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王雷泉教授:素王的精神永存——就厦门禅修活动谈印顺导师对我的影响


 2024/9/25    下载DOC文档    

素王的精神永存
——就厦门禅修活动谈印顺导师对我的影响

王雷泉

  当六月初得知印顺导师圆寂的消息,我在复旦大学文科平台基础课《佛教哲学》的网路教室中,上传印公晚年代表作《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和本人2000年为庆贺印公九秩晋五寿诞而作的《批判与适应——试论“人间佛教”的三个层面》一文。在课程讨论区中,同学们纷纷发帖,怀念这位当代义学高僧。也有同学给我写信,说《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一文,早就在课程第一章的阅读资料中就上传了。而我回复道,此时此地,缅怀这位引导中国佛教走向现代的佛门“素王”,最好是重读再读这篇代表作。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在新的宗教生态中,佛教知识份子对中国传统佛教的反省和批评。印顺法师阐扬的“人间佛教”思想,为佛教从信仰层圈出发,契入社会、文化层圈,完成佛教的现代转向奠下了理论基础。至于目前存在于佛教界的世俗化运动和庸俗化现象,毋宁说是对人间佛教思想的误解或是一种歧出。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批判与适应这一主线,为此《批判与适应》一文从三个方面略作解析:一、在批判中求适应,印顺法师是在一系列思想批判中,建构起人间佛教理论体系的。二、人间佛教的神圣性根源,印顺法师肯定佛法源于佛陀的正觉,在理性上强调回归纯正的佛法,在情感上依仰对佛陀的信仰。三、在学术研究中行菩萨道,印顺法师把清理反省中国佛教的思想批判工作,视为任重致远、尽未来际的菩萨行。本文的结论是:人间佛教是本于内证的佛法在世间流布的表现形式,它具有社会适应、社会关怀、社会批判三个层面,而失去批判精神的所谓“人间佛教”,只能导致佛教的世俗化。

  佛教具有信仰、社会、文化三大层圈,由此形成宗教、政治、学术三极相互制衡的互动关系。当前中国佛教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窒碍。人间佛教的主旨,是让佛法的智慧提升生命,净化社会。要让有能力者更有智慧,有智慧者更有能力。三月初,我曾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要求,为总裁高级研讨班的七十名学员组织了在厦门南普陀寺的参学活动。这次参学虽然只有半天多时间,却对那些社会精英产生震撼性的影响。时隔不久,管理学院与我商量,准备把到寺院举办禅修研习,作为培训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教学模组之一。经与闽南佛学院商量,本着推行印公导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我们决定以闽南佛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宗教研究所三家的力量,共同办好在五月举行的禅修研习班。

  在全球化时代和中国社会变革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呈现。我曾在《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一文中,分析中国佛教在新世纪触底反弹的重要指征有三:第一、因特网为中国佛教的复兴和传播提速;第二、佛教知识份子拓展了全球化时代的佛教虚拟社区;第三、本土民营企业对佛教事业的护持比重日益上升。因特网、佛教知识份子和善知识经济三者的结合,形成中国佛教复兴进程中“千灯互照、光光交彻”的因陀罗网境界。印公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指出,佛教不仅仅是出家人的,新时代的佛教应重视在家的佛教、青年的佛教、女性的佛教。用佛法无尽缘起的智慧,消除一切人为的窒碍,让僧人与社会精英对话,让精英们走进佛门,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以禅学为主题,由禅修核心向寺院制度和社会、文化外延伸展,使学员在参与式学习过程中,对佛教的性质、社会作用和文化意义,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受用。三天的研修中,学员们在禅堂打坐参禅,在五观堂内随僧众过堂吃斋,在讲堂听法师和教授讲论佛学,在行脚参访中与新一代的比丘和比丘尼畅谈佛学与人生问题。从教学效果来看,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

  在厦门的活动中,除了资深法师和教授,我们还请青年法师、佛学院研究生,以及复旦的一位佛学博士生,一起与学员讨论,这是相当好的教学方式。他们在承担助教工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现在,复旦哲学系的成人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员,也在上海举行了类似的寺院参学,我们也派出二名青年教师参与互动讨论。筹办中的三天禅修活动,我们会让更多的在校学生与社会精英们一起,到寺院参学,体验禅境,共同进入“千灯互照、光光交彻”的因陀罗网境界。

  当代社会缺乏对神圣的敬畏感,多的是对权力和金钱的膜拜。面对“和尚怕官府、官府怕老板”的吊诡现状,我们所做的,无非是想引导到“老板怕和尚”。使误解转成理解,使窒碍变成畅通。“怕”者,敬畏、崇敬、仰信也!

  印顺法师曾是闽南佛学院的教师,他在闽院写的《佛法概论》,现在也成为复旦大学《佛教哲学》课程的重要参考书。百岁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尽分尽力,任重致远,把解脱的目标,定在人菩萨行的点点滴滴努力之中。

——《弘誓》双月刊第75期,2005年7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