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87集
请掀开经本二百零八面,倒数第三行,请看注解第二条。 【施者、受施、施物,约此三方面之因缘,已千差万别,说之无尽。何况三方面倘不聚会於一时一处,仍无此一法施之事发生也。而聚会又非缘不可,由此可知,一切事莫非因缘所生者。】 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大而世界,小而微尘,无不是无量因缘。这桩事情实在讲,我们平常没有去留意它,没有细心去观察它。甚至於说,我们心念太粗,根本就没有想到这回事情,不知道因缘是如此的复杂,它复杂的程度可以说跟虚空法界是相等的,跟我们一个人八识心中妄想分别是无异的。然后我们读这一段文,才能体会到它一点意思。施者是布施的人,修布施的这个人。受施是接受布施的人。我们修布施,诸位总得要记住,本经上所讲的布施,包括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施物,你所布施之物。为了怕有新来的同修前面没有听到,这不能不多说几句。譬如家庭主妇,我们讲修布施波罗蜜,你早晨起来,把家里面打扫干净,准备早点,这就是布施。你用你的劳力在工作,你用你的头脑在思惟,这个事情要怎么做,今天早点要准备些什么?你一家人是受施者,你是一个施者,你的家人是接受你布施者。有一个很清爽的环境,干净的环境,美好的点心,这就是你施物。所以布施包含著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在做布施。世间人虽做,他并不知道;不知道不能说没有果报,不知道也有果报。 总而言之,十法界依正庄严都离不开因缘果报。佛在《法华经》里面跟我们讲「十如是」,一点都不错,十如是实在讲就是解释《金刚经》上的一句话:诸法如义。诸法如义细说就是十如是;再展开,天台大师说的百界千如,岂不是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包括在其中?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如不如是?法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一切法都是我们一生生活的全部。诸位向这个地方去体会,向这个地方去理解,你才能够明了佛在经上所说的义趣,我们才会得到受用。这是通常把它归纳为这三方面,施者、受施、施物,这三方面。 这三方面的因缘就很复杂很复杂,千差万别,说之无尽,真的,说不尽的。不但我们凡夫说不尽,诸佛菩萨统统来给我们解说,无量劫中也说不尽,才晓得因缘不是偶然的,非常复杂。何况三方面,三方面要不能在同时同处聚会,这个布施行为就不可能产生。必须这三方面一定在同时同处遇到,於是布施这个事,我们讲修布施行,这个行才能够发生。聚会绝非偶然,聚会是缘,人与人的聚会是缘分,人与一切物的聚会也是缘分,没有缘分不行。正因为这个事实,所以佛才教给我们,无住后面要生心,生心才有这个缘分,要不生心,哪来的缘分?所以诸佛菩萨在因地里面没有不发大愿的,发大愿度一切众生,这就与一切众生都有缘了。由此可知,一切事,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不是因缘所生的。我们接著看底下一段。因,有因当然遇著缘就会结果,就有果。 【果复成因,因又成果,果因因果,自此以往,千差万别,永永无尽。】 这桩事情往深处讲很难懂,太深太广了;从浅处看,我们不难体会。譬如我们种瓜,瓜子是因,将来结成瓜是果;结的那个瓜,它又是因,里面的子又是果,所以因果是循环的。因不是永远是因,它会变成果,果也不是永远是果,它又会变成底下一个因,因果循环,无有穷尽,这是因果果因的道理。因此佛常说这桩事情,把因与果两边都离开了,而讲它当中的一个条件:缘。佛法讲一切万法的生缘,他不讲因生,他也不讲果生,他讲缘生,他取因果当中的缘。为什么?没有缘,因也不会变成果,果也不会变成因,一定要靠缘。 缘,我们今天讲就是条件,不是一个条件,很多条件,这个条件就非常复杂。譬如我们种瓜子,瓜子是因,结成瓜是果;这当中的缘,我们讲粗说,不能细说,细说说不尽。这个瓜子一定要种在泥土里,如果这个瓜子放在玻璃杯里面,放一百年它也不会结瓜。为什么?没有缘,缘断了,所以土壤是缘。有土壤还要有水分,如果没有水分,这个地是个干地,那个种子也不能够结瓜。一定要有水分,要有阳光,要有肥料,要有人工去照顾它、培养它,它才能长得好,这些都是缘。这个说法说得很粗、很浅,如果细说,每一样缘里面又有无量缘。以土壤来说,那就不简单,科学家的眼光一看,那里面是无量的原子、电子、粒子,那个麻烦就大了。可见得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每一个粗的缘细分都是无量因缘,才能凑合凑齐它的变化,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所以说千差万别,永永无尽。 【可见世出世间种种事相,所谓诸法者,更无他物,只是不断之因果果因,於众生心目间显现变幻而已。】 这一句的确把世出世间,或者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一语道破。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是什么?就是这一句。我们平常讲「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跟这个是一个意思,就是讲这个东西。所以,哪里有真实的?哪里有实在的?在这一切万相当中,你还想执著,还想得到,那简直是妄想,没有这回事。真正要记住,能得的三心不可得,所得的诸法不可得,内外俱不可得,我们的心清净。万缘放下,一个妄念都没有,身心清净,这才能入诸佛菩萨所证的境界。凡夫修行,不要说不能证果,开悟也没几个。再不必说开悟,功夫稍稍得力的就不多,这个原因在哪里?毛病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事实,以为这些假相都是真有,在这里面起了妄想。妄想是什么?贪瞋痴慢,这是妄想。在见思烦恼里,是思惑。起了烦恼,烦恼是什么?患得患失。顺著自己意思的,一定想求得;不顺自己意思,一定要想把它踢开,这就生烦恼,烦恼是这么来的,哪里晓得全是一场空!诸佛菩萨眼睛里面看到这些事实,说这些人叫可怜悯者,真可怜!如果是事实,那并不可怜,不是事实,全都在作梦,把梦境当作真的,这才叫可怜悯。这一句话说得非常之好,我们再念一遍:「世出世间种种事相,所谓诸法者,更无他物,只是不断之因果果因」。这个不断就是相续相。但是诸位要晓得,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你了解这个事实,你才会放下,你才肯放下。「於众生心目间显现变幻而已」,这真的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 【深观其趣】 你往深处看,往细处看,往极微之处观察,你看它的义趣,义是你观察它的道理,趣是趣向,就是观察它的变化,观察它的因果。 【因是前因之果,前面一个因的果;果又是后面果之因。】 「既不固定,便非实在」,因不是定因,果不是定果,因果也不是个实在的。何况「刹那之间,皆成陈迹。」这个刹那就是平常经上讲的,一刹那九百生灭。刹那已经是极短的时间,极短时间里面还可以分。佛为我们说的这个,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实在讲是随顺我们世间人说的,再说微细了,真的我们就不可思议!实际上的真相,是不是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不止,比这个数量还要多,不晓得要多多少倍!佛讲到这些数字,都讲得很委曲、很婉转,要是真正说出来,怕我们听了迷惑,听了不能接受,不能相信。因此佛为我们说这些话,略略而说,概略而说,不详细的说。譬如我们常讲,凡夫修行成佛要经过多少时间?如果佛要是给你讲无量无边大劫,我们听了不学了。没指望,太长了,这还能学吗?所以佛略略而说,三大阿僧只劫;实际上三大阿僧只劫也很长,听说三个不多,这个我们就点头可以接受了。所以给我们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实际呢?实际不止,还要细,还要短暂。这里说了,刹那之间皆成陈迹。《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个当处,此地讲刹那,刹那已经相当长的时间。哪里是刹那?刹那早已经没有了,早已经不存在了,这是真相。 不明真相的人,底下一句话就说明了,我们世间芸芸众生不明真相,「苦苦分别,牢牢执著」,这是我们世间人,干的这个事情,「岂非痴乎」,愚痴!佛说我们愚痴,我们听了还很不高兴,我哪一点愚痴?觉得我很聪明,我不愚痴,我哪一点愚痴?我们在外面说不学佛的人愚痴,人家会跟我们打架,这话说不得的;你赞叹他聪明很能干,他就很高兴,你说他愚痴那还得了!《金刚经》讲到这个地方,跟你说愚痴,也许你不至於反对,虽然不高兴,但是它讲得有道理,不能反驳了,这是真相,事实的真相。 【一切法不过因因果果,次第演变,眩人心目。不能刹那停住,乃执为有实。】 我们就看到这个地方。这几句要是用现代的科技来做比喻,很好懂!就像我们看电影、像我们看电视,电影、电视就是这个样子。电视的画面是怎么组成的?我想每天看电视的同修很多,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大概还不多。电视的画面是颗粒组成的,非常微细的颗粒排成线,由线组成面,如果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看电视就开智慧。不懂的人看电视的画面,懂得的人不是看电视的画面,是看电子光波在那里活动。不会看的人,画面是假相;会看的人,那个电子波动的现象,那是真相。同样两个人在看电视,一个看的是真相,一个看的是幻相、假相,那怎么会一样?你懂得这个道理,怎么不生智慧?所以会看电视的人修般若 波罗蜜,不会看电视的人在那里生烦恼,那个心随著画面动,喜怒哀乐都表现出来,那是烦恼现前。会看的人,心里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在那里修般若 波罗蜜,你说事哪有碍?真的是事事无碍。因为,这个波动的现象,现在科学家也知道,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波动的现象,它不会停,它刹那刹那相续,从来它不间断。把这个东西执著当作实有, 【自生缠缚,不得自在。】 这是你看错、你想错,你被外面虚幻的假相欺骗了。就像我们看电视、看电影一样,被境界相欺骗了。「其为痴绝,固不待言。」这不但是愚痴,绝顶的愚痴,愚痴到极处了,这还要说吗? 【法虽非实,却是自无始来,遇缘即起。】 这个「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所谓大而世界,小而微尘,都包在这一个字里面。确实它不是实在的,它没有实体,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实实在在的。可是它从无始以来,并没有消逝过,所以诸位要记住,相不会灭的,永远不会灭。这个道理前面都曾经报告过,相不会灭的,相会改变,相会变。它不会灭,它会变,它为什么会变?遇缘就变了,前面讲因果果因当中这个缘,缘能够改变它。 【因果果因,刹那相续,曾不断绝。】 这完全讲的事实真相。其实,佛在一切大乘经论里头,处处都说,我们听得也耳熟,虽听得耳熟,实在讲,佛所讲的真实义,我们并不能了解。《般若 经》里面讲得详细,讲得透彻。《般若 经》在整个佛经里面部头最大,全部的《般若 》是六百卷,《金刚经》是六百卷里面的一卷,这是说纲要,细说有六百卷,这才讲得清楚,讲明白了。 【乃一味执空,不知随缘之理。】 前面说著有,前面这一条是执以为实,自生缠缚,不得自在。六道里凡夫所干的,实在我们讲凡夫,也要说清楚。欲界、色界的凡夫执以为实。无色界的天人,他执著空,他就是一味执空,他执著空;超越三界之外的,像辟支佛、阿罗汉,他们也执著空,这都错了。这些人不知随缘之理,随缘这个道理、这个事实,他不清楚。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可见得这些大菩萨,一切诸佛如来,知道随缘的道理,知道随喜的功德。 【托胜缘,获胜果。】 托是依靠的意思,胜是殊胜。在佛法里面说,十法界,四圣法界的缘就是殊胜的胜缘,六道的缘那就劣,就差一等。四圣法界跟法身大士相比,法身大士的缘殊胜,十法界的缘就劣,这是有差等的。由此可知,最殊胜的缘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缘是无比的殊胜。我们要知道,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补处菩萨、等觉菩萨,他们还要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到,西方净土的缘是无比的殊胜。平常我们劝人种善因、得善果,第一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缘是无比殊胜。 【证本非缘生之性,超然於一切缘生法之外,解缠缚之苦,得自在之乐。】 这几句话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这就刚才讲了,是无比殊胜的缘。我们凡夫要在一生当中证得,除了念佛往生净土之外,可以说绝对不可能。真如本性不是缘生的,所有一切万法是缘生的,缘生性空,了不可得。性不是缘生的,它不是空的,决定可以证得,这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我们念佛人讲的理一心不乱,我们要证得这个。见了性之后,就超然於一切缘生法之外,超越了。六道是缘生法,十法界是缘生法,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了?这不得已给它起个名字,叫一真法界。诸位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末后这两句,离苦得乐,「解缠缚之苦」,这一句就是我们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些苦统统都解除了,都解脱了。「得自在之乐」,这是大自在,像《般若 心经》里面,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得大自在。 【善学者,以缘生之理,随机感缘,示种种法,以拔众生之苦,予众生之乐。】 般若 关键就在你会不会学,也就是此处讲的善学不善学。果然善学,善是善巧方便,你真懂得,你的成就非常之快速,确实能够契入华严境界。这一次讲席当中,也跟诸位多次的报告过,《金刚经》讲的是原理原则,《华严经》所讲的是我们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就是把《金刚般若 》的理论如何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那是《华严》。《华严》讲事,本经讲理。善学者,那就是善财童子,他善学。善财童子不是专指一个人,这个诸位要知道。凡是善学的人,都称之为善财童子,所以善财童子包括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你善学,你能够把《金刚般若 》的理论、方法,应用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你就是善财童子。如果你再能够老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不是专指某一个人的,每个人都是普贤菩萨,那就修的普贤行。 「以缘生之理」,这就是说,时时刻刻、在在处处,我们六根缘六尘境界,能提起观照的功夫。怎么个提起法?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这个时候,知道内里三心不可得,外面缘生性空,了不可得,这就是缘生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所皆空,俱不可得。不可得里面,这就是《金刚经》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这一条你就做到;知道内外俱不可得,就无所住。虽然无所住,可是这个事相现前,我的身体在,你们大家一切事都在,「而生其心」,生什么心?「随机感缘」,生这个心。这个心我再把它说明白一点:我明白了,我自在了,我放下了,看看这一切众生还在迷惑,他没有放下,他还执著,他对於事实真相还一无所知,我要想方法帮助他觉悟,要想方法让他知道事实真相,这就叫度众生,这就叫修布施。这里面,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统统具足。 「示种种法」,示是示现,不但我们要教给他,而且要做给他看,你不做给他看,他怎么会相信?要做给他看,做什么样子给他?做他心目当中最羡慕、最向往的大自在。这个自在,给诸位说,不是有钱,不是有势力,有钱有势力并不自在。一天到晚忙得那么苦,实实在在讲,为谁忙的?这就是迷惑。今天世间人忙得不得了,像没头的苍蝇,你问他为谁忙的?他答不出来。糊里糊涂忙。生,糊里糊涂,死也糊里糊涂,这个糟糕不糟糕!这个就错了。一个很清楚、很明白的人,生活得悠闲自在,快乐无比,这是真正的令人羡慕。表现在外面的,这个大家可以说是没有一个人不羡慕的,永远年轻,永远不老,这是连世间迷在富贵里面的人他也羡慕。看看自己老了,自己病了,学佛的人不病不老,这就令人羡慕。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心中只生智慧,不生烦恼,你说这多快乐!你问他,他为什么不老?他为什么不病?就是因为他只生智慧,不生烦恼。人为什么会衰老?为什么会害病?烦恼太多了。示种种法,要学诸佛菩萨,这个我们也常说,佛菩萨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生活榜样,我们学佛的人也要学佛菩萨,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样子,可见得佛法不消极。 「以拔众生之苦,予众生之乐。」一切众生,无论他是什么身分,无论他是哪一个行业,无论他是怎样生活的方式,都能离苦得乐。不必要改变他生活方式,不必要改变他的行业,就在他现前本分上,离一切苦,得一切乐。这是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佛菩萨教导我们的,这是真正善学的,会学的。「其不能者」,这个不能就是不善,学般若 学偏差了,学走了样子,这样的人在现代佛教里大有人在。所谓学邪了,正法他去修学,变成邪法了。邪法怎么样?依靠著佛法的修学,去搞名闻利养去了,这个就是, 【其不能者,势必堕落。何以故?恶取空故。】 他听了《般若 经》上讲这些道理,一切法空,能所都不可得,他就以为没有因果,因果也是缘生的,也是了不可得,於是随心所欲,无恶不作。前面说得很清楚,什么都是假的,都是空的,因果不空。你要是造作恶业,将来必定要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是真的是假的?阿鼻地狱也是当体即空,虽然当体即空,罪还得要受。就好比说作梦是假的,这大家都知道,作梦不是真的。你要是做一个恶梦,梦到老虎吃你,要赶你,你不是吓得一身冷汗吗?那种恐怖,你说你有没有?堕阿鼻地狱就是这样的,就等於做恶梦一样,你不好受。你没有智慧。在那里,这是假的,老虎也是假的,我让它吃吃也好,跟它结个缘,供养它一顿,那你就变成菩萨,你就是善学的了。你还要有恐怖,那你是不善。可见得十法界因因果果,都是那个缘在变。但是迷的时候很不容易觉悟,你在梦中遇到苦难的境界,你什么时候能觉:「我在作梦,梦是假的!」你要有这一念,那就觉悟,那个境界完全就变过来了。所以地狱就变成天堂,这一念之间!但是那一念起不来,别人帮助你也没用;换句话说,迷得太深,迷得太重,唤都唤不醒,这个道理在此地。古大德为什么不愿意讲《般若 经》?尤其是《金刚般若 》,怕讲这部经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怕听众听了之后恶取空,那个麻烦就大了。他要没有听到这个,还好一点,对因果还有点顾忌;听了之后,他错会了意思,无所顾忌,那个罪过就很重。 【二乘人,但偏於空,虽能超出缘生,而不能利用缘生,则沉空滞寂,成自了汉。世尊呵之曰:焦芽败种,堕无为坑。此两种执之病,虽苦乐不同,升沉迥别,然无智慧则一。】 这是说,一个是学般若 堕阿鼻地狱的,这个事,实在讲是很麻烦很麻烦的。实在讲,我们不忍心去讲,要在诸位会听,你能够会得其中之意就好,你就能生智慧。学佛学走了样子的人太多太多了,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如佛在《楞严经》上所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把佛经错讲了,讲错了,贻误无量众生。眼前虽然得名闻利养,一口气不来就到阿鼻地狱去了,这是很悲哀的一桩事情。 二乘人是指声闻、缘觉,阿罗汉与辟支佛这两种人,「但偏於空」,他们出了三界,断了见思烦恼,有他放下了,空有两边,有放下了,但是他执著空。执著空,所以他们的境界虽能超出缘生,这个缘生是指六道,超越六道轮回,超越三界,而不能利用缘生。他不像佛、不像菩萨,菩萨能够利用缘生,度六道众生,他不离开六道,在六道里头游戏神通,做种种示现,利益众生,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佛菩萨是这么做的。於是他们沉空滞寂,这就是我们常讲,小乘阿罗汉证偏真涅盘,偏是偏在一边,真就是空,他住在空里面。沉空,佛用这个字来形容,就是他沉没於空寂的性中。滞是滞留,停止在那个地方,不起作用。他是在一个很寂静的境界里面,他不动,这叫自了汉。自己虽然是烦恼、妄想、执著都断了,很清净、很自在了,不能利益众生,佛在经上常常呵斥这些人,说他叫「焦芽败种,堕无为坑」,无为就是空,他住在空里头。诸位要晓得,六道里面,四空天人也是住在空里头,阿罗汉也住在空里面,但是这个空,有一点不相同,一个是三界之内,一个是三界之外,这一点不一样。 实在说,佛在楞严会上把他们的境界给我们说出来了,在其他经上我们没看过。佛说二乘人所证得的偏真涅盘,实际上是什么?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个说得清楚,说得明白。这就是告诉我们,小乘人的偏真涅盘,实际上它是定,它是很深的禅定,《楞严经》上讲九次第定,这个定的功夫等级,它是第九等的,这么深的定。前面八定是世间定,叫四禅八定;八定是包括四禅,四禅天是四种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往上去是四空定,合起来八定;这个八定是世间禅定,没有超越世间。到第九定,功夫再增上,超越六道轮回,他们的功夫是第九定,佛说还是法尘分别影事;换句话说,小乘人妄想并没有断。这就是说明,为什么要利用缘生广度众生,破妄想分别执著,要破得彻底;小乘人不彻底,不究竟。 「此两种执之病」,这就是一个学般若 学偏差了,变成恶取空,执著空,拨无因果,他连因果报应都不相信,他认为没有这个东西,这是假的,这是执著空。二乘人也执著空,可是他们的果报苦乐不相同。声闻、缘觉住偏真涅盘,对自己是乐;那个恶取空的人,错解般若 的人,堕阿鼻地狱,苦!这两种人,两种执著之病,那个结果不同。升沉迥别,一个是超越六道轮回,一个是堕到六道轮回最底下的阿鼻地狱。讲它的因,然则无智慧则一,两种人都没有智慧。声闻、缘觉没有智慧,错学般若 堕阿鼻地狱的人当然没有智慧,有智慧怎么会堕阿鼻地狱?怕有些同修听了这个话,阿罗汉、辟支佛怎么会没有智慧?真没有智慧,这是实实在在的。佛在大乘经上讲,真如本性的三德密藏,三德是法身、般若 、解脱,小乘人所证得的,这三种当中只是解脱里面得一小部分。法身他没有证得,小乘人没有见性,没有证得法身。般若 ,小乘人没有,小乘人所证的只是半个解脱而已,还不是真的解脱。三德里面他只得少分,一点点,这个我们必须要晓得。大乘圆教七信位的菩萨,论断证功夫跟阿罗汉、辟支佛相等,都是断见思烦恼,相等的;但是智慧完全不相同,不能比!阿罗汉、辟支佛没智慧,圆教七信位的菩萨那个智慧就了不起,不相同! 后面这一段为我们做了一个总结。「佛说此一大段文」,这一大段文我们还没有讲到,还在后面,这都是要讲这一大段文前面交代的话,罗哩罗嗦说了这么多。 【意在使人洞知缘生事理】 洞是彻底明白,真正把它搞清楚了。对於一切法缘生的事相,缘生的道理,要搞清楚。为什么?清楚了,你就不执著,不执著就没事了,就怕执著。般若 里头教给我们,空有两边都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以免执有执空之病。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 【不执有,则人我空。不执空,则法我空。我法双空,便是洞彻三空之般若 正智。】 由此可知,世尊苦口婆心,再再的为我们宣说,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为我们说明事实真相,劝导我们两边不著,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又做给我们看,这叫三转法轮:示转、劝转、作证转。自己表现给我们看,表演给我们看,目的是教我们开悟,是教我们证果,是教我们明心见性,永脱轮回。这个利益,世出世间法里面都没有能跟它比较的。为什么不能执有?执著有,就有六道轮回,你就出不了六道,你说这个多可怕!为什么不能执空?执空你就不能见性,不能明心见性,不能解决问题。不执有,人我空,破了我执,出了三界;不执空,法我空,破无明、破尘沙,超越十法界。我法双空,便是洞彻三空之般若 正智。般若 智慧总纲领就是人空、法空、空空,空也不能执著,空也要把它空去,般若 讲三空。一空到底,这是般若 智慧现前了,心才达到真正的清净,你心里头一个妄念都没有了。 【便证空有同时之般若 理体】 般若 理体就是真如本性,你就明心见性,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本来面目,你就把本来面目找到了,这个境界也就是圆满成佛,真的成佛了。 【故曰:通达无我法者,是真菩萨。】 不是假的!前面经文上我们念过,「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不是真菩萨。真菩萨无我,通达无我法者;通达无我法,一定要洞彻三空。这个境界在圆教里面讲,初住以上的菩萨,《华严经》上称之为法身大士,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他们的境界。如果我们能够空有两边不著,空也不著,就能够证入圆初住的果位。这样的人念佛,那叫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土往生,不是方便有余土,当然更不是同居土,是实报土往生。 【布施、受施、施物,皆因缘生法,当体是空,故名为三轮体空。】 我们要不要修布施?要!一定要生心修布施。我们整个的生活就是布施,从早到晚,一年到头,点点滴滴,与一切众生相处,全是布施,没有一样不是布施。但是不能够住相,不能够说「我布施了」,那你就不空,三轮就不空,你著「我」,你著有。也不可以说,因缘生法,当体即空,「算了,我什么都不要做了」,那你就执空了,你就变成二乘,你就著空了。知道当体即空,而又偏偏在做;做,不空,不执著空;空有两边不著,这样做法。事要很认真努力去做,决没有一丝毫的执著。所以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天天在做,若无其事。天天在做,就在做里面去练功夫,练什么?练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练这个。就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去锻炼,我们佛法叫修行。所以修行在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在日常应酬里头,这叫真修。由此可知,修行哪要什么道场,不需要!释迦牟尼佛过去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都在大树底下,没有建道场。到后期才有一些国王大臣护法,才有精舍讲堂,以前没有,以前都是在树下。虽有讲堂精舍,世尊心地还是很清净,并不以为「我有了道场,我有了讲堂!」没有这个念头,讲堂精舍是施主的,所有权是他的,佛菩萨只有使用权而已。他不要所有权,他有使用权,这个才真正得自在。由此可知,三轮体空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体现。前面交代的话说完了,下面要讲这一段经文了,由此可知,这个经文意思很深,怕你误会,前面说了这么多。请看经文: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科题上,就是这一大段,说明无法可说。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前面我们也透露了一点,很婉转的透露一些。我曾经跟同修们说,佛的经论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那就佛有法可说了。没有意思,正是透露出佛是无法可说。可是对机就说了,经典虽然没有意思,对机意思就来了。机,千差万别,於是它的意思也就无量无边,对什么人,有怎么个说法,对什么时代的人,有什么时代的说法,活的,不是死的。所以佛经难就难在这个地方,难在它是活的,它不是死板板的。古来大德们的注解,我们可不可以看?可以看。可不可以用?可以用。但是你要记住,要活用不能死用,死用是死在注解之中,那就错了,那就不是般若 ,没有智慧了,要懂得活用。 这一部《金刚经》,从印度传到中国来,早期在东晋的时代,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罗什大师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今天差不多是一千七百年。一千七百多年,代代相传,传到今天,经文还是一样。每一个朝代,那些大德们讲《金刚经》,讲得不一样,我们可以从古人注解里面看到,那个注解讲法都不一样。这就说明经没有意思,对机在说。对汉朝时候那个机,有对那个机的说法,唐朝时候人的根机跟汉朝人不一样,必须有新的说法,能够契唐朝人的机,他们得利益了,这就是为什么唐人的注解跟汉人的注解不一样。宋朝人的根性跟唐朝人又不一样,时间不相同,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得出来。古时候社会的变化没有现在这么大,它是会变,变得很缓慢。农业时代,大概是几十年、一两百年就能够看出很大的变化;不像现在,现在三年、五年,变化就看出来了,现在的变化太大了。以建筑来说,中国那个时候古老的城市,几十年没有见,再去,没有什么大变样子。现在新加坡三年不来就不一样了,路也不认识了。环境在变,人心也在变,你的想法、看法都在变,现在变的幅度太大了。 同样这一部《金刚经》,我跟诸位同修讲的,今年讲的跟去年讲的不会一样。为什么?变了。听的人还是这么多,没错!你的脑子想法变了,不一样,这才晓得经是活的,不是死的。《无量寿经》,我在新加坡讲了两遍,好像第一次是八九年。八九年我来的时候在弘法团讲了一遍,第二次在这个地方讲了一遍,录音带都有,你们去听听看,不一样!同样是这个经文,同样的经本,内容完全不一样。这是什么?讲经的难处。学经这一点是非常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劝大家学经要开智慧。怎么开智慧?要放下。你不放下,你怎么能开智慧?智慧是你本有的,开智慧不难,难在你放不下。你果然身心世界像这样子空有两边都放下了,你看,你不是马上就是法身大士了?法身大士智慧就圆满了。佛所有的一切经教,你都通达了,无量义你也都明了了。为什么?你先做到没有意思,你必须做到完全没有意思,起作用、对机的时候,自然生无量义,它就能生得出来。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 就生智慧。你心不清净,你没有智慧,心清净就生智慧。什么叫清净?统统放下就清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放下,这样才清净,才能够生智慧。 第一段讲的是示现,做出样子给我们看。「说法无念」,有人向佛请法,佛就说法;虽说法,说而无说。说是说了,佛是不是听了别人问一个问题,想一想这个问题我要怎么答覆他?那就是有念了。别人提出问题,随问随答,佛没有考虑,没有想到我要怎么答覆,我要怎么跟你讲,没有!对他自己来讲,无说,他没有起心动念;对别人来讲,有说,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怎么没说?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没有动一个念头,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你要是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佛经不能研究,你怎么可以研究?你这一研究是什么?全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你怎么会懂?这是佛法跟世间法不同的地方,修学佛法最难的地方。可是难与易也不是一定的,哪有难易?从难易上来说,有的时候世间法也很难,学好多年还学不会,佛法放下就成了,佛法的难就是你不肯放下。马上放下,马上就得,这是佛法容易的地方,你不肯放下那就难。我们无量劫学佛,就是因为舍不得放下,难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别人修行证果那么容易、那么快速,人家肯放下,放下一分得一分利益,放下十分得十分利益。我们看注解,此下数节,底下几节的经文: 【正面是明如来说法之义】 经文表面上说的、看的,都看佛讲经说法的义趣。 【而骨里却是教菩萨应如何离念。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也。】 这是佛法读经、听经的一个难处,难在什么地方?意在言外。我们读佛经,你要不懂这个道理,经典你就不得其门而入。佛的意思在哪里?在文字之外,文字里头决定没有意思。文字之外,古人所讲的弦外之音,你要懂得弦外之音。说法意在言外,你要能够体会到言语以外的味道,那你就会懂,决不在言语之中,决不在文字之中,是在文字、言语之外,你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作是言念,其过何在。在作念我当四字。】 这个地方有「作是念,我当」,这也是假设的一个问题。世尊告诉须菩提:「汝勿谓」,你不能够这样说法,不能有这个念头,「如来作是念」。这个地方不用佛,用如来,如来是讲自性,自性里面没有念头。事上可以,心上不可以,如来就是讲本性、真心,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念头;妄心就有念,所以念叫妄念,真心里头没有念头。所以,不可以说如来有这个念头。「我当有所说法」,「我」不就执著我相,就生起我见,那是凡夫,哪里是佛?哪里是菩萨?凡夫才起心动念,才有我执,佛菩萨决定没有。劝他「莫作是念」,不能有这个意思,不能有这个念头。有这个意思,有这个念头,错了!表面这样说,意思是教菩萨、教这些学生要离念要离相,意思在这里,所以意在言外。下面解释有念就是执著: 【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这个经义很深很广,特别是学教,佛门里面术语叫学教,现在的话叫学讲经,学教就是学讲经,学讲经的人不能不知道重要的原理原则。 【有所说法,谓心中存有所说之法。】 这是这一句话的意思。心里面讲,我要跟大家说法,我想说什么法,这就错了!无法可说,你有什么法好讲?一切法缘生性空,了不可得,你说什么?这个「有所说法」,跟前面的经文「作念我当」,意思是相同的。 【一说此言,其罪甚大。】 实在讲,众生造作这个罪并不晓得,不知道这是有罪,这有什么罪?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不是这个样子的吗?「我没说错!」我们觉得没说错,诸佛菩萨那个眼睛看到,你犯了很大的错误。犯了什么错误? 【谤佛】 毁谤三宝,戒经里面讲,那个罪过是阿鼻地狱。不论你是有意、无意,你了不了解,因为说这个话影响别人,就是误导众生,从这个地方结罪。你误导众生,你错解了佛法,误导众生,这个罪就重。实在说,佛菩萨不会怪你,你怎么样毁谤他,他不会怪你,那个结罪是误导众生,从这里结的。佛菩萨大慈大悲,绝对不会怪你。 【如来空寂性中,那得有念,那复有我。】 《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相、四见都离了。这个地方的「如来」,诸位要记住,圆初住菩萨都可以称如来,不一定指究竟圆满佛。大乘经上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金刚经》上讲的诸佛,就是从圆教初住菩萨讲起,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叫诸佛。圆初住的菩萨他就有能力,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有这个能力。《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头,也讲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个观音菩萨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圆初住的观音菩萨。所以观音菩萨,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在释迦牟尼佛每一个法会里面,身分并不一样。在《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那个观世音菩萨是第七回向位的观音菩萨。法华会上,《普门品》里面的观音菩萨,是等觉的观音菩萨。观音三经,三经是三个不同的身分:一个是初住菩萨,一个是第七回向菩萨,一个是等觉菩萨,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不可以听说观音菩萨,就含糊笼统,这是太粗心了。由此可知,这个地方称如来,圆初住就可以称如来,因为他见性了,从那一分真性上说,就称之为如来。空寂性中,圆初住菩萨就证得,四相四见完全离开了,所以他没有念,他也不著相。 【凡作念我当如何,我要怎样怎样,是妄想执我之凡夫。】 这是凡夫,这不是佛。 【视如来同凡夫,非谤而何。】 你把佛当作凡夫来看待,这就是谤佛,这怎么不是谤佛?学佛的人,谤佛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举个例子给你听,你就晓得,这都是事实,有一些同修来告诉我:「法师,你叫我们念阿弥陀佛,你叫我们念《无量寿经》,我过去念了好多经,念了好多佛菩萨,现在不念,那佛菩萨不怪我?」你把佛菩萨当作什么人?谤佛!佛菩萨心多清净,清净、平等、慈悲,你还把他当作普通人?我得罪他,他要找我麻烦了。不但没有把佛菩萨当作好人,把他当作恶人,把他当作一个有报复心的,得罪他不得了,麻烦大了!把他当作这种人,现在我们讲,当作黑社会的人,你说你这个罪过大不大?他起这种心,动这个念头,这还叫学佛?糟了!鬼神你得罪他,他才会找麻烦;佛菩萨得罪他,不会找麻烦。但是你这种心,你把佛菩萨当作是个凡夫,还当作是个恶凡夫,还不是个善凡夫,这个罪很重。结罪是从这里结的,不是得罪佛菩萨、佛菩萨找你,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如果你过去修行不如法,现在如法了,专门学一部经,专门念一尊佛,你过去拜的那些佛菩萨看到,欢喜得不得了,你这才算对了!喜欢都来不及了,怎么会找麻烦?这是世间一般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这么大的误会,这个误会就造罪业。 【法身无念无说】 这才知道,就是真心,法身就是真心,真心离念,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无念无说。 【报身、化身有说而实无念】 要记住这一句,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八相成道,示现说法四十九年,他是有说无念,这个要知道。不但佛说法有说而无念,菩萨、罗汉说法也是说法而无念;再往下面看,许多祖师大德们说法也是有说而无念,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学习要从这个地方学,那就正确,就没有错误了。你能学到真的东西,真的东西是自性里头,不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错了。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典,我们依照这个求,行不行?我们要是真正答覆,那就是须菩提的话,「不也,世尊。」这个「不也」,不是否定词,也不是肯定词;不能这个说法,意思就是说,也可以也不可以。怎么说也可以?展开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这些经论,引发自己的自性般若 ,可以,那没错。譬如《金刚经》摆在我们面前,用释迦牟尼佛作缘,把我们自性般若 引发出来,那怎么不可以?是可以。我讲的《金刚经》,不是释迦牟尼佛的《金刚经》,是自性的《金刚般若 》,这就是可以。假如说,死在这个文字当中,自己智慧没有现前,还是依照释迦牟尼佛的这个经文来讲,又把他的意思讲错了。释迦牟尼佛没有意思,我们这里讲了好多意思,好多意思都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这就不可以。所以亦可亦不可,是这么个道理。由此可知,特别是佛的大乘经,大乘经都是从实相般若 里面流露出来的,都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你怎么能讲?我们求学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得怎样去修学。所以《般若 经》上教给我们的大原则,从哪里学?离相离念。果然离相离念,佛的一切经论,你自然通达,自然明了了。就像唐朝六祖惠能大师一样,他心地清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佛的经典,你念给他听,他就会给你讲,讲得非常妙,讲的能叫听的人都开悟。他有没有念?没有念,有说无念。我们举惠能大师,大家都很熟悉,他跟诸佛菩萨一样,有说无念。可见得中国在历史上有这种人物,可以拿他来做证明,这不是假的。 【经文特举如来,意在显此。】 所以他不说佛,他说如来。这个诸位要记住,从圆教初住菩萨,只要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都可以称如来;就那一品性上,那就称如来。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