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金刚经》释义——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释迦佛在第四品里告诉须菩提以及听法的诸位徒弟,要破四相首先要发一个愿,就是发心菩提。什么叫发心菩提呢?就是想做一个事情之前,首先要发一个愿力,心量才可以慢慢的打开。 如果没有这个愿力做为一个铺垫的话,心量是打不开的。阿罗汉虽然能修到涅槃,住在涅槃之中,但是他没有发度众生的愿,所以也就得不了佛那么大的果。 只有发大愿,然后才能得到最大的果。释迦佛发的愿非常大。还有地藏王菩萨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愿就大到无边了,因为地狱永远是有人在的。地狱什么时候空,他才什么时候成佛。我看这个太阳系或银河系消灭了,他才可以成佛。发这么大的愿,是要有心量来作为主导的。 大家修行一定要有心量!心量不大,发愿又不大,修起来非常累的,只能说靠自力。自力能得到多少利益呀?这个不好说了。只有心量大,然后愿力再大,将来证得的果才能大。 我们学佛修行首先要发愿,不发愿就证明心量不大。只有发愿之后,心量才能看得出来。皈依的时候,有个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有发大愿的心量,没有发大愿的心量,将来是证不到果的。 如何发愿呢?是要在佛菩萨前发愿的。如果没有佛菩萨的像,就在心中燃起九根香,九根香烧出的香可以飘到十方国土之中,所有的诸佛菩萨都能听得见,都能感应得到,真心发愿会得到十方护法的护持,假的就得不到了。 如果家里有佛堂最好,点上九根香,然后郑重其事的在佛菩萨面前发出一个真诚的心愿。口说、心想、还要行,三者合一才是真正的修行、学佛。因为做菩萨的必须要知行合一。 九是个吉数。佛家讲三六九,三是个最基本的数,代表佛法僧。燃九根香是把这种愿力心带到九天之上。九天正好是在三十三层天,修行到一定层次的时候,是通过三十三层天出三界。想出三界,九根香是最圆满的,佛家讲九为圆满,也为回归的数字。 前面讲了破四相的问题,然后是让大家按照佛说的方法去修行。如何去修行呢?释迦佛教导我们如何发心,如何明心。刚才讲了发心菩提,现在讲一下明心菩提。 发心菩提之后,自己在实践当中慢慢的就会体悟到,自己这个心确实是太浮躁了,妄想太多了。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一分钟前想吃,一分钟后又想穿,所以说妄念翻飞,奔流不息,没有一个自主的意识。 我们发心修行,修正自己歪曲的心,主要是落在修上。行是让我们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会感知到宇宙不可思议的能量在自己身上起的作用。 经常说:相由心变。五官相貌,如何去改变?真正的改变是从心开始。心正止恶,众善奉行。只要把心修正了,自己的五官自然就会漂亮。本来并不是多么好看,但是你的心非常善良,别人看你的时候就心生喜悦,美是从内心中流露出来的。有的人不善良,外表会随着心恶的变化而发生扭曲变化。经常打骂别人的人,一看就是一脸的横肉。 大家都有这样的同感,所以说修行可以改变自己的身和心。发心之后就要付诸于行动,慢慢就会明白宇宙和人生之间微妙的作用。当自己能体验到佛家讲的真空妙有的时候,才真正的感叹到释迦佛是多么的伟大! 前面整个就是发心菩提和明心菩提。大家首先要明白《金刚经》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问须菩提?须菩提翻译成中文叫解空,所以说《金刚经》讲的也是空。这个空不同凡夫的空,凡夫的空是没有。释迦佛讲的空是有,但不能执著有。说它没有也不对,说它有也不对,这个空叫性空。 只有真正明白了宇宙,也就明白了这个空。如果不明白宇宙,也就不明白释迦佛说的空。不明白释迦佛说的空,就会落入凡夫见的断灭空,那就是邪知邪见,就是外道。 如理实见。就是以佛法的真实妙义能明白心的本源,能领悟到宇宙的实相。对于一个真正入道的人来说,只有知行合一、心行合一的时候,才能看到宇宙本来的面貌,也就是实相。 《金刚经》讲的是智慧般若。般若分三种般若:第一种般若为文字般若,第二种般若为观照般若,第三种般若为实相般若。 从经文上依文解义,是文字般若。大家首先从文字般若开始,通过读经了解经文的意思,来开发出自己的智慧,这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属于显。 如果有的人听一句半句经文,开悟了,就像释迦佛说的依四句偈等就能开悟,说明这人在无始劫很多佛前已经种下了善根,所以一听就能开悟。 观照般若属于密,这个密也算密中显、显中密,也不算非常深。很多开了天目的都属于观照般若,能看到佛菩萨直接来了。 实相般若,就是自己的无位真人完全修炼出来了,自己知道宇宙是怎么生成的,像释迦佛那样能观到宇宙的本来了。 现在的科学已经研究得知,宇宙有一百五十亿年了,太阳有一百亿年,地球有五十亿年,这是大概的数字。科学研究的范畴并没有超越释迦佛所看到的范围,释迦佛集科学家、天文家、哲学家等等于一身,所以说他是最伟大的圣人。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佛问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可以用我们色身相见到如来吗?须菩提回答:不可能的,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色身是有为法中的身相,是通过父母因缘和合而成的血肉之躯,这个色身是假我,是小我。色身相是有生灭的,是后天思维的色身。色身造善造恶在六道轮回的生死海中自己去承担。 我们佛堂供的佛像是人为的,起初是纪念释迦佛而造立的佛像,后来又发展出很多的像:阿弥陀佛像、地藏王像、观音像、药师佛像,这都是用各种材料色体造成的非常庄严的各种形象的佛像,都属于有形象的色身,这是能看到的。但只要是凡夫就永远看不到法身。只有通过修行打开了慧眼、法眼,才能见真实如来。这个需要修行达到一定的定力才行,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如果一下子看到了,我想这个人就不用修了,也不用学了。 如来是法身,法身是无形无相的,眼睛是看不见的,也摸不到的。法身也不参与后天的是非善恶的,只能凭我们的心灵去感应。说有天目的人可以看到法身,错了!天目看不到。有慧眼的人能看到,阿罗汉就有慧眼可以看到,但不一定是每个阿罗汉都能看到,因为阿罗汉证到了四果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五眼开开,只是把自己无始劫的陋习修成无漏。无漏就是没有烦恼和习气了。 我见过很多活佛,智慧确实非常大,陋习和妄念基本上没有了,但离四果纯正的阿罗汉还有一段距离。有些人确实能把宇宙中最原始的东西看到,但是讲不出来,这不是最究竟的。 最究竟的就是自心自性把笼罩在心头上的乌云拨开,看到朗朗明月。自性好比珍珠埋在了沙土之中,我们要把它挖掘出来擦掉泥土,自然就会放射出原本就有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光芒,这个就是原始本性,也就是我们的清净法身。 法身、报身、化身都在我们的色身中。如果离开了色身,找不到法身。清净法身就是法身佛,也就是佛性(佛根、光明),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化身是因为我们有思维了,然后应化于三界之中也叫应身。报身是在三界之内做善做恶都是由色身去受报,所以叫报身。 肯定有人问,天眼开了能不能看到?天眼的层次比慧眼和法眼的层次低很多了。修行达到四果阿罗汉,没有烦恼和陋习了,这个时候慧眼才能开。所以说修行非常艰难的,不是想修成就得到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辟支佛可以看到法身,但是他也是通过不断的修行达到了清静无为的一真法界,法界也为法身。所以说我们要摒住一切往外散驰的心念,守住原本清净无为的真如,去掉污垢的烦恼,这个时候就能见到法身。 通过不断地修行懂得理了,然后还得有行动。知和行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某一天某一时刻突然之间大彻大悟。我们平时是小悟不断,大悟没有。那个小悟,我起了个名称叫瞬间智慧,瞬间和宇宙的信息波接通了,就像发电报似的滴滴答滴滴答,正好这个时候你和宇宙的某位佛菩萨的信号接通,他给了你一定的能量,你的智慧突然之间打开了,你说出的话和你给别人解的经文都如理如法,这个是瞬间智慧。 释迦佛让我们不断地把这瞬间智慧扩展成永恒的智慧,也就是说大光明,让这个光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它本来就是圆满俱足的,只不过是在无始劫生死流浪中,把这颗圆满的珍珠给沾满了脏东西,我们就通过修行、念佛号、拜忏、读经,慢慢的把脏东西抹掉,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须菩提虽然知道不可以用身相见如来,但对所以然的原因并不是太清楚。接着佛又继续开示“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如来所说的身相是实相,是空相,它不是凡夫认为的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紧接着告诉须菩提,凡是能看到有形象的,都是我们妄念生出来的,都是不真实的如来本义的身相。如来本义的身相是实相,不是虚妄的相,什么叫如来真实的相呢?下面紧接着又开示,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法身佛为了众生而开显一切方便法门,都是为了针对凡夫的各种思想病,才有了八万四千种佛法或者是法门。 诸相就是万事万物所呈现的各种形象,为色。假如看到了诸相,不去执著这些万事万物色相的时候,也就看到了原本的那个非相,非相就是最原本的不是相的相,因为法身是没有相的。 对于万事万物,不执著于心念的时候,不落在两边见的时候,看到的才是真正的法身,法身为非相,才是真实如来。有一句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身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就是这个概念。 心念真正不去向外驰求什么法身佛的时候,也就看到了法身佛。唐朝的禅宗大德们把《金刚经》已经悟透了,于是就用大白话说: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只有不去执著三界内的一切法或非法的时候,才是真正见道,才能悟道。 如果说看见如来来了,这个如来在哪儿?我们两个眼睛看不见,因为我们没有到五眼六神通的地步,所以说看不见。什么叫能看得见?就是心领神会,心与虚空中十方诸佛菩萨相应相合相融的时候,才是真正见到了佛菩萨。 什么叫神?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是被污染了的神。污染了的第七识把第八识里清净的种子输送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就形成了后天思维,妄念多多,念念不相断。 六祖惠能从《金刚经》里悟出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体。之后在广东岭南开始了自己传法的路。 无相为体。惠能说:无相者,于相而离相。就是说眼睛看到的不要去执著它。就像我们每天穿衣吃饭一样,都是很自然的,没有挂碍的。如果每天执著穿衣吃饭,就会被穿衣吃饭的相所束缚,就会烦恼而不自在了。三祖向二祖请问:请和尚为我解缚。和尚就问他:谁来缚你?他一听这句话就开悟了。就是让我们看到任何一件事物都要用正思、正信、正念、正知、正见来思考,就不会住在相上。所以说见相要离开相,是为无相。 如果看到相而去执著于相的时候,我们原本清净的真如又被束缚,就会有挂碍。天津有个老太太念佛三年,能预知自己什么时候走了。她的家人尤其小孙子不相信佛法,但老太太临走那天中午十一点半的时候,她家屋顶上金光闪闪,天籁之音从天上飘下。她的儿子、儿媳妇、还有孙子都看到、听到了,小孙子看到西方三圣在他家房顶上,一家人全都相信了。老太太这个时候两眼一闭,双腿一盘,双手合十就走了。但这老太太有点私心杂念,想起墙角里还埋了一个瓦罐,里头放了给小孙子的两万元钱,她又下来了,睁开了眼睛说,还不能走,我给小孙子存了两万块钱还没交代呢。 《阿弥陀经》里讲: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果在往生的那一刹那之间,本来已经上去了,但因为心中还有所牵挂,牵挂那个东西重如须弥山,一颠倒老太太又下来了。下来之后她就讲了这个故事。这就告诉我们,心念不能住在世间万物上。如果住留在万物上,走时会不顺利。 无住为本。《金刚经》是禅宗的根基,涵盖乾坤,言语道断。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用后天思维住在后天的妄念上,心如如不动,随它去,随风飘逝,这样念头就驻扎不了,就好像站在岸上看滔滔的江水东流去,心却是静静的。这时候,念念不住于一切事物上,万事万物没有一个能束缚心念的,这样才是无住为本。 无住就是清净的本性念念不住,虽然现前起了烦恼的念头,但是不去执著烦恼的念头。很多人念经、拜佛、参禅的时候,妄念是一个接着一个,有人就害怕,其实烦恼是菩提根啊!刚开始修行时,用一个参照物的方法来降伏自己的妄念,比如诵佛号,把念头住在佛号上,各种妄念似流水,不住在妄念上,这样心慢慢的就会越来越清净。随着自己定力的提高,就可以用正知正见来度化自性众生了。正如六祖所说: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如果心住在妄念上,就会被妄念所束缚。比如说,我儿子学习不好,怎么办呀?每天为此忧虑,这就是心住在妄念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明白这个道理,随他去,就不会自生烦恼。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因这句话而开悟。惠能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心性淳厚,心性淳厚的人悟道见道快。越是狡猾的人,越不易见道。 无念为宗。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在一切境界上心不被外界事物所牵连、污染。比如说你正在诵经的时候,突然有朋友来叫你,学什么佛呀,佛还能给你饭吃?能给你钱花?走,跟我去卡拉OK。这个时候,让你去卡拉OK的话进到你耳朵里。你想:是啊,还不如去吃喝玩乐呢。心念一动即为染著,就被外界环境事物所染了,牛鼻子被牵着走了。 无念就是自己原本自性清净,不被外界所牵动。只有自性离开境界、离开外相的时候,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才会建立万法。为什么能建立万法?自性清净不为外界所牵缚,万法才会从心中油然而生。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六祖惠能从《金刚经》里总结出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体。无念为宗,但又不能脱离对事物本体的观点和对主体思维的观点,所以说这三点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学佛非常困难,困难在哪儿呢?因为大家都没有见道,会因文解字。很多自认为有学历的人是依文解文,不是依文去解释真实的第一义,更不是依字来解释宇宙第一观。观为照,觉是觉悟,只有自己心念觉悟的时候,才能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不要被外境所牵动。比如说正在听法,别人叫你,你耳朵听到,就像风从耳边一刮就走了,身和心不被这话所牵动,这时候你是入定了,是心在入定。 在佛教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心为宗,出口为教。在心为宗就是以心为根本,以无念、无住、无相为最终的根本,才可以达到定和慧。惠能不太讲究显教或者渐悟法门的戒律。今天我在休息的时候,佛王(文殊师利)来了,给我说了一句话:那些戒律是给凡夫设定的。这句话刚开始我不太明白,这不是诽谤嘛!后来突然之间明白了,凡夫必须有法律来约束,要不然会翻天的。显教宗派的戒律是给渐修渐悟的人,也就是给凡夫用的。惠能讲慧、定、戒,自性本身就清净,哪有戒可以去持呢!直心是道场就是定,不入不乱是为慧,定慧一如。 禅宗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而非印度佛教了,已经演变成中国式的博大精深的宗派。真正有智慧的人不需要戒律,因为他自性上是有戒律的。所以说很多禅宗大德不注重戒律。有没有戒律呢?有!是在自心里。外在的戒律是因为释迦佛在的时候,很多比丘属于强盗或是小偷小摸的人,没有饭吃,混不下去了而混入佛教队伍里头,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释迦佛就给这种人定了戒律。戒律也有好处,能控制不犯更多的错误。犯的错误越多,智慧也就越糟糕。这句话可能你们一时还不太明白,当你们真正的智慧打开的时候,就懂得为什么要定这么多的戒律了。六祖惠能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六祖惠能讲法不离自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