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49集


 2016/11/20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八九页:

  这一段是称性而谈,经义当然比较深一点,能懂更好,不懂也没关系,要紧的是要老实念佛,这才是最重要的。

  钞【妄心未尽,幽幽绵绵,是为命根未断,惑断执空,情消见谢,人亡家破,烟灭灰飞,命终之谓也。诸妄尽除,不直真何待,求佛不现前,不可得也。】

  「妄心」两个字里面就有浅深很大的差别,在六道里面,这些凡夫粗细妄心统统具足。佛给我们讲生死有两种,一种是很粗的相叫做「分段生死」,另外一种比较微细一点的相叫「变易生死」。分段生死只要断见思的妄心(我们常讲见思烦恼,或者讲见思惑),分段生死就没有了,但是还有变易生死。变易,像我们的年龄一年一年增长,一年一年从年轻变老,这叫变易,变就是变化,易是改变,跟从前不一样了。这个变易,绝对不是一年一年的变易,实在讲是刹那刹那在变易。我们现在这两种生死都有。粗的妄心断掉,这叫尽了。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这个阶段,像我们人生这一生是一个阶段,这是大分;如果小分,也分得很微细,一天一天是一个阶段,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也是一个阶段,所以粗细分别很多。三界分段生死了了之后,他有变易生死,从小乘罗汉到等觉菩萨都是属於变易生死。大乘圆教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每一个位次的变化就叫一次变易。变易,实在讲没有生死,生死是形容词,生死苦!这一次变易有一次苦难,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从一年级很辛苦的去读,然后经过考试,明年升到二年级,从一年级变到二年级,这种叫变易生死,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就是这个意思。菩萨果位也是如此,从十信位的菩萨变成十住,十住变成十行,十行变成十回向、再变成十地,这叫变易。这变易确确实实不是这个身有生死,是经过一番努力,努力也很辛苦,把这个层次向上提升,是这个意思。这都叫做『妄心未尽』。由此可知,妄心真正要是尽了,是什么人?是佛。佛,变易没有了,分段当然早就没有了,那才叫了生死,真的脱离,永脱生死了,这两种生死都了了。「妄心未尽」包括的范围很大,两种生死都包括在其中。

  『幽幽绵绵,是为命根未断』,这两句是形容词,也就是指六道凡夫生死不断!死了之后,《地藏经》上所讲的,多数四十九天他又投胎去受生,六道轮回。「命根未断」,在三界六道里,绝对不是讲我们这个身体,这命根可不是身体,他不断,他要在六道轮回舍身受身,无量劫来没完没了!佛在经上常感叹的说,「生死疲劳」。确实是这个现象,我们自己受这个苦,自己不觉悟,自己不晓得!那么这是命根没断的相。此地讲这命根要是断了,那就不生不灭,生死就了了,这个命根才叫断。所以他这个命根不是指我们这个寿命,不是讲这个。

  『惑断执空』,惑是讲见思烦恼。小乘人见思烦恼断了,三界六道的生死没有了,分段生死没有了,他执著空,执空就是小乘人所谓「偏真涅盘」,这就是执空。佛在大乘经论里面,常常呵斥他们叫焦芽败种。凡夫执著有,小乘人执著空,都是执著二边。当然小乘比我们凡夫高明多了,凡夫执有,有六道轮回的苦;小乘执空,有不能见性之苦,他没有六道轮回,但是他不能见性,本性里面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他不能现前,他不能享受,这是小乘人的苦处,小乘人的苦跟凡夫不一样。『情消见谢』,「情」是烦恼,见思烦恼断了;「见」是见惑,也没有了。「情」跟「见」都属於妄想执著,这两样都没有了。『人亡家破,烟灭灰飞』,这是讲古时候,印度出家学佛人命终之后都火化,火化的时候,烟灭了,火烧完,灰也飞散,这比喻命终。

  他的分别、执著、妄想统统没有了,就像烟灭灰飞一样,没有了,都断尽了。『诸妄尽除,不真何待』,这是真心显露了。这个境界,最低限度是事一心不乱,要是认真来说,这是属於理一心不乱,为什么?称理,称性。性德没有显露,那怎么能叫称性?所以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比阿罗汉高得太多,真心显露。『求佛不现前,不可得也』。我们要问,为什么?禅家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境界,见性成佛了。成佛当然见佛,见佛必定成佛,这个时候见大地一切众生同成佛道,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这个境界什么时候现前?圆教初住菩萨就见到,就见性了。所以这个地方讲的是圆初住的境界。

  钞【然而佛慈无限,岂必临终。】

  这句话说得非常好,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他确实有这个能力帮助我们证实这个境界存在、这个境界真实。「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见,包括定中见、梦中见、临终佛来接引;当来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离开六道轮回以后所见的。佛的慈悲无限,不一定是在临终时候见佛,我们在平常修学之中,缘成熟也能够见佛。下面举一个例子说:

  钞【是故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时时』就是时时刻刻,时时处处也许佛都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认识,当面错过,这种情形确实很多。这两句话是布袋和尚说的。布袋和尚在历史上有很详细的记载,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姓名,也不知道他的籍贯。他的特徵就是肥胖,满面笑容,每天背一个大布袋到处去化缘,人家给他东西,他往布袋里一装,这就走了,这么样一个出家人。出现在南宋高宗的时候,跟岳飞同一个时代,出现在浙江奉化。老总统的家谱记载,南宋时候他们曾经将布袋和尚请到家里供养两个月。布袋和尚临走的时候,他当然是预知时至,他是坐著走的,说了一首偈就走了,这首偈就是「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这就告诉大家,他是真正的弥勒菩萨。这首偈说完,就坐化了。以后中国人造弥勒菩萨的像,都造布袋和尚的像。另外一个是唐朝傅大士,居士的身分,这也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佛菩萨化身在我们这个世间,常常跟我们在一起,我们不认识他。这说明诸佛菩萨时时示现,也是说明现前当来见佛的一个例子。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个经文我们不但要熟,要细心去体会。前面一段经文说念佛人在临终时佛菩萨来接引,是讲佛力不可思议;此地这一段是讲自力。如果没有自力,佛力也加不上,这个法门叫做「二力法门」。自己必须具备前面所讲的一心不乱,是在平时;此地所说的「心不颠倒」,是在临终。前后文仔细看,你就明了,临终最重要的条件是「心不颠倒」,纵然在平时「一心不乱」做不到,那个没有关系,临终心不颠倒就决定得生。我们在《观经》看到下辈往生的,十六观里面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都是作恶的众生。《观经》对於九品讲得详细,上三品是大心凡夫,发大乘心的;中三品是持戒修善的凡夫。可见得佛法里,大心是第一,大心就是发菩提心,持戒修善是中等,下三品是造罪业的众生,下上品造的罪业轻一点,下下品造的罪业极重。造极重的罪业,一生都没有闻过佛法,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神智不清楚的话,那就没有法子,劝他,他不能接受,他听不懂;如果神智清楚,就是心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要是接受劝告,这个时候一心念佛求愿往生,佛也来接引,他也能够往生。由此可知,临终心不颠倒是往生决定的因素。为什么平时我们要求一心?平时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很有把握,这是一定的。平常不能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没有把握,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我们要想将来临终时候真正是心不颠倒,佛来接引,自在往生,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第一个就是修自己的一心不乱,这对自己,一心不乱是定慧;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有力量的话,我们修福积德,这样就是福慧双修!符合经上给我们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因缘,我们已经遇到,这个因缘不必操心了。实在讲因缘很殊胜,这三个条件具足,一定往生!我们看注解:

  疏【上言临者,是将欲命终。】

  这是前面佛来接引的时候,你看这个话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佛来接引是现前,为什么?人没死,活著的,『将欲命终』,他还没命终,这是见到佛来接引。

  疏【今言终时,正暖尽识去。】

  这个地方讲的『终时』,这是恰恰我们讲的断气的时候,他的神识离开身体,心不颠倒,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疏【心不颠倒者,以一心不乱,故不颠倒。以不颠倒,故不生他处。】

  他一生念佛,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他见到了,他一生所向往的目的达到,你说这个时候多欢喜!多么幸运!目的达到了,跟佛去了,这是讲的这个时候。所以最怕的是临终神智不清,这是最恐怖的。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如果在临终的时候神智不清,迷惑颠倒,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很多,可以说是许许多多人有这种情形。不要说到临终的时候,病重的时候,甚至家亲眷属他都不认识。我们过去遇到一个老居士,他得的是老人病,病了七、八年,最后两年只认识一个家人,其他人都不认识,临终的前半年,一个人也不认识。这种人决定随业流转,他自己做不了主,这是事实。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很多,那就是给我们真正的警告,我们将来会不会像他一样?

  如果我们希望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现在就应该认真去努力修学。佛菩萨是人修成的,六道也是人变现的,这问题就是看我们怎么走,十法界这十条路,我们怎么走法?要走到哪里去?如何让我们真正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生就算是有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仔细冷静的观察,古往今来那些成就的人,他怎么成就的?那些修行失败的人,他怎么失败的?在这里面吸取教训、吸取经验,这是智慧。凡是成功的,得力於两个字「专精」;凡是失败的,实在讲也是两个字都包括尽,「散乱」,散乱可怕!所以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诸宗这些祖师大德们,后代称他们为祖师,这些人实实在在说都是有修有证,他们具足真实的智慧,提倡专精。每一个宗派,他这个宗派在大乘经典里面取出一部分性质相同的,建立一个修行的方向,向往一个修行的目标,所以分宗分派,那就是专精。根性利的,几乎都能成就;根性钝的,再要散乱,成就就少了。古大德常常说,净宗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就是说明,禅要上上根人,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交代得很明白,他所接引的是上上根人,在大乘之上,这才有资格在他那个法门里面成就。一般教下所接引的是中上根人,中根人学教发愤努力困学能成,上根人就是利根人学教,那当然不用说了。大开圆解相当於禅宗的明心见性,这在历代高僧里面我们也见到不少。至於下根人、钝根人修学其他法门成就的少,很少见到;但是这一类根性的人念佛,成就往往是非凡,他有特别殊胜的成就。

  倓虚法师在《念佛论》里面跟我们举的修无师的例子,这是大家都看到的,这是在哈尔滨极乐寺。修无师是做泥水匠出身,不认识字,你要问他经教,他一窍不通,他就知道念佛,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看他往生多自在!预知时至,不生病。那个时候极乐寺传戒,戒和尚是谛闲老法师,谛闲老法师看到佩服到极点,认为这才是出家修行人的好榜样。他成就凭什么?专精,专是专一,精是精纯,绝不掺杂,他成功了。倓老给我们说的,谛闲法师早年有个徒弟锅漏匠,那个人根器就更差,也是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人家站著往生的,这是我们的最好榜样!所以经教不通没有关系,不是耻辱!不能往生,那才叫真耻辱!千万不要在表面这样子好看,我们被这些假形象骗了自己。我们晓得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知道根性不利,我们就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一般讲这是下下法门,但是它有上上的成就,所以叫不可思议,所以叫难信之法,真的是上上成就!上上成就,这上上果当然是上上因,所以念佛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是一些无知的人把它看作这是下下法门、这是度那些无知无识老太婆的,这是被他们误会。你要说是度无知无识老太婆的,华严会上文殊、普贤也是无知无识老太婆吗?他们也发愿求生净土,也一个一个都兑现了。

  所以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真是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要信佛,信阿弥陀佛所说的,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信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为我们推荐的。果然真信切愿,不要说将来往生得大利益,现在就得利益!得什么利益?清心寡欲,生活幸福美满自在,这真的不是假的。不学佛的人一年比一年衰老,念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年轻,为什么?就是心地清净,心地清净就专精一门,你心地清净,不可以搞杂了,不可以搞乱了。我们这一生时光不多,即使你活一百岁,算算也不过三万六千日,那个日历本子三万六千张,翻翻就没有了。我再过两年七十岁了,三万六千日去了一大半。我们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才知道这个法门之好!我这个根性就非常适合这个法门,修得快乐,很得受用。有些人问我,什么叫开悟?什么叫证果?我的解答很简单,他听起来也很好懂,真正把事实真相明白了,那就是开悟;我们依这个方法修行,真正得到利益,这就是证果。佛法的果是离苦得乐,我真的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开悟,离苦得乐就是证果。眼前花报殊胜,将来往生的果报必然殊胜,这是一定道理!所以大家要记住,专精,决定不杂。

  今天有个同修来找我,说是他魔障现前,有冤鬼跟著他,精神恍惚,坐立不安,来求我。在求我之前,他曾经求过很多的法师,跑了很多的道场,每个法师教给他一个方法,他的方法乱了。有许多法师教他念《地藏经》、教他去拜《梁皇忏》、教他去打水陆、教他超度冤亲债主,又教他念《金刚经》,念楞严咒、念大悲咒,他头都大了。他来给我说这个情形,我说:我知道了。我说:你永远不会好了,你这个毛病会一天比一天严重,到最后无药可救,什么原因?过分的散乱。他来问我:有没有救?我说:救是有救,你听不听话?他说:什么方法?我说:你从现在起,老实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有一切经咒都不要念,所有一切道场都不要跑,你回家去老实念佛。他说:那我要不要到这个道场来?我说这个道场不要你来。他说:我要出点功德。我说:我也不要你来,也不要你在这里出一分钱的功德,你回去老老实实去念半年,你的病就好了。他又担心,那个法师叫我念《地藏经》,我不念行吗?那个又叫我念《金刚经》,不念不是又得罪了吗?我说:那好了,那你没完没了。所以要晓得专精之可贵!散乱就坏了,那就错了。

  以学经来说,你用十年的时间去学十部经,平均一年学一部,你的成绩平平,很难出人头地!十年专门学一部经,你就出人头地,为什么?看看现代这个世界,用十年时间学一部经的人不多!你就是这部经的专家!你这部经走遍全世界一定受人欢迎,为什么?专家。一生专攻《阿弥陀经》、专弘《阿弥陀经》,干上十年,人家见了你的面合掌:你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全世界的人想听《阿弥陀经》,一定头一个想到你,他不会找别人,为什么?别人不是专家。现在资讯发达,交通便捷,请你来讲经不难!从前从中国到美国坐轮船要一、两个月,那的确是不容易,现在十个小时就过来了,非常容易。所以学一部经,弘扬到全世界。专精,不但能利他,决定自利,自己得一心,自己得一心不乱。同样学很多的东西,说实在话,一心得不到!你这个心还是散乱的,换句话说,往生的时候心不颠倒很不容易。心不颠倒的人一定是有福有慧,没有福慧做不到!因为不颠倒,所以他决定不会生到别的地方去,是随著他自己的愿望去往生,想见阿弥陀佛决定见佛,想生净土决定得生。

  疏【即得者,言其速也。】

  这是讲快速。

  钞【颠倒者,繇其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如前所谓将舍暖触,一生所作,俱时现前,心神惶怖,动止挥霍。】

  这是为我们说明什么叫『颠倒』,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清楚。这部经,经文字字句句跟我们一生生活的幸福,跟我们将来想达到的圆满目标有密切的关系,而莲池《疏钞》、蕅益《要解》等於是为我们导游,我们去了很生疏,不认识,这两位大师是导游,一样一样详细为我们说明,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以及一个修净土现在的生活状况,这个非常的难得。我们在这里面去体验,在这里面去学习,那就叫真正的修行。所以先要认识什么叫颠倒,然后认真反省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犯这个过失?我们这个经就没有白念、没有白听。

  『繇其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这两句话最重要了。我们平常是不是随顺妄想?随顺妄想,不知道随顺妄想的可怕,不知道随顺妄想的结果,这就叫迷惑。佛法常讲迷跟悟,什么叫迷?什么叫悟?妄想现前立刻能够觉察,那就叫悟。所以宗门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妄想。如果不觉,就随顺妄想了;一念觉,就不随顺了。所以一念觉,这个觉就是「正念」,这个很要紧。其他宗里面,「正念」的定义有浅深层次不同,我们初学的人、中下根性的人很难把握。净宗这个正念非常容易就把握住,正念是什么?就是六字洪名。我们的觉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觉了。妄念一起来,第一个妄念起来,第二个念头就南无阿弥陀佛,用一句佛号把妄念打掉。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续就是保持正念,这是净宗比其他宗容易修学的地方。所以它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再愚痴的人、下下根人,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都会!提起正念就是提起佛号,我们念佛人,佛号就是正念,唯一正念,决定没有其他第二念,我们心就不散乱,心力就集中了。

  诸位要晓得,精神意志集中,我们拿现代人的话来说,现代人最时髦的、最流行的、最向往的,变化体质!我们年老了,如何把我们的体质变化跟年轻人一样,有没有方法?有。什么方法?阿弥陀佛。可是他问我:有没有?我说有。什么方法?我说念阿弥陀佛,他完全不懂,他体会不到!就是一心念阿弥陀佛,心里什么都没有了,只需要半年,你的体质就变化,这个一点不假。身上本来有很多毛病,半年之后,心清净了,大乘经上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心念是正报,念清净了,心清净了,生理上细胞组织它自然就调整,就恢复正常。现在科学家还没有能观察到这个事实。不要看医生,不要吃药,药不是好东西,药里头有副作用,没有好处!最好的就是调心。我什么药都不吃,我在新加坡讲经,我每年都到新加坡去,那边同修见到我:法师,你怎么一年一年都年轻、都不老,你用什么方法保养的?我就告诉他,我说:有!他说:你吃什么补品?我说:台湾自来水公司出品的自来水。我没用别的,你看我洗脸,一年都用不了一块肥皂,这一块肥皂洗脸、洗澡都用它,一年都用不完一块。心清净,这个重要!

  所以散乱,不但你修道是大障碍,对你身体健康也是莫大的障碍,这个要晓得。所以学佛,无论学哪一宗、无论学哪个法门,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方向目标都相同,秘诀就是专精。你要参禅,专精参究;你要持咒,专精念咒;你要学教,专精去学经。没有别的,专精就成功了。所以我们念佛,念佛方法简单,比参禅、比持咒、比念经都简单、都容易。聪明人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这轻松不吃力!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什么原因?咒短,经长;又说「念咒不如念佛」,佛号更短、更简单。愈来愈简单,愈简单的愈殊胜,愈简单的愈是第一,这个要知道。所以千万要记住,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不可以随顺妄想。换句话说,念头起来,不管是善念是恶念,那个不要去理会,善念也是妄想。念头一起来就念阿弥陀佛,转得愈快愈好,不可以随顺妄想。这是说一般人他「随顺妄想,不修正念」。

  『心多散乱』,这是很苦!所有一切烦恼都从散乱里面流出来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这个时候精神意志力量最薄弱,心念控制不住,换句话说,阿赖耶里面含藏的业习种子,这时候统统跑出来了。所以在临终之前,见神见鬼,这是我们到医院里面去看一看就晓得。所以医院的医生、护士们都相信有鬼,他们见到太多了。这个病人看到他的家亲眷属,都是已经死了的人,还有看到很多恶的相、非常难看的相,正如同《地藏菩藏本愿经》里面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是他的家亲眷属?不是的,都是冤家债主变现出他家亲眷属的样子,冒充的,来勾引他,病人要是跟他去,这就上当,他就要来报复他,是这么一回事情。这是一生所做的善恶业在这时候统统现前。

  『心神惶怖,动止挥霍』,这就是平常我们讲的恐怖,心神不安,前途渺茫,这是人最苦的。我们人这一生,什么样的人最幸福?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他这一生当中,他有一定的方向,他有一定的目标,这种人最幸福最快乐。假如他只有一生,到他死了就完了、就为止,那临死的那一刹那他感觉得前途渺茫。他在这一生当中,他有他的方向、有他的目标、有他的事业,他一生做得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得到美满。如果他能念佛,再以求生净土做为后续的目标,那他真快乐了,真自在了,这一生当中很快乐、很幸福过一辈子,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更快乐、更美满,那叫真正的幸福。真的,实实在在的,如果不求生净土带业往生,修学其他法门靠自力,太难太难!这是一条光明的大道,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如果不修这个法门,或者这个法门不是专精修学,这法门没修成功,来生必然是随业受报。

  钞【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

  看作是很美好的花园,进去逛,一进去之后才知道那是地狱,那是刀山剑树,你看走了眼,看错了。

  钞【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为堂宇。】

  这是到畜生里面去投胎,他见到什么现象?见到华丽的宫殿,很豪华的住宅,看到非常喜欢,到里面去看看,这一进去就入了胎,这变成畜生。这一类的事情,在古人笔记小说因果报应记载里面就很多,我们能抽出一点时间去看看,对自己确实是很大的警惕。

  钞【就令作善,合生人天,未免憎爱父母。】

  这桩事情,《楞严经》里面说得很清楚。父母跟子女四种缘分: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恩怨最重的就变成一家人,稍微疏一点,就变成亲戚朋友。古人常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我劝同修们多念《了凡四训》,教你知道什么事情?教你知道因缘果报是一定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在马路上走,遇到完全是陌生人,有人看到给你点点头笑一笑,有人看你很不顺眼,这我们都常常碰到的。我们过去生中跟他有缘,他跟我点头笑一笑,过去我们也有一点善缘、好缘;见到我、看到我不顺眼,过去世大概总有一两桩事情对不起他。三世因果,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些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证明,家亲眷属也不例外。

  这就是说,纵然我们一生行善(这个善,以佛经来说是五戒十善,在中国儒家来说是伦理道德),我们生到人天,也免不掉对於亲人还有憎爱之心,何况还有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这就是说明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不再搞人天小果,不干!一定要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好处、利益一定要知道,你才会发恳切之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之快,他方世界都比不上。我们在《观经》里面看九品往生,我们从下下品看起,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下下品干什么?五逆十恶,造这样重罪的人,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的。当然我们往生决定不在下下品,为什么?我们没有造这么重的罪业,虽然造的罪业不少,但是不会这么重,也许在下品中生。下品中生,六劫就花开见佛,花开见佛是什么地位?别教初地菩萨。你要记住,六劫就初地!如果在娑婆世界,要修多少时间才能到初地?两个阿僧只劫才到初地。这边修两个阿僧只劫,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六劫,怎么能比!如果我们是行善,不是作恶的,我们修善法去往生的,按照九品的条件,应当是在中品上生,或者中品中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多久的时间花开?七七四十九天。在这个地方要修两个阿僧只劫,到西方世界只要四十九天!四十九天是我们这边的时间,西方世界没有年月日时,这个大家晓得。所以佛所讲的时间单位统统是我们这个地方时间单位。四十九天,不到两个月,你就成了别教初地菩萨。

  你要问,华严会上文殊、普贤为什么要求愿往生?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等觉菩萨,他在华藏世界成佛,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还要一段相当的时间,修行愈到高位愈困难。第一个阿僧只劫,这都是讲别教,不是讲圆教,第一个阿僧只劫修满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只劫,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八、九、十地,三个位次。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要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你就可想而知,他要用多少的时间?那是多么困难的事情!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到西方就花开见佛,他那一品生相无明就断了,就成佛了,哪一个等觉菩萨不希望到极乐世界去?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不必受那么多的辛苦,见了阿弥陀佛就成就了。我们把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偏赞净土,道理在此地。所以这个法门是接引根熟众生,所谓根熟就是无量劫来他所种的善根福德,今天成熟。成熟,他一接触,欢喜相信,肯发心、肯念佛,这是成熟的相。不成熟,接触之后欢喜心不能生起来,不能够信受奉行。不成熟,佛就教他一切大小乘法门,帮助他成熟。所以要知道,这个法门是专接根熟众生。根熟众生,用现代话说,这个人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到了,是接引这一类的人。他成佛的机会不到,这个法门对他不起作用。如果他这一生要成菩萨、成阿罗汉,那是另外法门接引。这个是专接引成佛的,所以叫一生成佛的法门,一生成就的法门。

  钞【乃至小圣初心。】

  小圣是指阿罗汉,初心是指权教菩萨。

  钞【犹不能正知出入。】

  『正知出入』就是讲入胎出胎。阿罗汉跟权教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他们来投胎很清楚,以应化身到这个世间来度有缘的众生,他来入胎,他在胎胞里面不受苦,就像住在宫殿一样,很舒服的,出胎他就迷了,过去事情又忘掉了;不过这些圣者,毕竟他的功夫底子厚,他只迷一时,他不会一生迷。所以《金刚经》上世尊交代大菩萨要护念诸菩萨,就是护念这些小菩萨,就是指这一类的小圣初心,到时候要去提醒他。一提醒,他马上就觉悟,就恢复了。所以罗汉跟权教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不能正知出入。

  钞【皆所谓颠倒也。】

  可见这个颠倒,不但是凡夫,三乘圣者都还不免!

  钞【乘此颠倒,三界七趣。】

  『七趣』是《楞严》上说的,普通我们说六趣、六道;七趣,加个仙道,神仙。

  钞【随业受生。】

  这就是六道轮回,随著自己业力去投胎,去受生。大致上我们来观察,一般随业受生的人,在三恶道是多数,三善道是少数,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业力,我们自己冷静反省,我们不要看别人,反省自己,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起心动念是恶念多还是善念多?就晓得将来自己随业流转到哪里去。什么叫善念?念念要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善念,要给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这是善念。念念都为自己打算,这就是恶念。哪个人不为自己?为自己,没有不堕三恶道的,为别人才能得人天。修行人修得很好,戒律精严,心地清净,如果不求生净土,大多数都在欲界。色界,那就很稀少,为什么?色界天的条件,五欲断掉了,就是财色名食睡确实不动心,这才能到色界。假如财色名食睡,我事是离开了,心有时还动,欲界,不能到色界,为什么?欲念没断,这是真的。所以这些事情不要问别人,自己经念多了就晓得,比照比照,我的标准在哪里?我对於五欲六尘还会起心动念,换句话说,初禅没分!修得再高也不过是他化自在天,不能出三界。所以随业受生是很可怕的事情。

  钞【今既一心不乱。】

  这是讲我们念佛人平常的功夫,我们修清净心。『不乱』是决定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我们先求这个不乱。

  钞【则内凝正念。】

  『正念』就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念到底,心里面确确实实有阿弥陀佛,这是正念。念是今心,就是你心里真有,那叫念,不是挂在嘴皮上。我们口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称名。《十六观经》最后所说的念佛,这个病人业障很重,临终时不能忆念,就叫他称名。可见得称名跟忆念不一样,忆念不一定是称名。我们虽然没有把阿弥陀佛挂在嘴上,心里时时刻刻把阿弥陀佛挂在心上,那叫做念,就是你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那就决定会往生,就感应道交。

  钞【外感佛迎。】

  外面感应阿弥陀佛临终来接引。

  钞【舍此报身,径生彼国,如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清净的程度不一样,随著我们心地清净的程度去往生,最极清净是上品上生,才得个一两分清净,凡圣同居土下品往生,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品位高下,蕅益大师讲,在我们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是什么?就是清净心的程度,功夫是指这个,不是讲我一天念多少佛号叫功夫,不是指这个。假如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都不清净,那就是古人所讲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一天佛号虽然念得很少,但是心确实清净,那个功夫就深。所以讲功夫的浅深,而不是念佛号的多少。可是佛号,古德常常劝我们要多念,多念有好处,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习气很重,不念佛就打妄想,所以念佛就把妄想取而代之,用意在此地。真正讲功夫是讲清净心。好,我们念佛回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