩子很想走啊,可是他害怕,想走又不敢走。妈妈两只手一伸,跟孩子说:来来来。孩子马上就走过去了。所以佛教是科学,你搞迷信反而得不到真正佛教的力量。 提要: 修行人不可偷懒使易 “一起之后,便不再现,故不可偷懒使易”,由加持而得的好处,一起之后便不再现,那么又来求加持了。各地送来求加持的照片多啊,因为作加持最好能看照片作观想。有的送来两三次了,说“老师,你上次加持,果然好多了,现在又不行了,再请老师加持。”所以要靠自力。他力也需要,那是帮帮忙,别依赖了他力忘了自力。释迦佛一再说的,要自己解脱自己,不要对佛太迷信了!现在有句话:“佛是万能的”,这是愚蠢人说的话,你关起门来修,每天唸阿弥陀佛,一袋米会飞过来吗?佛是万能的,人还会死吗?谁愿意死啊?条件不具足事物就不出生,条件一分散,事物就不存在了。所以不要懒惰。 必以自力具备诸缘,戒定慧互为因果 “必以自力具备诸缘。不能无因缺缘~修定不得好处,缘因缘不具。戒定慧三学,互为因缘”,自力从修戒定慧得,不修戒定慧,自力的缘就不足。戒定慧互为因缘,在我们这里戒定慧都有安排,比如你们修定前听法,这是慧,修禅定是定;要你们遵守纪律,就是戒。比如说,纪律里有规定,这儿是修行场所,不得谈恋爱,也不能在这儿找对象,不能偷东西,不能说假话,不能喝酒,有说“规定的这么严啊?比部队还要严!”不严能修得起来吗? 戒定慧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 “缘具则成就顺易迅速。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所以,你们一到这儿,戒定慧具足,这样就成就快,因为三学互为因果的。佛四十九年教法,归纳即戒定慧,故戒定慧为佛之总教。 能依佛所教,组织圆满了,就没有宗派 “或非因非缘”,哪种叫非因非缘?“谓闻思修互不关联,佛所教组织完全,乃是因是缘。”佛教原来没有宗派,佛教传到中国分了宗派,可能当初成立宗派利多弊少,可是由于人们离开了圆满佛法,又不断烦恼,形成了烦恼对烦恼,宗派之间互相攻击诽谤排斥,变成了利少弊多,我们实际上没有宗派,可是中国人有个习惯,你没有宗派他觉得奇怪,能海上师说:“如果一定要说是什么宗,也只能说是大般若宗。”所以海外就称能海上师为大般若宗初祖,大般若显密圆满,圆满了还有什么宗派?仅仅方便的说一说罢了。我们完全按照释迦佛的教导,戒定慧具足。 不备资粮的人,往往想坐待其成 “或坐待其成”,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备资粮”,资粮非常重要,你缺少资粮你走不远,什么叫资粮?打个比方你要出远门,资是旅费,你没有旅费一张船票也买不到。粮是什么?古代出门要准备干粮,从前要粮票,所以我每次出门前总要特别检查,钞票粮票带够了没有,你资粮越多,走得越远,资粮不足,你走一半只能回来,所以资粮不足很苦恼的。我从学生那里听到一个故事,有个人到了一个城市忽然发现粮票不够,从前没粮票买不到吃的,只好暂时做做小偷,到卖面包的那里偷只面包吃。修行也是那样,资粮一定要具足,凡事开头难,开头的往往也最重要,所以你们开头学佛法修行,要有耐心,基础要打牢,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贪高,不能贪快,这些都是众生的毛病。尤其是知识分子,凭自己聪明,不按步骤走,总想跳,跳是不好的。 提要: 以单独一法欲其成就如单干户收获甚少 “或以单独一法,欲其具足成就,自然圆满得定得果,如单干户收获甚少。”能海上师说,或者他只修一种法,想将来具足成就,而且希望自然圆满地得定得果,这种做法就像单干户。比如你只持戒,持得非常好,你能不能成就?能不能圆满?能成就,能圆满。但你是戒成就,戒圆满,可不是定成就,定圆满,也不是慧成就,慧圆满,如果你要戒定慧都成就,都圆满,你必须戒定慧都要学,都要修。 初修定应发欢喜心,事业的成就也靠戒定慧 “初修定,应发欢喜心~当思禅定对个人种种作用利益”,听说你们这几天,都是非常欢喜,而且一天比一天欢喜,这个欢喜哪里来的?你们事业上有成就就有成就的特点,一个人如果不按部就班,行为一片紊乱,他会成就吗?如果心不定,飘来飘去,会成就吗?如果没有头脑没有智慧能做董事长吗?所以你们的成就也是从戒定慧中来的,你们来的时候就把这个特别之处带过来了,所以你们来了这么多人,我们很轻松。你们都能遵守纪律,一遵守纪律,大家安定团结,一安定团结,心里就欢喜,又修修禅定,就能身轻心安,听听法,法喜充满,还是离不开戒定慧。 禅定能使身转细而起喜乐,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能使身粗转细,而起喜乐”,这是指禅定对身的利益,“思维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修禅定能使思维敏捷,而且修禅定能逐渐逐渐使你产生现量智,现量智我通俗的打打比方,好比心理学上讲的直觉。当然,现量智那是大菩萨境界,这只是打打比方。科学家认为用直觉办事准确性超过思维。当然我们今天思维还是要,因为我们不到这个程度,但是如果你从思维中再产生一点直觉,那你敏捷得不得了。所以你们这次是深入宝山来取宝,至少捡宝捡了三天,没有空手而返。 一放下,心就定了,心一定就敏捷了 “思维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这个事情你们在生活中可以体会,比如准备得好好的,一到考场,想不出来了。交卷了,一出考场,马上想起来了。想起来也没用了。(众笑)这是啥个道理啊?考试完了没我的事了,你一放下,心就定了,心一定了敏捷就来了。所以你们这次哪怕只学了几个观,希望你们天天去修,不要中断。说“老师啊,再教我们十个观好不好?”你不要胀死吗?反正你们说以后还要来的嘛。(众笑) 你们抽空要来喔,聪明一点,学学外国老板的样,中国老板只学外国人赚钱,赚了钱还要赚,外国老板他当老板了,到河边钓鱼去了,这个厂给别人管了。我不是叫你们去钓鱼,你们就到我这儿来放松放松,学点智慧修修禅定。 开发根本智,能断生死瀑流 “能由定发慧”,根本智不是学来的,是定中开发的,根本智一开发,你的分别智马上敏捷。“开发根本智,能断生死瀑流”,生死像瀑布一样,又猛又急,是很难切断的,你修禅定开发了根本智了,就能切断生死瀑流,也就是能了脱生死。 “胜一切动摇”,禅定不动,可是这个不动胜过于一切动摇。所有的气功全是动的,有的动手,有的动上身,有的动头,有的转屁股。(众笑)全是动的。 提要: 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佛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你们心里也许想:我只要生意做得好就可以了。老师的这些教导对我个人有好处,对我事业有好处,可是成佛跟我没关系。你真的照我讲的戒定慧的方法去修,自然会圆满,圆满了你就是佛。佛不能翻译成神,佛的翻译是智慧圆满,彻底觉悟的人,你也是人,你到智慧圆满,彻底觉悟了,那你不就是佛了? 同样是人,要有平等心,区别只在智慧与觉悟上 当然同样是人也有区别,我们是愚痴颠倒,佛是智慧觉悟,打个比方,你们听我讲课称学生,你们是人,我做老师,也是人,大家都是人,平等平等。佛教最要紧的就是修个平等心,不要傲慢,不要自卑,可是区别还是有啊。我懂的佛法你们不懂。又比如我要开公司了,我就到你那儿学做董事长,那个时候你是老师,我是学生,演场戏呀,是不是?所以要有平等心。老师跟学生的区别只在于智慧的差别,佛跟众生的区别也在于智慧的差别,不要把佛当作神。搞神秘,搞迷信,搞玄虚,那就不是佛教。休息一会咱们来修禅定。 带修(观息)时的指导: 先活动一下身体,活动后再修定比较舒服,全身也不容易绷紧。 (观法需由师面授及带修,此处不作文字介绍。) 出定前的准备 现在观自身庄严,想我通过修禅定,我身体里边四大转化,津液遍满。作年轻想,想自己十五六岁模样;无病想,有病的想成没病;圆满想,肢体圆满,酥色想,皮肤想成非常细柔,滋润,带一点奶油色。这样想,能够老得慢,能保青春。 然后想我今天修定完了,我要出定了,发愿回向,也是在心里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想我今天修定完了,我要出定了,出定后我要办什么事,给自己打个招呼。然后不慌不忙欢欢喜喜出定,摩擦,按摩一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企业家禅定营 (40)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没有努力就没有进步,
菩萨修精进波罗蜜就是勤奋
·能过一百年的安定生活,够幸福的了,二十万元足够了
·欢迎你们来这里
·修行人不怕饿死,也不会饿死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1)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上午 第三讲
观 息
·修行就是为了“悟”
·执着迷茫的快乐,导致人世间的一切痛苦
·要脱离无常进入常,靠人世间的学问是办不到的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2)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修行是“自我革命”,要改变如今佛门的暮气沉沉
·脱离了无常就叫涅槃
·没有不变的心,所以要冷静和理智
·团结你是为了改变你
·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也无常
·修行是“自我革命”,要改变如今佛门的暮气沉沉
·因果报应也离不开无常的真理
·无常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看穿了才叫自在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3)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积极从智慧来,消极从愚痴来
·穷小子得二妻,快乐后面紧跟着痛苦
·流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生命时光
·富了多痛苦,苦了常消极,该考虑考虑自己了
·积极从智慧来,消极从愚痴来
·听不到佛法的“仙人”痛哭悲哀,听到佛法的人最幸福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4)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佛教修行不能执着,否则形同外道
·释迦佛的伟大就在放得下拿得起
·外道以最高层天为究竟,因此不能出世间
·佛教修行不能执着,否则形同外道
·外道拿佛教用语装门面,却不会用,好比小偷偷了国王的衣服,却不会穿
·初禅是离生喜乐定,由离五欲得喜乐而入定
·气功师不知三界,却说能出三界
好比小偷偷了国王的衣服,却不会穿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5)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扫除妄念,最补脑子,运用思虑清净内心
·有个气功大师,人称“大力鬼王”,并非神通是鬼通
·众生具足佛性,个个都能成佛
·良心标准个人不一样,所以要受戒
·不杀生的人,也别动歪脑筋了
·你们听了六次法比得上你烧香求神六百年
·禅定修止观,扫除妄念最补脑子
·观能运用思虑,清净内心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6)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禅定最容易得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好处
·禅定使心力集中形成“心一境性”的能力
·言语障碍笨脑子,能得转变也靠修禅定
·因缘具足则能得定
·禅定最容易得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好处
·师给你的加持力是从你的信心来的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7)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修行人不可偷懒使易
·修行人不可偷懒使易
·必以自力具备诸缘,戒定慧互为因果
·戒定慧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
·能依佛所教,组织圆满了,就没有宗派
·不备资粮的人,往往想坐待其成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8)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禅定能使身转细而起喜乐,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以单独一法欲其成就如单干户收获甚少
·初修定应发欢喜心,事业的成就也靠戒定慧
·禅定能使身转细而起喜乐,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一放下,心就定了,心一定就敏捷了
·开发根本智,能断生死瀑流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9)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禅定能使身转细而起喜乐,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同样是人,要有平等心,区别只在智慧与觉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