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修行者要怎样破除​自己业障呢


 2019/9/26    下载DOC文档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大意是说假设上天有感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都是尽力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才形成的,说我们自然界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树村。”大意为一切事物在时代的变迁中,都会跟随着变化,新的事物出现,就会慢慢替代了旧的事物。

  佛教“法”的大意,修行者要做到心胸宽广,做一个有大智大慧的人,不可怨天饶人

  净慧禅者以一切“法”来形容这则禅语,佛教中的“法”,梵语是意思是“达磨”。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也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如水,它保持著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水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轨则不同于水的轨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

  这样一句禅语,概括了万事万物的规律,自然法则。世间万物会跟随着环境与当下自然的规律变化而变化。如果应用到我们生活当中来,就是不要过于执着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不要执念于一些无法找到的理由。很多事情是无法去判断,也没有理由的。就如你天要下雨,你也拿它没办法,在人类的进步推动下,环境的因素有可能人类慢慢的改变,但是一切都是事物规律的变化而产生的因果。

  修行者要有大胸怀、大般若、大智慧

  有句话这样说,“大度能容于天,容于地,而不容于人”。因为我们对天与天无法控制,所以我们偶尔有些抱怨,但是这些是徒劳的,这是消极的观念,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明知道抱怨天地是无用处的,还要抱怨。如此这般人甚少,因为他们明知道改变不了。而不容人呢?也就是说,我们平常生活中有了利益相关,或者接触的事物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不满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这也是一种执念和业障,那我们修行者要怎样破除这种业障呢?

  只有广大的胸怀,大般若,大智慧才不会如此的执念和业障。我们念佛、修行就是为了消除我们的业障,消除我们的妄想,在起心动念之间,都是我们自身的因素才会有这些怨天饶人。我们学佛的人要学会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我们动念和哀怨,克服对他人的消极的评价。久而久之,我们的恶习就会在慢慢在修行中消失,习以为常。

  佛教宝典经书《金刚经》上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南怀瑾说:“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所以,我们修行的人要学会大度包容,不计前嫌,不计过生,不计功德,善业自然而来。了去执念,心中淡然。

  庄园故事,佛家子弟的恩怨

  有则故事:曾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下起滂沱大雨,和尚着急之下,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只好拔起脚步去求宿避雨一宵。守门问明来意便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想办法”“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和尚恳求。仆人入内请示主人,还是未果,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仆人依旧拒绝。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主人名号,冒着大雨,回了寺院。三年后,庄园主人纳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上香祈福,老爷便陪着一起出门。到了庙老爷忽然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小和尚,向他打听这是怎么回事?小和尚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善缘。”庄主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而后,庄主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供养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断。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路总是越走越宽,心胸狭窄之人,执念不断的人只会业障越积越多,烦恼随处而来,我们不可执念某件于某件事物,也不可有心中怨绕他人,怨人即怨己。在记怨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起了波澜。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就能破除一切障碍,得善还得利。

  南无阿弥陀佛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