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灵异录系列之十一:谢经一卷 救人于危
谢经一卷 有朋法师,他的号叫牧庵,是南宋时的金华人。性能强记,而又好学不倦。跟车溪卿法师学止观,日夜精勤,不久,尽得其道。后来在南湖一带大弘其化,为缁素钦崇。 有一天,他在仙潭主讲止观,适天衣持法师走仙潭经过。见有人讲法,他就跑进去听讲。有朋法师不但辩才无碍,而且见解独到,说理精微。天衣法师竦然叹说:‘这样好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哩!’他赞叹以后,便在座前作礼三拜而去。 天衣持法师是当时德望最高的一个人,他在佛教的地位,等于近代的太虚和虚云二大师差不多。所以在佛教里的讲经法师假如能得他的赞美,一定是身价十倍。 有朋法师虽然是初出宏法,但经天衣法师的印证,那不用说,以后一定会法缘如意了。 南湖有一个姓薛的少妇,因病暴毙,大概是她的灵魂没有得到超度吧,一到夜晚她就出现,作出种种怪异,令家人不能安寝。好在她的翁姑都是奉佛有素的人,明白儿媳弄鬼的原因。于是不惜重金一方面替她设千僧大斋,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方面请有朋法师演说《金刚经》大意。 在斋僧和念讲的法力冥资之下,她得度了。 她假借家人的嘴巴说:‘谢翁姑一卷经,今乃解脱矣。’ 她的翁姑对儿媳的解脱,自然喜不自胜,但对她所说的一卷经,颇为不解。 ‘我请了一千个大和尚同时诵经,不就等于诵了一千卷吗?你怎么只说一卷经?’ 她说:‘我所说的一卷经,那是朋法师所诵的哟!其余的那些大和尚虽然和朋法师所念同是一卷《金刚经》,但三业未能相应,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诚’字的工夫做得还不够,效果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了。所以念经的人必须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既净,这时也就无我人众生寿者的四相了。这样的念经,它的绩效,自然既速且大了。’ 从这一故事看来,我们学佛的人,不论做什么功课,第一个条件,必须做到身口意完全清净。假如身体上某一部份不干净,或者嘴里念经,心却在那儿南京到北京的乱打妄想,你说这样的经会能收到如何效果?是不难想像的。 那末三业要怎样个清净法呢? 第一、首先要漱口、净手,然后静坐片刻,涤除妄念,净其心想。 第二、要身端正坐,凝视经本,朗朗而读,句句分明。这样自有事半功倍之效,读经的人不可不切实注意。 右跏而逝 普见和尚,法号一微,是有清一代的高僧,俗家姓李,黑井人氏。 他十四岁的时候,忽发心出家,乃依云南鸡足山一位有名的高僧彻庸和尚祝发。 他出家以后,专精习诵毗尼(戒律),殷勤十载,对南山一宗,已能深入堂奥。 后彻庸和尚入京请藏路过金陵(南京),他也随侍在侧,挂搭南门外大报恩寺。 无巧不巧,这时大报恩寺方丈缺席,拟在海众中选一住持,但食指虽不下千余,可是欲选出一道学兼优的继承人,则颇为不易。因为方丈是领袖群伦的人,除有高深的学问与道德之外,必须还要有领导的才干与能力,方为合选。 经过两序大众一再商讨的结果,认为既不能适当底选出方丈人才,不如用枚卜之法来决定其人选。三拈三得者,乃可出任方丈。 此法不限于寺内僧众,凡属有道有学的寺外僧人,或曾在寺内参学过,而今已离寺的僧众,均得参加拈选。 这时普见和尚既随师挂褡在寺,当然也有资格参加拈选的了。 不过他的参加不是自动的,而是大众的殷劝,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天下的事就有这么巧,越是不想做的,它偏偏临到你身上。 在参拈指选的群僧之中,普见和尚竟然独占螯头,三拈三得。 这不是偶然的,而是龙天推出来的。 从此,他就做了大报恩寺的方丈。这时他才二十四岁,可算是青年得志了。 他做了三年的方丈,每天二六时中领众焚修,不休不辍,真正是一个称职的方丈。 他很自谦,他以为必须有真才实道的人才可以领导大众,他认为他在这方面的修养实在不够,所以他做了三年方丈,就毅然的放弃了人人求之而不可得的光荣职位。 他辞去方丈以后,跑到妙峰山中去笃志精修,并在山中建筑了一所别峰庵。 他除每日静坐以外,必定要诵《金刚经》十五卷,持以为恒。在山中一住五十余年,从未间断。 他在八十一岁的这一年,有一天,他忽然感到有点不适,大概他自知时至吧?对他的侍者说:‘你去通知内外各执事,说我三日后将要圆寂了。’ 寺内外的僧众听到侍者的通知,都不以为意,还道是和尚在玩游戏三昧哩! 可是到了第三日普见和尚真的命侍者去鸣鼓集众,等大众齐集后,他便礼佛陛座说:‘当日马祖道:离四句,绝百非,是有?是无?诸人速道一语!’ 大众都没有契合,对他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答得出来。他等了好久,看看没有回答,他说:‘你们不道,老僧自道去了。’又说:从前赵州禅师左跏趺而逝,今月老僧右跏而逝,于是左足垂下,寂然而逝。 不堕地狱 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为恶人设立的,善人是没有份的。善人死后最主要的有三条路可走:一生没有作恶,但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善举,这一类人死后可能再来享受人道的生活。 另有一类人,在他们的一生中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事,较第一类的较多较广;而且洁身自好,律己甚严。这一类人死后,有百分之百的享受天道的安闲生活。 再有一类人除了严谨自己,广作善行以外,并修持佛法,如诵经,持咒,礼拜,念佛,参禅等,这一类人死后决定随愿往生到诸佛的净土国中,如弥陀极乐净土,药师琉璃净土等享受常乐我净的极乐生活。 所以,天堂地狱,其区分就在善恶的心理和行为上。一念善,便是天堂净土,一念恶便是刀山剑树。因此一个人在起心动念之际,必须谨慎考虑。决不可因一时感情冲动或意气用事,作出种种伤天害理的事来。 在清朝时代江苏如皋有一位秀才先生,姓张名实甫,长得眉清目秀,看上去倒也是个一表人才。因为家境清寒,他把孔夫子‘君子固穷’的哲学理论忘记得一干二净。专门向邻近的一般懦弱的僧道,或无知的愚民,寻隙勒诈。有一次他跑到附近弥勒庵去喝茶聊天,忽然看到庵上住持和尚敲著木鱼在诵《金刚经》。他赶忙跑过去站在和尚背后瞪著眼睛瞧。一直瞧到和尚诵完了经,才离开了。 在他最初的动机,想看看和尚有没有把经上的字念错,假如发现和尚念错字,哼哼,你看他的苗头吧!准会借机向和尚敲一笔竹杠。说什么和尚不会念经啦,斋主化了金钱,亡灵不能超升啦。 无知胆小的和尚一听便会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设法请人打圆场,送红包了事。 假如和尚稍为强硬一点,他就会煽动地方群众,把和尚赶出庙门。 但是这一回他失败了,和尚朗朗而诵,一字没错。 金钱的竹杠他虽没有敲到,但他却得到另一种很大的收获,这个收获不是用金钱所能买到的。当时他自己也不知道,等到他油尽灯枯,果报终了的时候,他的灵魂(第八识)随著业风一直吹到地狱门前。照他生前的行为,应该没有阻拦的直入地狱,可是把门的狱卒却不准他进去:说这是人间犯五逆十恶者的居所,你有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功德,不能进去。 这位死鬼秀才先生糊里糊涂的还以为那是什么好去处的,原来却是犯罪者最后的下场。听狱卒这么一说,他庆幸没有莽撞的进去,否则苦头又吃大了。 原来他在监视和尚念经的时候,也在一字不移的念了下去,而且一心专注,别无杂念,可以算得上到了能所双亡的程度。所以虽只一卷,以其属于无相之念,故其功德甚大。 这一道理与《金刚经》灭罪除障的功能颇相吻合。 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持经功德,先世罪业尚能消灭,况今世罪业呢? 我们学佛的,只要能一面依教而修,受持读诵;一方面再以离相修一切善法,正因与助因,同时兼修,不但业障消除,且可直登彼岸。 救人于危 《金刚经》由六祖慧能大师以后,已成为教内修持者必读之经,衍至今日,讲解持诵者益众。盖说理(空理)彻,而灵验有足征也。 《金刚经》共有六种译本,最善者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即今之流通本也。 六祖大师因《金刚经》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悟彻心源,因而获得传承禅宗之衣钵。《金刚经》文义感人之深者如此。其后因读诵而彻悟者,固不乏其人,而消灾免难,化戾气为祥和者,犹累累也。 大陆沦陷时,有一道姑由四川乘汽车逃难,车行万山群中,山路崎岖,陡坡峭壁,惊险万状。驰至斜坡时,司机失慎;车坠千丈悬崖下,全车乘客,惊魂失魄,自分必死。及车抵崖下,众客虽有震出车外,或受微伤,而道姑犹安坐车中,初固不知车之出事也。众皆怪之,详询道姑日常生活情形及所携之物,始悉道姑为忠实之佛教信徒,日诵《金刚经》若干卷,随身并携有《金刚经》一部。不但自免厄难,全车乘客因此皆蒙其庥。《金刚经》之功德,可思量乎! 又民族晚报白屋野语内,述《金刚经》震慑缢鬼之故事一则,兹抄述如下: 有名阿四者,具阴阳眼,能见鬼神。一日过黄姓家曰:‘此家日内将发生意外’。缘黄家居一贫妇,平日专靠纺织为生,某夜,挑灯独纺;邻居适有一青年亦独坐夜读,闻纺织声,欲窥视之。突在壁缝中瞥见一著红袍者,绕妇而拜,妇如苦不自胜,发于嗟叹,忽而起身欲投环,青年见状惊呼,然冥冥中身如负重物,喉亦被控,哑不成声,乃举足踢椅,足亦重千钧,奋力始及椅沿,椅上适有《金刚经》一册,被震落地,豁然为之惊觉,而妇亦如梦醒。问之,则云周身痉孪,似必欲投环而后快意阿四乃告人曰:此鬼欲觅替身也。人非在不得意时,鬼无以乘之。贫妇之幸免,盖震于《金刚经》耳。由此可知《金刚经》,不但能禳灾祈福,且可慑鬼,辟邪崇,其威力之大与夫关系人类生活之切要,盖可见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