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三章) 伸脚就在缩脚里02


 2019/9/14    下载DOC文档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三十三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三十三章伸脚就在缩脚里02

  伸脚就在缩脚里

  在禅宗典故公案中,南宋初期有位大慧杲禅师,比永明寿禅师晚了一百多年,与济颠和尚同一时期。大慧杲禅师聪明绝顶,当时禅宗相当流行,他的佛教学问好,文学也好.对禅宗太熟了。他年轻时,每一个善如识、禅宗大师都见过他,个个都喜欢他,认为他悟了,他自己心理有数。大慧杲认为天下这些大师没有一个是真的,都在骗人。他知道自己没有悟,只是道理通,那真是‘和尚不吃荤,肚子里有素(数)’,可是大家都认为他悟了,如果这样也叫禅的话,他准备写《无禅论》,以免‘枉费精神,磋跎岁月。不若宏一经一论,把本修行。庶他生后世,不失为佛法中人。。

  大慧杲的学问不得了!譬如看《华严经》看到‘十智同真’的境界,他立即写了一首偈子:

  兔角龟毛眼里栽,铁山当面势崔巍;

  东西南北无门入,旷劫无明当下灰。

  世界上一切事情皆如梦幻空花。铁山一则形容释迦牟尼佛修道的雪山,一则比喻达摩祖师面壁,当前一面屏风与外界隔绝了关系。‘旷劫无明当下灰’也等于‘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悟道的人也不过如此,一看悟道了!假使现在年轻人写出这么一首诗,我们一看,也以为真悟道了。

  大慧杲当时这首偈子一写出来,大善知识洪觉范(著有《临济宗旨》等篇)当时五、六十岁,大慧杲二十岁出头。洪觉范一看大慧杲的诗偈说:‘奇怪!我二十年用功,不过到这个境界。’洪觉范说大慧杲悟了,大慧杲抿著嘴笑,这样叫悟了,这个佛法骗人。

  那个时候禅很流行,同现在一样,青蛙扑通一声跳下水就是禅,天地一沙鸥,是禅的境界,到处都懂禅。

  当时有位守珣禅师刚悟道,呈偈给他的老师佛鉴禅师,而得到印可。这首偈子: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但大慧杲的老师圆悟勤禅师就不太相信,他要勘验,就叫人把守珣找来,一齐游山,恰巧经过水潭旁边,突然一推,把守珣推下去,守珣掉进水潭冒出头来,圆悟勤就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潭深鱼聚。’‘见后如何?’‘树高招风。‘见与未见时如何?’‘伸脚在缩脚里。’圆悟勤这才大为称许。真悟了,就是这样。为什么这样整人呢?因为当时这一类人太多,一看文字,好像悟道了,但是文字不能骗人的,所以须加勘验。

  如何是‘言思道断’的境界?在教理上,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都有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阿赖耶识本身就有‘思’的作用,请问‘思’怎么断?现代年轻人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有什么好参的!念佛是我。我是谁?我就是你,你是谁?你就是狗。狗是谁?狗就是我,一路转运来就是一句话:同体。那个不要参了!

  真的话头在这里,阿赖耶识全体心识本身就有作意、触、受、想、思的作用。请问,阿赖耶识思路真断了就称为断灭见;如果不称为断灭见,那么阿赖耶识的‘思’怎么断?这就是话头嘛!尤其现在青年,知识普及、逻辑训练好,应该从这个地方参话头。过去的话头:念佛是谁?狗子有没有佛性?管他狗有没佛性,反正送到香肉店都一样。话头也要跟著时代走,学问教育普及思想发达,话头正好在这里参。

  怎么叫‘言思道断’?五遍行的‘思’必然存在一个功能,假使人没有思,除非白痴。不过这又是个问题,白痴有没有思?白痴没有反应,没有执著。但是白痴晓不晓得肚子饿?人生基本的东西,白痴还是知道,冷了会发抖,见闻觉知仍然有,那么,这个是‘想’还是‘思’?这些都是问题,科学时代正好参话头。现在时代还把话头摆在念佛是淮?狗子有没有佛性?唉呀!退回宋朝做人好了!

  真悟道的人,第一、‘言思道断’;第二、‘境智齐泯’。问题来了,真悟道了,一切无境界,无智亦无得。有一个境界在,就离不开意识的形式;如果没有境界,绝对没有,那又成断见,大愚痴。如果有所知有所得呢?岂不落在妄想中!这是大话头,应该在这个话头上去参,如何是‘言思道断,境智齐泯’?

  接下来是讲实证功夫。真悟道的人,‘人法俱空’,人空、法空。大家念佛打坐,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有没有做到人空?连身空都做不到,坐在那里两腿发麻,开始还满清净,后来是满‘乱麻’,再到后来不是麻,光参腿痛好了!一分一秒地熬腿。我们连腿空都做不到,还妄谈人空?人空以后,还要法空。真证道的人的确是‘人法俱空’,这个境界到达了,才称得上悟了一点。悟了以后,转过来‘向众生三业之中,开佛知见’,然后可以允许‘放旷任运’,这个才是菩萨境界,在众生身口意三业中处处行菩萨道,不必要一定出家或一定不出家;出家也好,不出家也好,都在身口意三业中行佛道,因此在这个时候才可以在众生三业之中开佛知见。

  ‘就生死五阴之内,显大菩提’,如此,可以在生死中轮回五阴之内,显大慈悲、大菩提之行为

  ‘则了义金文可为绳墨’,要想达到这个境界,他说佛经大乘经典了义经文,正好做为你修行的标准,做功夫的指导,为什么你不去研究?

  ‘实地知识堪作真归’,真正的大善知识就是佛。虽然我们没有亲见他,他的遗言遗教等经文还留在这里,为什么要堕在增上慢、我见中,不好好去研究经典?佛所讲的,都是实地所证的真知真识,是我们应该作为依归的所在。这是永明寿弹师说明不仅要功夫做到,教理也要通的重要性。‘则了义金文可为绳墨,实地知识堪作真谛’,即宗教之理与修证宗旨相配合,如果真做到了,那么,接下来:

  故得智炬增辉,照耀十方之际;心华发艳,荣敷法界之中。又若深达此宗,不收不摄,即想念而成智,当语默而冥真,出入之定难亲,忻厌之怀莫及。故云“忻寂不当,放逸还非。”

  此处又可见永明寿禅师四六体对仗文句的文采。他说,教也通、宗也通,宗教的学理通了,配合修证的悟道,得道了,智慧像火炬一般光明,照耀十方。‘心华发艳’,意解心开,全心如花绽开,‘荣敷法界之中’,心花开敷,欣欣向荣,遍满法界。

  再说,宗也通、教也通的人深达此宗,自然了解各宗各教最后的依归,没有差别了。‘不收不摄’,收摄二字表示专门归列某一宗,例如研究净土的,只认净土的对,其他都错了,研究禅宗、天台宗、密宗的,也都抓到鸡毛当令箭。真深达此宗镜的人,就自然‘不收不摄’在某一点上。

  ‘即想念而成智’,悟了道,任何起心动念已不是妄念,而是智慧的运用。注意‘即想念而成智’这句话!一般想与念都是妄想,妨碍正道,真正悟道的人,即妄心即般若,就是智慧。

  ‘当语默而冥真’,不管开口讲话或默然不语,寂然在定,处处在真如境界中。

  ‘出入之定难亲,忻厌之怀莫及’。一般人往往认为入定,得四禅八定成就就是道,不入就不是道。其实,定若有出入,那只是小乘境界、小乘功夫。就形而上的真如本体来说,定本来就无出也无入,既没有入世也没有出世,既无出家也无入家,即无所谓入定也无所谓出定,当体即是,无往而不是,所以说‘出入之定难亲’,拿出定入定来说明道体,都是不对的。

  ‘忻厌之怀莫及’,厌倦生死、六道,厌倦三界,欣乐跳出三界之外,讨厌下,喜欢上。有出世与入世、升华与堕落的差别,都还不是道的真正的境界,所以说‘忻厌之怀莫及’。

  故云:‘忻寂不当,放逸还非’。厌喧,讨厌世间的吵闹烦恼,‘忻寂’喜爱出世间的清净,这两者都落于边见。真悟道的人,忻寂与厌喧都是错误、偏差的。要两样都不著,无所著而生其心。

  ‘放逸还非’,忻寂与厌喧都不对,但放任自然,不加检点,即落于放逸,那也不对。此中巧妙只有真正悟道的人可以知道。接著永明寿禅师引述李长者的《华严经论》。

  如《华严论》云:普眼等诸菩萨,以出入三昧,不得见普贤三业及座境界故。

  我们都晓得大乘佛教有四大菩萨代表学佛人四大威仪,也是四种见道境界。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所谓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他的座骑(即交通工具)是狮子,力大无穷,能破一切障碍,是百兽之王。慈悲心以观世音菩萨为代表,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座骑多了,我们在画像上可以看到其中一种,观音菩萨在大海中立在鳌头之上。鳌鱼是非龙非鱼,不是龙也不是普通的鱼,即非凡非圣,不是圣人也非凡夫,大海代表一切众生在苦海中。这就表示,只有观世音菩萨独立而不遗,在非凡非圣境界中渡一切众生。

  大行普贤菩萨,大行即愿行,行和愿一样,只是稍有差别。拿现代观念来讲。‘愿’是内在心理的思想、行为,‘行’是由思想表达到外面的作为。实际上,愿就是行,行就是愿,愿、行是一贯而不可分的。大行普贤菩萨的座骑是白象。中国人喜欢拿骆驼或牛来比喻担负的责任重大,而印度人则以白象表达力大无比,负荷的责任最大。而用在佛经上,即表示修行者利益一切众生的重责大任的精神,他的行动是如此任重而道远。这就是普贤菩萨的精神。

  《华严经》里有一位普眼菩萨,普眼就是代表眼睛能普照一切。有一次,普眼菩萨要找普贤菩萨究竟依住在什么境界?依据佛经教理,初地菩萨不晓得二地菩萨做些什么?换句话说,初禅定的人不晓得二禅定是什么境界,等于一年级学生不知道二年级学些什么?普眼菩萨有一天找普贤菩萨究竟在哪一种三昧出入?三昧即为正受,即生理与心理的正定觉受究竟在什么境界?找遍了,始终不得见普贤的身口意三业做些什么?他的身体做些什么事?嘴巴说些什么话?思想想些什么?普贤的三业当然做的是善业,但是那种境界普眼找不出来。

  其实何必找菩萨的境界!大家有兄弟姐妹或最要好的朋友,他们坐在你身边,心里想什么你知不知道?同样的,凡夫与凡夫之间,也找不出对方的三业在做什么?菩萨境界也一样,‘不得见普贤三业及座境界故’,座境界在哪里?不是说他的白象在哪里站著!而是说,他入定依住的座位,即立足点在何处?那么,要以什么方式来了解普贤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