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新年新气象,从明明德开始
元旦,新年新气象,从明明德开始 时光如梭,转眼迎来了2020年的新起点——元旦。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旦”二字,包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元谓“始”,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乃辞旧迎新之时。 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正月初一,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关于元旦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也就是中国上古时候,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为“元旦”或“元正”。 这个传说虽无史料可以查证,但是《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也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是大孝子、大圣人,做为中华道德文明的始祖,他所代表的重孝道、施德政、行教化、讲求社会和谐的“明德”思想,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与起源。因此,在元旦这个特别的“初始之日”里,缅怀先圣,追述祖德,就别有特殊的意义了。 舜自小生长在一个十分难处的家庭,父亲、后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整日都想害他,置他于死地,受尽种种常人难忍的折磨。就是在这样一个没有家庭温情的环境里,舜没有逃避、叛逆或报复,而是“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非”,不去想家人的过失,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时时反省自己在孝道方面的不足,时时改过迁善,尽心尽力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 舜凭着孝义之心待人处世,所到之处都能感化他人,带动民风向善。舜初到历山耕种的时候,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舜便率先礼让他人,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众人。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 舜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据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没办法打到鱼。舜看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自己则到浅滩去打鱼。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和感动。所以短短的一年内,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 舜也曾在河滨一带制作陶器。那里的人造的陶器十分粗劣,舜用心投入,制出的陶器既美观又耐用。陶工们都向他请教,舜也乐于将技术传授给他人。很多人远道而来,争相求购舜的陶器,舜始终一丝不苟制作,而且不抬价。在舜的感召下,陶工们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不再粗制滥造,也不再牟取暴利。 《尚书大传》说:“舜不登而高,不行而远。”舜无论到哪里,他高尚的德行都能够感化周围的人,人们都愿意追随他。许多人慕名迁徙到舜居住的地方,于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就成了一个小村落,两年就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就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亦即是史上所称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希望能找到一位合适继承王位的人。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见,大家异口同声地向他推荐舜。于是尧帝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并派了九位男子来辅佐他,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他对内的行持,由九位男子来考验他对外立身处事的能力。 舜历经种种考验之后,尧帝并未马上将王位传给他,而是让他处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摄政八年,二十八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足见古代的帝王对于王位的继承,确实是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国,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 当舜继承王位时,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地说:“即使我拥有了天下,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做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虽然拥有了世人所羡慕的一切,但因得不着父母的欢心,舜有时候还是会像小孩一样独自跑到田地里号啕大哭! 在《孟子·万章》中这样评价舜的孝行:“人在年幼的时候,会爱慕父母;到了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去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以后,便想着讨好上司,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内心便会焦急不安。只有最孝顺的人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舜用他至诚的孝心孝行最终感化了家人。孟子说:“让天下的人都悦服、归顺自己,这是世间人所羡慕希求的,但把这一切看成草芥的,只有舜是这样。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不可以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旨意,不可以为人子。舜竭尽一切心力来侍奉凶顽的父母,终于感化父亲瞽叟,使他欣慰欢喜。瞽叟欣慰欢喜了,天下的风俗因此转化;瞽叟欣慰欢喜了,天下的父子伦常也由此确定了。这便叫做大孝。”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舜做为一国之君,念念心系教化,只想着如何发扬光大先王的治国理念。所以当他继位后,便以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教化百姓,让世人都懂孝义、守伦常。 为了教育世人尊老敬老,舜从70岁以上的老人中选出“三老”、“五更”十余人,将他们请到太学,为他们设宴,舜亲自端菜斟酒陪饮。餐毕又让学子们一齐参见诸老,再让诸老给学子们训话。而且舜每年秋季必行养老之礼。 舜同时高度重视对贵族子弟的教育,以礼乐教化他们,使这些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成为方良纯正的有德之人。后来孔子所谓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就是对尧舜之道的继承和发展。 舜重教化、轻诛杀、倡礼仪,当年在对待不服王化、滋扰南国的三苗问题上,禹请命欲用武力攻服,舜却“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最后“行德三年,而三苗服”。 舜时时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有了明君的德行感召,世人自然信服,四方自然拥戴,民风自然淳厚。在舜的治理下,实现了人人谦让、互相敬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天下大治局面。 《新语·无为》曰:“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而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是说尧舜时期的人一个个都可以封官,而夏桀、商纣时期的人一个个都该杀,这是教育与不教育造成的。 舜一生不为个人利益着想,处处让人、容人、感化人、方便人。在晚年的时候,他仿效尧帝的做法,将天下禅让给德行出众的大禹。舜过世下葬时,仅用普通的楮木做成棺材,用葛藤束棺,随葬品仅三件衣物,葬毕还将穴填平而不起坟,以方便行人过路,让人们在上面照样可以走来走去。 综观舜的一生,正是对《大学》中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具体落实。舜从个人的修身开始,实现了齐家(让家庭和睦)、治国(做国人的榜样)、平天下(使天下太平);从对父母的小孝开始,实现了对天下的大孝。舜的大孝大义、纯净纯善为世人称颂,千古景仰! 元旦,新年新气象。国家新气象,从明明德出发;人民新气象,从明明德开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