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蔡礼旭:请问“学一句,做一句”怎么理解,怎么去做?


 2010/12/15    下载DOC文档    

   :请问“学一句,做一句”怎么理解,怎么去做?

   (蔡礼旭老师):有一句话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什么时候有进退呢?我们在接触这个学问的时候心态不对了,就在退步。比方说,我们学这一句,“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这句话给谁做呢?因为我常跟一些朋友在交流的时候,一下课,他们很激动地跑到前面来:“哎呀,蔡老师啊,这节课怎么没把我先生带来,这个课他最需要听啦; 哎呀,我儿子怎么没死拉活拉把他拉来,太可惜了,他最应该听这一节课。”所以听到很多朋友都是身边的人都要听,只有一个人不用听,大家知不知道是谁?就他自己不用听。所以当是这样状态在学习的时候,那他全部拿着这些道理去要求谁?要求别人。净看别人的不是,那他的学问已经在下降了。

    孔老夫子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遇到事情的时候,这个“诸”是“之于”,求于自己,我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小人求诸人”,一出现什么事情,都是他错,都是他们的错,都不是自己错。诸位朋友,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呢?一个人首先要看清自己才能看清别人。我们二十四小时跟自己相处,对自己都看不清楚,我们能真正看清别人吗?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当我们自己都不好的时候,我们去评论别人,人家接受得了吗?所谓“欲论人者先自论”,我们学了以后都去评论别人,会起反效果。真正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去说别人,可是说实在的,道法自然,我们自己真做好了,你不说别人,都已经感动别人了。因为正己自然可以化别人。

    可是我们现在还没正己,急着先去化人,人家不能接受。君子跟小人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反省自己,君子;指责别人,小人。这个句子在《论语》里面很多,我以前读《论语》的时候都是这么读的,君子,君子,君子……(指自己);小人,小人,小人……(指别人),读颠倒了。所以这个君子跟小人都在讲自己,“君子喻于义”,时时都想着我的本分,我的道义是什么;“小人喻于利”,小人时时都想着我的利益是什么,他不会先替别人想。我们学习的心态是先自己做,这个态度一对,后面才对,一开始方向错了,怎么学都不得其门而入

    这里讲到“学一句,做一句”。假如我们学了不做,那就变成知识,积累了一大堆知识,对自己的心灵会不会有影响?会哦。“不力行,但学文”……《四书》背了不少,“素富贵,行乎富贵”,念得很好听,“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吃的清茶淡饭,“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的话他都背得很熟,然后青菜豆腐端给他,说:“红烧肉在哪里?”,他还是要吃大鱼大肉,真正清淡的日子他过不了,那他念出来的句子会让人家恶心嘛。人最看不下去的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所以我们学了而不做,不就变成说一套做一套了。

    而且积累多了,我们就不要说道德学问了,光是学历,学历跟道德学问现在不是划等号,学历是代表知识技能的积累比较多,不是道德学问比较多。而知识技能积累了都容易傲慢。所以我们曾经听说,在北京有一个招聘启示,上面一个牌子写着“清华、北大免谈”。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例子?企业家为什么贴出这个广告来?就是他们在很高的学府里面,还没有踏出社会,慢心已经增长。因为他学的知识没有用在生活、没有用在服务人群,甚至于他学知识都想着要去帮他赚钱。曾经好像也是在很高的一个学府,有写到:年薪六万以下免谈。他还把老板fire(解雇)掉了,他还没踏出校门就觉得我可以把老板给fire掉。假如你是老板,你敢用他吗?

    所以“学一句,做一句”,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学问,而就在做的过程当中,心境会提升起来。当心境一提升,你再重新看这一部经典,你的悟处会更多,所以一个人为什么智慧能不断增长,最主要的他是依 教奉行。他真正去实践了,他的心境契入以后,恭敬的心、谨慎的心会用在一切处,这是把这一句教诲内化成他的存心,那他就得大受用了。你只是学没有做不可能内化,变口头禅了。

    举一个例子,《弟子规》说,“执虚器,如执盈”。他那一段时间一直就在“执虚器,如执盈”。他端着杯子,慢慢地他的谨慎度形成了。他走路也好,做任何一个动作也好,他这一个谨慎恭敬的态度就形成了,你看这一句经文能得多大的受用。“冬则温,夏则凊”,体恤父母的需要,当这个体恤父母的心内化以后,这个孩子一生已经立于不败了。为什么?他体恤人,观察入微,他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是服务人群的行业。他已经立于不败,他干什么都会用心去体恤他服务物件的需要。

    《弟子规》展开来每一句,都跟这个孩子往后的家道有关,都跟他往后经营事业的成败有关。为什么?因为每一句只要他去落实,他那个心性、心境就形成,真正把《弟子规》落实在学校里面,十年、十五 年、二十年之后,我敢跟诸位老师们保证,你的学生一定会回到学校,拿着礼物,谢谢老师:“我念大学、工作的时候,我处事待人接物跟我的同学不一样。他们都问我说,你跟谁学的。连我的主管都说,你对领导都很恭敬,在工作的时候也勇于去热心帮助同事,你是跟谁学的?”这个时候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就可以跟老板说,“我老师教我《弟子规》,“己有能,勿自私”,要多去帮助别人。”当我们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能以孩子的一生来教导他,那这个孩子不知道能少走人生多少的弯路。好,这个是“学一句,做一句”。而且这个做呢,不但是动作当中的做,更重要的是整个心境要契入

    比方有一位女士,她就做“父母呼,应勿缓”,给她女儿看,做了好一阵子女儿没有多大变化。“我已经做了,怎么我孩子还没有对我恭敬?”当我们以后落实《弟子规》啊,我已经做到了,怎么我的学生、我的孩子还没有感动?当我们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怎么应对?对不起,我以前教小学有个坏习惯,常常喜欢考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提起的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些经句,这些道理,它已经五千年了,不知道有多少的祖宗都印证过了,我们不能去检讨经典,要检讨自己做得不够彻底。

    所以这位女士又往自己最根本的心地去看,孟老夫子说:“学问之道无他”,就是这一颗心啊,“求其放心”,真心是真诚的,不会应付,只做动作,心没有真恭敬的时候就是应付。她反思到虽然妈妈一叫我,我马上就跑到她跟前去,可是当我说,“妈,有什么事吗?”我的内心有不耐烦在,孩子可以感觉到我们是真是假。真正去做了,真干了,转变心境,真恭敬她的父母,孩子很敏锐,感受到了。后来女儿转变得也比较快。所以
我们学一句做一句从根本的心地下手。

(第34期幸福人生讲座8月18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