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宏圆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第11讲(共15讲)


 2019/6/16    下载DOC文档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家请看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我们在上文中说,受持此经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那这个功德会有多大呢?现在佛用恒河沙身命布施和持说此经来作校量、比较,以显持经功德的殊胜。我们中国古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在印度是分为六个时辰,就是六时。我们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早晨的六点到上午的十点这四个小时是初日分,上午的十点到下午二点是中日分,下午的二点到傍晚的六点是后日分,晚上的六点到十点是初夜分,晚上十点到夜里的二点是中夜分,夜里的二点到凌晨的六点是后夜分。印度现在的四个小时为一时,一天是六时,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概率。这里佛就假设了,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每天初日分以恒河沙身命布施,中日分也以恒河沙身命布施,后日分也以恒河沙身命布施,我们想想,这么个布施是非常精进了,但是这种以恒河沙身命布施,还不只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这么精进,而是无量百千万亿劫都是以恒河沙身命来作布施,这样布施所修的福德肯定是非常之多了,但是布施这么多身命所得之福,不如闻此经典信心不逆所得的福德多。以无量劫身命,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无量劫这么布施,不如闻此经典信心不逆,什么是信心不逆?这个不逆就是随顺的意思,信心不逆就是闻此经典能生信心、随顺经典所说、不怀疑不诽谤,那么只要对此经生起信心的福,就超过了前面所说布施恒河沙身命之福,所修的功德超过它的。这是什么原因?窥基大师在解释这一句的时候说:“谓于生死中虽舍身命,终无能契菩提法身,一生信心,虽亦未生慧解,然由信故,因即听闻,生长智慧,定当成佛,其福即多也”,什么原因?就是以恒河沙身命布施只是世间的有为福报,生灭的福报,生灭的叫有为法,不能了脱生死,得福多不多?多,但是它还是生灭,终有享尽的时候。你得福报再多,哪怕是忉利天主,大梵天王,他也有福报享尽之时,不能了脱生死的。而闻此经典能生信心,由信而能解,由解而能行,由行就能证,这样定当成佛,所以对此经生起信心之福就是胜过世间舍身之福了。他修的是什么?是出世间之福,胜过世间之福了,所以我们这里说定当成佛,必定超过舍身之福了。只是对此经生起信心得福都这么多,那更何况书写受持流通,受持而身行其法,读诵而解悟其理,再为人广解说经义,使人闻经信解,力行不倦,那所得的福德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世间舍身布施之福根本就无法相比的,没有办法相比的。

  好,我们再看下面一句经文。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为什么闻此经典信心不逆、书写受持、读诵解说所得之福如此的殊胜呢?简单的来说,就是由于此经具有不可用心来思、不可用口来议、不能用秤来称、不能用斗来量、无有边际犹如虚空的功德,这样的经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听受呢?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大乘就是我们常说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乘当中的菩萨乘,菩萨乘称为大乘,华严天台宗认为,这三乘都还是方便法门,毕竟要归一佛乘,所以发大乘者还是属于渐机人,渐渐的渐,还是属于渐机人,佛为他们说此经,是由渐而入的。发最上乘者,最上乘就是最上一乘法,最上一乘属于圆顿根机,顿根的人,佛为他们说此经,令直趣宝所,不历阶位,由顿而入。这两种根机的人有大根具大智,才能解大理修大行,所以佛为他们说此经。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上面讲此经具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而且此经是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这里说,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这些人肯定是大乘以及最上乘的根器,他们能信般若大教,深解实相妙理,能修自利利他的大行,求趣菩提大果,如来悉知悉见,这些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荷担,荷是负荷,担就是承担,这些受持读诵、广为人说之人,有大根大智大力,能够负荷承担如来无上大法,就是能够广度众生,代佛行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荷担如来大法,不是等成了佛以后才来荷担如来大法,而是说只要自己能够闻经解义,依教修行,我们前面说的受持,只要能够受能够持,就能广为人说,帮助众生也能依照此经修行,这就是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讲到这,我们真的好好的反思,我们天天说荷担如来家业,到底我们荷担的是什么家业呢?我们现在学佛,真的是向这种无住生心上去求吗?我们真的学习的是无所求的心,用这种心来学的佛吗?说真的,有,很少很少的,我们学佛都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有所得,因为我们没有看破,没有看明白,还非常的执我,以我为中心,我执牢固,我所牢固,我、我所坚强难化,都是以这个来学佛,那我们学的是什么?说真的,好一点的修一些善法,绝对不是无为法。

  为什么说现在开悟的破迷开悟的少了?因为都是牢牢的执着和分别。执着和分别,那我们想想,你怎么能够破迷开悟?修了一些善法,自己付出了多少了,就是以我为中心,有个所求,放不下自我。放不下自我不要说荷担如来家业了,你就是说想破迷开悟都不可能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根本都是要在无为法上面去修,不是用有所执的心。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以无为法为根本,修一切善法,应该什么?无住生心,应该无住生心的,就像这里面所说,这样才是荷担如来家业。这些人既然能荷担如来无上大法,代佛行化,广度众生,自然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何以故,这是佛的自问,为什么此经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呢?下面是佛加以解释。若乐小法者,乐就是好乐,小法指的是小乘法,小乘人虽然不执着五蕴假合的色身是我,他不受后有,然而他执着有我空之法,所以小乘人还有法执。既然执着我空,可以说他有法执,也可以说他有我见,因为有法执的是谁?还是有能执的我,只不过凡夫的我执粗一些,而二乘人的我执细,既然有我见,那么就会有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小乘人四相未空,法执未除,爱乐小果,深恋不舍,对于此经中无住之义,离相无住这个义理,他怎么能肯听受呢?听受尚且不肯,怎么能够广为人说呢?大家能听明白了吧。因为小乘人虽说不执着五蕴的假合了,但是他还有我空之法,他就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但是都很微细的,不像我们凡夫这么粗的,所以他不能广为人说,那又怎么能够荷担如来家业呢?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不是佛不平等,而是这个乐小法者自己不能听受此经。《法华经》中举过一个比喻,就像大树和小草,同样下的雨,一样大的雨,但是大树它的根机好,它吸收的养分就多,小草根机浅,它吸收的养分就少,吸收的水分就少,是乐小法者自己不肯听受。就像佛在讲《法华经》的时候,我们经常用《法华经》来作比喻,讲《法华经》的时候,佛讲《法华经》,佛现瑞,舍利弗三次启请佛讲法华,这个时候五千阿罗汉退席,佛放光现瑞,要开始讲《法华经》了,五千阿罗汉退席,他们说我们已经所作已办,具诸佛法,还有什么可听的呢,他们就离席了。所以好乐小法的人对于大乘经典听都不肯听,更别说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了,他听都不肯听怎么能受持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在在处处这是指《金刚经》所在之处,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是《金刚经》所在之处,或者是在伽蓝内,或者是在精舍,或者是在庄园舍宅,只要是《金刚经》所在之处,一切天人阿修罗都应当供养。什么原因?当知此处,即为是塔。我们讲过塔,是佛舍利,只要经在,无论是印在纸上,刻在木头上,或者是凿在石壁上,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全身舍利宝塔,所以都应当起恭敬心,作礼围绕,把香和花散在其处,就是供养在这个地方,来供养此经,是佛全身舍利所在之处,所以我们对经典一定要生恭敬心的。因为现在随着科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经典普及率特别高的,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大家不恭敬的心。因为得来太容易了,你像过去《大藏经》都要专门盖个藏经楼的,因为他是什么?佛全身舍利宝塔,要盖藏经楼的,而我们现在就是这么随随便便,潦潦草草的。我就知道我们有些居士,真的做的是非常好的,一到师父这地方,一结缘经典都是双手捧着托过胸口,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何况是我们大乘经典,所以我们一定要生起恭敬心来。

  好,我们再看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种情况我们大家都有好多的误解,一会儿我们讲明白了,你们就会恍然大亮,不是大悟,你们心会亮堂一下子,都为自己感觉到高兴。所以有的居士一来找我,说师父我怎么越念佛,越感觉到自己妄念多?师父说这因为你的心净了你才感觉到妄念,你的心不净你感觉不到自己处处有妄念的。但是不能因为有妄念,就说明你的心完全净下来了,这只是净的第一步,还要接着修,修到没有妄念就对了。好,我们对这一个来解释。

  前面说受持解说此经的人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此经所在之处皆应恭敬供养,但是世间有受持读诵此经的善男子善女人,不但没有受到人们的尊敬,反而被人轻视嫉妒毁谤,甚至拳脚相加,这是为什么呢?佛解释说,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你们心要细的就已经听明白了,因为师父念的分的层次非常强的,先讲因为先世的罪业重,然后这一世消业障。这些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前世罪业深重,本应该在今世舍报,就是死亡,佛法叫舍报,舍报之后会堕落到三恶道受苦,堕落到恶道,正是因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非常的殊胜,才转后报生报为现报,转重报为轻受,转恶道报为人中受,所以持经之人只在今世受到人们的轻贱,以前的重罪就全都消灭掉了,所以怎么能因为受人轻贱,就认为受持此经没有功德呢?

  我们这种例子太多,好多居士来找师父,说的喜欢诵《地藏经》,师父就教他们诵《地藏经》的方法。师父就给他们说,诵《地藏经》最好坚持诵,别断,叫定课,定课第一能锻炼我们的持之以恒,定力,定力够了就能抗伏住外界的干扰,定能生慧嘛,自己的心就不乱,不是一时诵一时不诵,对外界没有一个抗拒,所以师父都是给大家规定,最好去诵一百天,这一百天我不间断。有的居士在诵到三十多天以后,二十多天三十多天,这都是业障比较轻的,诵到这个时候就开始出现种种的烦恼,曾经没有的烦恼也来了,家庭的烦恼也来了,身体的障碍,身体的痛苦,本来没有的也都出现了,这个时候就退失了道心了,就来找师父,师父我怎么越诵烦恼越多,家里越不安宁?我就给他说了,我说《金刚经》当中说了,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这就是什么?你在消业的一个过程,我给他说你接着诵,不要管它,这是一种好的现象。我们人为什么有家庭不幸福、为什么有身体上种种的痛苦?就是因为我们的业力,不要怨任何人,都是因为我们有业力。我们念经家人的反对,我们千万不要去怨任何人去,就是我们自己的业力,和任何人没有关系的,任何人只是我们的因缘,如果你没这个业力别人不会干扰你的,你也招感不来的。世间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心态你就会招感什么样的环境,依报随着正报转的。我们一定要明白,出现任何的状况不要怨外境,找我们自己的心性,看我们的心性安住在哪里了,今天我们读诵《金刚经》反而遭受别人的轻贱,给大家说,不要怀疑,更不要毁谤,是正在给我们消业障,让我们重业轻报。你本来是堕地狱的业,因为你受持《金刚经》,你读诵《金刚经》,本来可堕地狱的业因为这个因缘你只是受人的轻贱,重业轻报,所以怎么能因为受人轻贱,就认为受持此经没有功德呢?《大智度论》中说:“先世罪业应入地狱,以行般若故,现世轻受,譬如重囚应死,有势力护,则受鞭杖而已”,听明白了吗,应该你们这是一种好的表现。我们觉悟的人,修学佛法的人,我们学佛的大德们,当我们有了这些障难的时候,第一是反思自己,第二是忏悔自己,一定要生起忏悔,不要怨任何人,这是因为我们的业障,第三更加精进努力的修行,世间人说化悲痛为力量,我们是化业力为明了,转换我们的力量,转换我们更加更好的去行持,这样我们的业障完全的消除,无债一身轻,就是这样。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的意思是现在虽未得,当来必定得。受持此经不只是能灭罪,灭我们的苦,而且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宋朝的时候,胡州城有一位屠户名叫陆翁,他在二十三岁的时候遇见一位云游僧,这个云游僧从他跟前路过,就说了一句教化有缘人,陆翁不明白什么意思,云水僧就问,你杀猪宰羊不计其数,为什么不改行呢?陆翁就回答了,我这是祖传,我是世袭,一时难以舍弃。云水僧就劝他说,你如果不改业来生一定会堕落畜生道,同样被人宰割,冤冤相报,因果轮回无有出期的,我现在看你宿世善根,可以勤持《金刚经》和《妙法莲花经》来借此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说完这个云游僧就消失不见了。陆翁因为他善根深厚,宿世善根深厚嘛,当下醒悟,从此持斋戒杀,终身吃素,并且他请画工绘制西方三圣像,早晚至诚礼拜供养,每天在佛前读诵《金刚经》,诚恳忏悔,希望他所杀害的这些众生能够早生净土,他来超度这些他曾经杀害的众生。这样不到五年的时间,陆翁就能背诵《金刚经》了,他精进修行,到了八十一岁的时候,他提前半个月就邀请这些亲朋好友,在十一月九日这天到他家来作客,他宴请这些人,为了向他们告别。十一月九日这一天,亲友都聚集到陆翁家里,陆翁就向他们一一的告别,然后写了一个偈子:五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今朝得赴菩提路,水里莲花火里生。写完这个偈子他就端坐而化,所有见闻的人无不瞻仰赞叹。

  好,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经文。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僧祇译为无央数,无量阿僧祇劫就是显时间之长久,那由他译为万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就是说明数量太多,数量之多了。然灯佛我们前面讲过,释迦牟尼佛在修行第二阿僧祇劫将满的时候,遇到然灯佛,闻法修行,证无生法忍。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实无所得,名无生法忍,这是无生法忍,释迦佛在修第二阿僧祇劫的时候,遇然灯佛证无生法忍,到修第三阿僧祇劫,世尊在遇然灯佛之前,在无量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值遇了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而且在众多诸佛所,都供养承事不曾空过一佛。那供养承事的佛如此之多,所修的功德也非常的多,但是与在后末世,能受持此经的功德比起来,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如持经功德的一分,供养诸佛的功德千分万分亿分,乃至无法用算术譬喻比喻之分都不及持经功德的一分。为什么呢?我们想想,供养这么多的诸佛,算术譬喻之数分都不及持经功德的一分,这是因为世尊在证无生法忍之前,供养诸佛是以有所得的心供佛,有能供的我,那所修之福就是有漏的,我们说是生灭的,不能了脱生死。而受持此经之人,了知万法皆空,心无所得,见诸法的实相,所得功德无漏无为,犹如虚空,胜过世尊往昔供养诸佛的功德。厉不厉害,所以说你受持的功德真的是太大了。

  这段经文中特别指出,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之人,这里有四种含义。第一种含义,后末世指的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我们讲过,第五个五百年,末法时期,斗诤坚固,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然而这个时候还能够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那么在这个后末世之前,在我们现在之前,肯定还能够受持《金刚经》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所以说后末世,也是把从佛说法,从说法的时候开始一直到后末世都包含在内了,这是说法的善巧,说法之善巧,这是第一个含义,说法之善巧。第二个含义是摄受之平等,因为在末法时期仍然有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所以佛特别举出后末世来说,表示不可轻视众生,这是摄受之平等。第三个此经最能消业障,举后世来说也显示末法时期的众生不可不奉持此经,这是救度之慈悲。这是第三个含义,救度之慈悲。据《金刚经持验录》中记载,唐朝申州大云寺有个法师叫德遵,德遵和尚,他在五十岁那年染上重病,全身乏力病情危急,这时候有个叫张照藏的人精通阴阳推命之术,他替德遵推算八字,说他这个时候正当是厄运时,还有一位叫张极的人他精通岐黄医术,他为德遵把脉诊断,他也说德遵这个病用针灸和药物都治不好了。那德遵心想,既然如此与其等死,我何不万缘放下一心向佛呢?于是他就开始读诵《金刚经》。虽然他身患重病,身体非常的虚弱,但是他每天仍然坚持念《金刚经》几十遍。他端坐在蒲团上,不论是白天或者是夜晚都精进持诵《金刚经》。由于他的虔诚恳切业障逐渐消除,不到十天这个病情就渐渐的好转,没过多久身体就康复了。德遵从此以后就是以持诵《金刚经》为定课,我们说为常课了,他的功课了。这是第三个救度之慈悲。第四个是付嘱之深长,此经是三宝命脉所关,举后末世来说是为了劝现前当来一切众生,应当大力弘传,尽未来际不令断绝,不能令此经断绝,要大力弘扬此经,这是佛付嘱之深长。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这段经文是对般若妙用的总结。上面一段经文中,对于后末世受持此经所得功德还只是略说的,如果详细的说,佛担心有人听闻之后狂乱不信,以致造作谤法的重罪堕入地狱,所以佛只能略说。在后末世持诵此经的功德确实特别大,大的可怕,怕众生造业,所以为令狂乱狐疑者断疑生信,佛又呼唤当机者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当知二字正是劝戒狂乱狐疑者之词,那些人为什么会狂乱呢?他为什么会狐疑?就是由于不知此经的义理以及持说此经的果报,他要懂得这个义理肯定深信的,懂得这里边的道理肯定理解它的功德、持说此经的果报了。

  此经的义理,就是般若离相无住妙义,非语言分别之所能及,所谓离名绝相惟证方知,所以说不可思议;果报是指持经之人所得菩提,所得的菩提登究竟涅槃彼岸,三身具备,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具备,万德圆融,所以也不可思议。大家能听明白,所以你只要了解它的义理了,就不会再生起狐疑了,所以这里说,离名绝相,惟证方知,惟证,证得才能知道。

  好,我们来作总结,从最初须菩提请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即为广说般若真空的中道妙理,应离相发菩提心,无住修六度万行,接着又重重显示般若妙用,能破执除惑,灭罪生福,成就佛道功德,直到现在总结本经功德,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这是对本经功德的一个总结。到这里,本经正宗分的第一部分,开示降住其心,彰显般若妙用,就全部介绍完了。下一节课,我们学习正宗分的第二部分,正明菩提无法,直显般若本体。

  好,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