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金刚经》|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上)
金刚经 第13品上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上)白话文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译文: 这时候,须菩提请示佛陀说道:「佛陀!这部经应当如何称呼呢?我们应当如何信受奉持?」 佛陀告诉须菩提:「这部经的名字就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真如法性如金刚之坚固猛利,不为物所摧毁,以此名称,你应当奉持。为什么呢?须菩提!佛陀所说的般若波罗蜜,为令众生迷途知返,离苦得乐,因此立此假名,随应众生机缘说法,其实并非有般若可以取着。只因为法本无说,心亦无名。」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有所说法吗?」 须菩提回答道:「佛陀!如来无所说法。」 「须菩提!你以为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微尘,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佛陀!」 「须菩提!这些微尘,毕竟也只是因缘聚合的假相,所以如来说这些微尘,不是具有真实体的微尘,只是假名叫做微尘而已。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缘成则聚,缘尽则灭,空无自性,不是真实不变的,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不可以从三十二相上见到如来呢?」 「不可以的,佛陀!不可以从三十二相上见如来的真实面目。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应身为度化众生而出现的因缘假相。所以,不是如来真实的法身理体,只是假名为三十二相而已。」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恒河沙数的身命来布施;又有人只从这部经典信受奉持,甚至只是经中的四句偈而已,并且为他人解说,使其明了自性,他所得的福德远胜过用身命布施的人。」 讲话: 第十二分已校量财施与法施的功德,此分以校量内身施和法施的功德。前分佛陀已表明,受持般若者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最尊最贵,凡有经典所在之处,如佛塔庙的崇高,应受一切世间天人等众恭敬供养,足见受持般若者为第一尊贵,传布般若经典处处,即有佛分身千万亿。 第十三分显明如法受持般若的第一义谛,佛陀以假、空、真三句,涵盖大藏之精要,虽立三名,究竟一心。此三句如: 如来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如来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在如法受持第一义谛分,我以四点来说明。 须菩提尊者已理解般若的无上尊贵,为令后世众生也能蒙受般若的法益,广为流通,因此请问佛陀,此经应立何名?如何奉持?此分缘由须菩提自受用般若的功德,而发起利他的悲心,冀使法宝流通于后末世。 一、三世诸佛同证般若 经文中,佛陀告诉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等奉持。佛陀立名之义,谓此经是离相无住之用,取此金刚喻之,以金刚之坚利,触有,则有坏;触空,则空销;触着中道,则百杂碎。言此经之真义,为扫诸法,纤埃不留。 真正奉持者,能奉事离相无住此义,即胸中不沾染半尘。《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大慧!菩萨摩诃萨,依诸圣教,无有分别,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不由他悟,离分别见,上升升进,入如来地。如是修行,是自证圣智行相。 佛陀取金刚最坚最利之喻,申明吾人本有金刚般若宝,能坏八万四千烦恼,而不被诸魔军所摧伏。此金刚般若之性德,现前人人具足,三世诸佛,历劫修行,全用此心,成道降魔,同证般若无量无边功德。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此三句表法界三观: 理事无碍观──即佛说般若波罗蜜。谓吾人迷失净心,背涅槃趣生死路,于贪瞋痴境上,枉受业风飘零,佛为破愚痴,特明示般若教。此依理成事,事能显理,即文字般若,显解脱德也。能除世间我执,为我空智也。 真空法界观──为即非般若波罗蜜。知法本无说,以会色归空,泯绝无寄,谓观照般若,以显般若德也。能除世间法执,为法空智也。 周遍含摄观──即是名般若波罗蜜。谓理如事,事如理,事理兼融无碍。知法无名无说,虽然如是,不妨向无说中示教,于无名处而安假名,即实相般若,以显法身德也。能除一切权乘法及非法执,为俱空智也。 此三句,虽然立有三名,唯是一心融摄,举一即三,言三即一。吾人若能领会三句,即解本经之眼目,与三世诸佛朝夕眠起。 虽言金刚般若之宝,人人有份,亦仗境缘福慧双修。佛陀证悟般若性德,皆从累劫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修能修,难行能行,百种积福求慧而来。佛陀示教在人间,佛的法身寂然无为,有为的色身,也向我们演说诸行无常的真理。 憍萨弥罗国的波斯匿王,曾经向佛陀请教: 「佛陀!您的功德巍巍,成就三十二相好庄严,这是天上人间所没有的,但是为什么您在传播真理的生涯中,却免不了有灾难和迫害?” 佛陀答道:「大王!诸佛如来的永恒之身是法身,为度众生,才应现这些灾害,那些伤足、背痛、患病、毁谤、瞋骂等等,乃至涅槃后,舍利分塔供养,都是方便善巧的设教。令一切众生知业报不失,能生起怖畏的心,断一切念,修一切善,不去贪恋如焰如影如幻如梦的有为色身,发起大心探求无量寿命的法身。” 佛陀用一生有为的色身,向吾人呈现世间无常苦空的法则,要人人向般若性中求,同证三世诸佛,那个不被水火劫风毁坏,亘古永存的慧命法身。 三世诸佛同证般若,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者,皆能解「无”的妙用,以系心为念,六根为用,眼不见恩怨荣辱,耳不闻称誉赞毁,鼻不嗅爱憎亲仇,舌不尝忧悲苦乐,身不住生老病死,意不在寒暑拣择。六根门头不生幻影重重,即入般若圆通妙用。 有一天,梁武帝礼请傅大士讲解《金刚经》。大士升座后,戒尺拍案一声,就下座了。梁武帝楞在一旁,不知所以。 宝志和尚问他:「陛下,听得懂吗?” 武帝回答:「我如堕五里雾中,不知方向。” 宝志和尚说:「《金刚经》本无言说,大士刚刚已为陛下道尽金刚的玄奥了。” 二、世界微尘因缘和合 佛陀举三千大千世乃为微尘所和合而成,微尘系为假法,那么用微尘集成的世界,亦无自性,悉假因缘。佛陀用微尘及世界,破凡夫二乘妄想分别的我法执。三千大千世界乃众生之依执,荡除于依报之妄执,佛果圆净之依报,方能皎然映现。《华严经》说: 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成一切众生,外此而别有世界耶?悟者处此,迷者亦处之。悟者,清净心也,即清净世界;迷者,尘垢心,即微尘世界也。 诸微尘如众生妄念,烦恼客尘,障蔽净性。傅大士颂: 积尘成世界,折界作微尘; 界喻人天界,尘为有漏因。 尘因因不实,果界果非真; 果因知是幻,迷遥自在人。 诸微尘为众生妄想分别;非微尘即是一念悟来,转为妙用,前念后念湛然清明;不住清净,是名微尘。若无妄念即佛世界,一生妄执即落众生界。前念清净,即非世界,后念不住清净,是名世界。 佛陀以众生依报止处,言微尘世界原无自性,乃因缘生法,以不废假名,故设立微尘世界之名。此三句含有假谛、空谛、真谛之义: 假谛:诸微尘世界也;尘界无实性,四大假和所成。 空谛:非微尘世界也;扫去尘界假有之我法二执,即净除心垢。 真谛:是名微尘世界也。知尘界之虚妄,但不滞于清净之有,如诸佛不住空有,起无量神通大用。 以前,有一个国王,偶然听到弹琴的音乐,十分陶醉,就询问侍臣:「这是什么声音,实在是可爱曼妙呀!你去把这琴声取来给我。”大臣立即把琴带来,告诉国王道:「刚刚的可爱美妙的音乐,是这把琴所发出来的。”国王告诉大臣:「我不是要这把琴,我要的是能令人心驰神怡的美声。”大臣回答:「这把琴,是种种所成,谓有柄、有槽、有絃、有皮等,还须有善巧的乐人弹奏,如此众多因缘乃成音声。大王!美妙的乐音是因缘的假合,先前的声音,瞬间尽灭,已成过去,未成就的声音,尚待因缘的会合,我无法为大王取得幻聚的声音。” 微尘世界者就像琴声虚幻的五蕴,令世人耽湎沉溺,不知诸法无常,一切诸法假合不实的真理。众生依着五欲尘劳而住,诸佛的住处在哪里呢? 以虚空为座,以法界为床; 以菩提为门,以空慧为室。 佛陀当年于金刚座上悟道,只是一句:「奇哉!奇哉!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本性,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的妄念成微尘,烦恼结习积成世界,无常不知,出离不知,无我不知,因缘果报不知。种种的微尘世界所成的五蕴幻象,让我们如盲若聋,觑见不到亲娘面孔。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