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脱离轮回之上
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禅宗有一句话说「途中即家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明心见性,见到了本来人(自性、佛性),就可以从性起修,就个人的修行来讲,可说已经踏上了路,这一条路是直往家乡的路,只要往这一条路前进不退,终有一天会到家。因为不像以前,还没有见性,所以还须摸索,还在走种种的叉路,绕种种的圈。 这是禅家所讲的,不过,它是属于难行道,即使明心见性,但是要把那颗贪瞋痴、污浊杂乱、猿猴的心安住在所证悟的佛性上,安住于清净、无念、没有贪瞋痴、不起情绪,不起妄想杂念、不起执著的境界,那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一定还会继续轮回。唯有净土法门,只要踏上了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条白道不退转,可说已经是「到家」了,如同箭已离弦,无返回之势。 为什么呢?这是从因来说果的。——虽然我们还在因地,还是六道轮回中人道的众生,但已经不是六道轮回的凡夫了,可说已经「到家」了;而且这个「到家」是今生今世必定到达的,来生一定不会再有轮回。所以可以说,我们这个法门是「途中就是家」,这是从因地来讲果地。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八大宗派当中,只有净土宗才有这样的特色,其他的法门都没有这样的特色。为什么?因为其他法门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去降伏、断除烦恼,去解脱自己的轮回,所谓「勤修戒定慧,断除贪瞋痴」,这个首先要先见道,进一步才能修道。所以靠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困难的。 说困难,这还是相对容易来讲的,其实他不只是困难而已,是不可能。 净土法门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有什么力量?我们只有业力,只有造业往三恶道钻的力量,没有解脱轮回的力量,没有成佛的力量。可是阿弥陀佛来救度我们,把他修行的功德融入六字名号,同时把这句名号送给我们,让我们因为念佛能够现生消业障,临终往生极乐不再轮回;到极乐世界就能佛性显现,三明六通、百千陀罗尼就同样具足,跟阿弥陀佛同样的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唯有净土法门是我们能拥有的,当然这完全是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累生累劫所修的功德,菩萨六度万行的功能,都融摄在名号当中送给我们,可说阿弥陀佛的发愿、修行、证果,都是为了我们;所以阿弥陀佛的发愿等同是我们的发愿,因为他是为我们而发的;阿弥陀佛的殊胜修行也等同是我们的殊胜修行,因为他是为我们而修的;阿弥陀佛所证的无量光寿功德、功能,也等同是我们的证果,因为他是为我们而成的。 就好像父亲的事业将来是要给二代继承,父亲所有的财产都登记在他宝贝孤儿的名分上,所以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可是,世间上的父亲只是一世,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真正的父亲,因为他永恒的跟随着我们,而且功德十劫以前都已经登记在我们的名分上,我们或者因为不知道,或者因为怀疑而走种种的叉路,还在外面流浪,不晓得回家继承,流浪、流浪、流浪,流浪到现在已经十劫了。十劫之后的今天才透过种种因缘恍然领悟我们有一个真正的老爸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的故乡倚门遥望,金手长垂,等我们已经十劫了。可是我们却是现在才知道,这真是让我们匍匐大地,痛哭流涕,一方面是感动,一方面是忏悔。 一个人如果对阿弥陀佛能有这样的认知,可说已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众生,以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因为这样的众生永远都是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保护当中,就像我们佛堂对联所写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也唯有我们这个法门是不断除烦恼、没有见道悟性,可是可以预先获得涅槃的功德——而且是现生、这一世就圆满了这样的功德。因此净土宗的特色就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另一个特色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还没断除烦恼就已获得涅槃成份,而且这一辈子就能够获得。因为他是容易的,是我们做得来,为什么?因为这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回施。 我们学佛,那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要成佛。 成佛不是一个观念性,也不是嘴巴说「我是佛」就是佛了,不是这样,是要有实际的「行」。 我们是属于北传佛教,也就是大乘。大乘有八个宗派,净土宗是其中之一。除了净土宗之外,其他几个宗派也都是因为要使修学者学佛成佛而创立的,可是那些都是难行道。 成佛首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具体的内容。什么是具体的内容呢?一般来讲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一定要发这四弘誓愿。总的来讲,四弘誓愿就涵盖了菩提心的内容。 发菩提心之后必须要实践,怎么样实践才能够度众生?怎么样实践才能断自己的烦恼,断众生的烦恼?这就是讲实际的修行了。 实际的修行内容,以大乘来讲的话就是三学四摄六度,这是总的、概括性的,那细节的话还有很多。譬如布施,布施的内涵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还有内施、外施,做这些要符合布施波罗蜜的话,要三轮体空……。可是,类似这些,我们都只是嘴巴讲一讲,头脑理解,是一种学问性,实际上我们是做不到的。所以,学佛的终极目标——成佛,希望就只有净土法门。所谓念佛成佛,念佛即是涅槃门。 学佛的目的有分「近程」跟「远程」。「近程」就是要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解脱生死轮回,「远程」才是成佛广度众生,这是就一般法门来讲的。 一般的法门要先破见惑、思惑,接着破尘沙惑,之后才进入成佛的开始。也就是要破一品无明才能证一分法性,所谓「无明分分破,法性分分证」。无明共有四十一品,从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品,进入十地的初地到七地,然后进入八地才算是不退转;最后才进入十地,又进入一生补处的等觉,之后才可以证到佛的果位,这是从阶位上来讲的。 以时间来讲,从初住到十回向要一大阿僧祇劫,初地到七地又要一大阿僧祇劫,七地进入八地到等觉又要一大阿僧祇劫,因此有一句话说「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以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修福跟修慧,福慧是从果来讲的,因是修六度万行。可是这些都是很困难的,不要说断思惑,或者降伏见惑,单单要降伏我们的心而入定,起码未到地定我们都做不到,何况要降伏见惑,进而断见惑、思惑,那是不可能的。 以通途法门来讲,必须要能够达到近期目标——断除生死轮回,才往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迈进。因此唯有净土法门是一体圆满的,只要信佛、念佛,三界六道的轮回可说预先断了;遥远的三大阿僧祇劫的佛果也预先已经得到了——这个预先得到是还没有正式全盘的得到。什么时候是正式全盘的得到呢?要等娑婆世界的果报尽,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完全得到。也就是说,不论七十岁、八十岁或九十岁,我们娑婆世界的肉体死了,阿弥陀佛就把我们的神识接到极乐世界,当下花开见佛,佛性当下显现,那个时候轮回也没有了,四十一品的无明也统统破除不存在了。 在娑婆世界,无明对我们来讲很真实,可是到了极乐世界才晓得,唉呀,什么叫无明?无明是虚假的,没有一个「无明」的体。就好像作梦,梦中的境遇不管苦或乐,是真的或假的?假的。但这是对醒着的人而言,对于还没有醒来的人,梦中的境界永远都是真的,苦就是苦,乐就是乐,真实的不得了。 我们现在是在六道轮回的大梦当中,不过,幸好这辈子我们遇到了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梦很短,而且是浅梦,不是深梦;一般没有学佛的人,他的梦很沉,而且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够醒过来。 学佛的目的近程是要脱离轮回,远程是成就佛道,而成就佛道的目的是要广度众生。尤其净土法门是大乘的法门,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就说净土法门是「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上衍」就是大乘,净土法门是最高级的大乘,是大乘的登峰造极,没有一个法门比净土法门更超越。 「不退之风航」,论初地不退或一生补处不退来说,只有净土法门能最快速达到不退转,如顺风扬帆。因为净土法门是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只要你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专称阿弥陀佛的名号,愿生阿弥陀佛的净土,现在就已经让阿弥陀佛的光明抱住了,摄取不舍嘛!「摄」就是东西被掌握在手中,舍不掉了,逃不了了,已执持在阿弥陀佛的手掌当中了。 佛的光明就是佛的本身,佛的全体。离开光明没有佛,离开佛也不是佛的光明。 那阿弥陀佛的光明在哪里?在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光明,离开这一句名号没有阿弥陀佛的光明,离开这一句名号也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众生,如果把名号拿掉的话,阿弥陀佛怎么救度十方众生呢?就不可能了;我们也没办法跟阿弥陀佛联系上了。所以,名号等同是我们跟阿弥陀佛联系的黄金纽带。 念佛的人就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在阿弥陀佛的怀抱当中,因为不可能离开阿弥陀佛的光明,念佛人怎么可能离开阿弥陀佛的光明呢?逃也逃不掉。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遍满整个宇宙虚空,我们怎么可能离开宇宙虚空呢?我们不论东西南北往哪里跑,都在他的光明当中,都在他的领域,都没有离开他的地盘。 这是就念佛人来讲的。所以,念佛人如果了解这一点的话,就会觉得非常的可贵。 《阿弥陀经》里面就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因为光明无量,所以阿弥陀佛叫作「无量光」。 「照十方国」,阿弥陀佛的光明没有边际,十方世界、十方国土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里面,所以阿弥陀佛又叫「无边光」。 而且阿弥陀佛的光明不受任何的障碍——有形的障碍、无形的障碍,众生烦恼业障的障碍,天魔外道冤家债主,都不可能受这些障碍,所以阿弥陀佛也叫作「无碍光」。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绝对性,不可能有其他诸佛光明可以和他对比的,所以阿弥陀佛也叫作「无对光」。 阿弥陀佛的光明炽盛无比,也是绝对性的,是十方诸佛的光明不能够比的,所以阿弥陀佛也叫作「炎王光」。 那阿弥陀佛这些光明的功能在哪里呢?在于要摄取我们,消我们贪瞋痴的罪业。凡夫都有贪,所以有贪的罪业,阿弥陀佛的光明能够消除我们贪欲的罪业,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也叫作「清净光」。因为清净光的功能能消除我们种种贪的罪业,使得我们等同是一个无贪、持戒清净的人。 阿弥陀佛的光明能消我们瞋恨的罪业,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会比较、计较,会不平、不满,会起情绪、发脾气,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瞋就好像一把火,燃烧功德之林,我们瞋的罪业可说很大。阿弥陀佛的光明能够消除我们瞋恚的罪业,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也叫作「欢喜光」。 再来,我们都有愚痴,愚痴就是无明,不明真理,不辨事理,不知就会贪就会瞋,任何的善啊、恶啊都做得出来——对我们来讲当然是恶多善少。像这种愚痴的罪业是根本的、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的光明也能够帮我们消除,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又叫作「智慧光」。 所以,在阿弥陀佛光明的照耀摄取当中,我们贪瞋痴的罪业都能够消灭。贪瞋痴就是三毒,是所有罪业的根,相较于这三毒,其他起心动念言语行为的恶业就好像枝末一样。阿弥陀佛是从根本上来消除我们的罪业,将来临终的时候轻易的摄取我们到极乐世界。这就是阿弥陀佛光明的功能、作用。 念佛的人如果能理解这些道理,走在念佛的白道上就会只进不退;否则的话,虽然念佛,心中难免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会导致进进退退,甚至就会离开净土之道,学习别的法门去了。为什么?因为认为往生不容易。既然往生不容易,不如先学别的法门,内容更多、更丰富;或者认为学佛要发菩提心,要成就佛道,成就佛道哪有那么容易,应该是生生世世,一世一世又一世的修行才可以,因此也就从净土法门退转了。这样就危险了。 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人人将来几乎都会堕落三恶道。 下辈子谁敢保证他能再得人身?不能保证的。 即使这辈子检讨之后,确实功德善事非常大,修行非常深厚坚固,下辈子肯定做人没有问题。可是,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呢? 佛陀现身在娑婆世界,目的是要我们这辈子就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佛陀讲的根本核心教理是什么呢?就是「四圣谛」。「四圣谛」是大小乘共同的,佛陀所说的法门都离不开「四圣谛」,「四圣谛」可以说是所有佛法的根本。 佛法这一棵大树不管再怎么大、怎么繁茂,都离不开「根」,也就是「四圣谛」。「四圣谛」首先讲什么?讲「苦谛」。释迦牟尼佛讲苦不是要我们悲观,或者学佛就是要存着一颗痛苦的心,过着贫苦、简陋的生活,当然修行人本就该安贫乐道,谋道不谋食,但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苦是指一种现象,一种客观性事实,所以说「苦谛」。「谛」是真理的意思,也就是说人生观。人生是什么?人生是苦。 为什么说人生是苦呢?苦是真理,是真实的存在,凡是生而存在的,六道中不管是人道的众生或天道的众生,乃至三恶道的众生,他的本质都是苦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这样讲呢?难道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苦的吗?有的人一辈子身体都健康无病,而且夫妻恩爱没有吵架,儿女也都恭敬孝顺,事业也可说是一帆风顺,对这样一个人来讲,可说是功成名就富贵严身,所以他应该感受不到苦——其实还是苦。 释迦牟尼佛讲「苦」是普遍性的,是长久性的;也就是说,现在都幸福美满,可是死了一定会去轮回,轮回的本身就是苦的,何况老病死、爱别离,这些都是存在的。身体一辈子健康,青春永驻,且不说这是极少数,何况即使这样,还是会面临生老病死的「死」之爱别离的苦。又或许他很豁达,不以为爱别离是一种苦,但是面对轮回,永远无尽的轮回没有解脱,岂不就是苦了?何况人生本来就是无常的,不可能这一辈子一切美满,或生生世世都能够当人,都一切美满,那是不可能的。 佛陀说,愈是智慧高的人,对于苦的了解与体会愈是敏感;愈是愚钝的人,他则是麻木,不能感受到苦的存在。所以释迦牟尼佛也说,了解苦、知道苦是不容易的。 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讲「苦」,生老病死四种苦,加上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就是「八苦」;再加上死了之后不是一了百了,也不是永远都能当人,是堕入六道轮回中,而且往往是三恶道多。释迦牟尼佛已经证悟了,他把这个现象,客观的、存在的,而我们不知道的来告诉我们,预先让我们防范而寻求解决之道。释迦牟尼佛讲「苦集灭道」的目的就是在这里。而不是用苦来吓唬我们,要我们过悲观痛苦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释迦牟尼佛讲「苦」,其实目的就是要「乐」,希望我们「离苦得乐」,所以他一步一步有顺序的说明,告诉我们之所以「苦」的原因是什么?是「集」。 「集」就是召感,也就是说,由于有贪瞋痴所以会召感,而产生轮回之苦。要离苦,必须要将苦的因——贪瞋痴断除,这样的话就能够离苦得乐。那种境界是什么境界呢?就是「灭」的境界,就是涅槃,是不生不死,身心永远处在一种安静、祥和、愉悦,而且是安乐自在的状态,也就是离开轮回,不在六道;也不会有贪瞋痴而起种种烦恼、分别、妄想执著,这就是「灭」的境界。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有苦的现象,可是苦的现象是虚假的,有一个真实的叫作「灭」——涅槃的境界,那才是我们应该要追求、拥有的,那才是我们的本来人;我们应该要回归本来人,离开这个苦,进入安乐。而要离开苦进入安乐,必须断「集」,断除烦恼;而断除烦恼的方法就是「道」,道就是方法。方法有「难行道」,有「易行道」。 什么是难行道?什么是易行道? 佛法有大乘和小乘,小乘是属于难行道;大乘有八大宗派,除了净土法门之外,其他的也都是难行道。可以说,除了易行道的净土法门之外,所有大乘、小乘,南传、北传、藏传,都是难行道。 佛陀讲「苦集灭道」有其甚深的含意。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要离苦、断集、证灭,因此我们必须要依照佛法修道。 「道」,以难行道的内容来讲,小乘就是三十七道品;大乘各宗各派都有其修行的方法。易行道就是净土法门,方法很简单,只要有心,有信佛,肯愿生极乐世界,有嘴巴肯念佛,这样就让阿弥陀佛救到了,就已经走在易行道上了。 易行道的特色就是「平生业成」。平生还活在地球上,肉体还没有死,或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但不管几年,现在已经是往生成就,往生的功德拥有,已经获得远离生死轮回的功能了,所以可说已经等同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就好像考上学校,而且学费也缴了,虽然还没有开始上课,但已经是那所学府的学生了。当然,用世间的现象来比喻不太恰当,因为世间无常,可是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所摄持,不会无常变化。 所以,学佛的目的就是要离苦得乐,那离苦得乐一定有他的方法,不是嘴巴说我是佛,我知道众生都有佛性,这样就离苦了。学佛如果不是着眼在离苦得乐,不是着眼在脱离轮回,成就佛道,广度众生,这样佛法讲得再多,法会做得再庞大、热闹,可以说都已离开佛法的本质,甚至可以说那不是佛法,只是相似的佛法。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讲人生是苦,可是弘法者却没有强调,让有心学佛者认识;释迦牟尼佛讲有一个断除苦的方法,可是弘法者也没有强调,提出这样的方法——这样,所弘扬的是佛法吗? 释迦牟尼佛说我们都有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的,是安乐自在的,是充满慈悲跟智慧的,我们要去获得与证悟,那方法是什么?弘法者一定要讲出一套理论和方法。如果佛法讲的很多、很庞大、很磅礡,可是解脱成佛的理论、步骤、方法没有提出来,或者是模模糊糊的话,那都不是真正的佛法。 佛法是建立在脱离生死轮回之上的,是以解脱生死轮回为出发点的,如果这一些都没有强调的话,可说都不是佛法,都只是热闹,或是属社会性或伦理道德的范筹而已,还没有进入佛法的领域。 佛法有他的特色,有他跟社会上或传统伦理道德不一样的特别的地方,这个特别的地方也就是刚刚讲的「苦」。就是因为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所以才是苦;如果说没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人死了就没有了,那也就无所谓苦不苦了;或者人死了没有六道轮回,还会再当人,而且能一辈子健康无病,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那也无所谓苦不苦——但事实不是这样。 事实是怎么样呢?——法界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而且人身难得。 即使能生在天界——生在天上是不容易的,欲界天,至少要有下品十善的功德;色界天、无色界天,还要再加上这一辈子禅定功高。只是,目前在这个地球上,能够有禅定功夫将来生在色界天的,大概没有几个;七十几亿的人口,将来能生在欲界天的,也非常的少。释迦牟尼佛就说过,所有众生能够生而为人的,数量有多少?他说就好像指甲上的土,没能生而为人的,像大地的土。又形容说,一切众生能够学佛的数量就好像指甲上的土,不能够学佛解脱的,好像大地的土。 以我们来讲,我们是属于「大地的土」还是「指甲上的土」呢?是指甲上的土。是很稀有难得的。 就以台湾来讲,台湾佛教很兴盛,可是能够称得上「指甲上的土」的很少,因为教界弥漫的是赶热闹的多,讲理论性的多,讲一般文化、学术的多,真正着眼在下辈子解脱的少之又少——但,这才是佛陀所说的「指甲上的土」。 即使能够生在色界无色界天,还是离不开六道轮回,还是离不开三恶道,甚至离不开地狱。所以释迦牟尼佛《涅槃经》就说:「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也就是说,十善圆满,禅定功高,生在色界、无色天,但是天界还是有寿命啊,虽然以人的眼光来看寿命很长,但寿命一到就堕落,因为那种境界是纯粹享受的,不是修行的。所以说「命终还堕三恶道」。 《地藏经》就说:「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天人「五衰相现」亦即天寿尽了,天寿一尽往往都是堕在三恶道的,能够上升色界、无色界根本不可能,因为他们没有修那些功德;而且欲界天也不是修行的境界,是享受天福天乐的。所以天寿尽了,要再生而为人,往往是很少的,大多在三恶道。这是一个事实。 谈论佛法一定要把这些关键提出来,就好像医生,医生看我们的身体有癌症,可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所以医生提出警告,本来我们的身体是可以完全健康的,可是由于生活不正常、饮食不正常,所以导致种种的病,又加上情绪,使得状况更严重。医生告诉我们有这个病,然后告诉我们有药方;如果医生没有告诉我们身上有病,反而说:「没事、没关系、没什么病、这个无妨。」等到癌症时间一到,爆发了,就已经来不及了。释迦牟尼佛说人生是苦,也是同样的意思。 佛陀告诉我们,众生都有贪瞋痴,都还没有离开轮回;我们应该要自觉这样的事实,进而去预防、解决。 如果讲佛法完全不提这样的事实,就好像皮肤上有一颗毒疮,可是我们不仅没有正视它,反而用一块很漂亮的布将它覆盖起来,从外貌看来,很庄严,一切平常。但这是欺骗自己、掩盖事实。等到毒疮爆发,就无药可医了。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不要等到临终地狱现前才想到后生大事,那就来不及了。要利用现在身体还健康,意识还明了的时候,了解我们都有轮回的癌症,有贪瞋痴的癌症,这个癌症不是我们自己能治得了的,要靠阿弥陀佛这位大医王,要靠这句六字名号的阿伽陀药,它是万病总持,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释迦牟尼佛讲「苦」,就是要告诉我们确实存在这样客观的事实,你要去知道,因为我已经知道了;你要去断除,因为我已经断除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三转四谛法门,是有次第性的。 我们学佛,一定要晓得佛法的起步从哪里?出发点从哪里? 出发点是从要断除每一个人的轮回之苦为出发点的,所以四圣谛把「苦」摆在前面。 因为对我们来讲,什么是大事?了苦、断苦、解决生死之苦,这个才是大事。 为什么? 死的时候,恩爱的丈夫、太太能够代替我们去死吗?孝顺的儿女能够代替我们去死吗?连陪伴都不可能了。所以佛陀说,人生有同伴吗?人生是孤独的。生来的时候是孤独,死的时候也是孤独,所谓「孤魂独逝」。现在虽然有同伴,但是内心还是孤独的,你能够把内心的真心话告诉人家吗?所以生孤独、死孤独,生存的现在也是孤独的。 只有阿弥陀佛陪伴我们,我们就不孤独了;只有我们踏上阿弥陀佛的白道,就平安幸福了;只有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耀我们,我们这一辈子可说无忧无虑了。因为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已经断除了。 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就是告诉我们有一件「苦」的大事,要我们以断除轮回之苦作为人生的目的、修行的目的、学佛的目的。 这样推究起来,只要是人都有一件大事——生死轮回的大事;只要是人都有一个目的——断除生死轮回的目的。也唯有这样的生活,生活才有意义;也唯有这样的人生,人生才有价值。这是就人来讲的。 其实不只是人,一切众生都有这轮回的大事,只是说唯有生而为人才能够听闻佛法,才能够依教奉行,才具备解脱的条件。以三恶道的众生来说,他们苦得不得了,很愚痴,他们怎么能够闻佛法?怎么能够依教来奉行、修行呢?不可能。所以佛法就先着眼在人道的众生。 不过,阿弥陀佛这个救度的法门,不只是人,三恶道的众生也容易解脱。为什么呢?譬如对已经去世的亲人,或者是曾经流胎、堕胎的婴儿,即使在地狱,我们为他念佛,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到地狱,把我们的亲人、祖先或者子孙救到极乐世界。 家里的宠物猫、宠物狗也一样,平常就让它们听这一句佛号,将来也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它们阿赖耶识的种子已成为一个金刚不坏,而且是强而有力的增上缘的种子。所以动物要往生极乐世界,解脱生死轮回也很容易。 可是,如果离开净土法门,那什么都不容易。人也不容易,何况三恶道的呢? 所以我们要晓得,人生有个大事——生死轮回;人生有个目的——断除生死轮回。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否则再怎样的荣华富贵的生活,都是不具意义的。不具人的意义,等同失去人格;失去人格,跟飞禽走兽有什么两样呢?因为这辈子不晓得大事目的,悠悠忽忽过日子,下辈子披毛戴角来还这辈子所吃的,或者堕落地狱、饿鬼来偿还杀人或者是欠债、杀动物的种种业债。岂不是失去人格吗? 要断除轮回的这一大事必须要学佛,因为唯有佛——释迦牟尼佛将苦的大事跟我们宣说,让我们领会,然后告诉我们要修行。修行有小乘,有大乘,大乘当中有八宗,当中有难行道,有易行道,唯有遇到易行道念佛的法门,才不辜负我们这辈子生而为人,同时信佛学佛的目的。 所以我们不是为了学佛而学佛,为了出家而出家,为了参加法会,做佛教种种的活动,不是的。一切的一切都往这个目标在前进,没有往这个目的前进的都不是学佛,即使现出家相也不是真正的学佛,也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大家来自宜兰,目前还没有净土宗的道场,希望那边以后有一个共修点,能够安住法师,有出家众长期领导,这样才是大家真正的福报,因为人生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件事,为了念佛、断轮回、往生极乐世界。纯正的净土法门,台湾来讲,只有这一个法脉,如果不是这个法脉,往往都不是很纯。所以大家遇到善导大师这个传承的净土法门,是宿世的因缘与福报,也可说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在调我们。 阿弥陀佛的光明作用,概括来讲有两种:一种是摄取的光明,一种是调熟的光明。 摄取的光明是针对信佛念佛的人来讲,他永远跟阿弥陀的光明在一起,阿弥陀佛的光明永远都保护他,平生保护他,临终接引他,这是摄取光明。 另一种是调熟的光明。就是这个人未来有因缘可以信佛念佛,但是现在机缘还没有到,阿弥陀佛也预先在作动作,逐渐的在引导他,引导他能够遇到这个法门,能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个叫调熟光明。好像树上的水果,成熟变黄了就会自动掉下来,但在还没有变黄之前,太阳的光明就会调熟这个水果,让他由青转黄。青转黄的过程,叫作调熟。 现在大家都在阿弥陀佛的摄取光明之下,但是要让阿弥陀佛的摄取光明普照大众就是要有一个据点,可以举办共修、讲经,还有作为据点来向外发展,这个都要靠大家的努力。大家只要有这个心,阿弥陀佛也会在背后推动的。 刚才我所讲的内容,如果早已接触这个法门的人必定能够肯定;如果是第一次听到的,或许会觉得怎么跟以前听到的有些不一样,甚至是天差地别,真的是这样吗?或许有人会有这种感觉。其实,细细去思惟,一定会对我刚刚所讲的肯定。为什么?因为我所讲的是佛法最基本的本质。 再来,对于我们所出版的书希望大家利用时间多看,平常有事无事就是念佛。我常常强调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把念佛养成一种习惯性,让自己不论何时、何处、何事,行住坐卧时处诸缘都念佛。 习惯如何养成?要常常去温习才能习惯;一旦习惯之后,即使不温习,因为已经习惯了,就会自自然然的,时不时,动不动的就会念佛,所谓习久成性。 养成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也就是说早上一睡醒,什么事情不做,先念佛,什么事情不想,先想佛。可以坐在自己的床铺,或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静坐念佛。念佛就是老实念佛,不要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又要观想佛像,或观想莲花,或观想极乐世界,或思惟佛的慈悲愿力内涵……统统不要,念佛就是专念这句名号;静坐念佛就是心中静静的默念这一句名号这样就可以了。让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没有什么杂念。这样就会感觉很舒畅,而且很容易养成习惯。 当然,我们凡夫的心本质就是妄想杂念,再怎样的用各种方法来调我们的心,都还是会有妄想杂念,即使早上起来静坐念佛也会有妄想杂念,那怎么办呢?就用「十念记数」。 为什么说「静坐」念佛呢?「静坐」的目的是为了身体不动摇,能够四平八稳,因为身体动的时候,心也会跟着动,比较不会那么寂静,所以就用「静坐」来让它寂静的念佛。由其早上刚醒,心是最明静的,就维持这个明静的心灵与气氛,不要破坏它、动乱它。也因此,一个人临终的时候也是尽量不动他,身一动心就不能明静,就不能在正念上。如果以一般法门来说的话,就会影响他下辈子,若以我们这个法门来讲,是不受那个障碍,只是还是尽量保持不动他的身体。 因此,静坐念佛也是一样,主要让身体舒适,四平八稳。 问:最近有莲友提到,认为在家念佛就好,不必到道场。这样的观念对吗? 答:有的莲友认为,因为只是念佛,就只要在家念就好,不一定要参加道场的念佛共修或听经闻法。这有两个现象: 一个是他对念佛的道理都了解贯通了,他的心也因了解念佛的道理而坚定不退,这样他就可以独修,因为他坚定不退,也不会懈怠,也不会退转,如果他觉得在家念佛对自己比较适合,这样是可以的。 若不是这样,一方面要参与道场的听经,才能了解净土的道理;参与道场的共修才能使自己不懈怠。 台湾有一句话说:「修行人没道友,好像家里三天没扫帚」,也就是说参与道场的共修就有同参道友,有同参道友就会互相切磋。所谓的道友就是互相切磋法义,互相提携精进,互相分享法喜的,因此也称为「同参善知识」。 因此,除非是第一个情况,自己对这个法门的教理都融会贯通而且坚定不退了,不然道场的听经、共修,还有同参道友的切磋琢磨还是需要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