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应迹资料集
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应迹资料集 观音道场 : 菩萨应迹(一) 普陀山发展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乃至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都因与观音菩萨结成不解之缘。 观世音,梵名AVdiokitesvd1d,音译阿缚卢枳底湿伐罗,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世称西方三圣。相传,凡遇难众生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达观自在,又称观自在菩萨。略称观音菩萨。 史籍中关于普陀山观音道场的记载,最早见于《大悲心陀罗尼经》:“一时佛在补陀洛迦山,观世音宫殿庄严道场中。”《华严 经》曰:“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元 大德《昌国州图志》载:唐大中元年(847),“有梵僧来潮音洞 前燔十指,指尽,亲见大士说法,授予七色宝石,灵感始启。”山 上供奉观音圣像,相传始于日僧慧锷留不肯去观音像和创不肯去观 音院。 观音道场 : 菩萨应迹(二) 据历代山志记载: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宋宝庆《昌国县志》载:“梅岑山观音宝陀寺在县东海中,梁贞明二年建。”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盛熙明撰《补陀落迦山传》载:“梁贞明二年,日本僧慧锷首创观音院于梅岑山之阴。”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周应宾修《普陀山志》载:“梁贞明二年,日本僧慧锷得观音相于五台山,将归日本,舟触新罗礁,莲花挡洋,舟蔽不前,锷祷曰:‘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有顷,舟向潮音洞泊焉。有居民张氏目睹斯异,遂舍所居,筑室奉之,号为‘不肯去观音院’。”此说传至清代,被刻上雍正御碑,成为定论。 1980年4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佛教》一书,引宋僧志磐《佛祖统记》,提出慧锷开山于唐大中十二年(858)。《佛祖统纪》载:“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日本国沙门慧锷礼五台山,得观音像,道四明将归国,舟过补陀山,附着石上不得进,众疑,具祷之曰:若尊像海东机缘未熟,请留此山,舟浮动。锷哀慕不能去。乃结庐海上,以奉之。”宋宝庆《四明志》说:“……大中十三年日僧慧锷诣五台山,得观音像,舁至于此,舟过梅岑山受阻,乃诛茅结庐置其像而归,因呼为不肯去观音院。”上两说相差一年时间,实质一致。 观音道场 : 菩萨应迹(三) 1992年新编《普陀县志》、《舟山市志》,据日本高僧圆仁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史学界研究,定为唐咸通四年(863)慧锷请观音到山,五代梁贞明二年建不肯去观音院。《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日本仁明朝承和八年)秋,慧锷首次来华,朝五台,登天台山过冬,为求五台山供养费,于翌年乘唐梢公李邻德船回国。会昌四年(日承和十一年)携带日本国皇后桔嘉智子手制绣文袈裟、宝幡、镜奁及供养费第二次入唐,布施五台山,并至杭州灵池寺谒见齐安国师,迎接齐安弟子义空去日本。于大中元年(847,日承和十四年)六月二十二日搭乘张支信(一说友信)船从明州望海镇(今宁波镇海区)出发回国,同船返日有惠运、仁和等日僧。慧锷还带回白居易《白氏文集》七十五卷,白亲笔题“会昌四年五月三日夜,奉为日本国僧慧锷上人写此本”之句。唐咸通三年(862,日清和朝贞观四年)九月三日,慧锷随平城天皇皇子真如法亲王乘张支信、任仲元、全习文等三十七人驾驶船只,由肥前国值嘉岛出发第三次来华,同舟来华的有宗睿、贤真、忠全、安展、禅念、惠池、善寂、原懿、猷继等学问僧和请益僧(见日本《头陀亲王入唐略记》)。翌年四月,复搭张支信船由明州回国。《市志》、《县志》据此认为,慧锷留不肯去观音像于普陀山当是唐咸通四年第三次来华。梁贞明二年说显然将留像与建院年代混为一谈。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 广大灵感~千手千眼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阿弥陀佛🙏 🙏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