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十一、无尽之宝城——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菩萨十无尽藏品


 2020/12/24    下载DOC文档    

十一、无尽之宝城——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菩萨十无尽藏品

石窟之行者——樊玄智

中国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宜君县一带,地域并不广阔,却有数个石窟。黄陵县双龙乡之香坊村,有香坊石窟。此石窟位于陈家山之断崖,面临沮河。不太宽之洞窟中,正面有弥勒菩萨结跏趺坐,其上有飞天之雕像。石窟中有男性供养者十人、女性供养者二十人之雕像,每一供养者之姓名均详列其上,此为其特徵。

自香坊石窟之入口,右行约五公尺,有高约五公尺之石龛,其内有高约四公尺之摩崖大佛,两侧有二胁侍菩萨,手持莲华,肃立。

宜君县福地水库之断崖亦有石窟,其内有释迦佛跏趺坐,周围端坐无数男女供养者。类似此一佛二菩萨之较小石窟,散布于宜君县。

此等石窟,究竟雕刻于何时,虽不能确知,但据传,其样式类似龙门之东魏石窟,和#县石窟之供养人礼佛图,或可测知此等石窟当雕造于南北朝末叶。

今之黄陵县、宜君县,唐朝亦称为坊州。坊州赤沙乡有一华严行者,名樊玄智。离村庄三里处,有一石窟。或此石窟亦如现存之小石窟,不仅为礼拜之对象,亦为修行者坐禅之处所。

樊玄智住此石窟达二十余年,昼间读诵《华严经》,夜间则坐禅。每于读诵经典时,林间鸟兽皆聚集而来,凝神听经。诵经者,并非仅出声读诵,其音声中须同时具有音德。

虎豹等猛兽,慕诵互之音德,而俯伏于樊玄智之旁。一次,一恶人将樊玄智推落崖下,然却宛然无恙,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村人见石窟中放出光明,怪而探之,见樊玄智已坐亡。村人将尸体移出窟外,光明随即消灭;村人将尸体火化后,建塔供养。时樊玄智七十余岁。

樊玄智以居士身尽其生涯。十六岁时,离家至长安,依华严宗开祖杜顺禅师修行,专诵 《华严经》。后又至终南山至相寺,学习《华严经》教理,然樊玄智始终致力于《华严经》之读诵。据云,樊玄智于诵经时,曾自口中不断出现舍利,其数约百余粒。樊玄智除自己供养外,更分送多人供养,此乃以舍利布施。(《华严经传记》卷四)

樊玄智自口中出舍利、供养舍利、以舍利布施,因此,人们皆知舍利之功德,皆知供养舍利之重要。华严守之大成者法藏,自长安远至西方扶风法门寺佛舍利塔前,燃指发愿,时年仅十六岁。至晚年,奉则天武后之命,将法门寺之佛舍利迎至东都内宫。樊玄智为居士身、供养舍利之华严行者。

菩萨之十行——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

第四夜摩天宫会序论之后,进入本论,即〈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与〈菩萨十无尽藏品〉。〈十行品〉中,功德林菩萨说十种行,〈十无尽藏品〉则说无尽之宝藏。

功德林菩萨承佛神力,进入善伏三昧。诸佛为功德林菩萨摩顶,功德林菩萨自三昧起,说菩萨之十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阿萨行?菩萨有十行,三世诸佛之所宣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行、二者饶益行、三者无恚恨行、四者无尽行、五者离凝乱行、六者善现行、七者无著行、八者尊重行、九者善法行、十者真实行。

一、欢喜行者,平等惠施一切众生,施后不后悔,不求报,不求名誉。如樊玄智自口中出舍利,且将之布施别人。菩萨修欢喜行,令一切众生中充满欢喜,是为欢喜行。即施者、受者、施物等三者皆空,远离一切执着之行。

二、饶益行者,即守持佛戒。守持清净佛戒,远离一切烦恼。樊玄智一味诵经、坐禅,虽为在家居士,当能守持戒律,否则诵经时,将无音德令猛兽俯伏。即使魔王或天女,亦不能诱惑之。「心净如佛」者,即实践此行,必须能觉悟「一切法如梦如电」之理。

三、无恚恨行者,即忍辱行,和颜爱语,不加害于人。即使刀杖加诸于身,欲有所危害,亦不瞋恚。

四、无尽行者,即精进之行。樊玄智于石窟中诵经、坐禅,一住二十余年。精进者,即持续不断。大凡一件事,若能持续三十年不断,则当能有所成就。

五、离凝乱行者,即修禅定。依禅定而住于正念,令心不散乱。若能住于正念,则「闻好恶声,心无憎爱」。住于正念中之樊玄智,虽为恶人推落山崖,仍能身不受损。

六、善现行者,即观一切诸法无相之智慧。若能知诸法无相之相,则能入无缚无著之法门。

七、无著行者,即远离一切执着,且随顺一切世间。不论遇见何物,皆能心不执着。心不执着,即为自由人,或自在人。「见彼佛国,心无所着;若去佛国,心无余恋」者,即修无著行之人。即使得见净土,亦无往生之执着;远离佛国净土,亦无念慕之心。

八,尊重行者,即愿救度众生、完成觉悟之行。尊重行之实践者,必须「不自求已安,但欲调伏一切众生,净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更须有「怨亲等观而无差别,欲令究竟至于彼岸,具足成就无上菩提」之心。「怨亲平等」者,说来容易,实际上,却为极困难实践之事。

九、善法行者,即成就十种身,利益一切众生之行。即为众生之家、救护、归依、尊导、师、灯、明、炬、光,以及各种灯。简而言之,即为一切众生之依赖、光明。自口中出舍利之樊玄智,实即为众生之光明。

十、真实行者,即学诸佛真实之教,济度一切众生之行。此真实之实践者,即依本愿令众生得清净。本愿者,乃宇宙或大自然之生命,即为令其生命存续所行之道。

功德林菩萨说完十行之后,又以偈文重说,其中有:

见者悉不虚,所修皆真实;

业行不可坏,最胜之所行。

所修皆真实者,即华严所说「举体全真」。樊玄智自口中能出舍利,其音声中具有音德,能感鸟兽来集。即音声即佛声,此乃「举体全真」之谓也!而其行、其言、其思,实即佛之行、佛之言、佛之心也!

十种无尽藏——菩萨十无尽藏品

其次,功德林菩萨述说十种无尽藏(无尽之大行),此即〈菩萨十无尽藏品〉。〈无尽藏品〉之冒头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藏,三世诸佛之所演说。何等为十?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正念藏、持藏、辩藏,是为十。

藏者,含藏之意。即为一切收藏,又从所藏中出之。

一、信藏者,即信诸法空、无相、不生,心中澄净。信藏若成就,即能得不退转之信、不乱之信、不坏之信、不着之信。若对《华严经》无不退转之信,则不可持续诵读数十年,故知樊玄智已确立信藏。

二、戒藏者,即持守十种清净戒。十种清净戒者,即饶益戒、不受戒、无著戒、安住戒、不诤戒、不恼害戒、不杂戒、离邪命戒、离恶戒、清净戒等。

饶益戒,即利益众生、令众生不得安乐。

不受戒,即不受外道之戒。

无著戒,不执着欲界之戒。

安住戒,不造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不诤戒,即互不争执。

不恼害戒,不因持戒,学诸咒术、药草,恼害众生。

不杂戒,离断常见,不持杂戒,但观察十二因缘,受持清净之戒。

离邪命戒,受持清净戒,以求一切智。

离恶戒,不自言持戒,不恶口向破戒者。

清净戒,远离杀、盗、邪YIN、妄语、恶口、粗言、两舌、杂语、贫瞋恚、邪见,守持十善,即持清净戒之意。

三、惭藏者,离无惭之行,而得觉悟。如「自惟我身及余众生,去来现在行无惭之法。」人于自我反省时,思惟自己或他人,去来现在所行无惭之法。无惭之行者,即由三毒、虚伪等所为之不善行,因毒念而致人我间互相危害。

四、愧藏者,忏悔一切贪行,以完成佛道。人,为贪求财宝、妻子、名誉、心无厌足。若仔细思考,人与我之贪欲心,实无分别。

五、闻藏者,即多闻藏。听闻佛之教法,以完成无上佛道。

众生长夜流转生死,童蒙凡夫不知修道;

我当书夜精勤学问,受持一切诸佛法藏;

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

普令一切成无上道。

由此可知,众生长时流转于暗夜中,迷惘不知修学道。因此,我当尽夜精进学道,成就无上菩提,为迷惘于暗夜中之众生,说真实教法。

富贵无常——布施难

六、施藏者,即十种布施:修习施法、最后难施法、内施法、外施法、内外施法、一切施法、过去施法、未来施法、现在施法、究竟施法。

第一修习施法,即平等施。自己不贪着,平等施一切。[我身饥苦,彼亦饥苦。]施食予人,余者自食,谓之修习施法。此实非普通人所能办到。人,在饥苦时,人肉尚且要嚼食。战争时,见兵士们受饥苦之惨状,则可了然人类之骇相。故知于极限之状况下,[修习施法],实乃难以实现之教法。

第二最后难施法,即为他人牺牲自身性命。此乃[菩萨之最后难施法],非凡人所能为。敦煌莫高窟第二五四窟南壁,北魏时代之壁画中,有萨·太子舍身饲虎之图,及供养萨#太子之塔。如此,以自身余动物或他人,实非普通人所能为。能如此实践者,即佛陀也!

第三内施法,若有求血肉、脑髓者,随即欢喜施与。即舍已命,以救他人之布施。

第四外施法,若有求地位、财产者、以欢喜心与心。即凡拥有财产,或位极人身者,能欢喜布施别人。[富贵无常,必归贪贱],此乃名言也!地位、富贵皆无常,吾人实宜铭记于心。

第五内外施法,乃内施法、外施法合并实行,即有求身体、财宝者,皆能欢喜施与。然于[我身财宝,俱非坚固;无常危脆,磨减之法。]等语,若不能悟知,则无法实践此布施行。

第六一切施法,即舍一切爱着,将之施予请求者。

第七修过去施法,于过去之所行,一切不执着,而教化众生。人,若将过去之事执着不忘,则凡事难成。[过去诸法,皆悉舍离。]即谓舍离过去诸法之重要。舍弃过去,不思未来,以今生为主,乃为重要之事。因过去不再来,而未来尚未到之故。

第八修未来施法,不思未来,一味以现在为主,致力于教化众生。此乃兴第七之修过去施法同时修持。口头言之,较为容易,即第六、第七,亦不易实行。

更困难者乃第九之修习现在施法。虽今世现存,实亦不易。

知悉现在所行之一切行为,皆如梦,皆不真实,此乃重要之事;若不能悟知,则将流转道。

第十究竟施法,思惟此身不净,难以为赖,依众生所愿,一切施与。

听闻诵经之音声

以下再依十藏之顺序,继续说明:

七、慧藏者,即知一切诸法之真实相。一切诸法皆依业、因缘所成;故须知一切诸法无自性、不坚固、不真实,一切皆空。能悟知一切诸法皆空,而说真实之教,即为慧藏。

八、正念藏者,正念藏也,即念头持诸佛之法藏。若能念持法藏,则能断除一切执着。

九、持藏者,闻持藏也,即闻持诸佛之教法。闻持诸佛之教法者,即绝对否定自我。若能如此,则能「唯佛境界,余无能及。」因若执着于自我,则不能听闻佛之教法。

十、辩藏者,体得智慧,为众生说法。不违诸佛之教法,逐日说一句一味之法,而无尽期。樊玄智尽其生涯,读诵《华严经》,即为辩藏之一法;以其音德感动鸟兽草木,则为辩藏之极致。

说上述十种无尽藏者,即〈菩萨十无尽藏品〉。无尽藏者,即此十藏无尽。无尽,即无尽期。如泉水涌之无尽。无尽,又为不断之精进。因不断精进,能自十藏无限地吸取真实。于石窟中二十余年,不断坐禅、诵读《华严经》之樊玄智,可谓即不断精进之实践者。于《华严经》之〈十行品〉、〈十无尽藏品〉,不知读诵多少遍;于数度诵读中,或已将文全部记住。然樊玄智并非仅限于暗记,而能将十行与十藏,付诸身体全部实行。

于石窟中读诵《华严经》之樊玄智,其心中究竟何所思?或即施藏之教法。舍弃一切爱着及过去、现在、未来之樊玄智,于生涯中,一心实践坐禅、读诵行,于寂然无声之森林中,鸟兽闻其诵经音声,亦因之陷于沈思。

华严行者之诵经音声,于今似仍于耳际间回荡。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