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西藏佛寺参访记要
西藏佛寺参访记要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神秘西藏往生处理方式的省思 七月二十一日由成都飞到西藏的贡噶机场,在八年后的今天重回西藏,我第一个感觉是今天怎么如此寒冷,且又下着雨,这情况与八年前的炎热气侯大不相同,由于前一次到西藏的经验,使我完全忽略了防寒的重要性,这个错误的第一步,使我受一个晚上的苦报(高山症)。对贡嘎机场的印象似乎与上次差不多,八年的岁月并没有使它成长多少。也许血液中的氧气尚有足够的存量,在游览车上,大家精神都还很好。导游先生就介绍我们一些西藏特有的习俗。他先说到此地人对往生者的处理方式,这也是全世界其他地方很少有的。他说此地的人生前「阶级」分明,死了也还未消失。例如达赖喇嘛死后就可以以「金塔」存放其遗体,经过此地独特的传统藏医技术处理后,肉身可保持长久不坏,再经装金成「金身」,让藏人膜拜供养。在台湾,到目前只有三四个「肉身菩萨」,他们在往生后保存肉身接受信徒供养,但没有「金塔」可住,由此可见藏人对其政教领袖是多么尊敬。次一等的是班禅喇嘛,他们死后就住「银塔」,也保存肉身受后人礼拜供养。第三等级是佛寺的住持或是高僧大德,这些人往生后就用火葬,然后保存其舍利子等遗物。一般民众大多实行「天葬」,天葬是由天葬师把亡者遗体背到「天葬台」(通常祇是一块平坦的大石头而已),家属在喇嘛的引导下给亡者诵经超渡,然后就离开,遗体交由「天葬师」以利刃等工具分解成肉块,连骨头也打碎,然后混入「藏芭」,再呼叫秃鹰来吃食,据说很快就被抢食一空,且当地人认为骨肉被吃得愈干净,表示亡者的灵魂愈得以完全解脱。导游先生说天葬师的地位很卑微,因为他们沾满血腥,他们与负责超渡的喇嘛,二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至于水葬则是穷人或乞丐死后的处理方式,这些人没有钱,死后遗体就被直接投入江河之中以喂食鱼族众生。对于有传染病的亡者,此地人就把他们埋入地中,称为「土葬」,这与台湾过去盛行土葬的习俗完全不同,在台湾,过去大多数人死后都采行土葬。遗体经装扮后,放置在棺木中,经过一番超渡后再埋于墓园里,中国很多历代皇帝的遗体也都是以土葬处理。汉人与西藏人在土葬的观念上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很值得探讨。至于此地的天葬习俗从何时开始,导游先生也不知道,也许比佛教传入西藏更早(笔者自己认为),因为盛行佛教的国家都没有天葬这种方式。我个人认为喇嘛带领家属在天葬时诵经超渡可能是佛教传入此地之后才有的,最早也许就是由当地的一些巫师带领来作天葬,它应该是外道的一种方式。我个人认为「毁坏亡者的遗体」是一种不慈悲的行为。也许有人认为人死后的臭皮囊,如何处理都无所谓,何况将其喂食秃鹰还是布施的行为,这种想法固然不错,但必须具有「空智」的人才能如此,因为一般人对肉体大多有很深的执着,对于天葬我个人有以下的观点,请读者参考: ·(一)人往生后一般进入中阴状态,其神识大多停留在尸体附近,对遗体尚有迷思。若能经由超渡方式把亡者神识渡走,使其远离尸体或者能使其消去业障,不再执着肉体,则遗体不论以何种方式处理,亡者都不会有怨气,但其家属是否能接受尚是一个问题(包括潜意识的接受度)。 ·(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遗体经过诵经经超渡之后再进行支解,亡者产生怨气的机会比未先超渡就支解会小很多。因此,由有能力的喇嘛给亡者超渡对天葬很重要。 ·(三)比较天葬与火葬,二者目的都是在销毁亡者遗体。火葬时,亡者大多经盛装打扮,在有尊严的情况下走入人生最后的旅程。而天葬时,亡者遗体被天葬师脱光衣物,然后以残酷的方式支解遗体,亡者可能会有「没有尊严与隐私」的感觉,因此产生怨气,因为众生大多执着于自身的「隐私」与尊严,包括其家属亦如此。这也许就是文明国家的人大多尊重亡者遗体之故。 ·(四)西藏人自小习知天葬仪式,也许较习于这种天葬方式,但我认为这只是第六识认同而已,我相信除极少数「智者」之外,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不一定会认同此种天葬仪式,因为人不是生生世世都在西藏成长,潜意识中大多对人性的尊严与隐私有所执着。 二、拉萨市内几个佛寺的特色 我们在拉萨市参访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与罗布林卡。拉萨是西藏的首府,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约五十万,百分之八十为藏族人氏,闻名中外的布达拉宫就在市内。这些寺院,在很多旅游书报中皆可看到,以下只是一些我个人觉得较有意义的报导: ·(一)布达拉宫:目前已被改为国家级博物馆,据说公元七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把政教中心由藏南的泽当迁到拉萨,并首建布达拉宫,可惜在公元九世纪时,大部份建物都毁于兵灾,目前只有法王洞(主供松赞干布)与「怕巴拉康」(主供檀木观音如来)尚保留着七世纪的建筑。目前的建筑物大部份都是五世达赖喇嘛在十七世纪所重建,它分为红宫与白宫,外墙为红色的「红宫」是佛菩萨的住处,而白色的白宫则是达赖及官员们办公的地方。布达拉宫有五世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但第六世达赖没有灵塔)。此中以五世达赖的金塔最为庄严高大。但我个人最有兴趣的是时轮、密集、大威德与喜金刚的立体坛城,此外尚有很多珍宝文物,在文献中都可看到。 ·(二)大昭寺:它是松赞干布时所建的佛寺,也是西藏佛教最早的基地。当年文成公主由汉地所请来的释尊圣像就供奉在大昭寺,藏族人几乎都要到大昭寺朝圣,现在我们随时可看到在大昭寺前,在作大礼拜的朝圣者,他(她)们的诚心与恭敬心都写在污黑的脸上。在周围的八角街上,可见到藏族人几乎手上都握着一个「转经轮」(六字大明咒),这也是西藏的一个特色。西藏人对佛教的深信与深入,由此可见一斑。公元1409年藏历元月初三,黄教宗喀巴大师在此处首度举办盛大法会,以后就年年举行,在寺中我们也看到五世达赖在此首次做「格西」资格考试的遗迹。解说的喇嘛告诉我们,「格西」(类似博士学位)的考者都坐在「白伞」下接受考试,可见其受到重视的程度。据说大昭寺是填湖而建的,填湖的沙石是由山羊搬运来的,当初文成公主为建此佛寺而到处看风水(据说文成公主是一位风水大师),她认为西藏风水不好,其国土是个「罗剎女」,灾难会很多。因此,必须在拉萨(相当于罗剎女的心脏位置)地方建一座佛寺,并在周围适当的地方建十二座小佛寺,如此才可压制此罗剎女的心脏与四肢关节等部位,使此魔女不能作怪,西藏才得以国泰民安。松赞干布听从文成公主的建议就兴建此大昭寺。大昭寺原本是供养赤尊公主由 尼泊尔带来的八岁释尊圣像,文成公主由汉地带入的十二岁释尊像原供在小昭寺,但在公元八世纪时,因为特殊机缘,金成公主把文成公主所带入的圣像供于大昭寺,而赤尊公主所带的圣像则被换到小昭寺供养。又据解说的喇嘛说,文成公主所带入西藏的这尊本师佛圣像是释尊在世时就塑成的(这一点值得再考证!),且由于藏密各宗派都以释尊为根本教主,因此,各宗派的大师圣像都被供于大昭寺,大昭寺也成为藏密各宗各派的根本佛寺。由目前寺中所供的萨迦五位祖师、噶举的唐东杰布等大师,噶当派的阿底峡尊者等及黄教的宗喀巴等大师,就可看出大昭寺的地位。 ·(三)哲蚌寺:哲蚌译成汉文是「一堆米」的意思,由于远看此寺就像一堆白色的米,故名哲蚌寺。它是黄教第一大寺院,解放前僧人达万人之多,目前只有500多人,每年八月八日的雪顿节(即晒佛日)就在此举行。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完成之前就住持在此寺,此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所供的强巴大佛(即弥勒佛),此佛的脖子上有一条当年由宗喀巴大师所留下的白色带子,很多人拉此带子,据说可圆满自己的愿望。在厨房中,目前尚留有一口过去煮饭用的大饭锅,其直径之大实在让人记忆深刻。本寺外面还竖立一枝高约10米的「法旗」,导游说它是在木头的外面包以牛皮而成,它代表「*轮常转」,这是我在此处才了解的。 ·(四)色拉寺:色拉寺也是黄教在拉萨的三大寺院之一,它位于拉萨北郊的乌孜山脚下,「色拉」是「冰瀑」之义,据说建此寺之时有冰瀑,故称为色拉寺。此寺是公元1419年由宗喀巴的弟子所建。据说其在修行时,听到马的鸣声由地下涌出,于是就挖开地面,在地下三尺深处得到马头明王圣像一尊,于是将其供在寺中,目前是马头明王殿的主尊,据说此尊很灵验,导游先生说,他刚来拉萨时曾「中邪」,有人叫他来此处求马头明王,并拿香灰涂鼻,据他说很灵验。此外,色拉寺的「辩经」也很有名,八年之前我在此处曾见识过,一大群学僧在广场上,两三个人一组,一个问一个答,有拍手有动作,也有面红耳赤的,真是多彩多姿,这种方式对学僧们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我们原本有安排来观摩此辩经活动,可惜适逢他们即将有重要考试,学僧们都在复习功课,辩经活动也暂时取消。 (五)罗布林卡:罗布林卡是七世达赖在公元1755年所建,当时达赖得一种皮肤病,医生皆束手无策,后据闻此处有一「神泉」可治其病,达赖喇嘛就派人找到此温泉,洗了两星期后,他的皮肤病就好了,于是七世达赖就在此处建第一座宫殿称为「格桑颇章」,他经常在此洗温泉及渡假。「神泉」现在已干涸,但宫殿尚存。此处目前已是达赖喇嘛的「夏宫」(即 夏天避暑及办公之处),它拥有三十六公顷的庭园,更神奇的是园中还有颇茂盛的「竹林」(竹子在西藏很少见)。这座夏宫,从七世到十四世达赖都使用过它,公元1954第十四世达赖在此增建一座新宫,他住了三年,在1959年出走印度,出走的时刻至今还停留在壁上的一个挂钟里!此处由于属「渡假」的性质,故建物有会客室、会议室、寝宫等设施,还有宴客及看歌舞之处(如凉亭宫)。达赖十四世的新宫内有不少很珍贵的壁画,其中有一幅唐卡,画中都看不到佛像,只有宝剑及经书等,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朗达磨」灭佛时期的唐卡,因为怕被官府处罚,故只能以经书等表示某些佛菩萨。另外有一幅很大的壁画,内容详述西藏的历史故事,导游先生很生动的为我们讲述此壁画的函意:一只有修行的弥猴,有一天被罗剎女引诱要与它结合,弥猴害怕就去请示观音菩萨,经菩萨指点后,此弥猴就与罗剎女结合,隔年产下六只小弥猴,三年后,弥猴数目增加到500只,但找不到食物可吃,于是又去向观音菩萨求助,观音菩萨就赐给它们五谷,但教它们要劳动生产才可得吃,这些弥猴就成为西藏人的祖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藏人之中出现一个「外来的男孩」,他看起来英武异常,这就是第一代藏王,他建立了西藏第一个宫殿,即今之「雍布拉康 」。到第28代藏王时,天上掉下一些佛经到雍布拉康宫殿顶上,藏王不识其意,就把它珍藏在宫内。到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他十六岁就统一西藏,其文治武功盖世,他引入梵文经典又创造西藏文字,他也派人译佛经并破解了当年由天上掉下来那些经书的意义。松赞干布由眉间放光,现出檀香木观音,但「白象王」对他有怨气(于是引发后来朗达磨灭佛事件。)壁画中也详述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之事,当时文成公主有很多求婚者,藏王也派大臣录东赞到长安向唐太宗请求赐婚,当时唐太宗就出了六个难题给求婚者(称六难婚事),幸好录东赞以其高明的智慧通过考验,唐太宗才把文成公主下嫁给藏王(公元641年)。画中也记载大、小昭寺的修建过程及及金成公主入西藏等历史故事,内容精彩非凡。 三、藏医学院 藏医是非常独特的一种医疗方法,效验有时也很神奇,我个人有一次在青海的拉卜楞寺就经验过,当时我的手指甲旁边长脓,手指整个发肿,西医说要先把指甲拿掉,但在藏医一位喇嘛的诊疗后,只给我一小罐类似黑糖的溶液,涂沫两天就痊愈了,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藏医的高明。这次来西藏本来没有参观藏医之行,但因有空余时间,且经几位同修的要求,导游就带我们去拉萨的「藏医学院」。此学院成立于1989年,设有科研所及藏药所等单位,对藏医研究之成就卓著,目前在世界藏医研究方面占有相当地位。以下本人简单记录该研究所解说员的一些简报给同修们参考: ·(一)藏医所,目前保有80幅藏医有关的唐卡,记载有关医疗的原理、技术与药物。 ·(二)藏医认为气、火(称池巴)与培根(水与土)三者之调合与否是身体健康好坏的主因,且认为贪(欲望,唐卡上以鸡为代表)、嗔(以蛇为代表)与痴(以猪为代表)三者是一切病的源头。(此与佛教的论点相符)。 ·(三)藏医的诊断法:包括观舌色、闻口气及早起观尿之味与色(尿诊),最后作脉诊以确定病因。 ·(四)藏医在很早以前就了解人类胚胎发育的情形,其内容与现代医学的结果很相近。 ·(五)藏医有人体解剖图,对人体器官的部位与状态都清楚了知,且由天藏师的长期观察,认为人的骨块有360块,似乎比现代医学更早知道此事。 ·(六)藏医有先进的藏药与技术,它使塔葬中人体的保存得以长久,这一点似乎比西方木乃伊保存的技术更先进。 ·(七)藏医有由七世纪就保存下来的「医学器械图」,它有先进的器械可作眼、胆等外科手术,但可惜的是,在一项给藏王的母亲作手术失败后,藏王竟下令完全停止发展这种技术。 ·(八)藏医的火穴位图,其内容与针灸穴位图相近。 ·(九)藏药有矿物(如绿松石等)、动物与植物三类,共有三千多种,其中400多种较为常用,此中有八种是很珍贵的药材,称为西藏八宝,包括: ·(十)本研究所已开发出一种名为「特效高原散」的药物,据说对高山症的防治与治疗都有显著效用,下次我们若有机缘再入西藏也许可用到它。 四、泽当地区的佛寺 泽当是西藏山南地区的重镇,市集面积不大,只有几平方公里,但相当热闹,它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小城镇,我们在此处住宿,主要是为了方便参访昌珠寺,雍布拉康及桑耶寺,以下笔者仅将这三个佛寺的重点做简单的描述。 ·(一)昌珠寺:它建于公元七世纪,是文成公主为镇压女罗剎的四肢之一而建,据说当时此地是一个湖泊,湖内有恶龙盘据,藏王松赞干布就化为一只大老鹰降服此恶龙并建立此昌珠寺。此寺目前尚在整修之中,但其历经千年苍桑的痕迹似乎还隐约可见。昌珠寺目前供有女护法神「班丹拉姆」、本师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三世佛及「珍珠观音」。 ·(二)雍布拉康:据说这是西藏最早所建的宫殿,已有2000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物外形似一个堡垒,它建于一个叫「扎西次日」的小山顶上,到五世达赖才把此宫殿改变成佛寺。本寺内主供本师佛,此外尚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赤尊公主等人的塑像。 ·(三)桑耶寺:在晨曦中,我们的车子由泽当沿着雅鲁藏布江边飞驶着,眼前是宽广的河面与对岸光秃、灰褐色似乎无有尽头的山脉,在视野中也久未出现代表人烟的建筑物,这种景像使我觉得生活在此处所要面对的是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寂。不知道伟大的莲花生大士是如何在这么辽阔荒凉的大地上,建立起超过千年寿命的佛教国土,使这里生命的艰固与孤寂能因依赖佛菩萨而得到舒解,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伟大成就。走了不久,车子停在江边的一个渡口,我们上了平底渡轮,渡轮没有顶蓬也没有任何设备,也许是佛菩萨保佑,阴暗的天空配合着河面吹来的凉风使我们没有被烈日晒昏,一个多小时在船上,数着周遭形似剑龙的山脉,好像这些大大小小的剑龙们都把头伸到江里。到了对岸下了船,就站上难得有机会碰到的老爷卡车,一路上起伏颠簸中进入桑耶寺的大门。 五、拉萨往江孜漫长的旅程 七月二十六日是这次旅程一个辛苦的日子,我们将要由海拔3600公尺的拉萨经过海拔接近5000公尺的高山到江孜古城。我们之中有不少人害怕高山症是否会更严重。早晨七点半,拉萨的居民大多还在梦中,我们就必须出发赶路了,8点45分车队过了曲水桥右转沿雅鲁藏布江南岸往江孜驶去,到了9点钟,开始走泥土路面,很多地方都泥泞不堪,车子一路向上攀升,很辛苦走到10点钟,我们才到达海拔4852公尺的岗巴拉山,山上已停了很多车子,而挂满在四处的经幡随风飘动,还有当地藏人牵着装饰过的牦牛供游客拍照留念,山头这个景色很让我心动。我下了车低头下望,羊卓雍湖就沈腄在山脚下,狭长带状碧蓝的湖水、青青的草地、点点的房舍、岸边的山岭还有清晰的环山道路,一切似乎巧妙地合成一幅宁静的画面,这种画面我过去在台湾爬高山时领略过,但似乎已很久了。同修们替我与可爱的牦牛们照了几张相片。在山上我们休息半小时后就下山,车子沿湖边道路行驶,左侧是羊卓雍湖宁静清澈的湖水,还有似乎与湖面相连的青翠草地,我多么想躺在这片草地上,静下心来看看那蓝天白云,也许现在与未来都是个梦想,但回想过去爬山的年代,那是我常有的心灵享乐。湖边的道路相当漫长,我们的车子到十二点才抵达「浪子卡」县城,这是 一个很小的市集,相当原始,「县城」这个称谓似乎不太相当,我们为了解决一顿午餐,居然要席开两间「饭店」。在午餐上,我们几个人还特别要了「酥油茶」(只有藏族饭店才有),我觉酥油茶味道很好,喝了胃部很温暖舒适。我也吃了几个「奶渣子」,味道没有想象的不好。下午一点钟我们告别「县城」车子沿山谷前行,半小时以后两边的山头开始出现一些冰雪,在这炎热的七月天,冰雪对我们是难得的礼物,在这里我终于见到有名的「浪卡子冰川」,原来已是一片冰雪山坡,下端接着由溶化雪水而成的小溪流,我下了车用手去试探雪水的温度,它的确比道路右边一般沟里的水冷了许多。对着冰川,我们照了不少相片。此后道路是一直向上,两侧高山都呈现白头的景色,到了下午二点,车子登上海拔4600多公尺寒冷的「卡惹拉山顶」,然后在细雨中,我们又由山顶下来,还是满目的冰山、狭谷。又前行约半小时后,冰雪不见了,眼前是宽阔的草原,有羊群及油菜花点缀其间,我们似乎已进入农业区,此后很长的道路是一边溪流,另一边为圆润低矮的山丘,溪流由小逐渐变大,这种低阔的峡谷地形似乎在微细的雨中向前延申到天际。到了下午三点,我们第一次遇到严重的「土石流」,也许运气较好,据说前一天此路还是不通的。心中很欣 喜自己的好运,只是好景不常,眼前又出现更大片的土石流,一部卡车正在艰辛的爬着,看它上上下下起伏着,好像剩一口气残喘的老人一样,我有点担心我们这种小车子是否可以安然渡过,但我是多虑了。接下来道路左边溪水形成碧绿的水库,我们过了土石流的塌方后,公路就沿水库上方缓慢攀升,在这种狭小到车轮离路边只有30公分不到的泥土路上,我们命运的安危只有交给佛菩萨去安排了。过去坐着运林大卡车,走在台湾高山一些狭小的产业道路上,我也常这样想着;在这种地方也只有这么想才能安然自在地放开心情去面对大自然。下午3点半车子过了海拔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路面还是很狭小,车子由水库的另一面急速下降,路边可见到水库的大坝。3点50分,我们已到达水坝下方的变电所附近,也许是建水库吧,这里已形成一个小村落。在这种路上,它可算是很现代化的一个,村落中的路面都铺了水泥。此后的道路已较宽广且似乎已进入江孜的平原地带,在宽阔干涸的溪谷与冲积平原中,奔驰的车子,直入江孜。下午四点钟,我们终于住进了此处唯一,也是最好的饭店,终于结束了这一段虽然辛苦但也很值得回味的旅程。 六、江孜的白居寺与十万佛塔 江孜过去是西藏的第三大城,但目前它只是隶属于日喀则的一个小镇而已。江孜以农业为主,是西藏的主要粮仓之一。目前市容正在大肆整修之中,状况很不好。我们之所以要走如此难行的山路到江孜,主要是为了参访十万佛塔与观赏羊卓雍湖。江孜的白居寺约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它同时容纳萨迦、格鲁与布顿三个藏密的教派,它是集三教派为一体的特殊佛寺。白居寺最有名的是寺内的十万佛塔,塔内的佛菩萨(含金刚)塑像与壁画上的佛菩萨画像,其总数据说有10万尊之多。塔内壁画之内容可能隐藏着前述藏密三教派的诸种修行法门,可惜相关的资料很少。关于这部份,笔者与紫云居士将会有专文报导。在此笔者只对白居寺与十万佛塔做个简略叙述。 七、夏鲁寺─一个没有灯光的佛寺 早上8点钟,我们的车队(三部车)告别江孜,沿楚连河堤岸前行,楚连河、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合称为西藏的「一江两河」。楚连河在后藏的日喀则市汇入雅鲁藏布江,而拉萨河则在前藏的拉萨市流入此江。由于在河堤上的道路很狭小,因此车行速度很慢,而且途中还有多处叉路难以辨识方向,因此停停走走,到11点左右我们才到达夏鲁寺。导游先生昨天就告诉我们说夏鲁寺没有电灯,要大家准备手电筒,当时我有点不相信,因为它的名气相当响亮。但现在在眼前的佛寺确是破旧不堪。这个佛寺座落在日喀则东南方约20公里处,但目前要找到它实在不太容易,因为到佛寺的唯一通路不但状况差,而且有时几乎看不到路迹存在。尽管如此,它的壁画却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此佛寺是西藏僧人多吉旺秋的弟子在公元1003年所创建。约200年以后,布顿大师脱离萨迦派,以此寺为基地,自创「布顿派」。布顿大师是艺术家出身,他善长印度风格的画法,这与一般常见的泥泊尔画法不一样,尤其是佛像背光部份的画工与一般不同。此寺目前虽残破不堪,但尚有70多人在此修行,真是难能可贵。 八、萨迦寺 位于日喀则西南方,离日喀则约有160公里,原有南北两寺,但北寺在文革时己被全毁,目前尚存南寺,萨迦南寺创建于公元1268年,北寺则建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时期),萨迦寺是我们这次西藏参访的重点之一,因为萨迦派的主要修行法门与我们药师山的修行有关。由于萨迦寺附近的食宿都极不理想,道路交通又很不方便,导游们对此行有些紧张,我因为没有去过萨迦寺,不明了当地的状况,今日之行才发现其交通食宿之落后,远超我个人的想象之外。 九、札什伦布寺 在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是班禅的驻锡地,过去是后藏政教的中心。它是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后称为第一世达赖)在公元1447年创建的。四世班禅在此处担任法王时大规模扩建此寺,从此札什伦布寺就成为历代班禅的住锡处。此寺依山而建,面积很大,目前有住寺喇嘛800多人及活佛三人(两个成人及一个小孩)。这个佛寺已经很现代化,而且重点似乎都在强调班禅的灵塔,因此,我对此寺没有太大兴趣。以下是笔者对本寺的概述: 十、重回拉萨结束西藏的参访行程 7月31日早上7点半,我们告别日喀则,走「新路」回拉萨,这是沿雅鲁藏布江北岸而行的公路,路面平坦,沿途没有任何起伏的高山,一路由海拔3800米的日喀则缓缓下到3650米的拉萨市,这条本是很好走的柏油路面,但因为前些日子的大雨形成土石流,造成几处严重塌方,但我们幸运地都能安然走过。中午12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回到曲水大桥附近,下午2点半回到拉萨,饭后,大伙很高兴的去八角街做最后的「血拼」(即购物)。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因此,天葬时,带领超渡工作的喇嘛很重要,他是否具有中阴超渡的能力?莲花生大士当年是否认为大部份喇嘛有此能力,为使佛教能结合当地的习俗,故没有废弃此种天葬习俗,这一点就不得而知。
藏传佛教的「塔葬」也很特别,在其他佛教国家似乎也未曾出现过,本师佛涅槃后也是以火葬方式处理肉身,然后把舍利分给大众去供养,我个人不赞成保留肉身,且若是活佛转世再来,则神识已转世,前世的肉身有何意义?弄不好会执着肉身而不得自在转世。藏传佛教的祖师莲花生大士并没有以塔葬保存肉身,可见这种塔葬的方式可能只是信徒们对其政教领导者的一种「崇拜」而已。这与佛教的教义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以佛教的观点而言,人是不能执着世间的一切,何况肉身,因此,如果一个修行者对遗体有执着,则将不得自在往生。而且他们为何不用塑像而直接礼拜其遗体,这就值得大家去探讨了。保存肉体、礼拜肉体,这在埃及等地,是认为「灵魂可以永存」,是否藏人认为保有高僧遗体可使其神识一直留在遗体上,可继续庇佑大众?若如此,那转世者又是谁?这些请读者们自己去研究。
西藏人对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及他的两位夫人都极为恭敬,藏民把松赞干布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把文成公主当成白度母的化身,而赤尊公主则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没有他(她)们,西藏可能就没有佛教,藏民也许就是一些好斗无知的边缘人,而有了他(她)们以佛法教化,西藏人才能成为今日具有悲心且能和平相处的快乐子民。故他(她)们是菩萨的化身!
(1)冬虫夏草:它含高度优良蛋白质,是补肺与补肾的良药,价钱昂贵。
(2)西藏贝母:是润肺、解渴的圣品,尤其此地高海拔、又没有污染,据说药效更好。
(3)高山雪莲:产于高度4700米以上的地区,是补血、壮阳、治风湿与调内分泌的上好的药物,据说文成公主即以此物保养自己,故得以青春常驻。
(4)羚羊角:专治高烧、狂语与无明肿毒等症状。
(5)藏红花:产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是眼科与妇科的圣药,藏医认为它是「万能药」,它可与任何药物合用,可活血与舒筋,亦可泡茶或泡酒。
(6)灵芝:可软化血管与降血压,可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等。此处的高山灵芝,据说功效更显著。
(7)野生天马:可补脑及治头痛,对记忆不能集中的人也有效用。
(8)灰菟巴:可治疗糖尿病。
此中最贵重的是珍珠观音,此圣像是一幅由名贵的天然珍珠及各种珠宝所成的「珍珠唐卡」,是一张自在观音像。昌珠寺在帕竹时期曾是噶举派(白派)的重要寺庙之一,后来被归入格鲁派,据说莲师及米勒日巴等大修行者都曾来过此寺,故此佛寺附近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
桑耶寺,这个藏密祖师莲花生大士来到西藏所建立的第一个佛寺,它到目前已有1250年的历史,主殿「乌策大殿」是一个「坛城」式的三层建筑,由下到上分别为藏、汉、与印度式不同风格者的结构,这也许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物。对此重要的佛寺,我们将会有专文报导,在此笔者仅做一个简略的描述。这个佛寺整体的结构是佛教宇宙观的呈现。
主殿的下层有一尊已有1250年历史的石刻本师佛,非常形贵,还供有一尊据说会「讲话」(应是定中会得其开示)的莲花生大士。此外,还供有本师的弟子、莲师圣像、宁玛派第一及第二代祖师、多位译师及寂护大师。下层左边偏殿是千手千眼观世音殿,右偏殿是金刚殿,供养很多金刚护法。第二层主供佛是武莲师(即莲师的忿怒像),此外供有本师佛、无量寿佛(据说也会说话)等,我们就在此处隆重的礼拜佛菩萨。第三层楼的中央是五方佛坛城,坛城的四面外壁都画四方佛的圣像:西面画很多无量寿佛,北面画菩提心佛(即不空成就佛)、南面为宝生佛画像,东面为阿佛画像。在中央大殿外,有四个小殿,东方为文殊殿,南方为马头明王殿,北方为莲师及护法殿,西方为无量寿佛殿。第三层楼中央内部是五方佛殿,目前供金刚手、强巴佛、宝生佛与不空成就佛,其周围壁上有36尊大日如来的神变像。此坛城的正中央往上延申到有四层楼高的阁楼上,目前我看到布置与八年前已有不同,除了正中央一个直柱外,由内到外,分别又供有莲师、四大天王、16罗汉及21位度母的唐卡,这似乎已不合原来坛城的精神。此外,桑耶寺目前还保留着莲花生大士的头发及用过的手杖等物,这些都是佛弟子的无价之宝。
白居寺的主殿供养本师佛(主供佛),其他有三世佛、十六菩萨圣像(甚为高大)、四面的大日如来、五方佛及其十六眷属,还有强巴佛、文殊菩萨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及金刚手等。此外,尚有一个本师佛立体坛城。十万佛塔是一个七层的佛塔,目前只开放四层给游客参观。我问过导游先生,他说最上面的两层只有壁画而已。
十万佛塔是一个体积很大的佛塔,塔中有很多小佛堂,每个小佛堂有一尊主供佛菩萨或金刚,其周围及上方壁上都是壁画,这些壁画内容大多与主供佛菩萨的修行法门有关。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详细研究。
当天才入寺门,在手电筒微弱灯光下我们就看到本师佛说法的壁画,它的确有些古老的感觉。寺中壁画以不动佛坛城最多。一楼佛殿中供有五方佛、不动佛坛城、不动明王、多种观世音菩萨与佛母的圣像。在第二层楼,可看到布顿大师的修行过程图(以骑象表示),此外还有一些五方佛的壁画。此外,寺中目前尚有三个舍利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于中午12点15分就离开夏鲁寺,赶往日喀则用午餐。大约30分钟后,后藏首府日喀则就呈现在眼前。在下塌的旅馆用过午餐后略作休息,下午就去参观「班禅新宫」(即其渡假的夏宫)。班禅新宫是1945年重新修建的,原建筑创建于1825年,目前己不复存在。
7月28日清晨5点半左右起床,7点半就由所住的旅馆出发,在微弱的清晨阳光下,车子驰骋在山丘间的草原上,我可以感觉到周遭的宁静,路上偶而出现白色点点的藏人小屋,在这空旷之中形成美妙的点缀。在车窗前方到处是破碎的泥土路面,这种情况在台湾很少体验到。快8点时,前方是一条宽广河道,路面消失了,司机先生说被大水冲毁,我以为这下完了,要走回头路了,但在他们高明的开车技术下,居然有惊无险,渡过河流接上道路,这种渡河过溪的情形,一路上有好几次,有一次居然停了半小时多才过去。到11点车队爬过此行唯一的高山(4500米的抽拉山),11点半我们来到通往萨迦县城的叉路口,前行向右就可到达尼泊尔。在休息时,我看到路旁一个牌子,它上面着「Guesthouse」,但这附近除了一栋暗红色藏族小屋外,什么也没有,难道这个Guesthouse就是当初我们想住宿的地方?若在这种既没有电灯又没有卫浴设备的地方住宿,我们这些都市人可能会很辛苦;想着没有多久,我们的车子终于在离开萨迦寺约3公里的河边停了下来,深广的水流阻止了前进的路。我们只好下了车,有人步行也有人搭上临时请来的载沙大卡车,一行人就在烈日下的大中午(约下午一点)陆续到达萨迦寺。我是走路到达的,首先呈现眼前的是, 河左岸山坡上,那一大片烧得焦黑的房舍遗迹,还有白塔三个。我知道那就是萨迦北寺了。在右岸是一栋高大如堡垒的建筑物,寺墙宽厚高耸,四角上还有「角楼」,在佛寺中似乎独一无二,这就是有名的萨迦南寺。我们入寺之后,就先慎重的礼拜佛菩萨,然后就由寺中喇嘛带领,参观各佛殿。
萨迦寺主体是个两层楼的建筑,主殿在底层,称为「大经堂」。它高约10米,面积据说快2000坪,整个大经堂由40支粗大的圆柱所支撑,柱子由地面直通殿顶,柱子直径有1.2米之粗,底部还刻有花纹,这些柱子有称为「龙王柱」、「忽必烈柱」等,都有其历史典故,真不愧为千年古寺的支柱。主殿供有本师佛、法王灵塔、萨迦五位祖师、长寿三尊、金刚智佛、文殊菩萨及弥勒菩萨等圣像。壁上有本师成佛的历程以及印度80位尊者的画像。殿中桌子上还摆有很多经书,据说都是手抄本,可惜我们没有时间详细去了解。大经堂的北面有历代祖师的灵塔殿,南侧为「金刚殿」,殿中供有一张很大金刚亥母的唐卡及其他护法像。此中有一个空行母的立体沙坛城很殊别,我们对此甚感兴趣。佛寺的第二层楼有很多壁画,其中最古老且珍贵的是喜金刚坛城及金刚亥母坛城等,喜金刚坛城壁画有很多个,内容很值得深入了解。
我们给佛寺添了供养金,主持喇嘛给大家回献珍贵的哈达及礼物。中午我们吃了导游们亲手作的午餐,到了5点才步上回程,下午6点半钟,我们的车子再次回到了有Guesthouse的叉路口,回头只见远处大片乌云笼罩山头,司机先生说萨迦寺附近可能已经下大雨了,他说我们很「幸运」,再晚一点可能就回不来了,因为很多路面可能会被溪水挟带的土石流所淹没。一路上只见司机老爷专心的开着车,天色也昏暗了,渡河时还要用心找过往车辆的路迹,深怕迷失了方向,就这样很辛苦的到晚上10点多才回到日喀则的旅馆。我们终于完成大家最担心的行程。大家都感谢佛菩萨的保佑,就连不太信佛的导游先生与司机先生都大声念观世音菩萨保佑。萨迦寺,我们还会再来。
(1)宗喀巴大师殿:建于1925年,内供奉宗喀巴大师及其重要的弟子。我们就在此处慎重的礼拜佛菩萨。也许是没有沟通好,当时此处有些喇嘛在念经咒,也许我们打扰到他们;因此,在我们庄严礼拜佛菩萨当中,他们也大声在念诵,且可以感觉到有股怨气。后来我就去布施一些钱,并道个歉,彼此才有笑容。
(2)强巴佛殿:殿中供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铜质镀金强巴佛像(即未来的弥勒佛),高度达26.2米。周围有壁画千幅,据说镀金时所用的黄金达500斤之多。
(3)十世班禅灵塔殿。
(4)四世班禅灵塔殿。
(5)措钦大殿:包括有本师殿、度母殿及讲经堂等小佛殿。
(6)五世到九世班禅灵塔殿。
(7)转经轮长廊:此长廊依山沿佛寺周围而建,据说绕行一圈要发一个多小时,我们大家体力不甚充裕,只绕行一小段以聊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