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M 1259经~1262经:此四经主要阐述佛弟子当如何守护根门。


 2020/4/17    下载DOC文档    

  1259经~1262经:此四经主要阐述佛弟子当如何守护根门。

  1259经中的譬喻可以称之为“铁丸喻”:“譬如铁丸投著火中,与火同色,盛著劫贝绵中。云何,比丘!当速燃不?”如果将一个烧红的铁球丢到绵花之中,绵花肯定会立即着火。同理,如果比丘不善于护身,不能很好地守护住根门,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一些思想上的意外。佛陀在这里讲守护根门,其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佛陀住世期间,比丘饮食主要靠外出乞食获得。既然要乞食,就必须到城镇或乡间村落中去;既然与普通大众相接触,就难免接触到姿色尚佳的女子。坦率地说,在未成道之前,出家比丘也是普通的凡夫,见到年轻貌美的女子,如果定力不好,对于六根摄守得不彻底,就容易产生一些贪念。所以佛陀说,比丘们在入村乞食时“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那么一见到年少女人,就会产生“不正思惟”,很容易被姿色所吸引,“取其色相,起贪欲心”。所谓欲火烧身,而且欲火还很难被浇灭,其结果是“舍戒退减”。我们常说“YIN心不除,尘不可出”(语出《楞严经》),不要说付诸实际行动,就是心里那种YIN心不除,却想修行出离,简直是痴心妄想。

  在第1260经中,佛陀以猫狸生吞老鼠为喻:“过去世时,有一猫狸,饥渴羸瘦,于孔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当取食中。有时鼠子出穴游戏,时,彼猫狸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内藏,食内藏时,猫狸迷闷,东西狂走,空宅、冢间,不知何止,遂至于死。”同理,若比丘入村乞食时不能守护根门,将女色挽留于心中而念念不忘,就会出问题,“贪欲发已,欲火炽然,烧其身心;烧身心已,驰心狂逸,不乐精舍、不乐空闲、不乐树下,为恶不善心侵食内法,舍戒减退。”当我们心神不宁时,便会茶饭不思,心里很是烦燥。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天作有雨,人作有祸”,出家法师如果在男女问题上纠缠不清,是很容易惹上麻烦的。

  1261经与1262经亦复如是。“譬如木杵,常用不止,日夜消减”;同理,“若沙门、婆罗门从本以来,不闭根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不勤觉悟修习善法,当知是辈终日损减,不增善法,如彼木杵。”木杵用得久了,自然会日益消磨,最终像筷子一般粗细大小。相反,如果比丘能够善闭根门,饮食知量,日夜知道精勤用功办道,则犹如莲花置于水中一般,定能绽放出洁丽的花朵。而在1262经中,佛陀以野狐鸣声问诸比丘:“汝等后夜时闻野狐鸣不?”诸比丘都回答说听到过。佛陀以此告诫诸比丘:“有一愚痴人作如是念:令我受身得如是形类,作如是声。此愚痴人欲求如是像类处所受生,何足不得?”就是说,想获证圣道,那将是何其之难;可是如果一个人想下辈子堕入畜生道(比如野狐),那岂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么?只要放逸六根,整天拈花惹草、胡作非为就绝对具备投生野狐的资格。在这里说句题外话,有时看到一些情景剧中会出现一些“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对白,大约是形容男女感情深厚,维系度较高,引得很多人都很感动甚至落泪。但细细究来,无论是雄性鸳鸯还是雌性鸳鸯,在对待感情的忠诚方面,都很不靠谱。那些看似凄楚动人的情景剧一旦搬到现实中,则同样很不靠谱。这大约是“人生如戏”的最好诠释吧。(3.3.)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