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上师阿弥陀佛修法 极乐捷径讲义
上师阿弥陀佛修法 莲花生大师 造颂伏藏 加倍咒:(三遍) 顶礼阿弥陀佛!(此阿弥陀佛之修法,首先皈依及发心,复次进入此修法。) 皈依:(三遍) 发心:(三遍) 正行: 回向: 一十一字根本咒,三十万遍得悉地, 能仁王吐单加措抄于列绕朗巴之伏藏原文也。 译者赘语 净土法门为显密共通之法门,藏地虽于显宗教法外,尚有无上密法与之并驾齐驱,然无论四大八小教派中的任何一宗,均以回向往生净土为助行,即便众多成就者也示现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藏地人民也以终生供僧布施,刻写石经石咒,诵念观音心咒、弥陀心咒与圣号等善行回向往生净土,藏地僧俗崇奉的清净刹土,有西方弥陀净土、兜率弥勒净土、香巴拉净土等等,尤以西方净土最为普遍,历代各宗祖师都作有各类发愿文及论著等行世。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以深广的出世智慧,根据众多的教证理证,再再赞叹西方极乐净土法门是在末法时代最适合众生根机,最见成效的法门,并诏示弟子门在广泛闻思、心生定解的基础上,以大圆满法为宗,以西方净土为归,以此现世广弘佛法,作狮子吼,来世径登极乐,获更高往生品位。法王平生之最大心愿,是接引娑婆众生悉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仪轨,是往昔莲花生大师亲自伏藏,法王前一世伏藏大师列日朗巴取出,列日朗巴大师受请至拉萨为十三世DL喇嘛吐单加措传法灌顶,遣除障碍期间,由DL喇嘛笔录成文,故具无比加持,法王此世专门捡出广弘。每年秋季五明佛学院极乐法会即按此仪轨修持,法王并开许未受灌顶、传承者也可照此而修。凡发愿按此仪轨如理念满30万心咒与一百万遍弥陀圣号,并诚心忏除以往罪业,今后不作重大罪业(即小乘的五无间罪,大乘的谤法罪,密乘的三昧耶根本罪)者,法王加持并保证其临终时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普愿天下众生,祈祷与弥陀无二之圣者法王,藉此仪轨出离无始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迅速圆成菩提。 上师阿弥陀佛修法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敬礼上师阿弥陀佛! 接下来开始正行的观修、念诵: 从此以下仪轨中的小字,修法时不用念诵。 吉祥圆满!
——极乐捷径
列绕朗巴大师 取藏
索达吉堪布 译颂
嗡桑巴桑巴、波玛纳萨、玛哈奘巴瓦吽帕的所哈。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皆空性中 当修周遍慈悲心
如是空性悲心中 万物皆成极乐刹
莲月垫上自心舍() 由彼发光成二利
其变自成出有坏 阿弥陀佛身红色
一面二臂定印上 持着充满甘露钵
两足不变跏趺坐 三种法衣美妙身
圆满一切相随好 圆觉五身胜本性
现而无有自性者 心间月上红舍()字
根本咒文右旋绕 由其发光诸善逝
如同所修迎请入 乍、吽、瓦m、火
咒文发光作二利 色现清净无量光
声响清净心咒音 意聚清净五智慧
大乐之中念心咒 (念一遍)
嗡阿弥德瓦 阿依斯得吽舍
愿我迅速以此善 成就无量寿佛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 悉臻彼等之胜位
佛现摄于无缘中,其后回向发心愿,
消除现世非时亡,来世极乐深捷径,
是故具缘当修持。沙玛耶!
极乐捷径讲义
敬礼上师莲花生大师!
敬礼上师法王如意宝!
皈依上师三宝!
为一切众生往生极乐速捷解脱发菩提心!
贤劫千佛的弘法期,以众生奉行十善业的情况,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圆满时间”,即众生奉行十善,未造十不善恶业,这是事部流行的时期;二是“二分时间”,即众生奉行一半的十善,同时也造一半的十不善业,这是行部流行的时期;三是“三分时间”,即众生奉行三分之一的十善,造三分之二的十不善业,这是瑜伽部流行的时期;四是“五浊恶世”,即众生尽行使不善业,不行十善业,这是无上大圆满流行的时期,随着众生的根机趋向下劣,烦恼增盛,故佛陀所开出的对治烦恼的法门也越趋殊胜,现在正值五浊恶世,经续中指出的最契符大众根机的法门,在密宗,当属无上大圆满法,佛在《应成续》等续部中也说:“唯大圆满法,堪可调化浊时众生。”莲花生大师也曾留下这样的授记:“末法时代越黑暗,大圆满的光辉将越耀眼。”而在显宗中,则非净土法门莫属,佛在显宗的《大集经》中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渡生死。”这两个法门的共同特点,是信、愿的自力与上师与佛陀加持的他力的圆满结合。同时,净土法门不但遍见于显宗经论,在密宗中,同样也有许多往生净土,尤其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修法仪轨。在历代密宗祖师中,临终时仍选择往生极乐世界也大有人在。故此,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的开篇就赞颂净土法门说:“于是,凡一切有缘者,最胜之所求,是不住有寂之涅槃,无难而易获此求之殊胜方便,即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总括起来大致有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密宗在念佛之外,尚有念咒的法门)。念佛的真正含义,是忆念佛陀,即忆念佛陀的慈悲、相好等的功德,其中最直接方便的,莫过于实相念佛,然实相念佛需有明师指点,否则不易入门。现在普遍奉行的是最后一种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即是口念佛的名号,它的特点是简便易行,适合于所有修净土法门的人,它的关键在于“真信切愿”与“老实念佛”,“真信”是内心真正生起了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切愿”是因为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的苦难与危险与极乐世界的殊胜,而切实希望能转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生起了这样的信愿后,念佛才能获得真实之利,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从古至今信愿坚固,并老实念佛而获往生的实例层出不穷,下面略举几例:
《龙舒净土文》中记载:宋朝时有个僧人还俗回家,名字叫吴王夏,还俗后作了屠夫,每天杀鸡鸭等度日,但在每次杀生前都说:“阿弥陀佛子,好脱此身去。”连念几声佛。平时切肉时,念佛不断。常教人诵经念佛。有一天,他眼睛上忽然生了一个如鸡蛋大小的瘤子,他于是很惶怖,让妻子给他造个小草庵,他昼夜念佛修忏,后来他告诉村人说:“我明天戌时走。”第二天晚上,给道友们说:“时间到了,好来念佛相助。”说完端坐,合掌念佛,忽然大声说:“佛来了”,即逝去。
《染香集》中说:清朝时有个痴头的道士,人很愚钝,他的亲属亡故以后,他因愚笨而缺乏衣食,经常因艰困而睡在破房里,后来有个陈道人收他当徒弟,令他每天扫地拾柴,晚课念佛号数百,礼拜以烧香一柱为时限。王痴头诵佛不成音韵,每到昏沉欲睡时,陈道人就用长竿打他,并说:“看你愚昧的这个样子,怎么还不知道精进呢?”就这样三年,一天王痴头呵呵大笑,陈道人又拿竿子打他,此时王痴头却说:“今天你不能打我呀。”陈道人诘问为什么?他说:“师父你枯坐十八年,不知修法,如果你能像我一样老实念佛,早已往生西方见到佛了。”陈道人很惊奇,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二天,王痴头登上峭崖,面向西方合掌,站立而逝,火化后得二颗舍利。
在《西归直指》中曾记载:清朝时有个木工叫沈承先,年龄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他坚持持斋念佛,专修净土法门,手不停斧头,口不断佛声。临终前,预知时至,提前三天向亲友告别。在他临终前一天,对家人说:“我明天要走了。”次日早上,沐浴更衣向西方趺坐念佛而往生。
《净土圣贤录》中说:民国时有个农民叫赖祥麟,嗜酒。在他六十岁左右时,儿子死了,于是他领着儿媳和孙子耕田自食。因为耕田很苦,于是他深厌人世烦苦,一直思念着离苦。后来听了赖祥融居士讲净土法门,遂吃长斋而念佛,专志一心,求生西方。时间久了,愈念愈纯熟,虽然平时终日作务,但是他却不断念佛,邻居都喊他阿弥陀佛,他也随声应答:“阿弥陀佛。”到他七十岁时,忽然脚肿,便让孙子向西方陈列香供,说:“西方境界太好了,你看有许多莲花,我今天要到极乐世界去了。”孙子说:“爷爷你脚肿了,怎么能去呢?”他说:“不是身体去,而是心去呀!”在香烟缭绕中面向西方趺坐念佛而逝。
以上事例中,虽不乏造恶愚痴之人,他们的见解看似也不多,但是他们有一个基本的特点,那就是从听来的一点教言,抓住深信有上师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同时已从世事沧桑中,深切感受了娑婆世界的痛苦,切愿离苦往生求安乐,靠着老实修行,临终时潇洒往生。如《听闻录》说:“设虽闻寡少,能善护尸罗,由戒故赞彼,其闻为圆满。”因此,虽然听闻的净土教言比较少,由于能老实抓住要点去做,也必定解脱,故净土教言也可说为“闻圆满”、“闻解脱”。
如果我们也能像这些事例中的主人公一样,本身也有较强的出离心,同时在听闻了净土法门后,能生起较为坚固的信愿,老实念佛,那我们也会像这些先辈一样,临终安然往生西方。同时在平时守护好所受的戒律,力所能及地辅助善知识弘法,推动正信的佛学书刊的传播,也能在为佛法的弘扬作出贡献,积累起更深厚的往生资粮。但是应该看到的是,末法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疑惑心本来猛厉,分别心也习惯了外逸散动,他们若未能在听闻净土法门后,生起不变的信愿,同时自身的人生经历又未能使其产生出较强的出离心,则其念佛便不会真切,这样泛泛悠悠地念过一段时间后,因未感受到佛法的清凉甘露,许多人就渐渐失去了耐心,于是“老实念佛”这一要求也大打折扣。近几年出现的许多念佛多年的人,转而去学“青海无上师”、“*轮功”等的歪门邪道,便已暴露出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平时信愿不坚固,念佛也不确实,能有多少把握在临终这一紧要关头不随业力漂流,而提起念佛的正念呢?因此,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如果单纯依靠持名念佛这一方法,排拒其余佛法对净土法门的辅助,实际上已加大了往生极乐世界的难度,失去了他力提携的这一优势,使本是易行道的净土法门却变成了难行道。
正确的方法,是老老实实遵循佛陀所垂示的闻思修这一修学法则,听闻、参阅经论,认真思维经论的意义,然后将思维所得的圣教意义用之于修持的实践中,在包括净土五经一论的大经论中,处处可见释迦牟尼佛及诸大论师对阿弥陀佛及极乐净土的宣扬、赞叹,每一处的宣扬、赞叹都有佛菩萨的密意,能从方方面面增强我们的信愿,不可偏废,无力阅读的人,则应多听闻他人关于净土殊胜与娑婆苦难的开示。这时已能生起真信切愿的人,应开始老实念佛,如果这时念佛仍不得力,则应及时反省自己在信、愿、行三方面中哪一方面有欠缺,进行弥补。若信愿不坚的人,则应拓宽视野,广泛闻思、参阅各种经论,佛法时佛菩萨们智慧的结晶,学习后只能增上我们的信愿、慧根,而不可能对往生西方产生障碍,比如学了因明,便具体知道佛法的殊胜之处,而不会再受各种邪说的蛊惑,也能从理论上确立极乐世界的超胜,而自然发起真诚的往生信愿;学了戒律,亦方面了知了具体的开遮持犯,减少了因破戒而导致的往生障碍,另一方面切实认识到了娑婆世界持戒、修行的难度,而自然发起真诚的往生信愿;学了俱舍,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有漏法而与无漏法的本质、特点、分类(如娑婆世界的现象、本质、成因)等等,在与极乐世界的对比之下,在理论的高度淡薄了对轮回世间的贪执,自然发起真诚的往生信愿;学了中观,了知了万法的虚妄不实,更增强了往生的勇气和信心;学了《现证庄严论》,详细了知了佛菩萨的无尽悲愿、功德,而生出无限向往之心,自然发起真诚的往生信愿。同时在学习这些佛陀称之为甘露妙法时,也学到了在念佛中有效地对治烦恼、使净念相继的方法,如俱舍中的白骨观、中观中的梦幻观、空观等等。在念佛不得力,枯燥乏味时,使用这些佛陀特别开出的对治妙方,使心念顿时清净、净念得以维系,从而真正达到“老实念佛”的目的。而有志于弘扬佛法,继续慧命的佛弟子,则更应广学经教,这样不但避免了因所知不多而在讲法中有意、无意所造下的谤法过失,而且因佛法的熏陶而容易生起真实信愿,有因作法布施、法供养而积累了无上的福报,故其不但往生且品位更高。
有人提问,既然学这些经论最后的目的仍在于生起信愿,老实念佛,那学与不学不是一样吗?其实大不一样。以佛菩萨在经论中所开演的智慧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后,所生起信愿的程度便远非仅依靠自己所生起的泛泛的信愿可比。又如果不学经较,不但人们的信愿难以有效增上,而且一、二代后,人们便可能已不知戒律、唯识、般若为何物,佛教存在的基础便遭到了破坏,无力面对各种疑惑、问难,佛教的命运便岌岌可危了。又有人问:闻思修是佛所制定的法则,但谈玄说妙为何有为世人所讥?世人所讥的谈玄说妙,是指未确立起闻为思、修打基础的目的,仅仅为闻而闻,如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所自责他早年的“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之类,或以经论充作谈资,以抬高身价,这一类的谈玄说妙因发心不正,违背了佛所确立的法则,自然被世人所讥,但以正确的发心而广研经教,谈玄说妙,则应极为倡导,如每天的皈依发誓时就有:“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果不需以谈玄说妙理解佛意,又以何所思,从何起修?佛陀又何需辛勤说法(岂不也是谈玄说妙!)四十九年,大迦叶等祖师为何又要数度结集起三藏,作为后人闻思修的基础?可见,贸然否定谈玄说妙的功德,不但忽视了佛所强调的闻思修的必要性,甚至在无意中作下舍法、谤法的大过,行者于此不可不慎。
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也与持名念佛一样,都需广泛的闻思为前导,同时,这三种方法若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相得益彰,更能增上人们修法的信心。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个仪轨,便是结合了观想、观像、持名(持咒),同时又有部分的实相修法。
首先解释题目: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
所谓捷径,是指修这个仪轨能使人迅速与阿弥陀佛相应,从而现世无有灾祸,命终后顺利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仪轨主要针对的是中下根弟子,中根人如理如量地按仪轨的要求观修、念诵,念满三十万遍心咒以及一百万遍“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之后便可获得悉地(成就),下根人因闻思、信愿尚浅,可以按仪轨的要求相似地观修、念诵,以祈祷为主,成效也远较一般的念诵显著。
莲花生大师伏藏
莲花生大师的功德事业已广为人知,大师是释迦牟尼佛的身、观世音菩萨的语与阿弥陀佛的意融合为一的化身,又称为乌金第二佛,在开创了藏地的密乘,并留下了大量的伏藏后,飞往了乌金刹土,现在该刹土度化有缘众生。“伏藏”,是莲花生大师等大成就者们,将与未来众生有缘的法本埋藏在崖石、湖泊、虚空等处,尤其是在无漏的大圆满智慧上,并在伏藏品中写明将来被发掘的时间,发掘者的姓名、面貌等,在伏藏期间派空行母、护法神加以保护,在因缘聚合之际,有缘的掘藏大师便把伏藏品发掘出,以利益当时及后来广大众生。上师法王如意宝至今为止开掘出了许多个伏藏品,有些已供奉在坛城中,加持弟子相续,上师同时也埋下了不少为将来的众生预备的伏藏品。这个仪轨是莲花生大师专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有缘众生所造,并加以伏藏,足见是契合我们大众的根机。能有此缘份值遇此殊胜修法,实是幸莫大焉。
列绕朗巴大师取藏
列绕朗巴大师是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前一世,是莲师大弟子多杰登炯的身、莲师的语、亥母的意合集的化身,新龙人,是一位杰出的在家瑜伽师,显现非凡的证悟与神通事业,留下了二十多函的论著和修法仪轨,这个仪轨是大师观见机缘成熟,而应莲师的悬记发掘出的。
顶礼阿弥陀佛
凡造仪轨、论著,首先需要致皈敬,以示内道著作,同时也祈消除造仪轨的违缘,此处莲花生大师也不例外,因仪轨以阿弥陀佛为本尊,故先顶礼阿弥陀佛。
宗喀巴大师和麦彭仁波切分别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与《白莲论》中开示,凡修仪轨,在修法前都应有所准备,概括二师的说法即:
一、净地设像:选择一个白天无人畜等吵闹之散乱声,夜晚无非人干扰的安静清洁的地方,把环境洒扫干净接着选择一个与修法仪轨相符的本尊相,大小在五寸左右,像体庄严,安置于离自己有一尺到一米左右的距离的佛案上。
二、庄严供具:尽自己能力供养,在供养圆满后,应诵《普贤行愿品》的七支供,关键以清净心而供养。
三、入座皈依:首先选择适宜的床、坐垫或草等舒适的座具,然后以毗卢七法而安坐。即足:全跏趺或半跏趺;眼:不应太开亦非太闭,垂注鼻端;身:非过后仰,莫太前屈,端身正念;肩:平齐而住;头:莫扬莫低,莫歪一方,自鼻至脐保持端直;舌齿唇息:齿与唇自然放松,舌抵上鄂,出入息自然,渐至微细;手:结毗卢佛定印。具足此七法而入座皈依。
四、积资净障:以积集资粮,忏悔业障之发心与顶礼、念佛、布施、持戒等行为而欣求修法。
五、三事求加持:即灭除不敬上师等邪见,生恭敬上师等正见,遣除一切内外障碍。
六、观想圣尊:以毗卢七法坐在佛案前,两眼直视佛像,佛像以已开光者为最佳,心里对佛像生起欢喜心,祈求摄持,同时默记佛的殊妙相好。应注意的是,佛像是佛身相的代表,通过观想佛像来达到忆念佛的真实相好的目的,因此不能把佛像观成死板的一张画像或照片,而是蕴涵; 无穷的智慧、功德与加持的力量。时间久了,佛像可在心里显现出来。初学者首先可看法衣等,看时要专注,心里必须观得明朗,经过一段时间,闭上眼睛,看看能不能显现出佛像来,若不行,应再观看,直至闭目可以观起来为止。观月轮上种子字,也以同样的方式,首先写标准咒文,然后观看观想,继之将字排于月轮上,也就一观可以清楚显现,其他本尊修法可以相同方式而修。观想时,观得愈明朗清晰,修法的能力就愈强大。
(此阿弥陀佛之修法,首先皈依及发心,复次进入此修法)
凡属内道的修法,修行前都要皈依三宝,在大乘中则需发起为救度一切曾作过母亲的众生而誓愿成佛的决心,故在皈依后,还应加修发菩提心的偈颂,有的仪轨有特定的皈依、发心的偈子,这个仪轨中莲师并没有专门列出,故采用我们通常用来念诵修行的偈子。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我皈依
皈依的修法最主要的是让我们对于内道三宝发起坚定的誓愿,即誓死不舍三宝的决心。什么叫三宝呢?即:“诸佛”、“正法”、“贤圣僧”。“诸佛”也就是与本师释迦牟尼佛相同的已证悟圆满智慧的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导师,他们共同具足圆满的法报化三身;“正法”即是本师及诸佛菩萨传下来的教法欲证法,教法是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证法是戒定慧三学;“贤圣”僧,指初地以上的一个或多个大乘菩萨,如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等,以及四位或四位以上的凡夫比丘所组成的僧团,这佛法的“三宝尊”,是我们的皈依处。“从今直至菩提我皈依”,即从现在起乃至证得菩提成佛之间的生生世世,都皈依诸佛正法贤圣僧,不皈依除此以外的世间鬼神、上帝、梵天、帝释等及外道。在皈依时,应观想一切众生欲自己在共同皈依。
真正成就的上师,就他本身而言,便是三宝的总集代表,当然也就是阿弥陀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真正代表,因此我们应把成就的上师与阿弥陀佛观想成无二无别,以这个观想的甚深缘起力,将会更有效地与上师三宝与阿弥陀佛相应,获得他们的加持。为培养我们这个善根习气,最好在平时称呼阿弥陀佛时加称为“上师”二字,称为“上师阿弥陀佛”。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在与众生共同皈依后,接着应进一步对众生发菩提心,即是为利众生愿成佛。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与世俗菩提心两种,关于菩提心的具体修法,可参考五加行的讲义,即是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万行所积累的资粮,尽早成佛救度众生。
这四句应合起来念三遍,第一遍是发起,第二遍是增上,第三遍是稳固,在这基础上,为了使这发心更坚固,再念一遍生起四无量心的偈子: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皆空性中
般若空性时诸佛之母,诸佛无一例外均因彻证空性而成佛,我们在修净土的过程中,初学者可将阿弥陀佛当作实有的佛祈祷,西方圣境当作实有的境界来希冀,此土的烦恼痛苦当作实有的苦痛来厌弃,这样虽然较不容易调整自心,与上师阿弥陀佛相应,但只要坚持不懈,无疑也还是可以因阿弥陀佛的无边悲愿而得渡,而已有闻思,对空性已有认识的人,则可以结合佛所着重弘扬的般若空性进行观修。空性怎么修呢?有上师指点的人,可当下安住于无生的大空性中,也可在空性的基础上,再按莲宗截流大师所说:“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进行观修。一般的初学者,则可以通过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家都做过梦,而且知道梦境都是虚幻不实的,而我们现在的状态其实也是一场梦境,因为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既然是梦境,那么周围的房子、人物、自己的身体、感情,这一切的一切本来都如镜中花、水中月,并不实在,只是我们自作多情,太当真了,结果反把自己给套进去了,再进一步观察,梦众的一切,在醒来后,连那虚幻的相状也找不回来,也就是说,我们所见到的这些虚幻的山河大地等,在已觉醒的佛陀面前,也是连其相状也不可得的,即世俗万法为本来空性,空性中本净,无不净的显现,因此宽松下心来,不用去理会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等你安住到位,空性就呈现出来了。这个方法因为借助了我们所熟知的梦,故无论是哪种根机都很容易获得经验,不但在修行时,我们在平时行、住、坐、卧中,都应提醒自己这是一个梦,慢慢习惯后,你会发现怒气可控制了,怨言少了,病痛也少了,人缘变得融洽起来了,佛法的甘露就真正品尝到了。观一切法空性是这个仪轨正行修法的第一步,比较重要,根据上面的引导,大家都会感到并不困难,因此应认真练习,不能马虎,否则如果将这一句很快地念过去,不思维内容,便不会体验到这个仪轨的殊胜性。
当修周遍慈悲心
如果证悟了彻底的空性,心中便显现起无缘的大悲心,便会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那样无勤、任运地度化众生,初学者通过闻思正确地理解了空性,或通过修行获得一定的证悟后,知道在空性中,一切都是那么无牵无挂、洒脱自在,这时再看那些同样也处在空性中,但因无端的执著而在轮回的幻化网中承受着各种各样痛苦煎熬的众生,心中便自然会生出由衷的慈悲心,同时通过佛的教诲,知道一切众生曾作过自己的母亲,知道了他们都对自己有一份特殊的恩德,因此更希望能拔除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把他们引导到他们本来就具有大安乐的空性中去,以回报他们的恩德。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对已证得大空性的菩萨们的悲心有一段绝妙的譬喻:父母对出生不久的孩子疼爱有加,孩子不谙世情,用手击打父母,父母非但不生气,还转而加深了对孩子的爱怜,菩萨也是一样,视众生如婴儿,众生对菩萨越打骂,菩萨反更增加了对众生的慈爱关怀。我们初学者要做到这点颇不容易,但这是我们的目标,在现阶段,我们至少应做到少侵犯、少触恼别人,时时将心比心,试着将自己与他人的位置对调一下,多想一些别人的难处,多按《入菩萨行》“忍辱品”的要求去做,每天晚上反思一下,自己今天有哪些言论、哪些行为损害了他人,是否应向他人道歉,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争取使冒犯他人的次数有明显的减少,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慢慢培养自己的慈心、悲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下面的观想、持咒达到最大的效果,真实实现“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的誓愿。
龙树菩萨几乎是后代密宗、禅宗、中观等所有法流的祖师,以中观庄严了南赡部洲,他在圆寂后也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佛陀在《楞伽经》中也曾专门作了授记:“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
如是空性悲心中 万物皆成极乐刹
前面修练了空性,增强了修行的信心,减少了观想的难度,去除了浮躁不安的心理,又在空性中现起了慈悲之心,发起了真实救度众生的心念,在这种祥和、慈爱的心态中,在将周围的事物观想为清净、美妙的极乐圣境(具体可参照《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经论中的描述,此不赘述)。对空性有所认识,对极乐圣境比较了解的人,可在一刹那中,在心里幻想出一个具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金沙布地、宝珠严饰的极乐刹土,若空性尚未修到位的初学者,可先静下心来,消除对外界的执著,再按经中所示幻观出一个小的极乐刹土,再将其慢慢扩大,最后极乐刹土充遍了所有十方世界。观想的目的,一是加深对极乐世界的感性认识,增加信愿的熏染习气;二是为下面如理持咒作好准备。因为在这种清净的观想中持咒,容易与佛相应,获得佛殊胜的加持。
有人会问,我们娑婆世界这么秽浊不堪,把它观想成如此清净的极乐刹土怎么应理呢?其实这并不矛盾,观想清净的极乐刹土一方面是为往生作准备,因为观想佛相与圣境可以积累起许多福报,尤其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其无边悲愿与福报所感得的一个清净刹土,是最理想的修行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把一切所见、所闻、所觉、所知都观想成极乐刹土,可以极大地增强修行人对极乐净土的欢喜心与往生的习气,同时减少对娑婆世界各种无意义琐事的沾染与执著习气。另外,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及上师阿弥陀佛看来,阿弥陀佛即是我们自己的究竟本性,娑婆世界的本质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关于这一点,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及《定解宝灯论》对第六问题的论述中有详细的介绍,又比如传灯大师在《净土生无生论》中说:“一真法界性,不变能随缘,三身及四土,悉由心变造。”又云:“西方极乐土,去此十万亿,与我介尔心,初无彼此异。”可见这样的观想不但不矛盾,更有其必要。
莲月垫上自心舍(ZA:) 由彼发光成二利
在殊胜美妙的极乐世界中央,有一个由洁白的八叶(或十二叶)花瓣、红色的花蕊所组成的莲花座,莲花座上铺垫着一轮皎洁明亮的满月,月亮上方,有一红色的种子字(ZA:)字,闪闪发光,作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的二利。
舍字是阿弥陀佛的种子字,代表了阿弥陀佛五种功德中意的智慧,阿弥陀佛从其心间的舍字发光,而变现出了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师等报化身,实则他们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种子字是诸佛精华中的精华,恒时不断地在作上供下施的事业,具体的功德、功用可闻思麦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这个舍字,同时也是我们的自心,因为我们自心的本性与上师阿弥陀佛的自心无二无别,因为心无形相的舍字这一方便来代表。
其变自成出有坏 阿弥陀佛身红色
代表我们自心的舍字在一刹那间变成了通身红色的出有坏阿弥陀佛,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庸常不净的身体在一刹那间变成了上师阿弥陀佛的相好身,端坐在白莲月垫上。如果平时常对金刚萨埵佛尊、观世音菩萨等本尊作祈祷,这时便可将平时所熟习的本尊在刹那间变化成上师阿弥陀佛。上师阿弥陀佛具有无量的光芒,又在“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在显宗中,上师阿弥陀佛显现金色相好身,在密宗中,因上师阿弥陀佛位于西方,故在五方佛中显现为红色相好身,就像东方的药师佛常示现为蓝色一样。出有坏是梵语“薄伽梵”的意译,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出”是超出、超越,意即佛超越了痛苦的轮回和小乘灰身灭智的涅槃二边,达到真正的实相;“有”是拥有、具有,即佛拥有超然卓立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的功德;“坏”是摧坏、摧毁,即佛已摧毁了一切的二障(烦恼障、所知障)和四魔(烦恼魔、蕴魔、天子魔、死魔)。而阿弥陀佛在这无上的功德之外,又特为十方众生开出了简便易行的往生法门,使无数众生,尤其是五浊恶世中的众生提早免除三涂八难之苦,在极乐世界亲受诸佛菩萨的教诲,精进修行,即身成就,故我们更应感恩、皈敬。
《高僧传》中说:唐朝法照大师,在衡州云峰寺时,勤修不懈,亲蒙文殊菩萨以威神摄入五台圣境。大师亲礼文殊菩萨,并问:“佛法浩瀚,修何法门,最为其要?”菩萨说:“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令无休息。”问:“云何念?”说:“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并伸出金色手臂摩顶授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速证菩提。”大师欢喜作礼而退。于是笃志念佛,誓生净土。忽然一次见到一个梵僧佛陀波利说:“汝毕已就,后三年华开矣。”三年后,大师给大众说:“吾行矣。”端坐而逝。
一面二臂定印上,持着充满甘露钵
两足不变跏趺坐,三种法衣美妙身
圆满一切相随好,圆觉五身胜本性
这是阿弥陀佛的形相,我们可以借助于佛案上的佛像进行观想。佛的形相,同时代表着佛陀的功德国,阿弥陀佛是一面二臂,观世音菩萨有时就可观为一面四臂,或千手千眼等等。“一面”代表了阿弥陀佛远离戏论的法身功德;“二臂”代表了佛方便与智慧的功德;“定印”代表了方便与智慧融为一体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定印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甘露钵”代表了能满足一切众生的甘露一般的深广教法。“两足不变跏趺坐”代表阿弥陀佛不变动地安住于轮回捏 无二的平等性。“三种法衣”是祖衣、七衣、五衣,作为阿弥陀佛美妙身相的庄严。观想力较好的人,这时还可观想在上师阿弥陀佛座下,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无量圣众围绕听法。
观佛像的方法前面已提到,在观阿弥陀佛佛像时,应把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的佛身与其功德结合起来,观想出一个栩栩如生、亲切而又慈悲的阿弥陀佛来,这样才会容易感受佛陀的加持。
“圆觉五身胜本性”便是佛陀的功德。“圆觉”是指佛已获得了圆满的觉悟,“五身胜本性”是十方诸佛都具有的法身、报身、化身、菩提身、不变金刚身这殊胜的本性。
在西藏的大德乔麦仁波切,一生通达大乘密乘的经续论典,并造了广为传诵的《极乐愿词》,劝有缘众生往生极乐。虽然大师显密内义全已了然于胸,但是在显现上,专志往生净土,在他临终时,以大神通智慧,偕着自己的母亲、侍者及自家的犏牛和狗等牲畜,不舍肉身直接飞往极乐世界。
现而无有自性者
以上极乐刹土、莲花、月轮、种子字、阿弥陀佛都是从空性中自然显现的,没有任何质碍,因此是“现而无有自性”,即有无穷的显现,但没有一丝实质的障碍,历史上莲花生大师示现的就是这种现而无有自性的光蕴虹身。初学者可以按前面介绍的梦境进行观想。
心间月上红舍(ZA:)字 根本咒文右围绕
在阿弥陀佛的心间,有一个大小如芥子般的扁平、洁白的小月轮,在小月轮上有一个微细的红色(ZA:)字,舍字周围
有右向(顺时针)排列的阿弥陀佛根本心咒咒文,所有的咒文都是竖立的,嗡字在舍字的前方,这个仪轨中的咒轮,是静止不动的。
把月轮、种子字与根本咒轮观想得很微细,目的是有效地帮助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观想得越细,摄心的效果就越好。
由其发光诸善逝 如同所修迎请入
乍、吽、瓦m、火
观想咒轮发出红色的光,光芒照射着十方诸佛菩萨,把他们从各自的刹土中迎请来,一刹那间他们都变成了上师阿弥陀佛,就像空中的雨滴纷纷落入在了大海中一样,融入了刚才我们观想的上师阿弥陀佛之中,并同时念乍、吽、瓦m、火这个迎请咒,这个咒语大致可理解为迎请、融入、变成无二、融为一体。
咒文发光作二利 色现清净无量光
声响清净心咒音 意聚清净五智慧
诸佛都总集到上师阿弥陀佛之中后,皱轮放射出万仗的光芒,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以积累自己的往生资粮,接着又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观想,即:一、观想一切色,能见的山河屋舍等器世界为极乐净土,一切能见的人、畜等众生为上师阿弥陀佛的身体;二、观想一切能听到的风声、雨声、水声等及人、畜的声音等,全部变成心咒的清净音声;三、观想众生的心,即第六意识全部变成清净佛陀的五种智慧。上根者可直接安住于这种境界修行,这是较为了义的修行,而中下根者,一直以这种方法练习后,也有很大的必要,即是增上对极乐世界的熏染习气,因为在临终时,前五根已逐渐失去功用,这时最为关键的便是生前所积累起来的信愿的习气,有了平时日积月累的熏染,这时便会依此惯性自然忆念起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而蒙获阿弥陀佛的垂怜接引就像一个在水中挣扎的人,被人抓住头发后,不由自主地被拖出水面救到岸上一样。
《高僧传》中记载:唐朝少康大师,从小出家,通达经论,善护毗尼,大师在乌龙山建净土道场时,每逢斋日,善信毕集,便升高座高声念佛,大众也跟着一起念佛,此时大多数人都可见师念佛一声,一佛从其口中出,十声十佛,犹如贯珠。大师说:“你们能够见到佛的,必得往生。”大众都很欣慰。当然也有不见佛的,自愧业重,便更加精勤。一天,大师忽然给大众说:“当于净土起增进心,于阎浮提生厌离心,汝等此时见我光明,真我弟子。”于是放异光数道而逝。
大乐之中念心咒
嗡 阿弥德瓦 阿依斯得吽舍
这里所讲的大乐,并不是一般世俗的快乐,而是我们的心安住在空性光明无别的定解中,证悟了实相,在实相中,一切色现、声响、意聚都是佛的身语意,而其三门的本性又不是实有的,为本来清净与平等无二的胜义谛本性,这样就断除一切痛苦的根本因素,没有任何痛苦,故叫大乐。在这大乐境界中念诵“嗡 阿弥德瓦 阿依斯得吽舍”。
不论显宗密宗的净土修行者,都应具有猛厉的信心。对上师阿弥陀佛生起真实信心时,会汗毛竖立、眼泪直流。为什么要具足信心呢?在《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尤其对于依靠他力净土法门与大圆满法门来说,信心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澫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又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动,雨打不湿,如同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依教证可知,能够往生与不能往生,全凭信心与愿力的有与无。因此凡欲往生者,对上师阿弥陀佛及殊胜的法要生起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同样,《无量光佛净土功德庄严经》中宣说了往生净土四大因,即忆念阿弥陀佛;积累善根;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乐。麦彭仁波切在中引述了这四大因,并又引用佛经强调:“总之,对佛起信(信)及对净土生起往生之意乐(愿),此二极为重要。若具此二者,则能往生净土。”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能帮助信愿增长的方便是无常观,无常观是佛所开示的对治对世间贪著的最直接的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修行人往生的信愿,如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巴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等对无常观都有极为剀切的开示,近代的印光大师时时提倡学人以无常观相警醒,不忘求生西方之念,如云:“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耶?”并在室中,挂一大大的“死”字,以为自警,亦为后人效范。
四大假合的肉身无有任何坚固的实质,于何时何地无常大鬼到来没有谁能把握,我们的寿命自有生以来根本就无有增长,时时刻刻在减少之中,犹如流水一样,刹那不停,一年中十二月,一月中三十天,一天中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六十分钟,分分秒秒从不停息,我们就像屠宰场中的牛羊,步步逼近死亡。如《无常经》中说:死亡来时,无论是空中、海中、山中一切所处都不能避,初劫、中劫、末劫一切时中无有机会不死,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身体,丰富的财宝,无碍的神通、辩才,高效的药力,灵验的神咒,都不能抵御死亡。命将终时,哪怕长寿佛灌顶、药师佛送药,都无济于事。
人们在死期到来之时,只能空手离开人间,大家都去过尸陀林,见到过一具赤裸裸的尸体摆在尸陀林的大石台上,令人望而生畏,昔日的权威、美貌、强健、富足此时都已不起任何作用,一群秃鹫围食之下,二三分钟后便已成一具白色骨架。
由于人的本能有强烈生存的欲望,故对死亡有极大的恐怖心理,而且死亡后无有伴侣,只有自己独自一人漂泊于中阴界,所能依靠的,只有佛陀的正法。因此应遵循噶举大德噶m巴的教导:“现在就应该去畏惧死亡,死期来临时就不会感到恐惧。”发起今日必死的心,不去作今世无意义的事业,就像一个人有很多怨敌,须时时防备,以防突然遭害。佛陀曾说:“诸比丘人寿短促,不久便至来世,故当作善,当行梵行。”又说:“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一日一夜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一日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一顿饭食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咀嚼吞下四五团饭食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此等称为住于放逸比丘,迟缓的修习为漏尽而念死。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咀嚼一团饭食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一呼吸或出入息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此等称为住于不放逸比丘,敏捷的修习为漏尽而念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大自然带给了人类取之不尽的物质条件,而又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可怕的,巨浪所到之处,推倒房屋,淹没庄稼,卷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而我们弱小的生命在面对强大的自然灾害时,表现出来的只有惊恐和无助。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自然灾害的儿童就约有三万人,有的人认为死亡是老年人的事,我年纪还轻,但黄泉路上无老少,古德不是已教诫我们“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了吗?
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刹那之间将整个唐山市变为一片废墟,无有一所房屋幸免,时间大约在凌晨四点钟睡梦中的男女老幼共计二十万人死于灾难中,这正如怙主龙树菩萨所说:“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被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
近期台湾省以台中为中心发生大地震,震级为7.3级,死亡2000多人,余震6000多次,无家可归的有几万人,整个台湾省人民不敢居住在家中,只能在露天中住宿。
从以上外在的因缘中,显然可见死缘众多死时无定,再看一下我们的身体,《法句经》中说:“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嗔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祸患之源。”我们贪执的色身本是众苦来源,同时其本身又极其危脆,外不能抵御寒热、击打,一点点的伤害也会导致死亡,如同水泡,微风拂过随即消失,内不能抵御四大不调而引生的疾病死缘,哪怕轻微的病因也会死去,还有人与非人、魔鬼的损害,猛兽的吞噬,火灾、风灾、水灾、地震、饥荒、瘟疫等等灾难的围绕,有时为了生活而奔波时,生缘却变成死缘。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人住死缘内,如风中之灯。”就是说人的寿命无常如同旷野中的一盏灯,四面八方吹来的风都会使其熄灭,所以说死缘众多,活缘极少。清朝的朗然尼师,幼小时见嫂嫂产难之苦,发誓不嫁,后出家净他庵,专修净土,闲时忙时从不间断,七十一岁时,告诉她的徒弟说:“我在三个月中三次梦见宝池,自己跏趺坐在莲花中,往生肯定有缘份。”说后无病坐逝。这就是真实畏惧死无常,而放下一切,求得往生的最好例子。
不但在这一期生命的尽头,有一个大无常正等着我们,就是在这一期生命中,我们也无时不感受着各种无常的变化。《佛说无常经》说:“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此经中还说:“譬如路旁树,暂息非久停,车马及妻儿,不久皆如是,譬如群宿鸟,夜聚旦随飞,死去别亲如,乖离亦如是。”说明一切法因缘所生,缘灭则法灭,都是暂时性的,即使妻儿也如同旅店中的客人,有缘则合无缘则离。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时节迁移四季交替,由于无常本性,有谁能留得百花争艳的季节不变呢?一年中春夏秋冬交替变迁,也是在显现无常的真义,春天来时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此时冰雪融化,树上枝条抽出新芽,土地上钻出嫩嫩的小草,细雨绵绵滋润着大地,祥和的春风拂面时让人心旷神怡,整个大地洋溢着勃勃生机,夏天到时,草地上一片青翠,到处开满绚丽多彩的鲜花,小蜜蜂在花丛中上下飞舞,河中的小鱼悠游自在,小鸟在茂密的树林中欢快地歌唱,优美的大自然风光如同天界的乐园。当秋季来临时,一片片树叶随秋风飘落,百花丛已失去了夏日的绚丽,渐次凋谢,清晨一层浓霜覆盖大地,秋风吹起,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夕阳下的原野已是一片凄凉影象。冬季时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同刀割,手指被冻得粗肿疼痛,河面上结起了厚厚的冰层,大地被冻得坚硬如石,皑皑白雪铺满山川,空中的太阳已失去昔日的炎势,枯草在寒风中摇摆,往昔勃勃生机已不复存在,夏日里百花争艳的绚丽场面已成为回忆,如是春夏秋冬因时节不同而转变更替,前后不同的显现都是无常的本性。
一切积聚终将散尽,许多人上半生受用圆满,下半生一切财产受用耗尽饥饿而死,就像在1997年发生的大股灾,股价突然下跌,使昨天还是腰缠百万的大富翁,今日已成了负债累累的穷汉,由于无法偿还,被迫跳楼自杀。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帕荡巴大师以前教诫当热地区的人们时说:“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现在共居一处的师徒、父子夫妻、道友等和睦相处,但最终无有方法不分离,如果死亡无常到来则马上分手,所以与任何人相处都应当以慈悲心相待,结下善缘,成为自己修习佛法的增上缘,不伤恼别人,这也是作为修行者应当重视的修法。
同样亲怨也是无常的,我们无始以来所结怨亲无量,尤其是现在,人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亲朋好友亲密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互有抵触,于是怨气逐渐郁积,导致不少亲友最后都冷冷地分手,甚至反目为仇,而怨敌有时却又莫名其妙地会变成亲人。从前阿罗汉嘎达亚那(迦旃延)尊者去化缘时,看到一施主怀抱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还用石头驱赶正在咬鱼骨头的一条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鱼正是施主父亲的转世,母狗是他母亲的转世,怀中的孩子是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敌转世偿还宿债,于是尊者感叹道:“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世间人们追求安乐而厌弃痛苦,但苦乐往往不随人们的意志而转变,有的人上半生贫苦而下半生时来运转,生活安乐;也有以上半生安乐度日,下半生穷困潦倒。有的人追求快乐却偏偏运遭华盖,饱受沧桑,也有在受苦时反获得意外的收获,而获得快乐。
有的人上半生杀生无量而下半生修法忏悔而往生净土;有的人上半生精进修法而下半生放逸傲慢,临终无法得到佛法利益,有的修行者内心中稍微有一点修法功德,受到赞叹,心生傲慢,逐渐的修法功德消失迨尽。故米拉日巴大师教导修行人应远离尘嚣,矢志不移:“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
从以上列举的方方面面看来,世间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长久,故佛在《杂阿含经》中说:我以一切行是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受悉是苦。人们在这无常中终日追求的五欲享受,哪里会有真正的快乐,只有像喝盐水止渴的人,会越喝越渴寿命的短暂,如闪电飞瀑,转眼将是来世。反观我们却被太多的世事缠绕身心,浪费了宝贵时间,这样活上一百年,时间也还是都被虚度浪费,因此应该生惭愧心,下决心一定从此时此地起努力修行。
噶举派一位大德曾说过:“如果死无常没有在自己内心生起来,就是:‘密集’大法也未为深,内心生起死无常时,哪怕三句皈依也是很深的。”我们希求即生解脱,证悟无上光明大圆满或往生清净刹土,但若贪著世间,一切修法都将只成为形象,就像一个木头人穿上华丽的衣服,没有实质。佛陀曾说:“我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随自转。”真正的修法人不会对自己不负责任,不会将生死大事当作儿戏,而且发真实的信愿,一心一意祈祷怙主上师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这便是修习无上大法,是真正的自利利他。索甲仁波切一断对无常的开示发人深省:“你真正了解和体悟无常的真义吗?你已经将无常与每一个念头呼吸与动作相结合,因而改变你的生活了吗?请你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是否每一刻都记得我正在步向死亡,每个人、每一样东西也都正在步向死亡,因此时时刻刻都能够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我对于死亡和无常的认识,是否已经迫切道每一秒钟都在追求开悟?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就算真正了解无常的真理了。”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一再劝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同时,再再告诫我们不能造下往生极乐世界的两大障碍:五无间罪和诽谤正法。对于已入密乘的人,还要加上不能破根本三昧耶。五无间罪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轮僧,后二种在佛去世后便已不可能造下,第三种因后杨示现为阿罗汉的极为稀有,故也很难造下,前二种在一般有良知的人也不可能去造最应引起我们警惕的是诽谤正法和破三昧耶。关于诽谤正法及其过失,佛在《地藏十轮经》第三品“无依行品”中有一段极为明确的开示:“复次善男子,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随恶友行,善根微少,谄曲愚痴,怀聪明慢,于三宝所无淳净心,不见不畏后世苦果。此有一类,于声闻乘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缘觉乘法,及大乘法,毁訾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复有一类,于缘觉乘,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及大乘法,毁訾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复有一类,于大乘法,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缘觉乘法,毁訾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如是等人,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破三世佛一切法藏,焚烧断灭,皆为灰烬,断坏一切八圣道,挑坏无量众生法眼。”在第四品“有依行品”中佛重又强调说:“善男子,如来无有所说名字,言说音声,空无果者,无不皆为成熟有情,是故一切毁谤如来所说正法,坏诸有情正法眼罪,过诸无间、似无间等无量重罪,若有于我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所说正法,谓依声闻乘所说正法,或依缘觉乘所说正法,或依大乘所说正法,诽谤、遮止、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当知是名谤正法者,亦名毁灭八圣道者,亦名破坏一切有情正法眼者,如是之人既自习行大无利行,亦令一切有情习行大无利行。”
《遍摄一切研磨经》说:“曼殊室利,毁谤正法,业障细微,曼殊室利,若于如来所说圣语,于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诸谤法者,由谤法故,是谤如来,是谤僧伽。”从教证而知,谤法的罪相非常地细微,只要论及法义时,语言未经观察,便容易造下谤法罪。《三摩地王经》中说:“若毁此瞻部洲中一切塔,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若杀尽伽沙数阿罗汉,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杀一阿罗汉即堕无间地狱受苦无量,何况杀无数罗汉之罪?而谤法之罪比这还更重要。佛法是佛陀及诸大圣者为我们各种根机的弟子所开示的圣教,无一不是甘露、醍醐,我们在学佛之初作三皈依时,皈依法宝便包含了从小乘、大乘显宗、大乘密宗的一切佛法,而没有将任何一种佛法排拒在外,《四十二章经》记载了佛曾说过的这么一句话:“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悦,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又有“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以上经文为极清楚明了,大家应再三研读,牢记于心,若有师心自用,以狭隘的情见妄测、评说圣教时,即应立即警醒。或有人想:虽然从上面的佛经教证衡量,我以前所说的一些言论已属谤法,但当时不知谤法之过,不知者不得罪,该不会有大罪吧?但佛经中指出谤法之罪时并无有此不知者不得罪的开许处,故凡已造谤法罪的人,必须毫无隐瞒,诚心发露忏悔,以此忏悔力,再加以猛厉信愿,或可尚因弥陀悲愿而获救度,否则只有亲堕无间地狱,消除此业,别无他途。
仪轨的正行到此结束,下面是后行发愿回向:
愿我迅速以此善 成就无量寿佛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 悉臻彼等之胜位
这是回向偈(仪轨下面有“其后回向发心愿”,但无专门的回向偈,故此处从别的仪轨中引用了这一回向偈),即愿以此善根,能迅速成就无量寿佛的功德,同时令一切众生,都获得同样的果位。这里的发愿修成无量寿佛,同时已包含了发愿在临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关于回向,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言回向发愿者,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又说:“心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犹若金刚,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之所动乱破坏,唯是决定一心,投正直进。”同时此处也可加念各类净土回向文,以及《普贤行愿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等回向文,龙树菩萨曾说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可诵《普贤行愿品》中的“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二颂,同样可以得到大乘的回向功德。上师法王如意宝的《胜利道歌》在最后也劝人回向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说此善根愿诸众,解脱轮回深渊境,有缘弟子令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净土学人的回向,就是把一切积资忏罪的资粮全部存入极乐世界的银行,到自己临命终时,悉皆取出,以顺利往生极乐世界。否则,若不回向,则在生起猛厉嗔恚、邪见等烦恼时,就极易烧毁自己的善根,所以应发愿供养、回向自己的一切善根,愿无边有情得以快速往生,故请佛陀无相银行帮我保存,不会怕谁偷了去,不怕烦恼烧毁,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故此,做完善业后马上回向,何乐而不为呢?!同时,在作完其余善行之后,也应像印光大师所开示的那样:“无论诵何经,持何咒,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宗之宗旨。”
一十一字根本咒,三十万遍得悉地。
《大威德续》中说:“或是愚笨坚信者,彼修所得诸成就。”又说:“坚定信心而修持,设若虚空成无有,然咒悉地无不成,世间诸天与仙人,所说明咒亦不欺,况说远离欲贪者,所说密咒之行持,过去未欺当不欺。”即只要以坚定的信心念诵密咒,必定可获得悉地,即使是只具世间禅定的天人、仙人,他们所说的明咒也可产生实际作用,则更何况是佛的咒语呢?如果已具足信心,即使未能完全按仪轨如理修持,只要念满心咒三十万遍,就一定可得成就,往生极乐世界(法王从严要求,让我们增念一百万遍的“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在这个仪轨后面有两个印作为证明。 一个是法王的上师永单加措及吐单曲配的印,这是很有加持的。下面那个印是法王自己的印。通过盖这两个印,主要是引证:如果任何人修这个法,远离五逆与谤法罪,专心以三门念诵心咒三十万遍,此人一定往生极乐,担保人就是法王与传承上师。
关于修行净土的验相,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总结说:“总之,首先了知往生功德和能够往生之理后,日夜不断,励力勤修,一切善根皆为往生净土而回向。若如是行持,则上等者,于今世能亲见啊弥陀佛,并得授记往生彼刹之相;中等者,获得证相试加持;下等者亦于梦中能见净土和啊弥陀佛,此即往生之善根习气故,如是细微之意乐习气能作往生之因,是因佛陀之誓力故。”
在《净土教言》中麦彭仁波切接着又论述即使未生起此类明显证相,也可因为坚定的信愿往生,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若虽未得如是明显之相,但由于今生发猛厉之信心与意乐者亦可往生,甚至于临终之时,使闻佛号,并对此起信愿者,亦能往生,因临死之际,所缘诸心识,皆具强力,并依啊弥陀佛之殊胜誓愿力故。在中阴之时,若能意念佛号者,亦能作立即往生彼刹之因,因于中阴之时,其容易转变,并佛陀之誓愿极具强力故。是故无论于今生、或临终、或中阴时,皆当修行此要,乃极为重要也。”
《佛祖统纪》中讲:唐朝的善导大师,精勤礼念,每入室常跪念佛,非力竭不休。虽然寒冬腊月冰冻的天气,亦须流其口出,十至百千,光亦如之,人皆能见。大师若出室,则演说净土法门,无暂时不为利生事,虽然成就极胜,但三十余年未尝睡眠。除了沐浴外,从不脱衣,护持戒品丝毫不犯。绝意名利,离诸戏笑,每到自己独行之时,不与人共行,恐谈世事,妨修道正业。临终时登上寺前榴树,向西方祝愿而说:“愿佛接我,菩萨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养。”于是端身站立而化。`
佛现摄于无缘中 其后回向发心愿
观想上师啊弥陀佛与极乐世界悉皆化为光明,最后一切都容入无缘的大智慧空性中,其后在此境界中回向发心愿。上根人可以安住于这种境界中,无缘回向,中、下根人则可以按上面的回向偈诚心回向。
消除现世非死亡 来世极乐深捷径
这是这个仪轨的不共同利益,通过修练上师啊弥陀佛修法,就能够消除一切世间的恒祸,如地、水、火、风四大的灾难及车、船、飞机等失事的灾难以及刀、兵、饥馑等突然死亡的灾难,直到来世自己往生极乐,获得无量寿,得一切自在,得一切佛庇护,根本遣除一切违缘,所以这真是甚深快捷的成就门径。
据《佛祖统纪》记载:宋朝时有位慈云大师,最初时他学习戒律,继之研究天台教观,勤苦自励。后往宝云寺行般舟三昧,积劳呕血,两脚的皮都裂开了,然而他却以死自誓。夜里梦见观音菩萨手指其口,牵引出很多虫,并灌以甘露,顿觉身心清凉,病患顿失,慧辩无碍,于是发誓往生西方。临终前,略示生病,不求医药,仍为大众讲说法要,以一住香的时间礼佛,请佛证明往生极乐,至晚上坐脱。
是故具缘当修持
这里面的具缘,是指所有对净土法门能产生信愿的人,因为本仪轨适合在修行人中占绝大多数的中、下根人,同时也有适合上根者的修法,针对末法众生分别心强,疑惑重的特点,通过引导,将分别妄念转为寂止,将疑惑转为信心,达到万修万人去的目的。
在二百年前,大成就者菩萨金刚就曾按“五圆满”预言,在“单金”神山与“啊拉达则”神山中间的“喇荣”沟,将有位莲师化身的大成就者明为“晋美”,给四众眷属传授佛法,他的事业将充遍世界个个角落,凡与这位大成就者结缘的人都能往生到极乐世界。现在法王因这个授记,出现于世,这是诸佛菩萨的慈悲与众生福报聚合的结果,是末法时代中一个稀有的奇迹。正如菩提金刚大师所授记的,上师法王如意宝弘法的最大心愿便是使所有结缘的众生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学院里,每天的讲法结束后,念诵《普贤行原品》回向时,法王要求最后将所有功德都回向到使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每年今秋,学院里都要举行极乐大法会,在法会上,法王进行阿弥陀佛的灌顶,讲说净土的经论,与大众一起按《极乐捷径》的仪轨修持,并同时派活佛、堪布在藏区各地举行极乐大法会,劝导所有的信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已举行过的大法会中,规模最大的有三次,一次是在喇荣沟山脚下的大草坝上参加者累计达40万人,一次在新龙,累计达到目的50万人,一次在康定,累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60万人,每次都云集了从西藏、青海赶来的喇嘛、牧民、农民,他们所发愿念诵的啊弥陀佛心咒多达数万亿,并在法会中,经法王开导、劝说,化解了许多民间的宿怨新仇。法王在去海外弘法时,所到之处也都传授了这个仪轨,并劝所有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并且在一次讲法中,法王对藏族的居士说:“你们一生中所造的恶业不少,今生更应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苦难,凡与我结过缘的人,因信愿不足或业障过重,今生未能如愿往生,无论下一世你们转生到哪一道中,我都将化身到你们身边,度化你们直到你们往生极乐世界为止。”当时,藏族居士们感动的泪水直流,久久难以平静。
沙玛耶!
沙玛耶表示此仪轨是密法,但法王如意宝已特殊开许无论是否得过灌顶与传乘的人,都可按此仪轨修持。
能仁王土单加措抄于列绕朗巴之伏藏原文也。
能仁王土单加措即第十三世DL喇嘛,他当时请列绕朗巴大师到拉萨遣除违缘。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