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石岩教授:觉·教导的智慧 第六章 生活教育的体验
觉·教导的智慧 第六章 生活教育的体验 生活教育完全建立在随机教学上,禅家所谓“随缘说法”,指的就是把握生活经验的点滴,作为开示和教导的机会和素材。 生活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之中,最直接,最活泼,最具启发性的教导活动。师长在生活之中随机教导,以生活所接触的事事物物为教材,以即时指导和启迪为方法,它使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思想敏锐,心志坚强,情感和悦。无分德、智、体、群、美,都可以透过生活教育进行启发。平常生活中蕴藏无限生动而有价值的教材,只要你稍加留心,作个安排,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禅家要在平常心中去进行自我教育,也要在平常心中进行对弟子的教导。 每天我们都遇到许多足以启发心智的事物,但由于觉性的不够,警觉度不足,所以被它溜了过去,我们的心智没有得到应有的启发。教育子女也是一样,只要稍纵即逝,那些最好的教导题材,就会视而不见的离孩子远去,没有对孩子发生开悟的效果。 唐朝的马祖禅师,有一天跟他的弟子百丈怀海一起散步,看到一群野鸭子飞了过去。马祖问那是什么?百丈说是野鸭子。马祖又问飞到那里去,百丈说“飞过去了!”就在这时候,马祖把百丈的鼻子用力一拧,百丈痛得大叫,马祖对他说: “难道又飞过去了!” 听了这句话,百丈即刻有了领悟。百丈领悟到什么呢?他所领悟到的就是不让生活经验,心不在焉的让它飞过去。人只有把平常心保持醒觉,使醒觉化作平常心,才能使自己进行内在经验的不断改造,智慧之光充分普照自己的生活。 生活教育就是要在清醒的状态下,对孩子的生活活动,进行启发性的回馈作用,让孩子从中学会社会规范、思考的方法和待人处事之道。 生活教育是孩子心智成长的沃土。善于运用生活教育,可使孩子聪慧懂事,不善于生活教育,不但使孩子的心智发展常留空白,甚或有反教育的误导。 我认为生活教育必须重视因果,引导孩子记取教训,建立好的家训,同时要注意防范未然。兹就以下各点说明如次。 一、认识因果 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是从日常生活中学来的。孩子长大成人,变好或变坏,与他早年所学到的观念息息相关。年纪越小所学的观念愈根深柢固。因此,师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在教导孩子基本的伦理观念,培养他们明白事理,明辨是非。 有一次周末,我到佛光山北海道场讲课,佛学院学生送我下山,途经于右任先生墓园,即兴停车小憩。遇见一对年轻父母带著两个孩子,正观赏小动物的格斗。好几只大黑蚁正围攻一只小毛虫。他们正欣赏得入神哪!我走了过去,目睹惨状,不禁起了恻隐之心,便说:“孩子们!毛毛虫一定被螫得很痛苦,救救它吧!它正需要你们的帮助。” 两上孩子疑惑地回头看著我,似乎有些漠然。他们的父亲仍然入神观战。我一边怂恿孩子救毛毛虫,一边找了一根小树枝,帮助孩子们把缠半中的小动物拨开。然后对他们说:“孩子!你们救了毛毛虫,心中怀著慈爱,长大一定有个成功幸福的人生。”孩子的父母在听到我的好言之后,才望著我笑笑。 随即我们离开墓园。学生问我说,“救一条毛毛虫,真能够得到幸福的回报吗?”我说:“是的,因为孩子已经学会了爱,学会了关怀别人,他已种下悲智双运的种子,将来一定有幸福人生的果。” 禅家是很重视因果的,他们总是很有技巧的教导学生去发现一个生命的理则;人生是环环相扣的,种下什么就会得什么果,现在耳濡目染的观念,将来一有机会就会展现出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学的是爱,将来必然活在爱里;所学的是冷漠和残酷,净来就活在冷酷和敌意的心境下,人生也会变得不幸。所以禅家教人不可不明白因果,它太重要,太不可思议了。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上,尤须注意。父母在生活中所作的身教和暗示,都在孩子心里播下种子。 禅宗有一则公案记述说,唐朝百丈禅师在上堂说法时,总是有一位老人来听法。有一天晚上,大众都离开法堂了,老人还是徘徊不去。百丈问他缘由,老人说“我不是人,而是一头狐狸。五百年前我是山上的住持,那时有弟子问我,是否修行了圆满时就不堕因果。我回答是。从此我就变成狐狸身,一直到现在没有办法解脱,请禅师为我开示。”百丈对他开示说: “不是不堕因果,而是不昧因果。” 老人因而彻悟,并对百丈说:“我已解脱狐狸身,我住在山的那一边,请和尚用僧人仪埋葬我。”后来百丈带著他的弟子,在后山找到了狐狸的尸体,把它火化了。 一个人说错一句话,真的要被罚做五百年的狐狸吗?当然不是处罚的问题。这则公案的涵义是:人如果不堕因果,就等于不存在,那是死寂的“顽空”或“无记空”。一旦存在,就存续于环环相扣的因果之中,如果不明因果,昧于因果,就失去他的慧性,失去智能的活动与创造,他与野狐有何不同呢? 人类的学术思想是从因果中发展出来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是从因果中发现的,文明的脚步也是踏在因果的路面上演化出来的。人如果不明白因果必然愚蠢、迷失和不幸,社会如果不重视因果观念,就必然紊乱堕落。 我们的社会并不是重视因果,只是一味把它用在科学研究和功利的追逐上,而很少把它用在精神生活的提升上。这是我们社会生病的主要原因:父母亲不学习互爱,却期待子女能敬爱他们,这等于缘木求鱼;成人不能以身作则,却要求下一代守法守分,有如升山采珠,资本家一味唯利是图,要想有个成功的企业也是枉然。特别是台湾地区,民主宏规初擘,如果选民不能认清手中选票的重要,受苦受害的一定还是选民自己。 明因果就是明白事理,是成功人生的善根。胡适之先生说,“要想怎么收获,就得怎么栽”是因果的好注释。做为师长的人,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慈悲、公义和仁爱。为他们种下明白事理的善根,孩子长大必有成功的人生。 二、记取教训 我认为教导孩子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经验,是师长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孩子只要不逃避失败,不怕失败,肯在失败中记取教训,改过自新,他就能不断的成长。 在教导上,父母和老师总是对孩子的错误,报以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以致孩子消极的掩饰错误,不敢面对问题,作彻底的检讨。这种消极的反应,会使孩子失去自发自动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生活的适应。 害怕失败使一个人不能主动尝试,寻找改进,所以他的思想和情感是封闭的。反之,能以从容的态度去面对失败,加以检讨改进,则孩子必然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有些人能够经一事长一智,有些人历经多事,却仍然愚昧无知。同样一种经验,有人视之如药石针砭,得到省发,有人则麻木不仁,即使最珍贵的经验,也会被他倒转过来,变成腐蚀心智的毒液。其关键就在于自己能否从中记取教训,领悟究理。 在禅家的眼里,世事是无常的。若想用一些定则和现成的知见,刻板地加以沿用,就不可能圆满有效的解决所遭遇的问题。因此,人们必须时时保持觉醒(佛即是醒觉的意思),要在多就的生活中磨练智慧,用清醒的智慧去处理事物。 禅家教人在成功的时候,要明白成功的原因,记取它的启示。在失败时,要从中学习避免错误,勇于改正。所以成功与失败对于心智成长具有同等的价值。故云“顺逆不二”,“成败并无差别”,两者都是良药。禅宗有一则很具启发性的公案说: 文殊菩萨有一天要他的弟子善财童子去采药,并吩咐他把看到的药材统统采回来。善财走遍大地发现无处不是药,于是回去禀报老师说: “老师!大地上无处不是药草。” 文殊菩萨便说,那就请你采来给我吧。于是善财童子信手采了一株草递给老师。文殊菩萨接了过来。却拈著它对众弟子说: “请注意!这株草药能救人,但也能毒死人!” 这则分案是用象征式语言写的。处处是药草表示随时随地都有宝贵的生活经验。如果你能看出它的意义和道理,作积极的应用,任何经验都是启发心智的良药。那就是六祖慧能大师所说: “对境心数起。 菩提这么长。” 反之,如果不能从中省发,囫囵吞枣,不但会虚度时光,浪费宝贵经验,而且会化作毒素,破坏你的心智,毁掉你的人生和事业。 在从事心理谘商的经验中,我惊讶的发现,竟有偌多的人习惯性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作负面的评价和解释。久之,思想消极了,情绪颓废了,生活无精打采。自己把活泼的朝气和活力扼杀了,这就是忧郁症,是能毒死人的药草。 最近,我接过多宗怨偶闹婚变的个案。他们的共同点是龄约四十多岁,婚后两人胼手胝足的工作,直到中年事业稍有成就,但却在闹婚变。有的是为计较财产而反目,有的是因为外遇而起风波,也有因互相诋毁而不睦。他们正隐入离婚的困境。我发觉,他们并没有在过去的相处经验中培养互爱,建立互信,更没有学会互相宽容和尊重的态度,才导致不可收拾的难题。家庭幸福所以被扼杀,正由于不懂得从生活中不断的学习和改正自己的结果。 我们的社会也是一样,过去的幸勤努力,缔造了财富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足以引导继续成长的智慧;结果富裕的生活却带来赤贫的心灵;经济上的成就带来贪婪的恶习;开放的社会却导致下一代的堕落和不负责的态度;一意赚钱的资本家却刻板的固守原来的生产方式,而不愿意在技术和产制过程中痛下功夫;而许多企业外移和到大陆投资,也只不过是寻求更宜劳工的苟且心态罢了。 禅的教诫是要人把生活经验化作智慧。固执过去的经验和不能从中汲取新认识,同样会导致愚昧和不幸。智慧是活的,是心智成长的药草;死的经验和知识有如毒酒,先醉了你,再毒害你。 三、随机教学 生活教育完全建立在随机教学上,禅家所谓“随缘说法”,指的就是把握生活经验的点点滴滴,作为开示和教导的机会和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给孩子的,就是最主动的教材。 许多人以为教材是教科书,只有读书才是学习,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所学习的待处世态度,远比课本上所讲的更为有用,触目遇缘所接近的一切事象,更能启发孩子的心智。有些父母和教师,能够随机启发教导,孩子们显得活泼,知识广博,社会适应良好。而昧于随机教导的师长,孩子们充其量只学到书本的知识。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祖父是很擅长于随机教学的。 我年轻的时候,常跟祖父一起到果园耕耘工作。园子里种植许多果树,有橘子、金枣、莲雾、柿子、番石榴等等,四季都有花果,我很喜欢到果园工作。因为它很美,特别是那片墨绿的橘子园,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果园就在山脚下,山远远的朝南延伸,向东望去就是开阔的兰阳平原。青绿的风景、祖父的风趣和耕作的声音配合成一幅诗画。工作累了就放下锄头,或坐或站闲聊起来。有时谈些丰收憧憬和喜悦,有时笑谈祖父的趣味往事,有时也会借事说理,教我做人的道理。我从祖父那里学到很多的知识和经验,也深深感受到他那诗人般的雅趣。 有一年的春暖时节,祖父和我在橘花盛开的果园工作,天蓝得亮丽,花香得扑鼻。也许景致太美,感动老人家的心。他放下手中的锄头,而露顽童般的微笑说: “孩子呀!瞧多么明媚的春光,歇歇吧!我们来欣赏今年就要丰收的橘子园。”于是,祖孙两人,一前一后,漫步欣赏簇簇橘花。他审视一棵棵的橘树,神往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刹时,他伫足在整株开满了白花的橘树旁。我也惊讶为什么那株橘子会长出稠密成穗的花,必乎整棵树都是花。祖父轻摇一下树枝,带著几分惋惜的口吻说: “这棵橘树不够大,提早发春,花开得不多了,连叶子都长不出来。这是病,而不是丰收。等著瞧,这棵橘树注定要枯黄的,施肥都很难挽救它。”他停了停接著说,“人也是一样,年轻人如果发春太早,爱拉风逞青春,谈情说爱,芒废进德修业,没有根基,他的人生也是枯黄不振的。”不错,那一年夏天,那棵橘子树枯黄了,青绿的小果子脱落满地。那幅零零落落的情景,实在令人心生警惕。 后来,祖父的话题一转,很自豪的指著对面的几棵橘树说,“这几棵橘树,长得又壮又好。”我还没有来及问个来由。他便说: “这几棵树树,原来的品种不好,枝叶繁茂,果子结得少而瘦小。几年前,我锯去枝干,移接上好品种的新枝,如今茂密成荫。看这吧!今年的丰收就在眼前。”接著,他谈起当初买到坏品种的经过和懊恼,以及毅然改良品种的决心,“年轻人啊!人不怕错,就怕不改;不怕时运不济,只怕蹉跎岁月。如果有坏习惯,一定要断然戒除它,有不好的行为要立即改正它。” 那一年的冬天,我发现那片祖父移接新品种的橘树,确实结实累累,色泽橙红肥大。我每天走过那儿,丰腴的果子似乎在对我说,“年轻人,老祖父是对的。” 有一次,我锄草的时候,不经意把果树的根掘断,有些树根张牙舞爪般露出地面上来。祖父看了并没有责备,只是从别处挖了些土过来,把它埯埋起来。当天晚上,放工回家。在闲聊时才对我说: “年轻人!果树的根是最重要的部分,要爱惜它。因为它是生命的基础,是强韧生命力的来源。你读书求学也是一样,要懂得札根,不可中断;有根深低固的学问基础,将来才有一番好作为。” 事隔十年,老祖父早已过世,但是他对我年轻时代的教诫,则言犹在耳,他的智慧一直引导我走向人生的坦途。随著年龄的增长,回味起来,意义更加深远。 现在,我自己当了父亲,也经常使用随机教学,有时借机学理、夹叙夹议;有时讨论时事和生活点滴,增进孩子的见闻和思考方法。在家里,我们经常进行讨论、聊天和交换新知,题目总是从生活中随机采撷,我们把它称做“家庭大学”。我的心得是:大人可能从孩子那里得到更多的启发。 四、严格的庭训 禅家的很讲究庭训的,而且庭训的严格的。我深信有严格的庭刘才能策促孩子上进,培养其强韧的毅力和责任感。 庭训不是一味的训斥或对孩子的错误加以批评,而是遵守待人处世的原则。父母应订出家规,除了要求孩子遵守之外,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你不能要求孩子擦地板,而自己却坐在旁边看电视;自己不肯上进,却要求孩子用功读书。当父母严守生活戒律进,所发出的身教和言教,才上真正的庭训。 庭训有时候是迅风急雷,它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有时像和风丽日,带给孩子温暖和安全。好的庭训不但提供了孩子心智成长的养料,也带给孩子卓越的精神生活和勇于承担的风骨。 每一个人在年轻时代,都曾有过无数的庭训,无论它是严厉的棒喝,或委婉的规劝,都是父母亲爱心和人生经验的流露。我相信很少人会完全记得或善用这些智慧与经验。不过总有几则庭训,会深植在自己心中,常常觉得言犹在耳。它会在你傍徨或犹豫不决时,油然浮现你的脑际,触动你的毅力和信心;在危机四伏困难重重时,发出警策之音,让你从陷阱中超脱出来。当然,我也不例外,有过难忘的庭训。 记得我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家里养了好几头猪,排泄的水肥很多。因此,挑水肥,沃蔬果等粗重工业的工作,是我的分内事。农家养猪当副业,猪拉屎,提供水肥沃长作物,那是农业社会的律则,农人对水肥的珍惜是可想而知的。 我家养的几头毛猪,能吃能拉,三四天不挑水肥,就会溢满厕所。过去的农村里,许多人家的猪圈、毛厕所和厨房是相连的,我家也是这种格局,如果不及时清理水肥,一旦满了出来,就不免波及厕所,不可收拾。 那年我准备大专联考。联考的前一天,正忙著温书,可是水肥却又是满满的一堀。当时母亲体弱多病,无力挑粗重的水肥。于是请求母亲同意,把水肥送给邻家使用一次。母亲一向都很鼓励我用功读书的,没想到她在听完我的求之后,意然惊愕地从病榻上坐了起来,沉痛地训诫我说: “我对你太失望了!难道你忘了我的话:生活一定要落实在肯承担上?要记住!读书、挑水肥、务农事,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再困难也不能逃避。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变得这般没有担当。快去挑水肥,现在就去,人要活得有情操才行。” 我被她迅风雷雨般的训诫给愣住了,一时哑然无言,只得遵从去工作。起先,我觉得很委曲,很不情愿,也觉得母亲不讲理。但是一担担的水肥压在肩膀上,却自然而然的振作起来。连挑了十几担下来,汗流浃背,看看沃好的果树,倒反觉得是一种成变。这时,一股无法形成的喜悦,像暖流一样直渗心底。那时一种克服困难的喜悦。 从那时起,我真正体会到“挑水肥的情操”。我学会了不宽纵自己,我深信生活与工作必须肯去承担。这样能带来毅力、信心和积极快乐的人生,它就是母新所谓的情操。 我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除了工作和读书之外,没有什么见识。考上政大教育系,深为国语的表达能力所若,不但话说不好,写的也不通顺,我很羞于自己的语文表达。后来,我下定决心,采取庄稼汉挑水肥的情操,硬著头皮参加各种讨论会,,努力阅读,写文章投稿,甚至连听新闻广播时,也跟著它念。到了大四要毕业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特别对我说,“跟你同窗四年,我看著你从国语都说不好,到今天丰富的学识和口才,你是这四年中改变最大的一位。”这句话是我毕业典礼中,所听到最令我高兴的恭维。 现在,我到处演讲,许多人喜欢听讲;从事业余写作,有许多人说他从书中得到许多启示。这些回馈令我感激和喜悦。不守鲜有人知道,那一场场的演说,一本本著作的背后,都流露著母亲庭训所绽放的庄稼汉情操。 生活是一个整体,个中有顺有逆,有好有坏,有喜有乐。你不可能专挑喜欢的,而回避不喜欢的,那会使自己变得脆弱。你也不可以只接受容易的,而拒绝困难的,如果这样,你会一事无成。 我母亲给我的这项庭训,教我凡事不可拈轻怕重,教我能坚忍负责。如今,我无论是在工作、家庭生活、待人处世,乃至教育子女上,都还奉行著母亲这则难忘的庭训。 庭训是父母坚持孩子坚忍向上的力量,如果你想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你一定要给他庭训,而且要先从自己做起。 五、防范未然 教导上了大的败笔就是不教而罚。许多父母亲没有先教会孩子该怎么做,等到孩子做错了,却又疾言厉色加以批评或责备。有时连责备体罚之后,都没有教他正确的观念或知识。这样不算是教育,而是苛求,它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自我观念,使他觉得自卑,不能干,甚至觉得自己是天生的坏胚子。 许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坏,越大越不听话,那是因为亲子经常冲突的结果。须知避免冲突要防范未然,而且要从小就进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在我的经验中,只要你能事先跟孩子说清楚,孩子自然做得如法,即使意见不同,也很容易沟通。 多年前一个晚秋的星期日,孩子们开始尝试们他的独立性,第一次不跟我们出门。内了和我也乐得轨松,一起逛百货公司购物。 在百货公司兜了一圈,手里提著给孩子添购的衣服,信步走到多年来熟习的玩具部,那儿琳琅满目的陈列,即刻映入眼帘。处处挤满了年轻的父母和孩子,人潮熙攘,热闹哄哄。刹时,几声对孩子的责骂,或破了扰攘的寂寞,两三记掴耳光的噼啪声,引起每一位购物者的讶异。我眼看著那位小男孩的脸庞烙印著赤红的掌痕,两行眼泪从懵然的眼眶中直泻到贪玩的双颊。 这时,母亲的脸也是胀红的,我知道那是按捺不住性子的怒气,“告诉你!上个礼拜才买了遥控汽车,今天又要买……你再赖下去,我捧扁了你。”母亲又爱又气的训斥著水男孩。似乎也有一点对旁观者解释,“今天什么也不买给你,太不听话,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了!”母亲近乎严厉的补上这样一句。 接著,母亲拉起了小男孩的手,半提半拖似的往电梯口那边走去。转了一个弯,他们一高一小的背景消失在人群里。背景在后面,似乎隐约地看到爱和错误交织出来的一幅扭曲的亲情。 这家百货公司的玩具部门,确实陈列了不少足以引起孩子们好奇和贪爱的东西,许多孩子到这里就会流连忘返,我的两个孩子也曾经在这里盘桓,迟迟不肯离去过。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具,这是天性,也是他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给孩子增尖了许多欢乐,引发了拥有财产的意识和贪婪的欲望。但是,从玩具的欲求中,孩子却能学到一生中最重的生活态度和观念——建立合理的欲望。 多年来,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在面对欲望的诱惑时,有能力认清它是否合理,是否为自己能力所能拥有。我总是在实际的购物中,让他们参与,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计画。为了避免他们在欲望的战场上打了败仗,在他们小的时候,每一次上街购物,进玩具店,总是给他们预作提示和讨论。 “孩子!今天我们要上街购物,把吃的、穿的或文具买过之后,如果有剩钱就去买玩具,如果没剩钱,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玩具;只准看,不准买。”我总是把经费有限说得很清楚。也让他们明白,我很愿意买玩具给他们,但必须认清事实;“如果我们好好安排,可能会有剩余”,“我们只能用付得起的钱买玩具“,“如果这一点你们能接受,就全家一起去逛百货公司,否则你们就留在家里。”每一次我们出去逛街、逛百货公司,都会快乐的回来。 “爸爸!我们很喜欢那一部汽车。”有一次孩子指著一件雪白的汽车玩具告诉我说:“我们有足够的钱买下它吗”我伏下身来,轻轻地告诉他们:“我身上只剩下三百元,扣掉回、家的车费,买不起好那部玩具汽车。”他们失望极了,低著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孩子!我知道你们喜欢它,我也很希望买给你们,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事实——现在买不起。不过,我们可以储蓄,下一次可以买到它。”孩子们点头接受了,“爸爸!让我们再看看它好吗?它真美!”于是,我们陪著他们一起欣赏了那部漂亮雪白的玩具小汽车,然后充满希望地离开那儿。 “为了奖励孩子们讲理的行为和态度,”孩子们的母亲提议:“我们到地下室超级市场,给孩子各买一支棒棒糖,表示嘉许。”孩子们吃著糖,甜密的笑了。我们做父母的也笑了。 三个星期之后,孩子们的储蓄加上我们的支助,共同得到梦寐以求的玩具汽车。他们的储蓄习惯也得到肯定。 我们的孩子已渐长大。他们不再站在曾经令他们倾倒的玩具部徘徊不去。现在换了另一批孩子上下班了这个舞台。他们正如醉如痴地热恋著这块园地。许多生动得足以启迪心智的学习经验,正层出不穷的化育著新生,但是那刻板的巴掌声,似乎也像教导之路上的坑洞,会引起意外与颠簸。 这一章我用了一些实例,阐明了生活教育的本质。它是随机应缘,藉著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教导孩子,启发孩子,温暖他们的心,丰富他们的经验,这是教导上最活泼的部分。不过,我要提醒你,如果师长自己不警觉,不清醒,那么许多宝贵的教材,就在不知觉中流失,相对的,孩子对生活的醒觉能力也就失去启发和教导的机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郑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