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其它:阿含的政治观(杨惠南)


 2024/11/29    下载DOC文档    

阿含的政治观
 
杨惠南  主讲
赵孟隆  整理
 
    张慈田:各位朋友,大家午安!欢迎大家来参加这个演讲会。我们知道阿含里面有很丰富的修行的智慧,但是各种的人生智慧也有不少,这些智慧都是值得我们开发出来,今天要讲的是有关阿含的政治思想的智慧,我们的道场很荣幸的请到了杨惠南教授来做讲说,请大家鼓掌欢迎。
 
    杨惠南: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午安!
 
真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到《新雨社》讲这个题目《阿含的政治观》,我对阿含没什么研究,只写过一篇内容以阿含为主的政治观。阿含的政治观,其实不止阿含经,还有其它的经,到底佛教的政治观,或是佛祖释迦佛对政治有什么看法,还是说他根本对政治没兴趣,还是说他反对他的信徒来参与政治的活动,到底他对政治的态度是什么,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须要更多的人共同来研究,我今天只提供一个简单的讲说给大家做参考。
 
    佛祖的一生,我们从佛传里面可以看到佛祖年少的时候,有的说十九岁有的说二十九岁,他就出家了,离开了他的国家,放弃了他的王位——他原来是王子——就出家,所以很多人说释迦佛应该是对政治不关心,反对他的信徒去参与政治才对,不过另外有一些例子和这个正好相反、矛盾,比如说他在很多经里头讲了很多有关政治的问题,他曾说一个国王、大臣要如何治理国家,在阿含经也好,还是以后的大乘经也好都有讲过,所以由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但是到底释迦佛的政治态度是怎么样,只有深入的研究才有办法归纳他的态度,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增一阿含经里头有一品,曾说过四句偈,这四句偈很有名,它说:「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为家忘一人」是说:我们是家庭中的一份子,我们得为家庭忘了我们自己,全心全力的在为我们的家庭努力;「为村忘一家」,是一个村落比我们一家远大还要重要,若是为了我们的整个村落,我们就要忘了一家,来为我们所住的村落来努力;第三句是「为国忘一村」,是为了国家,我们忘了自己所住的乡村,因为这个国家比我们所住的故乡远大,所以为了国家,我们就忘了一村;「为身忘世间」,为了我们的身体要解脱,所以我们要忘世间,最后虽然我们成立了我们的家庭,成立了我们的乡村或者说是我们的国家,但是我们最后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脱,所以为身忘世间。由这第二个例我们也知道,释迦佛他对政治,或是说对众人的事情,对国家还是说对我们的乡村、家庭的事情也是很关心的。
 
    第三个例是更有名的例子,就是释迦佛他到要入灭前约两、三年,他的祖国受到它旁边的国家的侵略,为了阻止入侵的敌人,他自己一人坐在大路旁一棵大树下来静坐示威,因为他是佛教的领导者,所以各国的国王都很尊重他,当他以一个佛教领导者之尊来到路旁一棵大树的底下来静坐示威,那个国王就来问他为何来此静坐,他说:「因为你要来侵略攻打我的祖国,我为了救我的祖国释迦族,所以我在此静坐,希望你能回心转意,将你的军队调回去。」结果那国王听他的话,将军队调回。再过不久,这个国王再度出兵要攻打他的祖国,这释迦佛也第二次坐在路旁静坐示威,那国王也不敢直接去攻打他的国家,也就调军队回去。但到第三回,释迦佛因种种原因没有去路旁静坐示威,所以这个国王就领兵攻打他的祖国,他的祖国因而这样的灭亡了。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释迦佛对政治的问题、政治的参与,不是一般的佛教徒或是一般的人对佛教的印象,说佛教应该是在深山丛林清修,或躲在都市公寓里头或是别墅里头清修才对,不应该参与这些政治的活动,好比说最近约五二○游行,都不应该去参加才对,所以找想一般的佛教徒,或是一般的非佛教徒都是这样想,但是我们由以上阿含经研学的三个例来看,释迦佛对政治的看法、态度恐怕没那么简单,所以我希望以短短的时间来为大家报告有关阿含经释迦佛对政治的看法、理念。
 
    阿含经内记载释迦佛出世的瑞相,有个算命的仙人自动到净饭王那里说:「你这出世的王子,长大以后会走两条路,第一条出家去修行,若是出家去修行,他会做法王,也就是说真理之王,第二条路,若他继承你的王位,他将成为国王,不是普通的国王而是转轮圣王,也就是说很好很好的国王。」这件事情在佛传中记载甚多,到底是真是假那并不重要。阿含经中还有论到佛法王与转轮圣王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两本最重要的,它们的经名是:《转轮王经》及《转轮圣王修行经》。《转轮王经》是在《中阿含经》第十五卷《转轮圣王修行经》是在《长阿含经》第十卷,其它还有许多讨论到转轮圣王与佛法王之间的关系,不过以这两部最为重要,由这两部经里头所说的,我们可以看出,释迦佛与转轮圣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政治上的领导者与真理佛法的领导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两部经里头所讲的内容来了解,有关这部份等一下再来谈。    我刚才说过的释迦佛他出世时一个仙人说他不是成法王成佛就是成转轮圣王,这个例告诉我们,释迦佛祖与政治的领导者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另外一件是未来佛也就是弥勒佛,根据《中阿含经》第十三卷《说本经》说到释迦佛告诉未来佛弥勒:「你有缘未来成佛,名叫弥勒佛。」在这个例我们可以看出就是弥勒佛是未来佛,就是因为释迦佛的入灭,所以弥勒佛的出生是继承了释迦佛,让我们对佛还有个希望,不是说他已经过世,已经般涅槃了,我们世间就没佛,就没希望了,因为还有未来佛弥勒佛在未来出世,一般学者都说弥勒佛不一定是事实,而是代表释迦佛涅槃后佛教徒对佛的怀念,才有弥勒佛这个末来佛的理想,这个神话出来,到底是神话还是实在的,我想这不重要,我的意思是说佛与转轮圣王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矛盾、不相似的地方。另外一部经描写释迦佛在修行的中间,他心里的矛盾、冲突,有时想回去还俗继承他父亲的王位,有时意志很坚定,想要继续修行成佛,的小有很多的冲突、矛盾。世间的人王到底是世间不是真理之国,所以世间的人王与佛、法王是不能比的,但他们中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好比说佛祖听说有三十二相,转轮圣王也是有三十二相,还有其它相同的地方。由以上所举的几个例我们可以看出,释迦佛在阿含经里头,他所表达政治的看法,政治的理念很复杂,不那么简单,有时候赞成,有时候不赞成,有时候说人王与法王之间有相似的地方,有时候又说法王比人王还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阿含经里头佛祖的政治观有很丰富的内容,以下我希望举两三句阿含经中的句子与大家讨论。
 
我们刚才提到转轮圣王的经有两部,现在我开始来介绍这两部经所写的内容。这两部经都说同一个人,所以应该是一部,来源应该是相同的,就是说有个国王叫做坚固念,有的是翻作坚念,就是他的心念真正的坚固,真正坚强的一个国王,坚固念王他是个转轮圣王,因为他成就了七种宝贝,七种宝贝第一种叫做金轮,我们平常称转轮圣王就是从这第一宝来的,也就是因为他是真正好的人间的国王,所以对人民真正的爱惜,对国家的政治整理的很好,所以人民对他真正的拥护,因为这样,所以叫做转轮圣王,他感动了天上的天神做了一个金轮,跟我们常见的*轮相似,佛祖有*轮,转轮圣王有金轮,这也是对比一种相似的地方。他有个金轮,在宫殿的顶上在那里转,这代表什么?依据学者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归纳出来,就是说轮代表的是真理,也就是我们经中研讲的法,因为轮在地上转时,无坚不摧。因为这国王实施了真理,所以无坚不摧。所有提到转轮圣王的经典,一定会提到转轮圣王是依法治化,法就是佛法的法,治就是治理国家,化就是教化。依法治化我们现在看起来好像是rule by law,就是用法律来治理,所谓的法治。如果我们把「法」当作法律来看,那就成了以法律来约束人民,但是在佛经里头所讲的「法」不是法律的法,是佛法的法,就是真理,以法治化,也就是以真理来感化,来治理他的国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用法律,好比说那个郝伯村一强调说要法治法治,不听话就抓,三点半不睡觉就抓,可是抓不完啊!抓一抓,五分钟热度,用法律来取缔、来束缚没错,但是应该还有辅助的方法,那样双管齐下一起做才有效,也就是说应该以真理,以道德来感化,人民才会真正的服从,要不然只以法律来拘束人,我想那是暂时的,不能永久。所以所有提到转轮圣王的经典,都说转轮圣王有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依法治化,以真理来治化他的国家,所以牠的人民都很服从真理。
 
另外所有描写转轮圣王的经典都提到国王不用兵杖,就是说不是用他的军队、士兵去降伏他的人民,不是用军人,不是用警察来压迫人民。还说国家内孤独的老人、残障的人,或是低收入户贫困的人,国家应该给他们东西救济他们,这就是说一个真正合理的国家,政府应该是对老百姓中较贫穷或是生病的、残障的人应加以救济,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所有的先进的国家都做得很好。我们若要做普渡众生,我想不是任何一个人好比说证严法师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只有政府才有办法普渡众生。所以既然要普渡众生,我们就要不但像花莲慈济功德会那样做,我们要有更多的法师、居士或佛教团体来发动温和的也好,剧烈的也好的运动或活动,来要求政府来普渡众生。政治的领导者是很重要,他可以把我们带到水深火热,也可以把我们带到光明的境界,所以我们当百姓的就要觉悟,我们有义务也有权力去要求、去督促政府走这转轮圣王这条路,也就是我们以上所说的以法治民,不用兵杖,还是说各种的社会福利等等,我们都应该要求,用各种温和或是说较剧烈的方法去要求政府做到。
 
    经内还描写了当时的环境,它说那时的人寿命最长的有人万岁,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人寿命很长,当然会生病,是凡夫就会生病,但是只有九种病,就是畏寒、畏暑、会饿、会渴以及大小便,还有男女的欲望、想吃东西,最后一种是老,最后会老死。那时候的大地呢?真正的平,没有坑坑坎坎,且有很美好的生活环境,在这转轮圣王的统治之下,那时候的世界、环境会变成如此。这七宝中的轮宝最重要,也就是说正法无坚不摧,是正法的实践,是真理的实践,第二宝是白象,第三宝是绀马,是一种青马,这两种都是代表那时候交通非常发达,第四宝神珠即牟尼珠,一种宝珠,听说这神珠是叫如意珠,也就是你想得到什么,这神珠就变什么给你,这代表那时候的经济真正约合理、真正的发达,再来是玉女及居士这两种宝,是有关国王家内的事,玉女是说他有个贤内助,能帮助他放心的去整理国家;居士是代表国王那时身旁有很多帮助他的大臣、士兵。
 
除了以上所说的,更加重要的是这两部经里头还提到,未来那时候出了一个佛叫弥勒佛,有关弥勒佛的传说很多,大概是那时候出世后,到了大约二十岁左右出家,早上出家到晚上就成佛,那时候整个环境很好,所以很快修行成就,比方说我们修禅定,热的要命,又百蚊虫叮咬,那就很辛苦了,环境好,入定的机会大,所以环境会影响我们的心境,这是大家都得承认的,所以早上出家,晚上夜半就成佛了,成佛之后就在龙华树下说了三次的法会,然后渡了无数的众生,这是大概有关这两部经所说的,转轮圣王政治的观念、政治的理想。
 
    释迦佛那时候整个印度的政治环境,大约的讲有十六个较大的国家,其中最大的是摩羯陀国及拘萨罗国,这十六个大国中没有释迦佛的祖国,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有两种的王,一种叫做大王(Maharaja),另外一种王叫做raja,没有maha(摩诃,就是大的意思),所以一种是大王,一种是小王,释迦佛的父亲是小王,所以不是十六强国中的一个,他的祖国还没强到和十六国并列,一般相信释迦佛的祖国是受了摩羯陀国的统治,这是大概的情形,所以我想那时候是战乱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差不多,也就是说整个印度国家互相战争,所以找想那时释迦佛他的父亲是个小王,我想他们所统治的国家大概就台北市这么大而已,其实他叫做工,也只是个台北市长而已,所以我想那时候种种政治的现象都会刺激释迦佛走上出家的路,也就是他看出当时印度整个政治的现象,他觉得没有希望,很悲观,所以他才会走上出家之路,这是第一点。十六国中有大国也有小国,小国当然比释迦佛的祖国还大,因为那还是大王,有较强的有较弱的,其中有个较弱的叫跋祇国,有一部经是《长阿含经》第二卷《游行经》里头,另外是《中阿含经》三十五卷《雨势经》提起到这十六国中一个比较小的国家叫跋祇国,释迦佛会教跋祇国国王七种治理国家的方法,他说你若能照我所说的七种治理国家的方法去做,你的国家就会很强,国势就不会衰退,哪七种治理国家的方法呢?
 
   第一个:数相集会,讲议正事。就是说国家的国王及其所领导的大臣,得常常开会、商讨国家大事,不能说国王是领导者就独裁、专制不听他人的话,这不行,得常常召集大臣开会参详国家的事情。第二点:君臣和顺,上下相敬。你当君、当国王,和你的臣子之间要合作,得和顺,得互相尊敬。第三点:奉法晓忌,不违礼度。就是说整个国家连国法都得守法,也得知道什么是忌讳,什么是千万不能去碰的,而不违礼度是说一些制度不能去违背。第四个是:孝事父母、顺敬师长。有关这点,有很多不同的讲法,我们刚才说有两部经,另外,一部不是这么写的,有一些日本的学者就提出了意见,他们认为第四点应该是,当一个国王或是政治的领导者,应该去尊重那些虽然退休但是有很多治理国家经验的大老,那些前辈、先辈,不要说我自己做我自己的,这是第四点。第五点:恭于宗庙,致敬鬼神。这是说得尊敬一般的宗教。现在反过来,是以政治的力量去控制,希望宗教来配合你,好比说社会那么乱,才希望内政部长出面召集什么宗教的座谈会,希望宗教来帮助,这正颠倒了,所以平常就要恭敬宗庙,对宗教平常就得恭敬才对。第六点:闺门真正、洁净无秽。这是说家内的事,我想家内得真正的和好才对。第七点:宗事沙门、敬持戒者。就是对那些宗教的领导者或是有道德的人,得恭敬、尊敬、听他们的话,这是第七点。释迦佛为跋祇国国王谈了这七种治理国家的方法,他告诉跋祇王如果你能照我讲的这七点去做,你的国家绝对会很强,绝对不会衰弱,结果跋祸国真的听从释迦佛所讲的这七点,结果真的很强,虽然是小的国家,但很强,强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摩羯陀国的国王派一位大臣叫做禹舍,即我们刚才说到有一部《雨势经》的大臣禹舍到跋祇国要他们要投降,禹舍回去告诉他的国王,摩羯陀国阿阇世王,说跋祇国的国王不听我的劝告,他说因为他们遵守了释迦佛所教的七个方法,所以他们不怕,虽然我们的国家很强,但是他们不怕,那国王一听很不高兴,就出兵攻打,结果出兵好几次都输。好比说我们台湾虽小,大陆那么大,但是只要我们自己的国家真的强,国力强就不怕大陆来侵略我们,逼我们所有住在台湾的百姓,不管你是台湾人还是中国来的,都应该有这个觉悟才对。
 
    另外有一部经是《增一阿含经》第四十二卷第七经说到十个方法,它说若是一个国王实行了这十法,「不得久存,多诸盗贼」,就是说你若有这十件事情,你这国家不得久存,未来一定会衰弱,甚至会灭亡,国内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好比说强盗,或其它什么内乱罪、叛乱罪的发生,第一点,这个国王,慢贪还有易生瞋恚,悭贪就是真正贪心,对人民真正的吝啬,就是人民有什么要求都不答应,好比说我这县需要什么建设,希望中央政府来补助来支持,结果你都不答应,这就是中央政府吝啬、钱抓得紧紧的不肯放开。瞋恚是这政治领导者爱发脾气,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贪着财物」,翻成我们现在的话,就是政府的官员
 
贪污,贪着财物。第三点,枉诸人民,横取系闭。也就是说冤枉人民,将之抓起来、关起来,就像独台案差不多。第四点,非法相佐,不案正行。就是说国王所作所行都没有按照法律去做,好比说明明宪法规定这样而没有去实施,这就是违背了第四点。第五点,贪着他色,这是私人的道德不好。第六点,好喜嗜酒。第七点,好喜歌舞戏乐。第八点,恒抱长患,就是身体不好,常生病,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就比较不适当。第九点,不信忠孝之臣,翅羽渺、少,无有强佐,就是说对你身旁的臣子、大臣,领导者不信任忠孝的臣子或可辅佐你的那些人都不强,他们的能力不强,或是说他们都是小人,都爱拍马屁。这一共十点,若是一个国家的国王或是一个政府犯了这十点时,国家就不得久存,国家就不长久、不强,这是以上我所看过由阿含经归纳出的几部经或几点来向大家报告。
 
   从这些经典来看,释迦佛虽然他自己是出家,他自己是放弃王位,所以让人感觉到可能他对政治不关心,可是由以上所讲的几部经,我们可以看出,恐怕释迦佛对政治或是说对世间的种种事情,不是一般人所想的,也不是我们所听到的传说那样的说法,说他不关心世间的人事,恐怕反过来,应该是真正关心世间的人事,虽然他是放弃了王位,没错,放弃了王位可能很多的原因,好比说若是我,我也放弃,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国王的,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好政治的领导者。第二、可能他有更高的理想,就是说做一个国主,虽然是很好没错,可以救很多人,比证严法师救很多的人,但这些救济大多是偏重在物质方面的救济,不是精神的,不是心灵的救济,所以你要达到更高深的救济,恐怕得要有人牺牲,得要有人出面,我想释迦佛就是想到这些,他想的比较久长比较深,所以他才会放弃他的王位,再加上他那时候政治的种种情形,他没办法做,他参详了当时的情形,他最多只当值小王,没办法做个大王,所以他没办法施展他政治的理想,既然如此,所以他放弃了他的王位出家,来做另外一件他可以做的更好的,也就是心灵的、真理的法王,他出家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如此才对,这当然是我主观的一些看法,提出来和大家参详,请大家指教,谢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