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男女之情皆是前世因缘,看看你的感情属于哪种因缘?


 2017/4/10    下载DOC文档    

  用佛法来实现婚姻的幸福

  为了一切众生现世婚姻幸福,发菩提心,信愿念佛,共结菩提眷属,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而发表此文!

  俗话说:“百世修得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有的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不吵不闹非夫妻”

  也有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还有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些人爱得死去活来,最后还得分手。有些人结婚一辈子,可体会不到什么是爱情。不知道结成夫妻是需要缘份的,所以,婚姻不是单纯的感情,并非少男少女所憧憬的那样“伟大啊,美好啊,圣洁啊”等等。

  究竟在冥冥之中,有一种什么样的无形力量在主宰这一切呢?不仅小青年们感到迷惑,就是我们佛教修行人也一样难以理解。本人的爱情婚姻都有酸甜苦辣,过去都是在痛苦中迷茫。后来,终于了解,只有佛教才能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受到“业力”的牵引,以及因缘条件所控制。就像人受到地球的引力一样。我们不能否定地球的引力,但是要善于认识和利用这个引力来改造世界。

  爱情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双方在感情上,心理上所形成的一种默契和欣赏。偏重于精神方面,它与经济,家庭无关。但是,每个人的心是处于念念变化之中的。随着文化、修养、经历不同而改别。那么,“海誓山盟”又能把对方怎么样呢?

  婚姻不是单纯的感情,而是愿力和业力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重新组合。受到经济、家庭、民族、地区等物质因素的控制。更偏重于物质方面。所以,比爱情要牢固得多。

  人有生老病死,地球有成住坏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水可以变成冰、蒸汽、云雾、露珠、雨水等等。所以,冰花虽然千姿百态,美丽多彩,但聪明人是不会寄予永恒的希望,因为春天就要融化。

  一切都是缘分的凑合,缘分具备时就显现,缘分消失时就结束了,本来就没有真实永恒的任何东西,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爱情上的人难免会失望。 最好的方法是用智慧来看待爱情,来了就珍惜,善待对方;去时莫强求,善缘在后。

  爱情和婚姻不是同一回事,但又并非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只要两者基本协调,两个人互相理解,达到对方的期望,这已经算是幸福的家庭了。

  所以,婚姻就有如下形式:

  恩爱式、冤家式、偿债式、同学式、伙伴式、了缘式

  一 恩爱式

  夫妻恩爱,感情专注,活得浪漫,一旦离开对方,就甚至活不下去了。发愿生生世世都做夫妻。“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由于这种愿力的牵引,后世就会容易结成夫妻。来世有多种情况:

  1、两个都在人道,一般可以早结婚。即使一个在中国,另一个在外国;一个70岁,另一个20岁,也会终成眷属。

  2、一个在人道,另一个在神道,就如许仙和白蛇。

  3、两个都在畜牲道,可能是一对鸳鸯;也可能一个是公鸡,另一个就是母鸡。

  这种人就须守三归五戒,修习十善,方可以保住人天之身。

  二 冤仇式

  这种人真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前世是冤家,被对方折磨得很苦,今世来报仇。小则吵架,打架,大则害死对方。这些原因造成双方痛苦无奈,怨恨心起,又无力解决。即使请求离婚,但也不一定离得了。

  1、我在大学时,一女同学,常被男朋友打,系主任都看不下去了,就警告她的男朋友:“你要再打她,我就不给你毕业了”。

  2、我村上有个妇女,不孝父母,不和兄弟姐妹,横行霸道,经常骂老公,可老公却怕老婆,只得忍受。

  3、我单位一个男人,用硫酸泼女人脸上,坐牢去了。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仇恨心是地狱之因。报仇会伤及无辜,有人把全家都杀了,自己也报到地狱里去了,刀山火海,铁水灌肠之时方知悔恨。

  这种人就该反省自己,因果不虚,诚心忏悔往世罪业,持戒修善,拜佛念佛,自己的福气增长了,智慧打开了,对方哪敢再折磨你呢?而是怕被你抛弃了!

  三、偿债式

  因前世受到对方的恩惠,无以回报,所以今世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侍候对方。

  1、我同学的母亲漂亮能干,又会经营生意,可他父亲相貌平平,待人接物都不会讲话,老实巴交。夫妻感情却非常和睦。

  2、我附近一位老板,辛苦赚钱,如数上缴老婆。他老婆在家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全家过得幸福美满。

  这种偿债很难做到恰如其分,偿还得不够,后世还得继续;偿还过多了,后世对方又必须反偿回来,大家都在债务里转。

  这种人常想,我能用多少钱,可我为什么要辛苦地赚这么多钱呢?但是,我不找钱没法养家啊!明天,继续找钱。

  这种人应该思考,人为家庭所累,家就是无形的“枷”,受到业力的控制,在轮回中无法自主。所以,要有坚决冲出轮回的出离心,发菩提心利益众生,福报智慧得以快速增长。

  四、同学式

  这类夫妻具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志同道合,甚至具有相同的宗教信仰,这是最佳的组合。前世就结有深厚的善缘。真是“千世修来共枕眠”。

  1、我大学时一对同学结为夫妻,留校后,目前在大学里当老师,工作生活较稳定,子女教育也好,应该是佳配了。

  2、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夫妇都会诗词歌赋,在一起都是谈论、学习圣贤文化,一生都在进步。

  3、有些夫妻都信仰佛教,家里事情好统一,菩提眷属,佛化家庭。子孙后代上孝父母,造福社会,老有所终,少有所养,生生世世种下大善根。这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完美的婚姻。

  这种家庭,发菩提心,信愿念佛,今生容易成就,子孙也兴旺发达,不会出忤逆之后代。

  五、伙伴式

  由于前世的业力牵引,今生必须各尽其职去完成某些共同的目标。既不很恩爱,但又无怨恨,双方像合作的伙伴一样,彼此配合得好,家庭比较平稳。

  1、我有一个老乡,夫妻都是领导,也孝敬对方的父母,在群众看来是很令人羡慕的一对。但他们在一起时,也不见得真的有多恩爱,即使不愉快的事,不让别人懂得。

  2、有的夫妻年轻时,一方要出去任公职、经营、打工等等,另一方负责家中事务,几年之后,全家得以团圆。

  这种人是以家庭为重,上孝父母,下育子女,并不计较个人利益,所以双方易达成共识,家庭没有大的风波。

  实际上,人不是只为自己而活。小则要照顾父母,子女,兄妹,亲友;大则要为单位、地邻、社会服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被妄想和愚痴,掩盖了自己光明的本性。所以,当发菩提心,修习自他相换、自轻他重之法,使家人发愿念佛,求生净土才是最高尚,最利人的目标。

  六、了缘式

  前世的愿力和业力越来越弱,已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今生的爱情和婚姻,只能半途而废。有的前世夫妻,一方离家不归,或另结新欢,造成另一方独守空房,于是,今生他便可能遭另一半的遗弃,或者被单相思所折磨。

  1、我的内舅是老师,从来不邪YIN,现已五十多岁,他的学生从初中就暗恋他,盼望他离婚,但他根本就不爱她,不可能离婚。可悲的是该女生离婚独居,痴痴等待。

  2、我从初恋到结婚,前面几个女朋友虽然都很爱我,但就是有种种阻碍,偏偏结不成良缘。大学的初恋情人就直说:“我愿意为你做一切贡献,我也感到幸福,因为是我前世欠你的债!现在已经还清了,毕业后我要走的路和你不一样,求你不要向任何人打听我的情况,就是你对我最大的关爱”!

  所以,缘分散了,千万不要强求。不然,以贪欲之心再造恶缘,来世必须偿还。

  由于过去愿力和业力的不同,今世外缘条件的复杂,每个人心灵善恶的变化,这些因素错综交织,所以,婚姻命运就显得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有人夫贵而妻荣,有人夫暴妻冤死;

  有人妻贤夫祸少,有人妻YIN夫丧命;

  有人妻妾团团转,有人一生打光棍;

  有的相爱到白头,有的中年各分手;

  情深意笃却分离,恨不相逢未嫁时。

  东坡居士也哀叹:“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不过是但愿而已,他自己也没有共过多少里的婵娟。他在《悼亡妻》里“相视无语,唯有泪千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香山居士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哀叹唐杨“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算成了“比翼鸟”,还不就是两只鸟吗!碰上打鸟的猎户,可就倒霉了!就算成了“连理枝”又怎样,遇上伐木工人噼里啪啦的几斧头砍回去,丢到火里烧完还不就是灰。

  因缘命运的改变

  《周易》的根本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之所以没前途,表面上看,是祖坟、八字和面相不好,但从根本上看,实际是我心地不善!我心里自私、贪婪、嫉妒、傲气;有错不改,别人指出来还不服气。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别人的爱却不珍惜,利益他人的事却不想做......

  过去我们夫妻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谁也没法说服对方,她说要离婚,我想隐居深山;我皈依佛门之后,知道做人要改恶修善,今日所受的痛苦恶报,表面上看是他人强加给我的,但实际根源是自己以前造下的恶业。所以,把功夫放在心底上,谦虚真诚,时时铲除心中的恶念。学习孔孟圣人“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教诲,遵守“五伦”“五常”,家里很多矛盾自然化解了。由此可见,正己才能化人,欲正其身者,必先正其心。

  普愿一切人认识命运,遵守伦常,改恶扬善,往生极乐!

  自从无始受身来 恒以十恶加众生

  不孝父母谤三宝 造作五逆不善业

  以是众罪因缘故 妄想颠倒生缠缚

  应受无量生死苦 顶礼忏悔愿灭除

  愿睹弥陀大悲主 观音势至十方尊

  仰愿神光蒙授手 乘佛本愿生彼国

  佛陀告知:男女之情皆有前世因缘的八个启示

  一.摩登伽女的故事

  有次举行大法会后,佛陀带领许多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没跟上,于是就单独到舍卫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来到一个聚落,钵还是空的,阿难又热又饿又渴。刚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儿打水,阿难走到井边,这名女子抬起头看见这位出家人,眼前一亮,心中发出赞叹:"多么庄严的比丘啊!"一念之间,她心里生起强烈的爱念。

  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属首陀罗种姓。依据印度的传统,首陀罗种姓的人为四种姓4中最下阶级贱民,以清扫街路为业,他们既无权诵经、祭祀,不能与四种姓中的其余三个种姓交往,甚至不可以直接将水、饭食等物亲自拿其它三种姓的人。所以当阿难向摩登伽女要水时,摩登伽女犹豫不决,不敢把水供养给阿难。阿难知其原因,安慰她道,"佛陀教导四种姓平等,你虽属首陀罗种姓,但一样可以供养比丘饭食。"摩登伽女听后万份高兴,欢欢喜喜地将水倒入阿难钵中,并瞪着大眼注视着阿难,直到他离开。

  摩登伽女回家后,便得了想思病,整日思念阿难,饭食无味,从此失去了人生的乐趣,终日不是忧郁,就是沈思。眼看着花一样的娇容日见消瘦,她的母亲放心不下,再三盘问她究竟有什么心事折磨她。摩登伽女最后才告诉母亲她的心思,母亲设法让她嫁给阿难。母亲知道比丘是神圣不可犯的,女儿这种爱恋之心,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女儿死求活求,一心只爱这位比丘。

  母亲爱女心切,只好硬着头皮来找阿难,并说,"我的女儿对你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我愿将女儿许配给你为妻。"阿难说,"我所持的戒律不可以取妻。"摩登伽女的母亲哀求阿难说,"你若不取我女儿,她便会自杀,恳请你求我女儿一命。"阿难十分为难地说,"我随佛出家,身为比丘,不可结婚生子。"摩登伽女的母亲回来后将情况如实向摩登伽女说明,并劝说女儿死了这条心。可摩登伽女不甘心,哭着对母亲说,"我若不能成为阿难的妻子,便会死去。母亲有大神力,可以求我。"母亲答道,"天下之道力,无有人能胜过佛与阿罗汉。"摩登伽女说,"母亲可以念符咒使阿难迷惑,天黑后不许他出门,然后我们便可以成夫妻了。"

  摩登伽女的母亲无奈之下,当阿难再次来到她家门口托钵化缘时,她便用邪术迷使阿难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进入摩登伽女的家,摩登伽女大喜,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来诱惑阿难。阿难心知不妙,不肯依从。摩登伽女的母亲大怒,在门前点燃一堆火,拉着阿难的衣服威胁说,"你再不顺从,便将你投入大火烧死。"阿难心中有若难言,悔恨平时不用功,危难之时力不从心。

  阿难危难之时,一心念佛,道交感应,佛陀心知阿难受难,赶紧派遣文殊菩萨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难,并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严咒。此时,阿难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内,在即将破戒时,忽然间清醒过来,马上离开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摩登伽女见阿难忽然离她而去,心中非常难过,来到寺前等阿难。阿难外出托钵,摩登伽女便傻傻地跟在他后面;阿难吓得不敢出门,摩登伽女便在门外等候。摩登伽女一日见不到阿难,便无所适从,大哭而归。

  阿难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向佛求救。佛陀问摩登伽女,"你如此苦苦追阿难,为什么呢?"摩登伽女回答道,"阿难无妻,而我无夫,我和阿难正好可以结为夫妻,请佛慈悲成全我们的好事。"佛说:"你真的很爱阿难?"摩登伽女说:"我真的非常爱他。"佛说,"阿难没有头发,你若肯剃除秀发,你和她一样了,我才可以让阿难取你为妻。摩登伽女毫不犹豫地答道,"为了阿难,我什么都可以做。"佛陀说,"那么回家告诉你母亲,剃发后再回来。"

  摩登伽女回家后,请求母亲为她剃除秀发。摩登伽女的母亲非常伤心地说,"女儿的头发犹如孔雀的羽毛,理应小心保护才对。你美若天仙,国中英俊男子那么多,我一定能帮女儿找一个如意的郎君,又何必苦苦的要嫁给一个沙门呢?"摩登伽女回答说,"我生为阿难的人,死为阿难的鬼。今生我非阿难不嫁。"摩登伽女的母亲一边流泪,一边替女儿剃下秀发。

  摩登伽女剃光头发后,高高兴兴地来到佛面前说,"我已落发,请佛陀履行您的诺言。"佛陀问摩登伽女,"你爱阿难什么呢?"摩登伽女答道,"我爱阿难明亮的眼睛,我爱阿难英俊的鼻子,我爱阿难迷人的耳朵,我爱阿难甜美的声音,我爱阿难高雅的步伐,我爱阿难的一切。佛陀问,"阿难眼中的眼泪不净,鼻中的痰不净,口中的唾液不净,耳中的耳垢不净,身内的屎尿肮脏不净。婚后行不净污秽,生子后便生老病死等苦,由此观之,阿难的身体有何值得爱的?"

  为了进一步引导摩登伽女领悟不净观,佛陀叫人把阿难的洗澡水端出来,问她:"你既然那么爱阿难,这盆水是阿难的洗澡水,你就将它喝下吧!"摩登伽女吓了一跳说:"佛陀,你是大慈悲者,这么脏的水为何叫我喝呢?"

  佛说:"每个人的身体原本就是这么脏的,现在阿难健康时你就已经嫌脏了,那他将来老死败坏时,你又将作如何想呢?"

  摩登伽女听了佛的话,忽能观察人身的不净,再也爱不起来─原来阿难的身体一样这么脏,那还有什么可以爱的?从此爱念、贪念都消除了,顿然开悟,真的出了家,证了初果。

  二、在《摩登伽女的启示》一文的第一部分中,我们讲述了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这则故事给我们如下八个启示。

  1.男女之情,皆有前世因缘

  佛陀告知诸比丘,摩登伽女对阿难一见钟情,死心塌地,单从现世因果来讲,摩登伽女是疯子,阿难是傻子,看起来毫无道理。但从三世因果来说,确是合情合理的。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难的妻子,而且每一世都相敬如宾,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他们俩都是好的佛教徒。所以今世一见钟情,非常亲切,显得与众不同,难分难解。

  佛陀在告诫人们人身难得时说,"吾从无数劫,往来生死道,舍身复受身,不离胞胎法。计我所经历,记一不记余。纯作白狗身,积骨亿须弥。以利针地种,无不值我体,何况杂色狗?其数不可量。"尽管人生难得,但三大阿僧只劫中,做人的机会也不少,我们在坐的大家曾经不知做了多少次人家的媳妇、丈夫、兄弟与姐妹。今生若有缘相见,自然感到份外亲切。首先见到的可能又成就了另一段夫妻因缘。因此俗话说得好,"十年修得同舟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因此今生最终能成眷属,实在不容易,理应珍惜。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但人这一辈子,有机缘见到前世亲人、甚至是多世夫妻的机会应该不会太少,所以不少人见到某些人时有相见恨晚之感觉,道理就在于此!有些人可能在今生今世会遇到很多前世有缘份之人,但作为一个有教养之文明人,总不能见一个爱一个,以免造孽。否则今世会烦恼无穷,苦海无边,来世还要受苦,实在是不聪明之极!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也许有人会问,今生为人,若遇不到有缘之人,那会怎样?若遇不到有缘之人,也许会独身、或者出家,所以当今独身之人也不少,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若无缘,即使勉强结成眷属,在一般情况下,婚姻也不会快乐。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

  如何才能化解这种不愉快的结局呢?对婚姻不圆满的夫妻来说,两方首先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勇敢地面对存在的问题,倾心相谈,然后双方都要加倍努力,珍惜、关心、尊重对方,两方不融洽的关系就一定能得到改善。其次对于那些仍然没有找到理想对象的人来说,若想尽早结束独身的生涯,就要广结善缘。喂麻雀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一问题。

  唐朝时弟兄两一起出家,师兄老实木讷,不会讲法,但讲法时听众很多;而师弟自幼聪明好学,精通经教,善于说话,但讲法时无人来听他讲法。师弟感到非常迷茫。于是便去问一位有道高僧。这位高僧开导他说,"听你师兄讲法的人多,那是因为他前世结了很多善缘;听你讲法的人少,那是因为你前世结的善缘少。"这位师弟请教说,"那么,今世怎样才能多结善缘呢?"高僧说,"若要快,从现在开始,你每天多喂麻雀就可以了。"听了高僧的开导,师弟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喂麻雀。二十年后,师弟再次升座讲法,有几千人来来听他讲法,而且都是年青人,二十岁左右。高僧开导说,"这些年青人都是你喂过的麻雀转世投胎而来,所以来护你的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无缘,只要今世广结善缘,就一定能遇到有缘人,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四个启示。

  2.爱欲为生死之根本

  在八万四千种烦恼中,以贪瞋痴为其首,称之为三毒;在三毒中,而贪欲又为三毒之首,而贪欲中爱欲最难断!当我们接解事物时,由于人类无始以来的无明,一念妄动而产生三种感受:喜欢、不喜欢和舍受。当我们喜欢欢一件事物时,接着下来的一种思维就是想据为己有,贪心自然而产生。贪心生起之后,我们本来清净之心就被贪污染而成为贪心,自利自利之心随之而产生了。这使得一个人的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思维再也无法客观了,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私利为半径划圆。我们为自己筑起了一道墙,墙内是对他有益的事或话,墙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现实的世界。由于我们的心受到贪的污染,这对我们观点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制约我们的视野,制约了我们自由观察客观世界的能力,我们眼中的世界从此再也不是客观世界的全部,而是局部,并且带有强烈的个人意义色彩。我们本能地希望看到或听到墙内对我们有利的事或人,我们无视墙外和我们无关或对我们无益的客观世界。所以说,这时我们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再也不是世界的全部,而是局部,即墙内的世界,而对墙外广阔的空间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我们真的成了井底之蛙,看问题时非常片面。若是色迷心窍,往往使人迷失心智,走向极端,干出非常荒唐之事。庄子试妻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一点。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煽坟土,让它快干,好追寻第二春。

  庄子想到世间居然有此薄情的女子,感叹不已。继而想到,自己的妻子会不会也这样呢?疑心病起,便想试探。

  庄子的太太姓田,我们称她田女士吧。夫妻平日感情甚笃,庄子为考验他妻子的忠贞,决定装死试探。

  听说庄子急病而亡,包括亲友等四方人士,许多人前来吊唁,其中来自楚国的王孙,长得英俊潇洒,位尊多金,他见田女士新寡,楚楚可怜,便追求她。田女士不堪诱惑,爱上王孙。当晚,酒酣耳热之际,王孙突然心脏病发,命在旦夕。

  田女士吓得惊慌失措,急问王孙如何是好,王孙忍着痛楚,告诉田女士,要用死尸的脑浆才能起死回生。

  死尸到哪找,总不能去掘墓吧?田女士转念一想,丈夫不是刚死吗?现成尸体,不用白不用,从前的夫妻恩义,此时早已抛诸脑后,她竟然拿着斧头,劈开丈夫的棺木,准备取出他的脑浆做药。

  不料劈开棺木,庄子居然复活。田女士羞愧得无地自容,自缢身亡。

  同样,摩登伽女见到阿难后,便如同吃了迷魂药。为了嫁给阿难,不惜把自己心爱的头发都剃掉。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情所苦,干出很多傻事,甚至心甘情愿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爱欲能让人滞迷到何等的程度!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五个启示。

  佛陀因此告诫阿难:"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迷恋爱欲不仅给今生带来无限的苦恼,而且又有来世报。《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使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YIN欲而正性命。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脱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YIN,必落魔道。必使YIN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由此可见,爱欲是痛苦、生死之根本。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六个启示。

  3.不净观为对治爱欲的方门

  《华严经》云:"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佛说四十二章经》亦云:"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由此可见,远离爱欲是修道之前提。

  佛陀教导很多去除爱欲的方法,最著名的是"不净观"。若能善用不净观,有染着的爱欲就会消灭。

  不净观(不净想)为五停心观之一,即观想自他肉体之肮脏、龌龊,以对治贪欲烦恼之观法。人的尸体随时间而变化为丑恶之形状,故在诸经典中皆举有多种不净之观尸法,以治贪欲之心,今列举如下:

  (一)据《禅法要解》卷上载,若YIN欲多者,应修习二种不净观。即:

  (1)观死尸臭烂不净,取此不净之相,至闲静处以自观不净。

  (2)虽眼不见死尸,然从师受法而忆想分别,自观身中充满发、毛、涕、泪、汗、垢、痰、耠等三十六种不净物。

  同书又举出修习不净观能对治众生对于色、形容、威仪、言声、细滑、人相等六种欲望之执着,且将不净分为厌恶之不净与非厌恶之不净二种。对于执着前五种欲望者,令观厌恶之不净;对于执着人相者,则令观白骨人相。又观死尸为不坏,能断除威仪、言声二种欲望,观死尸为已坏,则悉断六种欲望。

  (二)据《大毘婆沙论》卷四十所举,随观行者之意乐,而有乐略、乐广、乐广略三种之别。又于此三种观法之过程中,各明示初习业位、已熟修位、超作意位等三位,及其观行之次第。举乐略观为例,即:

  (1)先往冢间观察死尸之青瘀等相,复以胜解力移属自身,即观想自身青瘀乃至骨锁,于骨锁中,次第观想足骨、腿骨、胫骨、膝骨、髀骨、臗骨、腰骨、脊骨、胁骨、髆骨、臂骨、肘骨、腕骨、手骨、肩骨、项骨、颔骨、齿骨、髑髅等,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初习业位。

  (2)于骨锁中,先观足骨、腿骨等,乃至后观髑髅,复于其中除半观半,复除一分,唯观一分,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已熟修位。

  (3)以胜解力观察如此之不净相,遂系念于眉间,湛然而住,复转此念入身念住,辗转乃至入法念住,凡此种种,一切皆称超作意位。

  (三)据《俱舍论》卷二十二载,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贪、形色贪、妙触贪、供奉贪等四种贪。即:

  (1)缘青瘀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之贪。

  (2)缘死尸被鸟兽所食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形色之贪。

  (3)缘虫蛆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妙触之贪。

  (4)缘死尸不动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治供奉之贪。

  此外,若缘骨锁以修不净观,则因骨锁中无四贪之境,故能对治上述之四贪。

  当摩登伽女迷恋上阿难后,佛陀善巧方便,运用的就是不净观,循循善诱,使得摩登伽女观察到原来阿难的身体一样这么脏,那还有什么可以爱的?从此爱念、贪念都消除了,顿然开悟,真的出了家,证了初果。由此可见,爱欲对人的生心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但也不是不可以克服,不净观是对治贪爱的法宝。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七个启示。

  4.闻思修并重

  般若由修而得,修由思得,思由闻得,由闻、思、修入三摩地,而得到现证三摩地,是真正的智慧。所以归根结底,智慧由多闻来,欲得智慧,就要多多听闻,看经、研究、听讲经、听开示,所以说:"修闻增(长)智慧"。闻思修是修学佛法的程序。不听闻佛法而盲修瞎练,修如盲人提瞎马,半夜临深池,是非常危险的,又如人生病后,不看说明书或不听医生劝告而乱吃药,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非常危险,所以听闻佛法很重要。思的重要性有二。其一听闻佛法后,必须思考,看看所听闻的法是否是正真的佛法。其二,看看听闻的佛法是否适合自己的修行。犹如人生病后,看了说明书后,思考一下药是否对症。修是最重要的,因为犹如病人生后只看说明书而不服药,病永远也无法好。同样,听闻的佛法再多,若无实践,仍无法深受法益。阿难尊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阿难虽然多闻,但是遇到摩登伽女,仍不能免脱摩登伽女之难。故《楞严经》四卷云:“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祇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又曰:“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当然,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并非证明我们不应该多闻,而是闻的成分过多,修证的成分不足。若多闻是病,佛就不应该说法了。所以我们应该有所认识,真正的智慧,并非只是听一听即可的。不听闻而要想得到智慧,恐怕是没有那回事的。龙树菩萨说:井里有水,若我们拿根绳子吊了水桶放下去即可汲出水来;就好比我们现在必须假借水管马达,方可抽出地下水,否则即使干渴而死,地下有水,我们仍是吃不到,所以我们不能说只要有水就好,其它东西是无用的。

  千经万论,没有说过不需要经过听闻即可开悟的。我们现在的毛病,是听而不修。每部经都是教人修行。譬如《阿弥陀经》,即开示我们念佛法门。由于我们不照着去做,以致于听与修,变成了两回事。由此可见,闻思修三位一体才是去除我们心灵上尘垢的重要法宝。这是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给我们的第八个启示。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