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二、大手印乃九乘佛法之精髓


 2022/6/3    下载DOC文档    

二、大手印乃九乘佛法之精髓

    如此行持自性大圆满本清净之无失要道者,实九乘之巅顶。”

    “自性大圆满”,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本清净”,自性本来圆满、本来清净。“无失要道”,没有差错的,极其重要的修行之道。“如此行持自性大圆满本清净之无失要道者”,怎样行持啊?正象上面所说的“见、定、行三要”那样的修法。先要认识本体,然后从本体起修。识得妄念与烦恼正是本体的妙用,既不跟它跑,也不压制它,让它自起自灭、起灭随无。只须认得本体,把一切都摄归本体。就这样行持这个“无失要道”。偏离此道,就是有失。练气功的,很多人都走了岔路、出了偏差,这当然是失去了要道。有的人修禅,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也搞错了,追求死定,变成木头、石头了,这也有失要道。修净土也有修错的,他们把念佛当铜钱使,当钞票用,把佛号当成纸钱烧,烧到阎罗王那里去存库,准备死后到阎罗王那里领用。哪有这样的净土法门?这种人过去很多,现在也不少。他们大错特错。净土宗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谁叫你到阎罗王那里去,这不是搞颠倒了么!这些都是失去了要道。

    行持这个无失要道者,“实九乘之巅顶”。前面讲“一切乘之顶尖”时曾提到,密宗判定佛法共分九乘次第——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现把这九乘的内容稍微讲讲:外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所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法,泛指显教。内三乘是指作部、行部、瑜伽部三部修法。作部又称事业部,有增、息、怀、诛等等法门。这都是随顺众生的愿望而起用的法,也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接引法,并不究竟。行部的修法,目的是了生死、出苦海,才算进入了实修。从观想入手,修气、脉、明点,如颇哇法等等。瑜伽意即“相应”,瑜伽部的修法,事与理相应,言与行相应,上与诸佛相应,下与众生相应。从这里开出三个层次,就是密三乘。密三乘是嘛哈(摩诃)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嘛哈瑜伽,意即大圆满相应,将观成的气脉等有相的东西化空,以与无相的法身相应。阿努瑜伽,意即无上圆满相应,以界智为趣入门,进一步把种种显现都化为一实相。阿底瑜伽,意即无比圆满相应,进而合三乘为一大密咒乘。“如此行持自性大圆满本体清净之无失要道者,实九乘之巅顶”,这就是最上乘的法门了。大密咒无咒可念,大手印无印可结,至此,“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了,故称“巅顶”。

    其余各乘之道,即随从而为此要道之台架与助伴。”

    既然此无失要道是九乘之巅顶,是最上乘,那么“其余各乘之道”——其余的八乘,“即随从而为此要道之台架与助伴”,其余的各种法门,不过是随从,不过是这个要道的台架与助伴。台,就是台阶,只是阶梯而已,供我们踏着它上到顶层用的。架,就是架子,比如我们修盖房屋要搭个架子,不过是临时用一用。“助伴”,只是一种帮助,只是一种陪伴,不是正行。要成道,必须修这个“无失要道”,其它的法不过是台架与助伴。不修这个心地法门,就不能成道。若不认识真心,怎么能成道?若不知道真心起现妄念正是妙用,不知道妄念正是真心的本觉智慧相,只是压念不起,即使把妄念压死了,也是不能成道的。若了知妄念是怎么一回事,不怕它,任它自起自灭,起灭随无,不跟它跑。这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啊,气也不闷了,脑也不涨了,久久必然证成大道。

    见本净之自性般若光明相时,则由定所生般若之功用更炽,如夏水瀑流。”

”     本净,就是本来清净。自性般若光明相,是指自性——般若大智慧,所显现的光明。不只是打坐时看到的光明,打坐时看到的光明是明亮的光。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光明”不一定是指明亮的光。一切妙用都是光明,比如脑子一转,这件事应该怎么做,这个人应该怎么接待,这也是光明,不一定非要看见亮光才是光明,一切妙用都是智慧光明相。“见本净之自性般若光明相时”,见到本来清净的真如佛性所起的智慧光明时,这时候“则由定所生般若之功用更炽”,由正定而生起的妙智慧,功用更为广大了。炽,就是炽盛,就象火焰一样炽烈地燃烧。甚至不求神通,而神通自得。我们前面讲过,认识法身之后,时时刻刻保护用功,不跟妄念跑,不随境界走,这就是定,时时处处常摄在定,久久由定而生起智慧,功用就更广大了,“如夏水瀑流”,就象夏天的瀑布流水一样。夏天冰雪融化,水源充足,加之雨水很多,所以瀑布流水,源源不断,气势宏大。这是比喻般若智慧的无尽妙用。

    由空性之本住起现大悲入无方悲悯,亦法尔然也。”

    法性、佛性,其性本空,故称空性。一切东西都具空性,都不可得,谓之“性空”。其性是空,是真空之本性。其空性,本来就不动不摇、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这叫本住。“由空性之本住起现大悲”,要起现大悲心,不能只顾自己了生死,还要拯救广大众生。“入无方悲悯”,无方就是没有边际,无限广大。我们凡夫的悲悯是小悲悯,悲悯什么?悲悯自己的子女。我的儿子,乖乖,宝贝得不得了。别人的孩子,随他去吧,不管他。我孝养我的父母,别人的父母,不管、不管!悲悯的范围太小太小了。无方悲悯,就是不管哪一方,对十方世界的众生都有悲悯之心,发愿广度十方众生。“亦法尔然也”,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能够修行成就,自然入于无方悲悯,大悲心就会油然生起。有的人说,阿罗汉不具大悲心,其实并非如此。那是他还没有证到四果罗汉,到了第四果,他也会油然生起大悲心的。他初发心的时候,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就象现在有些修净土的人说:“我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再回来了,因为这个世界太苦、太烦恼了。”如果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还是要回来的,为什么呢?他听了莲池海会佛菩萨宣说大法,就难为情了。成道就要广度众生,不度众生不能成道!他也会“入无方悲悯,亦法尔然也”。若证到第四果罗汉,他看到诸佛菩萨,都在六道里度众生,我怎么好坐在这里不动,挺难为情的。比如同在一个单位,大家都在劳动,你一个人坐在那里不动,不难为情吗?于是,他那“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就会油然生起,此谓之“回小向大”。回小向大,亦法尔然也。

    空性与大悲双运要道现证时,如海诸行,一一自现作用,似日之与光。”

    若真证到“空性”,就没有凡夫的私情了。凡夫的感情,是只顾自己妻子、儿女,别人的就不管了。心空了之后,般若大智慧朗然现前,凡夫的感情荡然无存。无情乃大情,大悲心自然就生起来了。这就是“空性与大悲双运”,这就是“要道”——修道的要点、成道的要点。现证就是朗然现前。这个空悲双运的要道朗然现前时,“如海诸行,一一自现作用”。大海是千百条江河汇归之处,一条条江河都有其不同的作用。长江、黄河也还有很多支流,这些小支流也都有其不同的作用。这里可以行船、可以运输,那里可以灌溉、可以产米,还有的地方盛产鱼虾。这是比喻我们证得空性,遍起大悲之后,在六道轮回里救度众生,时时处处都能起现不同的妙行。“似日之与光”,就象太阳和光那样不可分。有了太阳,才有光,你才看见东西;若没有太阳,便在黑暗之中,你就看不见东西了。空性与大悲的关系,就象太阳和光的关系一样不可分,有太阳才有光,无有太阳哪来光。太阳比喻空性,光比喻大悲,二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的。

    如是与福德资粮合作,广为利他之行,以圆成真实见宗,而为无染寂乐之助伴。”

    证得空性,就是有了智慧;起现大悲,就是有了福德。广度众生、为众生服务,才有福德。如果只有智慧,没有福德,或者福德资粮不够,是不能成佛的。因为佛是“两足尊”,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所以,我们要福慧双修,只是修慧、修空,不修福,不为众生做事,福德不圆满,就不能圆成佛果。阿罗汉发心小,只顾自度,不度众生,不为众生服务,只是智慧具足,而福德不具足,故不能成佛,他必然会“回小向大”的。“如是与福德资粮合作”,资是资本,粮是道粮,成道的资粮就象旅行的路费一样,必不可少。所以一定要发大心、发菩提心,福慧双修,才能圆成佛果。大菩萨初发心就是为了广度众生而发,他说:我学佛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而学的。比如众生在大海里快要淹死了,我要去救他,但我不会游泳、不会救生术,那怎么救啊!我学佛自度就是先学游泳、学救生术。学会之后,本领大了,我就去度众生。自度只是手段,度生才是目的。学佛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这就是大心菩萨。如果发小心,只为自己跳出生死轮回,那就只能成就阿罗汉果,不能说是菩萨。这是大乘菩萨与小乘圣者的区别。

    证得智慧空性,与广度众生的福德资粮合作,“广为利他之行”。广为,就是要多多地做,而不是少做。利他之行,就是有利于众生的事情,要多多地做有利于众生的事。做一件好事倒是容易,长久地做就难了,天天不间断地做更难。比如观照,观照于一时,很容易,但要时时不忘,那就很难了。然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假若你能够不断地观照七天,在七天当中时时不忘记,那以后就不难了。《阿弥陀经》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若能于七天之内时时不忘记,以后就不容易忘记了。广为利他之行,就是要多多地长久地做有利于众生的事,肯牺牲自己,帮助别人,“以圆成真实见宗,而为无染寂乐之助伴”。用“广为利他之行”来圆满成就“真实见宗”,来真实圆满你所见到的宗旨。下面解释一下“寂乐”,连乐也不可得,才叫寂乐。还有乐在就坏了,因为乐和苦是相对的,有乐就有苦,乐时苦在其中。寂乐,乐也不可得,哪会有苦?“极乐世界”即乐之极矣,乐也不可得了。世间禅定也是这样,二禅是喜、三禅是乐,到了四禅“舍念清净地”,乐也不可得,清净了。“无染寂乐”,就是从来不曾污染的寂乐,这正是妙明真心、一真法界、大圆觉海。把“广为利他之行”作为“无染寂乐”的助伴,大悲伴随着空性,六度万行伴随着般若智慧。前面讲了很多怎样做功夫开智慧,只是开智慧还不够,还要“广为利他之行”,修福德。利他之行很多,在这里就不细细讲了。我们要尽力而为地帮助众生,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竭尽我们之所能,就算是能够帮助别人,说句好话,也是好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