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018/2/13    下载DOC文档    

  1 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个真正修道人,他心贯注在道上,世间什麽事情他不关心,他没有时间去过问,是非人我他统统都不晓得,他心专注在功夫上,这是一个真正的修道人。

  2 正如六祖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麽不见他人过?因为他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自己要守戒,不要求别人守戒,别人守戒也好,犯戒也好,与自己不相干。自己守戒,每个人自己都守戒,这就「戒和同修」,佛法是这样要求人的。『身和同住』,大家共住在一起。『口和无诤』,没有争论。『意和同悦』,每个人都欢欢喜喜,法喜充满。『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是平等的。

  3 你真的有定有慧,表现在外面、在行为上,自自然然的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见到一切人的过失,不会说。

  实在是不见别人过失。像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晓得,为什麽不见世间过?观法如化,哪来的过!没有过,也没有功;没有恶,也没有善;心境是平等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善恶、是非、真假,统统都没有。一切善恶是非真假,是你们世间人在虚妄分别;修道人再不搞这个东西,根本就见不到了,他当然不会说别人过失,不讥他过。

  4 我也见到有一些持戒很严的人,戒律持得很好,自己觉得很了不起,常常听到他批评「这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气得气呼呼的。我就想到他永远不会得定,为什麽?常常生烦恼,看到这个破戒,那个不持戒,他就生烦恼了,他心就不平,心不清净,他怎麽能得定?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境界清净,别人清净不清净,一概都不理会,他心清净,他就得定。他不晓得这个道理,天天看到别人毛病,那就是自己的大毛病,所以他的修行不能成就。

  5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因为见世间过是什麽?就是前面所讲的他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瞋痴欲诸想,他才见到。否则的话,他怎麽见到?自己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

  6 六祖给我们说破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而我们今天是专门看世间过,不见自己过是专见别人过,这在菩提道上没有指望,念佛都不能往生,一定要晓得。

  7 这就是说明佛眼睛里头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眼里头看一切诸佛都是凡夫。所以你要是真正想知道自己是个什麽境界,不要问别人;你修行,你觉得你有没有证得菩萨果位?你看看这一切众生是不是菩萨?如果全都是菩萨,你自己明白你已经是菩萨了。如果哪一天睁着眼睛一看,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诸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如果你修行,修了不少年了,看看众生还是凡夫,那你一定是凡夫,不必问人。你知道你自己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如果眼睛一看全世界的人个个都是好人,你是好人;如果你看到他都是坏人,自己是坏人,这是真理。

  你看六祖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还看到世间这些过失,那不是修道人,一点功夫也没有,凡夫一个。为什麽说看一切世间人都是善人?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我们的心好了,变现的境界全是好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礼敬诸佛。但是一切众生里面的确有顺法性的,有违背法性的。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善,不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恶;善我们赞叹,恶不赞叹,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一点之外,没有丝毫差别。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那个行善我们赞叹,造恶不赞叹,但是恭敬心是完全一样的。

  8 正如同六祖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没有过?过太多了,什麽叫不见?不是你眼睛没看见,不是耳朵没听见。眼也见,耳也听,眼见耳听为何不见?心清净,没有放在心上,这个见和就同解了,同诸佛菩萨,不是叫你同一切人。同诸佛菩萨,同真心法性,叫你在这里同。不是叫众生在妄想上同、在分别执着上同,那个同不了的,那是妄。我们要跟真同,跟真心同,跟本性同,这就同了。只要这个一同,下面五个就迎刃而解,一丝毫的困难都没有了。

  9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自己过失,不见别人过失,这个人开悟了,再能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这就是忏除业障,这是自己修行基本的态度。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都是不知道修忏悔法。忏悔是大小乘行门里面的总纲领。

  10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所犯的种种过失,假如他要真的不见,他不就变成白痴。那为什麽叫不见?见如不见,绝不放在心上,是这个意思。修行人总比不修行人聪明,怎麽可能修成白痴?哪有这种道理。见如不见,不放在心上,这叫不见世间过。大师後头又说得很明白:「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你要见到别人的过失,你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挂在口上,常常说这个过失、说那个过失,大师说你「自非却是左」,左是下降,你已经堕落、已经下降。在中国过去讲,右面是升,左面是下降。我们上讲台,从右面升,从左面下降,左你就下来了,就这个意思。又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他做的不是,我不跟他一样,我不非,我不错;我如果也要跟他一样,自己戒律再严,还要批评别人、瞧不起别人,说别人过失,我自己就有过失。这个六祖说得好,真正是提醒我们,我们自己要修行,成就功德,要真正忏除业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你怎麽行。

  11  为什麽有些人持戒能得定,有些人持戒不能得定?这个里面就是如法跟不如法。如法的修学,有功;不如法的修学,没有功。这一点诸位同修,无论在家、出家都要明白,一定要守法。守法才相应,不守法就不相应,那哪里叫功夫?六祖惠能大师教人,特别教持戒的人,一再的嘱咐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就有功夫了。我戒律持得很好,看到别人不持戒,生轻慢心,瞧不起他,自己贡高我慢。持戒,持戒後面得的什麽结果?得的贡高我慢。人家持戒是得定,从定开慧;他持戒,持出贡高我慢来了,这成什麽话,这哪里是功夫?

  但是那个持戒好不好?是好事情。那个持戒是福德,他修了三界、六道里面有漏福报。我跟诸位同修说,我不说人天福报,我说六道里的有漏福报,为什麽?不见得他的福报在人间享,这个我们要懂。他要是得不到人身,他得畜生身、得饿鬼身都享福。

  12 我们在历史记载里面都晓得,舜的父母、舜的兄弟是极端的不善,甚至於时时刻刻要致他於死地,可是在舜的眼睛当中,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就是诸佛如来,纯善无恶。这个观念怎麽产生的?无分别心里头产生的,他没有分别,纯孝之心,纯孝就是纯是善心、纯是爱心、纯是服务的心。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就是这个意思。

  一切众生有没有过失?没有,确实没有过失。你要认为他有过失,我们自己看错了,看走眼。所以你要真有智慧去观察,他哪有过失?他的那些行为,不是随顺法性,就是随顺烦恼,法性跟烦恼是一不是二。在经上大家常念,「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一念觉,烦恼就是菩提;一念迷,菩提就成了烦恼。他是觉、是迷,是示现给我看的,是帮助我、成就我来的,他有什麽过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个道上去行,这是真正的菩萨道。

  13 「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麽?是我们讲的随缘,能随缘了。耳顺的意思,也就是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唯有不见世间过才耳顺;还见世间过失,你这个耳怎麽顺法?你看人家修行这个功夫境界,怎麽向上提升的?「

  14 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今天修行之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天天看到别人的过失;眼睛看别人过失,耳朵听别人过失,嘴里头说别人过失,这叫造业!天天不断在造业,念佛还想往生,这不可能的事情!

  15 诸佛菩萨所以从凡夫修成佛菩萨,没有别的,只是要求自己,而不要求别人。我们要求自己,自然就得到回报,回报决定不能求;「我对你好,你一定对我好」,不可以存这个心。我对你好是应该的,你至於怎麽对我,绝不放在心上,这样才能成就,这样才真正像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的道业才能增长。

  16 !《十善业道经》里面,佛教菩萨,给龙王说的,就是给我们大家说的:「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我们看到这一句,很动人,非常受感动。一切世间苦,就是十法界。什麽法?「昼夜常念善法」,我们心善;「思惟善法」,我们思想善;「观察善法」,我们行为善。又勉励我们,务必要令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都是基本的教诲,我们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如果我们生活在顺境,所接触的都是善知识、都是善人,这个不难。必须在逆境恶缘:逆境,生活的环境不好;恶缘,所遭遇的都不是善人,都是来给我们找麻烦,毁谤我们,嫉妒我们,伤害我们,侮辱我们;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怎麽办?常念众生善!记住,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教导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在逆增上缘里面提升了自己境界,那也是善知识,都是帮助我们提升,我们怎麽可以埋怨别人?恶缘里面,诸位要晓得,他本来不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怎麽会恶?中国古时候教学,《三字经》头一句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人」是泛指一切人,性本来都是善的,他为什麽变成不善?偶尔迷惑了。为什麽以不善的行为对我?他误会了。决定不可以怪人,圣人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凡夫念念都是别人错,我对;圣人念念别人对,我不对。别人毁谤我,他为什麽要毁谤我?是我做得不好;他为什麽要侮辱我?是我做得不够好。时时刻刻回过头来,反省检点改过自新,决定不可以说别人不对、别人有过失,那我们永远没有自新的机会,我们到哪里去修?

  17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我们要常常记在心上;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他们两个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一切人、一切物没有一个不是清净平等,没有善恶,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好恶。善恶、邪正、是非、好恶从哪里来?是我们自己不善的心起来的,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於外面境缘不相干。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几个人认识事实真相?唯有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彻底忏悔了,真的回头了。纵然看到别人过失,也合掌令欢喜,决不敢轻易批评,说不定那是菩萨示现的,我们怎麽知道?肉眼凡夫,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太多太多。道场里面古德常讲龙蛇混杂,道场里面确实有凡夫,但是也有圣人示现在其中,你知道哪个是圣?你知道哪个是佛?哪个是菩萨?那我们怎麽对待?我们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诸佛菩萨,一律平等的恭敬,一律平等的供养,我们就没有过失。这是真正忏悔,真正回头,他的行持决定是这个样子。回过头来的人,他的思想变了,行为当然也变了。思想刚才说,他的根本善,心善,念头善,所以他的言行一定是善。

  18 但是这个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在『谤法与无信』。这一句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了它。我们信佛,真信了吗?这常常说,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这一万个念佛的人,真的能往生也不过三、五个。你要问什麽原因?不信!那三、五个往生的,他为什麽能往生?他信,他不谤法,难。我们说是非、说长短,批评道场、批评四众(四众是出家二众、在家二众),常常在一块聊天,不知不觉的就是是非长短,这叫谤法。几个不谤法的?有!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问她什麽都不知道,那个人不谤法。所以往往他们修行能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为什麽?她不谤法,她真信。我们有意无意当中都在谤法,不知道、不觉得,还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都是正确的。六祖常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六根接触的都是世间过失,牢牢记在心里,时时刻刻在评论。诸位要晓得,这对於往生是很大的障碍。还有这种念头,还有这种行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

  19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这两句,实在是真正提醒我们。《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修道之人,若还常见世间种种过失,可见其妄心并未消除;换言之,「能所」没有舍离。果然「能所」亡了,所见世间众生见同不见;能所双忘,当处是道。古人所谓「十字街头不见有一人在」,功夫到此程度,即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沈」,这个时候,世间与出世间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若想知道自己所修之道,是真或是假?只须问自己,对待别人过失是见或不见,即能考验。果然确实不见一切众生过失,自己则有相当好的境界。若自己还见一切众生常犯过失,则不是众生有过失,而是自己的烦恼心所与境界相应,所以,是自己的过失,而不是众生的过失。

  20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天天念佛,天天修行,还天天张家长李家短,是是非非,功夫怎麽可能会得力?才修一点,口业就全漏光了。修的没有漏的多,所以你一生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21 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人如果能够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你的道业有成就;道业不能成就的人恰恰相反,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这个人无论他怎样勇猛精进,都不能成就,根本上犯了错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都是别人的不对,我没有什麽不对,这正是自己的大过失。看到别人的好处、善处,我们要向他学习;看到别人的不善处,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我要有,赶紧改正过来。於是,「世间的善人、不善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知识。不善人造的不善事,他是来教我的,让我反省的,未必他做的真不善」,我们常常用这种心态来学习,这一生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不是难事,难在我们自己不知道怎麽样修学,我们学错了。所以决定不可以恼害众生,要成就自己圆满的性德,对於真正不善的人,要用真诚至善去感化他。

  22 修到能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作善作恶,清不清楚?清楚。如果不清楚,你不是变成白痴?白痴不是佛菩萨。怎麽又清楚又平等?我们再用一个比喻说,譬如镜子,镜子照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的人,好丑都在里头,它并不是没有好丑,确实有好丑、有善恶,统统都有,镜子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是平等的。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心地清净平等,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那个现的相不平等是他的事情,他的心不平等现的相不平等,我心平等在我心里头统统平等,这才与一真、与如来比较靠近一点,这是功夫,这是真正修行。大家要记住,真正修行并不是每天拜几百拜,每天念几千声佛,每天念几卷经,不是!那叫装模作样,那不管事。该怎麽轮回还是怎麽轮回,该怎麽生死还是怎麽生死。学佛要转心、要变境界,要在这上做真实的功夫,这一定要懂得。所以才晓得,到自己功德圆满的时候,什麽圆满?一个恶念都没有了;不但恶念没有了,善念也没有了,心才清净。清净心中本无此物,真假、是非、邪正、善恶什麽都没有了,乾乾净净,从这个性德里面现出来的报身叫圆满报身。那个报身是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也是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它不是从外头来的,依正庄严都是本来具足。

  23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教人,如何能保全功德,不离般若波罗蜜,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的功德就保全了。譬如持戒,我们出家人来讲,持戒精严,持戒非常严格,这很好!可是看到不持戒的人,心里面就不舒服,这个人不持戒,这个人破戒,心里面就有一点瞧不起他,动这一念心,你持戒是福德,没有功德。为什麽没有功德?一天到晚看到这个人不是,那个人也不是,你还能得定吗?你心还能清净吗?虽然自己戒律持得很好;因戒生定,他因戒不能得定。为什麽不能得定?就是看到别人不持戒、破戒,他生烦恼。所以他那个戒不能得定,不能得定就是持戒没有功德,只有福德。他持的戒清净,来生生人天福报,身相端正,相貌长得好是戒清净,是得福报,他得福报。所以真正要想成就功德,戒律成就功德,自己持戒不管别人持不持戒,别人持不持戒与我不相干;不但不管别人持不持戒,而且要把别人都当作佛菩萨看待。普贤行愿里面讲的,礼敬诸佛。他为什麽不要持戒?人家身心清净,已经达到圆满;我是凡夫,我心不清净要学戒律。人家心已经清净,他是佛、他是菩萨、他是示现的,像济公活佛一样,他示现的。我们不能跟他比,我们把他当佛菩萨看待,自己的功德成就了,自己的功德保全了。这些道理、这些事相、方法,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讲得很透彻。我们也读到也听说,但是就是做不到;一遇到现行,心里面烦恼又生起来了。这就叫做业障,这就叫没智慧,离开般若了。所以一念瞋心起,菩提种子,菩提是觉悟,觉悟的种子没有了,又迷了。

  24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个什麽?许多人念《华严经》,对善财童子羡慕得不得了,他的命好,遇到那麽多善知识,我一生一个也没有遇到。其实,善知识一天到晚围在你的周边,你不认识。善财童子认得,除了自己一个人之外,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都是菩萨、都是善知识。你要不相信,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头讲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就是善财童子。我们今天看这个人有毛病,那个事又不顺眼,你到哪里找善知识?你到哪里找佛菩萨?所以必须要晓得,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前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要离开相看性,都是诸佛菩萨。要是对於一切现象都不执着,你看他的生活、看他的一切所作所为,统统增长智慧,哪里不是道场?所以《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生活之间。《金刚经》跟我们讲出总原则、总纲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再展开,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间,看出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无实无虚,教我们过一个正常的生活,正常生活是三昧、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诸佛菩萨的生活是正常的享受。我们今天有苦乐忧喜舍,不正常!离开苦乐忧喜舍,那个生活是正常的。

  所以要晓得,「处处皆是道场,事事增长菩提」,增长菩提是增长智慧。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想到惠能大师当年见五祖忍和尚,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看到好羡慕。我们心里面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读到这里晓得,他为什麽常生智慧?他看到一切法无实无虚,所以他常生智慧。他看到一切法皆是佛法,看到一切人皆是善人。必须要知道境随心转,我们是佛心,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你要问,我什麽时候成佛?你到哪一天看到大地众生个个都是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要是看到这一切众生都是恶众生,你自己本身就是恶众生。为什麽?相随心转。你心善,一切境界都善。我善,他明明恶嘛!你再仔细观察,他不恶,把自己的烦恼心所、恶心所降伏住,你再看,他就不恶了。你能够在恶法里头看到善,染法里面看到净,为什麽?染净不二,善恶也不二,一如,法法皆如!我们今天做不到,没入这个境界,不知道一切法无实无虚;换句话说,不晓得一切法的真相,迷在这个里面。所以念念增长烦恼,不生智慧,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25 语业有这四大类的过失,所以佛在《无量寿经》,把这个放在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教戒学人说得更彻底—「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那是最彻底的。真正修道人自己改过自新都来不及了,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了,那里还有心思看别人过失?诸位要晓得,看别人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你自己没有过失,你怎麽会看到别人过失,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今天这一段讲到戒律,真正要想学戒,学《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奠立坚定的信心,深信因果。修行的方法在《感应篇》、在《阴骘文》,了凡先生的功过格,就是依《感应篇》编的。《感应篇》的实践,我们今天讲《感应篇》的落实,就是功过格。所以这个地方的结语很好—「非戒不能修心行故」,这句话重要!

  26 从什麽地方入门?从礼敬入门。我们今天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存真诚的恭敬心?有没有如理如法的一个态度,过去所讲的礼节,今天我们所说,应当具备良好的态度。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要真干,以真诚的心、恭敬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也许有很多同修说:「我很想做,但是做不到。」为什麽做不到?看到这个人到处都是毛病,不值得我恭敬,这话有没有说错?这听起来没错!实际上错了。错在哪里?错在你处处见世间过。你为什麽会见到世间的过失?普贤菩萨为什麽见不到?难道普贤菩萨没有我们聪明,我们看到人一身毛病,普贤菩萨都没有看出来?普贤菩萨比我们看得清楚,比我们看得明白,然而普贤菩萨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人家高明在此地,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禅宗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跟普贤行愿相应。不见不是没有看见,没有看见,你的眼睛有问题;见了之後,不要去计较它,处处想到别人好的一面,不要去计较别人错误的一面。错误是正常现象;他要不错误,他就成佛了,他就不是凡夫了;他是凡夫一定会犯过失,这是正常现象。既然是正常现象,何必挂在心上,何必计较?所以不见是不计较,决定不放在心上。

  27  六祖惠能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那个范围大,「世间」不是指人,一切人事物里头都没有过。齐居士给你讲故事,出家人住在那个道场,她说半夜一点、两点鬼出现,青面獠牙吓死人,鬼有没有过?没有过。鬼出来吓我,为什麽不吓别人?一定我有过,他没有过。我们能够这样想法,改过自新,这些鬼都变成护法神了,他护持你,他不会把你赶下山。会把你赶下山,什麽原因?你有过不肯改,所以你被鬼赶下山。赶下山,还不知道反省,还不晓得回头,那你这一生就没指望,你决定还是搞轮回,决定还是要堕落。知过要改!看到别人的过就是自己的过失,「我哪里有过失?别人都不好」,那就是你自己的过失;自己没有过失,决定看不出别人有过失。

  28 世法、佛法都从谦虚里头得益。《易经》谦卦里面所讲的「满招损,谦受益」,世法、佛法都一样。只有真诚恭敬谦虚的人,他能够得到。骄傲就是满足了,佛菩萨给他东西装不进去,他是满的。像个杯子,你要问人要水喝,你这个杯子是满的,装满东西水倒不进去。空虚的,那人家的东西就送给你了。人决定不能自满,必须要知道任何人都有长处,有我们做不到的,你能从这方面想,你恭敬心就生起来了。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德能,你看人家的长处,每个人都值得我尊敬;你要看人家的短处,自己贡高我慢心就生起来了。所以惠能大师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所见到的世间人,个个都有长处,礼敬诸佛的心油然而生,只见自己的过失,所以他的烦恼能够分分断,这才能做到真精进。

  29 所以要记住六祖大师在《坛经》里头,那不仅仅是教禅宗的,《坛经》是大乘佛法的原理原则,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得受用。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一句,「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一个断情伪、去爱恶的好方法。不见别人过,只见自己过,六祖所以能在一生当中成就。我们今天的毛病是,不见自己过,只见别人过,所以你怎麽用功,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天磕三千个大头,还是搞六道轮回,还是堕三恶道。这是什麽原因?我常讲的,你口善,你的身善,口念佛口善,身拜佛身善,你的念头不善,你的心不善,你的心、意还有爱恶、情伪,所以你不能往生!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二)

  30  普贤的十愿合起来就是「孝敬」,圆满的孝敬。称赞,与性德、与善,与社会大众有利益的称赞;与社会大众没有利益,与自性不相应的,他不说话,决定没有毁谤。这就是《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说他的心多好!心里头没有一个恶念,只有善念,没有恶念,这个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你们同学见过许哲居士(注:现居新加坡,今年109岁),李木源居士问她:你对於一切人好人、坏人怎麽看法?她那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她看到好的,记在心里面向他学习;看到坏的,她说:我就像看到马路上走来走去的人一样,没有放在心上。你们在马路上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有没有把他记在心上?没有放在心上,过眼云烟,不落印象。她看到坏人坏事心里头不落印象,只落善的,只落好的,所以她一生生活在幸福美满之中,完全是善好的,决定没有丑恶。这是在我们的现前,人家能做到,我们为什麽做不到?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去检讨。

  人家平等心现前,清净心现前,正觉心现前。正觉从哪里看?人家问她什麽是宗教?你对於社会上许许多多宗教是怎麽看法?她说,我看所有宗教一片光明,这是正觉心。她要求皈依三宝,不是我们劝她,我们没劝她、没有拉她,是她自动发心皈依的。不知道是什麽人送她一本《认识佛教》,她读完之後非常有兴趣,她要发心皈依三宝。传授三皈,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为什麽?她五戒圆满了。五戒十善都做得圆满,你说这个人的生活多幸福!多麽美满!幸福美满是自己求的,佛法叫内学,从你内心里头求,不是从外头;从外面求,那是无尽的烦恼;所以佛教我们从内心去求,不要从外面求。佛法称内学、称内明,唯有从内学,才能转外面境界;「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许哲心清净则世界清净,我们看这个世界不清净,她看世界清净;我们生活在秽土,她生活在净土。诸位细细去观察、去体会,好好的学习。

  31 。《坛经》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外头人有没有过失?没有。天地鬼神、诸佛菩萨都没有过失,所有过失都在自己,这叫回头了。你说那个人不好、那个人可恶,为什麽还有很多人喜欢他?要是他真的可恶,不应该有一个人喜欢他,为什麽喜欢他的人还不少?所以自己从这个地方,要回头好好的去想一想。善恶的标准不在外面,是在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之处。

  32 我们展开经卷,一定要晓得「佛是教我的,不是教别人」,我们要明白这一层道理。教我的,我就得认真好好的学;不是教别人的,别人认不认真与我不相干。所以自己要想成就,首先要肯定三藏十二部是诸佛菩萨教导我的,我要发心作佛弟子,我要发愿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别人学不学与我不相干。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学佛而不能成就,就是这个地方观念颠倒了,「佛是教你的,不是教我的」;天天责备别人,「你破戒了,你犯戒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起心动念都是找别人麻烦,这样造了一身的罪业,最後的结果三途轮转去。亏还是自己吃,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33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教导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个不见世间过,就跟我前面跟诸位讲的,像许哲居士一样,决定不把世间过失放在自己心里,自己心地纯善、纯净,没有丝毫过失。人修行到这个程度,随时可以走,随处可以走,决定去好地方,这个人才有智慧、才有见识,所作所为纯正。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意思就在此地,我们要得「甚深自在」。甚深自在讲到极处,生死自在,这才是真自在。生死不自在,其他自在都是假的,全都落空了,生死自在。

  34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过尚且不见,怎麽会见善知识过?我们想一想,惠能大师在五祖黄梅道场八个月,五祖黄梅有没有过失?如果惠能在那个道场也常常听别人讲五祖的不是,常常看到五祖的作为也未必以为然,那他就不能觉悟了,五祖不会把衣钵给他。传法的弟子必定是对老师有十分诚敬之心,老师才把衣钵传给他,这必然的道理!为什麽?有一分疑惑,你诚敬有亏,诚敬有亏你的道业不全,祖师把衣钵传给你,传错了人。传错人他要背因果责任。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很冷静细心去想一想,不难明了,我们从这些地方去学习。

  35 决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连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都教导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从这里下手。儒家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吾师」,真实教诲。三个人是什麽?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来教我的,善人为我示现善行,做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恶人为我示现恶行,示现恶的果报,提醒我,警觉我。我见到之後要反省,「我有没有这个恶行?我将来会不会受这个恶报?」警惕自己,认真反省,断恶修善,那个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一个从正面教,一个从反面教,都是老师,都是善知识,我们对他都要恭敬供养。

  36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们是专门打听世间过,唯恐知道得太少,你的心怎麽会清净?

  37 六祖在《坛经》里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话说得这麽清楚、这麽明白。真正修道人,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真正修道人,这一生当中只顺从别人,恒顺众生。无论是什麽人、无论是什麽境界,学着顺从、随顺。佛家常讲随缘,缘有善缘有恶缘,有顺境有逆境,学着随顺。要学什麽?我随顺一切众生,我随顺一切境缘,可不能叫境缘随顺我,那就坏了。你们想想境缘随顺我,坏在哪里?增长我执,增长我见。我执跟我见是烦恼里头的根本,根本的根本,这一关不能突破,你永远搞六道轮回。不论你怎麽修法,不论你做多大的好事善事,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的果报是六道里面的有漏福报。

  38 所以无论用什麽身分,无论用什麽行业,总而言之一句话,儒家所讲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所以世间再凶恶的人,善学之人、会学的人,都是善知识。再凶恶的人就是《华严经》上甘露火王所示现的,那个火王是凶恶到极处,他前面加甘露。谁能在火王里头尝到甘露?会学的。会学的人,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那就是会学的。

  39 真正做到像六祖讲的标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没有过,你什麽时候能够入这个境界,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他们的思想行为,统统没有过,你要能入这个境界,恭喜你,你虽然没有明心见性,大概也差不多了,也就是说你禁得起大风大浪。这个大风大浪有善的、有恶的,善的大风大浪看看你会不会动心?起不起贪念?生不生爱欲?恶的大风大浪你生不生瞋恚?

  40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不能不接触,那是事,事没有障碍,心里头没有,痕迹都不着,就是《坛经》上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见色,阿弥陀佛,闻声阿弥陀佛,顺境善缘阿弥陀佛,逆境恶缘还是阿弥陀佛,这样就成功了。一句阿弥陀佛,把顺逆境界、善恶之缘全部摆平了,这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怀疑才叫净,不夹杂才叫净,怀疑夹杂心就不清净了;相继就是不间断。所以觉明妙行菩萨讲的三句话,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如何能做到净念相继?一定要都摄六根;换句话说,外面境界你要能放得下,你要能不受干扰。接触外面境界心就乱了,起妄想分别执着,这样修行你怎麽能成功?

  为什麽接触境界会起疑惑、会夹杂?说个老实话,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你迷惑!怎麽治?读经、听讲。现在读经有困难,所以娑婆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多听。

  41 所以,同样是学佛人,同样是念佛人,我们两个,兄弟两个,同参道友。我下定决心这一生一定要去,我这个兄弟未必有这个决心,那过失在我这边,不在他,他没过失。谁懂这个道理?真正把这个理参透了,才是《坛经》里面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别人过」;他是讲「不见世间过」,那范围更大了。我们要从这些地方,细心的去反省、去检点、去观察。

  42 我以清净心对人,别人以染污意对我;我以平等心对人,别人不会用平等心对我。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你要想通!真正想通之後,那就像六祖大师所说的「不见世间过」。世间人用虚假、染污、贡高我慢、不平等、自私自利,正常的,六道人就是这样的。他不是佛菩萨,你怎麽能把他看作佛菩萨?他的性是真的,他的相是虚妄的,我们要懂。他是迷失了自性才造作恶业,起心动念与性德完全相违背。我们如果没有这个缘分接触到如来圣教,想想看,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不跟他们一样吗?我们也是轮回心,也是造轮回业。

  43 《坛经》上不是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看不到世间过失,世间那些五逆十恶,搞三途地狱的,全是在表演的,不是真的。为什麽说不是真的?我看到,我觉悟了。身治则天下治。所以末後的结论,「为天下者」,这「为天下」用我们佛门的话,就是你发愿度众生的人,发愿什麽?众生无边誓愿度。从哪里度起?不在众生,在自己;自己真的度了,一切众生都度了。这个道理你慢慢去想,你细心去想,是真的,不是假的。

  44  清净平等心是定,定还不是目的,还是手段。修定的目的在哪里?是修定有功,开慧是德。开慧就是此地讲的,悟了,「心得悟了」,这是德。我曾经见过修禅的人,一般人讲这个人禅定功夫不错,不倒单。我去访问见了他,他的话很多,说些什麽?都是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我就知道了,他的禅定没有功夫,智慧没有开,烦恼习气现行。我们从《坛经》,《坛经》也是个很好的标准。六祖在《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眼睛里面所见的都是别人过,他的目的在哪里?我们见到了、听到了,知道,把那些人统统都批评之後,自己的身分地位提高,这是标准的损人利己。显得自己高超,那些人都不如他。明眼人,不要说真正觉悟的人,就像我这种人,我一看就把他的心思看穿了,批评别人的目的是抬高自己。这样的禅德我见过一次,下一次再不去见他了,不是真正的大德。

  我这一生当中见闻不广,都在经教里头,交友见闻不广。宗门大德我只看到一个,香港大屿山宝林寺的圣一法师,今年也有八十岁了,他今年八十一岁了。这是我一生所见的禅宗真正修行人,心地清净,有智慧、有慈悲,不说别人过失。我没有听到圣一法师说哪个人的不是,没听说过。他真正做到像普贤菩萨所说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见到别人不是处,他绝口不说,不赞叹就是了,真的有礼敬,没有赞叹。我们在外面参学,经教读得多,渐渐的熟悉了,这是标准。与这个标准相应的,真善知识;与这个标准不相应的,假善知识,不是真善知识。

  45 经典里头有说,佛讲的「正助双修」,正修是念佛。如果你心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拉杂事情,你的心不清净,这对你的伤害太大太大了,为什麽?你不能往生。怎麽样得清净心?放下!连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都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过是他的,他有他的业报,佛菩萨都管不了,我们哪能管得了?这个道理你要参透,你这一生才真正能得到佛法利益,就是真正能往生。

  事情管多了,没有不堕地狱,为什麽?因为你没有智慧,你把事情管错了。管对了是你的功德,管错了是你的罪过;做对了是应该的,应该要做对、应该要做好,做错了,那你是不应该的。

  46 六祖大师讲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一天到晚都看到别人过失,这就完了。学佛就要学跟佛一样,佛见不见世间过?不见。什麽叫不见?不是佛没有看到,不是佛没有听到,佛不会把这事情放在心上,我们要学这本事。佛的心永远清净、永远真诚、永远平等、永远是觉悟、永远慈悲,佛为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这要学。

  47 佛真慈悲,序分里面就把行门的纲领说出来了,「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做了没有?这是总纲领。细说的,就是经里头每一品都有,这四十八品,品品都有,我们没有去做,就没有行!你怎麽能往生?佛真慈悲,在一切经论里头讲到行,他都讲「身口意」,而在《无量寿经》里面,他讲「口身意」。为什麽?口业最容易犯。把这个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就是《坛经》上六祖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我们凡夫真的,最大的毛病,最普遍的毛病,就是喜欢批评人,喜欢说人的过失,这个罪过很大很大,果报在拔舌地狱。

  为什麽?说别人过,别人听了他会传,传的时候他不是忠实的传,他会加油加醋,所以愈传愈讹。你说这人是小过失,别人传出去就是大过失,你要负责任,你要背因果。常常批评人一些闲事,自己没有肚量,不能包容,没有慈悲心。儒家教人,这是最原始的,中国老祖宗教人,尧舜禹汤那时候教我们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们希望别人批评我们吗?我们不希望别人批评我们,我们就不能批评别人,尤其我们不希望别人在我背後批评我,我就不能在背後批评别人。世出世间圣贤都把这个做为第一堂课,有没有想到?所以对人,要常常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自己有能力、有才华,别人不见得跟你一样。你能做的事情,别人未必能做得到,要常常为别人着想,这叫大慈大悲。只想自己不想别人,没有慈悲心。我工作能力很强,我也希望他跟我一样,他做不到,那你就是给人为难。给人为难,你就给人痛苦,你的慈悲心失掉了。

  所以,起心动念要多替别人着想。尤其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要常常能想到,现在社会不安全,要常常能够为社会安全着想。凡是会引起纠纷,会引起矛盾,会引起社会不安全,这个话不能说,这个事不能做,这个念头不能生。我们虽然是个平民百姓,我们对社会就有贡献,对社会就做了一桩好事情。这种好事情一般人不知道,真是好事情,不会给社会带来麻烦,不会给团体造成纠纷;你在家里,家和,你在团体,团体和睦。为家庭、为团体做个好榜样,这个人叫菩萨,这个人叫真正修行人。

  所以这麽多年来,我们提倡两句话,「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有没有想到,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给别人做好样子(范就是好样子)?如果这些行为不能做为大众的好样子,我们就要改,我们就不能做。喜欢说是非,喜欢批评人,这是众生的劣根性,这个劣根性要知道人人都有,我自己也有。年轻的时候自己不知道,犯得非常严重,所以我读《了凡四训》,我感受就很深。了凡先生那些毛病习气我统统具足,有过之而无不及,读了之後才知道错了。认真反省改过,再也不敢批评人,也不敢说人。

  我学佛半个世纪了,毁谤我的人很多,造谣生事的人很多,甚至於陷害的。我心里明白,大概我过去生中没有接触到圣贤教诲,我就是这样对待别人的。今天他们这样对待我,这是报复,一报还一报,现在我明白了,我统统接受,欢喜接受,没有一丝毫怨恨,也没有一念报复。这个帐消了,一笔一笔都勾消了,心里很舒畅、很自在、很快乐。他对我毁谤,我对他赞叹,我们帐了了,将来再见面好朋友了,就不是冤家对头了。所以,我们遇到这些挫折,要知道,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如果没有这些业报,将来我们的果报到哪里消?到三途恶道里头消。现前的果报,正是佛法里面常讲,重罪轻报!我们就不要在三途恶道去受报,现在就受报了。所以,你一定要欢喜受报,你一定要感恩,真正的感恩,这一点都不假。

  有些人不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受很大的委曲,为什麽还不跟他计较,为什麽要受委曲?他不懂这个道理,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懂三世因果的道理就明了了,心地坦然接受。我在这半个世纪,我学佛五十二年,这半个世纪,跟我时间久的人你能看到。看到什麽?看到我业障消了,智慧增长,最明显的看到年年不一样。最明显的,你听我讲经,我讲经最近二十年差不多都留了有录音带、录相带。你把它听听,比较比较看看,你就发现了,我现在讲的跟去年讲的不一样,去年讲的跟前年讲的不一样。

  如果十年十年比,那个差别太大太大了。这什麽原因?许许多多人替我消灾。替我消灾不是说你们念经给我回向,灾就消掉了,不是,那个我也很感谢你,你有这一番好心,消不掉。真正消灾是什麽?是受到这些挫折、麻烦,我能够接受,心平气和,这才真的消灾。不但没有报复,没有怨言,我欢喜赞叹,所以我写的是「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灾才能消掉!你要不感恩,灾消不掉。受人家的侮辱、毁谤,有一点点怨恨心,灾消不掉。我在这一方面真的是很清净了,不留痕迹了,「留难」,不留难!灾消,福慧就增长,因为它是障碍福慧的。

  48 所以六祖大师有一句名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什麽叫不见世间过?世间一切形形色色的,一概不理会,如果真的不见的时候,那你变成白痴了,哪有这个道理,那是什麽?见如不见,听如不听,决定不放在心上。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智慧,这一些境界,善的也好,恶的也好,统统不放在心上,这个就是一心不乱。你放在心上,你心乱了,这个心乱的时候,会从口里冒出来,那就是是非,那就是喜欢说人过失;表现在身体上,那就是贡高我慢。形色傲慢,自以为是,轻慢别人,造业。这一桩事情要怎麽办?学善财。如果你读《坛经》,你学六祖,你看看他们是怎麽做法的。你学到了,对你这一生修道是大有帮助。

  49 每个人、每一桩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缘,不善的业要消除,怨结要化解!所以,六祖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要不真正通达明了,在逆境里面你忍不住,你忍不住你还退转,还是跟人家冤冤相报,来生再世再慢慢再修!我们好不容易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在佛法里头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不再搞来世,希望在这一生统统报了,什麽样的苦难我都承受,心地决定不染!

  50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众生没有过失,他造作五逆十恶都没有过失。为什麽没有过失?就像小孩,二、三岁的小孩造作的恶业,你问他有没有过失?他无知,无知,你怎麽能说他过失?你要爱护他,你要教他。虽然无知,造作罪业,有没有报?有报。不能说无知,造作的罪业就没有果报,没这个道理。

  就好像我们世间一样,我不懂法律,我杀人放火,判死刑,我不知道里头有这个法律,那刑罚还是要判的。不能说你不懂法律,你犯罪不受法律处分,这讲不通。又何况因果报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念善,人天福报;一念恶,地狱畜生。到临命终时,看你阿赖耶识里面的善恶念头哪个强,哪个念头强,它先跑出来,它就先受报。如果贪的念头很强,饿鬼道去了;瞋恨的念头很强,地狱道去了;愚痴,是非、善恶、利害不能分辨,畜生道去了。如果是一念六度四无量心,他是菩萨道;一念十善五戒,他是人道;一念上上品善,慈悲喜舍,天道。你来生到哪里去投生,是你这一生断气时候最後那一念,哪个念头强,就到哪里去受报。所以为什麽叫你念佛,道理就在此地。临终时候什麽念头都没有,只有阿弥陀佛这个念头起现行,恭喜他,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最後一念!

  51 我们自己决定要有高度的警觉,现在人说实在话,自知之明很难,看别人的过失很容易。这就所谓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会看别人,他不会看自己。我们想欺骗群众,行吗?不行,人家早就把你看穿了,你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瞒不过别人。国内有些同修见我面的时候,对出家人有所批评,做得不如法。对我说可以,不可以对别人说,为什麽?破坏佛教的形象是他的事情,你要是到处说,你也破坏佛教形象,往往在这方面他疏忽了,所以一定要学,「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他有过失,你细心观察,能够劝他,他能接受,可以劝,一定要劝;他要是不能接受,听到你批评还会起瞋恨心,那就不说。各人因果,各人负责,自己不要破坏佛教形象,这个比什麽都重要。他堕地狱,你常常去批评他,将来你自己也堕地狱,你说这不就冤枉!这不是聪明人,这是很愚痴的人,看到别人堕地狱,自己跟他一起跳下去。这就是人家错了,你再毁谤、再批评,到处在宣扬,让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不良的印象,你要背这个因果责任。说的人很多,都疏忽了,都不知道这个因果责任的重要。

  你看《弟子规》里头讲得就很好,「道人善,即是善」,人家有善行,值得称赞;说人恶,就是恶,说的人就是造恶业。这个道理我刚才讲了,你要听懂了,你就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造不造这个恶业?如果常常造,那还得了!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做人基本的德行是隐恶扬善;就是看到别人的过失不说,看到别人有善事应该要赞扬,隐恶扬善,这是正确的。与人一定要和睦相处、要互助合作,和合里头这两句话,和睦相处,互助合作。这个社会是和谐的,世界是和谐的,一切众生才真正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幸福美满的关键就是这两个字。我不能跟大家和睦相处,我就破坏这个社会,破坏这个族群,你说这个罪重不重?你自己去想,你慢慢就会明白。

  你看今天这个世界混乱到难以忍受的程度,什麽原因?就是缺乏这个,现在是一切不和合。我们学佛的人要有慈悲心,慈悲心何在?就是带头把和合做出样子来给社会大众看,这就叫菩萨行,这个人在行菩萨道,这叫觉悟。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情,所以要有善巧方便。

  决定不能违背六和敬,违背六和敬就是破坏和合僧,就是破坏如来正法,戒经里面的结罪是阿鼻地狱。你能护持正法,是无上的功德,为什麽不做好事?为什麽要把佛法灭掉?不和合就是灭佛法。我们要问为什麽不和?还不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成见,彼此不肯放下,就出了这个现象;如果两个人有一个人退一步,问题就没有了。退的人觉悟,退的人是菩萨,那个不退的看对方退了,他也会软下来。彼此不相让,才会产生这个现象。

  52 善护三业,《无量寿经》上说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习到什麽?不见世间过。有些人说,「如果你做人做到这样,你不是变成白痴了?」那我再告诉诸位,诸佛菩萨、阿罗汉们统统都是白痴。为什麽?他们不见世间过,但他们真有智慧!世间人过失他晓不晓得?晓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见是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口上,不放在表情上,这是修养,这是德行。遇到有机会就教导他,帮助他改过自新,帮助他回头是岸,决定没有厌恶、瞋恚,只有爱心,大慈大悲。在三十二相里面得「美好须发相」,我们讲头发、眉毛、胡须,得这个相。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53  所以《坛经》上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个话怎麽可能?世间一切人事物,过失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怎麽会没有过?看本性就没有过,看习性就有过,所以看别人要看本性,看自己要看习性。看习性自己才真正知道知过能改,这是佛菩萨跟凡夫观念上不一样的地方。

  54 这就是六祖在《坛经》里面所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的真谛,真正的意思。不是不知道,他现在作恶他迷得很重,在这个时候你不能劝他,你没有办法转他,只有随顺他,随他去做,不要理他。用什麽方法帮助他?处处示现好的榜样,不说,让他自己看,让他自己去悟;他不悟没关系,今年不悟还有明年,明年不悟还有後年。有人三、五年明白了,回过头来了,善根深厚;有人要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才回过头来。佛菩萨很有耐心,有的众生这一生都不悟,来生会觉悟,来生还不觉悟,後世会觉悟,佛帮助众生是长远的事,不急在一时。我们众生沉不住气,总希望他赶快回头,往往搞得欲速则不达。没有佛菩萨的智慧,没有佛菩萨那样的耐心。这些「供养一切最胜王」里面,特别是未来佛,未来佛是一切众生。

  55 我们中国习惯讲气氛,所以,从你面孔、从你身体健康、从你言谈举止,你修行到什麽程度都知道。怎麽能瞒人?欺瞒是欺瞒愚痴的人,跟你同样程度的人,不如你的人,真正高人没有办法欺骗他,一见,人家就明了。高人,说实在话,你不是真诚心向他请教,他对你笑笑很客气,绝对不会说你,「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麽?在他的心目当中正常的。你心里面贪心、瞋恚心、嫉妒心、怀疑的心很重,这是你的烦恼习气,这业因,那你果报当然是三途,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善心、善行、慈悲,讲爱心,可是你执着没有放下,一看,人天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56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对人对事对物,只论现行,不论过去。过去他做错事情,我们也做错过事情,诸佛菩萨在因地上也做错过事情,不论过去,只论现前,他现前做得不错,我们对一切众生恭敬心才能生得起来;常常看别人的过失,这个恭敬心生不起来。恭敬心是自己的性德,不敬是烦恼,为什麽让自己的烦恼常常起现行,不让自己的性德流露?这里面的功过、善恶,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

  57 佛的一句话说:「痴迷」,第一个因素是痴迷,愚痴、迷惑,你不开窍,你不觉悟。什麽都要去打听,什麽都要去干涉,这就造业。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非我不非,我非却相左」,左是往下堕落。这几句话是金玉良言,我们能够信受奉行,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西方人说,众生最大的毛病,念念想控制别人,念念想占有人事物,从生到死患得患失,哪里知道得失是一场空。真正有智慧的人了解,一切法都不可得,所以他心安;心安理得,事实真相明白了,心安了。一切境缘当中,他真的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成就圆满功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