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居士:生病了,怎么办?
我们带着爱,带着感情,轮回到娑婆世界,每个人都会生病,就连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也向世人示现生病这一生理现象。 经常遇到佛友提问,我为什么会生什么病,是不是我的业障太重了,佛教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治好我的病,或者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让我的疾病痊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生病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对此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象任何事物一样,生病也是有缘起的,也要经历开始、发展到消亡这一过程。 从佛教方面来看,简单来说生病是由四种原因引起的: 一是:四大不调引起的。佛教说的四大是“地、水、火、风”,四大是佛教对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形象比喻,单就我们人体而言: “地”可以指人体内的骨、筋、肉、脂肪、内脏等固体物质。地不调,会产生内脏的器质性、功能性病变,还有骨折、肿瘤等。 “水”可以指人体内的血、尿、唾、体液、汗、精液等流体物质。具体可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等。 “火”可指人体内的热度,指维持正常体温的系统。此系统一旦紊乱,体温即会不正常。 “风”可指人体内的呼吸系统。若此系统不调,人体就会缺氧,就会出大问题。 如我们生活没有规律,穿着不小心等都有可能引起四大不调。 二是:饮食不当引起的。俗话说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吃喝不当也可以引起疾病。如我们过多地吃肉,会引起一些如糖尿病、肿瘤等富贵病。 三是:鬼神做乱引起的疾病。如附体、精神病等。如练外道功法,鬼神控制,如果放弃,他就会来找麻烦。这类的鬼神多毫无悲心、邪恶无比,与人间的恶人没有什么两样。你若惹了他,碰了他,或是骂了他,甚至哪怕是无意之中伤害了他们,就要大祸临头了,轻者灾难重重,重者就会搅得你寝食难安,甚至家破人亡。 四是:业力牵引而引起的疾病。我们久远劫以来,由于杀、盗、YIN、妄、酒等不当行为,引起的疾病,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第一种和第二种原因引起的疾病,我们也称为生理疾病,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整,如减少肉食或不食肉,规律生活,同时积极求治医生,医药医治这类疾病,是相当有效的。 第三种和第四种疾病,虽然医药很难起很好的效果,但我们首先也应该求助医生,同时也要用佛教的办法来解决: 1、忏悔。就是真心忏悔我们久远劫以来所造的恶业,虽然我们不知道前世做了什么,冤亲债主是谁,只要我们向冤亲债主真心忏悔,以真诚心与他们调解,希望他们能够原谅我们,他们是能够收到的,只要他们原谅我们了,我们的病就好了。 2、念佛诵经持咒,求佛力加持。一般我们建议要读诵三百遍以上《地藏经》回向给冤亲债主,冤亲债主获得利益了,甚至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我们的病当然也能不药而愈。除了诵经,我们还可以念佛或持咒,只要我们用心了,认真了,对治疗疾病都会有好的效果。 3、发愿做善事。如放生、素食等等。一是因果方面的原因,我们以前做了恶事,现在做善事来补救,如以前造了杀生的业,现在放生来补救等;二是我们做着善事了,冤亲债主看到我们确实变化了,他们心生欢喜了,就会放过我们,原谅我们;三是任何疾病生起或发展,都是有因缘有条件的,我们通过做善事,自己的心变化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自己满身的正能量,鬼神或冤亲债主想靠近我们都很难了,也就是疾病的生起和发展条件都不具备了,当然疾病也是可以痊愈的。以后我们通过修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冤亲债主想找到找不到我们了。所以我们这辈子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断一切恶缘的根本。 生病了,除了积极治病,我们还应当有正确的心态。 首先: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生病,不要怨天尤人。特别是他人生病,不要想着他人业力重,或修行修得不好,因为即使我们自己没有生病,也并不表示自己业障不重或修行就一定比别人好,这是错误的。即使自己生病,也要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生病了,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然后以积极的心态来处理这个问题,该看医生就看医生,该修行就修行。 其次:疾病对于我们修行人来说,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它提醒我们该努力修行了。而且如果我们从不生病,体会不到生病的痛苦,那我们不会深刻认识到因果的真相,继续造恶,而且留恋这个世间,留恋六道轮回,我们何时才能解脱呢?我们在生病的时候,自己能真切体会到生病的痛苦,我们才会切身感受到他们生病的痛苦,自己才能真正生起利益他人的慈悲心。 最后:即使我们得了不治之症,我们对死亡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修行人不畏惧死亡,死亡的真相只是换了个身体而已。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只是我们以人身来到这个世间,要好好珍惜我们这个身体,要认真修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死亡并非全都是坏事情,因为我们不必再经受人生的种种磨难和痛苦,特别因为修行,死后如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更是完美,不仅今生不再受苦受难,以后永远都不会受苦受难。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