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略说宗趣
前文提到世尊在《法华经》中讲《普门品》的大略因缘,本次和大家说一下宗趣。 “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部首代表的是房屋,下面的“示”在古代代表神灵的意思,“宗”字大略表达了对神灵的尊敬供奉,也多是指向上的源头。 “趣”是归处,是向下的落脚点,六道也叫六趣,就是六个趋向的意思。 一部经文必然要涉及到宗门归趣,也就是来自什么源头,指向什么结果,古人把佛教经典归类大略整理出六个宗,不是禅宗、净土宗的意思,而是更高的源头问题。 一、随相法执宗 二、唯识法相宗 三、真空无相宗 四、藏心缘起宗 五、真性寂灭宗 六、法界圆融宗 越靠前法理越简单,越靠后法理越深。 一、在随相法执宗里,说在一切的人我法中起一种分别是有、还是无的执著,当我们提到某个境界、某个状态、某个义理的时候,有的人就会问这是有的、还是无的呢? 若非要分别究竟是有、是无,这就落到了随相法执宗里了。 遇到了种种的相,随着遭遇到不同的相而产生了不同的有或者无的执著。 我们学佛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升起类似的疑惑,到底是有还是无的? 二、在唯识法相宗里,说一切的种种法都是唯识变现的。 这个部分我们可能多少会有了解,唐朝玄奘在那烂陀学的就是唯识宗,弥勒菩萨也主讲唯识学,后人在弥勒菩萨讲的六百多种法中,规律整理合并为百法,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百法明门》。 三、在真空无相宗里,说一切的法都是空无相的。 法本身是无形无相的,也没有一个具体可见的体,佛教经典中常常会提到“观法无我”,乃至到大乘中后段,要进入到破法执的阶段,我们在理解佛法的义理时,也常常会遇到这类的解释,说一切本无所有,毕竟空。 四、在藏心缘起宗里,说一切的种种法就是本性具足随缘而成的。 因为本性具足,所以也本具无量功德,具足种种德性。 这个“藏”字不能读常音了,要读葬音,就是《楞严经》中提到的三如来藏的意思,一切的种种法都是如来藏性的自然流露,只是随缘而起性,这是强调法的依他起性的特质。 五、真性寂灭宗。 强调想和相这两个对立项都绝(都到头的意思),也就是要显露本性的体中是没有相可得、没有想可生的。 在深邃的佛法里,所谓相是假、是幻、是空、是无、是寂灭、是败坏、是水月坛城、如在高天耕耘一般,相是外在的尘相,尘相是本绝寂灭的;想是心里活动,算是意识流的层面,也是如此本绝寂灭。 六、法界圆融宗。 法界是无尽的,而每界每处都圆满无碍。 《法华经》里提到了“百界千如”,十个法界中每一界又可以细分为十界。 比如:在人道就有人道中的佛道、菩萨道、天道、修罗道、畜生道、地狱饿鬼道等等,不只是人道就是人道那样简单。 如此一乘就形成百界,在每一个界里都有十个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就形成了百界千如。 就算百界每一界中再细分十界,成为千界万如,重重法界是无尽的,而界与界之间又形成主客之别,所以就会牵连不断、重重无尽了。 “宗”就是要回归源头,不是追随这些指端末节跑,这百界千如的所有一切都是圆融不二的。 当一部经文拿到手,我们到底是以什么层面解读经文? 诚然,经文的立意不同、宣讲因缘不同、契机众因缘不同、宣贯的法门不同,有深有浅,这是经文的自然状态。 可是我们拿到手里一部经文,能读到什么义理,就不再完全受经文约束了。 所以,你是什么位面的,你解的经意法趣就会不同,而不是经分六宗,是我们理解法理层面不同罢了。 古人对《法华经》的评价之高,推法华在第六宗为根,也就是法华客观体现了法界圆融的究竟实相,但又以第四藏心缘起为趣,我们可以从三如来藏本自具足来解趣《法华经》,所以此经深度各位也当知道。 因为宣讲机缘是时一现尔,非是小缘,经文中说到: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就是要帮助众生,开、示、悟、入如来的真实境界,以此为大因缘,这是《法华经》宣讲的因缘。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