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79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八六页: 钞【言不异者,前一说,心无初相,则超劫浊,乃至无业系苦,则超命浊,是断无明等,名五浊得菩提也。后一说,色阴破,则超劫浊,乃至识阴破,则超命浊,是破五阴等,名五浊得菩提也。为说少殊,而义则大同也。】 这一段是解释《疏》里面所说「或配三细六粗,或配五阴,义亦不异」。『前一说』就是《楞严经》上讲的三细,『后一说』就是配五阴。三细六粗是幻觉,真如本性、清净心中决定没有这些东西。现代科学相当进步,依据科学家的观察,认为物质根本就不存在,现象怎么产生的?那是一种波动,是个波动的现象。法相唯识说「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波动,不觉就动,觉就不动。从这一念不觉才有三细六粗这些现象的发生。『心无初相』,心是真心,真心没有初后,也就是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这个现象,《金刚经》上说的「觅三心不可得」。它没有初后,没有初后就超越时间,『则超劫浊』,「劫」是时空,超越了。『乃至无业系苦』,业系苦是果报,是六粗的最后一条。说一个业相,说一个业系苦,就把三细六粗统统包括了。「乃至」是省略之词。『则超命浊』。这是要真正觉悟、彻底觉悟,禅家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事实真相就见到了。没有这个功夫的人,我们还是生活在幻化的世间,纵然是现代科学家为我们说出,空间是无限度的,人道生活在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乃至五度、六度到无限度,全都是幻化,都不是真实,只要这空间有度数,那就不是真的,都落在三细六粗的范围之内;超越这个范围,叫一真法界。现代科学家还没发现,他们的看法、说法还不像有一真法界的味道,但是已经相当可观。『断无明』,这是『五浊得菩提』,可见得五浊跟菩提只是一念觉迷而产生两种不同的境界,觉了就是菩提,迷了就是五浊。后面一说跟前面一说,意思相同,说法不一样,前面是从三细六粗,后面是从五阴。三细六粗是说明我们真性迷了以后,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理论、事实以及过程,它说得详细;五阴只是说明现象,色受想行识,没有三细六粗说得那么深刻、清楚。五阴要是破了,那也叫菩提,五阴怎么破法?佛在《楞严经》上说得很详细。 疏【观经云: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今不言五苦者,文省也。】 如果要细说,实实在在说不尽!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为大众讲经说法总是提纲挈领,教导我们举一反三,说的人省力气,听的人也有领悟之处,有会入之处。这举《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浊恶不善,五苦所逼』,这两句话把末法时期的世间相,真的一语道破!我们今天这个世间,我们生活种种的受用,确实是《观经》上所讲的。 钞【五苦者,疏云:五道之苦,或五痛五烧五恶等。详具大本,兹不繁录,以浊必有苦,举浊该苦,故曰文省。】 『省』是省略。我们现在同学们读这段文字,印象应该是相当深刻。因为《观无量寿佛经》善导大师的注疏我们讲过,天台智者大师的《妙中钞》,我们虽然没有全部讲过,我们讲过谛闲法师《妙中钞》的节本,对这些文字就很熟悉。『五痛』是花报,就是我们现前所遭受的种种痛苦。为什么说五痛?五大类的因感得这五大类的果报。『五烧』是果报,佛法里面讲,五痛是花报,先开花后结果。这个意思也是清清楚楚告诉我们,花报是现世报,果报是来生,来生是三途的苦报。特别用这个「烧」,烧,实在讲是地狱的果报,无论哪一类型的地狱都是一片火海。『五恶』是因,五恶是杀生、偷盗、邪YIN、妄语、饮酒,诸位要晓得,这就是五戒的反面,人造作这五种恶就感得五痛五烧的果报。世间人不知道这事实真相,不晓得利害。今天造这五种恶业,在造作的人,他并不以为这五种是恶业,而以为这五种是正常的,这叫迷惑颠倒。造作的心非常盛旺,非常的强烈,感得的果报也就非常明显。这些果报,如果我们头脑稍稍冷静一点,你都能够见到,因为它报得太快,最快的不超过一年,二、三年,三、五年,五痛五烧现前,我们就常常能见到。当然在一般学佛的人,经常受到佛法的薰陶,心地比较善良,一切造作知道收敛,我们的五痛五烧不能说没有,比一般人来得轻微。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东西还是障道,我们今天讲的道,要往生净土,它是障碍。 经论上祖师大德们都告诉我们,真正往生,关键就在临终的那一刹那,这一刹那心地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不乱是平常的功夫,临终那一刹叫心不颠倒。《弥陀经》上「心不颠倒」是指临终的时候,临终那一念不颠倒就决定得生。我们看看,几个人能保得住临终头脑很清醒,一点不迷惑?这是大福报,中国古人讲的五福,第五个福就是好死。所谓好死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纵然不念佛,不求往生,他也不会堕恶道。要知道堕三恶道是糊里糊涂去的,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的。清楚明白决定在人天两道,你能够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往生。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利害得失,我们从今天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要严持戒律。五戒是根本戒,不要贪多,这五条守好,那就没有不往生的,这是古德垂训教导我们「持戒念佛」。这五条要真正做到,对於往生有大帮助。这五条要不能受持,佛念得再好,它都是障碍,往生没有把握;严持戒律,往生才有真正的把握。 疏【此五浊处,能自立者,亦已鲜矣,得成正觉,宁不难乎?是为第一重难事,明自利功德不可思议。】 在五浊恶世能自立的人,这就不容易,『鲜』是少,莲池大师说那已经是少数。莲池大师那个时代跟我们现代一比较,我们的浊恶超过他们一百倍都不止!由此可知,在现代社会里面能够自立的,凤毛麟角,太难太难了。 钞【自立者,五浊恶世,人生其中,外则时势之所逼恼,内则惑障之所萦缠。】 古时候说这个经难,因为浊恶比我们现在轻很多,不太容易觉察得到,总觉得社会很安稳,风俗人情很淳厚,人生的确是幸福美满的。现代则不然,纵然富有,我们见到许多富而不乐,纵然地位很高,高位也受人侮辱,真是苦不堪言。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外面时势逼迫我们、恼害我们,这里面有人事环境,佛法里面常讲怨憎会,不是冤家不聚头,乃至父子兄弟这个亲情在今天都少见,为了财富、为了权位,骨肉相残的很多。古时候不是没有,很少,现在就太多了。现在人与人是利害的关系,今天於我有利,我们两个是好朋友,明天没有利益了,见面就不认识,叫陌生人,这是人事环境的逼恼。物质环境也不例外,现在整个地球,一切万物都有相当严重的污染。我们生活在世间,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穿衣、不能不喝水,我们所喝的、吃的统统有污染,穿在身上这个东西都有副作用,物质环境的逼恼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状况,几个人觉悟?几个人明白?『内则惑障』,惑是迷惑,对於事实真相、前因后果一无所知,一味的盲从,产生许许多多的障碍。佛法里面称二障、称三障。这二障、三障是归纳,里面有迷惑、有障碍,外面有这些恶缘,这是我们今天这个身体的处境。 钞【况乎身属四生。】 『四生』就是胎卵湿化,这是讲一切有情众生的生态可以区分为四大类。我们人的身体在这四大类里面属於胎生。 钞【命存呼吸。】 这句话是说我们的命是非常脆弱,并不坚固。 钞【是以欲洁偏污,求升反坠。】 『洁』是清净。我们很想清净,结果怎么样?污染更深;我们想向上提升,结果反而坠落。想是一桩事情,结果又是一桩事情,原因在哪里?就是前面所讲的「惑障」,不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离不开因果的关系。造作恶因想得善果,哪有这种道理?决定得不到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五恶,希望得到自己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这是我们要求的,怎么求也求不到,以种种方法、手段乃至法律都达不到。假如他了解事实真相,从因缘上来下手,这个果报是可以得到的,应该怎么求法?断恶修善,持戒念佛,那就真正改善了。我们欲洁就得洁,我们求升就真的提升,要在这上下手才行。 钞【能於此中,分别善恶,持戒修福,自立於人天之位者,鲜矣。】 少数!我们学佛最低的成就,来生决定不堕三恶道,算是你这一生学佛没有白学了。这一生学了佛,来生还要堕三恶道去受报,你这个佛法就白学了,你学错了。可是我们细细观察这个世间学佛的人,走错路的人多,还不在少数。这桩事情很可怕,我们不要去管别人,常常回光返照想想自己,这才真正叫有受用。看别人与自己不相干,人家清净,该升的上升,该堕的往下堕,与自己毫不相干,要紧的是要修自己!修行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你有能力『分别善恶』,这是智慧。《了凡四训》里面教给我们,这个事有真有假,我们讲一个「善」,善有真有假、有偏有圆、有大有小、有半有满,它说得很多,你细细去念念,很有味道!我们学佛,我们学的是真佛还是假佛?我们学佛是半佛还是满佛?不能不知道!这就是在此地辨别善恶,这是智慧。『持戒修福』,如果你不辨善恶,你持的戒决定不是清净戒,你修的福未必是真的福报,种福田,你种在沙土里,种在石头上,不会有收成的。最肥沃的福田,你找不到,你看不到!持戒修福都要有慧,没慧不行。所以有能力辨别善恶,认真持戒修福,这个人决定能保住人身,来生会在人天两道享福,这就是『自立於人天之位』,少,不多。 正如同世尊当年在给孤独园,给孤独园在建房子的时候,佛看到地上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笑了一笑,弟子们就问,佛笑什么?为什么要笑它?佛就说,这个蚂蚁它堕蚂蚁身一直到今天已经有七尊佛过世了,它还是蚂蚁身。通常讲一尊佛是三个阿僧只劫,七尊佛过世,二十一个阿僧只劫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因为它愚痴,不是蚂蚁有这么长的寿命,而是死了以后又到这窝里投胎投蚂蚁。这是说明恶道决定去不得,堕恶道容易,出恶道非常艰难。饿鬼、地狱的寿命比这个还要长。问到人,失人身之后还能得人身的比例如何?佛在地上抓一把土,然后把它洒掉,指甲里还有土,佛用这个比喻说,人得人身之后,来生不能再得人身的,就像洒下去落在大地上的土,来生还能得人身的,就像指甲里还留的这一点土,说明这机缘比例太少了。我们听了佛的说法,然后自己再去想想,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我们想的是什么?我们念的是什么?我们能够念五戒十善,能够念利益众生,这是人天的念头;我们念贪瞋痴,念损人利己,这个叫做三恶道的念头。比较比较看,哪个念头多?哪个念头力量强大?来生我们自己往哪里去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去问人!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变什么。十法界都是心想变现的。《十六观经》里面劝我们想佛,想佛就成佛了。想是心里面真的有相。我们中国的文字,「想」是心里有个相,「念」是现在的心。我们能想念阿弥陀佛,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能想念阿弥陀佛,那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福报之人,因为他不久就要作佛了。 钞【能於此中,深惧无常,修四谛十二因缘,自立於声闻缘觉之位者,抑又鲜矣。】 前一条,得人身而不失人身,这就很难了,第二段比前面又提升一层。来生还得人天果报,人天寿命不长,有苦有乐,不是无苦纯乐。有苦有乐,来生还要过这个日子吗?还要受这些苦难吗?这一生受得还不够吗?如果有这个觉悟,他就一定想到「我要离开六道」,这个想法就聪明,这个想法是正确的。离开六道,『深惧无常』,无常就是生死,六道里统统有生死,只是寿命长短不一样而已。大家不要以为天上寿命长,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我们凡夫看起来是天文数字,不可思议!可是诸位要明白一个事实,我们人寿命长的有一百多岁的,水上的蜉蝣,从生到死它的寿命只有七、八个小时,以蜉蝣看我们人一百岁,岂不是我们人看非想非非想天?你从这个比喻上,你就了解事实状况。天长寿不足以羡慕!蜉蝣看我们人的长寿,就跟我们人看长寿天没有两样。虽然说长,我们的感觉当中也是一刹那就过去了,日子过得好快,一定要觉悟,生死可怕,无常迅速!一心一意了生死、出三界,三界就是六道,求出离六道轮回,那怎么办?『修四谛十二因缘』,小乘教里面所说的,教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方法。有这样觉悟、这样认真修学的人,『抑又鲜矣』,比前面更少。 钞【乃於此中,永断无明,高超三界,而得於无上正等菩提,是则同居火宅,独驭宝车,共溺爱河,卓登彼岸。岂非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此之谓难,此之谓自利功德不可思议也。】 这比前面就更难了,这个智慧高了,见解透彻了,知道出三界还不究竟,什么是真正究竟?要『永断无明』。什么叫永断无明?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明了,一样都不迷,这就叫无明断了。无明就是不明白,断了无明,就是统统都明白了、都清楚了,这个智慧才算是圆满。『高超三界』,不是一般的超越,高等的超越,这是佛菩萨之事。『而得於无上正等菩提』,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讲,究竟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明。人有这样的眼光,有这样的志向,这就叫大乘根性,菩萨根性,他所学的是菩萨道。『是则同居火宅』,这是讲我们现在住在一起,这是凡圣同居土,五浊恶世。我们虽然同在一起生活,可是我们的心、我们的行毕竟不同。凡夫心里面所想的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菩萨心里面是清净光明、广利众生,就是他们的见解思想跟我们凡夫不一样,这就好比『独驭宝车』。下面又有一个比喻,『共溺爱河』,这个爱是贪,贪爱。《楞严经》上说,贪与水相应,所以人在贪吃的时候会流口水;瞋与火相应,发脾气的时候脸上通红,像火烧的一样,发烫。「爱河」就是贪欲。在贪爱当中,他能舍弃,他能不贪,『卓登彼岸』。『岂非忍人所不能忍』,人家贪瞋痴,忍不过!菩萨看清楚、看明白了,有大志愿、有正确的目标方向,别人贪的,他不贪,别人瞋恨的,他不瞋恨,忍人所不能忍。世间人要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菩萨统统舍弃,绝不沾染。『行人所不能行』,世间人不愿意做的,菩萨天天在做,认真努力精进在做,菩萨做什么?对自己修清净心,对别人大慈大悲,尽心尽力帮助众生而不求回报,世间人帮助人要求回报的,菩萨不求回报,这是「行人所不能行」,这个难!『此之谓自利功德不可思议』,在这里说了三层。 疏【称理,则自性始觉冥乎本觉,是我赞诸佛义;本觉冥乎始觉,是诸佛赞我义。】 诸佛久成是本觉义;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现在才成正觉,这就是始觉义。始本是一,始本不二,这是称性的赞佛。同样一个道理,本觉冥乎始觉,那就是诸佛赞释迦之义。 疏【自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释迦牟尼义。】 『释迦牟尼』,这是本师的名号。我们知道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是随顺众生而建立,名号就是教化众生的宗旨纲领。我们这个世间,这个地区、这个时代的众生,最大的毛病是缺少慈悲心,所以佛在教学上就用「释迦」。「释迦」,中国意思是能忍、仁慈,教我们对待一切众生要以仁慈。其次,这个时代的众生心不清净,所以名号用「牟尼」,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简单的讲就是心清净。可见得名号是他老人家在此时此处教学的宗旨,教我们对人要慈悲、对自己要清净,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名号的意义。 疏【自性染而不染,不染而染,是五浊菩提义。】 自性是不是真的有染污?没有,确确实实没有。成佛没有污染,现在我们变成众生,我们的自性也没有污染,所谓「在佛不增,在凡不减」,没有减少一点点。这个染不是真的,我们现在看这染是真有,佛菩萨告诉我们不是真有。不是真有,怎么回事情?经典上常讲,叫妙有。妙有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才叫妙!这个有是我们动了一个妄念才有的,念叫妄念,可见得不是真的;想叫妄想,它不是真的。前头都加上一个「妄」,清清楚楚为我们指出来了,想是妄想,念是妄念,动是妄动,从虚妄里面生出来的这些现象。所以好像是污染,实际上不染。不染的本性,现在看起来似乎是被污染,这就是『五浊』跟『菩提』的意思,浊就是染的那一面,菩提就是不染的这一面。《般若心经》说,「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对这个意思就彻底明白了,照见五蕴皆空了。 钞【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则始本不二。】 这两句话是总纲领,应用在世法佛法一切法门当中,它都是准则,都没有一丝毫的差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我们在受报的时候,这就造因,造因的同时也受果报。「五恶」是造因,「五痛」叫花报,花报就是你正在造的时候就正在受果报,「五烧」那是将来更严重的果报,但是在五烧那个果报里头,他又在造因,因果总是缠绕不清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修行证果成佛了,始觉是因,本觉是果,始觉合本,始觉里面有本觉,本觉里面也有始觉,所以『始本不二』。 钞【用不离体,体不离用。】 这两句是解释世尊德号里面的大意,清净心是体,大慈悲是用,释迦就是大慈悲,牟尼就是清净心,有体有用。『用不离体』,大慈悲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所以那个慈悲称之为大,大就是什么?平等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条件的。在起用的时候,无有一切分别、执著,清净心完全显露。从大慈悲显示清净心,从清净心生出大慈悲心,体用是一不是二。因此体用是相辅相成,这个我们要懂得,怎样修我的清净心?大慈悲;怎样修大慈悲?清净心。 钞【则寂照同时。不染而染,难可了知,是菩提沉埋五浊。】 诸佛如来『寂照同时』,我们凡夫甚至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也是寂照同时。原来不染,因为他有妄想、分别、执著,『不染而染』,这里面的理太深,事太繁太多,所以『难可了知』。『是菩提沉埋五浊』,真性流转在五道(五道就是六道),也就是说怎么变成六道里面的众生。 钞【染而不染,难可了知,是五浊独露菩提。】 『染而不染』是对修行人讲的,也是『难可了知』。理与事都是非常的深广。小乘人断见思烦恼,超越三界轮回,大乘菩萨破无明显法身,一直到圆满无上菩提,这些理都非常深,事非常繁杂。『是五浊独露菩提』,罗汉、菩萨还没有圆满成佛,在五浊里面他觉悟了,在染里面他不染了。像《华严经》上的比喻,犹如莲花,不但污泥它不染,它连水都不染。莲花开在水的上面,佛常常用这个做比喻,把泥土比作六凡法界,把水比作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花开在水上面,超越四圣六凡,那叫什么?不得已再取个名字,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十法界之上!诸位明白这个事实,你就晓得禅宗里面常说的,魔来要斩,佛来也要斩,为什么佛也要斩?佛是十法界的,往上去「无佛无众生」,那才叫一真平等法界。一才是真的,可见得十不是真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佛,天台讲四教,四种佛:藏佛、通佛、别佛、圆佛。只有「圆佛」是一真法界的,其他的三个都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贤首宗讲五教,换句话就是五种佛,除了圆佛之外,其他也不是真佛。成佛,成的什么佛,这个不能不清楚。要成真佛,一真法界里面的真佛,给诸位说,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证得圆满究竟佛,怎么知道?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的左右手,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他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也是一真法界,他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成佛,他不能在毗卢遮那会下成佛,而到弥陀如来会下去成佛,这就是明显的告诉我们,在毗卢遮那佛会下成佛难!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成佛容易、快速!人家到那里去了。连这两位大菩萨都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怎么样的地方,我们应该多想想,还不要去吗?不想去的,那真是李老师以前所说的,非愚即狂,换句话说,头脑不正常;正常的人看到这个现象,听到这个经典,决定求生。 钞【故知此佛彼佛,同归寂照之自心。】 不但『此佛彼佛』,此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彼佛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实在说,十法界有情众生哪一个不是『同归寂照之自心』?都是的。只是凡夫寂照心上盖了一层障碍,这个障碍在佛法里面讲,所知障、烦恼障,两大类的障碍。本来是寂照,被这两种障碍盖覆住,好像是有染,实际上是不染的。诸佛如来只是把这两种障碍去掉而已,使寂照的自心完全显露出来。 钞【烦恼菩提,不出悟迷之一念。】 『烦恼』是迷,『菩提』是觉,换句话说,不觉就迷,不迷就觉,一体的两面而已。所以说迷悟不二,烦恼即菩提,是这么个意思。体是一,可是用就不一样,作用不相同。觉的用是正常的,迷的用是错误的,觉的作用就是诸佛菩萨在九界里面普度众生,迷的作用就是三途六道受这些生死轮回的果报。这一句也说明凡圣的不同,觉悟是圣人,不觉是凡夫,所以有烦恼是凡夫。转烦恼为菩提,那叫转凡成圣,就是我们常讲破迷开悟。 钞【本师即我,我即菩提,及得菩提,实无所得。】 《心经》末后把真相完全显示出来,「无智亦无得」,那才是事实的真相,就是此地讲的『实无所得』,大乘法常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这佛在楞严会上说的。这个地方大家特别要留意,『本师即我,我即菩提』,不能只学这两句话,那就变成狂慧,就狂妄。理上如此,事上我们还差很远一大截。理上讲没错,释迦牟尼佛就是我,阿弥陀佛也是我,毗卢遮那佛也是我,事上我们是生死凡夫,还要搞六道轮回,哪里是佛菩萨?差得远!这个地方要知道,理是一回事,事又是一回事,理跟事不相应。相应就好了,我们就有成就,就证果。要怎样才能相应?本经教给我们最殊胜、最巧妙的方法,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两句话就相应;不能踏进西方,这两句话只是理上说,事上毫不相干,这是要清楚、要明白的。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