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八章)01


 2019/10/19    下载DOC文档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八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四十八章万籁还天观音耳01

  楞严疏云。击钟以辨真妄者。即闻性而可真。举声尘而辨妄。若因声有闻。此闻不离声。若离声有闻。此是真闻。汝今但执随声之闻。此间不离于声。只合是声。不合是闻。若真闻性如水不灭。声尘如风。鼓水成波、故有闻相。声尘不起。闻相即无而闻性不灭。以性不灭。声尘若来还有闻相。如水不灭。若风动时,即有波相。如色真性遍十方界。随心感现。则有色相。此之间性。亦复如是。

  这段《楞严经》的注解提出,佛指示罗候罗击钟为阿难辨别真妄的方法。这个方法‘即闻性而可真’,就在能听到声音的这个地方,体会自己能闻的作用与所闻的声音之间的目性功能,在这个地方可以辩证出来而参透能闻本性的真实作用。‘举声尘而辨妄’,声音就和我们心中的妄念一样.它本身只是个现象,这个现象是无常、不实在的,至于能听到声音的功能,自己要找出来。‘若因声有闻,此闻不离声,若离声有闻,此是真闻。’我们能闻的自性要如何去找呢?如果因为有声音而听见,这是外在现象的作用,要离开声音找出自己能闻的功能,那么‘此是真闻’,这里的‘真’字,不是指明心见性的那个真;而是耳根能听声音的那个‘能’的作用。

  ‘汝今但执随声之闻’,他说,我们一般人听到声音的时候‘执随声之闻’,听到有声响就以为自己听到了。‘此闻不离于声’,这个听到的作用不离于现象。因此没有声音你就会觉得没有听到。‘只合是声,不合是闻’,这种情形之下,你所知道的是所听的现象,不是能听的真闻。

  ‘若真闻性如水不灭,声尘如风,鼓水成波’能听的作用像清净无波的水一样‘不灭’,它永恒存在。‘声尘如风,鼓水成波’声音是外界的现象所以叫做尘,它犹如风吹一样,使平静的水变成了波浪。因为外界的音声来时,找们依他而起,因此有听见的作用。

  ‘故有闻相’,因此我们听到。‘声尘不起闻拍即无’,如果没有外界的音声,我们能听的功能不起作用就没有听见的那个现象。‘而闻性不灭’,可是能听的功能本身存在。‘以性不灭’,透过能闻后面,一切众生的那个本性始终是不生不灭的。‘声尘若来还有闻相’,再打一声钟还是有听到的现象。‘如水不灭,若风动时即有波相’,就好像水不起波浪时,水还是水,风一吹它又可以起波浪。

  由这些道理反覆地说明声音及我们能听的作用。由此而推究到一切物理的色尘也是一样。‘如色真性,遍十方界,随心感现则有色相,此之闻性亦复如是’,如我们眼根所看到一切物理现象的作用,当眼睛没有看到时,这个能见的本性还是无所不在的。闻性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下面是永明寿禅所下的一个结论。

  故知不认自体恒常之闻性。却徇声尘生灭之闻相。遂乃闻赞而生喜。闻毁而起嗔。以迷本闻。故随声流转。

  由此道理,我们知道一般人平常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体认‘自体恒常之闻性’,即没有返回来寻找生命最初的那个本源。‘却徇声尘生灭之间相’,却跟著外界音声的生灭在流转。因此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上就形成了‘闻赞而生喜’,别人恭维你就高兴。‘闻毁而起嗔’,听到别人说我们的不是,就恨不得想杀掉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都跟著现象在转,这就是凡夫。‘以迷本闻’,迷失了本性能闻的作用。‘故随声流转’,因此听到外界的音声,心就跟著跑掉了,这是一般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