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四章)


 2019/9/15    下载DOC文档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三十四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三十四章幻境不栖无住心01

  当前位置:无量光明> 佛教人物 > 居士佛教人物 >南怀瑾 >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三十四章)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三十四章)

  南怀瑾 | 发表时间:2014-11-10 | 作者:南怀瑾 [投稿]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三十四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三十四章幻境不栖无住心

  举幻术文字中种种幻相无所住处喻,明幻术文字之体了无处所,如何所求。

  经典指出一切幻术文字的种种幻相。电影、幻灯片就是幻术,如梦如幻,是变把戏的变出来的东西。幻术师告诉你是假的,可是你当场看是真的。这个世界的一切,也比如一个大变把戏者在变幻,没有真实的。

  ‘幻术文字中种种幻相’,言语文字都是人类的幻术,文字不过是符号,写‘花’就知道是花。意识透过文字幻术而呈现花的影像。这个花和字都是假的。假使构造中文的老祖宗,用其他符号代表花和狗,现在我们在意境上就会呈现其他的文字符号。所以我们有时看到文字而掉泪,看爱情小说哭的唏哩哗啦!都被幻术境界所骗。

  世人很奇怪,尤其年轻人,爱情小说往往看得入迷而落泪!我们小时候看《红楼梦》、《茶花女》也会掉眼泪,反正眼泪不值钱。尤其女孩子的眼泪比男孩子更快,还没有说那件事,她眼泪就来了,实际上很好玩。我经常告诉同学不要神经,你不要把自己写成爱情小说故事的主角。所谓爱情,能持续多久?你统计一下,最多不到三年,《浮生六记》比较长一些,不到十年。那些一见钟情,你要注意,看一眼就钟情,下一眼就看不到了!只有几天而已!然后写出一本小说,既骗了自己,也骗了读者,梦魂颠倒。所以: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好多年前.我在辅大上课,有个同学说这句改一改。我问改什么?他说:‘多情自古空余恨’,这句不要动,下一句要改成,‘好梦由来不愿醒’。我说改得好。一切众生确实是:‘好梦由来不愿醒’。梦的世界很奇怪,做好梦很快醒,如果梦见得到钞票,啊!一下子就醒了!如果梦到被鬼压倒,唉呀!我的天啊,哪个赶快来救命啊!偏偏梦得久。所以古人的诗很有道理。世界上一切文字皆如梦幻空花。

  ‘种种幻相无所住处’。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一切万象,不是永恒存在,它很快地变去。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要你去找一个无所住的境界,你说‘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早住了。住在哪里?住在你那个无所住上面。无所住不是你去无所住,而是它本来无所住。如果你彻底了解‘文字中种种幻相无所住处’,就可以见到普贤菩萨。

  普贤的境界如何?引用西方宗教哲学的一句话:‘无所在,无所不在,处处皆是’,但是你找不到它。所以永嘉大师说过一句话:‘寂灭性中莫问觅’,道在哪里?自性本来清净,你不去找它,很现成,你一寻找这个境界,却找不到了!普眼菩萨不只两只眼睛,他有三只眼,乃至有十只眼,前面一双、后面三只、顶上一只、喉咙一只……。普眼菩萨拿十眼观照,找不到普贤菩萨,团[因]为一切如幻相。你找一个实际境界求普贤,普贤不可得、不可见。所以《华严经》以这位菩萨的境界来表达佛法。

  ‘明幻术文字之体了无处所,如何所求?’这就告诉我们一切皆是幻,文字游戏也是幻,乃至三藏十二部的文字都是幻。我们研究佛学,结果被佛学理论、名相困住了!天天在那里搞佛法、搞佛学、找境界,你早就被骗了!被什么骗?被幻术所困。‘幻术文字之体了无处所’,言语文字是表达意思,意思懂了何必执著言语文字?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过河需要船,既已上岸又背著船,岂不愚笨!言语文字也不过如此。

  再说在座的青年都是知识份子,至少从小学磨到在大专以上,已经磨了十几年,你那个文字在哪里?了不可得。现在当了大学生,与小学一年级时的感觉比较起来,是有不同,多懂了些。现在找找看脑子真有些什么东西?没有!一切如梦如幻,都过去了。你说不懂吗?真懂了一些,懂了什么?文字了无处所。

  所以我经常说《西游记》这部唐僧取经的小说,写得真好真妙!孙悟空与唐僧一行见到佛,佛说:‘你们很辛苦,功德圆满。好啦!你们的目的是要取经。’佛就吩咐大弟子迦叶尊者把三藏十二部经典交给他们,迦叶尊者问佛:‘给哪一种经?’佛说:‘他们从遥远的东方来,功德圆满很辛苦,给最好的。’

  佛未加说明给哪一种佛经。结果迦叶尊者带领唐僧一行到书库,准备拿钥匙开书库,迦叶尊者把手一伸说:‘拿来。’玄奘法师问:‘什么拿来?’‘红包拿来’‘啊!’孙悟空气得要揍迦叶,‘世界上到处要钱,你这里也要钱,你这个老和尚该不该死?’玄奘法师说:‘不要吵!最后一次,请师父慈悲慈悲。实在一路取经,碰到九九八十一种魔难,来到这里已经什么都没有。’‘那不行,这里规矩要拿啊!’‘实在是没有了。’迦叶说:‘你身上还有衣服。’‘出家人只剩了一件架裟’。‘一件也可以,拿去当啊!’唐僧只好脱了架裟,叫徒弟快拿去当了。孙悟空一边生气一边抓脑袋要修理迦叶。

  这个道理说明什么?学佛要福智二资粮,一个学佛人先要具备这个红包(本钱)。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不够,没有办法谈,《西游记》用那么一个故事说明。

  好啦!迦叶尊者打开书库,取出三藏十二部经典交给唐僧,任务完了。西方雷音寺很大,山门很远,孙悟空猴子鬼精灵,说:师父啊!靠不住,这个老和尚到这里都要钱,打开检查看看,该不要弄破的经典,我们那么辛苦来取经。’‘唉!猴子就是猴子。’唐僧说:‘你要诚恳相信人嘛!佛的大弟子哪会有错!’孙悟空说:‘靠不住,他还要红包耶’。打开检查一看,唉哟!不得了,每一本都是白纸,一面大吵大闹怪师父,一面嚷著要把迦叶抓出来打死。

  这一吵,佛在打坐听到了,孙悟空向佛报告:‘迦叶不但要红包,拿了红包还给白纸。’佛笑著说:‘猴子啊!你不懂。’佛把迦叶找来问:‘怎么给他们这种经典?’迦叶回答说:‘世尊,是您交待要给最好的经典。最好的经典是没有文字的,本来就是道。’佛说:‘你搞错了。我是那么讲,不过他们智慧低,你还是拿次等有文字的给他们。’迦叶说:‘那好那好,拿去换过来就是了。’

  第一等智慧不需要文字,《西游记》即说明这个道理。大智慧不是文字!文字言语是幻术。所以经典上说,在文字上求道找不到道。但反过来说,如果认为没有学问,就可以成道,那又错了。不可以拿文字言语是幻术,作为不研究教理的籍口。

  念念本寂

  不可将出入三昧处所求之,去彼沉寂、生灭,却令想念,明想念动用,体自遍周,用而常寂,非更灭也。

  这是普贤境界,在文字言语上求普贤,用再多的眼睛也看不见。要如何得到普贤菩萨的境界呢?不可以从出入三昧处所得之,他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丹田、也不在眉间,更不在头顶,那是肉做的,肉老了衰坏了,最后死亡没有气了,化为脓水臭得不得了!这里有个什么道?你看住这里干什么?这里如果有道,你到中央市场买块肉贴在这里不就好了!不是的,那是个方便。在这些地方都找不到普贤境界,所以不可从出入三昧处所求之。

  ‘去彼沉寂、生灭’,如果打坐什么都不想,呆呆的、糊里糊涂,以为这个就是道,那是沉寂境界。沉寂,也叫作昏沉,这个不是,要拿掉。那么,不在沉寂境界,在生灭心上求呢?我们的妄想就是生灭,这个念头去了,那个念头来,在这个念头上用心,或者念了多少佛、念了多少咒子、做了多少功夫,这都是生灭心。沉寂和生灭是两边,要离开两边,‘去彼沉寂、生灭’。

  ‘却令想念,明想念动用,体自遍周’,张开眼睛,一脑子的思想妄念就是想念。除了上面的境界以外,你再也找不出一个境界来了。所以大家都想找空,实际上你坐起来有个空的境界,这个空不是沉寂,就是把想念压下去,那还是沉寂,再不然就在生灭中。

  譬如修止观的《六妙门》,入手方法是听呼吸,但是你们要注意!绝不能怪天台智者大师没有说清楚,只怪我们自己读经没有搞清楚。他告诉我们这是上座修止观以前,一个初步调心的法门,使你比较宁静。心里已经宁静,就不要再听呼吸了。呼吸是生灭来去的生灭法;你心跟著生灭法永远搞下去,搞到哪一天?搞到千生万劫也还在生灭法上。

  所以,修一切佛法是‘过河需用筏,到岸不需舟’。开始上座,利用它调息、宁静,既已宁静就不理呼吸,进一步用别的方法,那就要观心了。你不这样走,不是在沉寂境界,就是在想念境界里,很难上得了路。

  如何去悟道呢?你要明白一切‘想念动用,体自周遍’,想念动用生灭来去,是体上起用,等于一个平静的海面起的波浪,尽管波浪汹涌,它都是水变的。你要把它宁静回来以后,全波还是归到水,那个生灭动用的本体,永远是不变的。这个体在哪里?无所不在,无所在。

  ‘用而常寂,非更灭也’,这几个字最重要。为什么要怕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用过便休。就像我们七点钟上课,一开始讲那么多话,诸位也用过了,用在听话,用了就没有了,你留也留不住。‘用而常寂’,本来在寂灭中,‘非更灭也’,用不著再用一个心去灭掉妄想,求一个定,盘腿打坐用功求空,用心去灭妄想求定。你又在生灭中了。‘用而常寂,非更灭也’,并不是另外求一个空、灭。《华严经》所讲,普眼菩萨用有法,用有觉有观的作用来找不生不灭普贤自在的境界,那都错了,他永远找不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