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六章)02


 2019/9/23    下载DOC文档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六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三十六章了无寄处堪大用02

  一念普贤现全身

  是故教诸菩萨,却生想念,殷勤三礼,普贤菩萨方以神通力如应现身。

  那么,《华严经》描写智慧‘善巧智身’,本来‘了无可得’,为什么佛在《华严经》上说,用空念一边去找普贤找不到的,这个道理是什么呢?比如到空的房间找空,怎么找得到?等于盐溶于水,如何在水中找出一粒盐巴?它无处不是,‘普现’嘛!所以你在空境界中,念头一切空,了无可得,找什么普贤?你就是普贤嘛!

  佛说那只有在空的境界反过来,一念却生相信,当时佛那么讲了以后,有些人了解了,在空中,性空起缘起,一念之有,立刻见到普贤菩萨,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比喻。是故佛教一切菩萨却生相信,你要找普贤,这样找不到,‘普贤’嘛!它普遍存在。等于在空的房间要找一个空来看看,空中找空,那你不是见鬼了!在这里头要以有念去看,在空房间中要怎么看到房间空的样子?你只有这样看,把空里头做个有,实际上这个空就是那个空的有。

  所以佛告诉我们‘却生相信’,然后还要‘殷勤三礼’,至诚恳切地磕头恳求。普贤菩萨这个时候方以他的神通的力量‘如应现身’,你有所求,他有感应,如插头一样,一插上电灯就发亮。‘如应’,有所感应,交感现身。佛当时那么说,经典那么记载,佛告诉弟子,要见普贤菩萨很简单,放空了!根本不要见,你都在他的境界中;你要起‘有’念,殷勤祈请,一念专精,普贤就现身了。

  那么,当时佛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作了这样一个表演,这个道理在讲什么呢?

  无依无寄智慧生

  明智身不可以三昧处所求,为智体无所住、无所依故。若想念愿乐即如应,现化无有处所依止。故犹如谷响,但有应物之音;若有求,即无有处所可得。

  此即说明我们智慧之身‘不可以三昧处所求’,哪一种三昧不一定,三昧已经在正受、在某一个境界上,再起心动念求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有差别而找不到了。所以,智慧,尤其智慧之身,‘不可以三昧处所求’,也不可以空间、方位来找的。注意智慧之身!所谓修成功,学佛悟道或明心见性,就是明那个‘智身’,此‘身’不是指这个肉体,而是不生不灭的‘智身’。

  ‘为智体无所住、无所依故’,智慧本身的体性,本来是无所住、无所依止的。

  ‘故犹如谷响,但有应物之音。’犹如敲东西所发出的声响,古人拿谷响来做比方,有些山洞,站在洞口一叫,四面八方就有回音,以物理作用来看,这种山洞是不能进去的,有些人以为有妖怪,其实不是,因为这种山洞空气不对流,声音在洞中回旋,人进入之后,久无空气即窒息死亡。谷响本来没有声音,而是虚假之间回转而来。

  等于在一个有回音的山谷叫‘喔……’,整个山谷都听到‘喔……’的声音,好像很多人在叫。

  现在都市中的高楼大厦、公寓住宅,也经常会听到四面传来的回音有如谷响,胆子小的会被吓坏。科学时代不要自己再搞鬼,一切事情不要怕,一探求都有道理,把道理找出来,什么都没有。

  ‘谷响但有应物之音’,当然有感应,有一个声音,经空气波动回转来发出同样的声音,这叫回应。

  ‘若有求,即无有处所可得。’那么你去找个这声音,一听回音,好像四面八方到处有人,一找连个影子都找不到。

  ‘即无有处所可得,’本来没有个东西,这个道理很简单。同样的,我们学佛要了解佛经这些地方都是实际的,不要以为只听听道理就可以,这些道理就是要你做功夫,就是要你自己求证、明心见性。

  同样的,我们自己的思想、妄想、烦恼等心念也是这样,本来就没有,都是依他(它)起,绝对没有,有些同学问:‘夜里在山上打坐很清净,也没有别人来惹我们生气,有时候也会烦躁起来,这是什么道理?’这有道理的,这个时候你就要检查你生理上有什么变化?或者肠胃不舒服,或风寒感冒,同样也会引起你心理上的烦恼,绝非偶然,只是大家智慧低,自己检查不出来。若以为住在山上茅蓬没人惹却生起烦恼,大概是魔鬼;这一怀疑,魔鬼来了,因为你本身就是魔王,带领小魔鬼来了!这叫‘疑心生暗鬼’,感应的道理就是这样。你要晓得,一切心念与一切音声、颜色,‘若有求即无有处所可得’,你真找它,那个根,根本是无根的。所以大家打坐想去妄想,你看多冤枉,妄念自体本空,结果吃饱了坐在那里打坐去妄念,你说他是不是闲著没事找事,本来很清净,偏要找个不清净。所以,此理不能,用功修行就走冤枉路,千生万劫就那么冤枉下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