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第一堂 内容提要: 昨天乱讲了一天,我们只有三四天的讨论,是不够的啊!现在还没有开始,只了解了大家平常用功的情况。你们打坐不一定看我,只听声音,看我没有用,我是个假象啊!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云里面出神仙 这首诗,我八岁的时候描红写来的,不晓得这首诗出在哪里,也不晓得谁作的。结果到了台湾以后,据说这首诗刻在宜兰山顶一块大岩石上,不晓得哪一个神仙刻上的。因为相传在唐朝,道家的神仙,八仙过海,已经有人到台湾了,在那里写了这首诗,所以对宜兰很有印象。 第二堂 内容提要: 刚才光厚师父讲的这八个字,后来下课时候,宏忍师问我,执著是不是就是所谓“保任”?我说,对了!你怎么不讲?刚才我没有补充,你要当众就补充,这就是法布施。不过光厚老和尚用了执著这个名词,这在禅宗叫保任,也叫做打成一片,《六祖坛经》上叫“一行三昧”,行住坐卧都在这个境界里头。譬如你们初步打坐,有点好境界,一下座就没有了,这不算,这个是生灭法,用功就有,不用功就没有,这个学来也没有用。 第三堂 内容提要: 现在要讨论那么多问题,赶这三四天,光讨论这些外形都来不及啊! 第四堂 内容提要: 你们这几位,姿势一变动,庄严得多了,不只外表的庄严,心里内外的变化也不同了。辛师你的头,仰一点,再仰一点。对了!这样你整个身体气脉就不同了。 第五堂 内容提要: 时间一下过了,还没有讲到正题,你们不要白跑一趟啊!可是我讲了正题,下一次见面,你们一定要给我一个果啊!你们不得一个果,不要跟我见面,一定拿个果位出来给我看看啊!修持要有个果位出来,这个很难,但是这个条件是这样的。 第一首: 意思是说,过去我们谈文章,都过去了,不要谈了。总算你还多情啊,还守信用那么远来看我。当年我是个大师父,现在身体变了,是个放牛娃嘛,可是本性没有迷。 第二首: 前生同现在都有讲不完的事,已经换了一世了,过去的事不要谈了,恐怕更令人伤心,我也在这里等你哎!赶快回西安去吧!意思说你年纪大了,也快要完了,我们要回四川了! 第六堂 内容提要: 我现在先由历史的演变,介绍这个情况,大家要注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法器 法缘
活罗汉的故事
疑参破定
执著 起用
有一点我先要声明,千万注意,尤其是孙大教授学问好,更要注意这个话。一个人要学佛求法,第一非要把自己构成一个法器不可;这个话你们很少听到,如果到西藏学密宗,就会听到了。
怎么叫法器?法器是个空的,比方,你要把平常所学的东西都倒光,变成一个很好的空杯子,七宝庄严的空杯子,这样人家的甘露倒下来,你才能够接受。如果说不构成这么一个空杯子法器,里头装了东西,譬如读书人,过去、现在的学者,知识学问多了,或者佛学学多了,修行永远不会成功。因为他不是个法器,杯子里已经装满了,对于别人讲的话,释迦牟尼佛讲的话,祖师讲的话,他自认是在客观的批评,这个有道理,这个同我想法一样……这就完了,这就不是一个法器了。
所以自己要构成一个法器,乃至已经完全都懂了,都先把自己的丢得光光的,听你的。自己变成一个空杯子,空的宝瓶,接受人家的清水也好,牛奶也好,甘露也好,先装满,回来再制作过。发现这个是酸奶,不对,就倒掉了。等于释迦牟尼佛学法一样,学到了,求到了,修到了,“知非即舍”,实验到了,觉得不对就丢掉。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第六意识,分别知识,就来比较它,认为这个是对,那个是不对,这个符合我的意思……如果那样的话,就不要学法了。
刚才我带上来两个法器,不是为了教你们密宗,昨天要你们集合时,没有东西当号令,我觉得一摇铃,大家都听到了。这个铃子声音为什么这样好听?因为它有黄金在里头。这叫做法器。学密宗的,这个法器一定要有,这是学法的法器,所以我们晓得,学法,听人家讲的东西,最怕有主观。
先讲点学理吧!你们应该听过,后面那一位师父(僧庚)应该听过,他还年轻,我看都是中国人一句老话,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就响叮噹。就怕学得不三不四,自己已经装满了,什么都不能接受了,那就白听了。
我学法时,法缘非常好,一辈子有个好法缘,也告诉你们经验,这就晓得我的前生、多生,喜欢结缘布施。乃至自己懂得的一些学问,就想告诉人家,拼命要讲,而且讲得透彻,怕你听不懂,想尽办法给你装进去。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所以我一生学佛,学密学禅,我没有秘密的。只要那个人肯学,我没有不肯教的。如果保守秘密,留一手给自己啊,那就自私了;我没有,我所知道的一定告诉你。所以回想我一辈子出来,从十二岁起到现在,开始练武功也好,做什么也好,都是师父找我,我都用不着找他;常遇到人说,我这个要传给你呀,我说,师父啊!我不要,我已经没有精神学了。不行,不行,我一定要教给你。我常常接受了很多东西,这就叫法缘。人生怎么有这个法缘?讲因果道理,是多生累劫自己肯布施出去,法缘自然就好,良好的因缘就来找你了。
譬如我们讲一个笑话,这一讲都耽搁时间,但是不该那么想,讲出来让你们知道也好。当年一九四九年,就是国民党被赶到台湾的时候,你们这里头恐怕还没有一个六十岁的吧?谭教授你有资格,好。我到了台湾以后,有个台湾人忽然来找我,说他是宜兰人,在宜兰山里头有很多神仙,学道家、学佛,工夫很好的,都住在宜兰山上。真的哦!有一首古诗我讲给你们听: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那个人国语也讲不清楚,一半国语一半台湾话,我也是三分之一台湾话,加国语,就问他:“你找我有什么事?”
他说:“我找你学佛啊!”
我说:“你怎么晓得我呢?我初到台湾,跟大家言语不通,也没有名气。”
他说:“你有啊,关公叫我来找你的。”
我说:“哎哟,奇怪了,怎么关公叫你来找我?”我看那个样子很怪,眼睛很亮,像两个电灯泡一样。“你学道家的吧?”他回答:“不错啊!”我说:“你炼采阴补阴的啊?”“对啦!我采日月精华的。”
他修道家的,每天看太阳,太阳一出海以后,两个眼睛盯着太阳看,采日的光。这样眼睛张开看,你们看过吧?不过你要晓得,修道家这个法门,是有为法,万一将来有徒弟问到,你都要懂。不过我也问他,你天天看吗?天天采吗?他说采日的精华,是阴历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采,平常有另外的方法。采月亮的是十四十五十六,在山顶采。譬如狐狸这些动物,夜里月亮出来,会盯着月亮看,那些动物在采阴,采月亮的精华到身上。
我问他搞了几年了,他说十几年。问他师父是谁,他说是关公。没有老师,他就拜关公,就晓得什么法门可以学,什么不可以学。问他关公怎么答复,他说筊杯。台湾闽南话叫“筊杯”,用两个木片子合起来,铿噹铿啷一摇,我们求签诗,求来也要筊杯问过,如果一阴一阳,就对了;两个都是阳的不对;两个都是阴的也不对。
他说:“我就向关公求,问这个法对不对,不对我就不修,最后关公叫我来找你。”他就叫我师父,我说我不是师父,那就叫先生,他说那没有意思。我说:“你叫老师吧,随便叫啊。你不是我学生哦,我也不做老师的。”
“老师老师!结果我看了三年,后来不对了,两个眼睛掉出来了!”我说:“眼睛掉出来怎么办?”你看这个人,无师自通。他说:“掉出来就掉出来!”眼球掉到眼眶外面来了,多可怕啊!“我没有吓住我,不对我就筊杯,问师父关公,我还练下去吗?关公说练下去,所以我再练,三个月以后眼睛回去了,脑子眼睛就不同了。”哎呀,我一听,心里很想向他磕头,这种决心我们做不到,他一身功夫。他说:“我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就问关公,关公叫我睡觉,梦中告诉我。”你看他们的对话,都是这一套。
“结果梦中关公指出这条路教我怎么走,我一看是基隆,转了一个山头,他说这个地方,有一个穿蓝色长袍的大陆人,那是你的师父,你去找他。所以我来找你,我找得好苦啊!才把你找到。”然后他打开黄布包袱,里头包了一大捆书。我问他是什么书?他说:“我本来有个师父,是湖南人,有道的。他到台湾来,被日本人抓了关起来,说他是国民政府的特务,其实他不是,他是来找徒弟弘法的。大陆人话又不通,我就很可怜他,送饭给他,照顾他。原来他有道!他说:我跟你有缘,我活不了半年了,日本人会杀了我。我找徒弟也找不到,这两套书你帮我收着,将来有一个大陆来的人,你交给他,这个人是你有缘的师父。”
越讲越神奇了,打开包袱一看《来注易经图解》,是明朝很有名的大学者来知德的著作,懂得阴阳五行八卦。这本书外面很少,后来我就把他印出来了。第二本书奇怪了,是祝由科的医书。这个“祝由科”你们听不懂,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这叫符箓派,画符念咒的,后来湖南郴州一带还有。以前的人生病不用药的,譬如长一个疮,他一来“嗡……”,念一下咒子,在你身上一画,手把你的疮一抓,“啪”,就丢在门上,你身上疮就没有了,那个门上就起火了,流脓流血。这是古代的医,所以叫巫医,同巫术配合在一起的。五千年文化,在黄帝的时候,这一门的医术叫“祝由科”,印度中国都有。那一本是另外一本抄本。
我打开一看,祝由科!原本以为世界上这本书绝版了,原来还有啊!我说:“你会吗?”“不会啊,他又没有传给我。我一直保留着,日本人搜查,经过好大的痛苦,保留到现在,关公叫我找师父,现在找到您,我交给您了。”
我说:“你交给我也没有用,我也不会,也找不到传人,我将来传给谁呢?”
他说:“那我不管,关公叫我交给您,就交给您。那个师父死以前也说,将来有个师父会教我。”
所以我一生见过奇奇怪怪的这些人太多了,这是在台湾的故事,你们都没有听到过。所以你们学佛,学大乘道,要先行布施。什么都不要保留秘密,只要真理,凡是对人有利的,就要教给人。布施分两种,一个财布施,一个法布施;像我一辈子做的法布施,智慧的施舍,没有秘密,你要学什么,我知道的就告诉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叫法布施。
其实布施分三种,财布施、法布施,还有一种是无畏布施。什么叫无畏布施?(僧甲细声答)你这个小孩,你声音大一点嘛!(僧甲:在恐怖的时候,给他精神的帮助嘛!)对,精神的支持人家。我常常告诉大家,学佛有时候说谎是无畏布施。譬如这个人有困难了,“老师啊,老兄啊,你看我过得了关嘛?”“没有问题,一定过得了关,我支持你。”你支持个什么啊!自己也顾不了。可是你这么几句话,给他精神一鼓励,就过去了。譬如有一个想自杀的,你劝他不要自杀,这个事情一定解决得了,不要怕喔。这不是乱吹自己有什么本事解决人家的问题,而是你给他精神的无所畏惧。
现在我讲学佛,先要让自己变成法器,你们要想一生学佛学道修行顺利,先要培养功德,前生没有做到的,现在开始结好的法缘,正法自然有人会送来给你。不像你们很自私,也许你们不自私啊,随便讲的。一个人如果只想自己求道,别人问你时,说这个很难的,要拿供养什么的。当然你们不会啰!有些人会,这不可以的,这不是菩萨行。菩萨行就是一切都布施出去。
刚才讲的是如何构成法器。当年我年轻学佛,我的皈依师父很多啊。我那时还是军官全身武装,经常在大马路上看到和尚,我很恭敬,就跪下来磕头。照规定军人不能向出家人跪呀,尤其在大街上;可是我不管,我照跪不误。老百姓看到笑,我回头一看,这些人也不敢笑了,我当年就是如此。我有个皈依师父,四川成都人,是有名的活罗汉,真的肉身罗汉——光厚师父,他平常不大讲话,他的故事很多,我以后有机会再讲,现在先讲一点。
他又矮,相又怪,脸庞有小洗脸盆那么大,圆圆的;那个鼻子小小的,只有蒜头那么大;嘴巴那么大,长到两腮这里;两个牙齿、眼睛那么大,眉毛一点点,嘿,那个怪相!你分开来看,这个人不能看的。可是长在他脸上,一看到就自然合掌叫师父,像看到憨山大师的画像一样,那叫真罗汉。
他有一次跟我说,“南怀瑾,你出去参学啊,传你个法门。”我说:“什么法门啊!”他说:“先关后开。”我说:“师父,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先关后开啊?”
“嘿,你不懂?你们这些家伙啊,书读多了的,出去求学问也好,访道也好,不要表示自己懂,你懂的什么都统统关住,听人家讲,叫做先关;人家那一套本事都告诉你了,你再打开你自己的,叫后开。你们犯了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先开。”
我说:“师父啊,我说你好厉害哦,专门叫我做坏事一样啊!”他就咧开大嘴,咯咯笑。“这不是做坏事啊!告诉你,出去参学要谦虚,先关后开。”这是他告诉我,他又不认识字,会讲出许多道理来。他也是禅宗哦!他从四川遂宁三步一拜拜起,拜到五台山上去,到的时候已是夜里。五台山后山是壁立万仞,他从后山拜上去,自己不知道是后山,他看到是路,一步一步拜上去。到了后山的山顶,天亮了,哗!这个庙子的大和尚,还有好几百和尚,穿着法衣,站在那里等。看到他爬上来,大家说,“阿弥陀佛,大阿罗汉来啰!”他是翻山上来的。
“啊啊啊啊,怎么回事?”大和尚说:“文殊菩萨昨天托梦给我们全山寺庙,今天有个活罗汉到。”“我是个苦恼僧啊!四川人,三步一拜拜上来,我不是罗汉。”四川话苦恼僧,就是很苦的笨人,烦恼很多。
“哎,文殊菩萨告诉我们在这里接你的呀,你说你不是罗汉我不管,菩萨讲的,所以我们奉命来的呀!你看看,你从哪里拜上来?你看路!”
“哎哟!没有路啊,我就上来了!然后把我拖到庙子上去,早斋办的素菜好丰盛哦,把第一位让我坐,说活罗汉来,请坐上座。咯咯!我不是活罗汉,怎么样我都不肯上座,大家不肯。我肚子实在饿了,管他的,活罗汉就活罗汉吧,坐上吃了再说吧!”呵呵呵,就是这样一个人,很有意思的。
但是你看他不认识字,那本事大得很。后来一天到晚围着他的都是病人,每天忙得很。他点一盏青油灯,那个时候没有电灯,两排都是病人。他坐在这里,这个病人过来,说头痛,他把自己的手放灯上一烤,再在病人头上一按,那个人叫啊哟哟,好痛。“好了,走吧!”你给他钱,他就收;不给钱,他也不问你要,他口袋都是钱,他也不分别,一辈子很忙。
嘿嘿,后来有一天我们俩谈话。我说:“师父啊!你好会骗人!”“什么?乱讲。”
我说:“不是乱讲啊,你根本不要那个灯,你的指头就行了,你那个灯是掩人眼目的。”他的功力已经不需要借一盏灯,故意借一个火力,好像手在这里引个电来给你治病,其实他手一放就行了。
他给我头上打一巴掌说:“不要乱讲啊!”所以我到峨嵋山闭关以前,他说:“你去闭关啊?”我说:“对啊,师父!我想将来出家吧!”
“你,出个什么家?”我说:“我没有资格出家?”“那不是,你不是出家的,不要出家,出家是我们的事。”
我说:“那我去杀人啊?”“差不多!”他就这样讲,“呵!呵!那是笑话。你走了,我也闭关。你去几年啊?”我说:“我想闭关三年。师父你也进关吗?”
他说:“我给你看,关房修好了。”他带我去看,就是在那个城隍庙里,修个关房,走进关房以后,就看不见人了。有一个柱头很大,空的,一格一格,东西放在里头转进去,像现在那个电转门一样,这样转进去转出来。
“师父啊,你进这个关房,连人都不见了吗?”“不见人。”“几年啊?”“九年。”我说:“老人家啊,你不要那么搞了,我三年闭关下来,我找你,我们俩出去云游。”“哎,天下我都走遍了,没有什么好玩的。”
结果我出关下山,他已经圆寂在关房里了。我临走以前说:“师父啊,你把一辈子参禅用功的经验,老实一点讲给我听,可不要骗我哦,你骗我,我要揍你的。”有时两个人闹起来,很会闹的。
他说:“咄!你们,又读书又参禅,一肚子的佛法,我懂个什么!我又不认识字。”
“师父啊,跪的人你看得太多了,我跪也很方便,你要不要我下跪?”
“哎呀!我说我说:八个字,疑参破定执著,起用。”
一听他的开示,我回来告诉袁先生——我的禅宗师父,他说:“他真的这样跟你讲啊?他真了不起啊!我求他问他都不讲。那你这个人真是到处有缘,人家都是要送给你的,我们求也求不到。”
“疑”,就是禅宗起疑情,自己“参”究用功,参究,不一定参话头,参话头只是参的一个方法;“破”参,开悟了,明心见性了;“定”住在那个境界,然后打成一片,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在这个如来大定中,“执著起用”,神通智慧一切具备,简简单单把全部佛法讲完了。
光厚师父的“疑参破定,执著起用”,一切工夫见地都在内,听了要好好修行哦!不要去吹。你说你也会疑参破定,执著起用,那就是罪过了。刚才讲的道理,就是讲他老人家吩咐我的一句话,学东西先要把自己倒空,不要拿主观来分析,拿思想来讨论。读书做学问一样,看另外一本书的时候,把前面一本书看进来的主观先丢掉,尤其把自我的主观先拿开。这个特别重要,先吩咐你们这个事。
有问:是“执著”吗?
南师:没有错,“疑参破定,执著起用”。普通叫你不执著,这时候要执著,执著什么?执著你那个“一片清净”,“心月孤悬,光吞万象”这个境界,随时在这个境界里。
休息一下,散一下心,喝杯水,把自己构成法器来,把原来的水先倒掉,好装新水。
身体的问题
正确的姿势
如何用香板
打成一片以后,就是道家所讲的,精满不思YIN,气满不思食,饮食都不要了,喝一点水而已;神满不思睡,自然就断除了睡眠,昼夜都在那个大圆满清净境界里头,就是大圆镜智,也就是《圆觉经》上讲的境界,自然掉不了的。如果还有变动,上座有,下座没有,一下有一下没有,那算什么?那是生灭法。光厚师父用四川话讲“执著”,就是保任这个道理。“起用”就大了,这是补充刚才说的。
这次古道师来,提出你们要办禅堂,叫我跟你们研究一下禅堂的规矩,由讲这个开始,这是小之又小的小问题。但禅堂规矩也复杂,要讲规矩的话,也要讲好几天。我们现在并没有讲,还没有提到规矩,只提到行香,你们的问题很多,我们现在随便零碎地先讲一下。
譬如打坐,像你们坐起来都有问题。尤其你们这些高僧,每一个武功我看都不行,比我好一点,你拳头能打死人,我是风都吹得倒。你们每一个人,用四川话说都是勾腰驼背。年纪轻轻的练武功,大概都练坏了,都没有练对。你看每一个人的背都很厚,可是看你们的相,每一个出家人都有福气。你们出去有庙子住,皈依弟子很多,有好饭吃。就是《汉书》上,那个蒯通给韩信看相,“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那个背很厚,都是乌龟背。你们好几个都是龟背,我们孙教授也是龟背,有一点福气。当年还有个在台湾的严家淦,也是龟背;蒋经国也是个龟背,都是龟背啊。
做工夫,背这样就不对了,所以刚才给你们几位改了一下,叫你们坐好,还有个辛师父也改过的,现在他改正多了。哪个出来做个模特儿,坐在中间?丁师出来最好,刚才给他改过一下,把坐垫放到中间来,你做模特儿,我给大家讲一下,你背朝大家,照样坐好。他这个人,身体很好,坐得也很好;他昨天讲的境界,关于佛法方面的,我们以后再谈。
背上脊柱由尾闾到头,整整二十六个骨节(颈椎七、胸椎十二、腰椎五、骶骨一、尾骨一),讲小的就不止。在两块肩胛骨中间,这里的穴道,练武功的过去叫“还阳穴”。昏了过去的人,把他拉起来坐着,用腿在脊柱一顶,把他肩膀、头往后一扳,气一出来通过就救过来了。道家称这里的气脉叫“夹脊”,两个肩胛夹到的。所以不要挺腰,身体放松,心气也沉下,可是两个肩膀向后拉开,颈椎靠到领子这里,佛像就是这个姿势,这样就头正尾正了。
有些手短一点,不一定结定印,两手拉开了,像辛师父,这些身体姿势都要改过来。你用功修行习惯了,尤其有人的肩膀那里,你们帮忙改一下。嘴巴上下对好,前面自然就咬合了,这样打坐,身体气脉就对了。结果大家坐起来这样弯腰驼背,你照丁师父原来的坐法,这样圆圆的很舒服啊,腰松松的,可是气脉不上路了,他肩部一拉开,精神就不同了。
如果你看那个头有偏的,打起坐来,向一边偏,那一边颈部骨节就有问题。所以想要改正,自己晓得注意,就改正了,慢慢气就走通,身体统统改好了,就是有伤也都会好。你看癸师父也不对,两个肩膀溜肩的,普通人叫做美人肩,认为女孩子溜肩,走起路来蛮好看蛮漂亮,你看大丈夫男子汉,就不是这样。
所以你真修行打坐,中国塑的佛像,宋朝以后都是塑的大肚子,那就不对了,你不要看。隋唐以前的佛像,你到龙门、敦煌去看看石刻佛像,都是这样三围标准,这就是打坐的姿势。这个千万要坐好。至于两个手短,不能合拢来,就放开,各种手印都可以结。不要听人乱讲,非要这样,非要那样不可,不一定的。两个手太长怎么办?那就要放前面去了。
所以,办禅堂,做堂主,做善知识拿香板,你怎么指导人啊?几十个一大坨的肉体,泥巴捏的一样,乱七八糟就都摆在那里;你打坐、打七,打死了也没用,打坐身体姿势都没有弄好嘛!这同你练武功都有关系啊!还有这肚子,如果姿势不对坐久了,腰椎这个地方会向后面弯起来,肚子自然会大出来了。这个时候自己就要注意向前面倾,屁股朝后面翘一点,否则肚子越来越大,下面两条腿的气脉就走不通了。腿的气脉很重要,两腿的气脉不通有什么用啊!
所以我常常说你们念早晚功课,“皈依佛,两足尊”,怎么解释啊?甲师!声音大一点,你怎么年纪轻轻那么一个声音啊?(僧甲:福德具足,智慧具足)这是讲教理不错,叫“两足尊”。讲功夫境界就是神足通,两个脚气脉没打通,不能起神足作用,两脚的气脉要是打通,就不同了。如果练武功的话,你这一步下去,一走,好像没有踏到地,在空中走一样。所以“皈依佛,两足尊”,坐对了,气充满了,气脉就打通了。
刚才讲坐久了,如果坐的姿势不对,无形中腰椎会向后面靠,当然只好弯曲在那里,肚子越来越大;两腿麻痛得要命,心里头念的是“我的妈呀!”不是“我的佛!”参的是“妈呀,痛的是谁呀?”所以办个禅堂,堂主坐在上面,一眼望去,哪个人到了什么情况,哪个人有什么痛苦,都清楚了,这样才可以去做善知识!不要办个禅堂,害死了一堂人啊!我这样讲你们不要吓住了,办归办,害归害,再说了。
你再到禅堂看,有些真的老修行,年纪大的,坐禅坐了几十年,双盘坐得非常好,他根本都在昏沉、睡觉,不在用功。告诉你们,在年轻人面前,他们老辈子自己要睡觉,他头靠在两个肩膀上,像两上架子架住一样,这样头再也不会低了,这样一来,实际上在那里舒服得睡觉了。两条腿熟练了,一睡五六个钟头也不在乎。一看,这个老修行在睡,“啪”一个香板下来,这是真打香板了,这叫“警策”,警告你了。这要内行的人,在肩膀那里碰一下,不是打痛哦,这个手法就要高明。这个香板拿法,练过武功的还会懂一点,“啪”,看起来很用力,但打到身上力气已经收回了,感觉只轻轻地碰一下,绝不是拿个香板“啪、啪”打死人的样子,那叫什么拿香板啊?所以要懂这个道理。
先讲到这里,丁师你还是归位吧!谢谢你啊!拿他来做个榜样,你们自己改正,因为这个地方不够大,我没有办法转到你们每个人前面。所以真正领导禅堂的堂主,或者领导打七的,那是非常辛苦的。换一句话说,一堂有三十个人,你昼夜的精神注意着每个人,完全牺牲,忘记了自己,这叫利他,不是自利的。有这个精神,才来办修行的道场。现在连年轻的也让他拿个香板,高兴就来一下,那是造孽!譬如说丁师父一样,刚才你看我去给他改过好几次,要帮他改正他的头,要真的很爱护他,轻轻的,等于摸到那个婴儿,要将就他,使他注意,慢慢转过来,不能“呱”一下,气脉就错乱了。所以光讲外形的姿势还很多,每一点都是为法为众生,有这个慈悲心理,自己有修持有经验,才晓得他们到什么程度,要怎么指导。
再譬如有些坐坐就歪了,你看到了,是拿香板去碰他呢?纠正他呢?还是随他呢?这就看情形了。有时候这个人,身体这样歪,当时他正用功得力,念头非常专一,很清净,你不能碰他的,你一碰他,把那个境界碰坏了。他身体歪了,是身体的问题,身体骨节不对,就晓得里头的心肝脾肺肾,哪一边出毛病。你等到某一个时间,再帮他转过来。你只能够过去轻轻地碰他的身体,好像没有动,好像又在动,慢慢给他转过来。如果这样一转动,会影响他心的那个境界,你就在耳边告诉他,“非常恭喜你,你正在好的境界上,你不要动念,我帮你改变外边姿势”,这样对他身心都有利。所以做一个善知识领导徒弟,领导新学的人,如“鸡之孵卵”,要像老母鸡孵小鸡一样的精神,随时保护他,随时纠正他,这都要自己切实用过工夫才可以。所以禅宗祖师说的话,“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你不是过来人,怎么指导人家啊!
还有,譬如有一个人,灵源法师,虚云老和尚的徒孙,其实是虚云老和尚亲自剃度的,不过把他的名分摆在徒孙辈上。从他师父托我,再加上他俗家的表叔姓秦,是唯识大家,也修天台宗,也修禅宗,曾在四川托我,说他有个表侄,开始是去做道士,后来不做道士做和尚,叫灵源,就上不了路,拜托你了。所以当年我从峨嵋回来,他跟我到台湾基隆,建了大觉寺,现在大和尚惟觉法师就是他的徒弟,很威风凛凛。
为什么讲到他?出家参禅一辈子没有用,肚子大大的,背这样厚厚的,坐起来一坨,就像一个圆球,才上座就昏沉,一路昏沉到底,到我手里都没有办法把他改好。那真要改呀,要痛打一顿才行!我也懒得管这个事。那真要打是打什么?把他这些穴道、气脉、骨节都转变过来。譬如丁师后面坐的这位丙师,经常爱打哈欠,是爱睡觉还是什么?你常常“哈”,为什么?不是说你不对哦!是问你的身体现状。是经常想睡吗?(答:昏沉)就是他头部这里气通不过,脑部氧气不够,年纪轻轻,就经常打哈欠了。坐起来头脑容易昏昏的,对不对?(答:对)颈椎那里有问题了。你下座叫人给你看看,调整一下,或者需要,在后面那里扎两针,试试看。
譬如办禅堂,有人坐起来就昏沉,可是坐得很好,圆陀陀的坐在那里,肚子大大的,如果供弥勒佛像,就到那里拍照就行了,是个活的大肚子弥勒。你想修行修道,如果修成一个大肚子,那要打三百板屁股了,那是修什么行啊?那五脏六腑都出了问题,都不对了。所以真正修行,功夫真到正统的定境,身材自然变成这样(师指着座前供的佛像),这是标准身材。这个时候想偏、歪、弯,都不会了,内在自然很清楚的,有一点不准确都要改正。
这就讲到学密宗跟学禅宗同样的重要,学密跟着上师,他随时盯住你,有一点不对就改,至少身体可以做到标准。我是讲正统的密宗哦!至于现在,不管喇嘛、和尚,很多也不过是个出家人而已。所以不要乱叫活佛啊,免得人家起了贡高我慢心。现在哪有真密宗!我看了都很好笑;我说我是红教、白教、花教、黄教大师,但是我不吹这个。现在很多在家出家的,都为名为利出来乱搞,不行的。
所以,打坐的姿势很重要,像这些问题,你们真要学,要跟你们讲清楚的话,每天下午三点起讲到晚上,一天五六小时,三天大概可以把每个姿势都纠正过来。连姿势都要那么多的时间,还不要说其他禅堂的规矩!所以匆匆一下子,是来不及的。今天,零零碎碎挑一点感想先讲,因为我跟古道师约好三四天,你们大和尚有事也先走了,唉,难办!我的办公室就叫“南办”(难办),真修行非常难啊!好吧,放松,休息一下再来。
印度文化的影响
无主宰的佛法
佛经的纪录
佛学的发展和争论
我们讲到“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什么大事?这个“大事”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是中文的讲法。佛法到中国以后,用庄子讲的一句话“死生亦大矣!”整个人类所有的问题,是生死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怎么会生出人来,人从哪里来?为什么有了这个虚空,有了这个地球,也有了这个世界?所以,“死生亦大矣!”最大的问题。
佛也是为生死的问题出世,在西方哲学里就问,这个生命,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鸡是蛋孵出来的,蛋从哪里来?鸡生出来的。哪个先哪个后,你讲不清楚。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先有男的还是先有女的?还是同时来的?宇宙万象怎么来的?害得我们又剃了光头去出家,抛家弃子去找一个什么东西。禅宗开始是为找这个答案,这是佛的路线。
我们昨天讲的,要研究佛的一生。你要晓得,印度佛教,释迦牟尼佛当时没有创教,他不是教主,教主是后人捧他的。等于孔子也不想做教主,耶稣也不想做教主,他们自发的传道,后人把他们捧出来当教主;如果出来是想做教主,那就是有限公司啰!
有个问题告诉你们,这不是跟你们出家人讲,你们只听听吧!不过也跟庚师提的问题有关。第一,研究人类整个的文化,希腊、埃及、印度、中国四大古国的文化,中国印度两大都在东方,包括埃及也算中东,也是东方,只有希腊算西方。
所以我常常告诉大家,研究宗教哲学,你们注意哦!五大教主都是东方人,没有一个是西方人。耶稣是东方人、中东人,就是现在耶路撒冷那一带。你们真的要做学问,其实那一带,当年都属印度的,没有中东。当初印度是很大很大的,分五印,有东印度、西印度、南印度、北印度、中印度。
印度的文字言语,六十多种不同,佛经是以梵文为标准的,梵文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巴利文也是印度文,你到印度看看,还有几十种言语文字不同,现在都变成讲英文了,更糟糕了。所以我常常跟印度朋友讲,你们印度真正的文化宝贝精华,是释迦牟尼的,这些文化保留在我们中国,不但保留,还弘扬广大。你们都丢掉了,太可惜了,我很想送还给你们啊!
现在全世界上有多少宗教?除了五大教以外,耶稣教、天主教,有三四百个门派,等于说禅宗有临济宗、曹洞宗这样的派别。因为你们没有研究,现在新的基督教派系更多啊!
所以,人类为什么有宗教出现?这都是大学问!佛是正遍知,无所不知的哎!一个悟道成佛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有人说,这些属学校里宗教学的范围,同我们出家没有关系。那你不是学佛吗?要研究这个问题,现在属于大学研究所“比较宗教学”,把每个宗教都拿来研究的,这个学问很大了。所以我讲现在办的佛学院,连别的宗教的内容也没有介绍,别的宗教理论不懂,规矩也不懂,别的宗教也有它的一套,都要研究啊!
所以我刚才讲,你看耶路撒冷,新兴的犹太国家以色列,原来都是西印度的范围,都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换句话说,照我研究的比较宗教,认为世界上真正的宗教起源,都在印度!这一句话,如果学者们有意见,我可以批驳他们,因为他们不懂印度文化。印度本有宗教是婆罗门教,佛教是后来兴起的。西方的宗教,你看耶稣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是密宗那一套;你看基督教、天主教他们画十字,就是密宗准提法的五印,用金刚拳印印额头、心窝、左肩、右肩、喉头。
所以西方人研究耶稣一辈子,有十几年找不到他的踪迹,现在研究出来,晓得耶稣失踪的十几年,他正在印度西藏边上学佛!这在西藏密宗的资料找出来一点,说有个同参到中东去弘法,被人家钉到十字架上。(参看老古出版之《耶稣失踪之谜》)
像这些研究很多,闹热得很啊!现在你们办的佛学院是什么佛学院?什么都搞不清楚!所以当年太虚法师办佛学院,有人来问我,我就说,不要乱问!像这些学问在大学里也没有好好开课啊,如果能够恢复是很伟大的。
我们现在回转来讲,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当时出家人很多,不只婆罗门教,还有其他宗教,婆罗门教是传统教。印度有四大阶级,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到现在还是一样。所以,有时候印度朋友来,我都不好意思问他是哪个阶级,这是国际礼貌,不要随便问。有时候熟了才问他,对不起噢,你不要见怪,你是婆罗门?还是刹帝利?客气一点,先要讲礼貌。
阶级观念最重要的是印度人,婆罗门是上等人,穿白衣服,一切都用白的。二等是大师级的刹帝利,做帝王、宰相、将军,你看释迦牟尼佛是第二等阶级。吠舍是三等,就是普通一般人,做生意的老百姓。首陀罗是最下等阶级,做奴隶的。印度现在也是一样。
所以我常告诉大家,讲宗教学,几大圣人为什么都有个宗旨?世界上讲政治也好,社会也好,教育也好,平等这个观念,是释迦牟尼佛先提出来的。换句话说,自由、民主、平等,他先提出来平等,也可以说,释迦牟尼佛真提倡了自由,真提倡了民主。如果从政治学来讲,有凭有据,因为印度是人类阶级最不平等的。所以你看佛的精神,他的心量:他弟子里头管戒律的,管司法部的部长,叫什么名字啊?(答:优波离)是什么阶级出身啊?最下等阶级奴隶出身。你看,那么大的僧团,他把优波离提起来管法律,佛做到了平等。
孔子为什么讲“忠孝仁义道德”呢?因为中华这个民族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所以,孔子对中国开了忠孝仁义药方;佛对印度开了平等药方;西方、中东、白种人,最狭隘,最傲慢,最不博爱,所以,耶稣开的药方是博爱。
再看基督教很多的规矩,都是印度佛教这一套文化。耶稣为什么被人家钉在十字架?因为他反对随便迷信、崇拜。真正的佛教是反对偶像崇拜哦!“无主宰,非自然”,一切是自性的呈现,世界上没有谁做了主宰的。上帝也好、阎王也好,生命谁能够做主宰?无主宰,因缘所生,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但不是唯物的,不是自然的。这是铁定的因果律,生命完全是因果的业力,自己作主自己办的。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很多宗教、宗派,很多修行的方法。他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一切都推翻了,而确认了“无主宰,非自然”,没有什么上帝能够造人,安排人;什么阎王管人,没有这回事,一切生命,都是自己的业力,自己作主。
佛推翻了这一些宗教,所以天主教、罗马教廷批评佛教是无神论者,因为佛教讲自性空,无主宰,非自然,不崇拜一个神。释迦牟尼生下来,佛经上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禅宗的讲法认为,他不是讲个人的我,这个“我”就是自性、心性那个本体,宇宙万有同体的自性,那个真我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是佛,要找到那个本来的我。至于参“念佛的是谁?”你参的是小我,要破除这个小我,才认识了那个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的大我。《心经》上几句话就告诉你,“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是大我的自性,只有这个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无主宰非自然”,一切万有生起的“性空缘起,缘起性空”。那是多伟大的气派!把一切宗教,哗!一扫而光。
所以他老人家出来弘法的时候,你不要看到大乘佛经上说,有多少万听众,他很可怜啊,经常跟他的常随众,都是正式跟他学的出家比丘;《金刚经》上说是千二百五十人,比孔子三千弟子还少一半啊!其他在家听法的信众很多,后来叫做“大众部”。大众部一变变成大乘的菩萨,行入世法,这些大乘菩萨悟道的很多,不一定出家。
佛教徒说,我不拜在家人,其实你每天都在拜在家人!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三个都是在家相;有一个比较不同的地藏菩萨,偶然以出家相出现。所谓菩萨,也无所谓在家出家。换句话说,真正的大菩萨,形式没有出家,心早出家了,比出家还要出家。这是在印度,释迦牟尼佛当时弘扬佛法的情形。
我常常说你们福报真大,到处有大修庙子,我一辈子还没有半个庙子,现在一两个居士出钱,在庙港盖个地方,还是我要他们盖的。我说释迦牟尼佛在世,也不过几个地方,一个是皇帝频婆娑罗王给他盖的竹林精舍;一个《金刚经》上所提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给他盖的;另外就是东苑鹿母讲堂,乃至于灵鹫山几个地方。
佛这一生真了不起,首先注重卫生,规定真要出家修道的人,头发、胡子一概剃得光光的。你看印度其他的教派,现在山里头也有,嘿哟,留头发、长胡子。还有,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刷牙齿也是他,用杨柳枝作牙刷;第一个发明要把水放在净水瓶也是他,“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认为水中有生命,所以要过滤才能喝,统统是科学。
你们要正式研究释迦牟尼佛,去看看《佛本行集经》,还有一本《大宝积经》,我经常放在那里;你们看看他一生真正的行为。你们《大藏经》也不看,也没有研究;要是看了戒律部分,就看出来了,他带领弟子好辛苦,一点一点的事情,他都要管。后来弟子多了,经常跟的有一千二百多人,当然,还有其他的年轻人,叫“六群比丘”,乱七八糟的,也出了家,一天到晚跟他捣乱,随时闹事,他也够辛苦的。
所以,他戒律规定,衣服要怎么穿!饭要怎么吃!还分鱼干给大家。印度所有的外道都吃素的,他没有提倡吃素喔!也没有反对吃素,他是随缘,人家拿什么来他就吃什么。在戒律上看到,佛是很平凡的生活,越看到平凡的生活,越使人看得肃然起敬,真是了不起。
世界上很多宗教教义,没有跳出他的范围,这个讲起来很多了,现在我们缩小范围讲。所以佛出来,他了了生死没有?绝对了了生死。他证到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证到我们每个人本来有的生命,这个生命是永远不生不死,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以我们表面上看,他也老了,他也常常生病,还有个徒弟叫耆婆,是居士、菩萨,经常帮他看病开药。
普通一个人,要想跳开了生死轮回,要不生不死做得到吗?做得到。他本身就做到了。所以经典上记载,不是假话,说他临死以前,故意找机会问阿难三次,“啊呀,我年纪大了,也活到了八十一岁了,我想走,不过我可以不死,你看怎么样?”兄弟俩好像在讲笑话。问了三次,当然不是同一天,阿难这三次都没有答话,不晓得他怎么会昏头昏脑,也许打个哈欠,一下过去了,以为佛在说笑话。最后一次佛宣布要死了。阿难说:“呃呃!这不能啊!”佛说:“我特别借机会,问过你三次啊,你如果要我不死,我就留下了,你不答话,现在我决定走了,这个世界不需要我了。”他就死了。
可是佛涅槃以后,弟子把佛放在棺材里,最后等迦叶尊者来。迦叶尊者到了以后,当然很难过,很悲伤,“世尊啊!我受魔障迟到了一步,你这一下都不肯留,就走啦!”这时佛两个脚从棺材里伸出来。伸出来干什么?佛表示我没有死。迦叶尊者知道了,他的脚就收回去了。
所以佛真正传法是给迦叶尊者,摩诃迦叶是千二百五十人众中的首座弟子。佛弟子中另有三迦叶兄弟,不是这个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两夫妻是印度首富,后来怎么出家的,你们要去研究。
这些故事,看起来好像是神话。我常常说你们学佛,要参究佛的一生,要跟随佛的行为,一步一个脚印跟着走,这才叫做学佛。你不要以为剃个光头出家了,或者一个居士皈了依,就说在学佛了。人家问我:“哎,南老师,你不是学佛吗?”我说:“我没有学佛啊!”“啊,你是信佛教?”我说:“我什么教都不信。”“那你信什么教?”“我信睡觉,什么教都没有信过。”“哎,老师你怎么这样子?”我说我没有资格学佛,做不到。怎么才算做得到?譬如布施,大菩萨的布施,众生需要你这双眼睛,两双挖完了,还连头、脑髄、整个的身体,都肯布施给人家。可是我一点都做不到啊!现在要我挖一只眼给你,我舍不得,我还要用来看书呢!我哪有资格学佛啊?所以讲你们学佛,真的先把佛的一生研究清楚了,不要什么中观啦!瑜珈啊!禅宗啊!密宗啊!少来这一套,你要看佛的行为,看他的一切。
上面我们先介绍佛,再看佛讲的法。能有《大藏经》流传,主要是迦叶尊者主持结集的。佛过世了以后,迦叶尊者马上召集师兄弟们五百人,是千二百五十人众里头选出来的,是明心见性,得道悟道,神通智慧具足的,才有资格参加。五百人聚在一起,迦叶尊者主持,把佛一生说法记录下来。
那个时候没有录音机,只有一个像录音机的阿难尊者的头脑,他记忆力之强,佛说的法什么都记得。五百罗汉集中一起记录,虽然都有神通,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数,知道自己记忆力不俱全,只有阿难来才行,可是阿难尊者没有悟道。这五百罗汉都到齐了,迦叶尊者把这个架势摆好,大家都在那里打坐等着吧!反正每人心里都有数,不讲话。阿难进来了,迦叶尊者骂他一顿,说,你没有资格,出去!阿难说,你们需要我啊。
“对啊,我们需要你这个头脑,讲出来记录啊!你是答录机啊!可是你没有见道,出去!悟了道才进来!”砰!门关了。
这一段,是禅宗非常重要的公案,也是密宗。当时阿难尊者被赶出去,这一下痛苦极了,坐下来,规规矩矩盘起腿来参了,这叫参。七天悟了,所有道理都实证到了。然后来叩门,一敲门,迦叶尊者说:“进来!自己进来!”门也没有开,结果他进来了。迦叶尊者说:“请上座,这个是留着等你的,坐下来吧。”
所以每本佛经上第一句话,“如是我闻”,“如是”就是“这样”,这是梵文的文法,同外文英文等的翻译一样,是倒装的文法,以中国的写法,“我闻如是”,翻译成白话是“我阿难当时听到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说的”。阿难说完了,大家记录好了,就是一本经。所以一切经典,小乘大乘,都是阿难说出来的记录。
戒律部分是优波离说出来的,他就是最末等阶级出身,管法律的尊者。他专管戒律这一部分。
“论”呢?是后代根据“第一次五百罗汉结集”的经典,以及对戒律研究的论文,叫“论”,像《大毗婆娑论》等。所以经律论三藏,经是经,律是律,论是论。《俱舍论》《成实论》《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这都是后世的论著。这一套关于修持、讲道理的学问,归纳起来叫“法”。
所以皈依三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注意!你还漏丹、还遗精,连男女的性关系,以及男女的念头还没有空,没有证到空性;但欲不是强压下去的。如果小欲都离不开,大的欲望,名闻富贵,更放不下。做个大法师到处受人恭敬供养,然后一讲起来,某人是我的徒弟,某人是我的弟子。咄!还有这个名心在,统统是欲望。离欲,什么都没有,一切皆空;所以皈依法,离欲尊,佛法叫你要离欲,执著欲望都没有用的。
“皈依僧,众中尊”,言行态度什么都不同的人,自然使人看到你都会恭敬起来“哟,这是有道的人!”皈依僧不是皈依你们哦!是皈依那五百罗汉、大阿罗汉、得道的师父们;换句话说,你们得了道,自然就属于圣僧里头了。
这是三皈依,所以当你早晚功课念到这里的时候,不是随便念过去,马上要反省,自己做到了多少!有没有注意这个事?若有嘴无心地念,心里头想,明天我要到香港去玩玩,还差一点钱,不晓得哪个居士可以化一点就好了……那还叫念经吗?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由那次的结集,佛的弟子们就分成好多宗派了。世界上有个大问题来了,不管你怎么空灵,胸襟怎么博大,只要有徒弟、群众在一起,自然就会形成了党派。佛在世的时候,已经有党派了,修行的上座迦叶尊者、须菩提、目连尊者、舍利弗,各有各的群众。舍利弗年纪比佛大多了,佛出来说法的时候,只是三十多岁,舍利弗已经四五十岁了,所以大家来听法,不知道哪个是师父;原来这个年轻的是师父啊!是佛啊!那个年纪大的是他徒弟。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两个人是好朋友,《大藏经》有舍利弗著作《舍利弗阿毗昙论》,目连尊者造的有《阿毗达磨法蕴足论》,你们研究要注意,那是他们当时修行直接的观点,还有一部《阿毗达磨大毗婆娑论》,是这五百罗汉们,当时了生死修持经验的著作。现在讲唯识、密宗,离不开这一部书的。这是大众的经验,是五百罗汉各人修持的心得,集中的报告。
佛在世时除了有宗派外,还有反对他的;他死后,更分成几十个宗派,但是都还在修行哦。譬如说,上座部的是主张“一切有”,不是空,所谓佛说的“空”,不是“没有”的意思,的确有个道,有个可修可证的“有”,所以讲一切有。譬如,大众部其他的部,认为一切空,说的是“空”。有的一派说,阿罗汉都有神通啊,就是因为修“有”来的,本来是“有”。所以说是有是空,空就是有,有就是空,争论得很厉害。
因此二十多派,是各人修行的经验见解,都是忠于佛的,等于禅宗在中国变成临济、曹洞、法眼、云门、沩仰五宗。我呢,一辈子讨厌分宗分派,所以,一辈子也不肯做老师,不肯承认有个学生,一承认了以后,就形成党派了,那真难办,那要说派的话,就成了“南派”!
所以我当年在大学讲禅宗课的时候,一个研究生就提出来问:老师,我问你一个问题。既然是开悟的祖师,还拿一个衣钵拼命地跑,后面还有人赶来,然后还分成南宗北派,同普通搞宗派一样,这个佛法我何必学啊?我说:你问得好。他真问得好,既然学佛,一切解脱清净,哪还有宗派的观念存在?佛在世时,乃至以后,意见归意见,修行归修行;就是你们也一样。哪怕都是少林寺师兄弟,还不是三个两个各有一派!我跟他俩好一点,他跟我俩好一点。他啊?不要谈他了……那还不是宗派!人我的是非怎么免去!这就是人类一个大问题。
所以佛过世一两百年以后(有说三百年、五六百年不一),这个宗派观念,在修持上,见、定、行都出问题,之后才有马鸣菩萨出来,就照大乘的路线,著作了《大乘起信论》,综合了这些修行的见解,只有“真、妄”两条路。见空性,明心见性;见真如,成道。小一点成阿罗汉;大的成大菩萨、佛。随妄心就入六道轮回;当下放下妄心,自性现前,见到真如自性;这是开始的论派,祖师的著作。
在大乘学派里,拼命提倡《维摩诘经》,释迦牟尼佛是出家佛,维摩居士是在家佛,这部经影响中国的禅宗特别大。你们丛林的住持叫“方丈”,也是从《维摩诘经》上来的;因为维摩居士说法的房间,一丈见方。“方丈”是代表男性寺庙地方,所以和尚寺庙有方丈,尼姑庵是没有方丈的。
这个中间有个传承,不讲真妄这一套,而直接走明心见性禅的路。所以马鸣菩萨也是禅宗祖师,由初祖迦叶尊者,二祖阿难,一路下来,第十二代就是马鸣菩萨了。
他们告诉我时间到了,你们休息一下,吃了饭再来。
真妄两条路
龙宫的经典
龙树菩萨的中观
拈花微笑的出处
佛教传入中国
我们晚饭以前讲到佛学大概的变化,注意,释迦牟尼佛出来就是要解决人类的一件大事,就是生死问题,生命问题。怎么样有这个宇宙?怎么样有一切众生生命的变化?为什么有生来又死去?那个能生能死,能起变化的东西是什么?既不是神又不是鬼,也不是上帝;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的。那么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在我们中国禅宗就叫“这个”!没有什么啰嗦的。这个是那个,那个是这个,就是一个东西,搞不清楚;我们也可以叫它“黑不隆冬”,但仍是搞得清楚的。
这是心物一元,生死同根,万物的变化,都是由“这个”能变而起。“这个”本身是不变的,但是可以起万变的一个功能、作用。这是大众同有的生命,不只佛一个人,一切众生,包括一个虫,一只蚂蚁,也可以成佛,只要认识了自己的本体,一修证就到了。
释迦牟尼佛没有说自己可以成佛,别人不可以!他说一切众生皆是佛。不像其他的宗教,上帝只有一个,你不能变上帝。按照佛法来讲,上帝也不过是个众生,三界的天主是众生自己的业力变化,人也可以成为天主。一切都在变化,这个原则要把握住。
刚才讲到佛学的演变,佛过后一两百年,虽然他老人家不在,跟随佛法修行的人很多,证果的阿罗汉也还是很多的。印度婆罗门等其他教派,在各地修行者也是很多,不过那个时候佛的影响最大。但是后来到底乱了,所以马鸣菩萨才出来。
据说,马鸣菩萨出生的时候,全国的马都叫了,百马齐鸣,有这个吉祥的征兆,所以称为“马鸣”(另一说:菩萨善说法要,马解其音,故号马鸣)。他是文学家,没有出家以前,他的诗歌一写出来,莎士比亚这些人不能比了,全国都震动了。乃至国王跟他商量,叫他不要随便写诗,不要随便作歌,因为他的文章影响力太大了。所以他出家悟道以后,看到各宗各派修行,虽能够成功,但是到底不行。所以他著了《大乘起信论》,只有“真、妄”两条路线。走入妄想就是凡夫,去掉妄想就是真如,自性本空。
接着下来,佛法慢慢变去了,随着时代越向前走,反而修行的多,证果的却少了。思想意见的分别、争论越来越多。在差不多佛过后两三百年时(有说六七百年),如果勉强讲,应该在秦始皇这个时候,出来了龙树菩萨。
这位菩萨是更奇怪的人了,年轻聪明,画符念咒,什么武功都会,文武全才,学会了印度一切外道的本事。最后他和几个同学练成了隐身法,肉体走进来你看不见的。他智慧很高,本事很大,很傲慢,学会了隐身法以后,怎么玩?到哪里去玩?隐身到皇宫里去玩吧!于是四个人进皇宫,把宫女的肚子都搞大了,是这样的玩法。
皇帝气极了,什么人搞的?全国严查,谁敢进皇宫来,把宫女肚子搞大了?找不到人,奇怪!旁边的大臣说,一定是那些学会妖怪本事的人干的。印度这些奇奇怪怪神秘的人很多。皇帝下命令秘密的搜查,一夜当中全国搜查,拿刀剑到处乱刺乱杀,只有皇帝坐的一丈以内不能杀进来。大概搞了一天一夜吧,那三个同学被杀死了,一杀死就现形了。而龙树菩萨呢,看到这个情形,急了,他聪明,趴在皇帝的椅子下面,这一丈以内杀不到。然后在那里忏悔,他祷告释迦牟尼佛,佛啊!你是大圣人,我忏悔,做错了事!假使这次不死,就出家学佛。结果他没被杀死,出来就出家学佛。
出家以后,把所有的佛经一下都读遍,道理也懂了,至于神通本事他本来有,能使自己起神通智慧作用的那个本性,他也找到了。认得了自性,他傲慢心又来了,认为这个世界释迦牟尼没有了,他可以做第二个佛了。
这一下,感动了所谓的龙王,如果你要讲这是迷信,那就很难研究了。是西海龙王,还是东海太平洋的龙王?他那边是印度洋,是南海龙王,还是北海龙王?照佛经所讲大小龙王很多啊!佛都列出来名字的,谁管哪个范围,研究起来,你说是神话,也很有意思的。譬如说今年中国的天气这样变化,刮风下雨是这个龙王管的;那一边干旱是那个龙王管的。
这位管海上区域的龙王,到底是哪一位,没有详细记载,也许是个人,这个事按照现在来研究,是觉得很奇怪的。龙王来看他了,就谈道理谈学问谈佛法。这个龙王说,你是了不起,你真可以做当代的祖师,传佛心法的祖师,但还不能算是佛,还不能登上这一代教主的宝座,你还没有这个功德。况且你不要傲慢,你说已把佛经研究完了,但是佛经留在世界上的只是百分之一,另外还有许多法,佛不是在这个世界上说的,是在天上给天人说的,给龙宫龙王说的,给鬼神说的,而人世间没有记录。
他说:“有这个事?有哪些经典呢?”龙王说:“龙宫图书馆里有太多佛经了!你的智慧看不完啊!你不信,我带你去。”
一到龙宫,龙王打开图书馆,他一看不得了,不晓得多少佛经。龙王牵一匹马,让他骑上去,说你来不及看哦!他走马看经题,三个月骑在马上只能看经的题目,内容看不完,譬如《金刚经》《心经》《涅槃经》《楞严经》,这样看经的题目。这一下他服气了,出来跟龙王商量,这很多经典世界上没有,我要带一部回去。龙王起先说不行,再三恳求,才答应把《华严经》带一部回去。
整个的《华严经》有十万偈,所以中文的翻译,晋朝翻译是六十卷,唐朝翻译有八十卷,这部是佛经里的大经。但是你注意噢!这部经典是龙树菩萨在龙宫里请回来的。所以学佛的研究佛学,“不看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这是怎么讲法?这天上地下的事物,譬如讲一个亮光,有各种亮光,什么电灯光啊、太阳光啊、月亮光啊,这个光那个光。你说这个人真会幻想,能够幻想出来那么多名称,我都服了!讲一个东西,一讲一大堆,想像都想像不到。
譬如我们早晚功课,大家念的,有四句最重要的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华严经》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想知道什么是真正佛法,“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是彻底的唯心。他说整个宇宙万有世界,三界天人,包括我们人、众生的生命,一切是唯心所造,心造的,是“我”所造,不是外来,也没有一个做主的,一切是念力自性所生。
还有,我们经常念的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早晚功课里头,很多都是《华严经》抽一点出来,文字翻得非常美。
然后,他又到南天的铁塔,拿到过去佛用咒语修行的法门,这就是密宗。所以,有些经典不叫龙树,叫“龙猛菩萨”。南天铁塔,就是南印度。印度的文化,同我们一样分东南西北中,南印度天气热的这一带,秘密的法门特别多。等于我们中国人画符念咒的,贵州、云南、湖南郴州这一带特别多。他综合了印度的各宗各派,统统归到佛法里来,所以在中国,推龙树菩萨是八宗之祖!所谓禅宗、天台宗、密宗、三论宗、法相宗、贤首宗、律宗、净土宗都离不开他。他上台说法的时候,法座上只有个圆光在那里,只听到声音看不到人。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这是龙树菩萨的阶段。他看到佛涅槃后这些修行人都出了问题,都抓住那个修持的、证悟的、小乘“有”法在修;所以他特别提倡般若空观,性空,一切皆空。但是常常讲空也看到不对,他就写了一部《中论》,世称《中观论》,就是庚师提过的。落在有不对,掉在空里头也不对;空有双融,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为修小乘证果的容易落在“有”上,不肯放,最后的果位、境界放不掉;但谈空的也很危险,既然空了嘛,因果也空嘛,那我杀人也空哎,吃你的也空,那很危险。所以叫“中观”学派。
你们年轻的,在少林寺学过中观吗?庚师在重庆的,读过佛学院,大概会背,考考你《中观论》的偈子怎么说啊?
僧庚: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僧甲: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南师:对了!这是《中观论》的一首偈子。一切唯心,“诸法不自生”,并不是有个东西出来的;“亦不从他生”,也不是他那边来,不是别的地方来。那么“自他不二,心物一元”对不对?“心物一元”是我们方便讲,也不对。心物一元这个逻辑犯一个错误,就是成为共生的了;心跟物两个一起来的,是“不共生”。这是“缘起性空”道理,也不能够说“无因生”。这是简单解释一下文字,这个偈子,详细讲要好多个钟头。
所以,菩萨要证到“无生”,才是入门!就是证到了“无生法忍”,修行到了菩萨登初地的“欢喜地”。如何是“无生法忍”?甲师还记得,不错!“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现代什么西方的逻辑,各宗各派,一碰到这个道理,那些逻辑哲学,一下都站不住了。
印度龙树菩萨造了《中论》,可是在他以前,中国人也著了一个“中论”,是曾子的学生,孔子的孙子子思著的《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奇怪了,他们当年文化也没有沟通,两位大圣人,差不多是同一个观念。
当时,龙树菩萨这些著作,不是玩思想,不是光谈理论,而是帮助大家明心见性,修行证果,做功夫用的;也是怕你功夫的路上走岔了。到现在,佛学院里讲这一套,学者研究这一套,这些搞学问的,对修行不清楚;搞修行的却摸都不摸这些理论,也不懂,结果统统把它分裂了。这个佛学就慢慢在演变,这个阶段,差不多已经到了我们汉朝了。这个时候,罗马刚刚要起来,快要鼎盛了,世界上其他文化都还谈不上。所以从世界历史、文化史的演变看来,这个人类非常的闹热。
差不多到东汉以后了,你们都没有研究历史,晓得什么叫东汉西汉吗?也叫做前汉后汉。汉朝四百年,刘邦知道吗?刘邦打了天下,两百年以后变乱了,之前这个阶段叫前汉,变乱了有个人篡位,就是刘家的亲戚王莽,把汉朝的政权拿过来了,自己改个朝代叫“新”。
在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时,耶稣才出世呢!所以现在是西元两千零五年,我很不喜欢用,因为那是耶稣的纪年,同我们不相干。我们中国讲黄帝到现在是四千七百多年了;佛教国家的泰国,用佛历也两三千年。现在我们自己忘了本了,乱用。
所以你们要注意,秦始皇的时候,印度有没有文化过来?这个历史上有,不过那个时候不晓得是佛教的罗汉啊,还是婆罗门教的人来过。其实那时文化已经在交流。民间传说胡人,人高马大,有神通发光的,结果把他关起来。但是关不住,人关在牢里头,他有神通,一下子出来在外面走。没有办法,只好说,这是妖怪,这是胡人,管他呢,让他走了吧。说不定那些是有神通的活罗汉,过来看看的。到汉武帝时,张骞西域回来,说胡人崇拜金人,黄金打的人,就是铜的佛像,或者鎏金的佛像。所以《汉书》上说,张骞从西域带了好几个金人回来。
那么这个阶段,譬如印度各宗各派,瑜珈咒语的修行,就是密宗起来了,这属于唯识法相,又是讲有讲空这一派起来。
这些佛学大概的演变,简单就一路下来,没有时间给你们仔细讲,这样讲不行的。我晓得,这一代的教育很糟糕,因为你们的年纪轻,从小学到中这,中国历史都没有读。譬如给你们这样讲,中间提到的历史,你们都不懂,解释得很苦。像我们小时候的教育,中国多少年代,发生什么事都弄清楚了,一提就懂了。佛教在印度,差不多在我们中国宋朝的时候,就统统没有了,都到中国来了。宋朝以后,伊斯兰教进入印度,所以现在印度没有真的佛教了,有也只有南传小乘,少数兴起的一点点。
抗战以前,印度有一个中国庙子,这个老朋友叫什么,我记不得了,是中国的一个和尚,发愿到印度盖一个庙子,好像还在。现在你们也没有办法,也不想发愿到印度去还他们祖宗东西吧!我们可没有这个发心!(按:近代有一位悟谦法师,有加尔各答造了一座玄奘寺。)
所以佛法是这样一个演变,庚师昨天讲到的,这些都是教理方面。现在讲修行,我们回过来讲,佛的出世为了一个目的,是追寻生命生与死的问题。其实密宗同禅宗一样,什么叫禅宗、密宗呢?简单地讲,是偏向于修证做功夫,怎么样求证到。这就是禅与密同其他宗派的差别,其他各宗各派讲学理的讲来讲去,似乎同他不相干。所以说禅宗始终是单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正统的密宗也是一样,“不立文字,口口相传”,一路下来,怎么样修持到底而证果。
所以在印度禅宗的传统修持,由迦叶尊者,传到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的时候,已经是南北朝了,到中国来他是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的侄子,是印度一个小国王。达摩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了,离开中国的时候,一百五十几岁。在熊耳山,那个埋下的达摩棺材,打开来里面并没有这个祖师。二祖神光走的时候也有一百零七岁!这些你们要特别注意,年龄虽然没有多大关系,但同时代有关系。
现在回来讲禅宗,禅宗开始的公案,很有意思啊。有一天,佛在灵山会上,本来很庄严,大家都坐在一起,释迦牟尼佛在座位上要说法了。他还没有讲,看见前面有一个花瓶,他拿起一枝花在玩,这样转转,大家也没有讲话,只有迦叶尊者在座位上“破颜微笑”。“破颜微笑”这四个字怎么说呢?本来脸绷得很紧,大家都等着听话,佛玩了半天花也不讲话,迦叶尊者张开眼一看,哗,师父在玩这个!“噗”!忍不住了,“破颜”。就这一笑笑坏了,佛看到就讲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那迦叶尊者听了,当然只有合个掌。所以“教外”是在这一切讲空讲有经教以外的,与那些道理都不相干。这个法门只有摩诃迦叶懂了,佛交给他了,这是禅宗的开始。现在学者研究禅宗,认为没有这个事,是祖师们假造的。
禅宗祖师说这件事,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有记载,这本经有翻译过,但失传了,我们的《大藏经》里没有。后来有外国学者到中国,说有这本经,现在在朝鲜发现了,是中文的全本,在韩国《大藏经》里有。这是讲这一段故事。
再说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我们已经背了很多文字了,这不又是文字吗?就是迦叶的破颜微笑四个字,也是文字啊!不立文字,一讲出来已经立文字了;不可以言说,一说出来,已经言说了。所以,不可思议,你已经思议了,微妙在这里。
这一路的修法下来,专讲修证,这样就是禅吗?不是的。你们注意,这是讲禅宗心法最后的见地;至于如何修持用功这一路,都有功夫的,都有作用,只是没有讲而已。所讲的只是最后归纳出来的结论。这个要特别注意,并不是那么一说就是禅了,那是开玩笑了。
印度二十八代的祖师,是这样一路一路传下来。到了东汉时期,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东汉第一个皇帝,是汉光武刘秀。刘秀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中国几十个皇帝中,我特别推崇他。他是乡下种田出身,不想做皇帝,最后做上皇帝,做得很规矩,很老实。他的儿子也很了不起,就是汉明帝,光明正大不含糊。汉明帝时候派人到印度联络,取佛经进入中国,洛阳白马寺就是汉明帝时候开始的。后来盖了十座寺庙,安顿出家僧尼,所以第一个出家人,第一个尼姑,也都是在汉明帝的时候开始的。当时出家,不改姓氏,假使姓李的话,法名古道,就叫李古道,只是有佛教的一个形式。那是中西(印)文化刚刚开始交流的阶段,只是崇拜信仰佛教,讲究修持是以后慢慢才来的。
东汉由光武到明帝,一直到三国(魏蜀吴),汉朝刘家天下也没有了,差不多有两百年(西元二五——二一九)。这个时候,西域交通不便,佛经翻译得很少,相传的也很少。到了三国的时候,这个西北,现在讲丝绸之路的交通多了,才有多一些文化交流。佛教戒律的开始,都在河南曹操子孙政权(魏)下面开始的。
这个时候中国呢,干什么?最流行的是学神仙。在佛法没有来之前,中国人已经有一套修神仙的方法,也在修持啊,那已经一千多年了。炼丹修道、做功夫,画符念咒,研究道家神仙之道,花样多了。对西方印度文化,还有修仙的法门,中国人都能接受,觉得这个稀奇,因此中印两方面的研究配合,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好好去学打坐,也没有禅宗,慢慢再过几十年,鸠摩罗什过来,翻译经典了,于是西安一带,关中一带翻译大小乘经典,《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整套翻译出来了。那时翻译经典的和尚全国有几千人。你注意啊,那些和尚不是你们这些和尚啊!
怎么说呢?那个时候,出家人能够拿到一张政府发的文凭叫“度牒”,是不得了的!出了家以后跳出了社会,剃了光头,不缴税,不限制住在哪里,不受户口管制,不受国家法律管制,见皇帝也不拜,政府也客客气气;不过人家也不理你,你也不理人家,到处云游,做个世外高人。所以出家人很多,都愿意拿一张度牒跑去出家了,完全不受一切拘束!如果这个人小小的犯法,已经出家就不问了。等于现在犯罪向外国逃,那时候犯了一点小罪,向光头里头一钻就行了。就怕头不光,头一剃光万事拉倒,就是这样的。
现在你们和尚不好当啊,随时还有身份管理,同老百姓一样,那个时候护照是什么?光头!谁有这个勇气把头发剃掉?中国人一直到明朝,胡子头发从来不剃的,剃了是犯规矩的,谁肯剃了这个!那比你从三层楼跳下来自杀的决心还大。所以出家等于自杀过一次!
这一批有学问的出家人,在关中一带翻译佛经,那个声势之浩大,影响中国文化很大很大,知识分子都向那里走了,所以有许多人剃了光头出家去。譬如在庐山创办净土宗的慧远大师,他也是大学者啊!声望地位也很高,剃了光头,出家做祖师了。他那个号召力很大的,人家看到这个光头师父肃然起敬,也肃然看不起,这是两种矛盾心理和看法。
当时翻译以及论辩的学问大得很,所以“三论宗”“成实宗”兴起了。这个时候,真正影响中国修持的和尚是佛图澄,这位大师过来了(西元三一○年至中国)。他不讲经,不说法,就是奇奇怪怪的,修行非常好。他是走禅修禅宗路线来的。佛图澄大师一来以后,那不得了,因为他有很多神通。那个时候当然没有电灯,他胸口有个洞,好像一团棉花一样塞住,晚上要看经了,把这一团棉花拿掉就看了,不晓得身上哪里带电灯泡的。然后,过两天跑到河边去,把胃拿出来洗一洗,洗了以后,搓毛巾一样,搓一下又放回去了,诸如此类等等。所以,信仰他皈依他的非常多。他跟关中的那一派学者,西安鸠摩罗什那一边的完全不同,不过他在的时候,鸠摩罗什还没有到,快要到了。
佛图澄的弟子道安法师,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庐山慧远法师是道安法师的弟子,所谓“弥天释道安”,那是了不起的人,他的弟子很多是名僧高僧!他跟鸠摩罗什同时。这个时候才注意怎么样修证佛法,那时达摩祖师还没有来。
我先讲到这里,他们叫我休息,等一下再讲。大家起来喝杯茶。不客气啊,你不起来更好。呵呵!
佛教文化蓬勃
说修行道地经
谁是不迷转世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
道教也兴旺
慧远与达摩禅经
现在讲到这一段,都还在正题外面,目的是先使你们了解这个趋势。
这个阶段,中国的佛法刚起来,因为你们年轻,中国历史不大了解,注意!这就是历史上总称“魏晋南北朝”的时代。“魏”是曹操儿子做皇帝的朝代。曹操父子的政权十几年,就被司马炎家拿走了,改叫“晋朝”。晋朝没有几年就四分五裂,分东晋、西晋,西晋在黄河流域,首都在洛阳;东晋南渡,到南京来做皇帝,从此长江黄河南北分开了。
东晋南渡以后,黄河以北“五胡乱华”,实际上,都是少数民族起来做皇帝,政治一塌糊涂,乱搞一顿。老子做个几年皇帝,儿子起来,把老子打垮自己干。南面的东晋之后,经过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宋不是赵匡胤的那个“宋”,是刘裕。然后是齐,萧道成,都是江苏人做皇帝。梁朝,梁武帝萧衍;陈朝,陈霸先。再到隋朝统一,再下来才是唐朝。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开始统一天下(西元二二○——五八一),三百多年天下大乱。那个时候,中国大致上是南北一国两制。中国的政治之乱,是少数民族跟汉民族的乱,乱得一塌糊涂,可是在文化发展方面,也闹热得一塌糊涂。而且光头也光得很清楚,这个时候出家好玩咧!有个度牒,出了家以后,你们打过来打过去,同我们都不相干,自己背一个兜兜去出家,人看到是世外高人,比现在有钱逃美国还厉害。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是一个什么时代啊!多闹热啊!演电影都演不出来的,文化鼎盛,太闹热了。
虽然那个时候天下很乱,可是翻译佛经倒很多。所以,你们看到的敦煌壁画,龙门石窟等等,都在这个阶段起来的。北方文化,少数民族起来,都是信佛教。除了佛图澄大师的影响以外,修行人有没有呢?所以我说你们要注意,竺法护翻译的《修行道地经》是一部讲修行的经典。这本经典,讲如何坐禅、修行、证果,是一本最具体、最重要的经典(按:东汉安世高翻译之《安般守意经》《禅行法想经》等,是将禅观带入中国之第一人)。
为什么修行,要怎么修?《修行道地经》告诉我们,先要了解人怎么来投胎,所以我叫大家看后来翻译的《佛为阿难所说入胎经》,知道十二因缘,知道怎么投胎,和现在生命科学都是连起来的。
现在我又倒转来,很快跳过来讲。佛学道理告诉你,一个中阴一入胎就迷了,不知道前生从哪里来。所以十二因缘是“无明缘行”,一片无明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动力,叭一转,“行缘识”,变成胎儿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胎儿就成了。从这里开始,然后胎儿在里头“色痛想行识”慢慢都形成了。
至于你怎么样去解脱,《修行道地经》翻译得很彻底,所以要研究佛法,先要了解生死问题。佛跟阿难讲怎么样入胎,如果这个学理都不懂,你谈什么学佛修行啊?这不是空洞理论,以现代科学来讲,佛在两千多年以前,把人从入胎到变成婴儿的这个科学说出来了。有些是现在科学上有的,佛经里头没有,有些佛讲的,现在科学还没有发现,这是个大科学,不得了的。所以修行,就牵涉到这样大的关系。
《修行道地经》,我叫大家仔细研究,几个人肯看?看都不肯看,何况谈研究啊!像我看了一句话,就在研究了。开始一看,唉哟,明明“色受想行识”,他怎么这里讲“色痛想行识”?把这个“受”字翻成“痛”,咦,翻得不好,翻错了。后来一想,忏悔,对不起!还是他老人家对的,这个“痛”字翻得对。我们伤风了,痛不痛苦啊?痛啊,难过啊!你们先学打坐痛不痛啊?痛啊。难受不难受啊?难受。难受叫做“痛”嘛!或者打坐时不对了,也是痛啊,翻成“受”翻得很文气,那是广义的;“痛”是翻得很切实的,就要这样注意。
所以说,灵魂入胎,要转生不迷谈何容易。中阴入胎就迷,如果前生有修持的罗汉再来,或菩萨再来投胎的话,入胎不迷,住胎也不迷,出胎也不迷,那真是过来人,大阿罗汉大菩萨来的。
譬如我们中国的智者大师,禅宗里头的四祖道信禅师,五祖弘忍禅师,这些都是入胎、住胎、出胎不迷的人。当时道信禅师要传法,没有人接啊,就感叹:哎呀,急死了,怎么办?他庙子上一个种松树的老头,没有名字,叫栽松道者说:“师父啊,我行不行啊?你传法,我来做五祖吧。”
“哎呀,老头啊,你不要开玩笑,你是行啊,可是太老了,你比我还老。”栽松老人说,那我再来。四祖说你真的?“真的。”“那我等你。”
所以那个老头就走了,跑到山下,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子正在洗衣服,他说,大姐啊!女孩子说:“干什么,师父啊?”“我想在你家里借住一下。”“那不行哎,我家里还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啊,你去问他们吧!”他说:“问就问,我敢。”就走了。
这样女孩子肚子就大了,赫!这情形在古代还得了,要被打死的,她妈妈不愿意啊,最后把她赶出去。这个女孩子没有做坏事,肚子却大了。十个月怀胎好辛苦,生下来是男孩子,就是五祖弘忍。妈妈把孩子丢到水里头,但是没有跟着水流下去,反倒转流上来。很奇怪,又把他捡起来,弄干净养大,十四岁就来见四祖,两个人因缘一兜就出来,悟道了。他等于自性不迷的人,这可以说入胎、住胎、出胎不迷了。
譬如我书上常谈到,你们最欣赏的一个有名的故事,“三生石上旧精魂”,是杭州的故事,也是西安的故事。你们都记得吗?记不记得?你们都不讲话。(答:记得)这是圆泽和尚,和李源居士的故事。圆泽不是那个讲唯识的韩国的圆彻,你看孙教授都记得,他记忆力非常好。
这两个好朋友,在西安那边,到了晚年,年纪大一点,两个想到四川峨嵋山拜普贤菩萨。圆泽法师讲要走旱路,从西安走汉中、绵阳,到乐山,上峨嵋的这条路。李源说,嗨呀,我们难得坐船哪!从三峡上去,再到乐山,到峨嵋。两个人吵来吵去,为这个决定不了。最后呢,李源决定走水路,和尚只好跟着来了。
到了三峡的船上,河边一个大肚子的女人在洗衣服,圆泽法师一看到,哈哈,兄弟啊,完了,逃不了了,我叫你不要走这条路。李源说:“什么事啊?”圆泽法师说:“她怀孕三年,就是等我。我想躲过不来,你偏要走这条路,我马上要走了、死了,三天后你来看我吧,我会对你笑一笑;十年以后,再到杭州去找我。”所以,李源收拾了圆泽法师,打听到这个女孩子家里,果然,三天以后生了孩子。李源去看,孩子抱出来了,他拿了红包,那个小孩子对他笑一笑。李源就知道了,难过得一路伤心,把好朋友害了。等了十年,又到杭州去找。
杭州西湖山上有个葛岭,那里有块石头,叫“三生石”。李源后来守信用,到这个地方找,在这块石头上坐着等。三天以后,看到一个放牛的娃娃,拉一条牛来了,李源一看,知道就是他,小孩子就念了两首诗: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生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前因恐断肠
吴越江山寻已遍 却回烟棹上瞿塘
这些是顺便讲,不要被这些文学迷了,你们现在没有资格谈文学,记得而已。这是说,修行有人可以到达入胎不迷,住胎就迷了,不到三果以上的境界,没有达到三禅定以上境界,一出胎是非迷不可。
你们研究阿赖耶识,为什么一个妈妈生出八九个兄弟,每人个性都不同?这不是遗传的,是自己前生带来的业报不同;因此每个遭遇、命运也不同,可是自己不知道。
为什么我们入胎出胎会迷?生死来去那个压迫的痛苦,比你熬腿比你打坐还难受万万倍以上。一痛苦一昏迷你统统完了,所以气脉不修通,你想得定了生脱死,谈何容易。这个都做不到,你们岂不是白出家了!
这段话把你带领得天昏地暗了,现在我们话说回来,魏晋南北朝一部讲修行的书出来,就是《修行道地经》(竺法护译,西元二三八——三一六),讲老实修行的法子。由安那般那,数息、随息、止息,然后讲到怎么样用息,修风大,修生命的气,然后转到白骨观。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教弟子们证果,主要都是白骨观、生命气这两个路数,都是在这两个上面转,很重要;再配合三十七菩提道品去修持。《安般守意经》和《修行道地经》,影响了中国道家,所以道家就有了修气,安那般那后来变成气功了。《坐禅三昧经》是鸠摩罗什后来翻译的,还晚个一百年(鸠摩罗什西元四○一年到长安)。
所以道家讲修到神仙长生不死,经常用代号讲话,怎么讲啊?些子事,这个“些子”是什么?是“此”字下面“二”划,“此二”就是“神”跟“气”两个,心念跟气两个合一。所以佛教用念佛珠,道士用个连环圈,两个藤的圈连环,转来转去,就是“神”跟“气”两个不分开。
这个时候,达摩祖师还没有来(西元五二○年到广州),这个时候的修行,是受这本《修行道地经》影响来的,加上佛图澄大师(西元二三二——三四八,三一○年至洛阳)过来,口头传授的,用神通传授的,怎么样得定,都是走的修行路线,简单明了快速,不谈教理。
教理是后来在西安、关中、洛阳发展的。在西安一带,鸠摩罗什来了以后,那边学者很多,他们着重谈学理,像“三论宗”的《百论》《十二门论》《中观论》等等。可是你看到,凡是讲教理讲道理的学者们,看不起实修的人,认为他们又不懂学理,乱打坐,懂个啥啊!这般打坐修行的,又看不起这些书呆子,他妈的,那些人乱吹一气,空讲一大堆。
当时两派就是这样,势力很大,所以道生法师(西元三五五——四三四)在西安,因为讲究修持,这些学者都容不了他,结果被赶出关中,就到南方来了。因为长江以南是另外一个世界,也很热闹啊!这边的在家居士们,由两汉讲儒家的学问起,讲四书五经的,已经讲得不想讲了,因此专门提倡“三玄之学”,就是《老子》《庄子》《易经》。所以后来禅宗临济的“三玄三要”,同这些都有关系。
魏晋南北朝,北方这些少数民族皇帝的政权,专门在山上、石头上刻佛像;南方这边专门修庙子,也讲修持。所以有一首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苏这些庙子,都是这个时候造起来的。南朝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外加三国东吴、东晋,都建都南京,所以叫“六朝如梦鸟空啼”。像梁武帝这些都信佛的,都是弘扬佛教的啊!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在五六代的政权朝代,几百年的演变,我们只好写个题目:“乱玩光头”,都在和尚里头玩,太闹热了!
所以有位学者汤用彤,写一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拿《高僧传》里的资料写一写,只讲一点点,就是名学者了。要是我来给你们出题目的话,这里头可以写一二十部的著作,不得了。还有科学方面的东西,天文、地理,古里古怪的东西,很多都在这个时候传进来了。
中国道家修神仙的也多,譬如杭州葛岭的葛洪,江西的许旌阳,像万寿宫、旌阳观,这些道观都还在啊!所以道家、佛家各种人物,都是这个时候出来的。可是这个社会之乱、政治之乱,只要坐着想想,读读历史,就会又伤心又可笑!看看自己这个民族,在那个最变乱最苦的时代,七零八落多少变乱!这边杀人如麻,那边又是剃了光头,上山修道得道,精神文明又提得那么高,文化偏偏是那么发达。这是个什么国家?什么民族?到现在我都搞不清楚。真是奇怪的一个民族国家,这么有意思。
这个时候,达摩祖师快来了,可是达摩祖师未来以前,他的一个徒侄先来了,就是佛大先的弟子——佛陀跋陀罗(西元三五九——四二九),是禅宗的弟子,注重修行、做工夫。他翻译了《达摩禅经》,告诉我们怎么样修行打坐。这本经跟《修行道地经》配合的,后来你们看的智者大师讲的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都是从这里抽出一点点,没有完全讲清楚,所以这次要给你们讲清楚。明天起正式讲这个修持之路,要好好听,听了好修行。
佛陀跋陀罗跟鸠摩罗什(西元三四四——四一三)见过面了,鸠摩罗什很多经典翻不出来,曾请教过他。他就讲鸠摩罗什,大意是说,也不好好用功,你这个见解,在中国怎么出那么大名啊?这句话你看多得罪人啊!当然鸠摩罗什法师没有介意,可是他的中国弟子听了就不高兴。这批和尚也都是大学者,慢慢借故说他玩神通,破了戒,就把他赶到南方来。这个时候慧远法师(西元三三四——四一六)到南方了,在江西庐山成立了“白莲社”,建立了“净土宗”。其实这里头也有政治关系,因为这些和尚里的学派,与关中学者互相有意见有斗争,所以他避开到南方来了。慧远法师也就把佛陀跋陀罗请到庐山来,译出《达摩禅经》。
佛陀跋陀罗当时预言,说后年有印度的五只船到。他们当时不相信,说他扯谎,也是罪名之一,说他乱讲神通。后来果然是有五只船到。从这个船上下来的人是谁啊?就是达摩祖师(?——五三五)。我讲这个话,因为考证年代,达摩祖师从南面坐船过来,广州上岸。你把这些蛛丝马迹一连起来,非常有趣;但是考证起来就麻烦了。
因为这些经典流传,所以我让你们看《高僧传》,还有看《神僧传》《神尼传》,这个时候成就的非常多。为什么那么快,那么多?因为修禅定的关系。这同禅定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是一个根根,两条枝杈。
譬如说,隋朝的天下,隋文帝姓杨,是尼姑养大的。杨家是住在庙子旁边,他妈妈生下来这个孩子,家里不能养,一养就出毛病,发痉挛啦什么的。隔壁的老尼姑过来了,说:“啊呀,施主啊,你们杨府养不了这个孩子,还是归我带吧。”她就把孩子抱过去带大,所以他们都是信佛的。又如宋朝第一个皇帝刘裕,也是尼姑带大的,他的小名叫“寄奴”,在庙上寄养大的。南北朝好几个皇帝都是这些尼姑培养出来的,本事大吧!那岂止是“尼姑生儿中状元”,这些都是尼姑儿子做皇帝。
这个时候的佛学,大家赶时髦,有人取名字叫“罗汉”的,也有叫“菩萨”的,叫“夜叉”的也有,叫“金刚”的,叫“般若”的都有,很时髦。等于我们现在有叫“原子弹”的,也有叫“散弹”的,最时髦的就是洋文的名称,像般若、罗汉都是外文来的,当时就是这么一个时代。可是你看看《高僧传》,在那个阶段证果的非常多。所以我说,中国文化发展到宗教发达,禅宗流行,真修行的反而少了。
休息十分钟再说,还不要散开。
达摩祖师与神光
心如墙壁是什么
对无喘的问答
色空的对答
听不懂怎么办
《达摩禅经》、《修行道地经》这两部经典,是历代佛弟子修成功的大罗汉们的亲身经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达摩禅经》翻译出来,在当时也没有大流行,但有跟着它修禅定的人。这个时候天台宗智者大师(西元五三八——五九七)还没有出来。后来智者大师的“小止观、六妙门”,就是抽用这两本经的要点,但是并不完全,也不对了。他是另走一个路线。我认为,这就是天台宗不到三五代就断的原因,因为没有人好好修了,也修不好了;禅宗也没有了,真修禅定的都没有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这个道理明天继续讨论。因为你们都学过一点听呼吸啊,鼻子数息啊。和尚没有钱嘛,只好数鼻子的呼吸了,把它当钱一、二、三、四慢慢攒吧!也攒不出来几个钱。不过,要是真懂了数息的方法,很快就有效果的。
好了,达摩祖师和鸠摩罗什、佛陀跋陀罗,三个都是印度来的,可是没有同时。佛陀跋陀罗是从南方广东这边上岸的,达摩祖师也是,不走丝绸之路。鸠摩罗什是从西北这一边过来。一个从北印度过来,两个是从中印度尼泊尔,从南印度这边转过来。来中国的路线两条,修行的路线也是两条。
现在我们讨论禅宗,昨天讲到,达摩祖师取禅宗心法来,在《五灯会元》《指月录》上也看到关于二祖神光。当然你们大家要注意他,我写过一些小文章叫《禅话》,你们再看看。
二祖神光见达摩祖师以前,也在修定,他打坐用功夫很深入,而且没有出家以前,他是研究“三玄之学”,是“老庄”的专家学者。他学问非常好,下面学生弟子,信他的人很多。他因为看了佛经以后,正式出家,出家以后求道,到达摩祖师这边。所以,禅宗的记载很简单,在雪地上站着求法,不要说砍不砍膀子。古道昨天跟我讲,“老师啊,那个嵩山真冷”。我说那是中岳嵩山,中国的中天啊!当然冷,再加上它那个雪,冻得很,神光为求道不怕冻。
注意哦,你看看,二祖到嵩山见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在打坐,这样冷的山上还下雪,他站在旁边。达摩祖师回头,看到他站在那里,不知站了多久,这雪下得已经把两个腿埋了。所以达摩祖师问他:“你干什么?”他说:“我来求道问法啊!”达摩祖师大骂他一顿,意思说:你!来问禅宗的心法,立地明心见性成佛,那么容易做到吗?
“诸佛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你看骂得多厉害。一切佛无上的道,“旷劫精勤”,你做了多少功德啊?你修行多少了?旷劫,诸佛菩萨是多生累世,真正勤劳在修,修什么?难行能行的菩萨道,一般人做不到的事,他做到了。“非忍而忍”,有些忍受不了的痛苦艰难,能够忍得住。所以小乘修行,也讲“忍法”,譬如打坐熬得住,也是小忍。
“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他说:你呀,想学禅宗,传你心法,立地可以成佛,你休想,你在这里打什么妄想!
这一顿收拾下来,够惨吧!那么冷,站在那里,下大雪,雪到膝盖头这里。师父问他,你求我干什么,他说我要求道,结果被他这一顿骂。因此他表示诚恳求法的决心,抽出戒刀来,把膀子砍了。达摩祖师也是人嘛,有慈悲心,就说,好了!收容下来。我们不要光是看文字,应该说不是这个时候马上问他什么,是过后问他有什么经历。当然他把修行经过一切告诉师父,就是“此心不能安”,所以,达摩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他说:“觅心了不可得”,心找不到。
达摩祖师说:“我与汝安心竟”;就是这样下去,我给你安好,参究一下,你可以安心了。这是当时接引的一种机缘,写禅学的人,自己就下注解了,认为这个时候二祖悟了,哪里说二祖悟了?这是当时接引的禅宗手法,意思是,好!你如果找不到心,那就是啦!这些佛经上都有嘛,写得明明白白,“心不见心”,“心不自知”啊,心是找不到的,所以“觅心了不可得”。
我问你,壬师啊,譬如你出门带了三万块钱,临时要用,结果你找了半天丢了,你说找不到了,这个时候你如何?“好吧!那就算了吧。”那个好吧,就是算了!没有了就算了。找了半天找不到的时候,那个心情,自然有一种放下轻松的感觉。但这并不是禅哦!也是禅的一种,是接引教育的手法,不能说在这里就是悟道。真正的悟道是用功夫,是另一个境界。你不要看了这些语录,随便受骗。
达摩祖师告诉二祖,当然他在那里有多久没有记载,也跟在他身边了,在嵩山少林寺那边,告诉他怎么用功:“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真东西来了。外面境界一切放下都不管,这个外不是身体以外哦!你内心上那些什么念佛,念咒子,做各种各样的功夫都放掉。“内心无喘”,“内”也不是身体以内的内,再深一层,你各种念头、各种思想一概放掉。然后,呼吸也宁静,不呼也不吸,没有心息的往来,完全宁静了。到这个时候,“心如墙壁”,内外隔绝了,外边也打不进来,“可以入道”,可以进门了。功夫没有到这一步,什么都不要谈。所以这一段记载很真实。
等于昨天,我过来想给丁师改姿势,我还没有走到,他已经抬起眼看我了,他就动了。后来第三次过来,他又动了。我说:“你干什么?”他说:“我看到你过来。”我说:“你不要受我影响嘛!我过来同你什么相干?”要内外不动,心如墙壁,过去过去都知道,但是都不相干。
然后记载说,这个时候,二祖还跟在达摩祖师旁边,跟了多久,这个查不出来。每一次,他向师父报告用功的心得时,达摩祖师“只遮其非”,不对!不对!否定了他。没有告诉他什么不起妄想,无念就对这类的话;也没有告诉他怎么去除妄想,怎么就是道,一切只是否定而已。
有一天,二祖来告诉师父:师父啊,我做到了,我到达了,外缘都息掉了。换句话说,一念不生,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起了。达摩祖师说,你不要落在断灭见上哦!认为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都空了,那就不是了。他说:没有啊,我都清楚啊。好,从此入门了。
这一段“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个时候也不打机锋,也没有什么转语!这些路线走的是真正的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一条直路。而在这句话中有关功夫见地,你自己参一参,这个参不是去研究,是一边做功夫一边体会,保证你成功。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一切放下完了,既不落入昏沉,又没有散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身自性自然现前,这是一个重点。
今天晚上你们先掌握这个重点,夜里体会体会,明天起正式告诉你修小乘止观这个修行之路,配合上这个,然后再讲一点禅堂的规矩。反正一下搞不完,也没有个场地表演,譬如打香板,香板怎么来的?我开始提出来,你们没有答啊(答:从雍正开始)。不要乱用香板,千万注意。我很反对乱用香板,就怕你们将来,又有武功,又乱用香板,当个木剑那么用,乱去打人家的屁股,来生果报,给人家打屁股受不了啊。
好吧,今天先到这里为止,回去先参这一段。看看做到怎么样!明天再来讨论了。我请少林寺同学们先留一下,对这四句话,体会到什么程度啊?闲谈一下,好不好?讲讲你们个人的经验体会。这样,丁师开头吧,他敢说的,无人无我,放开来说。
僧丁:我觉得这个话的意思,禅宗有句话叫“大死大活”。
南师:这是讲道理了,讲你自己的体会。
僧丁:我自己的体会,自己心里面的东西,因为在久远劫来,轮回的过程中,染上妄想执著的习气,这是在内心里,而不是外边的东西,这些习气要从内心里把它放弃。
南师:对。
僧丁:心里面“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你再遇到这些事,你内心不会有这个喘息,喘息是波动啊。如果我喜欢这个东西,马上有个感觉,有这个反应一样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就是说对这个东西,已经放下了,看见了就看见了,就是说心慢慢的清净了,清净了就可以入道,慢慢地可以进入这个道的门嘛。
南师:这是你的理解?
僧丁:呃,对。
南师:那你平时做功夫也是这样做吗?
僧丁:平时对这个想得很少。
南师:不大注意这个道理,重点不在这里的?
僧丁:对。
南师:那请你再说。
僧丁:我平时对这个上面想得很少,因为以前我看《心经》,对《心经》想得多一些。
南师:那你对《心经》的心得讲一下看看。
僧丁:对《心经》我是这样看的,因为这个“色”和“空”,很多的概念问题,我的体会就是,理解概念问题比较明显。就是说“空”和“色”,好像一个人两个名字,老是弄不清楚。对这个问题,我一个体会就是,“空”跟“色”啊,其实是他讲一个东西,两个名称,就是“空”跟“色”,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这个思维就转不过来了。他说这个“空”是“色”的时候,反过来说“色”是“空”的时候,脑子就转不过来了,在这上面混淆,混淆了很多概念,人的内心就产生了很多执著和妄想,不知道“空”跟“色”是一回事。
南师:你是这样看法吗?
僧丁:嗯。
南师:嗯,好,那么一直是这样看法?
僧丁:对。
南师:你得结论了没有呢?你自己做了结论没有?
僧丁:我自己觉得,到最后还是用功吧,这样一个体会就是说,把这个道理弄明白以后,心里马上有一种浑身很通畅的感觉。
南师:那么,你认为“色”、“空”两个转来转去,只是名相上在转吗?
僧丁:这个,它含义不一样。每一层,每个阶段对这个含义理解不一样,这个本质呢,是一样。
南师:不是啊,你现在的观念,你讲的是两个名词上的观念在转来转去。
僧丁:这个概念,还是心理认知的这个概念,如果它这是个本质,你说它是空,已经不能接受了,因为一般的人,从小熏习已经不能接受了。你要说是个本质,他肯定能承认,你说它是个空,他已经不能承认了。所以,人这个习气毛病,首先都是在色相上熏习出来的。
南师:是你的认为?
僧丁:对。
南师:那佛法讲“色法”是讲实在的哦!色法就是唯物哦!就是你这个本质,这个本质是真的哦!色法是有的哦!不是空的哦!
僧丁:对。就是这个相的形成,要知道它的形成,并不是说,你知道它的形成,就不会执著它了。要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形成的。
南师:怎么形成呢?
僧丁:这个东西就是《心经》上讲到的“五蕴”嘛!它是“五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东西。
南师:你这个是讲佛学,佛法所讲的色法,不只用佛学讲,还要用科学讲解,这一点,你们千万要注意,要懂一点科学物理。科学的物理显示,这个东西本来也是空的,大科学家也知道,色法就是物。色法包含了五种,在佛法里是“地、水、火、风、空”,是有“质”的,就是现在讲物质的。但是现在科学都晓得,这个物质,分成表色、形色、显色等等,各种现象归纳起来有三十几种,它的变化很大。
譬如我们这个肉体坐在这里,你觉得难受,像今天给你调姿势,碰过你的背部,这些都是色法作用。有就是有,不是空。
僧丁:我讲的意思还不是这个意思。我讲的意思就是说,人这个心啊,我把它当成心,就是说,这个心的形成,都是因为色法上的一个经验,一个积累。
南师:你讲得对啊!你讲得对。我刚才忘记了给你讲,色这些东西就是相嘛,色相本来是空的,你是从心法上讲这个色相,这理论你讲得差不多,但是以后不能这样讲了。你这样讲,对一般普通学佛可以,针对一个大时代科学就不同了。现在要懂得科学,科学讲的那个色法的空,跟佛法讲的究竟空不一样,叫你留意这个。
僧丁:我对《心经》体会的就是说,有些人是在解释这个概念,我认为这个概念不用解释,可以变换一下,就是空跟色吧,它是一个概念的变换问题,并不是解释什么,用空解释色,或者用色解释空。
南师:对,你讲概念就是现代的话,就是一个“概念”,我们现在先回来,讨论什么叫概念。
僧丁:概念就是定义嘛,它定义这是一个本质,它就是一个本质。
南师:但是,所谓概念,我们讲实在一点,就是我的心里、思想上有这么一个东西,一个观念,这个叫概念。概念是现代逻辑上产生的名词,古人没有这样用,古人只叫“念头”,就是这个“念头”。
僧丁:念头,对。
南师:现在新名词叫“概念”。这个念头、思想,你说色、空两个变来变去,你就是说,这个都是玩弄自己的思想。你思想觉得没有这个东西,心里就舒服了,空了,放下了。
僧丁:放不下的,就是这些东西。
南师:对。放不下就是你这个念头,自己放不下。
僧丁:对自己念头放不下。
南师:你说色也好,空也好,都是自己念头上在转,玩弄自己嘛。把这个念头放下来,就无所谓了,色也好,空也好。
僧丁:对。明白了它两个是一样,一回事嘛。
南师:以现在来讲,这个是从一般心理学上的讲法,也可以做得到,但是究竟“色”“空”,不是这个道理,叫你留意啊!明天再讨论。看你还真在山上用功,没有白出家,年纪轻轻你到现在还真在用心呢!真了不起,但是还要进一步。这个明天再讨论。
后面还有吧?还有哪些年轻的朋友?免得有话憋住不说,不好啊,有没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好,甲师讲话,你讲清楚一点。
僧甲:刚才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这在《楞严经》上,佛开示阿难的时候,在那个“四科七大,会归如来藏性”。四科就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最后是七大。“会归如来藏性”,在这个地方。
南师:对,你正好说有问题问我,你们有事情诸位尽管请啊,他要求我给他一点时间,我现在给你时间,我们两个讨论。
僧甲:就是这个问题一直参不通。
南师:你说根据刚才丁师讲起,你现在提出你的问题是吧?大家没有听懂你的话,你说《楞严经》上关于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
僧甲:七大归纳起来,就是“根尘识”,“根尘识”最后佛法归纳成为几句话,他就是说,“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后来他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就是这个地方我就不懂,如何是“知见立知”?如何是“知见无见”?这是第一个问题。
南师:你问得好。你要我留时间给你,就是问这个问题?还有很多吗?
僧甲:还有对于那个“缘起性空”的问题。“缘起”属于生灭法,“性空”属于不生灭性,但是《圆觉经》上讲,“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但是我们平时起心动念、行住坐卧,都在这个无明用事,“以轮回心,生轮回见”,“于无生中,妄见生灭”,那个就是我平时一念无明所在的地方。
南师:你第一个问题牵涉到《楞严经》,第二个问题牵涉到《圆觉经》了,还有一个,原告先提出来,被告再来答辩。
僧甲:那个“缘起性空”的问题,就是见到性空,在我们一般普通的凡夫知见呢,认为空就是空,色就是色,但是在胜义谛中,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这是在胜义谛实相上讲,就是在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两者之间,不再自相矛盾。这个也是《楞严经》上讲的问题,就是地、水、火、风色法,“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个也就是说“缘起性空”的道理。
南师:你都背得很好啊,不错啊!
僧甲:靠书本上的东西解决不了啊!
南师:你心里不安,解决不了。
僧甲:心里一点都不踏实,书本上的东西已还给书本了。
南师:你这三个问题都很大,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踏实就好了。
僧甲:还有一个问题,佛在《维摩诘经》上讲的那个,舍利弗在宴坐的时候,维摩居士就呵斥他:“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佛所印可”;答文殊说“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这些个问题是禅宗的关键,禅宗也是讲“不断烦恼,不除魔见,而入佛见”,“不坏世间相,而求实相”。
南师:哎,你这个孩子不错哎,出家这几年在山上不是白住啊。
僧甲:对于禅宗的机锋转语,我是一句也看不懂,但是维摩居士还有一句哦,“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这个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说他随时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包括在这个三界之中来去,生灭去来,连迷梦都没有出定;就是像梦中梦境一样,毕竟还是有迷嘛!要醒来,才知是梦。
南师:好啊,你这样四个问题,还有没有?你都抖完嘛,抖完了我先给你收到,放在那里,要答你的,你问的问题都是很大的问题啊!
僧甲:不是有很多佛的弟子被维摩居士呵斥过吗?迦旃延尊者他是议论第一,佛说一句偈或者简单的讲几句,他就阐述得淋漓尽致。但是维摩居士呢,也就呵斥他,就是“无以生灭心,说实相法”。那我们就是以这个生灭心……
南师:没有错,还有没有。
僧甲:暂时就是这些了。
南师:你打电话找我,找李居士转来,就是这个问题啊,就是这些吗?都是公事哦,没有私事吗?(僧甲:嗯)都是佛法的事哦,就是这些大问题。哎,不错啊!这几年住山还不是白住的,住出问题来了,你这几句还真的背来,真了不起,你这四个问题是一个问题啊!
僧甲:一个解决了,其他的都可以解决。
南师:我想请你替我解决,你不要客气嘛!
僧甲:唔……我就是解决不了。我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南师:我想请你替我解决这些问题,你听懂了吗?这就是禅宗。我替你解决得了,释迦牟尼佛当年早替你们解决了,他也没有替我解决啊,这就是禅宗的机锋,我说请你替我解决,就是要你自己解决。你刚才谈,讲学理,你这几套为什么不写出来?把你这几句问题写出来。丁师!你是牙齿痛么?上火还是什么?吃黄连上清,马上去拿一下。还有哪个身体不舒服的先讲,赶快拿药吃啊!倒点水给他,然后这一包给他,他有点虚火上升。
你在经典上知见上蛮用功,你首先提的,用《楞严经》引用的,“七大皆是如来藏性,既非因缘,非自然”,你都在用功,在研究了,佛门这口饭你倒是没有白吃,不是白出家啊!嘻!你了不起,我真是恭喜你了,不然我怕你辜负自己。“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哪,你有资格吃这口饭了。我现在解决不了你的问题哦,先给你讲第一个问题。
你提到《楞严经》上说,七大的见,明心见性的见,“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原文是不是这样?我们一切众生存在所知所见,这个“见”,不一定是眼睛看见的见,刚才丁师父讲的心里头的概念,这个观念就是见地,知道一切这个就是知与见,“所知所见”,不谈“能知能见”的啊。知见这个作用就是心念,对不对?(僧甲:对)这个心念知道的、思想的,这个就是“知见”。对不对?(僧甲:嗯)
“知见”有了,心里有个知道了,有个思想观念,“知见立知”,这就是一念无明,就叫做妄念,“即无明本”。现在解释文字,对不对?听懂了吧?是不是这样?这两句话是不是这样?(僧甲:嗯)
再下面,“知见无见”,假使一个人做到,妄念、感觉、执著,一切皆空,达到了“知见无见”,空了,没有了,不起这个知见的作用了,“斯知涅槃,无漏真净”,这个境界你到达了,就证得涅槃,证得当下无漏,得无漏果了。当下一念清净了,是不是文字这样?
僧甲:这个我不知道。
南师:我讲的对不对啊?请你决定,你说没有讲对,再来。对了没有?
僧甲:这个我也不懂。
南师:那我不是白讲给你听吗!你只晓得问,我答复你,你又说不知道,我岂不是白讲了!那不是说白话,你逗我玩的。
僧甲:这个“知见无见”是不是离心意识呢?是不是那个意思?
南师:你又乱扯了,现在讲这几句话,你又扯一个问题出来了。你就是专门在那里打妄想,佛门的米给你吃下去,一天到晚在串这个妄想啊!你乱扯下去,我就不答复你。哪里给你们这些人搞得完啊!这样听懂了没有啊?我先问你这一点。哎!你不要老是问你的话,你女孩子气那样,摇摇摆摆点个头,要同男人一样,声音大一点!男子汉大丈夫嘛。
僧甲:还是不懂。
南师:听不懂是吧?那就没办法了。那就放到吧。不懂,那你四个问题我都没有答复你啊,以后再说,因为我答了你也不懂,听不懂!
大家还在这里,现在我不跟你讲了。宋朝有个禅宗祖师——遇安禅师,住浙江温州瑞鹿寺,还注解《楞严经》。他读《楞严经》,读到“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上这几句重要的话,“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很诚心地在读,忽然开悟了。他怎么开悟?自己读了这几句原文,把句子一改,就开悟了,所以他的外号叫“安楞严”。
你看原文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他忽然读到这里,拿那个笔点一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有个知,就完了。“知见无”,知见一概丢掉,就是刚才丁师讲“概念”,这个念头一下都把它丢完,“斯即涅槃无漏”,连“真净”两个字都不要,自己就悟了。所以他把圈点一改,就这样他大彻大悟。
人家自己会圈点,就开悟了。你要问人,别人给你解答了,还是听不懂,那就将来再说吧。换一句话说,你要问我,我说,“你听懂没有?”你说听不懂,是吧?那么我要以禅宗作风说:“兄弟啊,回峨嵋山去,听懂的时候再来。”就好了。
好啊,休息一下。我到这个时候精神就来了,要么我跟你们玩到天亮。因为他刺激我,精神来了嘛!哈哈,“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我就起来了无明,一片无名火就发了,恨不得揍他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