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20~39)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提要: 禅定前先调身、调气、调息 今天讲调气观,修禅定首先要调身、调气、调心,所以调气观是很重要的。 “禅定前~先调身调气调心,调身~闲居静处,结跏趺坐,(女半跏趺),平身正直,解衣缓带,身不倚形,头不低昂,两肩平齐,调适身体。”修定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姿势很重要,因为姿势的正和不正会直接影响我们内脏,也会影响我们的气。古人往往比现在人长寿,听说古时候有人活到五百岁,还有人活到八百岁,因为古人很注意身体的姿势。 人的寿命总的来说在走下坡路 有人说:“现在人和过去的人相比寿命是在增长。”这当然也有调查统计的依据,不过是不是比古时候人还要增长?我看也不能肯定这么说,可能是下降以后再升上去的,总的来说现在是走下坡路。现在科学虽然发达,但是科学的发达跟不上病的发达,所以现在医院里的病人爆满,古时候哪有这么多医院?哪有这么多病人?有时候我们只看眼前,只听片面,接受了片面的观点,有的地方就不好理解,假如你研究研究,你就能理解。 胸不挺起来,就会形成内脏的自我压迫 人的姿势很重要,如果胸不挺起来,就会形成内脏的自我压迫,如果身子稍微斜一点,这边的内脏就会受压。我从前提出来,坐办公室的人,最好抽一点时间趴在床上睡。可是有的书上认为趴着睡容易压迫肺部,其实你的肋骨没有这么软,这不过是个想象罢了。坐办公室的人总是在办公桌上总是弯着背写字,所以肺啊胃啊就容易整天受压迫,你趴着睡就等于让它恢复一下,这是有好处的。这是举举例子,说明身体姿态的端正是很重要的。 仪表好会使人产生好感 你们现在办企业的人,在这方面也比较重视,企业里边的员工要仪表好,那样会使人家产生好感。我头一次坐飞机,空中小姐仪表很好,给我的印像很深。如果一个员工走起路来像患了舞蹈症,(众笑)来了一个客人,员工手就痒了,去拍拍人家肩膀,或者人家问一个问题,他一时回答不出来,尽搔头皮,这不雅观吧? 礼节也要适当,日本的礼节鞠躬要鞠到九十度,可是鞠完了还是要挺起来,你不能太过分了,一天到晚九十度,那比驼背还要驼。可惜的是讲究仪表的人只讲究仪表上的风貌,现在叫风度,希望能给人家一个好的印象,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一套大有学问,还能促使人健康,促使人长寿。 化妆太浓使人感到可怕 女孩子喜欢化妆,你们只知道一面,而不知道另外一面,化妆首先要研究化妆的技术,化妆得不好实在太难看,还不如不化妆。我八四年到内蒙古,火车上的姑娘也有化妆的,都是一模一样,涂了白底再涂红的,实在有点怕人。我觉得哪儿看见过,(众笑)后来想起来了,从前在火葬场看见过。所以你们要化妆的,也离不开要一切自然。 庄严脸不庄严心,带有欺骗性 化妆是一种庄严,一化妆自己心里也庄严一下,这是好的,还要再研究下去。有一次我在深圳飞机场,看到的姑娘脸上都是一点一点黑的,我想大概广东姑娘都是这个样子。后来我学生告诉我:这是受了化妆品的毒害,就变成这个样子。化妆稍微化一点就行了,化得太浓了,带有欺骗性,(众笑)因为蒙蔽了你本来面目。我们佛教修行就是要见本来面目,要扫除一切迷惑人的东西,所以要再研究研究。 提要: 息出入无声、不粗猛急滑,出入若无知 “调气~唇齿舌自然,息出入无声,不粗猛急滑,出入若无知”,吸气呼气好像一点没感觉那样,也就是要你做到呼吸自然,不要注意它,也不要去掌握它,一注意它你心中就有知,就容易执着,呼吸就会很不自然。“息出入无声”,自然了就没有声,假如有声的话,一般是因为这个人呼吸比较粗;或者是个病人,气喘病人呼吸很短很粗;或者老年了,因为器官老化,有些人呼吸也很粗。假如修调气观,就会好得多。 养尊处优病难治,走路不坐车,身体反而好 养尊处优的人,病就难治。我年轻时候喜欢走路,从前学过一点推拿,哪儿有请的我就去推,我也不要钱,连车钱我也不要。反正那个时候十年动乱,没事干,你就是给我车钱我也不敢拿,怕传开去说我在走资本主义道路,那时我天天全上海绕一圈,反而身体特别好。 我一面走一面还练声波,这个声波练起来非常好听,越练越舒服,能够通畅全身。这几年两样了,也许年龄不饶人,但我看跟养尊处优有关系。从前我晚上不吃饭,自从身边有了学生,这些学生舍不得,总要叫我喝点牛奶,豆浆,喝点粥汤,喝就喝呗,慢慢粥汤里加几粒米,问题不大,慢慢米越来越多了,(众笑)变成了稀薄的稀粥,我一吃他们高兴,(众笑)慢慢小碗变大碗了,后来干脆把小锅子都拿过来,这个养尊处优实在太厉害了,跟他们说了几次也没用。 声波念诵,对身体大有好处 非但修禅定调气能长养身体,而且诵经也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如果你们学会声波念诵,人们称为“金刚声”,那对身体大有好处。我几年都没有用这种声音唸经了,因为讲课时间太长了,有点伤气,所以不得不唸经不出声。从前我唸经声波能波得很远。我听说你们昨天很欢喜,你们的欢喜也触动了我,所以我今天也很欢喜,早晨特地给你们作声波加持。你们将来有机会可以来学。声波能把全身毛细血管全都打通。在我讲话的声音里就有这种声波,所以调气跟调身以及毛细血管畅通,都有密切的相互关系,这些都要学。 呼吸要自然,人为做作适得其反 呼吸一注意就要粗,很多年前我在上海医院里是作集体性的心理治疗,来的病人一般都是年轻人,也配合修禅定,那个时代你只要一打坐,就会挨批评,因为从前把佛教看成迷信。所以我就不称它为禅定,也不叫静坐,因为静坐跟禅定两样的。禅定翻译成汉文是静虑,那时气功风行,我灵机一动,暂时借用一下,我称为叫“静虑功”,实际上我不懂气功的。 有一次修禅定,旁边一个年轻人呼吸粗得像拉风箱,因为我已经开始带修禅定了,又不好说话,等带修完了我问他,“你平时呼吸不是这样,刚刚怎么像拉风箱一样?”他说“我也不知道。”我说“你注意呼吸了吧?”“哎,我是注意了。”所以不要注意。你越想细,人为做作反而适得其反,学禅定与学文化不同,两样的。 “不粗猛急滑”,猛,不要有猛烈的吸气呼气,有些人不懂方法,心里想得挺好:我把气,慢慢地吐,最好能又细又长。人都有这个脾气,长了还想长,越长越好,已经没气了,他还想长,结果他难受得受不了,呼——(众笑)来一个猛烈的吸气,再不吸就要断气了。所以这些要懂,否则你盲修瞎练,全搞错了。 眼观鼻心,但不能观整个鼻子 “调心~眼观鼻心”,以后还要学调心观,依经文来观,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还要观二十二种心,但是这里只是写了个一般性的,学起来很容易的方法,“眼观鼻心”,眼观鼻,鼻观心。要注意,观不是眼睛看,而是心里想,心里观想鼻尖。不能观整个鼻子,只能观鼻尖,你观整个鼻子容易出毛病。观心不是观心脏,是观自己的念头。 提要: 欲入三昧,初学应学调气 “佛言~欲入三昧(即定)”,“三昧”翻译成汉文,就叫定。“初学应该学调气”,“调气作法:呼息吸息圴使自然,渐渐静细,出入很微”。你只要心不打妄想,心慢慢平静下去了,呼吸就自然会细。“出入至三,(亦可反复练习)”,可以练三次,也可以练更多。“作此调气,令身安住”,调气调好了,你这个身体容易安住,所以有连带关系。“得入三昧”,光修调气法就能使你入定,“(专修调气者可作多次不限,并可进入数息观修之)”,这个调气观也可以专修,专修就不限三次七次二十一次,你也可以修更多次,假如连起来修,你修完调气观,可以进入数息观。 观想由鼻徐徐吸入净气,到下腹,浊气由下腹从口徐徐而出 “修法~观想鼻徐徐吸入净气”,这个方法昨天已经教给你们了,“观想体内浊气由口徐徐而出。”“浅息~观想鼻徐徐吸入净气,充满胸肺,浊气从口徐徐而出。深息~观想鼻徐徐吸入净气,注入下腹,浊气从口徐徐而出”,以前一般是先教浅息,后教深息,因为你们这次是百忙中抽空来的,时间非常短促,所以昨天教给你们的就是深息,进度加快了一点,“鼻-咽-肺-还口出”,鼻到咽到肺到脐下,还上口出,昨天我们修的是到脐下。 美食长养身体,无如方便调出入息 “调气作用~长养身体~古云美妙饮食长养身体,无如方便调出入息”,无论你吃多少好的饮食来长养身体,还比不上修调气好。要知道糖尿病从哪里来?糖尿病从美食来,吃海鲜的人很容易得急性胰腺炎,所以我们佛教讲吃素,这是最科学的。 禅定能使人长寿,豆制品易发胖 从前的老和尚,一般都活到八九十岁,有的甚至超过一百岁。当然现在不同了,为什么会不同啊?做法不同,从前老和尚学禅定,天天打坐,而且素食。现在有些出家人,可能还在吃荤吧?自己跑到外面放松放松。还有,现在除了禅宗以外,差不多都不修禅定。还有一种情况,吃素吃得特别好,全是精美的素食,现在竟然能够吃到素鸡素鸭素黄鱼,(众笑)素狮子头,素黄鳝,素排骨,你又不能说他吃荤,他说这些都是魔芋豆制品做的,虽然不能说他吃荤,应该说是嘴里吃素,心里吃荤。心里吃荤,比嘴里吃荤还要贪得厉害。而且豆制品一吃,营养过剩,人就容易发胖。说句笑话,假如将来证了阿罗汉果,偶然来个胖罗汉倒还可以,五百尊罗汉个个胖罗汉,也不太像样吧。 “千金难买老来瘦”,为什么有专人给我搞伙食?因为我高血压只能吃低钠盐,不能吃普通盐。看见我瘦了,照顾我的人就紧张了,跑到医生那里去问,医生说:最近很好,肚子也小了。 最好天天吃天天消化,天天消化天天吃,保存在肚子里,有啥意思?又不是明天不吃了,美食的害处啊那是说不尽的。 能吸到新鲜空气全身都舒服 调气时要配合作观想,观想进去的是新鲜的空气,你们都住在城市里,跟山沟里的人相隔很远,所以想法距离也很远,你们大城市人对这里的人不好理解,“你们这种日子咋过的?”我们到城市里也不好理解:你们这种日子咋过的?(众笑)一进城市,空气的味道真不好受啊。而这里你们清早一出去,一呼吸到新鲜空气,全身都舒服。 城市不见青天,希望大家喜欢这儿 以前城里的房子像鸽子房。我家在上海,一间房间一隔两,我睡在后间,只能放一张小床,床边放条长凳,那是我诵经的地方,其他就没地方了。一到马路上还有一层一层的高架桥,人就像是在洞里转来转去的,人多得像蚂蚁,天是灰蒙蒙的,平时不见青天,这种日子咋过呢? 公寓房子全是铁窗风味,窗户都是铁杆子,保险门都是铁门。一开门,哗啦啦啦——牢门开了。(众笑)我想天上的神仙到你们高级公寓,他中午到,下午马上逃走。我说这个话,就是希望你们喜欢这儿,长寿也要靠空气啊,有许多病治不好也要靠空气啊,而且这儿最安全,恐怖分子也不会来,(众笑)他来到这个穷沟沟里干什么?炮弹也不会打过来的。 提要: 人体在缺氧状态下,会引起器官功能下降 “能治疾病~人体在缺氧状态下,会引起器官功能下降,调气能发挥体内潜力,久之精力充沛,各部功能增强,能改善疲乏无力,心悸气促,眼花耳鸣,食少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烦躁等情况”,这些情况都跟气有关系,体外的空气要好,体内的气要顺畅。 学禅定不准练气功,以免混淆 你们学了禅定,千万不要再学气功,尤其是你们信佛归依三宝的人。归依三宝后有三条戒,叫归依戒,如果你违犯了,你戒体就破了,也就是说释迦佛不承认你是佛弟子了。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第一条,归依佛,永不归依天魔外道,天,道教求升天,外国宗教求升天堂,我们都不归依。魔,不一定是妖魔鬼怪的魔,贪求五欲享受就叫魔,因为魔王波旬他最最希望众生都贪求五欲,成为他的魔子魔孙。外道,气功是外道。学气功的人一听我这个话又要生气了,生什么气啊?“外”是说明问题,佛道是佛道,气功是佛道外面一条道,如果你要生气,那么外婆也要生气,外公也要生气,为什么你不叫爷爷为外爷爷?偏叫我外公?这是为了说明问题,为了不要混淆呀。 钻戒铜戒一起戴,相配吗 你们今天学了佛教禅定,不管你归依过,还是没归依过,就不要再学气功了,以前学过的,也要放下。打个比喻,小姑娘爱美,戴了一只镀金的铜戒指,戴了三个月就变颜色了。开放后,美国的阿姨来了,送她一只金刚钻戒指,小姑娘高兴地戴上去,一只手一伸,这一只非常珍贵漂亮的金刚钻戒指,那一只生锈发黑的铜戒指,相配吗?谁也不会这么干吧?肯定把那只铜戒指丢掉了。 再比如说,我坐在这儿,我的学生坐在那里,你说:“老师你也讲,你的学生也讲,两个人一起讲。”(众笑)这不是搅乱了吗?所以,不要混淆,不要搅乱。 不可把禅定放在气功里,也不可把气功放在禅定里 学了禅定,有些人把禅定放在气功里,把气功放在禅定里,这两个东西能合得起来吗?我想起一件事情,当年上海龙华寺,特地请清定上师到龙华寺讲《药师经》。因为我是清定上师的老弟子,我在五台山就跟能海上师学,在上海就跟清定上师学,所以他们安排我的工作叫“引进”,谁要见清定上师由我引进,后来碰到一个人,求我引进,他是练气功的,练到后来中间气隔住了,上部跟下部不通,中间好像断了一样,难受得不得了,吃了多少帖中药也没有好,很苦恼。后来我把他引进去,清定上师教他一个修法,他一修就好了。既然如此,那么当初何必学气功呢?还不如一开始就学禅定。所以这两个不能同时修,因为是两条路线。 禅定气功两条路,一要舍,一要收 而且那些气功师,经常在佛门里边偷法,特别喜欢偷密教里的东西,他又不懂,乱用,很危险啊。比如我们修禅定的人修到暖了,初修的人容易出汗,我们说这是好事情。学气功的人,把暖看得很珍贵,很难得,所以他们认为出汗不好,因为暖从毛孔里跑掉了。还有我们暖了以后要把自己修出来的暖,布施供养给别的同学,让没有发暖的同学也快快发暖,所以要修舍。学气功的人说,“你太笨了,好不容易修出来这个东西,怎么放出去给人?”“那怎么办?”“不能让它出去。”密教有个修法,能够把毛孔全部闭住。还好,这个人不会这个方法,毛孔一闭塞神识就从头顶出去了,从头顶出去叫啥?往生了。 提要: 禅定不能随便教人,水平不够无法为人作指导 还有,你们学会了观想,这是个宝,要保藏起来,最好,不要随便教人,还有一个原因:如果你没有学到家,或者指导上有漏洞,他出了什么问题来问你,你回答不出来,那就麻烦了。 禅定能转化身心,修呼吸就是修风大 “转化身心~体内四大,地水火风”,地是硬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风是动性,人体就是四大组织成的。外面的四大,地水火风咱们都知道。体内的四大:骨头,就是地大;水分,血液是水大;体温是火大;呼吸是风大,所以我们修调气也好,修呼吸也好,那就是修风大。 体内四大,各安其位,则身心轻安 能够使体内的四大“各安其位”,不至于紊乱,“则身心轻安。身堪能后,再使心堪能,则心轻安”,虽然昨天只是头一天,你们有没有轻安的感觉?好像身心比较轻快一点?有些唸佛的人唸了十年,二十年了,身心都没有得到轻安,而且二十年来从没有发过暖,所以,禅定是很珍贵的。修行要有科学态度。修行就要有身心转化,你有了这种体会才会知道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有些人佛法不懂,禅定不修,盲修瞎练,无知得很。 学禅定,对释迦佛的道理要有尊重心 比如说,我从前在上海办的禅定班,时间最长了,禅定班里也经常来一些学气功的,有的听我讲课挺高兴,有的听我讲课不耐烦,“这个老师,讲啊讲,有什么好讲的?你有什么功法拿出来,我学了好走路。了生死跟我有啥关系?”既然你是来学释迦牟尼佛的禅定,释迦佛讲的道理你也应该多多少少有点尊重心,又不是买东西,专门来买功法。 什么都乱学的人,越学越紊乱 有个年轻人禅定他也很欢喜,第一个来报名,这个年轻人好学得很,所有的工资全花在学气功上,学了四百多个功法,也没有返老还童,反而越学越杂,越学越紊乱,真是可惜。 调气能转身心“身心若虚空” 身能转变心,身调好了慢慢心也就轻安了,调气观就是转变身。气调好后,各个内脏适得其所,“身心若虚空”,修到后来你身空心空,人会轻飘飘的。说“能不能飘到天空去?”可以。“老师,你给我露一手表演表演”,(众笑)当年我在上海一个大学里作佛学禅定讲座,下面递上一张条子,“老师请你露一手”,我说:“你把我当猴子,你来卖门票是不是”?真人不露相,如果露就不是修行人,修行人要隐藏功德。好比我小时候见到的明星牌的香水,广告叫“越陈越香”。可是盖子一开,香味都飘掉了。 调气后修数息,成就者能飞腾虚空 从佛法上来讲,修调气,修数息观,修到最后能飞腾虚空,说“老师你可能有吧?”我没有。因为腾到虚空里我害怕,还不到时候。 我不要人扶,人要扶我,也只能满众生愿 你们有的学生,总是不相信我,比如平时我走路总有人扶着走,可是有时时间来不及了,如果我再给你扶着走,我上课要迟到了,我说“你慢慢走啊,我先走了。”我袖子一甩很快就到了。说“那么老师,你为什么要人扶?”他要扶我,叫我有什么办法?(众笑)满众生愿嘛。其实这里边都有修法的,你稍微运用一下这个东西就出来了。 我不想发财,教你发财干什么 有的人还跟我说:“老师我知道你法很多,你教我一个毗沙门天王的法。”据说毗沙门指甲里的一点肮脏,掉在你面前,你一辈子都用不完。我朝他笑笑,“我不想发财,我教你发财干什么?”“我发了财好供养你”,“那我自己发财不是更简单?”(众笑)修行老老实实,别投机取巧。 提要: 没有修行经验,哪能求神通 有些法为什么不能教给你?你要害怕!从前禅定班有个人苦恼得很,来问我:老师啊,我现在走路越走越快,慢都慢不下来。我都害怕了,老师,你有什么办法?”我说“这样你都害怕,出了神通你不要怕死啊?”这只是神通的前相,还不是神通,只是神通前的一点小小变化罢了。后来我教他一个办法就解决了,办法很简单,不值钱,就是你想不到。(众笑)我告诉他,“你就停下来,再重走。”你说简单不简单?假如你们真的升到天空中去,马上打手机,“老师啊,我现在下不来了,怎么办?”(众笑)所以神通的修法不要开玩笑,否则吃亏的还是你,没有修行的经验,哪能求神通呢? 长寿活力的能源是菩提心 “活力能源~长寿活力的能源是菩提心”,我的讲课以及回答问题全是围绕着菩提心来讲,“佛对菩提心的解释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求佛道就是上进不息的崇高理想。化众生就是舍己为众的广阔胸怀,由这种精神的影响,在人身上能引生一种高级的心身能源”,这一点不要怀疑,科学家说,如果一个人心向善,体内就会分泌出对人体有利的激素,如果心向恶,就会分泌出对自身有害的激素。我年轻时也听到,心理学家、科学家劝做妈妈的不要在发火的时候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候奶里有毒。佛法里把三种根本烦恼:贪,就是贪欲望,瞋,就是冒火,痴,迷迷茫茫,痴头怪脑,称为三毒。起先我以为这是形容词,形容成三毒,后来才知道是真有毒啊,一起贪瞋痴,人体内就分泌出一种毒素。 令人能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 “令人能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能够使身心产生变化,引生高级的心身能源。到这个时候人家做不起来的,你就做得起来,人家忍不住的,你就忍得住。 有降服怒的能力,才是英雄 世间上以不忍为英雄好汉,你假如冒火了,他火气比你还要大,他是好汉。佛法所说恰恰相反,你冒火了,他能忍住,这才是英雄,因为他有降伏怒的能力。 修忍波罗蜜能发光 三地菩萨又叫发光地,修到第三地,人体就能发光,光怎么修出来的?三地菩萨主要修忍波罗蜜,当然还有其他好多修法,忍成就就能发光。这从科学上讲也讲得通,一个人冒火了全身会发热,脸通红,血管爆张,毛孔开放,所以热气会发出来,乃至会出汗。你在冒火的人旁边站一站,你也会感到热乎乎,他能量全部外放了。所以吵架吵完了,这个人就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方面内部消耗,一方面外部放出去,你还有什么能力呢?你能够忍得住,使能量不消耗,慢慢这个能力就会转化,由气转成光。气是低级的,光是高级的,我们修调气只是一个调气,不是像气功那样在气上修什么功夫,我们修的功夫就是修光。什么叫即身成佛,你临终一刹那法身光明成就,你就是即身成佛。佛有三个身体,第一个身体叫法身,法身没有形相,没有眼耳鼻舌身意,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光明。 连问三次,长袖也忍不了气 我年轻时听经听到一个故事,佛堂里大家在绕圈唸佛,墙角站了个小姑娘,等到和尚走到她面前,中国和尚穿的衣服其实就是古代秀才穿的衣服,叫海青,袖子特别长,就扯扯他的袖子,“师父师父,你的袖子为啥这么长?”这个和尚修忍,“受气喽”,意思我把气都放在袖子里。等到第二圈绕过来了,小姑娘又扯扯他袖子,和尚又说:受气喽。第三圈又扯他袖子,和尚生气了:“跟你说受气嘛就受气了!”(众笑)忍不住了,这个气没有放到袖子里,放到袖子外面去了。所以说法只是一个启发教育,真正力量要我们从各种修法中培养出来。 提要: 佛教百千三昧能住世一劫 “成为一种特殊的气质。在人体上能与人无穷的生命力,就是长寿的因素,佛教百千三昧,能住世一劫,乃至无量劫,”这就是禅定的力量。现在鸡足山的金刚窟里迦叶尊者还在禅定中,可是你进不去了,因为他一进去就把洞口闭上了。他还有个任务没有完成,所以他不涅槃,要等到弥勒菩萨下生娑婆世界成佛的时候,迦叶尊者出来,把释迦佛的衣服交给他,然后他再涅槃。 人间有菩萨你不认得,他也不会自说 那么弥勒菩萨什么时候会下生?有人自已说“我是弥勒佛下生”,有人说:“我是九世观音”,还有人说,“我做个梦,梦里有人告诉我,某某人是菩萨化身”,这些都是假的啦,人世间到底有没有观世音菩萨?有没有文殊菩萨?有没有大势至菩萨,有没有地藏菩萨?全有,(众笑)因为你们没看到,所以你说没有,即使你们看到了,也不认得,为什么道理?现在菩萨在人世间也穿西装了,(众笑)也穿夹克衫了,否则你要吓坏了,假如你们看见一个人穿着观世音菩萨这种古装,还有飘带,你们会承认他是观世音菩萨吗?你马上说:你是哪个舞台还没卸妆的演员啊?菩萨又不会告诉你,我是文殊菩萨,凡是这么讲的全是假的。菩萨一被人发现,他马上就走了,寒山拾得就是这样的,据说他们俩就是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 你看不见,你不认得的菩萨倒是有 弥勒菩萨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下生成佛,现在离开释迦佛涅槃才两千五百年,哪有弥勒菩萨下生?全是胡说八道。你们看不见的,看见也不认识的,那倒是有,例如迦叶尊者在金刚窟里不出来,你们看不见。假如你们碰见一个人说:“我就是迦叶尊者”。听说你在金刚窟里?“我出来了”,你马上跟他说,“那么请再钻进去给我看看!” 宁可不说假话走正道,不可以说假话哄热闹 要知道如今人世间充满骗子,社会上就有句话:不说假话不能办大事。所以你们今天有这么多的人来,咱们高兴得很,各位又是年轻,又是人才,又在事业上有成就,真是希有难得,一般进佛门的都是老太太。而且我弘法十多年安心学法的只来了一百多人,就因为我不说假话。宁愿走正道,不要说假话哄热闹。 十六尊者仍散住世界各地 “历史记载:龙树”,就是龙树菩萨“住世五百岁,无著住世一百五十岁,迦叶将佛袈裟入鸡足山,将住到弥勒出世,十六尊者现仍散住在世界各地”,你们今天参加了唸经,唸的经里就有十六罗汉仪轨,这十六尊罗汉都称大阿罗汉,为什么称大?因为发菩提心,长住生死林,有生死的地方他一直住在里边不入涅槃,也就是住在人间,这是释迦佛叮嘱他们的。 真善知识都会隐藏自己的功德 全世界有几十亿的人,十六尊者只有十六位,当然很难碰到喽,再说就是碰到了,你也把他当成普通人,因为他也吃饭,也睡觉呀,有句话:人不可貌相。真正的善知识他有一个必要的手段:隐藏自己的功德,就是我常说的这句话:在平凡的生活里完成不平凡的事业,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很多都是挂的羊头卖的狗肉。 提要: 讲话吐气勿急,发声勿太粗 “如何避免气短~讲话吐气勿急,发声勿太粗”,因为发声太粗,气一下子用光了。我年轻时在卫协开会,有一次领导没空,叫下面一个工作人员代他传达报告。这人开头气势太猛,发音太仓促,“同志们!我们对美帝国主义——”,后面声音就小了,没气了,真是虎头蛇尾。我讲法刚相反,我开头讲的时候是没气的,越讲越起劲,这叫后来居上。 修禅定的人心勿急躁 “勿急躁~勿因贪而争,因恼而躁”不要急躁,比如你们到台上来讲演,要稳稳的上来。有人急得不得了,走路也摇摇晃晃的,还没有到台前他已经转身了。到了台前,“这个这个,同志们,这个”,(众笑)因为他着急了,开头要讲什么话都来不及想好,所以讲了许多“这个那个”。 急于说话的人速度快,别人听不懂 有的人语言能力很强,急了也没关系,我遇到过一个天津人,他懂七国外语。跟我说话咕噜一下没了。我说:你再说一遍,咕噜一下又没了,速度这么快,像开机关枪,可是也有缺点,别人听不懂啊。(众笑)所以你们做企业的不要太急躁,凡事稳扎稳打,欲速则不达,返工是最慢的。 心平气则和,英雄气短,不平和故 “~心平和,心平则和,英雄气短,不平和故”,英雄气短,当然你们也知道不好,儿女情长更不好。(男营员:“没办法”)(众笑)英雄气短,死了就完了。儿女情长无期徒刑。 饮食淡薄,贪欲过多,对人不利 “~饮食淡薄,气喘常由美食故”。味道不要太浓,太浓了,反而不好吃,而且对身体健康不利。宁波人喜欢吃咸的,年轻时候还不要紧,老年了就容易得高血压。再举个例子,我在福鼎留了六年多,福鼎菜我怎么也吃不惯,他们做菜放味精,一次起码放半袋,吃在嘴巴里全是味精味,味精放一点觉得很鲜,放多了反而觉得不鲜了。但是他们吃惯了,不放那么多他们吃不下饭。有人主张味精鲜蘑菇这两样东西少吃为妙,有人反对,说多吃味精脑子会聪明。这我也不好说,反正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据说多吃味精鲜蘑菇,会导致生不出孩子,可能是说笑话,所以凡事要恰到好处,贪欲过多,对人不利的。 因为你们只来三天,只能给你们简单扼要,画龙点睛地点几句,其实一个观,我起码要讲三天乃至一个星期,现在都给你们几句话并成一句说,今天就讲到这里。 带修(调气观)时的指导①: (观法需由师面授及带修,此处不作文字介绍。) 观自身庄严,作年轻想、无病想、圆满想、皮肤酥色想。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给自己打个招呼,我今天修定完了,我要出定了,出定后我要干什么,想一想。然后不慌不忙出定。按摩一下。 (说明:①因时间不及,观息未讲解只教了个简单的修法,以作后面数息观前的导引。 ②因时间不及,本次所讲所教一切从略,读者亦可稍作尝试,每次坐修15分钟即可,亦可一天坐二次。坐禅时要保持环境安静,要避免突然的响声刺激,不能受惊。 ③最好亲来小住学修,由老师亲自带修为宜,以便有问题及出现情况时随时可作解答及指导。) ◇◇◇◇◇◇◇◇◇◇◇◇◇◇◇◇◇◇◇◇◇◇◇◇◇◇ 营员日记 佛法智慧无边,尽可取己所需 做为一个人,不了解佛法,不修学佛法实在是一大遗憾,所幸这几年我开始了,朝闻道,夕死可矣! 佛法智慧无边,每个人尽可取己所需!(刘彬祝) 传承需要绝对纯粹 今天感悟最深处: 传承需要绝对纯粹! 任何一丝的“自我”就会断送自己的慧命。(付婷) 宗派之争,犹如瞎子摸象 今晚王老师等人讲宗派之争就像瞎子摸象,道理和比喻都很深刻,以前对这个问题我很模糊。现在才知道“禅定”是每宗每派都要有的禅定,佛陀是伟大的教育家,佛法博大精深,值得学习。(方健文) 山好、水好、人好、思想更好, 第一天在文殊院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有长了一岁的感觉! 这里的环境与我想象中的,简直是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很是喜欢。山好、水好、人好、思想更好!一些理念虽然早已知道,但到这里以后感悟更深!让我舍不得离开这里了。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到这里学习、禅定!提升自己的思想。(吴海燕) 问题一:“理想和欲望的区别,要有理想和抛弃一切欲念,是否有 矛盾?” 问题二:“企业的或个人的目标是否属欲望?与修行是否矛盾?” 理想是想达到的目的, 提要: 理想是想达到的目的, 理想跟欲望没有矛盾,理想是想达到的目的,欲望是发动你去达到目的的一个能源,所以这里没有矛盾。 欲跟修行没有矛盾,有欲才有你想达到的目标 企业想达到目标,个人想达到目标,都是一种欲望。我们现在是欲界里的人,欲界不可能脱离欲,如果脱离欲,人就会死亡。所以欲跟我们修行没有矛盾,不管你修出离法还是菩萨法都存在着欲,有欲才有你想达到的目标。 人都有想满足的欲望,傻瓜也想娶媳妇 有一种人,我也只能说可能没有欲望,是谁?植物人。连傻瓜也有他想达到的欲望,也有他想得到的满足。我年轻时在上海讲的课主要是心理疗法,各地都有来人。每堂课中间要休息一会儿,同学们在交谈,因为他们称我老师,所以他们就互称同学。有人问一个同学,“你听课时傻乎乎在想什么呀?”他回答说,“我想娶个媳妇。”所以连傻里傻气的人都有欲。 欲望是一种动力,修行的一切是善法的高级阶段 干企业跟修行同样是通过努力去达到目的,所以欲望就是一个动力。我们只能说世间上一切善法是个初级阶段,修行的一切善法是高级阶段,我们修行人不能否定世间人所干的善法,好事都应该要肯定,只要对人有利益就是好事。可是对世间上的善法,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不断的上进,要懂得怎么修行。如果修行不伟大的话,为什么释迦佛要离开王宫?一直到今天,全世界人民都非常尊重,非常赞叹他。 欲要一分为二,有好的欲,有不好的欲 好比有人看见我没有头发,就会想“这个老师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你们也是如此,看到一个欲字就搞不清楚。欲里边还有区分,辩证法讲一分为二,有好的欲,有坏的欲。有人说我是出过家的,就等于说我现在还俗了。其实我没有出过家,我曾发心出家,这个发心也就是欲,这样一个欲就使我年轻时上了五台山。 “自苦他安乐”使我度过了十年动乱的难关 为什么又下山了呢?这个问题只有一个人问过我,十年动乱刚刚开始的时候,街道干部来叫我开会。到了一看,几个小青年坐着,我一个也不认识,脸上都这么严肃干啥呀?好像不是开居民的学习会。我就坐下来,他们问我:“你上过五台山是不是?”我说:“是的。”“你师父是谁啊?”我说:“能海法师。”“什么法师不法师?!”我说:“法师嘛,会讲经说法的叫法师。”“你了解他吗?”“我很了解。”“你说一说。”“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出席国际和平会议的代表。”“谁叫你说这些?”“哎,是你叫我说的呀。”(众笑)“你对你师父印象很深吧?”“对,很深。”“他跟你说过哪些话?”“话可多啦。”“不要你全说,挑对你印象最深的说。”我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教导我们要‘自苦他安乐,宁愿自己苦,以求别人的安乐’。”他们听了这句话脸色就和缓了。又问:“那你怎么下山了?”“因为我上山以后想妈妈了,所以我下来了。”后来他们说:“好了,你说到这儿可以了。”临走的时候,他跟我握握手,“希望你要明白,自苦他安乐这句话也有阶级性的。”(众笑)我就是靠这么几句话度过了十年动乱的难关。 提要: 欲的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 想上山出家也是欲,想妈妈下来也是欲,一个是上山的欲,一个是下山的欲,一个是想出家的欲,一个是想回家的欲,全是欲,可是方向不同,结果就不同。我们今天想学佛法也是欲,这个欲多好啊。拿这句话来说,“自苦他安乐”,你学到了,无论你到哪儿,你干什么行业,你都会很顺利,畅行无阻,这是我亲身体会。所以,我们有听佛法的欲,这是好的欲,这个欲要。你们这次远道而来也是欲,没有这个欲你两条腿动也不会动,这个欲不要不是懒惰了吗?善欲反向不是要干坏事了吗? 修行使凡夫成圣人,不是描绘,而是转变 佛法修行能使一个凡夫修成圣人,不是雕刻雕出来,也不是画图画出来,而是把你本来这个人转变成圣人。比如你是男人,当你转变成圣人的时候你仍然是男人,你是女人,等到你成为圣人的时候你还是女人。不要把修行看得神乎其神,修行没有什么神秘的,只是观念转变。我们今天凡夫要吃饭,证了阿罗汉果,还要吃饭,成佛了,还要吃饭,所以修行不是叫你不吃饭。说吃饭是欲,如果修行要修到无欲,不吃饭你饿死了怎么成佛啊?所以对一切都要从科学上去想,去研究,不能离开科学,不能离开现实,不能离开辩证法,佛法的伟大就在这里,无论你从辩证法、科学、现实,哪一方面都能讲得通。 释迦太子把迷恋享受的欲转成了追求真理的欲 释迦佛的父亲净饭王,希望他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转轮圣王,统治四天下,这也是欲。有的王太子一心想早一点登上王位,把老王杀死,也是欲。释迦太子离开了王位,是不是没有欲了?他登王位,享受王宫的欢乐,这个欲没有了,可是变成了另外一个欲,他想求智慧,他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他为了免受王宫生活的迷惑,所以他就骑上白马离开王宫,走到很远的山上,摘下象征王子身份的宝石,剃掉印度人最看重的头发。他想这么干,就是欲,是想追求真理的欲。 欲的动力一样,但由于性质不同作用也就不同 欲的动力一样,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如平静的水面,被风一吹起了波,这是正常现象,所谓“海水怎能不吹风”。波跟平面是两码事,可是平面的水跟波的水一个样,都是清水。没有风,水非常平静,你把清水舀来喝不会生病,而且喝水还能保持健康,起了波的水,水还是清水,如果搅起了水底的脏物,加了脏的成分,你吃了就要生病。 智慧小,也是愚,叫智不及愚 所以不要认为有欲就是好,或者认为有欲就是坏,那都是凭表面看问题,凭现象说话,智慧很小的人也是愚蠢,叫智不及愚,为什么人们经常好心没好报?好心干坏事?就是因为智不及愚。 提要: 自然现象的“能”实非善亦非恶 我没有出过家,是个居士。那么你怎么是光头呢?这光头不是我剃掉的呀,我从来不搞假相,还不是因为脑子用过度了,脑子发热,所以毛脱掉了。(众笑)这是本能呀,跟我有没有出家没有关系,热了就要脱毛,比如一只小狗,天热了,它的毛自己会掉下来。这种属于自然现象的“能”实非善亦非恶。 出家应“身心俱出家” 出家最好是“身心俱出家”。身出家,剃除须发,不留头发不留胡须,不穿在家人的衣服,释迦佛穿什么衣服,出家人也穿什么衣服,代表如来形象;心出家,出家了不回家,舍掉世俗生活中的种种爱好,还要遵守出家人的种种规矩。 居士在家要不迷恋家,不卷入家的烦恼 从前我听静天老法师讲开示,他说“身不出家心出家,远远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因为修行就是修颗心,佛教伟大的地方,就是净化人心。 “身不出家心出家”。身没有出家,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在社会上还有工作,可是他心出家,心怎么出家?心出离世俗家庭的烦恼,他虽然身在家,可是没有家庭的烦恼,对世俗上的一切享受他不爱好,能远离贪瞋痴,这种人一般来说是修菩萨道的,他忙忙碌碌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不贪五欲,不染着世俗生活的烦恼,这是出离法,能出离生死。不是为自己有所贪求,而是为一切众生谋利益,非常辛苦忙碌,在污泥中一尘不染,发出他的光辉,这是菩萨法。 欲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为维持欲界众生的生存 再举个例子,肚子饿了想吃饭,这就是欲。如果把“无欲”错误的理解,肚子饿了,你即使把想吃饭这个念头“打死”,你不想也会难受,难受了还不想吃饭,脑子有毛病,你维持不了一星期就会饿死。欲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本能,它的作用就是让人维持生存。 自私的欲不节制必然害人亦害己 婴儿一生下来,他碰到母亲的奶头自然会吸奶,这就是欲。可是懂得科学卫生的人就知道,给孩子喂奶要按时间按剂量喂,不能一会儿给他喂奶,一会儿又给他喂奶。有的妈妈无知得很,小孩一哭就给他喂奶,喂得小孩自己都不吃了,妈看见他不吃了,就把他抱起来,小孩“哗”全吐了出来,吐奶了。所以,不能满足人类自私的欲望,不能满足人类毫无节制的欲望,否则就是愚蠢。欲,是维持我们生存的,这没有错,可是你不节制就会闯祸,那可不是利益人的欲了,而是危害自身,危害别人的欲。 佛的智慧不是扑灭你的欲,而是转变你的欲 佛的智慧,不是扑灭你的欲,佛的智慧是转变你的欲。好比一个妈妈忽然看见孩子把爸爸一支写字的钢笔抓在手里玩,这有危险啊,妈妈吓坏了,就跟孩子说:“放下放下,这有危险。”小孩听不懂,也不愿意放下,这个妈妈不聪明,就用暴力把小孩子的手使劲地掰开,钢笔掉下来了,小孩哭出来了,因为他不愿意放下,你强制他放下,他会痛苦。好比我们长大了,叫你放下,也是放不下,如果强制你放下,你就会痛苦。 提要: 于法生欢喜,你拿了佛法必然放下了危险 可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就两样,她拿起一个小孩玩的揺鼓,一摇,“丁呤当啷丁呤当啷”地响,跟孩子说:“这个多好玩,”孩子觉得这个好玩,要拿摇鼓,当他拿摇鼓的时候手一放,钢笔掉下来了。小孩拿起摇鼓来玩,没有危险,也不会苦恼。今天我给你们讲佛法,就好比这样。佛讲的法都使众生起欢喜心,你觉得佛法好,起欢喜心,你就去拿了,危险的东西你就放下了。有智慧就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智慧。 智慧不等于狡猾,智慧能利人,狡猾在害人 我听说你们非常欢喜,非常高兴,所以说了一句非常亲切的话,这是你们从欢喜中产生的,所以这句话很亲切,说“傅老师回答问题很调皮,很狡猾。”我听了非常高兴,为什么?你向我靠拢了。释迦佛说智慧不等于狡猾,(众笑)那么狡猾跟智慧区别在哪里啊?狡猾是欺骗人害人,智慧是善巧方便,使人能够觉悟,这么说那么说,说得你一句话也没有,可是都是在做好事,说到底区别就在善跟恶。佛教最讲因果,所以有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不报,时候未到。 听法是用耳朵听的,不是用嘴巴听的 从前我在上海,有一次文学院请我去作讲座,我喜欢风趣一点,碰到那些大学生特别感兴趣,要我讲“什么叫缘分”。坐在窗口第一排有个大学生,常在我讲话时举手提问,“老师,我有个问题,请你回答”,我就把要讲的话停下来,先回答他的问题,回答完了,我再讲下去,一会又举手了,我又停下来,又解答他的问题。他二次三次的提问,我仍然给他解答,可是我要讲的话没办法讲完了。他又举手了:“老师,如果我这个问题你能回答,我封你为禅师”,(众笑)学生封老师做禅师?皇帝金口,太傲慢了吧!我就问他:“你今天是来听我讲座的吧?”“是的是的”,“你要记住,听讲是耳朵听的,不是嘴巴听的。”教授们都瞪着眼睛看他。这叫智慧,不叫狡猾。(众笑) 理亏时不吭声,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 尤其是你们学《文殊法》就能得到智慧辩才,我也有一点巧妙可以保你不输,要不要啊?(众答:要)你觉得自己无理了,你就不吭声,你就不会输,(众笑)因为你辩都没辩哪来输?在另一方面你反而赢了,因为人家心里对你很有好感,你没有强词夺理,很虚心。其实这种方法说穿了不值钱,一说你们就懂,就是不肯做。所以人的麻烦是自己的愚蠢找来的,谁让你听贪瞋痴的话呢?贪瞋合起来就叫痴,贪里也有痴,瞋里也有痴,合起来更痴。 消极积极都要,没有消极哪来积极 又有一次请我去开佛学讲座,因为是礼拜天,听讲的老师很多,其实我讲的是一般常识,他们听得很感兴趣,比如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不是迷信,谁搞迷信谁负责,你不能叫释迦佛负责;说佛教是消极的,这我承认。大家睁大眼睛看我,看我下面怎么说,我说:“没有消极,积极哪里来?”他们一听,这句倒新鲜,学辩证法学了多年,这句话还难得听到。其实佛教就是辩证法,积极是从消极来,没有消极就没有积极,所以佛教是消极积极都要。我摆事实给他们听:今天你们各位来听讲座,可是没来的或许在家里搓麻将,因为你们把打牌消极下去了,所以来听讲座了,有这一面的消极,就有另一面的积极。 有人说:“这些年轻人现在消极了,酒也不喝了,烟也不抽了。”你们不要以为我这些学生原来就是这样,我有个女学生,在深圳的时候洗个头七百元,这个女学生现在就在这儿。(众笑)还有一个男学生,原先一支烟叼着,披风一披,头发打了摩丝根根竖起来,现在全都没了,消极掉了。而他们的另外一面特别积极,听到你们要来,整个房间大扫除,而且还上山采花,送你们每人一盆花,这就叫转变。 修行就是转变,能转就能变 整个佛法只有一个字:“转”,凡夫转成佛,没有你现在这个凡夫就没有你将来成就的佛,而不是离开了现在的你再去找一个佛。这两天听说你们的脸变得没眼睛了,高兴得八颗牙齿朝天了,虽然你们头一天来也高兴,可是今天总比头一天更高兴吧!你还是你,你的脸还是你的脸,转了,这就叫修行。 制是否还合适?”(众笑) 被欲牵住的人,挨打的机会更多 提要: 被欲牵住的人,挨打的机会更多 有的欲是有好处的,比如你们来的时候是由于欲。听说你们今天有人说,“我真不想回去了”。你想留下来,也是欲。有的欲是没好处的,比如你们现在提到的这个问题,一夫一妻制是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释迦佛当年的时代没有这条法律,有一个经济比较宽裕的男人,年纪大了,又娶了一个年轻的老婆,两个老婆,但是结果怎么样?(众笑)他只好轮流陪着老婆睡觉,一天陪大老婆睡,大老婆满头白发,看见他头发黑就怄气,心想:你最好也跟我一样,所以就把他黑头发拔掉。第二天陪小老婆睡,小老婆想:我满头黑头发,你白头发,多不好看。就把他白头发拔掉。(众笑)拔到后来这个老头一根头发也没了。 有的男人一个老婆都应付不了,他两个老婆怎么应付呢?头不要压扁吗?从前有句老话,“醋罐头打翻”,你夹在中间很难劝,你劝就倒霉,一个老婆不服气,“砰”打过去,那个老婆倒没打到,打到他的脸,“砰”,另一个老婆也打过来。两面吃耳光,真叫吃力不讨好。 放下贪爱的人,并不是没有欲,而是转变了欲 人都能转,像在我身边好多年的这些年轻人,有男有女,现在社会哪有男的没有女朋友?哪有女的没有男朋友?他们都转了,有个男同学的女朋友一次次来信,他看也不看,丢在废纸篓里。有个女同学,男朋友放不下她呀,她讲“你为什么要找我啊?别人也好找嘛。”他们难道没有欲?他们是把欲转变了。 抛掉了“有”就会有“没有”的快乐 真像释迦佛说过的话,有一天魔罗跟释迦佛说:“我有妻子,享受有妻子的快乐;我有儿子,享受有儿子的快乐;我有牛,享受有牛的快乐。因为执着是人的快乐,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快乐。”释迦佛回答:“我没有妻子,享受没有妻子的快乐;我没有儿子,享受没有儿子的快乐;我没有牛,享受没有牛的快乐。因为执着是人的忧虑,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忧虑。”释迦佛意思说:你有什么希奇?你这种快乐都给我抛掉了,我的快乐你还没有拿到呢。 “有”的快乐会变,“没有”的快乐不会变 所以,快乐到处存在,有,也有快乐,可是这个快乐要变,儿子会远游,牛会老病死,嫁的丈夫从前叫英俊,现在叫帅哥,后来全变了老头子,所以娶妻实是娶了个老太婆,嫁丈夫实是嫁了个老头子,要全过程看问题呀。“鲜花只是迎春笑,岁月天天催人老”,你能长久吗?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会带给我们快乐,我们也应该承认,这种快乐不会长久。如果你能得到“没有”的快乐,没有了还有什么变呢?“有”才会变,“没有”的快乐是不会变的。比如你没结过婚,也就没有离婚的痛苦啊。(众笑) 修行是为了要圆满佛陀的人格 说离婚没关系,离了一个再来一个,“五四运动”时有个新时代女青年,遇到我的时候已经是老太太了,她一共离了五次婚,五次婚离下来她再也不想结婚了。好比吃饱了要吐出来了。有人说现在有人离了娶,又离又娶,挺时髦的,他们一点没什么嘛。当然,人是会变的,就像公鸡看见母鸡就追在屁股后面,见一只追一只。修行只准变好不准变坏,我们修行修什么?是圆满佛陀的人格,成佛就叫大乐。最大的快乐就是成佛,佛又称大觉。 “欲”走错了路, 提要: 理想、欲念、愿望实际上是相同的, 理想、欲念、愿望实际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是从三个角度来说。理想要有合理的想法,不要想入非非;愿有善愿恶愿,要发善愿,不要发恶愿;欲望,有好的欲望有坏的欲望,要起善的欲望,不要起坏的欲望。 人能以高要求改变自己,所以称高等动物 人有一个优点,懂得改变自己,所以称高等动物。当然一只狗也懂得改变自己,不过人比较高级,人会把握方向。怎么改变?从坏的改变到好的。一只狗就差得多。 母狗死了小狗,会在小猫身上发挥母爱,这是欲 我们湖北一只狗,要生小狗了,结果难产,生下来小狗死掉了。母爱非常伟大,即使死狗它也用舌头舔啊舔啊,一直舔,同学们想把死狗拿走,它怎么也要保护这只狗,不给你拿,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它才发现它的小狗死了,它好像傻掉了,满眼的泪水,同学们趁它出去的时候把死狗拿掉了,它这天晚上整夜地找。恰巧我们在马路上又救回来一只黑白的小猫,很小,偏偏死的小狗也是黑白的,结果这只狗就把母爱移到了小猫身上,天天抱着小猫睡,给它舔啊舔啊。它为了发扬它的母爱,把小猫当小狗,这也是欲。 “欲”走错了路,会使你绕圈,乃至闯祸,毁灭 可是给小狗一点好吃的东西,小猫因为跟它很亲热,也来吃了,它马上变得很凶,“呜——不许吃!这是我自己吃的。”(众笑)有时给小猫丢一点东西,它就过去抢,把小猫轰走,“呜——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这个欲可不好啊!人是人啊,不能像狗那样。所以欲大有学问,要好好研究,不要走错路了,欲会推动你前进,欲也会使你绕圈子,使你闯祸,使你毁灭。 善良人想给苦难人做点好事,修行人想解除众生痛苦, 欲是否有矛盾?是与非,好与坏,清净跟肮脏,这是有矛盾的,如果你的欲是同一个方向,有什么矛盾?修行人想把修行修好,企业家想把企业管好,从这个发心来说,从这个想达到的好的目的来说,这有什么矛盾?你是为个人还是为大众?这就有矛盾了。说哪有不为个人的?但佛教讲要自利又要利他,两个都要。更要讲清楚,自利的目的还是为了利他。比如我们有了财富了,我们都有颗善良的心,都想给苦难的人做点好事,这跟我们佛教修行人想解除众生的痛苦,还不是一样?区别仅仅一个是低级的,一个是高级的。 提要: 通过修行来看事物,外貌虽不变,性质已变 我们知道《菩提道次第》三士修法,下士修人天善法,止恶修善;中士修出离法,出离烦恼,了脱生死;上士修菩萨法,回过来还要为众生。好比修行人有句话,“十年前看山是山,十年后看山不是山,再过十年看山还是山”,他通过中途的觉悟,山不是山,可是当他再过十年看山还是山,这个看山的境界就高了,知道山是缘起法,是很多的泥沙石块堆积成的,这个山要变化,如果有缘的东西分散了,山也会变陆地,陆地也会变海洋。 修行人度众生,要尊重他的佛性,帮助他消除烦恼 就好像我们修行人,开始看人往表面看,都是烦恼众生,所以容易怄气。修到后来慢慢变了,往里边看了,“是未来佛”,因为佛性圆满。再过十年看人,他虽然是未来佛,可是现在他还是众生,我还得度他。这个时候度他,你就不会有傲慢心,对他很尊重,即使你批评他,训他,你没有忘记,他佛性圆满,不能把他一棍子打死,要帮助他转变一下。 愚痴的人知道了众生皆有佛性,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修到后来,一个同学跟你说:“你去帮助帮助他,他刚才错了还不承认。”你说:“我已经明白了,他是未来佛,他是菩萨,我怎么帮助他?”你又错了,他现在还没有成佛呀,他所起的烦恼,他所做的错事,你还得看得到,还得承认,还得帮助一下。 过去忙碌为自己,今天忙碌为大众,这就是转变 所以修行的真正作用是观念转变,一层高一层。如果你们学了佛法以后消极了,懒惰了是不对的,还不如叫花子唱的“莲花落”,“称一声好姑娘不要悲不要伤,人生好比上战场,好好地打一仗”,这是鼓励的话。重要的是观念要转变:我过去这样忙忙碌碌,是为我自己,我今天忙忙碌碌是为大众。 对烦恼要修离,对众生要投入 佛度众生也是如此,佛首先告诉众生,你们所以痛苦,所以要轮回生死,就因为你们有烦恼,如果要真正摆脱痛苦,了脱生死,你们必须断烦恼,这就是自利——自己断烦恼,自己证阿罗汉果,自己了生死。后来佛陀的弟子证阿罗汉果的很多了,所以佛又讲大乘法了,“你们自己提高了,要看到你们的父母、亲人还在痛苦里,你还要投入到他们中间去,帮助他们解脱啊。” 以佛法的美妙味,使他人得安乐,这就是度众生 怎样去度众生?佛经里有句话:“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先以上妙饮食供给他吃饱,“上妙”,还要挑好的。吃饱了,可没有觉悟有烦恼还是不得安乐,然后以法味,以佛法的美妙的味道,使他安乐,这就是度众生。 提要: 财富不可能完全改变人内心的丑恶,所以要修行 如果你们真想修行,我看与你们办企业没有什么矛盾,就看你们能不能转变。你们的公司养活几百个人,使几百个人有工作做,你们生产的东西使人们得到生活上的美好,但是如果你不修行,这些努力都是世间法,不可能彻底解决众生的问题。举例来说,时代转变了,环境变化了,社会进步了,有的老话现在是行不通了,说,“他做小偷没有办法,他穷呀,他不偷不要饿死吗?”现在呢?小偷成了万元户,他照样偷。富能够完全改变一个人内心的丑恶吗?所以要修行。 生产有利于社会, 佛教的作用是净化人心。你们一方面要知道你们的生产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但是也要防止不利于人民的事:不要开麻将牌厂,制造赌博工具;现在全世界公认抽烟有害身体健康,别开香烟厂;别让众生痛苦,你开饭店可以,不要抓蛇来抽筋剥皮,不要抓猴子来吃猴子的脑浆,这种坏事别干,越干你的欲越厉害,而且欲的性质会改变,很可怕的。 吃狗肉的人竟然也会变成狗 从前有一件真实的事情,有户人家养了一条狗,这条狗对主人忠心耿耿,主人危险它还会救主人。可是后来主人想吃狗肉了,就抓起这只狗打它,把它淹到水里,准备明天再吃它的肉。结果这只狗命大,没死,爬起来逃走了。等到这狗把自己的伤养好了,仍然忠心耿耿回到主人那里。可是主人嘴馋,他已经有吃狗肉的欲了,有了欲非吃到不可,结果还是把狗打死了,打死的时候这狗一声惨叫,它的脑浆都被打出来了,当然全家饱吃了一顿狗肉。 没过几天,这个人在田埂上忽然头晕,妻子看他情况不妙,马上扶他回家休息,刚刚扶起来,“哇”一下子满口血吐了出来。后来他一直头疼,而且还出现一个怪现象,他有时候会发出狗的叫声,看见人的大便他也喜欢吃,旁人说:“你怎么去吃大便呢?”他说:“好香呀,真好吃啊!”这种怪病,找遍了医生也没办法看好,他临死的时候也是一声惨叫,而且跟那只狗死的时候的惨叫声一模一样。 人的观念变了,欲的性质变了,所以有六道轮回 其实狗吃大便是一种欲,人吃大便也是一种欲,他的欲已经改变了。六道轮回确实是有,人为什么会下畜生道?观念转变了,欲的口味转变了,你给一只狗吃白饭,它就不要吃。你们宁波同学给我带来了很多臭豆腐,宁波人喜欢吃臭的,有人告诉我,我们这只小狗也喜欢吃臭豆腐。(众笑)初听起来好像这只小狗也喜欢吃素,后来才明白,狗喜欢吃大便,臭豆腐跟大便一样的臭。(众笑)所以还是佛讲的没错,法无定法,一切都会变,修行就是使我们不能变坏,只能变好。 修行人要有惭愧心,要有慈悲心 你办企业能够发达,这是你的成功,表示你有能力,可是别干坏事,别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别阴谋诡计,偏要把人家企业搞垮,那样就不好了。你能帮助人家企业发达,你更伟大,修行怎么修?要有惭愧心,要有慈悲心。 有一年我在深圳,那时股票不行了,听说从华联大厦跳下去自杀的有好几个,这就是想发财的欲害了他们。深圳也有我的学生,有的也买股票,他们愁眉苦脸地到我这儿来,我总要安慰他们,说你们别苦恼,我教你们炒股方法。他们听我话,果然没几天来报喜,“老师啊,你的方法真灵,我赚了两万了。”我教他们的方法,就是要大悲心买股,惭愧心抛股。大悲心、惭愧心都是佛教修行的办法。 贪欲心一发动,不到黄河心不死, 什么叫大悲心买股?你看这家厂不行了,看样子要倒闭了,你发慈悲心救他一救,去买这个厂的股票,帮助他好起来,过一时期,他厂的股票涨了,你就赚了。什么叫惭愧心抛股?哪怕你赚一万、两万,你应该有惭愧心了吧?我又没有参加他们厂的劳动,不劳而获赚了两万,惭愧惭愧,赶快抛掉吧。那你不是赚了两万了吗?有几个人能悬崖勒马?差不多都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就是欲的危害。 提要: 积财不如积德,人死只有行善的功德才会跟你走 你们富了,要知道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走的时候能带走一分钱吗?说句笑话,有人可能想:我照样带走,我一百万遗产叫我儿子买锡箔烧给我。我看你儿子准不会烧,等你死了,儿女会说:“爸爸老年痴呆症,一百万去买锡箔烧掉?!”他肯烧吗?你想穿了,积财不如积德,人死的时候财带不走,你做善事的功德会跟着你走,如影随形。 明中去,暗中来,福大能挡飞来横祸 所以你可以尽做好事,当然在佛门里做好事功德更大,因为佛门能够教育千千万万众生弃恶向善,能够净化人心,尤其是弘扬释迦佛的正法的地方,你出一份力,这有什么不好呢?你尽管赚钱,一只手进一只手出,明中去暗中来,而且你福报越来越大,能够挡得住飞来横祸。 居士可以积聚财宝, 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它们并没有什么过错,比如没有钱,你怎么买米啊?没有钱这个讲堂怎么盖得起来啊?请我去办学的地方都在穷山沟里,我一到,盖房子、办佛学苑,钱用在这些地方有什么错呢?本来按照佛法规矩,居士应该在社会上谋工作,不能受人供养。可是,如果居士因办弘法事业而接受供养,一只手进一只手出,就等于没有受,这是可以的。所以出家人是无产阶级,居士应该有无产阶级思想:我所有的钱不是我的,是属于一切众生的,要尽我所有作供献,要全部放在弘法教育众生的事业上,那就对了。 必须要“无”,才会产生“有”, 别把我看错了,以为我很有钱。因为我有个聚宝盆,学生口袋里的钱都会给我的,(众笑)(掌声)用也用不光。所以必须要“无”,才会产生“有”,从“无”中产生“有”,这是真正的“有”。假如你们也有这样的人生观,虽然你在赚钱,可你是为众生赚钱,你是为释迦佛的弘法事业赚钱,活着就是为众生谋利益,那才有价值。 有希望就有失望, 发了心可不要退,发心了又退心就很使人失望,与其失望,还不如当初不要有希望好。有希望就有失望,为了免得你失望,所以佛说不要有希望。不要有希望不等于懒惰,就按照你的努力去干吧,什么也别多想,老修行有句话:只要天天耕耘,不必考虑秋后的收成。 提要: 修行人的眼睛不看钱,只看人 从前我在上海,那时还很年轻,禅定班有个学生来跟我告假,说“我请三年假”,我说“你干嘛要请这么长?”“因为老师想办个禅定学校,所以我想去做生意,赚来钱给老师办禅定学校。”当然我有我的人生观,我眼睛不看钱,是看人的,人越多越好,可是他既然要请假,我只好说“你一定要请假,那就随你了。”结果现在不是三年,十三年了人不见,钱也没有来过,人财两空。(众笑)所以我再也不产生希望了。 美好是庄严,名大为利人, 所以五欲没有过错,财色名食睡,色,就是美好的东西,你看咱们这个佛堂布置得非常庄严,使人一看,心也起庄严,有什么不好?你今天洗个澡,换一件干净衣服,精神一爽,有什么不好?观世音菩萨名极大,十方普闻,这个名有什么坏?比如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结果传开去了,名气大,大家都知道,全到他这儿来看病了,身体都好了,这有什么不好?吃饭有什么不好?人不吃饭怎么活?睡觉有什么不好?你不睡觉,明天早晨起来修禅定,不打瞌睡才怪呢!其实你打瞌睡的时候就在睡了。 佛教里有“不倒单”,就是晚上不睡觉,修禅定,能够顶得上睡觉。我二十四岁上五台山,广济茅篷的钟楼里住了一个年轻和尚,一出来,把大草帽一压,人们很难看见他的脸,他是全山劳动模范。那个时候要种树,别人一棵树要两个人扛,他一只手臂挟一棵,一人两棵,跑起来比别人还快,他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二十年晚上不睡觉。我们不信,特地去钟楼里看,里面没有床,他在钟楼里整夜敲钟,这种情况科学家很难理解,其实,这是他的修行功夫。有人不到水平偏要硬做,结果坐不到五分钟,“呼——”,就瞌睡了,样子也不好看,而且口水还流出来。(众笑)身子往前一冲,醒过来没多久,又睡着了。人家躺着睡,他是坐着睡。 五欲没有过错,过错在你贪五欲的贪心上 所以能海上师说:五欲没有过错,过错在你贪五欲的贪心上。大多数干坏事的,以及大多数人的痛苦,都从贪心来,因为贪得无厌,所以我们佛教要离欲,不是叫你不吃饭啊,应该讲清楚,是离开对五欲的贪心,欲望不要过高。 欲望只有在追求的时候是快乐的, 香港有个歌星,富得钱没地方花,可是非常苦恼,他说过:“人在追求欲望的时候是快乐的,追到了快乐就没了。”所以他富了后叹了口气!“没钱的时候想钱,有了钱我也不知道人生到底啥个意思?”为了解决这个苦闷,他就找刺激,麻醉自己,结果成了植物人。俗话说新买马桶三日香,就算是新娘子到第四天也不香了,即使再去追求更高的欲望,追求到了,又好像没什么了,就只好再去追求另外的欲望,忙了一辈子,觉得人生实在没有意思,如果今天晚上要断气了,还不是带着苦恼死去? 修菩萨法的人,在管理企业与修行上就没有矛盾 欲望是很难满足的,因为你的欲望会不断的提高,使你不断的追求,这多辛苦啊。从前上海文化广场,解放前叫逸园,也就是跑狗场,逸就是跑。狗身上都有编号,你买第几号狗,这条狗跑第一,就赔你很多钱,实际上是一种赌博。那么怎么使狗拼命往前跑呢?原来前面有一只兔子,狗追兔子,可是兔子永远也追不到。为什么?是个电动兔子。结果狗没有追到兔子,老板倒发财了。你们有这么好的福报,事业上有所成就,赶快修菩萨法,功德无量,这么做管好企业与个人修行就没有矛盾了。 没有努力就没有进步, 提要: 没有努力就没有进步, “没有努力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这句话是不错的,爱迪生说过一句话:人的天才百分之一靠天赋,百分之九十九靠勤奋。菩萨修六波罗蜜,第一波罗蜜,布施波罗蜜,要尽我所有作供献,第二持戒波罗蜜,第三忍辱波罗蜜,第四,就是精进波罗蜜,精益求精,天天向上,不断前进,这就是勤奋啊,修行人不努力,就不会进步,社会不努力,就不会发展,只是努力的方向不要错了啊。 修供养错了方向,没有功德反成恶业 居士们都喜欢布施供养,这也是一种修行,叫修供养,但是不要修错了方向。有一年我在深圳过春节,有个信佛的老板来看我,向我提了个问题:“我从小是寺院里养大的,我对佛教感情深厚,我一辈子修供养,我今天有疑问,我这个供养到底有功德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就像你们提的这些问题也很难回答,你们提得出来就表示你们有天才。(众笑)最巧妙的方法,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他心领神会就可以了。 我就举个例子,比如说一颗种子,没有种下土地的时候,它不会生长发芽,把种子放在冰箱里,你说这个种子有啥作用?功德是从利益众生方面说的,这是从好的一面说,如果起坏的作用那不叫功德,叫造恶业。比如说,人家用你供养的钱买了肥料,施在种稻田的土地里,生长出很多的稻谷,供老百姓吃饱肚子,这个时候功德就产生了。虽然肥是他施的,可买肥料的钱是你的,因此你有功德,因为你的钱产生作用了。如果说,他用你供养的钱,去买肥料浇灌在鸦片田里,生长了鸦片给大众吸毒,那会有功德吗? 要正精进,不能邪精进 所以努力要从好的方面去努力,不要从坏的方面去努力,修行上的精进有正精进,有邪精进,我们要正精进,不能邪精进。 有人却认为,懒惰是好事。他说:因为人懒得走路,所以他去发明车子,火车就是懒惰人发明的。这真叫张冠李戴,懒惰这个词用在他头上不对呀。即使他是一个懒惰的人,可是当他发心去创造一辆车子,当他起这个心,努力去设计时,他已经不懒惰了,你不能再把懒惰这两个字套在他头上啊。 要重视“士用果”,人的作用要尽量发挥 所以一切成就都要靠努力。懂因果的人就知道,五种因果中第四种叫士用果,士就是人,人的作用要尽量发挥,这一点不能否定。不努力,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成就不了。好,今天讲到这里,仅供参考(掌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企业家禅定营 (20)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上午第二讲
禅定前先调身、调气、调息
·禅定前先调身、调气、调息
·人的寿命总的来说在走下坡路
·胸不挺起来,就会形成内脏的自我压迫
·仪表好会使人产生好感
·化妆太浓使人感到可怕
·庄严脸不庄严心,带有欺骗性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21)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上午第二讲
息出入无声、不粗猛急滑,出入若无知
·息出入无声、不粗猛急滑,出入若无知
·养尊处优病难治,走路不坐车,身体反而好
·声波念诵,对身体大有好处
·呼吸要自然,人为做作适得其反
·眼观鼻心,但不能观整个鼻子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22)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上午第二讲
欲入三昧,初学应学调气
·欲入三昧,初学应学调气
·观想由鼻徐徐吸入净气,到下腹,浊气由下腹从口徐徐而出
·美食长养身体,无如方便调出入息
·禅定能使人长寿,豆制品易发胖
·能吸到新鲜空气全身都舒服
·城市不见青天,希望大家喜欢这儿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23)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上午第二讲
学禅定不准练气功,以免混淆
·人体在缺氧状态下,会引起器官功能下降
·学禅定不准练气功,以免混淆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钻戒铜戒一起戴,相配吗
·不可把禅定放在气功里,也不可把气功放在禅定里
·禅定气功两条路,一要舍,一要收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24)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上午第二讲
禅定能转化身心,修呼吸就是修风大
·禅定不能随便教人,水平不够无法为人作指导
·禅定能转化身心,修呼吸就是修风大
·体内四大,各安其位,则身心轻安
·学禅定,对释迦佛的道理要有尊重心
·什么都乱学的人,越学越紊乱
·调气能转身心,使“身心若虚空”
·调气后修数息,成就者能飞腾虚空
·我不要人扶,人要扶我,也只能满众生愿
·我不想发财,教你发财干什么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25)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上午第二讲
长寿活力的能源是菩提心
·没有修行经验,哪能求神通
·长寿活力的能源是菩提心
·令人能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
·有降服怒的能力,才是英雄
·修忍波罗蜜能发光
·连问三次,长袖也忍不了气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26)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上午第二讲
佛教百千三昧,能住世一劫
·佛教百千三昧能住世一劫
·人间有菩萨你不认得,他也不会自说
·你看不见,你不认得的菩萨倒是有
·宁可不说假话走正道,不可以说假话哄热闹
·十六尊者仍散住世界各地
·真善知识都会隐藏自己的功德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27)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上午第二讲
心平则气和,英雄气短,不平和故
·讲话吐气勿急,发声勿太粗
·修禅定的人心勿急躁
·急于说话的人速度快,别人听不懂
·心平气则和,英雄气短,不平和故
·饮食淡薄,贪欲过多,对人不利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28)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上午第二讲
出定前的准备
我舍不得离开这里了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29)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答企业家问
欲望是发动你去达到目的的一个能源
·理想是想达到的目的,欲望是发动你去达到目的的一个能源
·欲跟修行没有矛盾,有欲才有你想达到的目标
·人都有想满足的欲望,傻瓜也想娶媳妇
·欲望是一种动力,修行的一切是善法的高级阶段
·欲要一分为二,有好的欲,有不好的欲
·“自苦他安乐”使我度过了十年动乱的难关
欲望是发动你去达到目的一个能源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0)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修行使凡夫成圣人,
不是描绘而是转变
·欲的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好的欲使你畅行无阻
·修行使凡夫成圣人,不是描绘,而是转变
·释迦太子把迷恋享受的欲转成了追求真理的欲
·欲的动力一样,但由于性质不同作用也就不同
·智慧小,也是愚,叫智不及愚
好的欲使你畅行无阻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1)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自然现象的“能”实非善亦非恶
·自然现象的“能”实非善亦非恶
·出家应“身心俱出家”
·居士在家要不迷恋家,不卷入家的烦恼
·欲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为维持欲界众生的生存
·自私的欲不节制必然害人亦害己
·佛的智慧不是扑灭你的欲,而是转变你的欲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2)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消极积极都要,没有消极哪来积极
·于法生欢喜,你拿了佛法必然放下了危险
·智慧不等于狡猾,智慧能利人,狡猾在害人
·听法是用耳朵听的,不是用嘴巴听的
·理亏时不吭声,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
·消极积极都要,没有消极哪来积极
·修行就是转变,能转就能变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3)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问题三:“现在经济发达了,个人经济富有了,一夫一妻
·被欲牵住的人,挨打的机会更多
·放下贪爱的人,并不是没有欲,而是转变了欲
·抛掉了“有”就会有“没有”的快乐
·“有”的快乐会变,“没有”的快乐不会变
·修行是为了要圆满佛陀的人格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4)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问题四:“什么是欲望?欲望和愿望的区别?”
会使你绕圈,乃至闯祸,毁灭
·理想、欲念、愿望实际上是相同的,但有善与恶的区别
·人能以高要求改变自己,所以称高等动物
·母狗死了小狗,会在小猫身上发挥母爱,这是欲
·“欲”走错了路,会使你绕圈,乃至闯祸,毁灭
·善良人想给苦难人做点好事,修行人想解除众生痛苦,欲的性质一样,
区别在一个低级一个高级
但有善与恶的区别
欲的性质一样,区别在一个低级一个高级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5)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通过修行来看事物,外貌虽不变,性质已变
·通过修行来看事物,外貌虽不变,性质已变
·修行人度众生,要尊重他的佛性,帮助他消除烦恼
·愚痴的人知道了众生皆有佛性,却不去鼓励他学法断烦恼
·过去忙碌为自己,今天忙碌为大众,这就是转变
·对烦恼要修离,对众生要投入
·以佛法的美妙味,使他人得安乐,这就是度众生
却不去鼓励他学法断烦恼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6)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生产有利于社会,也要
防止不利于人的“欲”的发展
·财富不可能完全改变人内心的丑恶,所以要修行
·生产有利于社会,也要防止不利于人的“欲”的发展
·吃狗肉的人竟然也会变成狗
·人的观念变了,欲的性质变了,所以有六道轮回
·修行人要有惭愧心,要有慈悲心
·贪欲心一发动,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就是“欲”的危害
也要防止不利于人的“欲”的发展
这就是“欲”的危害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7)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居士可以积聚财宝,但积财不如积德
·积财不如积德,人死只有行善的功德才会跟你走
·明中去,暗中来,福大能挡飞来横祸
·居士可以积聚财宝,但要有无产阶级思想,我的一切都属于众生
·必须要“无”,才会产生“有”,“无”中产生的“有”是真正的“有”
·有希望就有失望,只要天天耕耘,自有秋后的收成
但要有无产阶级思想,我的一切都属于众生
“无”中产生“有”是真正的“有”
只要天天耕耘,自有秋后的收成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8)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贪求欲望的人,
最终仍是带着苦恼死去
·修行人的眼睛不看钱,只看人
·美好是庄严,名大为利人,睡好可修行,这就没有什么错
·五欲没有过错,过错在你贪五欲的贪心上
·欲望只有在追求的时候是快乐的,最终仍是带着苦恼死去
·修菩萨法的人,在管理企业与修行上就没有矛盾
睡好可修行,这就没有什么错
最终仍是带着苦恼死去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9)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问题五:“无欲无求,就没有追求,没有努力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这是佛所倡导的吗?”
菩萨修精进波罗蜜就是勤奋
·没有努力就没有进步,菩萨修精进波罗蜜就是勤奋
·修供养错了方向,没有功德反成恶业
·要正精进,不能邪精进
·要重视“士用果”,人的作用要尽量发挥
菩萨修精进波罗蜜就是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