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佛弟子怎样平衡学佛与家庭的关系
问:对于没有智慧的在家弟子,应如何在学佛与家庭中找一个平衡点? 答:你这个前提是对于没有智慧的在家弟子,是如何在学佛与家庭中找一个平衡点?不错,你这问题非常好。为什么呢?前提是没有智慧的佛弟子。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修学和家庭本来是不矛盾的,佛教并不反对学佛的人去尽家庭的责任。 六祖慧能大师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的角是不存在的嘛,如果你离开世间,去寻找一个修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出家人专职的修行身份,也跟世间打交道,无非他掌握的是世间觉悟了的那一部分。 比如有的人,他去吃喝嫖赌。僧人修行,他就不可以。这就是世间觉,有很多人把慧能大师的偈语理解错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哎呀,杀人放火也是世间法,他那个意思是六祖慧能大师说了,就等于允许他去杀人放火,这是一种错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离世间觉,悟的是那个层面,不离世间觉,悟的是修行方法。 诸佛如来成佛,是示现以人身去成佛。为什么?还是从世间。释迦牟尼佛降生以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是最后身”。什么意思?他是说的佛性,佛性唯我独尊,就是他已经成佛了,再来示现成佛,还是从人身,通过人去修学,用他修学的这种行为,去指导、带领大家去修学,告诉大家,佛,任何人都能成,就看你干不干。 一个凡夫,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去修行,是能圆满佛果的。所以说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最好把修行和家庭这个关系处理好,真正地想找平衡点不难。有很多人家庭出现了疑难问题的来问,“师父,我是信佛的,我的丈夫不信佛。”或者是“师父,我是信佛的,我婆婆不信。”或者信其他什么教,不让供佛像。我就这样给她解答,“供佛像有功德,不供佛像你会修行,照常有功德。”要会修行,这就是所谓的平衡点。如果你的家人极力反对你的事相,那么事相上可以不做,在心里修行就行了。其实,佛教是心地法门,就是主张修心。 1999年的时候,我们在建寺,大家都去发心干活,有一次来了一个老师,干活非常卖力。跟我说:“师父,我不敢出声念佛怎么办?”我说:“阿弥陀佛说,你悄悄地念佛也来接。”“哦!明白了!”是不是?经上虽然没这样说,但是经上的道理就是这样,所以修行不仅仅在形式,要勇于超越形式。 在家佛弟子如何平衡学佛和家庭的关系,这里边确实需要智慧和方法,需要方便。我在很多地方经常提到,你得会学,得有责任心,既然你是个在家佛教徒,说明你是有社会责任的,说明你是有家庭责任的,这个因缘你还没有了,就不可能像出家人一样去修学。有的人可以上哪个地方打佛七,可以上哪个地方去精进,是不假,那一个时段,你家庭同意了可以,如果你家庭不同意,没有必要搞得大家烦恼,当家人烦恼的时候,你修行的功德也不见得能生发。 我举过一个例子,虽然障碍有时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有一些我们是完全可以去避免的。三口之家,孩子在外地上学,老两口在家吃饭。女的学佛男的不信。以前嘛他俩轮流着洗碗,今天我洗碗明天你洗碗。哎,这下女的学佛了,吃完饭把碗一推,“你洗碗我到点了。”“干啥?”“念佛。”第二天,“你洗碗我又到点了。”“干啥?”“念佛。”他丈夫一听,学佛了就是让我洗碗啊?那就是在制造矛盾了是不是? 你得会修,会修是什么呢?念佛难道只是口称名号吗?难道不是在行动上有所表示吗?念佛难道是不干家务了吗?你要学会修行。“我信佛了,从今天开始你的碗我给你包了。”为什么呢?“你可以去溜达溜达了我给你洗。”我洗我的碗的时候念好几句阿弥陀佛,再洗丈夫的碗的时候又念了好几句阿弥陀佛,你增加了一倍的功德。 再一个问题,为家庭付出是你的责任,你这种因缘还没有尽,为家庭为社会付出的时候,你就是在行持,哪一种行持呢?在布施啊,六度万行当中的布施。布施分好几种:一种是财的布施,一种是无畏的布施,一种是法的布施。财施法施和无畏施,我们先不讲到法的布施,我们只讲到财的布施。 财的布施又分为:外财和内财。外财就是我们说的钱和物。内财说的体力劳动和头目脑髓。为众生付出体力、付出劳动、付出工作,先不要说为众生,你给你的丈夫也应该做吧。尽量地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家人,尽量要做得更好,让大家看出你的变化,心情的变化,情绪的变化,身体的变化,态度的变化。你看,学佛真好。你丈夫会说我又捡回来个好媳妇,通过学佛打造出来的。这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理智地去思考,正确地掌握一个方法。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