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灵隐寺腊八节讲经传供祈福法会通启
2020年1月2日农历腊月初八,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灵隐寺依据丛林祖制,特设讲经、传供祈福法会,以此纪念佛陀成道,成就大众广种福田。现将法会报名公告如下,随喜大家参与。 法会时间 2020年1月2日 8:00开始签到 8:30法会开始 报名须知 1.皈依居士请穿海青参加法会; 2.冬季请注意穿着保暖; 3.法会请全程手机静音; 4.交通、门票自理; 5. 签到地点法会前三天电话通知; 6. 名额800人,名满即止。 灵隐寺的腊八传承 杭州灵隐寺的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将举行供佛、讲经、煮施腊八粥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它上承周秦腊祭习俗遗绪,下启唐宋江南地区腊八节习俗之先,集宗教信仰与世俗观念于一体,是我国腊八节习俗的杰出代表。老底子杭州人有腊八节“打斋饭”的说法,即平日寺院僧人受百姓食物供养,到了腊八节,僧人将余下粮食熬成粥,回报大家。 戊戌腊八节讲经传供祝圣祈福法会盛况 《佛本行集经》介绍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尝试过六年的苦行,不但毫无收获,反而身心疲惫,于是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参悟,最终走向以智慧解脱的正道,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八日。由于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都用米、豆等谷物和枣、粟、莲子等干果煮粥供佛。后来,为了回报和感恩信众与施主们的供养,僧人们开始在腊八这一天向信施者赠送腊八粥,共沐佛恩。于是腊八施粥的习俗逐渐在民间盛行。 还有一种说法,腊八粥是从“打斋饭”发展而来的。古代寺僧用箩筐沿门乞食,挑回寺内,食之有余,则将饭菜晒干收藏。到腊八节早上,用以制作成粥,回报信施者,并为之祝福。故而,民间有“千年冷缸饭,一顿腊八粥”之说。 不管哪一种说法,都体现着佛教以施粥的方式感恩社会、回报大众的感恩精神,同时也体现着人们祈祷健康幸福,祈求吉祥如意的朴素愿望。 中国佛教寺院,最早有腊八粥的记载,是北宋徽宗时代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寺院施粥的记载。 两宋时,灵隐寺因宋仁宗于皇佑三年(1051)赐御绣《观音心经》二卷及回銮碑等,声名远播。苏东坡任杭知州时,曾在《留题灵隐方丈》用“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哺”来描写灵隐腊八节的空前盛况。南宋杭州钟磬相继,寺院普遍举行腊八节活动,诚如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云:“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俱设五味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元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忆南宋临安(即今杭州)的繁华时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音xùn,蘑菇)、柿、栗(外加粟米和豆)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明清灵隐腊八节规模继续发展,馈送腊八粥的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民间也兴起了自煮腊八粥。据清《杭州府志》载:“腊八以八日名也,……寺院及人家用胡桃子、乳蕈、杮、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亦名七宝粥,本僧家斋供,今则居室者亦多为之。”今天的灵隐腊八节习俗,直接自继承明清的传统而来。 古时腊月,灵隐寺的僧人用多余的豆子、米面熬粥派粥,帮助穷人度过寒冬,并对百姓的恩情表示感念。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腊八粥救济穷人的意义逐渐消退,但其“感恩”的精神内涵却得到了挖掘和发扬。 灵隐寺熬制的腊八粥,除了供佛和送居士信众之外,还要分享给普通民众。灵隐寺面向社会施送腊八粥,由僧人和志工一起把腊八粥送到各大社区、养老院、福利院等慈善机构等处,以及送给学生、民工、环卫工人等。目前,灵隐腊八节每年馈送社会三十万份腊八粥,数量居全国之首。 南无阿弥陀佛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