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再来,“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今天假如我们的行为举止都不端正,那我们的学问就没有跟我们的言行一致啊。只要我们的所学,心境跟言行不一致,这样的人生就偏掉了,这样的人生慢慢就变成虚伪了。真诚的人生才有意义,才能够感来人和;虚伪的人生,日久怎么样?见人心,骗不了人。而且你行止不端,很可能都招来别人对你的侮辱。“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这个都是很重要。人必自侮而后人才会污辱你;“家必自毁”,家庭一定是内乱了,“而后人毁之”,所谓“家火不烧,野火不起”。所以,这个都是告诉我们要先反思、反省。“国必自伐”,一个国家一定是内部自己不和,冲突了,为了自私自利在那里谋私了,这个时候其他的国家才会有机可乘,“而后人伐之”。所以这个不要自取其辱了,学问要跟生活、跟处事待人接物完全结合,这个才是实学,真实的学问。不然我们一个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行为都不端正,到时候害得这些长辈在那里摇头:哎呀,这下一代真是没希望!读书人应该给社会当榜样才对。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第五,“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孟夫子告诉我们,“学问之道无他”,在那一颗心啊,“求其放心而已矣”。应该是把我们的本善开发出来,这个才是学问。假如我们学历一直在提升,结果我们的心越来越傲慢,那这个就是跟学问背道而驰。我曾经认识一位朋友,他有一个同事,初中、高中都是跳级,二十岁考博士毕业,厉不厉害?很厉害哦,二十岁拿到博士,破例进入大学当副教授。结果,要升教授都没机会,干了十多年都还是副教授。就很纳闷,其他的人比他后面进来的都升了,为什么他没有升?因为他写的论文都是写某某教授哪里不对,哪里不好。哇,他讲的都是一针见血,把每一个人的不好统统批得很准,你看这个能力厉不厉害?很厉害哦。所以当这些教授们一看到是他的名字,马上连看都不看,就把它退回去了。所以他十多年来都升不上去,你看他虽然学历那么高,但是恃才傲物,反而让他的人生形成很多阻力,自己都不知道。
结果后来,我这一位朋友跟他是好同事,就交流了一下,劝他:我看你论文这么写吧,你就把每一个教授的好写出来。结果他这一位同事,听完他这个建议,皱着眉头很痛苦地说:我试试看吧。结果后来过了一段时间,真的写出来了,就把这一篇论文拿给我朋友看。结果我朋友打开来一看,鸡皮疙瘩掉一地。你看那个本来很傲慢,本来都不会称赞人的,突然称赞人家一句话,讲得很不自然,我们听了也很难过。
所以这个连称赞别人都要学习啊,都要从内心,“诚于中,形于外”出来,才会让人舒服、感动,一点都假不了。所以这个要提醒我们大家,我们在这十多年来,我们的心性是越谦卑了,还是越傲慢了?是越贪心了,还是越懂得付出了?是脾气越来越好、越来越有修养,还是脾气越来越大?是越来越理智了,还是越来越意气用事了?是越来越懂得去欣赏、信任人,还是对人越来越怀疑了?学问之道无他,就是这一颗心。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第六,“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我们今天,做事都不懂得遵守这些做人做事的原则,都凭着自己的意气、好恶来干事情,纵使你头脑很灵活,可能都会把事情给搞砸。要能够循规蹈矩才好,这个叫“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第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一个人他的生命当中都有一些机会点;但机会点还没到的时候,你不要去贪求、去攀求。当因缘还没成熟,你去攀求,很累啊,累死你了。然后所有的亲朋好友,看你一定要这么干,也只好帮你干。结果没成熟就干垮了,一垮了自己也受影响,然后家里的人,可能钱财、精神都陪我们进去了。所以人生建立事业,要懂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要急躁。急躁了,想快反而更慢,这个道理大家要会看。包含外在的这一些条件的配合,还有自己德行、能力到了没有?这些统统具足了,事情就水到渠成。所以老人家的话要听啊。
你看有一个卖橘子的,他刚好赶着要进城,他有一点担心,怕赶不进城。刚好有个老者从出城门的方向走过来,他马上跟老者说:“老者啊,我现在进城,赶不赶得及啊?”那个老者说:“你慢慢走,一定赶得上”。诸位同学们,这个老者告诉大家:慢慢走一定赶得上。你听完之后有什么想法?有没有道理?“我快快走都不一定赶得上,还慢慢走”。嗯,不相信。所以他还是依然很匆忙地赶着走,哎呀,深怕赶不上,结果因为跑得太快了,哇,跌倒了。那个橘子掉满地,他赶快要把橘子统统捡回来,然后再赶,哇,砰,城门关起来了。你看,那个老者有生命的经验、智慧,他可以推算到很多情况,可能我们推算不到。所以你看这十无益,对我们人生都是很关键的提醒,我们要珍惜圣贤给我们的这些智慧,好好地去领受、去运用。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再来是“不惜元气”,你家业、事业要好,身体要好,但是你不惜元气,熬夜、喝酒、暴饮暴食,纵使你吃最好的药也没用,“不惜元气,服药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我们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要到人家的财富,然后还在那里假惺惺地,哎哟,去做善人,去布施,这个没有用。民国初年,在上海有一个人是当地公认的大善人。结果,因为那时候儒、释、道三教的教诲,大家比较了解,都知道有前世、有来世,所以行善大家都想说,善有善报。可是后来他呢?暴毙,在一个夜里,突然就死得死相非常惨。他的太太非常不能谅解,说:他一辈子行善啊,结果是这样。哎呀,那行善没有用。甚至于自己曾经盖的桥,他太太都忍不住要去把它拆掉,行善没有用。后来经过一些因缘了解,她的先生以前是山西的一个官员,清朝末年是官员,结果贪了一大笔赈灾的款项。在那一笔款项的背后,是数以千万计的命没有了,饿死了,没有人知道。后来是在因缘当中,去询问到他清朝末年的那些同仁,才确定原来她的先生以前是妄取人财,所以必须得付出那样的结果。
●此生风范长存
负责的老师们请一位长者上台,是桃园县的副县长。当副县长一上台对大家讲的第一句话:我是范文正公的后代。哇,真的是范公的后代,刚才讲完,你看后代就表演给我们看。我们非常欢喜,从副县长对他自己祖宗的称呼,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虽然祖宗离他千年了,但是时时风范都活在他的心中。好,诸位同学们,请问我们在所有学弟妹的心中是什么形象?是什么样的言行风范?我们把好的言行风范留给学弟妹,那个是对我们学校最大的贡献。我们这一生跟这么多的朋友相处,请问我们留在朋友心目当中是什么形象?那个就是我们这一生的价值,以至于我们定位自己,我们给后代子孙做什么榜样。
你看这个“孝”字怎么写?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下一代一体不可分,这个叫“孝”字。但是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人真明白这个孝道,时时怀着感恩祖宗,造福后代的存心。诸位同学们,孝是德之本,是做人的根基所在,请问我们二十年左右的岁月,我们常常提起对祖宗、对父母的感恩吗?我们常常能观照、能期许自己是后代子孙的榜样吗?假如这样的心境都没起来,我们这一生还没找到根,有没有感觉在我们的大学生活好像浮萍一样,不知道在哪里扎根,好像面对明天就是把那二十四小时给它填满。所以真的,立志就好像一条船有了方向,不然真的时光,光阴似箭,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范公他的祖宗范滂有这样的志向,“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后来这个范滂被陷害了,他是忠臣,但是那时候政治比较不清明,陷害了,从朝廷发了文件到范滂居住的地方,然后要去抓拿他。结果督察官拿到了这个命令,在他休息的地方抱头痛哭,他说:我绝不愿意陷害忠良。他不愿意去抓,你看,这都是读书人的这一份道义。结果范滂知道这个监察官不敢去抓他,他不希望他为难,范滂自己到衙门去投案。你看读书人都是不愿意让人为难,更何况,更不可能去占人家一点便宜,我们有一个念头要去占人便宜,那已经不是读书人了。
当范滂到了县衙门去了,表明身份了,这个县太爷对着范大人说:大人哪,我知道你是忠臣,现在被陷害了,我不忍心抓你,这样好了,我县太爷不干了,我陪你逃命,天下之大,我不相信没有我们容身之处。哇,你看那个县太爷,马上可以把他的功名利禄当场就舍掉了。诸位男同学,假如我们因为要追女朋友而跟同学、好朋友吵架,太丢脸了。你看这圣人的榜样是什么?是连命都可以为道义而舍,我们怎么可以为一些小小的利益,就在那里跟几年的朋友冲突哪?这个都是我们的学处,我们要看到,我们跟圣贤人的差距就是那一颗心哪。
所以,当下县太爷真的就要带着范大人去逃命,范滂先生说道:我不能连累你,我走了之后,甚至你、你的家人都会被我拖累,还有我的母亲也会被我拖累,所以我不能这么做。你看,没有自己,只想着父母,想着道义。结果他的母亲知道她的儿子去投案了,母亲就赶快赶到县衙门去,诸位同学们,你们猜猜看,范母到了县衙门做什么?会不会一进去开始大哭啊?不是。范母进去之后义正严辞地对着自己的孩子说道:孩子呀,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他的节义,他又有名节,又留名青史,同时又很长寿,这不一定能够同时具备,你现在已经跟这些圣哲人的气节同名了,你已经无憾了,你安心地去吧。你看这个母亲面临生死的时候,是凛然大义去期许自己的孩子。而她也很清楚她的孩子最放不下的是谁?就是他的母亲,成全儿子这一生的这一份正气,这一份气节。
诸位老师们,诸位同学们,范滂慷慨就义了,请问他的“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这一份志向后来有没有成功,有没有,有没有?诸位同学,我们看事情要看得深远,“莫以成败论英雄”。你说:他已经死了。你看他没有成功,但他的精神留在所有他子孙的心中,留在所有曾经看过他风范的人心中。
宋朝苏轼先生有一天,那时候苏东坡先生才十来岁,刚好他的母亲在看《后汉书》,母亲看到范滂还有范母他们的那一份大义,他的母亲放下了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结果苏东坡一看:母亲你看什么?接过来看了一下,把范滂的事迹看了以后,苏东坡先生对着他的母亲说,他才十岁。他说:母亲,假如我要当范滂,您能不能当范母?哇,我们看了有没有生惭愧心?你看,苏东坡先生十岁就定位自己要当圣贤人,要留名青史。结果他的母亲马上说:你假如能当范滂,我一定能当范母。苏东坡先生后来成为宋朝正直的大臣,看一个人有多正直,看他被贬的地方就知道了,被贬得越远的就是越正直的,绝对不怕生死的。
苏东坡先生的事迹太多了,包含有一次他买了一栋房子,然后刚好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太太在那哭得很伤心,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们家遭遇很多的困境,不得已把自己的祖宅都卖掉了。所以她非常伤心痛苦。结果后来了解到,她们的祖宅就是他刚刚买的那栋房子,所以苏东坡先生当场就把那个契约撕毁了,就走了,非常有道义。所以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诸位同学们,读过这一句没有?这些话都很有意义,我们都把它冰在冰箱里面很久了,拿出来解冻一下了。你看这个就是意义,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受到各行各业人的帮助服务,“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是百工的付出,我们才有这么便利的生活。人时时怀着这种感恩的心,当下人生就是幸福的了。
●自己要对人生负完全责任
你看,我们到餐厅去的时候面对服务人员,面对厨师:谢谢你们的服务。我们感恩,他们也觉得受尊重,很和谐、和乐。假如今天我们就因为赚了一些钱,就觉得很傲慢,我有钱,你们就得替我干。然后人家来服务的时候,颐指气使,口气都很不好,然后服务人员离开我们的桌子在那里:有什么了不起,等着瞧。待会儿下一盘菜出来的时候,先给我们添点“香料”,是吧?你可能那一顿吃回去,哎哟,怎么肚子很不舒服?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对人家傲慢,可能常常就要拉肚子。人生的际遇都是感应,都是自己的心召感来的,所以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完全的责任。
诸位同学,这句话有没有感觉有一点吞不下去?负完全的责任,可以马上接受吗?可以,好。能马上接受,这个是有大善根,对圣贤人的教诲不怀疑。我们从第一天,现在已经到第三天了,诸位同学们,您听到了那么多的经句,甚至于唱了几首歌,这一些教诲您有没有哪一句不了解的,有没有?不过我也觉得很高兴,因为你们一定会在我们之上,那太好了。一定有,我们在讲课过程您一定有一句没听懂,有没有?有。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来问呢?学问学问,要学着去问自己不懂的东西,“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要转经,转经就能提升学问;不能被经转,不把它变成生活,最后我们就多读了些书,长了傲慢而已,是吧?回去之后对着同学说,告诉你我可是听过周老师讲课的,我可是听过蔡老师讲课的,来我讲给你听,那就不行了。学完之后应该去力行,用我们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别人。有没有没听懂的?再来,有没有听了以后不服气,听不下去的?这个道理我不能接受。这些当我们当下没有去领会的时候,那我们可能都在退步了,不进则退,这个道理你不能接受了,你就已经生怀疑了,那我们一对经典,对圣贤人怀疑,很难再提升。
当初在补习班,我在考师资班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是二十六岁了,离高中的课程也好一段时间了,也十来年没有读了,结果去考师资班——哦,你们还没毕业。考十三科,还要音乐、美术、公民与道德、体育,统统要考,考十三科,那个时候只剩四个多月的时间。一个人的潜力太大了,我们那时候已经下定决心,要走上教育的路。其实“知止而后有定”,我们已经认定教育、认定弘扬文化,是我们这一生的志业了,那我们的心就不会再浮动了。所以我就想:第一年没考上,再考第二年;第二年没考上,再考第三年。你看有这样的决心之后,反而四个多月之后就考上了。
但是十几科,每次上课我没有时间复习了,这一堂课听完马上全部就要学会,只要有哪一个部分不懂,一下课我马上跑过去问老师,结果老师跑得比我还快。哦,那个补习班的老师赶场,北、中、南赶场,真的有时候追不上,怎么办?这个时候能不能:哎呀,这老师真是的。一个人抱怨对人对己都没好处,怨天尤人是不理智的,自己“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老师追不到,看一看哪些同学这一科学得特别好,你向他请教,这个都是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案的。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整个学习的状态都是这样,没有变过。诸位同学们,我们一直在强调,学问就是这一颗心,我们的好学心是升还是降?我们对人的恭敬心是升还是降?我们对父母的孝心是升还是降?我们对自己行为的谨慎是升还是降?这个跟年龄不成正比,不是说年龄越大,这些心境就提升了,反而很可能在堕落,我们自己没有警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