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星云大师:《金刚经》|离色离相分第二十(上)


 2018/7/27    下载DOC文档    

  金刚经 第20品上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上)白话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译文:

  「须菩提!你认为,佛可以从具足色身见到吗?」

  「不可以的,佛陀!不应该从圆满庄严的色身之处去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过,圆满报身,只是因缘假合的幻相,缘尽则灭,不是真实不变的实体,只是假名为色身而已。」

  「须菩提!可以从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吗?」

  「不可以的,佛陀!不应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处去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诸相具足,是性德圆满而示现的幻象,是为了度化众生才显现的,并非真实的相貌,不过是一时的假名罢了。」

  讲话:

  关于身相的问题,在第五分及第十三分,佛陀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此身相与三十二相,是应化的色身。第二十分经文中的「具足色身”和第五分、第十二分的色身,有什么不同处呢?

  前分佛陀建立佛眼贯通五眼,遍知恒沙界众生心行,且以「三心不可得”的智慧为用,空去内心之相,而广行布施。此分为除行者对佛显现于外的具足色身,及五眼神通妙用生起住相,因此再以「见身无住”,铲除吾人对诸佛的色身,生起贪着。

  第五分和第十三分的身相、三十二相,是指应化身,但此分的「具足色身”则为万德庄严,百福相好的圆满报身。经文中佛陀言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此句的「如来”是法身佛,亦即具足圆满的报身佛,非真如理体,无相的法身佛。

  一、圆满报身非如来心

  此分佛陀正显「佛非色见”之理,盖清净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哪里有永恒存在之相?佛陀借「见相非住”亦推广福德无实之性。具足色身之相,仍属有为的,不是不染一尘的般若本体。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了知法身?为除诸烦恼等障,为具诸善法故,唯有如如智;是名法身。

  前二种身,是假名有;此第三身,是真实有;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一切诸佛,智慧具足;一切烦恼,究竟灭尽,得清净佛地。是故法如如,如如智,摄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日月,无有分别;亦如水镜,无有分别;光明,亦无分别;三种和合,得有影生。如是法如如,如如智,亦无分别;以愿自在故,众生有感,现应化身。如日月影,和合出现。

  经论中关于如来三身之说,约有三种:

  (一)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二)法身,报身,应身。

  (三)法身,应身,化身。

  其关系如下:

  佛陀在第五分和第十三分先破除应身非法身,在此更进一阶把圆满报身也一并剔净,令行者不被有相的身所惑,而忘失有个如如之身,独超三乘六道之色身。

  如来说具足色身,是佛顺俗谛说;即非具足色身是顺真谛说;是名具足色身则为中道第一义谛而说。

  法身离言诠形色,非有为的色身能涵盖得了,其功德庄严,又岂是三十二相之法数可说尽。如《维摩诘经》: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以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又黄檗禅师之《传心法要》:

  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佛法等。

  太原孚上座有一次在扬州光孝寺讲《涅槃经》时,有一禅者因听讲至三德法身,广谈法身妙理时,禅师忽然失笑,孚上座讲罢。便请禅者喝茶,问道:

  「我对佛学的研究,仅是依文解义,不够深契佛旨,适蒙见笑,希望您能不吝慈悲,给予指教。”

  禅师:「座主刚才所讲的三德法身,在我听来,座主并未认识法身。”

  座主:「我刚才所讲的,有哪些地方不妥当呢?”

  禅师:「你再讲一遍。”

  座主:「法身之理,犹若太虚,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随缘赴感,靡不周遍。”

  禅师:「我不说座主讲的不对,只说座主对法身体相妙用,未能认识。”   座主:「既然如此,请慈悲为我开示。”

  禅师:「你信得过我吗?”

  座主:「我怎能不信呢?”

  禅师:「那你从现在起,停止讲经旬日,于室内端然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起放下!”

  座主就听从禅师所言,每日静心息虑,从初夜至五更,一天闻鼓角声,忽然契悟,便去扣禅师的门。

  禅师:「教你保任大法,夜来为何酒醉?”

  座主:「今日始知过去讲经,将生身父母鼻孔扭捏太紧,致使不能任性消遥,从今以后不敢在语言文字上多生是非!”

  座主便罢讲经,遍历诸方,终能名闻宇内。

  孚上座离却文字解义,敛心澄虑,观照寂然,善恶诸缘一时抛下,终明白语言文字不过是渡河之舟,揹负无用,而契入生身父母,思议不及的真人面孔。

  吾人对于形相色身,心起尊卑高下的妄想,不知自尊自重,昧于本心,向迁流幻化,败坏危脆的四大、五蕴之身,苦苦探求消息!不知泥佛不度水,金佛不度火,汝不唤醒内里的真佛,致使有庙无佛,有佛不圣,任庙堂颓圮,香火断绝。

  挑水禅师离开了寺院,而与乞丐共起共住。他在贫穷的乞丐中,冶炼自心,从困苦的物质,体会法界无限的妙用。

  当他日渐衰老时,有一位朋友教他一种不用行乞的谋生之道──以饭做醋,而他以此,直到圆寂。

  在他离开乞丐的行列时,他的一位乞丐朋友给了他一张佛像。他将这张佛像挂在茅屋的墙上,并在它的旁边贴了一张纸笺,上面写道── 阿弥陀佛先生:此室颇窄,你暂且委曲在此,但请不要误会,我是求你帮助我往生你的极乐净土。

  挑水禅师,自尊自重,不求净土,不羡诸佛,随所住处恒为安乐国土,知生死不息,非他所造,皆是无明妄想,起贪瞋邪念,错乱因果。

  占卜算命,算不尽恒沙界的心行,消灾祭禳,岂能销尽川流不息三心的妄想?四祖道信谓牛头融禅师:

  百千妙门,同归方寸。

  恒沙功德,总在心源。

  进入日本的永平寺境内,经过半杓桥,即有刻上「杓底一残水”、「汲流千亿人”的石门。

  道元禅师在日常用水时,杓底一定还留有余水,再倒回谷川中。有一次,侍者问其原因,禅师回答:「为了让儿孙使用。”道元禅师所遗留下来的佛法之水,经过七百年后,至今仍能解除无数人心中之渴。

  在识透法身非三十二相能述尽,见「诸相非相”的真谛,知方寸显百千法门,心源现恒沙功德,吾人在行住坐卧中,即能如道元禅师「常留一滴水”,遍流千亿人,为恒沙界一切有情,解除生死的旱季。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