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慧净法师:志工服务精神的内涵


 2020/4/4    下载DOC文档    

志工服务精神的内涵
──志工感恩餐会讲话

  今天晚上是“志工感恩餐会”。于岁末的今晚,举行这样的聚会,感恩我们的志工群。本来应该让志工们接受他人服务的,不过看起来,大部分还是志工们继续在为大众服务。今天这个活动也像传统的尾牙,如同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好像亲人、眷属一般的温馨、和乐。

  弘愿念佛会自去年(2013)6月11日开始长年无休,全天念佛,而且中午还免费提供午斋,到今天已经有7个多月了。这样的共修方式,在台湾来讲还是首创。虽然只是小小的地方,但是平均每天有七八十人来念佛;如果是特殊的日子,更达一二百位,甚至超过两百位。

  过去长年念佛的地点是在象山。当时我就一直希望能够提供斋食给前来念佛的大众食用,包括早上煮八宝粥,让住在象山的同修及附近的上班族吃了腾腾热粥之后再去上班;不然看大家匆匆忙忙买个三明治、豆浆去上班,尤其天冷时,更是辛苦。可是在象山那边,条件不成熟。到了这里,条件就逐渐成熟了。

  有一句话说:“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意思是说:凡事必须有因,有缘,才能有果。现在念佛会能够呈现这种面貌,主要在于因缘和合具足:有人发心提供场地,有人发心带领大家念佛,有人发心来服务大家,有人发心弘扬弥陀救度的法门,这样才成就了大家来这里念佛。所以,因和果之间,缘很重要。就好像种子,如果只放在仓库里面,这个种子几乎是死的;如果没有土壤、水分、阳光,也不能开花结果;但只要给予适当的因缘,种子就能够生生不息。

  念佛会今日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小小成就,这个缘主要还是志工们,可见志工们在这里的功德、功能、意义是很大的。希望未来能够有一个更大的地方,不只提供午餐,也能提供早餐、晚餐。这样志工们会不会更忙呢?一定会更忙,但是会忙得很有意义。

  怎么说呢?有一句话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这是就世俗层面来讲的。如果以佛法来看,人生贯通过去、现在、未来,因此人生不只是以服务为目的,更应以自己和他人的了脱生死为目的。生而为人,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也不是为了追求五欲,而是为了立身行道、了脱生死而生而为人。就此而言,佛教八万四千法当中,唯有净土法门能够今生就达到这个目的。

  人生要以服务为目的,这样才能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发挥到极致。但是有的人虽有心想服务大众,但不一定有时间。若等到退休,年纪也大了,眼睛也不那么灵光,耳朵也重听了,身手举止也迟钝了,体力、脑力、智力、思维力都下降了。那个时候要服务大众,可说是力不从心。所以,服务要及时。

  另一方面,有的人即使年轻力壮,有健康的眼睛、耳朵,可是如果眼睛看不该看的,这样的话就跟盲眼人没有两样,甚至比盲眼人更不如;耳朵听不该听的,那几乎是跟耳聋一样,甚至比耳聋还不如;嘴巴常常说是道非、挑拨离间、讲欺骗人的话,那就比哑巴还不如。身手呢,如果做不应该做的,等于身手就残废了。因此,有人是残而不废,但有人是不残而废。

  既然这样,那我们念佛人应该怎么做呢?

  一方面,所谓“慈眼视众生”,这样眼睛就能发挥到极致。眼,有所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如果我们以肉眼来瞻仰佛像,来慈眼视众生,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肉眼就成为天眼,就是慧眼,就是法眼,就是佛眼。

  耳朵也一样,不听靡靡之音,也不听不该听的。我们要听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之声,听佛法的教理。这样的话,我们的耳朵岂不等同于天耳?

  同样地,我们的嘴巴不讲挑拨离间、惹是生非、欺骗诽谤的语言,都是念佛,都是讲佛法的语言,甚至讲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代佛说法,这样我们的嘴巴等同是佛的嘴巴一样。

  我们手脚所做的,都是为念佛人服务,作弥陀的手脚。这样的话,身体岂不是等同佛行一样?

  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志工:学校有志工,一般团体有志工,尤其是慈善团体、宗教团体,志工更多。大家在念佛会担任志工,虽然表面上同样也是付出时间、精神,但是意义、价值更加超越。怎么说呢?因为你们是担任“自信教人信”的志工——不只自己往生极乐,也带领大家,给大家一个脱离痛苦轮回、往生极乐世界的缘。这样说来,大家不只是将自己的眼、耳、口、身用到了极致,也可以说如同是阿弥陀佛的手脚一样,所以在这里担任志工会越做越法喜。

  不久前,我曾发给出家众及执事一份法语,要大家背诵。我们学佛的人要背诵的法语可说很多,尤其是出家众,或者是站在布教前线的弘法者,需要背诵的经典、祖论、法语更多。古代没有文字,当时学佛以及教法的传播、传承,都是靠背诵、记忆,然后以口相传。当然,现在方便多了,可以形之于文字,可以存之于计算机、手机;但最重要的,还是存之于我们的脑海中,进而融入心田里。背诵虽有多寡之分,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到根本,所谓“本立而道生”。根本是什么呢?佛法讲慈悲,讲无我,而净土法门是讲阿弥陀佛无我平等、大慈大悲地救度众生,这个就是根本。我们只要把这个根本重点所相关的法语背诵下来,并且常常思维,这样,法语的内涵无形中就会在心中生长,开展身心。

  刚刚所讲的这一份法语,是取自于五部大乘经典。

  首先是净土正依三部经中的《无量寿经》的几句法语:

  为诸庶类,作不请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以不请法,施诸黎庶。如纯孝子,爱敬父母;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这几段法语出自《无量寿经》序分。这几段法语显露出大乘佛法的精髓,也显露出弥陀的慈悲与诸大菩萨效法的内容、对象。背诵这样的法语,并且日加思维,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爱心和福报。

  其次是《优婆塞戒经》里面的几段法语:

  自省己过,善覆他罪,乐修慈心。

  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

  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

  自舍己事,先营他事,营他事时,不择时节,终不顾虑辛苦忧恼。

  《优婆塞戒经》是佛陀开示出家菩萨及在家菩萨所应该做的内涵。不论出家、在家,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都必须如实做到这些;做不到,就表示没有菩萨的心与行。

  “愿为众生趋走给使”,意思是说,愿为众生的奴仆,让众生使唤,为众生做事情,令众生安稳、快乐。能够这样做的话,即使受苦也无怨无悔。

  “自舍己事,先营他事”,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先为别人做事。而且“不择时节”,不管白天夜晚,晴雨寒热;也毫不顾虑辛苦忧恼,几乎身心奉献,忘我无我。

  我们的志工大部分也是存着这样的精神。不过,每个人也必须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怠忽自己的家庭责任。有的太太一发心学佛就把家事放着,结果引起家庭的纠纷,这样不好。应该先把自己岗位上的本分事做好,先尽自己的职责之后,行有余力再来当志工,不然的话就会有障碍。

  《维摩诘经》里面谈到菩萨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儿女。如果儿女生病了,父母也如同生病一样,为儿女痛苦,快乐不起来;必须等儿女康复,病苦消失,身心安乐了,父母才能跟着安乐。所以我就将它浓缩成两段话:

  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

  真学佛之人一定有悲心,他看到众生苦恼,他也会跟着苦恼;也就是说他于心不安,于心不乐,必须是对方能够离苦得乐,他才能够安乐。所以《华严经》就说: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阿弥陀佛也就是这样。在《庄严经》中就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是阿弥陀佛的悲心、呼唤,呼唤十方众生都快快到极乐世界,离开六道的生死轮回。阿弥陀佛呼唤救度的对象包括阿鼻地狱的众生,这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平等的。所谓平等,就是所有众生──不管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出家、在家,阿弥陀佛都没有拣择,都要救度。大家目前在念佛会所做的,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平等、无拣择的布施。

  佛法在印度尚未消失的时期,常常有无遮大会。那时的无遮大会往往是由国王或大富长者来举办。无遮就是没有遮拦、平等、不讲条件,不管是出家众、在家众,不计贵贱上下或者是善人、恶人,只要前来,不仅不拒绝,反而是欢喜地邀请他来接受无遮大会,供养他饮食、衣物或者医药、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

  古印度时代,譬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都有无遮大会的记载;乃至《大唐西域记》里面,也记载着玄奘大师千里迢迢从长安到印度,再从印度回长安近二十年所经历的,那时候的戒日大王也每五年就举办一次无遮大会。中国南北朝时代,梁武帝也举办几次的无遮大会。

  我们这里的志工,也可以说是在做无遮大会的工作。希望将来我们能够有一个地方无条件地供养三餐,一方面让人有吃到素食的机会,一方面也给游民、街民天天有三餐可吃。

  在新加坡有一个单位就是这样在做,而且行之几年了,就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李木源居士。早年李木源居士事业做得很大,很成功。大概在十几年前得了癌症,当时他就毅然决然把事业放下,没到医院作治疗,而是一心学佛、念佛,并且为大众做义工。新加坡居士林就是他创办的。他那里就是天天提供三餐,每一天大概有一千人左右来应供,已经好一长段期间了。有人问他:“你白白地提供这一些给别人,哪来那么多的经费?会不会被吃垮呢?”他说:“我一点都不担心,也从来没有匮乏过,因为今天有人提米来,明天有人提油来,甚至全家都提东西来。”所以真正发心的话是不用担心的。现在他的癌症早已消失,身体康健胜过以往。

  佛陀说,一个出家人,他只要真心办道,佛陀会供养他一辈子。所以修行人要有一个观念:“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有道就有衣食,所谓“道心中有衣食,衣食中无道心”。尤其是我们这一个法门,只要你发心献身修学弥陀的救度,弘扬弥陀救度的法,那你一辈子的吃、穿、用,阿弥陀佛全部都会供应你,甚至你所要的一支笔、一张纸,阿弥陀佛都会供应你,你不用去愁住的、吃的、穿的、用的。所以,真修行人应该心无旁骛,一心为道。

  如果我们的国家、社会处处都举办这样的活动,那可说是世界大同的呈现,这等于是财产共有了,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财产共有的制度在一般的社会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必须有学佛,在佛法观念的群体里面才能呈现,因为学佛的精神就是要为众生服务,自利利人,甚至为众生牺牲、奉献。这种理念与儒家所讲的“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很接近。大同世界的思想是儒家所提倡出来的。以前读到《礼运大同篇》,我就很感动,《大同篇》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些理念能趣入于佛法的菩萨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把资源开发出来,而所开发的是为社会、为国家、为大众,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拥有,累积自己的资产,自私自利,不是这样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家争先恐后来做事,所做的都是为了利益大众,不是为了自己。

  像这些佛教的法语,古圣先贤的语言,都是志工的精神内涵。今天就以这些法语来勉励大家,也感谢大家的辛劳。

  南无阿弥陀佛!

2014年1月25日开示于台北弘愿念佛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