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第十八愿善导释》 070 极乐,无论如何要去看看!


 2018/8/9    下载DOC文档    

  正确了解《阿弥陀经》要依善导大师的解释

  自古以来,净土法门的修学者,不论是出家、在家,都奉《阿弥陀经》为最重要的经典,而且作为每日课诵的必诵经典。从古至今也有很多高僧大德批注《阿弥陀经》,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是最早期批注《阿弥陀经》的著作之一。善导大师传承于龙树、天亲、昙鸾、道绰,他所传承的这一法脉,有关净土宗经典的解释与批注,可以说是最纯正的净土教法。其他大德所解释的,大部分都是站在自己宗门的立场,纯正程度就有所不足。因此,如果要了解《阿弥陀经》的正确意义,就必须看善导大师的著作。善导大师《法事赞》的这首“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对整部《阿弥陀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可说是其核心、宗旨。这首偈语对我们宗门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文字虽短,内涵却很深要,言简而意赅。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阿弥陀经》首先简要地解释极乐世界为什么叫作极乐世界: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极乐净土的本质,极乐世界就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也因此,用“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来作为极乐世界这个净土的名称,显示出极乐世界完全是为了我们苦恼的众生而建设的,目的是救度苦恼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使他们“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总之,“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八字非常好,意义非常深广。

  苦,有哪些苦?根本来讲有两种,就是“分段生死苦”跟“变易生死苦”。苦乐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这两种苦,就能得到两种乐:离开分段生死的乐、离开变易生死的乐。

  没有这两种苦,有了两种乐,那是什么境界?那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善导大师这首偈语第一句就说“极乐无为涅槃界”。如果没有这两种苦、有这两种乐的话,那就超越了苦乐,达到清净的乐、究竟的乐。清净的乐、究竟的乐可以说是“离言说相、离心缘相”,那种境界是不能形容、不能想象的,离一切相,离分别相。

  《无量寿经》就说: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泥洹就是涅槃,也就是说极乐世界这个国土,是等同涅槃的。一旦往生到这个涅槃的世界,就会随着国土的涅槃而进入涅槃,达到涅槃,所以经文接着说: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

  又说:

  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这些都是涅槃的境界。能够这样,才是真正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天亲菩萨依《无量寿经》的内涵而撰写《往生论》,《往生论》的每首偈语都很优美,其中有两句说: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到了极乐世界,就永远没有身体上的苦恼,也没有精神上的苦恼,离开了生老病死的苦恼,离开了六道轮回的苦恼,甚至离开了变易生死的苦恼,而有了断除贪瞋痴之乐、断除见思二惑之乐、断除尘沙惑之乐、断除无明惑之乐,达到了佛的涅槃大乐。所以,“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永远受乐,分分秒秒没有间断。

  满一切志愿

  又说: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这是极乐世界最大的成就,因为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包括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四弘誓愿”。极乐世界虽然清净庄严、超逾十方,若不合众生所需,不满众生所求所愿,便无所用,这充分表现了阿弥陀佛自利利他功德的圆满。

  《阿弥陀经》把极乐世界这样的常恒、安乐,这样的清净、无垢,这样的无为、无漏,这样微妙庄严、破暗满愿的功能介绍给我们之后,释迦牟尼佛就非常殷切地,一而再、再而三劝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只怕我们不愿往生,不怕我们十方众生通通往生。

  涅槃、极乐既然是那么好、那么妙,我们无论如何一定要去看看。

  其实,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回归极乐家乡。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