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75集
请掀开经本一百七十二面,倒数第三行,我们看注解最后一段。 【发心自度度他,以期明性见佛。扼要之方,全在於此。其方云何?依此经教,离相离念是已。】 末后的结论,结得非常之好!学佛就是学做人,就是学怎样过日子。世间人所希求的幸福美满生活,就是佛法,如果要真正达到究竟圆满,一定要发心自度度他。佛经里面讲的度字,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的意思,协助的意思。你要想你能够过得幸福自在美满,你要帮助你自己,你要帮助一切众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佛在经上已经为我们说得很详细、很多、很明白。理实在讲是甚深甚广,一般凡夫不能觉察。可是凡夫里面也有一些聪明人,他知道人不能够离开社会人群独立的生活,所谓人是社会的动物。我们要自己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必须别人也要幸福、也要美满,那才是真的;如果别人的生活很艰难、很困苦,我们自己过得很幸福,幸福里面会有灾难。中国俗语常讲:一家饱暖千家怨。其他的人看到你,嫉妒你、仇视你,甚至於来盗窃你、来杀害你。这些事情,自古以来史书上就记载很多。在近代,大家在报纸杂志、新闻广播里面,几乎每天都有,不只一种。 由此可知,幸福何在?美满何在?於是我们就了解,佛给我们讲的有道理。所以我们帮助自己脱离贫穷、脱离困苦,也要帮助一切众生,大家都能够离开贫穷困苦,这个世间才美满。就如同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为什么那么美好?阿弥陀佛没有只顾自己,他顾一切众生;自己要好,一切众生跟我一样好。这个道理事实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佛教给我们一定要发心自己帮助自己,要帮助一切众生。怎么帮助法?要克服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恶业习气,要把这个习气克服。我们是什么习气?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只想自己,没有想别人,这大错特错了。世间人有发财的,有生活过得很好的;有贫穷的,生活过得很苦的。这是什么原因?有人说那个人命好,这个人命不好。命是果,果必有因。命从哪里来的?一定有因,因是造的业。如果造善业,这个人命就好,他就幸福、他就快乐,他就很自在;如果造恶业,他的命就很苦。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怎么自度?断恶修善。不但不造恶业,起一个恶念都不可以,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念念要帮助这个社会,这是善心,这样造的是善业,得的果报不可思议,这得善果。帮助别人亦复如是,劝人明白因果。谚语说得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天会赚多少钱,或者你今天会赔多少钱,命里注定的,正是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个话听起来很悲伤、很伤感。其实一生都是命,这是一点不错,这句话讲得很正确。说半点不由人,这个话未必可靠,为什么?人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可以转业,可以创造新的命运,这就是我们有能力自己帮助自己,去帮助别人。 我们常常看到《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就是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它里面所说的是世间法,不是究竟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自度度他的目的,是以期明性见佛。明性,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我们自度度他的目的都要在此地。见佛,诸位要知道,见佛就成佛了。怎样见佛?这一句话里面,般若 与净土的教义都含摄在其中,见性是修般若 ,见佛是修净土,念阿弥陀佛,必定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净土。 扼要之方,全在於此。最精要的方法,就在这部经上。其方云何?方是方法,方法是什么?就是世尊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离念离相」,这是非常精要的方法。我们在这里提这一句,诸位从前面一直听下来的没有问题;如果前面没有听到的,听到这一句你很难领会。这句话具足的文句是「无住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这是离相离念,而行布施」。布施在本经不是叫你捐几个钱,那你就看错了,布施是我们全部的生活行为,是这个意思。在大乘法里面,菩萨行是以六度包括万行,六度万行。用一个布施,包括了六度,所以六度就是万行,布施就是万行,万行就是我们整个生活行为,它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虽然行布施,一定要离相离念,这就是受持金刚般若 。 请看底下一段经文,这个要正式说到《金刚经》上最重要的一段。「明法法皆如」,这里头分为四个小段,这是第一个小段,先就名号说明皆如的意思。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是什么意思?诸法如义。我们看下面的注解: 【如来之义,离一切法差别之虚相,证一切法一如之真性。不见有诸法差别之相,是之谓如。不见有一法独异之相,是之谓诸法如。】 先说明「如」字的意思。离一切法差别的虚相,这个虚相是虚妄相,本经上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的。「离」就是前面讲的无住、不执著;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放下,把心里面执著分别那些虚妄相,这个念头统统放下,这个意思昨天已经讲得很详细。不是说外面的相不要了,那是不可能的,佛教给我们离相离念,不是外面的现相,是我们心里面所起的,「心心所」所起的见分跟相分。诸位晓得,见分跟相分舍弃掉,你们想想看,岂不就是转识成智了吗?我们为什么转不过来?就是那个心心所的相分、见分不肯放下,一放下就转识成智,一转识成智即同如来。所以离念是离见分,离相是离相分,这个一定要懂。不是外面的相,外面的相不相干,那是事事无碍。能发生障碍的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的见分跟相分,那是虚妄相。 证一切法一如之真性,我要是用四智菩提来讲,大家就更好懂,转八识成四智,只要把见相两分放下,八识就转成大圆镜智,末那就转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前五识就转成成所作智,我们这个方法比相宗高明,相宗讲得好罗嗦,你搞了几年还搞不懂,不晓得怎么作法,你看这个讲法多好,只要把见相两分放下就行了,实在是妙!如果你放不下,也不要紧,把那个念头一转,都转成阿弥陀佛就行了。抓住阿弥陀佛,见相两分不放自然就放下了,不必要勉强,自然就放下了,一心专念。所以念个几年佛,他就成功了,他就得念佛三昧,他能够站著往生、坐著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什么道理?就是他万缘放下。万缘实在讲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的见相两分,这两分害人,我们无始劫来就被它害了。所以离相是离这个相,搞清楚!证性就是证四智菩提,那是真性。 不见有诸法差别之相,是之谓如。为什不见差别相?因为你不用第七识,把第七识的见相两分放下。你所用的是什么?是第七识的自证分跟证自证分,自证分是相同的,八识五十一心所,自证分都是相同的。自证分是什么?性,是真如本性;证自证分是什么?是本具的般若 智慧;那个两分是真的,虚妄的是见相两分。你要是用真性,像昨天我们举《楞严经》上所讲的,我们用见性见色性,见性平等,所见一切色性亦平等,没有差别,这叫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事如其理,理如其事,无有一法不如,这一切法皆如,无有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法法皆如。所以佛经一展开,头两个字「如是」我闻,如是的意思懂得了!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说个什么?如是而已。整个《大藏经》讲什么?如是而已,就讲个如是。佛法罗嗦,一点都不罗嗦,两个字说尽了。可是你要不懂得法法皆如,那如是两个意思给你说,你还是不能够明了。 不见有一法独异之相,古人用比喻来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一切万法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的,所有一切相分全是自性变现的,就是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哪有差别?相上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你是从相上见到性了。所以没有一法独异,异是两样,没有两样。佛跟众生一样,人跟畜生一样,菩萨跟地狱也一样。相不一样,性一样,所变的不一样,能变的是一样;能变的既然是一样,所变的还是一样,看看你能不能体会得到。实在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证实了,确实是一样,他把所有一切万物去分析,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分成粒子,全都是一样。只不过这些基本物质排列的方式不相同,组合的方式不相同,所以方程式不一样,基本的物质完全相同。本经里面所讲的五蕴,五蕴就是基本的物质,相同,没有两样。这是没有一法有独异之相,所以诸法如,无有一法不如。 【如者,无差别之义。】 没有差别,「如」是没有差别。 【亦不异之义】 不异是没有两样,统统都是一样的。 【谓法性无有差异也】 从性体上讲,能变的性体没有差异。 【以其空寂故】 这是前面说得很多了。 【即法性空寂】 这个地方讲的空,是佛法里面所讲的胜义空,不是顽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里面有,能现一切万相,空能现相。所以空跟有是一,《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几句话说得很妙!空跟有是一不是二,一如,法法皆如,空有是一如;换句话说,空就是有,有就是空,是一不是二。这是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这是诸法实相,我们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空有一如。 【证空寂之性,名为如来。故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什么叫证?彻底明白就叫证,究竟圆满的明白叫证。宗门里面叫大彻大悟,教下叫大开圆解,这都是证的意思;真正明了一切法是一不是二。前面讲,小里头可以现大,长时间可以缩短,短时间可以延长,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因为是一如,因为延促一如,所以长时间可以变短,短时间可以变长;大小一如,所以芥菜子里头可以装须弥山。你要不懂这个道里,那个不思议境界那真是没法子想,你不能接受。一真法界里面,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希奇事情?就是因为那个世界里,人人都证得法法皆如。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处处都是障碍?处处皆是障,我们不懂法法皆如,以为没有一法是如,法法都不如,所以就变成重重无尽的障碍,根本的道理就在此地。你要是通达契入这个境界,那就叫如来,如来的意思就是证得诸法如义。 【佛称大觉,即是究竟觉此不一不异之法性,故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这是说明佛这个如来名号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他有这个名号?因为他证得诸法如义,所以在佛十号里头给他起一个名号叫如来,说明一切法不一不异。不一是从相上讲的,相不一样;不异是从性上讲的,性是一个;相不相同,千差万别,性是一个。能变的是空寂的性体,所变的是虚幻的形相,相都是虚幻的,刹那刹那生灭的,它不是真的。 【其中关键】 关键就是你是作佛、还是当凡夫?佛跟凡夫的关键在哪里? 【全视著不著】 关键在此地。 【不著有,诸法不碍一如。不著空,一如不碍诸法。】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两句话是佛法的精髓,是大乘法的关键,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诸佛菩萨空有两边都不著,所以人家是事事无碍,我们的病就是执著。 【著於诸法,非如也。】 错了! 【著於如,非诸法也。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唯证方知。】 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一切法,就是一切经,这一切经能执著吗?执著就错了,你怎么能懂经的意思,不能执著。也不能不要,你要是不要经,著空;你要是要了经,就著有了。现在佛教给你空有两边都不著,经我要,我要看、我要听,我不执著就行了,不执著就对了。 看经、听经怎么个不执著法?其实我们前面也重复了很多遍,「离言说相」,你听经不要听我的言语,不要执著我怎么讲的,不要执著言语;「离名字相」,经里面讲的如来的名字,你听就听了,不要执著;「离心缘相」,听就用心的听,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听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就完了,你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又掉在见相两分里面去了。你能够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是无住。生心,生这个心来听经,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觉悟的心,一听就开悟了。有些人一听开悟了,证果了,他为什么会开悟?为什么会证果?他会听。他怎么会听?离这三相叫会听。所以他听经也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用这个方法来听,所以他开悟。我们听经听了几十年都不开悟,道理在哪里?我们是生心,但是执著,心有住。住於诸法,这就非如,与如的意思相违背。住於如,这个如是代表佛法名字相,你要是著了名字相,也错了。所以记住,经里面所说的,「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唯证方知。」证是你真正的领会、体会到,知就是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你就知道了。 【修学应离一切诸相,修六度万行。】 离一切诸相,就是应无所住,修六度万行就是而生其心,总离不开总原则、总纲领。 【离诸相者,实际理地,不染一尘故。】 实际理地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心本性里头一法不立、一尘不染。从前六祖惠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跟这个意思相同,这是讲清净的自性。 【修万行者,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故。】 为什么?事事无碍,理事无碍。如果要不修万行,那你就住空;修万行不住空,离诸相不住有,空有两边不住。由此可知,六度万行不能不修,不修你住到那一边,你不是两边不住,这是经前面说得很多。法相不能执著,非法相也不能执著;非法相是空,法相是有,空有两边都不能执著。 【如是觉,像这样的觉,像这样的离,像这样的修,则法相应、性相应,而得证相应矣。】 与法相应,法是讲法相,也就是说与相用相应;性相应是讲体。我们讲的体相用那都相应了,相应就叫做证,这才能证果。请看下面这一页: 【总之,昧平等、取差别,便心随法转,即非法亦成障碍。】 这一句是讲的凡夫境界,是我们现前的状况。昧是无知,愚昧无知,我们实实在在不知道「法法平等,法法一如」,我们不知道。所以在一切法相当中,我们生起分别心,生起执著的心,生起好恶之心;顺自己意思生欢喜心,不顺自己的意思,就生厌恶之心,叫好恶心。都是从昧平等、取差别里面生起来的,这是与真性的体、相、作用完全违背了。於是我们心随法转,法是讲境界,我们一般讲心随境转,外面境界诱惑很多,你自己把持不住,你被外面境界影响,受外面境界诱惑,心随法转就是你很容易被外面境界诱惑,就这个意思。你自己做不了主宰,这个很可怜。即非法也成了障碍,非法是空,无论是空是有,你都会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的是凡夫,《楞严经》上讲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来是佛,佛跟我们不一样在哪里?佛能转境界,我们被境界所转。 【於差别、见平等,便法随心转。】 这一句就反过来说了,这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他为什么得自在?他在差别里头见平等;也就是说,在差别相里面见到真性。性是平等的,性是清净的,这是诸佛菩萨。所以诸佛菩萨怎样?境随心转。我们要学,学佛实在讲就是要学这一招,这一招学到手了,你才自在,你才真的幸福美满,无论什么境界,都变成称心如意的境界,境随心转。我们今天很苦恼,到处想去找一个好地方,现在世界大乱,哪个地方安全?到处去找,能找得到吗?找不到。这个诸位要晓得,什么地方最安全?你要相信佛的话,如果这个地方的人,不造恶业都修善业,这个地方就最安全。为什么?境随心转,这个地方人心都好,他的境界就好。诸位必须要知道,心随境转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境随心转,这个前面我们也讲得很多了,这才能得自在。 【即法法莫非真如】 见性的人法法都是真性。 【古德所谓,迎宾送客。】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应酬,现在尤其住在大都会,你应酬的事情很多,迎宾送客。 【运水搬柴】 这是讲日常生活,我们常讲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这是讲日常生活。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 二六时中就是昼夜,二十四小时。 【於诸法上拈来便是者】 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如,哪一法不是?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讲的这个。 【是好一幅无事道人行乐图也】 行乐图,行乐就是形容你的生活自在快乐美满。什么人?要境随心转,你就快乐了。我们学佛,佛教给我们离苦得乐。如果我们学佛没有离开苦,没有得乐;换句话说,你学佛没有成绩,你白学了。为什么学佛不能离苦得乐?你一定要反省,佛法里头没有错误,你一定学错了。如果不是在理论上出了问题,就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总不外乎这两大类。如果理论上没有问题,方法上没有问题,它的效果一定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学佛一定是一年比一年快乐,一天比一天快乐,你生活在真实智慧之中。不学佛的人,生活在烦恼里面、忧虑里面、恐怖里面,那个日子真的是不好过。所以学佛的确是离苦得乐,一点都不假。 【当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拈来便是,自在何如。】 这四句是形容学佛那个生活之乐,生活的美满,拈来便是,「是」就是大圆满、大自在,宗门里面讲的大自在,密宗里面讲的大圆满,就是这两句,「拈来便是,自在何如。」这样我们是不是要参禅、要去念咒?参禅、念咒如理如法可以得到,除了参禅念咒之外,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只要如理如法,门门都可以得到,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原理原则只有一个。原理原则是什么?离相离见。参禅要是放不下,不行!他还是被境界所转,那就是说他不能开悟,甚至於都不能得定。学密要是放不下,麻烦大了,很容易著魔。你看学密著魔的多少,我在国内国外看到太多太多了!好好的一个人,甚至於书也念得很好,大学毕业,得到硕士、博士学位,工作也还不错,去学密。学上个半年,得了神经分裂症,他有得了,他得的是神经分裂,送到神经病院去了,你说多可怜!什么原因?理论上错了,方法上错了。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好老师。佛在小乘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一开头佛就教给我们,要求明师受戒。明可不是有名气的名,有名气没什么用处,那个明是光明之明,真正有修、有学、有证的老师,你听他的教诲。受戒不是说到那里去跟他受五戒、受菩萨戒,不是!那就错了。那个戒是教诫,就是要听他的教导,这个人是过来人,不会把你领错路的。 天下本无事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现在有没有事?还是无事,永远都是无事。事从哪里来的?人造出来的。这个世间本来是太平的,本来大家日子都过得好好的,为什么搞得大乱?好事的人太多。这个也想救世界,那个也想救众生,每个人拿一套办法,各人的办法不一样,互相打架,打得我们受苦,我们遭难,就这么一回事情,庸人自扰之,一点都不错。 古德云,这是禅宗里面的,古大德有这个说法。不悟时,山是山,水是水。 【没有开悟,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悟了以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这是禅宗很有名的公案。 【山是山、水是水者,只见诸法。】 著了相,山是山、水是水。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不著相,离相,离相见性。】 山之性跟水之性是一个性,我们叫做法性;在有情的分上叫做佛性,在无情的分上叫做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性是相同的。所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又有悟后歌云,彻悟之后, 【青山还是旧青山】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那是什么?见性也不执著了,性相两边都不执著,这是真正过来人。 【盖谓诸法仍旧。而见诸法之一如,则青山依旧,光景焕然新矣。】 虽然你一看,山是山、水是水,他也是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味道不一样。你有情执在里面,他没有情执,充满了圆满的智慧,那怎么会相同! 【唯佛如来,证性一如,则尽真如际是「来」。真如无际,故来亦无际。真如不动,故来亦不动。虽名曰来,实则来而无来,无来而来者也。当知名为如来者,为明其来无来相,故曰「如」。为明其如无如相,故曰「来」。】 由此可知,如来这两个字,跟前面所讲的原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看看一样不一样?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这两句是菩萨修行的总纲领,没有法子离开。名字上不能离开它,生活上不能离开它,修行上不能离开它,果证上也不能离开它,完全相应。我们把这一段简单说说。 唯佛如来,佛的十个名号,佛有十个通号,这十个通号显示出圆满的性德。如来是十号之一,它的意思显示什么?显示证性一如,真如本性是一、是如。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大家在其中。三世是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而佛在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所以讲三世诸佛,把我们全包括在其中。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是什么?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一不是二。而心性多大?其大无外,没有边际。则尽真如际,这叫「来」,解释来的意思。真如没有边际,所以「来」这个意思也是没有边际。真如不动,所以「来」也有不动的意思,《楞严经》上所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也是如来的意思。大乘经义互相来参考,意思就很明显。 虽名曰来,是不是真有来的相?没有。来只可以讲现,现相,所以是「来而无来,无来而来」。当知名为如来者,就是说明它来无来相,这是如的意思;说明它如无如相,这是来的意思。这个意思也不好懂,如果我们现在用电视画面来做比喻,就很好懂。今天世界上各地方发生事情,你电视一按,画面现前了,问你来了没有?来而无来、无来而来,就这个意思。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现种种相,说种种法度众生,正如电视画面一样。他有没有来?阿弥陀佛到我这里来了,是不是从极乐世界到这里来?没有。虽没有,但是真现了,像真在此地,就像电视画面一样。在别的国家发生的事情,我们这里一按钮出现了,那来了没有?我们晓得,这是因为电波的传递会现这个相,把那个现相在我们这个地方示现出来。诸佛菩萨在我们这里现相那是什么?那是心性。比电波的能力不晓得强多少倍,电波的速度不快,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而心性这个速度,一弹指一刹那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无处不现身,你怎么能说他来?你怎么能说他不来?是这么一个道理。你不明白这个理,你念《弥陀经》怀疑,在西方极乐世界,每天早晨去拜十万亿佛,不到一餐饭就回来了,这怎么来得及!一个佛那里磕个头也来不及,我们会想到这些,为什么?我们著了来去之相。殊不知到那个地方,跟诸佛如来的能力智慧相同,无处不现身。每一尊佛那个地方同时现身,不是一尊一尊的;是同时现身,同时拜佛,同时闻法供养。所以那个时间绰绰有余,哪里会很慌张、很忙,没有!这就是我们一般俗间所讲的分身,其实讲分身都是多余的,哪有分身?随念现前,喜欢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 由此可知,如来这个意思,我们现在有没有?也有,没有像佛那么明显。你要不相信,我一说你就会同意了。像你们从中国来的,我要一提五台山,你们那个五台山的相,马上就在脑海里现起来了,这不就来了吗?说某一个人,你马上想到这个人的面貌清清楚楚,就来了。就是你很清楚,不能把这个相现给别人看就是了,你还没有这个能力。诸佛菩萨有能力,把这个相现给大家看。我们也有,能力差一等,没有佛菩萨那么明显。由此可知,诸法如义涵盖一切法,不是说佛菩萨有、我们没有,一切法一切众生个个统统都具足,只是你昧平等、取差别,你愚痴,你有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事实真相,这叫无明,哪一天无明破了,破了就明了,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个能力就恢复了。这一段是就名号上来说如的。 下面约果德明如,举佛做例子。这个地方这一大段讲法法皆如,法法皆如真的是说不尽,举佛做一个例子。前面是举佛号,这个地方是举佛的果德。你要是真的明白、参透了,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想想我自己的名字,如不如?想想我现前的能力如不如?然后你才能懂得经义。你这里看到如来,统统讲如来与我不相干,那就错了。那我们学它干什么?举例为什么不举别的例子,特别举佛?佛是修行最圆满的,举佛做例子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跟佛同样的具足。举一切众生,众生的果德不圆满,大概我也不圆满。举佛是圆满的,那我们人人都圆满,没有一个不圆满,这是一定举佛做例子。请看经文: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假设的话,要有一个人说,如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 【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成佛了,成佛才叫如来。成佛是得无上正等正觉,有没有一个无上正等正觉法?给诸位说,没有。你以为还有一个无上正等正觉法,你就执著法相。既然没有,为什么佛要说出这么一个名相?佛不说就没有法子显示,必须要建立这些假名,显示事实的真相。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有的言说、名相,都是不得已而建立的;换句话说,全都是假设的,你可不能当真。所以教你不执著,教给你「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底下简单的解释: 【或疑其仍为有法,殊不知实无有法也。】 这个意思,希望诸位要细心去体会,确确实实没有法。佛得的无上菩提是什么?无非是把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舍尽了,就叫无上菩提。哪有真的还有什么无上菩提?没这回事情。我们把这一句话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凡夫没有,凡夫迷惑颠倒。佛告诉我们,把见思烦恼放下、舍掉了,不再执著了,就叫正觉,给它起个名字叫正觉,其实哪来的正觉?没有,只是他见思烦恼断掉而已。再把尘沙烦恼断掉、放下了,不要了,不再执著了,无明也放下一品,或者放下几品,叫正等正觉。真的有正等正觉?没有。不过是见思、尘沙、无明放下几分而已,就叫它个名字叫正等正觉。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放下,都没有了,再加个无上正等正觉。用这个假名显示这个事实,你不要真的还有这个名号,那你又呆了,又起无明,又被名相迷住。佛不迷人,人自迷,很可怜!多少人读佛经被佛迷了,佛看到这个样子摇头叹息,这就是你不解如来真实义。为什么会迷?就是执著,就是放不下。什么人叫觉悟、觉者?放下的人就觉悟,放不下的人就迷惑,觉跟迷就在这个地方分。哪有觉与迷?实在就是一个放得下,一个放不下,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实实在在讲,无有法,佛无有法可说。 【但为明其觉已究竟】 显示他的觉达到圆满、达到究竟。见思是不觉,尘沙是不觉,无明是不觉,他把这些不觉统统放下,统统舍弃,所以他的觉圆满、究竟了。 【无以名之】 那叫它什么名字?这假设一个名: 【名为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约性德言,实是诸法一如。】 从本性上说,什么也没有,只见诸法一如而已,法法皆如。 【曰佛,正明称为得菩提者】 我们叫这个人叫他做佛,意思就是说明他得无上菩提,给他取这个名字。 【意在显其已证无上正等觉,亦即诸法一如之果耳。】 到这个地方,诸法一如究竟之果,他是完全明白了,完全见到了。这个悟不是解悟,是亲见,这是证悟。这一段经文它的意思我们要明白,以如来、以佛果为一个例子,反应出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与佛无二无别,刚才讲只是你放不下。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本有,不是外头来的,个个都有。「不觉本无」,什么是不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是不觉。不觉本无,真如本性上没有。本来无的,当然可以放下,当然可以放下的,毫无问题的;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放下就恢复,为什么不肯放下? 我再告诉诸位,我讲的都是真实话,诸位每个人都是大富翁,你们听起来很高兴,你们每个人的财宝都无量无边,称性的,为什么现在穷兮兮?因为你有障碍障住,你这个障碍不肯放下,什么障碍?贪心。因为你有贪心,无量无边称性的财宝全部都被它障碍,得不到。你们读《华严》,读《弥陀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看他那个富贵,住的房子七宝建的,道路铺路的是黄金铺路。我们这里是用个地毯在这里铺著。极乐世界是黄金铺的,为什么那么富有?他没有障碍,障碍是贪。佛的相貌为什么那么好,身体为什么那么健壮?我们也有。可是我们今天身体这么脆弱,稍微吹一点风寒就不得了,就要生病了。我们有障碍,什么障碍?瞋、痴。贪瞋痴是大障碍,贪瞋痴放下、舍掉了,称性的福报就现前了。不晓得自己称性的福报是无量无边,天天要去贪图那一点小利,你说那不叫可怜吗?天天搞贪瞋痴,你说这怎么得了!以轮回心造轮回业。我们读经,字字句句都要消归自性,要会归到自性上来,我们才能够得受用。佛的经典,没有一句、没有一个字不与我们自己有关系;与自己要没有关系,那个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字字句句与自己有切身的关系。再看底下这一段,明一如,这个意思尤其是精,尤其是重要: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 这四个字,希望诸位牢牢的记住,你一生受用不尽,无实无虚。如来所得的: 【如来所得者,唯一无实无虚,即是诸法如义。】 这叫真的得到了。无实,正如佛在本经所说,能得之心,三心不可得;所得之物,皆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得、所得都不可得,这是无实。可是在事相上,能得、所得这个相存在,相有、作用也有,无虚。无实无虚。合前面无住生心,无实是无住,无虚是生心。生心无住,无住生心,无实无虚,无虚无实,你就得自在,你就快乐了。你真的会得,所谓「佛事门中,有求必应」,你真的能够随心如愿的所得,虽然得到,你心里头没有一丝毫的执著,心里面若无其事,因为无住。诸佛如来生活在这个境界里头,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认真去学习。 【如来所得之法,乃是实相。实相者,无相无不相。无相,无实也。无不相,无虚也。】 这是完全用般若 经上的法相来说明,说得一点也不错。如来所得的法是什么?是真相,一切法的真相。一切诸法的真相是什么样子?是无相无不相。无相是从体上说的,体空寂,无相。但是这个体会现相,刹那生灭,他现相,现这个相是无不相,无不相是有相。体上讲无相,起作用上讲有相,体是真的,永远不变的;相是假的,刹那生灭,所以这个相叫妄相,妄相不是无相,它有相。所以有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说这个意思。四句话是一句话,是说的一桩事情。无相则无实,绝对不是实有,无不相是无虚,它有相存在。 【若究竟言之,相不相皆无。】 体上无是真无,相上无是假无。因为相是幻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故曰无实无虚。虚实皆无,是为真实之法。以证成上文真实之说也。】 佛说这个意思真实,一点都不假。所有一切万事万法,无有一法不如是,你能够看到这一层,你这个心在万法怎么不自在!心清净了,不会被一切法所污染,心平等了,不会再分别执著一切法,立刻就转我们凡夫境界成诸佛菩萨的境界,马上就转了。 【阿耨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真如觉性之异名】 我们讲真如、讲本性、讲觉、讲阿耨菩提,一个意思。一桩事、一个意思,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字?佛的用意叫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知道这个名字表达一个什么意思,明白意思就好了,不要执著一个名字。所以一桩事情他说许许多多名字是这个意思,叫我们不要执著。 【如来即诸法如义,称为如来,因其已证真如觉性。足证如来所得,无实,觉性空寂。无虚,觉性圆彰。】 我们称佛、称如来德号,它里面就显示这个意思;教你从这个名号上,你就能够起观照的功夫,就能够觉而不迷,启发自己的觉性。我们中国从前的人讲,启发你的悟性。悟性跟觉性是一个意思,觉悟,帮助你觉悟。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说「如来」就要想到诸法如义,我对一切法要平等,不要分别、不要执著。假名它有作用,它不是没有作用,决定不能执著这个假名,要叫这个假名把我们自己的觉性开发出来。 譬如我们念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什么意思?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无量觉;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是不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无量觉?你要是懂得这个意思,声声唤醒觉性。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唤起我们性德里面的慈悲寂静。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看到这个字样,听到这个名号,我对人是不是一片慈悲?牟尼是寂静,就是清净的意思,听到这个名字,我心是不是清净?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名号启发我们的性德,道理在此地。 从前人,古人起名字,名字都是代表自己的愿望,佛门里面你出家或者你皈依,师父给你起个法名,法名就是代表你修行的目标。现在人很糟糕,很多中国人给小孩起个名字,起个外国名字,大概是希望我这个儿子做中国人不好,将来都做外国人。名字是外国人,那个相貌不能变成黄头发、蓝眼晴,变不出来,还是枉然!这个真的不晓得是作何居心?名以昭德,名以显德,所以它有作用的。 觉性就是讲真如本性的体性,它是空寂的,所以无实。觉性圆彰,圆是圆满,彰是明显,就是它起作用,显示出十法界依正庄严,它无虚。所以从体上讲是无实,从相用上讲是无虚,这样才把性德体相用圆圆满满的显示出来。 【一法不生,实无有法也,故无实。】 真如本性一法不生。 【无法不现,诸法一如也,故无虚。】 虽然一法不生,但是无法不现,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法不现。同样一个道理;所以佛法基本道理你要是掌握到,你修学真的就有下手之处,《般若 经》上跟我们讲的要领是「般若 无知」,而后是「无所不知」。从前出家在家的大德,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里面看到的,他修学没几年就开悟了。我们现在讲缘分比从前殊胜太多,为什么我们修了一辈子,愈修愈迷惑、愈修愈颠倒,为什么不开悟?方法不一样。古人下手,从哪里下手?从无知,他先学无知。过去无论在家出家,你拜一个老师,老师指导你,老师教给你什么?就教给你无知。无知怎么教法?天天教你在道场里面工作,这个粗重的活,你天天干。六祖惠能到五祖那里,马上分到碓房去破柴舂米,去干这个。干这个苦工是修福。学佛不能没有福报,为大众服务是修福。修慧怎么修法?修慧是修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禅家教你参一个话头,教你观心;教下教你读经,没有讲解的。譬如天台宗,天台宗要背三大部,时间是五年,《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这是天台基本的三大部,师父把书交给你,念,天天念,念到会背,没有讲解的。为什么叫你念?念经不胡思乱想。如果不念经就会胡思乱想,把妄念用念经的方法把它念掉,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里头一念不生,那是根本智;清净心起作用,无所不知,那叫后得智。古人用的方法是这样的。 从前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五年学戒就是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怎么教你,你就怎么做,守老师的教诫五年,五年大概心定下来了。然后再听教、再听讲经、再参禅,或者再念佛,那个功夫进步就太快太快了,基础稳固了;换句话说,基础就是清净心,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心地清净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般若 无知,无所不知。我们现在搞颠倒,一开头就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知,到最后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搞糟糕了。所以什么都学,学杂了、学乱了,有所不知,人家是无所不知,我们变成有所不知,这糟糕不糟糕!方法错了。我们想想,古人这个方法与《金刚经》上所讲的原理原则相应,我们今天用的方法与经典所讲的完全相悖,背道而驰。再看底下这小段: 【无实无虚,即《起信论》如实空义,如实不空义。】 如实就是如实空,无虚就是如实不空,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所讲的。 【如实即是真如,因真如为真实之性体,故曰如实。】 如实是指这个意思。 【如实空者,就是无实的意思。】 说的虽然是有一点差别,意思完全相同。 【如实不空者,无虚也。空而不空,无实即复无虚。不空而空,无虚即复无实。此是一切法,如如不动之真体。】 这一段的意思很明显,并不难懂。前面的意思懂得了,这个地方念念就可以了。 【不空是由空来,可知无虚是由无实来,诸法一如,是由实无有法来。】 这一句的意思深,但是的确是事实。意思虽然深,并不难体会,如果我们能够想到本经末后佛的教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想这一句就能明了了。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梦幻泡影,决定不能执著。即使诸佛如来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没有变化,没有生灭。人都是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无量寿,华藏世界的人是不是无量寿?没说!没说我们也晓得是无量寿。怎么晓得的?他不用生灭心,他用的是常住真心,常住真心不生不灭,他现的那个相分就没有生灭,没有生灭不就叫无量寿!十法界里面都是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用识心,识有生有灭,所以十法界里面的相都是生灭相,道理在此地。因为生灭相,所以寿命就有长有短。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己能不能把自己的寿命延长?我们有没有能力把我们的青春多住一个时期?你要是懂得金刚般若 ,你就会肯定,行!可以做得到,理论有。怎么做法?把你生灭的心那个妄念把它减缓,就行了。现在我们这个妄想一团,不得了,太大了!你能够把你的妄念减少,妄念减缓,就延寿了,你也就不容易衰老。我们世间人常讲,儒家讲忧能使人老,忧虑。忧虑就是你的妄想起伏很大,你什么事情都看得开一点,都不要去分别执著,样样都好,好也好、不好也好,大而化之,无所谓了,你这个心就比较平静,你就不容易衰老。所以真的样样做得到,你懂理论、懂方法,真的是「佛事门中,有求必应」,求什么就得什么,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得到,世间这些东西不就鸡毛蒜皮?所以,要晓得这个道理。无虚是从无实来的,无实是体,无虚是相跟作用。 【无实,可指诸法言。诸法缘生,故无实。】 一切不是真实的。 【无虚,可指「如」言。真如不空,故无虚。如来所得,但证诸法如义耳。】 这是说明无实跟无虚互为体用,讲真性无实、法相无虚也讲得通,讲法相无实、真性无虚也讲得通,多圆融!这是叫你法相名词不能执著,言说不能执著,横说、竖说、左说,它是圆的,它都通;你执著一个就不通,就出障碍。显示出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不思议解脱境界。所以无论什么事,在佛菩萨口里头没有一样不圆融,在我们口里处处都起障碍。他对於这个事理透彻了、明了了。 【无实无虚,是空有一如。】 空有是一不是二。 【性德本然】 我们真如本性本来是这个样子。 【如来证此,说此。】 如来为我们说的,无非就是把他所证得的为我们说出来而已,他所证出来的是事实的真相。 【令众生觉此,修此。若观一切法唯实,凡夫也。】 一切法都当真,都以为是实在的,坚固的执著不放,这是凡夫,六道凡夫。 【若观一切法唯虚,二乘也。】 声闻、缘觉、阿罗汉、辟支佛堕在空里面,他认为一切法都是假的,一切法都舍弃,他也不生心,这堕偏真涅盘。 【即观一切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这是权教菩萨。权教菩萨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能超越十法界。 【佛与诸大菩萨,观一切法无实无虚,是整个的。无实即无虚,无虚即无实。诸法一如,空有同时。】 空有同时,性相同时,理事同时,无有一切不同时,这是一真法界的菩萨,超越十法界;无实无虚才能超越十法界。我们学般若 ,实在讲对於往生净土有很大的帮助,你明白这个道理,什么事情看淡了、看穿了,不放在心上,往生的品位增高,这个有一定的帮助。 【佛事门中,不立一法。】 真的是一法不立。 【无实也】 这就是无住。 【不舍一法,无虚也。】 无虚是生心。底下讲: 【应无所住,无实也。而生其心,无虚也。无实无虚,即是诸法实相。应如是觉,如是修。】 为我们说出修行的总纲领,修行的总原则,一定要懂得无实无虚的道理,知道无实无虚的事实。我们现前的生活,真的就得自在美满。你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说多自在!这是真正的幸福,这是真正的享受,这就是诸法实相。 【生无所住心,离一切相行布施六度,以利益一切众生是也。】 真正的佛弟子,真正觉悟的人,他必然是这个现象。也就是说,你从他做人,从他做事、处事待人接物,一定符合《金刚经》所讲的原理原则,他是觉悟的人。如果自称为觉悟的人,他的心态跟《金刚经》上讲的原理原则相违背,那是假的,那是骗人的。大乘佛法要是读多了,法眼不敢讲,慧眼会开。这个世间真的、假的、邪的、正的,你一眼就看穿了,绝对不会受这些妖魔鬼怪的蒙骗,不可能的。所以大乘经不可不读。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