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叶曼居士:叶曼先生讲心经 三


 2020/9/19    下载DOC文档    

叶曼先生讲心经 三

序:本打算休假期间把心经的讲解整理完的,也许是过于兴奋得缘故,过得颠倒了,以为已经整理完了。回来看博客时才发现只整理完了经题,现在抓紧时间把对经文的讲解补上。心经很多人都可以背的,因为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可是真正能理解心经的可谓凤毛麟角了。相当一部分人是以为心经可以招财进宝,升官发财,保佑平安,甚或是附庸风雅,谈佛法是很时髦的事情。我虽然也会背心经,但是看了老先生的讲解才知道自己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所以仔细看看下面的讲解吧。

那么这是说自性的相,我们再看看自性的用。自性的用呢,性自己就是真空的,因为真空所以妙有。房子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用处,所以才可以生出妙有来。我们知道性空可以生出无数的妙有。我们现在把这些东西分析分析,我们才知道这一些东西分析到最后最后最后,到现在已经不是机器能够检查出来的。在这一个小小的原子里有多少东西,显微镜已经识别不出来了,只是知道从理念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在,这个东西造出万物。我们讲物质来说,佛法谈到的本性不得了啊。所以说这一个真空才能生妙有。因为有这么些小小的东西,才能做这个,做那个,我们都知道,我们念化学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原子,再分到无以复加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可以凑和起来生无数的妙有。

那么性跟相都在哪儿呢?有性,这些相不要了,性没有相显不出来,电没有电器显不出来,可是相没有性不成,这些电器没有电不起作用。所以相没有性不成其为相,这是比方,大家可不要执著,不要把这个比喻又抓住了,只是说性跟相的作用。这一个显,性无相不显,相无性不成,这一成一显都在作用,所以说这个性的妙用就是性假设不作用的话,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它不成相的话,我们永远不能够看见。所以波罗提得罪了意见王问,意见王要加罪于他,于是说你净谈佛法,请问你所说的佛性在什么地方?波罗提答意见王,王若作用,无有不是。你要问佛性在哪儿,我告诉你,你要是作用的没有一样不是,样样都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假设你要不用的话,自性这个东西很难见到。好比说在胎为身,出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著,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你看它普遍,它普遍得不得了,到处都是它。但是说小就收摄在微尘小小的东西里,微尘里头都有,所以在佛法里我们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为什么呢?因为佛法无处不是、自性无处不现,所以我们可以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微尘里转大*轮,可以这么做到的。所以说这一个性,知道的知道这个就是佛性,使我们能看能听能想作善作恶使我们成佛的都是这个东西。可是不知道的叫阴魂,这就是魂啊。那么我们知道这一些东西,这个性本身,这个自性永远存在的,在什么地方?在起用上,在相上,我们就是观这个自在。

这个自在呢,没有障碍,它从来不会说是我们修它了,它就好一点儿,不是的。也不会说我们忘记它,它就跑掉了,也不是的。它永远在那儿而且没有障碍,它是通达的。因为自在我们才能自得。凡夫呢,我们整天都是妄念,我们这个念头领着我们跑,我们自己追随着妄念。我们是妄念的奴隶,然后呢,我们自己又是情欲的囚犯。我们整天想的财色名食睡,对不对?就这几样事情,怎么发财,怎么用情,怎么成名,我们吃点什么,晚上睡觉会不会失眠。整天五样东西緾着我们,我们都关在里面,我们从来没有自在过,从来没有自主过,所以我们也从来没有自得过。那么所谓修行,修什么?自作主人,很简单。修行就是自作主人。其他的宗教都有个可以求的东西,佛教不是的。佛教没有主宰,我是我自己的主人,就是我不作妄念的仆人,不作情欲的囚犯,这叫自作主人。我们的心,我说我当然是我自己的主人了,我要往东就往东,我要往西就往西,我们真能这么样吗?不是的。我们看外面的车车马马熙来攘往就是两件事情,不是为名就是为利。所以我们很难得自在,我们的心啊,这个主人很少在我们胸腔内,主人哪里去了?追着六尘跑了,很少在腔子里。只有什么时候在腔子里呢,我要坐打坐了,瞬间止住了,当你真正到了止观,这时候你真正自作主人了,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打坐,这时候你真正作主人了。所以我们最要紧的是把这个放逸的心把它收回来,妄心收回来,不要攀着外缘向外跑。

这个自就是这个心,这个心就是释迦牟尼生下来走了七步所说的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是个神话,但是是个寓言,不要当神话。这个我不是释迦牟尼的我,谁也逃不掉的就是这个,这个是我就是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自性。假设我们能够时时刻刻微密的观查它,观看这个自心是不是在我们的胸腔里啊。我们把它守住不要让它老往外跑,不要让它追逐着,我们一定有所想才有妄念。那么外物永远在变的,天气永远在变的,受天气影响穿这个弄那个。假设我们的心完全不被外物牵引。外物如何变化无常,但是能观的这个性永远在这儿,对不对?楞严经里的老王观河,这个看变了没有?我变了,但是能看的性没有变。所以说这个能够观察自己的自性之永远存在的修行就是观自在菩萨。说起来很容易啊,一点一点来,起先一秒钟,两秒钟,后来十秒钟,把这个主人关在那儿,我自己作主人。你这个妄念来了,我是主人,我看着你,你哪来的,妄念没有了,你去了哪儿,我们也不管。这种自在的修法真是自受用,这可以自在,这也可以自得。这个就是拿能观的智,然后了达外头所有外尘的缘、境是真空的,能得大解脱,这是真正的观自在。菩萨是菩提萨多简称。上求佛法是菩提,下度有情众生是萨多,菩提萨多缺一个都不成。假设我们只是上求佛法,我们是小乘自了汉,假设我们只是度有情众生的话,我们是世上的善人,而不是菩萨。菩萨必须要能够不停上求佛法,必须不停的下度众生,上求佛法是自受用,读到好的东西对于什么有所领悟,是法喜充满,这个法喜充满我们没办法告诉人家,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周身的舒服也没办法送给别人,甚至没法告诉别人,当我们尽我们的能力帮助别人,也让别人得到这种好处,这时候叫他受用。所以菩萨必须要上求佛法,下度众生。能够帮助别人,好比说现在科学发现帮助别人的快乐使你生理起变化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多的了。你看到别人困难帮助别人,这个事情有点麻烦,可是过程中是的受益,生理和心理起的变化帮助别人的好处多得不得了。所以菩萨自己永远不停地精进的求佛法,菩萨也永远不停的救别人,菩萨不停的上求佛法是智,菩萨不停的下度众生是悲,所以所有菩萨必须悲智双运,悲智具足。那么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两边的侍者,文殊代表智,普贤代表行。所以说释迦牟尼他代表自性的本体,佛,佛起什么作用,一个是智,一个是悲,一个是智,一个是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大智大利,要行。这个要让性怎么显,一定要让它起作用。假设不起作用,性没有用就显不出来了,这个就讲完了。底下只是细细的描写一下就是了。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佛法是智慧的法,要智信,用智慧信,不是迷信。智慧的信我们要先从理上入,信了,然后我们要了解。虽然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可是真正信,你是从智信的,是从理信的。这样子的话,你信的才扎实,不是迷信。我们迷信是依人不依法的,觉得佛可以给我福报,菩萨可以保佑我,某某师父可以加持我,这都是迷信。真正智信,我们信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说的法,我们相信他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他说了这个,而且每部经都是修行用的,不是让我们念念而已。也不是念一个字拜一个字就对得起他了。他老人家费这么多心,说了这么多部经,都是告诉我们怎么修行的。信了了解了而且要修行。按照他的方法修行这是真正的报佛恩,这是最大的供养。佛不是说让我们烧个香磕个头就是对得住他老人家了,不是的。他这么大的慈悲是为了救我们,让我们脱离苦海,怎么脱离呢?按照他说的方法修行,行了以后,佛法很了不起的,就是说功不唐捐。你用一分功,见一分真张,绝对不骗人的。那么所以说信解行证是修行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假设你只有信,你也了解了,可是没有行证的话,这是说食数宝,数别人的钞票,我们饿了只说山珍海味,饱不了肚子的。必须自己行,必须自己证,智慧到彼岸啊,所谓般若波罗密多啊,必须要心行。这个心行不是说今天我念了几声佛,我就可以到达了,我就可以修成了,不是的,一定要行深。这个你想想,我们这面镜子这么多的尘垢,多少辈子积来的每辈子加一点儿,我们怎么能够说念三声佛这些尘垢都取消了。

所以行深才能使我们累生积下来的习气慢慢除掉了。行深般若呢,虽然般若是六度里最高、最上、最好的,可是我们要记得要由般若到达彼岸,必须前五种都要行深,前五种差一样的话般若也没有办法行深,它是最后的,它是最重要的,但是前五个必须做到家。所谓做到家就是要行深,前五个都能行深的话,第六个自然就行深了。我们要达到般若波罗密多,我们必须去贪、去嗔、去痴、去散漫、去怠惰,所以前五样波罗密把五种毛病去掉了,去干净了,我们才能达到般若波罗密多,能够到达彼岸,才能做到。心根本的思想就是般若,这个般若就是无分别智,就是所有三世诸佛所证到的诸法实相,这个佛跟佛所证的,无论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证的,他们所证的都是这一个东西。虽然门入的不同,但是见到的东西都一样。就是证到这个既圆又明的这一个本觉的智慧,我们叫它般若,离开一切迷妄的相,离开一切迷妄的情,然后没有分别的,真正的最清净的本来的根本智。这个根本智是通达一切法。我们世间万法,一切法性,然后我们知道一切法性本来都是空的。这一个本来都空的,而且无所得、甚至于无所证的这一个真空,这一个真空无上的智不但根本智证得了而且可以证到所有万法自性本来空而且无相的这一个真空的智。当你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你是拿般若的到达彼岸,我们真正做到了明心见性,明这个心,见这个性。认请楚了我们人人具足,本自圆成的真如实性。这个实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性。也就是释迦牟尼悟道以后说一切众生本来就成佛了嘛。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佛性本自具足。然后我们也知道所有宇宙间的万相是什么样的东西,这样的话我们才把身心的纾惑解脱了,这一解脱我们得大自在了。所以说行深般若密多时,在这个时候照见五蕴皆空。照,我们得先有观,所以观自在菩萨,观自在然后他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观自在是他的先因,照见五蕴皆空是他的证果。能够观达实相自在,知道这个实相原本就很圆满的成就在那儿,于是当你能够这样的话,于是你才能照见五蕴都是空的。这个照呢,就像一个很大的太阳出来,所有的冰霜全都自然就化了,不必说凿冰让它化,太阳一出来所有的都烟消云散了,冰就化冻了。这个见呢,不是眼睛的见,不是耳目所能达到的见,不是见神见鬼的见。所以在楞严经里七处征心,十层显见,一共十种,一层一层的把见来分别。所以这个见,人家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个太复杂了,不说了。我们见到能见的时候,不是照见五蕴皆空的见,这个见是明心见性的见,不是望见的见,望见有见,但是有所不见,一共有九种使我们肉眼的见能见。但是真见呢,无见可是无所不见。

我们怎么来解释呢?沈家桢先生把五眼分析得很好。从前我们只能看到身体外面的,我们只能察颜观色,号号脉,但是有了X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里面了,现在扫瞄看到更里面了。用凡眼见不到的,也可以用天眼见,天人的眼,然后你再进一步是慧眼,然后再进一步是法眼,然后再进一步是佛眼。五种眼有不同的见。

当我们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这个见是真正的见,是无所不见,但是不是见色见光的肉眼的见。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我们身体里头所有的四大使我们能够活下来,当我们死的时候,我们也是四大分离。头一个先是水大分离,大小便失禁,在水大分离之前,病人痛苦得不得了,就是地大分散,有一种很大的痛苦,就像东西在里面撕扯似的。然后风大分离,呼吸停止,最后是火大分离,暖气散了,所以地水风火在人死的时候是这样分散。我们生下来也必须有这四大才成为这个身。这只是我们五蕴中间的色蕴,然后另外就是受想行识,这个受想行识只是有名,所以我们说这完全是心的作用。所以色心二法就是指这五蕴来说的,色蕴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所谓受想行识,受就是领纳,好比说我觉得冷,热,这是六根对着六尘所接纳的东西我们接受了,这是受。然后我们把这个根尘相接接受来了,据为已有了,我们说这个我喜欢,那个不喜欢,违背我们的心意,于是引起我们的喜怒哀乐,顺着我们的,我们喜欢,要求更多,我不喜欢的,要少要去掉,所以整天在取舍之间,所有的行为都为我们的喜怒哀乐而有的。色受想,想就是说因为心取了这个相,我取了这个相,我们就攀缘就想着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我还想怎么样,比如说电视都是我们想出来的,这一个想我们就会思虑,尽量筹划怎么样把它做成,这是想的功用。

行就是采取行动,我们妄念不但是我们身体行动,而且我们里面的气流啊、血脉啊都在行,比如说我们生气的时候,脉搏也跳得高了,脸也红了,气也粗了,是不是?就是因为心里想而引起我们内部的行跟冲动,更何况外头加上的东西更造业了。因为想是不停的,所以行也是不停的。我们看一个人的颜色,看一个人的眼光我们可以断定里面的行是怎么样的。

识就是分别诸法,当我们看这颜色的时候,当我们眼睛跟颜色一接触,并没有分别意识,第六识立刻跟着就来了,快得是间不容发啊。第六识跟着起作用了,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分别意识就来了,就有爱憎了。这样的话我们的所有行为都被识牵动。而这个识蕴是,包括前五识,包括第六识,前五识是根对尘的接触,这个接触发生你就知道这个东西,没有分别心,第六识起分别心。小乘、其他的哲学家、宗教家只是到六识为止,好比说现在的心理学家至多至多探到潜意识,表面的意识只不过是潜意识的冰山一角,我们以为意识了不起,只是冰山一角,这个潜意识深不可测。这个潜意识还在第六识中间,为什么有这个意识?追究起来是因为我,这个我识,不起名字,就称它为末那识或第七识,根本没有这个识,而是把第八识里的藏识里的见分跟相分,我可以把这个见分相分想出来,我能够认知这个见分相分,于是第七识是把第八识的见分、相分拿起来变成一个我,成为我执。这就是我,你看我有色声香味触法,我能够看,我能够想,这就是我。而这个第七识它是永远恒审思量,我们这个我执从来没停止过,意识是思量而不恒审,八识是恒审而不思量,第七识是又恒审又思量我相随,我永远跟着它来,没有一个时候我们忘记了我。然后第八识是受薰持种根深器,去后来先作主公。我们的根是它,死后的中阴身,法身都是它。这个阿那亚识本身简直没有办法测量它,但是它因为前七识善动,于是它就起波浪。这个波浪的见分相分起了作用,于是自以为是我的这个第七识采取行动,命令第六意识来爱恨取舍,于是眼耳鼻舌身都起作用,起了作用就存在第八识里,于是这个现形就薰了种子,这个种子埋在那儿只要缘一合就起现行。为什么抽烟的人那么不容易戒烟?我们还不用说这么坏的毛病,我们小小的毛病就是戒不了,为什么呢?现形薰种子,种子显现形,就这么循环,这就是轮回。所以这个藏识里有好的,有两种,一种是干净的,使我们成佛的是它,染污的成了前七识。所以说这个识我们只要把它转了,转这个识不是说识都没有了,那不是成了瞎子聋子,木头一样的,不是的。只是转识成智而已。所以六祖说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中圆。

头一个先转第七识把我执去掉,看到五蕴四大假合之身,找不出我了。这样的话,慢慢地观观观,我执取消了以后,我执一取消,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于是你跟我跟他,一切好坏万物平等平等,然后第六识这个分别识,分别拣择善恶,就是这个分别心,把这个分别心转成妙观察智,这时候你就知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然后所有能看到的都看到了,根尘器这些东西全都同时消泯。于是这两个识转成了,这个功用转成了,这也是修行上头最先转的两个识,然后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于是眼耳鼻舌身不是用根起作用,你可以无眼而视无耳而听,这时候五通俱足,所有的神通都有了,然后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这时候镜子的尘垢完全没有了,光明生起了,成佛了。所以只转其名而不转其实啊,我们修也就是修这个。所以当我们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于是我们知道这个五蕴在我的藏性中间,这一个清清明明的性的中间只是成了五浊,就好像一杯清凉的水,被尘土混合起来变成了浊水一样的,其实轮回、涅槃、成佛、下地狱皆如空花。假设我们能够在修行的时候这一个妄念一起我们就加以照,加以应,照应在修行里最好用了。只要妄念一起,就照它,就应它,不是跟着它跑,知道它起来了,它没有了。这样子的话,把这个念老这么观照它,它是在色受想行识五蕴里的哪一蕴呢,我们自己可以觉出来的。于是老这么观照它,应它,这个能照能应的心又在什么地方。这样子的话呢,当你把这一个都问了,都知道了,能照能应的心都没有了,这是心空及第归,这是真正的空了。你想要用空的话,必须用智慧照,智慧不照的话不可能的。这个蕴啊跟坚冰一样的,结实极了,必须用大太阳照。这个大太阳就是般若的智。

五蕴皆空,现在讲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千万不要以为是什么也没有的空,龟毛兔角这是什么也没有的空,不是这个。也不是虚空的空,这个虚空的空是顽空,没有东西,不觉得它有东西,事实上它有东西。这个空用佛法来说是空生大觉中,犹如一沤发。在这一个佛性里面说虚空是五大啊,四大之外加上五大,什么叫大呢,无所不在,称它为大。这个种性哪儿都有,地水火风空都有,跟我们一样。知道这样,这才能够平等性智才能发生,我是地水火风空组成的,它也是地水火风空组成的。不是这个空,也不是断灭空,也不是顽空。这个空我们从理论上分析分析,我们知道这个空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假设这个花来了,我们说它是因缘所生的,有种子,给它阳光、水、肥料、它出来了,花自性没有。五蕴皆空的空是说它的空性,不是虚空的空,也不是断灭空,也不是全都没有了空,只是这个东西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也不是有为而做成的,假如说是做成的就不是自然的了,所以它既非自然,又非因缘。这个东西只有我们在行深的时候,于是你当时圆满的顿悟。佛法很讲究圆顿两个字,圆者圆满,无所不包,周遍的,顿呢,行深的时候照见的,当你照见的时候是顿,当下就知道了。我们看到什么东西,我们了然大悟,这个就是顿。所以悟是顿悟,原来就是如此啊,恍然大悟,就比如说我们好像迷路了,找啊,突然看到牌子,啊,原来我在这儿,这是顿悟。所以说这些东西都是空的,因为本自不生。我们说像空花,我们这个眼睛揉揉放开以后,满眼金花,金花哪来的,你是空中来的,眼睛里来的,手揉出来的?这个空花无所自来,无所自去,这叫空花。因为它本自不生,不是别人生的,也不是自己生的,也不是共生的,也不是无因生的,所以本自不生的话,它也本自不灭。

所以我们知道学佛有一个名词叫无生法忍,大家常常听到的四个字。学佛学到很高程度才能得到无生法忍。我们一般人,我们最凡的人,求求福报,求求来生,求求子女怎么样,下辈子怎么样,再高一级,我求生到极乐净土,我生弥勒内院。假设根本不生,没有人学佛了。修到这个地步,得到无生法忍,很了不起的成就了,这个见地是很高的见地了,这是个证量。我不惊不惧,我知道一切根本无生。无生我们还修什么呢,法忍,很大的忍才能接受这个观念。这样子的话本来不生,所以不灭,当体即空,这是证量。我们是给它分析出来的。但是真正在顿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照见五蕴皆空是个证量,证量怎么办呢?度一切苦厄,把一切苦、一切厄都超度了,不要了,不在乎它了。苦是我们身心的烦恼,厄是外来的灾难。外来的灾难也是我们的共业。从前说共业很多人都不大能了解。比如说发大水是因为森林没有了,森林怎么没有了,我们共业把树林都砍掉了,好多东西都是这样的。台湾这个染污,我们坐飞机一到台湾就看到乌云盖把宝岛盖得严严实实的,我们就在这里面整天呼吸这个染污,这就是共业。我们不停的挖油挖煤,所以地震了。所以好多事情天灾,从前皇帝有天灾下诏罪己,其实皇帝管不着这事,因为他是人的领袖。我们现在多少这些灾难都是人为的。那么我们知道现在天空已经漏了洞了,因为太多的汽车、太多的污染,太多的气天都破了,地也坏了。我们这个地球,所以时代周刊今年的风云人物是个破破烂烂的地球。我们毁它毁得很厉害,我们把把它毁到什么时候呢?直到人类不能住了,大劫来了。

所以说这个世间真正人有八苦,生老病死,这四个苦是天生的,我们躲不了。然后呢,还有我们人为的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因为我们爱,所以别离才使我们痛苦,因为我们恨,所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因为我们不知足,所以永远求不得。然后五阴炽盛,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四大不调。吃得太饱,好比说台湾卖得最多的是胃药,现在不是营养不足,是营养过剩。一边吃一边吃胃药。于是我们拼命吃,不停的让四大怎么能够调,但是四大永远不调的时候呢,于是地不调了,我们火气很大。吃东西影响五藏,于是这个色蕴影响到我们的生理的东西,色蕴不但影响了,而且把这个五蕴的受蕴也炽盛。因为色蕴失调,所以才生病,这一个受蕴炽盛,于是接受外面的东西我们起很强的分别心,这个分别心一起于是让我们的苦更加深。本来好比说天已经太热了,我们假设说,最好的办法有冷气当然好了,可是冷气也让我们受很多的病。可是假如一烦躁天气怎么这么热,结果我们更热了。对不对?所以说五阴炽盛的受阴炽盛常常使我们分别意识更加分别,受阴炽盛变本加利,这个苦更增加苦。想阴炽盛,梦想,啊呀,我就想得什么东西,这个想让我们追求,于是我们一定要爱别离,一定要爱,别离了就痛苦。我们恨这个东西,因为我们越想越恨,于是天天的不是冤家不聚头。然后因为我最想要什么东西,我越得不到越求,于是求不得苦就增加了。所以前头的七个苦因为五阴炽盛于是就更苦,所以五阴炽盛是因为前面的七个苦而让我们的苦更增加,前面的七个苦也增加,这么样循环不已。人际间我们自己分析分析,我们永远在这八个苦中间纠结,更何况我们学了佛了还相信有因果,我们怕到三途之苦,还要加上这些苦。同时这些苦已经够苦的了,而我们说好苦啊,还有苦苦。这些苦弄起来,我们想想所受皆苦,只是有片段的快乐,而这个快乐永远无常。恩爱的夫妻不到头,你的儿女你又急又躁刚刚把他们养大,他们走了。我好不容易赚了点钱,我有储蓄了,身体不成了,走不动了。

所以人生十有九违天下事啊,永远都是苦的。所以释迦牟尼说所受皆苦,所受的没有不苦的。厄难就是天灾人祸,劫难重重。那么我们把这一些苦难,菩萨拿这个般若正智看到这个五蕴的身心都是缘生的,包括我们自己,父精母血生了我们,好多的食物把我们养大,我们受教育,变成现在的我,完全是缘生。我在哪儿,连我都没有自性,这样的话,这一切都是缘起的,所以都是空的,找不到我,哪个是我,找不到。都找不到我的话,就是我就当体即空。因为凡人,我们这些人把这个四大五蕴幻化的身心执以为我,于是生起我执,因为我执我们生起许多贪念,求不得生起嗔念,我们人完全糊涂了,变成很愚痴。这种贪嗔痴使我们有思惑,当我们把这一些心里想的东西执以为是我的意见,我的看法,我的怎么样,这个就是见惑。所以一个我执,一个法执抓得紧紧的,以为就是实在的我,因为是实在的我,我要为它拼命。我要满足它,给它荣誉,得到别人的称赞,而我造了很多的业,这样的话,我们痛苦。所以假如我们能像观自在菩萨,观到自性的体、相、用是什么东西的话,而这三个东西是缘起,看到这些东西,所有的相跟用都是缘起的,然后我们知道他自己所现的相、自性本来空的,眼前的相没有一个不是缘起的。因为是缘起,所以没有一个不是空的。这是我们凡人用文字、用语言把它分析分析这么把它分析出来的,但是真正修行的话是照见五蕴皆空。当你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连我这个身体都是空的话,还有什么苦,还有什么厄啊,烦恼在哪儿。什么事情还那么认真吗?学佛为什么?学佛起码至少少烦恼,不用说成佛成祖了,至少让我们少烦恼。

少烦恼就是说一切都要看空一点儿。因为般若正智而得度,这个叫般若波罗密多。观世间菩萨他用观自在的法门,当他用观自在的法门看到自性的体遍满虚空,自性的体横遍十方,竖通三际。我你他一切平等平等,没有分别,当一切平等一样的话,没有分别,空不空啊?在这时候,所以说禅宗破初关的时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山河粉碎,大地成尘。再来返观自性,看到外面的空,还有一个能见的,还有一个所见的,能所还没有取消。当你能所没有去掉,我执还在,这只能算初关。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