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业警示集 连载1(第一章 总 说 一、祸福之门)
第一章 总 说 一 祸福之门 ○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①。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圣七财②。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夫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三《龙藏》第45册第509页) 注:①炽(chì赤)然:猛烈地燃烧;火很盛;用以喻气焰很盛。 ②七圣财(即圣七财):又作七财、七德财、七法财。谓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即信、戒、惭、愧、闻、施、慧等七者。以其所持之法能资助成佛,故称为财。(一)信财,信受正法。(二)戒财,持戒律。(三)惭财,自惭而不造诸恶。(四)愧财,于不善法心生羞愧。(五)闻财,能闻正教。(六)施财,舍离一切无染着。(七)定慧财,摄心不散,照了诸法。(佛学大词典)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人心是毒根。口是祸之门。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龙藏》第58册第683页)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法句经》卷上,《龙藏》第109册第114页) ○经言。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 (《慈悲道场忏法·显果报第七》〈梁皇宝忏〉《龙藏》第112册第509页) ○中国儒家也经常讲到言语的严重性。书经上说:“惟口出好兴戎①”,也就是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如果不深读历史,不会相信这句话;看历史就知道,往往因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句话也可以使国家灭亡。 (南怀瑾) 注:①出《尚书•大禹漠》:“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孔疏》解释说:“(舜)又告禹:‘惟口之所言,出好事,兴戎兵,非善思虑无以出口,我言不可再发。’意思说为政者的言语可以导致两个相反结果:既可“出好”,亦可“兴戎”。后变为成语“惟口兴戎”,指口舌惹出是非。多用来劝诫别人说话要谨慎。 ○慎言,首先是要管住口,要谨开口,慢开言。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口者关也(关口),舌者机也(祸福之机),出言不当,驷马不能追也。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伤也。”又说“夫言行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本也,可不慎乎!”(《说苑卷十六·谈丛》)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诗经·大雅·抑》云:“白圭①之玷②,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圭上有个瑕疵,可以把它磨掉,而说了错话,就没办法改变了。又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唐代大文豪韩愈有感于此,曾写了一篇《择言解》的文章。文章说,火不禁为灾,水不防为患,言不慎为祸。然火为我灾,有水可伏;水为我患,有土可遏;言以致祸,却无以为救。言祸甚于水火之灾患,有理智的人怎么能不择言呢? (网文《慎言》,作者不详) 注:①白圭(guī归):白色的玉石。②玷(diàn电):白玉上面的斑点。 ○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的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因此,我们为人处世要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四恶语的过失。如果有,马上就要忏悔改过;如果没有,我们也应当谨言慎行,避免招致口业①之祸。 (慎独《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寒山寺》2010年第5期) 注:①口业:又曰语业。三业之一。谓口之所作,即一切之言语也。大乘义章七曰:“起说之门,名之为口。”又,业与孽通。口业谓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也。净住子曰次忏口业,此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言语之过,似小实大。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语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清末《集善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