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傅味琴居士: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70~79)


 2023/5/4    下载DOC文档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4-2)(总第70)

◎ 傅味琴 讲于 2002.3.2

供养三宝
是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提要:

  ■ 恭敬法,法在你心中就成宝
   ■ 供养三宝,是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 接受供养也要如法,稍有贪心就成毒蛇
   ■ 修行人钩来的钱,能得清净的体吗
   ■ 以毒作营养,会增长功德吗
   ■ 缘簿写多了,供养心反而小了

恭敬法,法在你心中就成宝

一皈依就是佛弟子,佛弟子哪可以没有恭敬心?三宝里有法宝,你恭敬法,这个法在你心中就成宝,你不恭敬法,这个法在你身上就不起宝的作用了,因为你太随便了。

供养三宝,是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供养,你皈依三宝了,就要修供养。供养三宝是佛弟子的义务,讲经说法时要教育四众弟子供养三宝,不光是在家人要修供养,出家人也要修供养,凡是佛弟子都要修供养。不修供养,不培福,修行路上障难多。一个福气大的人障难就少,福气少的人障难就多。而且供养有功德,三宝收了你的供养,他把你的供养用来弘扬佛法、广度众生,这个功德也有你一份啊。

供养跟布施意思一样,名称不同。供养是对长辈说的,布施呢,随便什么人,你给他、帮助他,就叫布施。就好比我们写信,写你是对一般人,“你”字下面加个“心”,是“您”,表示尊敬,一般是对长辈用的。我从前遇到一个北京的女学生,她问我的意见,总是说“老师,您说呢?”用“您”。

接受供养也要如法,稍有贪心就成毒蛇

照法上的原则,佛门供养都要自发的,他发心做好事,你不能阻止,他没有发心,你也不能去勉强他,更不能用钩子把他的钱勾出来。接受施主的供养也要如法,你稍微有点贪心,佛就说这个东西吃了要中毒,因为你有贪心,这叫不净食。连心里有贪心,都称为不清净,何况用语言去勾呢?《清净道论》上有一个故事,一个清早,长者看见一个妇女拿着一罐蜂蜜,妇女就跟长者打个招呼,长者说了,“大妹子,你这个罐里是什么东西啊?”女的说:“是蜂蜜。”长者又说:“大妹子,蜂蜜新鲜不新鲜啊?”其实这些跟你有啥关系?女的说,“今天早上刚刚采的,很新鲜。”长者看她怎么还没有动静,又说了,“大妹子啊,这个蜂蜜甜不甜啊?”这个妇女总算悟了,马上拿起罐,"很甜,你尝尝。”像这样的情况,这个蜂蜜就不能吃,因为不清净,因为这个女子供养你的蜂蜜,是你用话勾出来的。讲经说法可以告诉大家要供养培福,可是你不应该希望得到某一个人的供养而用话去勾他。

修行人钩来的钱,能得清净的体吗

从前我在隆昌寺办僧伽培训班时,有一位北方的学僧,心地很善良,欢喜听法,可是心里一块石头压得他很苦,一直放不下,想起过去的事情就内疚,所以心理总是压抑,不开朗。由于长期的痛苦,精神上也有一点不正常。有一次,他跟我说,“因为我年轻刚出家不懂事,做了一件背罪过的事情,我看见功德箱里有钞票,就用一根铁丝,把功德箱里的钞票勾出来,后来我这个钱已经还给原先的庙里了。老师,我这样还有罪过吗?”大家想想看,勾来的钱清净不清净啊?

以毒作营养,会增长功德吗

同样的道理,不论你用什么方式去勾人家钱,哪怕去勾人家供养你吃的,都不清净。也不能说,“师父身体不好,你快去买一点补品来。”现在这种事情很多了,人们看得普普通通的。我这么说,人家即使不说我闲话,也会说我是老古董,不符合时代。现在有些人做错了也认为是正常的,这会有功德吗?

缘簿写多了,供养心反而小了

我年轻时,有一次在寮房里,有同学热心来告诉大家,“现在有个培福机会,大家发心啊,这本功德簿大家传一传。”这么一传,这个写了,另一个看看人家都写了,不好不写。过了两三天,又来一个,“大家发心啊。”又要供养了。按照我供养的方法,吃饭的饭钱要付,回家的车费要准备,把这些算好了,多下来的全部尽我所有作供养。后来有经验了,留一点,明天可能还有事呢,留到最后要走了,还剩一点没有供养完,也懒得供养了,带回去以后再说吧。这样把居士供养心弄得越来越小了,我看这不恰当。应该广大地弘扬佛法,让众生懂得供养的必要性,供养是为自己培福,他懂法了自己会供养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4-3)(总第71)

◎ 傅味琴 讲于 2002.3.2

修行人拉人结帮、曲心诽谤都是错误的

提要:

  ■ 你弘扬佛法自会有人发心供养
   ■ 修何法门,也要自己发心。拉人结帮、曲心诽谤都是错误的
   ■ 修任何法门都要赞叹,由各人自选
   ■ 钟声是警醒众生的迷茫,不是吃钱的老虎机
   ■ 父母不愿子女出家,是因为不希望子女去赚死人的钱

你弘扬佛法自会有人发心供养

有个寺院培训班里有个小和尚,画了一幅漫画,把功德箱的开口处画成一张嘴巴在说“丢点钱,丢点钱”。这是讽刺,当然有些人看了会气死。这么说起来,咱们出家人都要饿死了。其实你努力弘扬佛法,人家自会供养的。

修何法门,也要自己发心。
拉人结帮、曲心诽谤都是错误的

供养要自己发心。佛教传到中国来,成立了十个宗派,你修哪个宗派也要由你自己发心,如果你开始修这个法门,后来又想换个法门修,也要你自己发心。现在可不是这样了,人家安心在修这个法,有人就去干扰,“现在末法时期了,你修这个法没用的,赶快修这个法门。”假如人家想改修别的宗,他就说:“这个宗好,别的宗都不行的。”抬高自己宗派诽谤其他宗派,没有文化的人,心地还直一点,也就以直心诽谤;有文化的人,心肠弯曲,用曲心诽谤。心肠谄曲的人,一面也说各法门都好,一面在排斥其他法门,说:“这些法门对末法众生都不妥当了。唯有我这个宗派最好。”这都是错误的做法。

修任何法门都要赞叹,由各人自选

应该是他愿意修什么法门,由他自己挑选;愿意换什么法门,由他自己去考虑。我就是这个态度,我对任何法门都赞叹。有时候我指出错误,那是有些人不照法去做产生的错误。讲经说法,我要把真正法的意义说清楚啊,否则得罪如来,我可不干。讲法的人是代如来宣化,如来可没有叫你含含糊糊,模棱两可,颠颠倒倒的。

钟声是警醒众生的迷茫,不是吃钱的老虎机

对于那些在佛门搞歪风邪气的,说法的人不能不指出他们错误,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及时纠正。例如有的地方,你一去,竟然培养你喝酒吃肉的习惯。还有的地方,你一去就有人来跟你攀缘:“我们师父怎么怎么好,我介绍你去听经。”听经是件好事情,谁知道一去就有人说:“大家赶快皈依师父啊。皈依了要供养啊。”还有的名山道场,去过的人告诉我,“那里的师父真好啊,我去礼拜,他给我敲罄。”“佛菩萨保佑你身体健康”,“当”,“菩萨保佑你发财”,“当”,“保佑你出国”,礼拜完了又来告诉你:“敲钟功德大,敲一下断一个烦恼,你多敲几下。”等你敲完了,“你一共敲了8下,每一下十元钱。”那么没敲之前你怎么不说明白?买东西也要标价呀,这样做法还像什么佛门了?

父母不愿子女出家,
是因为不希望子女去赚死人的钱

社会上人看见你佛门这样,他也向你要钱。从前有一个名山道场,富得很啊。有个出家人到小商店买一个本子,本子标价是两元钱,营业员一看是个出家人,就要“两块五”,“怎么要我两块五?”“你们和尚有钱,我不向你多拿一点?”佛教被人为地败坏到这种地步!所以现在社会上的人只恭敬释迦佛,知道经书很好,学问很深,可是对现在佛门里的人,却很少有恭敬心。怪不得父母不肯让儿女进佛门,“人家儿子是科技人员,办厂当老板、董事长,我的儿子这么高的文化,却给死人唸经拿钱?三百六十行样样可以干,为什么要干这一行?”父母想不通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4-4)(总第72)

◎ 傅味琴 讲于 2002.3.2

释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将来见佛后再修行,
早修早成就、早解脱呀

提要:

  ■ 佛陀教育事业最伟大,法供养远远超过财物供养
   ■ 佛弟子应该为三宝作身口意供养
   ■ 在交流思想中,佛弟子的语言应该起到教育众生的作用
   ■ 正知正见才是修行人的无上供养
   ■ 修行人要善观三业,把有漏的身口意修成无漏的身口意
   ■ 释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将来见佛后再修,早修早成就、早解脱呀

佛陀教育事业最伟大,法供养远远超过财物供养

什么事业最伟大?教育事业,如果你从事教育事业,不用给你宣传,社会上人自会尊敬你。你们把自己教育好,父母就高兴了,“这次回来不错啊,人都变了,还是佛教伟大。”他们的观念就转过来了。所以教育众生净化人心,这才是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讲这些话就是告诉你们,光供养钱财以及生活用品,对三宝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高的供养要法供养。从事弘扬佛法、教育众生这样的事业,以这样事业上的成就作供养,这就是法供养。

佛弟子应该为三宝作身口意供养

这个道理有些人知道了,可是做得很少,今天高兴讲讲,明天去朝山,没空讲了;某个地方开光,请贴来了,不讲了;头痛不讲,风大不讲,天太热不讲,一年难得讲一两回。这样弘扬佛法是远远不够的,佛弟子应该把自己以及自己的生命时光全部供养三宝。人无非是身口意,所以以身口意供养才是能够达到彻底究竟。

身子不干别的事情,只干佛法的事。因为修行要靠身体,修禅定也要靠身体,劳动培福、弘法度众生也要靠身体去做。佛弟子修行以求自利,弘法以求利他。

在交流思想中,佛弟子的语言
应该起到教育众生的作用

一张嘴,除了吃饭就是语言。吃饱了就别再想吃的。废话少说,要么不开口,一开口讲的就是法义,交流学法的感想心得。

从前能海上师讲法时说,“四川人见面就说‘今天天气好’,‘今天天气好’跟了生死有啥关系啊?”这种世俗的一套可以免了。人们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我加了一句话,“语言是教育人的工具”。光是交流思想还不够,要起到好的作用,就要把它作为教育人的工具。

正知正见才是修行人的无上供养

意也要供养。佛法教你怎么去想,你就怎么去想,教你不要这么想,你就不要这么想。心里所想的种种念头,也就是思想,全是佛法的思想,起的全是佛法的念头,也就是正知正见,这就是意供养。这样的修行才是无上供养。

修行人要善观三业,
把有漏的身口意修成无漏的身口意

佛弟子中有个叫罗睺罗,是释迦佛的儿子,有一天释迦佛对他说:“汝今罗睺罗,善观三业。”意思是说,罗睺罗,你今天出家了,应该好好地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清净不清净,从身口意上去修清净。

昨天讲到我们的身口意是有漏身口意,造的业都是有漏的。佛菩萨是清净身口意,整天地度众生,是无漏身口意业。所以众生的身口意称为三门,就像门那样,好人也进得去,坏人也进得去。众生身口意,好事也做,坏事也做。佛菩萨的身口意称三轮。轮子会转的,菩萨的身口意一直在度众生,轮就是度众生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把身口意从不清净修成清净。

释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将来见佛后再修,
早修早成就、早解脱呀

我们今天都学佛法了,要照佛法去修身口意,你觉悟高,抓得紧,又认真,进步就快;你懈怠,不抓紧,进步就慢。能海上师以前说:不要认为反正弥勒菩萨到娑婆世界来成佛时,咱们释迦佛的弟子在龙华三会上个个都证阿罗汉果,所以不精进也很心安理得。还是早证果早成佛的好,何必一定要到那个时候呢,早证果早成佛早解脱呀。所以我们还是要精进用功,要有觉悟,对修行要充满希望,要精神抖擞。

 舍掉烦恼就没有烦恼了,
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提要:

  ■ 舍掉烦恼就没有烦恼了,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 把有漏的身口意奉献三宝,是殊胜微妙的法
   ■ 以清净心作供养,佛最欢喜

舍掉烦恼就没有烦恼了,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有人说我也在修啊,可是要去掉烦恼习气实在太难太难。以前佛到一家的门口,那家人见如来来了,想要修供养。他把箱子打开来,里边都是洁白的毛毯,他拿起一条来,看看太好了,舍不得,再拿一条,又舍不得。他想拿一条比较差一点的,谁知道,拿出的是一条最好的。如来说,“就这一条好了。”他只好把难舍掉的、执着得最厉害的供养如来,如来拿走了,他这个执着就没了。这是如来的善巧方便,我要讲的也就是这个善巧方便。我们众生有时候也想把烦恼推出去,可只推了一点点,想想又舍不得,再抓回来。今天觉悟了,没有烦恼也很轻松,明天想想,又起烦恼了,那么怎么办呢?那就要用刚才说的释迦佛的善巧方便,你干脆就把你的烦恼脾气供养出来,不就没了?那么释迦佛要不要?要,而且很欢喜地要,因为你能舍得掉烦恼,你就没有烦恼了呀。

把有漏的身口意奉献三宝,是殊胜微妙的法

从前有个徒弟问师父,“我脾气大,烦恼这么重,断也断不了,师父你看怎么办?”师父说,“有办法,你把你的烦恼供养我。”从此师父等徒弟一起烦恼就说他,“你烦恼都供养我了,你还拿回去啊?”这就叫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三宝,这是最殊胜、最微妙、最无上的法。那些佛法懂得很少的人,或许会跟你说,“你把烦恼供养佛,罪过罪过。”说这个话倒有罪过了,因为你把释迦佛讲的法推翻了。

以清净心作供养,佛最欢喜

能海上师就是这样。你去供养能海上师的不论多少好坏,他都欢喜。你供养一元钱,上师也给你收下来,供养一万元钱,也给你收下来。佛在世时有个贫穷的老太太从清水池里舀了一碗水,恭恭敬敬供养佛,佛就微笑了,旁边的国王挺嫉妒,就问佛:“我经常供养出家人饮食、房舍,如来从来没笑过,今天这个穷老婆子供养如来一杯水,如来大发欢喜,这是什么道理?”佛回答他:“你虽然供养多,你是傲慢心供养,功德不大。这个老婆婆是以恭敬心、清净心供养,她的功德远远超过你,所以我微笑了。”

把有漏的身口意供献出来,我们是为了修行,为了成道,为了快快证阿罗汉果,这样一颗清净心、一颗恭敬心,如来大发欢喜。这些道理,要懂法义的人才会理解。今天讲到这里。(2002.3.2)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5-1)(总第73)

◎ 傅味琴 讲于 2002.3.4

依法修行的成果供养才是法供养

提要:

  ■ 没有恭敬心的皈依不起作用,不作供养不修行,就把自己架空了
   ■ 依法修行的成果供养佛菩萨才是法供养
   ■ 以身口意作供养,断烦恼最快
   ■ 修行要在意上扎根,把烦恼扫干净

没有恭敬心的皈依不起作用,
不作供养不修行,就把自己架空了

上次我们从有漏、无漏讲到有漏身口意业、无漏身口意业,还讲到没有恭敬心的皈依不起作用。有人皈依以后既不供养培福,又不修行,还去影响别人,自称佛弟子,其实什么都没有做。把自己架空,把修行架空,把佛教也架空。要培福就要修供养,财物供养远远不够,不过也带了一点修行的意义,作用就是去掉自己的贪心,但也仅是去掉一部分的贪心,众生难道只是贪财吗?而且对于财物供养来说,一个居士也不见得做到了“尽我所有作供献”,也不过是在自己所贪的财物里边抽出一部分罢了,像这样的修行,能彻底圆满吗?当年释迦佛行菩萨道时,连身体连生命都供养了。

依法修行的成果作供养才是法供养

财物供养也是好,无上的供养就是法供养。你佛法都不懂,怎么做法供养?不论布施也好,供养也好,你总得有啊,你没有佛法怎么修法供养?有人说唸经就是法供养,唸经你懂了没有?打一个比方,经书里全是宝,可是这个宝盒子你没办法打开,一粒宝贝都取不到,你供养什么呀?这就是末法时期的现象。很多人都跟着这种现象转,自我安慰,自我陶醉,自以为是一个修行人,其实生命时光都浪费了。普贤菩萨说一切供养,法供养第一。修行人应该要着重于法供养,有法才能修行,依法修行得出的成果供养佛菩萨,这是佛菩萨最喜欢的。哪一个老师不喜欢学生成绩好啊。

以身口意作供养,断烦恼最快

今天早晨开会,我上到般若堂时,有人还没到。从前纠察是走在同学后面,现在走在前面,只告诉我“他们随后就到”。你走在后面,同学就不敢拖延时间了!还有个同学等了很久才上来,我以为他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原来是为了给我放一杯茶,一杯药。你迟到就犯了纪律。纪律就是法,一个人不遵守纪律,还谈什么法供养?

我们讲的是文殊法,是以文殊菩萨的智慧为准则的,所以要做到身口意供养。进了这个法门,不管你脾气好脾气坏,身口意全要供养。这样一供养,你们原有的身口意就空掉了,没有了。自己身口意有烦恼断不了,还舍不得供养!肯供养出来,这个脾气就不是你的了,你还有什么理由发脾气啊。所以身口意供养是一个极其殊胜、极其无上的法门,用身口意供养的办法,断我执最快最好。

我年轻时,能海上师也没有给我讲这么多法,也没有像我这样苦口婆心指导得这么细,我也没有一年365天都跟在能海上师身边,我还不是跟普通居士一样?我怎么会这么听话呢?同样是人,为什么你们就做不到?

身口意供养,你懂了吗?你懂了才能接受。既然懂了,就要开始行动,怎么样开始?身口意上,稍微有一点小毛病冒出来马上就打下去,不许身造恶,不许口造恶,也不许意造恶。否则怎么叫身口意供养?

修行要在意上扎根,把烦恼扫干净

以后你们闹了矛盾,有道理的就把道理讲出来,修行不在意上挖根,怎么扫干净烦恼啊?好比打仗,土匪躲进山洞里,你以为没事了,等到黑夜,又出来捣乱了。修行人暴露出一点缺点,马上把它抓住,消灭它。从前我在政治学习的时候,学到这么一句话:对于反动派,我们不是要消灭他的肉体,而是要消灭他的反动思想。今天在佛门修行断烦恼,就是消灭心里的烦恼,这就叫革命。来这里学法的人个个都是宝,你不把他雕刻成器,你就是在糟蹋人。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5-2)(总第74)

◎ 傅味琴 讲于 2002.3.4

以有漏身口意作供养,能得无漏身口意加持

提要:

  ■ 众生错把感情用于烦恼,早舍掉早证果
   ■ 供养大众是以欢喜心供养,培养你们成才是以恭敬心供养
   ■ 以有漏身口意作供养,能得无漏身口意加持

众生错把感情用于烦恼,早舍掉早证果

佛菩萨的智慧可不是凡夫的智慧,你以凡夫的心态去衡量诸佛菩萨的智慧,你能看得清楚吗?诸佛菩萨,你供养他好的坏的,他可没有辨别,不垢不净啊。你有恭敬心就是好,可不是看你的东西,是看你的心。依照人世间的习惯挑好的来供养,这是我们凡夫在修恭敬心。可别以为诸佛菩萨,供养他好的,他就喜欢,供养他坏的他就生气。如果我们把坏的习气、坏的脾气、坏的身口意供养给本尊,他生大喜欢,因为你过去舍不得的东西,现在也肯供养了。当然,你要诚心诚意的。凡夫对于众生的感情很少,而对自己烦恼的感情深厚得不得了,所以我常讲这句话:众生错就错在用错感情上。谁也不肯干脆一下子把这个坏脾气抛掉。硬是舍不得,硬是要保留,明明知道这个坏脾气在害我,还是舍不得丢掉。这种爱坏脾气的感情,就像是母子关系,明知道儿子很坏,还拼命帮儿子说好话。多少世来舍不得丢掉的坏脾气,你今天能够舍得供养本尊,本尊哪有不喜欢的?你早舍得的话,你早就证阿罗汉了。

供养大众是以欢喜心供养,
培养你们成才是以恭敬心供养

听说宗喀巴大师在山洞里苦修时,只有一只青稞面做的“勒尾得”作供养,几个月供下来全发霉了。没有别的东西,他仍然供养发霉的“勒尾德”。修行是修颗心啊,为什么每次诵经供佛要买这么多供品啊,你说,“供养越多福气越大。”这没错。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平时你们不准吃零食,每个月初八开放开放,供品可以吃,让你们高兴高兴。说,“佛都没有吃,我吃了,这样罪过罪过。”你们都是未来佛,这也是供养佛呀。说到底,这是以一颗菩提心、慈悲心、爱护心对你们作供养。清定上师过去在成都近慈寺时,是沙弥堂的堂主,经常替小沙弥向能海上师要点吃的东西,所以我也经常想找一点吃的给你们吃吃。表扬你们为了使你们欢喜,这是对你们作欢喜心的供养;批评你们,这是对你们极大的恭敬、尊重,以此来修供养,因为你们是一块好材料,必须快快培养出来,快快成就。

以有漏身口意作供养,能得无漏身口意加持

“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修文殊法的就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本尊都是修行圆满,身口意三业清净的。本就是根本,尊就是世尊,世尊就是佛。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他来娑婆世界帮助释迦佛度众生,所以化现为菩萨。文殊菩萨又是诸佛之师,未来成佛的弥勒菩萨现在正在兜率天,谁在当他的老师?就是文殊菩萨。

本尊以无漏的身口意业加持于我,可有的加得进去,有的加不进去,为什么?我讲件事情给你们听。大概是84年,我第二次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那时我是通过讲课形式来作心理治疗。有个学生走过来给我倒茶,我把茶杯盖子一盖,我说,“你就这么倒吧。”他说,“盖子盖住了,怎么倒得进去啊?”那么我把盖子打开。他要把里边的茶水倒掉,我说,“别倒掉,你就这么倒吧。”他说,“杯里的茶水满满的,不倒掉,咋倒得进去?”我就让他去倒掉。刚放好,他要倒水,我把茶杯反过来一放,他说,“茶杯颠倒了,怎么倒得进去?”我就跟大家说:自己把盖子盖住了,不愿意接受教导;习气烦恼满满的,不愿意空掉;知见颠倒了,连水都灌不进去,加持还加得进去吗?所以必须要空掉,才能加得进去。也就是说把自己原有的有漏身口意供献给本尊,你空掉了,然后本尊以极好的、没有烦恼的、清净的身口意业给你作加持,那才起作用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5-3)(总第75)

◎ 傅味琴 讲于 2002.3.4

得文殊菩萨加持 即能与清净心相应

提要:

  ■ 接受师的菩提心、说法度众生的影响,能得师的加持
   ■ 学好文殊十大愿,就能成就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功德
   ■ 得文殊菩萨加持,即能与清净心相应
   ■ 与烦恼心相应,就是我们不能很快成就的原因

接受师的菩提心、
说法度众生的影响,能得师的加持

什么叫加持?你接受了给你作加持人的影响,你得到了这股力量,你就得到了他的加持。比如说,你在他身边,他的身口意影响了你,你心里有他,他心里有你,心与心相通,很容易获得影响。要经常观师的功德,你不观怎么得到加持?师身功德度众生,口功德说法,意功德菩提心。你如果能接受这个影响,你也要去度众生啊。别跟众生闹矛盾,别怄众生的气,否则你怎么度众生?我常说:眼泪往肚子里吞,微笑送别人。你接受了我这句话的影响,你就得加持了。

口呢,听了那么多的法,法义好好地吸收吸收,总结总结,以后讲起法来别没有条理海阔天空地乱扯,你们即使还没有当老师,也可以先开展演讲。其实平常生活中你也可以修语轮功德,给同学们讲几句法语,说几句鼓励的话,启发劝导的话,爱护的话。意功德呢,看你有没有菩提心了,你受了这种影响,你才叫得加持了。不受影响,你得到什么?

学好文殊十大愿,
就能成就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功德

做老师尚且要每时每刻以身口意来影响你,何况是本尊?文殊菩萨有大智慧,他无时无刻不在加持我们,你不接受文殊菩萨影响,可惜不可惜?你不学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可惜不可惜?

说“文殊菩萨我又看不见,我怎么学习?”学好《文殊法》里的文殊十大愿,就能成就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功德。你照十大愿去学嘛,从能海上师的法流里,就体现了文殊菩萨的智慧。能海上师火化时,天上出现极亮的光,有人拍下来,洗出来是骑狮子的童真文殊。可见能海上师修文殊法成就了。能海上师也是生长在末法时代的呀,我是在能海上师那儿学的法、受的影响,多多少少你还能从我身上闻到一点能海上师的气味,即使我只是个香盒子,可是也能闻出香味道来。今天你们假如能到能海上师那里去学法,你需要什么,我都支持你。可是现在能海上师圆寂了,连我都没有这个福气了,你们再不跟我学,你们怎么办呢?好比香没有了,只留下了一只香盒子,你再不要,你连香味都闻不到了。

得文殊菩萨加持,即能与清净心相应

我们一方面学文殊菩萨的身口意,一方面求文殊菩萨给我们作加持,自力他力相结合,“尔时即与本尊清净之体合而为一”。当你把烦恼、把身口意供献给本尊的时候,文殊菩萨即以无漏的身口意业加持你,当下你这个心从清净的体上就跟文殊菩萨心相应了,一相应就合二为一,最后你的身口意就跟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合成一体,你就成就了本尊。即使你没有修成就,在那个时候,你这颗心完全是文殊菩萨十大愿的心,也已经相应了,已经合起来了。

与烦恼心相应,就是我们不能很快成就的原因

为什么修文殊法的人很多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啊?就好比六道轮回那样,今天做人吃饭,明天做狗去吃大便,这还搞得好吗?今天跟文殊菩萨的心相应,要不了多少时候,又跟自己的烦恼心相应了,这就是我们不能很快成就的原因。

今天这一段已经给你们讲完了。希望你们消化消化,不要像听故事那样,听是听了,仍然没有拿到。自己要深刻地去思维,好好去研究,想一想,我该怎么样改变自己。今天讲到这儿,下课。 (2002.3.4)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6-1)(总第76)

◎ 傅味琴 讲于 2002.3.6

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
因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

提要:

  ■ 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因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
   ■ 皈依文殊得智慧辩才,学法能使身口意清净
   ■ 懒惰的人想交好运,上当的人连真的也怀疑了
   ■ 心里空虚,无依无靠,那也是很苦的了

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菩萨 三称

~能海上师说:“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因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即佛之智慧显。”

清定上师说:“此书讲以上师代表三宝,修行初学广,渐摄总,越修越略,最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第二法(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修行头上有起点,后乃归宿。”

今天开始讲皈依正文。“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菩萨”这本仪轨是文殊念诵法,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所以首先就要皈依文殊菩萨。

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
因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

“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因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即佛之智慧显。”一切佛的智慧,都摄在文殊菩萨的智慧里,《文殊略法》里有“诸佛佛子摄为一”,就是说文殊菩萨的智慧包括了一切佛一切菩萨的智慧。菩萨以及后来各位论师造的论,都是先皈依文殊菩萨以求加持。如果你要求智慧,不管是学习也好,造论也好,或者是辩论考试,都先皈依文殊菩萨以求加被。在佛经里,佛每次说法都是以文殊菩萨为上首,所以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法王就是佛,广义来说,佛子都是法王的儿子,从佛性上说,咱们也都是未来佛,可实际上咱们今天还是愚痴众生,所以真正的法王子就是文殊菩萨。

皈依文殊得智慧辩才,
学法能使身口意清净

文殊菩萨具大智慧。度众生应该要有智慧辩才,要得智慧辩才,就得皈依文殊菩萨。并不是顶三个礼就算皈依了,现在人的这种皈依,仅是宗教仪式,并没有达到皈依的真正作用。真正的皈依,你皈依释迦佛了,就要跟释迦佛学,要照释迦佛的教导去行持。比如昨天我们讲的:“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本尊,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怎么让这两句话起作用呢?就要跟本尊的心相同。本尊都是清净身口意,你也必须是清净身口意,那才相应。要使身口意清净就得学法。哪有皈依了不学法而起作用的?

懒惰的人想交好运,上当的人连真的也怀疑了

末法时期众生,心态不正常,想投机取巧,好像自己一皈依就马上交好运,只要磕三个头就能得到菩萨保佑,什么都会从天上掉下来。这都是懒惰的心态,投机取巧的心态,这种心态最容易受骗上当。以前晚报上有篇文章,“先有受骗的人还是先有骗子”,如果每个人都没有受骗上当的这种愚痴心态,骗子也发挥不了作用。世间上受骗上当的人很多啊,这种人可以说是缺乏理智,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智慧。你没有智慧,仅仅是冷静,假如骗子手法高明一点,你也会上当的。一开始,因为心地善良,感情丰富,马上就相信,恨不得整个心都扑上去,后来发现上当了,心理上受了一个刺激。第二次又相信了,又发现上当了。这样下去,越来越苦恼,以后就会发展成对真的也怀疑:我到底该信不该信。

心里空虚,无依无靠,那也是很苦的了

比如学气功出偏差,又被骗走了很多钱,上当了,来学禅定就带着怀疑。信佛呢,开始觉得信佛不错,因为佛教在民间扎根很深,进了佛门没多久又怀疑了。假如感觉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可信任的人,这个人心里就会很空虚,很彷徨、无依无靠,那也是很苦的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6-2)(总第77)

◎ 傅味琴 讲于 2002.3.6

不充实佛法的智慧,发心也难以纯净

提要:

  ■ 不充实佛法的智慧,发心也难以纯净
   ■ 神秘感不消除,求不到神通又失望
   ■ 对武功痴迷的人,出了家还想拜个有武功的师
   ■ 以假像真迷惑人,引人惊叹为名利
   ■ 皈依是依法修行,搞神秘失去了真正皈依的作用

不充实佛法的智慧,发心也难以纯净

这怎么解决呢?唯一办法要充实他的智慧,还要让他看到事实,看到他周围的人确实是真诚的,很可亲的,他才慢慢会转变过来。所以皈依佛了,就要学佛的法。你不学法,总有一天会对佛教产生疑心,因为你没有充实的东西。天天这样,人也疲沓了,这就叫时久生疲厌。信仰的情绪慢慢会低落下去,慢慢就怀疑了。如果你不充实佛法的智慧,你当初的热情、发心,里边包含着很多不纯净的东西,也很难消除掉。

神秘感不消除,求不到神通又失望

比如说你对佛教的神秘感就很难消除。很多年前我在上海医科大学作佛学禅定的讲座,有张小纸条递上来,“傅老师,请你露一手。”就是叫我露一点神通给他看看,这就是因为他头脑里充满了神秘感。许多人看了米勒日巴的传记,米勒日巴后来在天空中飞行,他们也想飞一圈,所以信佛了。那么一听到某个地方可以出神通,大家都去了。假如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有得到,日子一长又失望了。

当年四川成都有个老居士跟我有缘,约我到九寨沟去,在山上的小庙里,咱们在门口观山景。他跟我说“你在这儿住三年,从这个山峰飞到那个山峰”。所以这种心态广得很啊。这些人最后的结果就是失望苦恼。

对武功痴迷的人,出了家还想拜个有武功的师

还有的人看了武打片也迷掉了。以前我办佛学院时,来一个小和尚,要我给他介绍一个有武功的师父。他说他出家就是为了练武功的,为什么对武功这么迷啊?因为现在电影里武功很神奇,很粗的一棵树,手臂一击,树就倒下去了,人一跳可以跳到几层楼的屋顶上去,甚至连头砍下来还会装上去,其实这都是假的,是分成两部分拍,然后拼起来。我年青时看过一部电影,一个黑猩猩突然到了大城市,能在很高的楼的外墙上爬上去,也不掉下来。你知道怎么拍的?其实这座高楼是铺在地上的布景,那只黑猩猩仍然在地上爬,摄影机拍下来,再竖着放,那不是往上爬了吗?拍武打片还不是这一套手法,可是社会上人着迷了,痴迷者以为真有这样的武功。

以假像真迷惑人,引人惊叹为名利

就是当场表演给你看,也有假的。马路上那些人打扮得像古代练武的,让观众随便到旁边去捡一块砖头来。果然有人去捡来一块,他就对着这块砖头用手指头去钻,真的粉末会掉下来,被他钻了一个洞。其实这个洞原来就已经挖好了,里边装的是砖头粉,再把它糊好,手指头一钻,砖头粉就掉下来了,看起来就像钻下来的。又拿块砖头,他在头上一敲,这个砖头成了两半。其实这也是假的,这块砖头是他预先用酸醋浸过的,酸醋一浸,砖头就不牢固了,再用小榔头轻轻地敲,敲到它没有碎,可是里边已经不行了。前一天晚上就放好了,去拿砖头的就是他的同党,所以一敲就碎。而且敲的部位一定要敲在很硬的部位,比如前额。假如观众中有一个说,“我拿块砖头来敲你,试试。”他就不让你试。

电影拍练武功的人能用手掌把桌子劈成两半,这是马粪纸做的桌子,声音是配音。有的硬气功表演也是假的,用长枪刺喉咙,枪杆都弯了,喉咙却一点没伤,其实这个枪尖是圆钝的,刺不进去的。因为距离远你看不清楚,杆子是软的,稍微碰一碰就弯了。

皈依是依法修行,
搞神秘失去了真正皈依的作用

这些都是武术界一个头头告诉我的。还有人求什么“快速成佛法”,如果这些追求神秘、迷信的心态不消除,也就失去了真正皈依的作用了。皈依是皈投依靠,佛智慧圆满,你皈依佛,你不学佛圆满的智慧,怎么叫皈依?咱们修行人当然依靠法去修行。

其实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因为一个世界只能有一尊佛。娑婆世界释迦佛成佛了,他就化现菩萨来帮助释迦佛度众生。所以释迦佛极力赞叹文殊菩萨,以文殊菩萨为上首。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6-3)(总第78)

◎ 傅味琴 讲于 2002.3.6

要以金刚智破金刚习气,
故须以文殊为师

提要:

  ■ 要以金刚智破金刚习气,故须以文殊为师
   ■ 佛菩萨都具足悲智,犹如彩色不同作用一样
   ■ 净土都一样,修行要修好平等、随和
   ■ 愚者竟然把东方净土称重点,西方净土称普通
   ■ 师代表三宝,在家菩萨持戒清净,也具足自性僧宝

要以金刚智破金刚习气,故须以文殊为师

成佛必须要靠金刚智。金刚是比喻智慧非常坚固锋利。为什么一定要金刚智才能圆满成佛?因为众生有个最难破的习气叫金刚习气。要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需要用金刚智来破除金刚习气。四宏誓愿中说“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就必须以文殊菩萨为师。

佛菩萨都具足悲智,
犹如彩色不同作用一样

有人也许会想,我又皈依释迦佛,又皈依文殊菩萨,我到底跟哪一个学?其实法全是释迦佛讲出来的,释迦佛不过是特别赞叹文殊菩萨,说文殊菩萨有种种功德、有大智慧。现在的佛弟子很容易提这样的问题,比如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释迦佛赞叹琉璃世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琉璃世界好还是极乐世界好?为什么《佛说阿弥陀经》里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要我们往生琉璃世界?我这个人又不能一分两半,我到底往生琉璃世界还是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称无量光,琉璃世界药师佛有没有无量光?问题越想越多,真是“箩里挑花,越挑越眼花”。假如问我,我就回答一样的。打个比方,到了夏天,衣服有各种各样颜色,我穿白的,你穿花的,是一样还是两样?(下答:一样)为什么是一样?(下答:因为原来的本色全是白的。)这是从本色上讲的,既然是一样,为什么挑衣服的时候,不要这一件,要那一件。如果是两样,我穿了这件不冷,你穿了那件也不冷啊,那不是一样吗?所以色彩可以两样,作用一样呀。

净土都一样,修行要修好平等、随和

世俗的人拼命往两样去发展,花样是越搞越多,人的分别心、贪心、比较心越来越大;修行人相反,越来越随和,越来越平等。修行人常说这话,“一样的一样的,都可以。”这件衣服也暖和,那件衣服也暖和,有什么两样?男装女装,也仅仅名词不同呀,那么一个叫东方净土,一个叫西方净土,还有南方净土,北方净土……,名词不一样啊!净土都是一样。

愚者竟然把东方净土称重点,西方净土称普通

有一个老居士说,“往生琉璃世界也很好”,这是对的,“不过往生极乐世界容易,往生琉璃世界不容易”,这么一说,大家都想往容易的地方跑了,他还打了一个比方,“好比考学校,普通中学250分录取,重点中学要400分。”好在阿弥陀佛不会生气,否则就会:“什么话,你把极乐世界说得这么低级,变了普通中学了。”其实他是想抬高阿弥陀佛。你看愚痴的人想赞叹都没水平,好比愚人想夸自己爸爸,说:“我爸爸从小就离欲啦。”(众笑)那么你这个儿子哪里来的了?(众笑)而且这个老居士还受到许多人的崇拜。所以要破除这种不正确的知见,皈依以后,赶快要端正思想,要以佛教的智慧去充实头脑。

师代表三宝,在家菩萨持戒清净,
也具足自性僧宝

“此书讲以上师代表三宝。”四皈依,上师放在前面,因为上师代表三宝。佛教就是从释迦佛开始的,所以释迦佛就是最上的师,师师相承,上师有佛的智慧,有佛的觉悟,得到佛的传承,这就是佛宝。上师智慧广博,法理通达,能讲经说法,依法修持,依法度众生,这就是法宝。上师持戒清净,就是僧宝。在家菩萨持戒清净,具足自性僧宝也是僧宝。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6-4)(总第79)

◎ 傅味琴 讲于 2002.3.6

修行初学很广,渐摄总,越学越略

提要:

  ■ 文殊菩萨以般若经为心,以般若剑断烦恼
   ■ 出家要染衣舍俗,世俗不舍掉,光头也成秃居士
   ■ 在家居士要心不染污,断除烦恼,即是心出家
   ■ 出家人对世俗留恋爱慕,就是心不出家
   ■ 出了家,生活用品过多,五欲享受充满,形同搬家
   ■ 修行初学很广,渐摄总,越学越略

文殊菩萨以般若经为心,以般若剑断烦恼

拿文殊菩萨来说,咱们一般看到的都是骑狮子现居士身的菩萨像。莲花上面是日轮,日轮上面是月轮,日轮红色,月轮白色,菩萨就坐在这个上面,这表什么法?莲花表清净,日轮表智慧,月轮表悲心,菩萨是住在悲心、智慧、清净上面的。文殊菩萨现十六岁童子相,非常圆满庄严,一手执宝剑,一手持《大般若经》,表示以大般若智慧为心,宝剑表示以大般若智慧断烦恼,发结五髻表示五佛的智慧。

出家要染衣舍俗,世俗不舍掉,
光头也成秃居士

有一尊文殊菩萨像,是骑在狮子上的比丘相。不管是现比丘相也好,现居士相也好,自性清净,就是自性僧宝。

出家要染衣舍俗,世俗一套你都要舍掉,如果你不舍掉,那就不清净了,《大般涅槃经》上称为“秃居士”。如果光头就算僧,那么在家剃光头的都是僧了?要看实质,实质就是以清净为体。

在家居士要心不染污,断除烦恼,即是心出家

在家居士,身不出家心出家,心不染污,能断除烦恼,去除世俗的肮脏,他心出离世俗,体就是清净。静天法师讲,出家有四种,身不出家心出家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出家人对世俗留恋爱慕,就是心不出家

出家为什么殊胜啊?因为出家的标准是离俗,心里要没有世俗心。假如老是想世俗上的一切,对世俗留恋羡慕,那就是心不出家。有一个时期,世俗上流行穿白旅行鞋,那个时候出家人很多都换白鞋子,心留恋世俗爱慕世俗,照世俗的去做,即使出家了,也叫心不出家。

出了家,生活用品过多,五欲享受充满,形同搬家

还有的人,出家时样样都不要了,没到三年,寮房里什么都有,以后变成样样都要,收音机、录音机,还带有链条,在头颈上晃来晃去的金丝边眼镜,寮房全是各种生活用品,能海上师说:“这不叫出家,叫搬家。”把世俗的家搬到庙里来了。真正照规定,出家人是三衣一钵。所以不论是出家菩萨还是在家菩萨,只要以清净为体,都具足自性僧宝。咱们法流的根本上师,就是能海上师,他自身就是一个出家人。在古印度,有不少都是居士上师,这就是依法不依人。他依法具足功德,被称为上师,这是根据功德说话。比如说广般若传承表中有位胜军祖师就是居士,玄奘法师还跟他学了两年。诸如此类的事很多。所以从功德上来说,上师代表三宝。

修行初学很广,渐摄总,越学越略

“修行初学很广,渐摄总,越学越略”。佛四十九年教法,总摄在戒定慧三学里,佛法广大,摄总就成略,仪轨中有略法,也是由广摄成,好比六百卷《大般若经》摄成《金刚经》,《金刚经》又收成《心经》,《心经》能不能还略?《心经》最后几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就包含整部《心经》的意义。学文殊法,开始是略法,是为了给初学的人方便,再学是广法,广法没时间念,念略法也可以,再没有时间念,念文殊心咒就可以了,还要再略,就念一个“的”字,能不能再略?那就一个字也没有,你懂就行,你不懂就是胡闹!(众笑)今天下课。

                              (2002.3.6)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