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黄念祖居士:《抉择见》听闻记


 2010/11/22    下载DOC文档    

前言

  《抉择见》是黄念祖老居士在美国弘法期间,迄今未曾流通的一堂开示。多年前的因缘际会,见愚得自友人由美国辗转传来之二卷录音带,得以聆听念老之法教,同时友人并嘱予不可流通云云。尔后多年,此之法音在家务驳杂间遍寻不着。今年(2001年)在整顿家务之中,此开示法宝又重现眼前。见愚向来无明庸陋,窃谓:得失之间,因缘无量。当年严禁流通,或有其时节因缘。尔今念老生西久矣,见愚藉此重拾法教因缘,聆听法音并斗胆笔记之,使吾等法子能得念老法筵遗音回向,往生净土,圆成菩提!

二○○二年仲春 净宗见愚谨识于芬陀利华园

  版主另记:本文原来计划公开。后来有一边区友多次写信给本站,冀获得本文,借此因缘,公开本文。供有关莲友参学。

  正文

   在我们转述上师开示之前,先向上师、莲师像恭敬顶礼。
  贡噶上师是当代稀有的大德,是诺那祖师的推荐。诺那祖师是第一位来到汉地的上师,来到中国是希有的因缘。红白教到中国是希有的因缘,得到《无量寿经》善本也是希有的因缘。诺那祖师在民国初年经过种种苦难、磨难,从西藏流亡到印度,再到北京、南京。诺那祖师在回西康之前,向我们推荐贡噶上师。诺那祖师不但推荐贡噶上师,还替我们求贡噶上师,请他到汉地弘法。有诺那祖师以及贡噶上师先后地接力,才闯开现在的局面。这不是很久的事情,是近七八十年的事,是我们这一两代人的事情,这是殊胜的因缘。
  这些上师都是开大圆满见的人,大圆满见要开,开不是单单听讲,或是修法所能得到的,这有天渊之别。能开的人只有少数,开大圆满见,也就是禅宗说的开悟,是极为稀有。
  贡噶上师讲“抉择见”,说通俗点就是怎么做决定。这个修法你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要有一个鉴别,要有一个选择。抉择这一切,首先要有一个见,你的见解、看法、观点,对事情你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观点。而“见”更带有一种决定、固定的意思,看法与观点有时候可以变的,对这件事有这个看法,对那件事有那个观点。
  “见,乃是内外轮寂一切法,决定其体性,而印持之。”
  这是贡噶上师的定义。“内”,是佛教内的,“外”,是佛教外的。“轮”,是世间上的一切生死轮回,六道、包括天道轮回内的事情。“寂”是寂灭,和尚过去了,我们说他圆寂,这又是一种尊称的通用,只有佛才能称上圆寂。“寂”是圆寂、空寂,圆寂实际上就是涅盘,涅盘有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涅盘是佛所证得最究竟的果德,因般若而恢复了法身,彻底而得到解脱,这个叫做“寂”。
  佛教以内、佛教以外,是对立的,“轮寂”也是对立的。“轮寂”是生死涅盘,“轮”是缠缚的境界;“寂”是一切寂灭,一切万德都圆满,疑惑都寂灭,业力都寂灭,这是解脱的境界。内、外、轮、寂一共有四种。
  “一切法”,“法”这个字,大家常常会误会,认为“佛法僧”的“法”就是代表佛所教导的法。实际上佛经上的“法”,意思很广,概括一切事,一切物,一切有形的、无形的,讲道理、概念,都是所谓“法”。不是传一个法叫做“法”,法律的叫做“法”,一切有为法,指的事情、东西、概念、道理,种种可以通用的,都可以叫做“法”,没有一样不能称之为“法”的,所以“法”不能当作一个仪轨来看。
  这样一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不好讲了。“一切”,不管你是什么?人、桌椅板凳、道理、原则、语言、思想、起心动念,都属于“法”。那“一切法”就是一切的一切,这就很广了。
  “见”是什么?对于内、外、轮回、涅盘,一切的法,这就无所不包了。佛教以内,佛教以外,轮回六道的,超越轮回的,一切事、一切物、言行、、道理、有形无形,有相无相,一切的一切。对于这一切的一切,我们要“决定其体性,而印持之”。
  这些是什么?我们知道它是什么体?是什么性质?“见”就是这样,我们要对一切一切的法,认知它是什么体,什么性,并印证之,很坚固地去看。“印”就是盖图章似的,一盖文字就出来了,你的见就是这样。
  一般讲凡夫见,就是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一切都是真实的,功名富贵都是很有趣味的,他执为是真实的东西。你说假的,他说是真的。今天吃好的嘛,就很舒服;吃不下口嘛,就觉得不好吃,很不舒服。这一切一切不都是很真实吗?好,就知道它好;不好,就知道它不好,这还不真实吗?摸得着,看得见!这些摸得着,看得见的,就实在有,这些享受是我应该追求的。他对一切事物就这么看,它的体就是世间所有皆真实,它的性质,如他所显现的,必须是摸得着,看得见,才真实有,我能体会到,我能尝得出的,这才是真实的。
  “印持之”,老是这么想,很自然的,像盖图章一盖就出来,不用很费事。自自然然就这么看,不用说让我坐下来慢慢一点一点地想,这叫做“见”。所以比我们所说的看法、观点,更带普遍性,固定、肯定,所以“见”是很彻底的,很自然的。“印”就是不用再去一笔一笔写;“持”就是老是那样,不会今天这么讲,明天又那么讲。一本“唯物主义”者,他就是唯物,不会一会儿“唯物”,一会儿“唯心”,这就不叫做“见”了。肯定我就是唯物,你们唯心都错,这是唯物的见,“见”是这种的意思。
  “见”,是对于内、外、轮回、涅盘一切法,怎么去认识它的本体、本性,我们成为一种看法,而且很坚决、很自然地,形成这一套了解、看法。这些了解看法,就不是一时的,而且是无偶独有的,这就是“见”。每一种见不只要去认识它的体性,而这些见也有它本身特别的性质。性质的所知所解,也有种种的不同,所以“见”有好多好多种类。
  谈“抉择见”,首先对于“见”要有一番了解,相当于我们的见解、看法、观点,但比这个坚固、牢定。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一套固定、固执、决定的看法,所以“见”就成为修行中第一个问题。所以密宗也叫做“决定见宗”,“见”就起了决定的作用,并且把“见”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去对待,以这个为宗旨,所以称之为“决定见宗”。密宗讲什么?见、修、行、果。华严讲信解行证,密宗讲见地、修、行,得什么果。打个比方,修行等于是走路,果等于是到家。我要回家,我要走路,首先要知道方向,方向就是“见”。你家在哪里?我选择哪条道路?我选择什么工具?这是第一步。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要有第一步。我要回去,要买哪一班飞机?到纽约、东京,要怎么走?你要是先到南美,南美再到非洲,这么绕来绕去,路线就麻烦了,方向不对。所以“见”就很有重要性。
  为什么我就这么走?因为他这么去过,我相信他,这不就很直接了当。我走他以前走过的路,他的经验对我就有帮助。如果我瞎闯,就认不到了。这就有很大的关系,你要怎么走,跟着你的决定,抉择。你要游览北京,就买个北京地图,就从地图上找,看看什么路线?看对路线,走就方便了。所以走的问题,决定于你定方向的见。所以修行与见不能分,一切都正确了,坚持下去,就到了地方。要到故宫,就到故宫,要到天坛,就到天坛。所以后面怎么走,以及它的果,决定在它最初的方向、决定,这是首要的。要是一开始错了,你跑得越远,到目的地越慢,你又退回来了。决定见的道理就在这里,但是佛门上的道理比这个比方要深入的多。所以决定见要摆在首要的地位,所谓见修行果,“见”是放在第一位。
  前面这些是贡噶上师给我们的定义,比我们所谓的见解、看法、观点的意思要深刻的多。对于整个宇宙人生,这一切的一切,总的一个对待性、方向性的一种想法,一种看法,一种观点,就是你思想深处作主的那个东西,这个是“见”。“见”的重要性就很清楚了,因此既然有这么多的“见”,所以我们在这些“见”上要有所了解,有所抉择,所以叫做“抉择见”。
  我们是属于什么“见”?
  第一种是执实见,就是凡夫的见,对于你所有的东西执实它,认为它是真实的。凡夫对于一切法,这一切法范围很广,包括东西、事情、有形的、无形的,这一切一切都把它当成真实的。把它当成真实的,就有爱憎,就有取舍,这是凡夫的执实见。他不认为这些东西是空、无常,如梦幻泡影;他认为是真实的,就全力去贪、去求,想办法得到手,非得到手不肯放,这个“见”就出来了。他认为是真的,不知道它是梦。
  日本有一则笑话:有一个人作梦,梦见得到很好的酒,他就叫老婆烫酒给他喝。就在老婆烫酒的过程中,他梦醒了,发现酒没有了,才知道原来是梦。所以他后悔不如不让老婆去烫酒;不烫酒的话,他还可能喝得到,执为实有!梦都醒了,他还胡涂!就是这个意思。一切都在梦中,如梦如幻,看成是实有的。
  “如幻梦空花,徒劳把捉”,幻梦空的花,你去抓它,抓着不肯放,这不是徒劳吗!不能抓。就像小孩吹的泡泡球,很好看,但它马上就要灭了。想去追求它,想把它抓住,小孩还为了它而打架。这在我们大人看来,真是愚痴极了,小孩子却认为是很应当的,这是“见”的问题。他认为是真实的,所以他就想要,要不到就难过,就要争斗。
  这里的一切法,说的就广了,不光是生活用品、名利、地位,还包括涅盘方面的。你要是修一点法,就执着它是实有的,这就是法执。但在凡夫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最粗浅的这一步。对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种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一切,都认为它是真实的,执为实有。对于其它道理没法证实的,就相信它没有,不是如此就认为是没有。接着怎么着?爱、憎、取、舍。本来都是肥皂泡,妄生分别。以为肥皂泡在世间可以待久一点,有的是可以长些,有些一出来就破了,有些可以泡个半天才破,但这没多少分别。这种分别是没什么意义的,爱、憎、取、舍种种坚固缠缚,凡夫就把自己给捆起来了,捆的很结实,这就成了生死的因。生死根本就是你把这些看得很真实,就不得出离。完全就是这样的一个“见”,不放弃,就无法休息。
  第二种是外道见,印度的婆罗门教,欧美的基督教、天主教,阿拉伯一带的回教,中国的道教、一贯道,都很发达,统称为外道。当时印度外道有六十二种邪见,有数论、方论、时论、断论、常论…。断灭当然是错的,恒常也是错的,断常两边我们都要舍。自然论,主张一切都是纯属自然,没有原因。神我论,主张我们有神我,它无所不包,跟佛教就差了那么一点。所谓差之毫厘,天地悬隔,譬如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跟我们佛教很接近,但不等于佛教思想。
  外道许多见解很高的地方,看起来很能蒙混人,很难分别。你自己如果产生外道见,在识蕴要破未破的时候,内心所产生的看法,与佛教极相近,然而那都是着魔。所以佛的“见”相当重要。
  我们看看现在宗教的状况,譬如基督教,上帝统治一切,一切都是祂所创造的,祂是最高的神,其它的只有对祂恭敬礼拜,它没有平等的待遇。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将来祂还要复活,来到这个地球上审判世人。所有的死人都复活,根据生前所做的,耶稣审判什么人上天堂,什么人下地狱。上天堂的就享乐,下地狱的就受苦,这就是外道的常见。老是这样,没有变化,回教也是如此。
  道教的“九转丹成”,有些炼一炼,出个婴孩。婴孩炼出来了、活着了,这个肉体就不要了。外道它不是一点都没有,按照它的方法,确实可以修到他所要的。在大陆现在真的有出小孩的。(问:真的小孩?)他真的从头上出个小孩。(问:是血肉的?)不是血肉的,但还是人形,像小孩一样会长大的。(问:要上学吗?)不一定要上学,但继续要修炼。(问:有身体?)婴儿是有身体,但是比我们这个身体高一级。这婴儿又继续修炼,它又转一次,总共转了九次,所以叫做“九转丹成”。然后它就不死了,这是它修炼的方法。
  所以出婴儿这事确实是有,但不要在电灯泡下用功修炼。因为用功的时候会产生一个电磁场,电磁场会对灯泡发生影响。有一个修行人头上炼出个小孩,小孩一出来之后满地跑。那天因为他产生的电磁场太强了,把灯泡给炸掉。屋子整个黑了下来,小孩就急着回到身体内。因为小孩还太小,它还是以这个躯壳为家,结果找不着了。小孩回不到躯壳,这个修行人就不行了,精神失常了。这都是见的问题,你的见要是不对,就有这样的修行,就得这样的果。
  (问:这算是一个神识变成两个神识?)这还是他自己,这个真正活着,那个就不要了,尸解了。小孩活着,大人的肉体就化掉了;转换一次,就提升了一级,像蝉螁一样,脱了一层皮。他认为最后不死了,其实不是不死,还是没有出轮回。认为永远不死了,这都是常见。
  这六十二种邪见的邪执,对一切法什么态度?对于一切法的体性,不是如实的认识,而是横生枝节。不是顺着实际的情形去认识,而是节外生枝。对于体性的所由来,错误地去计度、认识。基督教认为一切的所由来是上帝造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推度。对于“有无”,也是一种错误的计度。计度也就是一种思考、琢磨,这些都是错误的。你去计量它,计算它、研究它,这都是横的,不是顺的。这样的计量、考虑,都是虚妄的。“见”错误了,他所能作的考虑、推度,东西的体性是怎么来的?是有是无?这一切都错了。他自己不知道,还以这个“见”为根据,而有所爱,有所憎。把肉体舍掉了,执着一个婴孩,他这就有所爱。想长生不老,他就对“长生不老”有所爱。对于人要死,就有所憎。这些都是坚固的执着,正因为这样,所以成为轮回的因。轮回之因是什么?前面讲过的,凡夫的轮回之因是将一切执为实有,所以爱憎牢固,不得出离。
  “决定见宗”是什么?错误的见!外道也是一样,外道错误的见解,执着坚固所以成了轮回的因。这一切都不真实、不如法,都是错的,不能解脱。虽然能够生天,暂时有福报,但终究要堕落。这两种见,一种是凡夫的,一种是佛教以外的宗教,都不能出离。不能出离的原因,都是由“见”所决定的。
  第三种是“人无我见”,这是属于佛教的见。人里头没有我,这种见就很高了。这个“我”字,就是处处为个人打算,是万恶之源。“人无我”也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我,不为自己打算,他不自私,这跟前两者不一样。
  “人无我”的见是什么见?知道补特迦罗没有真实、固定的自性。“补特迦罗”,这是梵文,旧译翻成是人,或众生。新译翻作数取趣,意思是一次又一次在五趣中轮转,“取”是轮转的意思,取了天趣,取了人趣,取了畜生趣,老这么取,所以称作“数取趣”。不说六趣,是因为把修罗并到其它五道之中,有天修罗、人修罗、鬼修罗、畜修罗。
  也就是说人没有一个固定、长久作为人的特性,人一死就没有了,哪有什么坚固、自己的性。不但死了就没有,就是活的时候也时时都在生,时时都在死。今天来看我,跟昨天就不同了。我身体死了多少细胞,又出生了多少细胞。拿年轻的照片来看,过去很美的人都变成老太婆了。他不是突变,是一点一点地变,一点一点的老、不存在、死掉。无常啊,没有“常”的存在。
  还有你的心,这几天你们听了不少法,阿赖耶识听了不少东西。它变了,以前就没有,所以它不是“常”,没有一定的性质。不但是人,整个世界都是剎那剎那在生灭。像是影片一样,一片接一片,每片都不同。我们说话之间,地球转了多少角度,地球绕着太阳偏了多少角度,太阳又转了多少。宇宙之间又有多少星球出生,又有多少星球崩溃。
  这一分钟跟前一分钟是不一样的,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连续。这跟电影影片一样,每一片影片的动作都不同,它是一段一段的,不是连续的。影片这么转动放映,我们看的时候视觉有惰性,脑子有记忆,还有我们人的思想在里头。电影就靠这些活络起来,飞机飞了,火车走了,悲欢离合通通出来了。这一切都没有自性,都在变,没有固定的东西。从这里知道人是没有自性的,所以就“无我”了,就是《金刚经》的道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我,也就没有别人,也没什么叫众生,什么叫相续,相续就是“寿者相”。知道“人无我”的道理,这么去修去证,得到了解脱果,这是“人无我见”的功用。
  “人无我见”对我们是需要的,但是它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哪里?佛法中有四谛、十二因缘。四谛是“苦集灭道”,小乘人认为“苦集灭道”是坚实的。而《心经》的“无苦集灭道”,他无法理解,所谓“见不及此”,他没这种见。这是深般若,是与小乘不共的,是大乘菩萨的般若。“共般若”小乘人也懂,“深般若”小乘人就不懂了。小乘人要是知道“无苦集灭道”,他就是大乘菩萨了。依“苦集灭道”这个法,他解决问题,证有余涅盘。
  缘觉,就是十二因缘。认为十二因缘是实有的,是真实的,他依止这个法,证了阿罗汉。他住的涅盘是偏空的,他只知道没有我,这一切都是空的,偏于断灭的空。不知道“第一义谛空”是空有不二的、真空妙有的。偏有所偏,不能得到究竟解脱。“二无我”小乘人只证得“人无我”,没证得“法无我”;住的是“有余涅盘”,没能证入“无余涅盘”。
  “无我”在大小乘是共通的,“通达无我法者,是名菩萨法”。不过把四谛、十二因缘执为真实的、坚固的,不肯放舍。对于《心经》讲的“无苦集灭道,无无明,乃至无无明尽。”没有四谛法,否定十二因缘法,小乘的见解就达不到这个地方,所以成就只能到阿罗汉,证到“偏空涅盘”。不能究竟解脱,这是他不足之处。
  但是阿罗汉真的是解脱了,确实是小乘极果圣人,具足六种神通。前五种神通不足贵,最可贵的是得到“漏尽通”,见惑、思惑他都没有了。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出家人,还是依止这个教法,修行也很认真。证到初果的人还是有,证到三果就很稀有了。
  (问:什么是依他修证?)依他,就是依止一个法。“法”就是他,自己之外还有一个法;心外之法,就是他,跟自己相对的。这个“依他”很容易跟“依他起”弄混。这个“依他”,是依止另外一件事,所谓的四谛、十二因缘这个法。这是他的“法执”,执着这个“法”是真实的,我能成功。“无苦集灭道”,他就无法接受了。
  所以我们能发菩提心,就超过阿罗汉,所以这是“顿”的地方。我们破惑的地方,就不如阿罗汉。这两个是交叉的。“人无我”,这是小乘的见。
  第四是唯识见,等于大乘开始的见解,从小乘转到大乘。弥勒菩萨就是唯识宗的祖师。唯识见是什么?知道三界一切万法,都是自心所现的影像,所以这个法就不是他了。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们自心所现的影像。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实际上就提升一步了。所以不要急着要大圆满见,把这个真正落实成为你的见,就很不容易了。
  知道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现,就打破许多疑惑,所以墙壁也可以过去,本无墙壁,都是心所现的,没有另外的东西。正好把外道、小乘的见破了。所以这是唯识观殊胜的地方。破外道、小乘什么呢?他们都认为心外有法,依他呀!修外道法出个小孩,他认为是固定的;基督教等着耶稣来审判,将来生天堂,都是认为实有的。都是自心所现,耶稣也是自心所现,这就不一样,破除他们的见了。天堂地狱都是我心所现,没有两样事,就把外道小乘认为心外实有法的见给破除了。破除外道、小乘心外实有诸法的见,也就是说没有境,所谓“心外无境”,一切都是心所现,识所现,“唯识见”就是这个意思。
  依照这个见,多方面去观察,“转舍转得”,把你错误的看法丢掉一些,自己得到一些进步。再进一步观察,又去掉一些错误的见解,又进一步。不但是见解,连贪瞋痴,种种的业力,越去越多。无明去得多了,智慧就增长,法身慢慢地显现,转舍转得。这是渐法,一边舍一边得,所以俗话说“舍得,舍得”,夏老师替它下个转语“你舍才能得”!所以“舍”最重要。舍什么功德最大?舍见!所谓“舍身容易舍见难”,我们要把下面这些见舍掉,换成上面这些见,那就殊胜了。
  (问:“自心所现”的自心是什么心?)你说是妄心所现可以。但是妄心是什么?妄心就是真心所现,说到根本还是真心所现。真心立相就成了妄心,妄心虚妄,所以现出这些相。妄心从哪来的?压根还是真心生。
  水就代表真心,中秋夜的月很圆,风一动水一摇,月亮就不现了,这就妄了。波是什么?波就是水,波代表妄心,水代表真心,妄心就是真心。在虚妄之中,真心作用不显了,这就好像睡着、作梦了。黄念祖还是黄念祖,但是睡着了,作用不显现、颠倒了。但是我还是我,一点都没变,真心与妄心也是这样。既然叫做妄,它就是虚妄、不真实,所以对妄想不用太害怕。
  第一步我们要明白真与妄的分别,破妄显真。再进一步,妄就是真,波就是水,不是另外有的东西。水是最圆融的,你拿方杯子去舀,它是适应的;拿圆杯子去舀,它也是适应的;池、湖…,什么情况它都适应。它可以流动的,可以照东西。结了冻的冰,它就麻烦了!比它小的容器,它就搁不进去了,它不那么圆融无碍了。怎么搁它都不舒服,一碰它还拉你一手,这是结冻的冰。
  我们众生就是冰,冰是什么?全体是水。虽然是众生,但全体是佛。只是多了点寒气,寒气凝结成冰。所以我们修持的关键也就在这里,不需要另外什么“九转丹成”,不是那回事。只要寒气一去,冰就马上溶解成水,全体是水。就是这东西,没有换嘛!冰是二氢化氧,水也是二氢化氧,不用换成分,换另外一种性质、东西。只是多了一点寒气,凝固、执着了!本来无碍、流动的,执着就变成有碍、不流动。因为妄心的种种分别,心生则种种法生。
  “识”是什么?有无明就成了识,唯识所现,“识”就不是真如。唯识就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没有阿赖耶识,我们就具有如来智慧。就是一念无明的妄动,就出现了阿赖耶识。“唯识所现”,就是这个识所现,已经有了水波了。
  执实见、外道见,这前两种见是我们应该要舍的,第三个“无我”还是好的,但是不要有“法执”。
  (请师父解释一下什么是法执?)法执就是阿罗汉认为四谛法是真实的,用这个去解决问题。而《心经》讲“无苦集灭道”,没有四谛法,这就破了法执。小乘人不能体会“无苦集灭道”,认为“有苦集灭道”,他依这个法证阿罗汉。有这个法,有所证,这就是有了。
  (这不就有漏了吗?)对于破见思惑,我们称阿罗汉是无漏;不能说他有漏,他已经得到漏尽通了。但是他还有惑,有尘沙惑、无明惑。这三种惑,他只破头一种见思惑。
  (“漏尽通”是破见思惑?)“漏尽通”是破见思惑。破见思惑不容易,不但人的贪瞋痴慢没有了,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的贪瞋痴慢也都没有了。不要说天界了,就是在人界之中,如果有人说他贪瞋痴慢一点都没有了,就值得我们向他顶礼。说老实话,贪瞋痴慢很不容易离得开,所以竖出三界好难啊!小乘要把见思惑破尽,他才能出生死。我们横出三界是带业往生,见思惑没破,带着惑往生的。有人反对带业往生,不就等于净土宗没有了,那要净土宗干什么?
  所以我们依止一个法,要知道它是无修无证。如果一定有修有证,就有法执;但是如果执着无修无证,什么都不修,那又落空了。所以我们的仪轨很巧妙,在修持之中提醒你无修,在修中体会无修。所以很稳当,我们的法殊胜的地方就在这里。
  在修持之中提醒自己无修无证,那就没有法执了。要这一切都没有,才算破了法执。在修持之中没有执着,生不出法执来,但这不等于法执破尽。要是真正破了法执,就是菩萨了。所以在修中无修无证,这就是大乘之道。
  第五种是“中观见”。讲“中观见”,顺道提一下,在西藏活佛上师们所谓的显教,是指中观见以下的见,就是到前面唯识见的地方,才称为显教。不是什么华严、法华、天台,通通是显教,就不如密宗,就低了些,这也是常常引起矛盾误会的地方。所以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密宗也很重视,不是那么低的,没有这个看法,显教是指中观见以下的见。而现在我们把在汉地的佛教,通通称作显教,把喇嘛的就叫做密宗。所以对于名词解释不一样,听到这句话,就生出许多的误会。就说密宗轻视汉地的佛教,其实不是这个含义,是指中观见以下的见。
  同时中观见也是西藏黄教的根本。中观见已经很殊胜了,一直到大圆满见,甚至前面的唯识见,都是龙树菩萨建立的。佛法划分为十宗,除了小乘的俱舍宗、成实宗之外,其它八个宗派的祖师都是龙树菩萨,所以在古代是不怎么分的。中国唐朝的唐密,以及日本的东密,都是龙树菩萨传下来的,也是禅宗传衣钵的祖师。华严经以及楞严经是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出来的,这是一位很特殊的大菩萨。当时的佛法也是很不行,是马鸣、龙树这二位大菩萨出世才把佛法中兴起来的。
  “中观见”也称为无生见,知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叫做“八不”。包括藏识所现的影像,以及唯识的见,世间法的、出世间法的一切一切都没有自性,都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的。“唯识见”则认为这是实的,依此而修,一点点转变。
  “不生不灭”,六祖开悟所说的“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你有个开始,从这里开始生出来了。法本自无生,它没有一个开始,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开始”的一切一切,不大好懂,这一点最不好理解的。所以断无明,最后还要破一分生相无明。
  “无始”是我们语言这么说的,从哪里开始有,好像有个生处。既然是无始,它的始处不可得,最初开始生的时间也不可得,哪生还可得吗?生也就不可得了。所以无生,也就无灭。我们就不讲长生不老,一切本就无生。不是生因之所生,不是有什么造成的。佛境从本以来就是清净、具足的。不是用什么机缘而生,套什么因缘而生的,是无生的。所以佛法证无生法忍,无生故无灭。
  生,也就是一个起点,事实上起点也不可得,一个圆形的东西,你说是起点,走一圈又回来了。起点不可得,起点就是生处,起点不可得,不就无生。
  “不断不常”,我们阿赖耶识就是不断不常,断常是邪见、外道见。阿赖耶识是怎么样?相似相续,相像而继续。不断不常的道理就在这里,一个东西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只是相似而已,它不是常。譬如电影,上一片与下一片的胶片,相似而已。阿赖耶识它老在变,有东西来,它又多一点;这一剎那跟前一剎那相似,这一生跟那一生相似。增加一些东西,或修行拔除掉一些种子,全是相似,既然是相似,它就不是常,就不落入常见。它是相续,譬如电影它一片一片老接着,就不断了。所以阿赖耶识就不断不常;既然阿赖耶识不断不常,那它所显现的相也就不断不常。
  “不来不去”,没什么来,也没什么去。“如来”是什么?“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自心遍一切处。从哪儿到哪儿去?从自心到自心。从北京到华盛顿,北京是我自心,华盛顿也是我自心,从自心到自心,何来何去?
  那贪瞋痴烦恼,怎么个大圆满见?贡噶上师教我们看,不要看它的过失,看它从哪里来,去到哪里。找来处不可得,找去处也不可得。既然来处不可得,去处也不可得,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它也就是如来。所以说烦恼转菩提,我说不用转了,烦恼即菩提,这是最好转的方法,最殊胜的转,这就转过来了。所以它是不来不去,遍一切处!
  “不一不异”,为什么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种种的佛,它不是一个。但是一切佛的法身没有分别,所以是“不异”,不是一也不是异。
  所以依照“八不”-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唯识所现的影像,世出世间的一切法,它都没有固定的自性。这样慢慢观察,就破除外道、小乘、唯识的见,显现出诸法本来不生,不生就不灭。
  依此“八不”,诸法本不生来修证而成佛,它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不用转舍转得。比较直接了,不用一层一层转换,一步比一步殊胜。“八不”,无生见,知一切法本无生。所以无生的功德很大,无生就无灭,一切都无来无去,少了对待,一切都平等了。一和异本来是两件事,现在都没有,不就都平等;不来不去,把这一切分别都消除。
  第六种是“俱生知见”,就是根本智,也称为“法身见”。知一切法本明,就是无生明体。知道一切法是本明,就是你本来妙明的真心,就是本来无生的明体。我们大圆满的观音法里头“真实体性真实现,所见一切皆法身”,一切法所见就是法身见。“法性自性互含摄,明体真常无生佛”,都是本来明体,这就是法身见。一切都是法身,明体之上无生佛,所以对待就没有了。
  在天津我写了几个偈子,“生佛两泯即是佛”,生佛两个都不存在,就是佛了。“才相对待便成魔”,刚刚一对待,有众生,有佛,就成了魔。一共有十二句偈子,这是其中的第三、四偈。当时我大笑不能自止,同时大哭不能自止,这很特别。一般大笑就不会大哭,大哭就不会大笑。这个欢喜的笑,那是一切无法形容,同时又大哭的情况下,说了这十二句偈子。后来得到王上师与夏老师的印证,“如是如是,余亦如是,善自护持,善自保任。”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善自护持,好好保任吧!这是属于法身明体。
  (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当时我四十二岁,今年我七十五,一转眼虚度多少年,进步不多。所以大圆满很好,这个法我们要把它当成较高的法来修,把它升格。
  所见一切皆法身,就是法身见,依这个修就成正觉。不用其它的对治,不用转舍转得,不用八不等观察门,直接了当,比前面又简了。八不观察-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要懂很多很多道理才行。现在直接了当,一切皆是法身,皆是本来明体,妙明真心。就是所见一切皆法身,就不是转舍转得,把烦恼一点一点转成菩提。烦恼也是法身,菩提也是法身,一切都是法身,没有两样。
  所以顿、渐,就在“见”上决定。这就是法身见,一切法都是俱生智慧,一切都是妙明真心,都是明体,都是法身。法身是人人具有的,所以完全恢复我们的法身是最高的成就。
  第七种大圆满见:法尔如是,本来就是佛,不等你修才是。法尔、天然、自然,就是如此,一切法本来清净。所以大圆满见就是一切本来清净,《心经》说的“不垢不净”,没有垢净之别,何以故?它本来清净,本来就离开生死涅盘,离开取舍等等垢染,也就没有缚,没有东西给它捆住;既然没有东西捆住,也就没有什么解脱;没有解脱,也没有什么叫修。本来就是佛,也没有什么现在才证的,所以是无修无证。
  “任运而住”,任着自然就这么而住。“于自生自显之上,即修即行即果”,这是贡师常说的,这些话虽然少,可以说是文字般若,多少反应大圆满见,从这里我们多少可以体会一些,这是贡师开示的殊胜之处。
  一切法本来清净,本来不生不灭,还有什么生死涅盘,还有什么取?什么舍?没有这些垢染。从前禅宗三祖参二祖的时候,说“我有病,罪很深重,请师父帮我忏忏罪?”二祖说“你把你的罪拿出来,我帮你忏。”三祖说“觅罪了不可得。”我的罪找不着,拿不出来,二祖说“余予汝忏罪竟。”我帮你的罪忏完了,三祖这就开悟了。
  日本人也有一则公案,但不这么彻底。有一个人见一位有名的禅师,他说“我有一个毛病,我的脾气很坏,常常要发脾气,脾气发起来常常得罪人,事后又很后悔。但是又要发,请师父想办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禅师说:“这样是不太好。这样好了,你既然很会发脾气,你现在发一回给我看看?”那人说:“我这个脾气天生就有,治也治不了,发起来没法办。”禅师说:“既然你天生就有脾气,你就发一个表演给我看。”那人说:“我发不出来!”禅师说:“你说天生就有,你找呀!你发呀!”后来找不到,禅师就跟他说一些道理,把他改变过来。
  这些都要从根上去提高它,这些都没有之后,也就没有缚。还有人说:“我缠缚的很厉害,求求师父?”师父说“谁捆你了?”缚就是捆,谁捆你了?捆你的人找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叫出缚。无缚嘛,本来没有捆你的人。既然没有捆,没有缚,也就没有什么叫解脱了。既然没有缚,没有解脱,也就没有什么叫做修了。“无修无证”,这是大圆满见,是最高的见解,到了宝塔尖了。
  “于自生自显之上,即修即行即果”,一切都是自生自显的,在自生自显之上而修,不是在自己之外搞个什么的。修就是行,行就是果,这是同时的。因果同时这是《法华经》的道理,《妙法莲华经》讲多重莲华,所以也叫《莲华经》,不是西方世界莲花多,才叫《妙法莲华经》。莲华是个譬喻,有很多很多殊胜的意义:有些花是“有花无果”,开很多花却不结果;有的是“有果无花”,结果但不开花,无花果就是了;还有“花多果少”,花开很多,果子才一点点;“果多花少”,果子开了很多,花却一点看不出来。花多果也多的,只有莲花,多少莲花瓣就有多少莲子。
  另外一个意思是“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在烦恼之中不为烦恼所染。更殊胜的意思是“花果同时”,花果同时出现,正是大圆满的意思,“即修即行即果”,花一开小莲蓬就出来了。像桃花、杏花不都是要等到花瓣掉了,才出果子。莲花一开花,果子就在了。不但不等花开,在花中就有含苞未放的小莲幼在里头。因果是同时的,不是种了因,以后再慢慢得果,因出现了,果就出现,“即修即行即果”,行就是果。
  “大圆满者,诸法起时,剎那圆满。”这个圆满是剎那间都圆满,在大圆满里是这样,华严也是一样。一真一切真,一位一切位,一地一切地,剎那都圆满。一处真了,一切都真了;你证到一个位,一切位都证到了。不可思议,超情离见。一切都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一就是多,一就是一切,念了一个咒就具足念一切咒的功德,礼了一尊佛,就是礼拜了一切佛。剎那都圆满,一切都圆满,因果都同时。所以净土法门念佛时即是见佛时,见佛即是成佛时。不是某年某月,我才成功,这就不是大圆满见了,先要这么信。你拜佛时就是成佛时。莲师马王法的观想,有一段观想礼拜,观想我给十方诸佛顶礼,这是超情离见,同时十方诸佛也给我顶礼,不是只有我这样,十方诸佛也这样,这就平等了,所以才说“生佛两泯即是佛,才相对待便成魔”。这是根本,大家要好好去体会。
  “唯识见”,一切都是识所现的,当然不如大圆满圆满彻底。但是真正这样一个见,你就少多少烦恼了。“中观见”的特点是不落边,所以才叫做“中”。你要是一切皆空,就着空了,若认为一切都是实有,就着有了。空有“不二”,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不落空也不落有,不落空边,也不落色边,这就是“中”了。我们的自心自性不在这八不里头。我们的心本来无生,无生所以无灭,无所从来也无所去,不是一也不是异。怎么不是一?个个佛都有自己的佛土,也有自己的名号,将来我们成佛也有自己的名号,也有自己的佛土,所以它不是一,但是我们的法身跟一切佛没有两样,所以不是异。
  我们在妄心阶段的时候,阿赖耶识就不断不常,所以我们不说灵魂。人死了,灵魂老是这样,就是常见。人死如灯灭,就是断见。我们阿赖耶识不落断常,“非断非常,相似相续”,这八个字在阿赖耶识很要紧。阿赖耶识是相似,这一生与前一生是相似的,这个时间跟下个时间也是相似的,这个东西不是固定不变的,接续着,所以不断不常。“中观见”不用转舍转得,不用舍什么,这个见解已经很正确。“俱生知见”就是法身,所见一切皆法身,直接了当,相当于禅宗。当然禅宗最高也能达到大圆满见。
  所以“人无我见”到“大圆满见”这五种见,相当于华严宗的判教小、始、终、顿、圆。小教相当于人无我见,始教相当于唯识见,终教相当于中观见,顿教相当于俱生知见,圆教相当于大圆满,与华严判教很相当。
  禅宗初步的悟就是见法身,能见法身就是破初关,安住于法身就破了重关,如果你没在法身里,在法身量里待住了,你还要前进,法身向上。从前唐朝的肃宗皇帝问南阳忠国师:“如何是十身调御?”,国师回答说:“陛下应当在毗卢遮那佛头顶上走路。”法身向上,比法身还要超越,这是禅宗境界,相当于我们的俱生知见。华严、密宗、净土宗都跟大圆满见有联系的。
  以上抉择见略得为七种,是红白教的古德依止心印表示而成就的。我们红白教祖师是不分家的,现在的白教还有的分。红白不分家,红白是一家,诺那祖师是红教第三十三代祖师,也是白教第十几代祖师,而贡噶上师也是红教第几代祖师,白教的第几代祖师。
  (问,白教有四大支派,我们接近哪一支?)这我不太清楚,我不大考虑源流的,我这个人很特别。关于分类、源流,师父们都不常谈的,把这些开示说给我们听就完了。我这个人有很浓的禅宗味道,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着重在心要。
  以上七种是红白教的古德依止心印表示而成就的,则无见可言。你不能说它是什么见?这又超越了,更高了,不立文字,这最为殊胜。一落入语言文字,比起这个就逊色多了。什么是表示?密宗要表示,最好的表示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件公案“拈花”。禅宗怎么出来的?拈花!禅宗自古就有人反对,宋朝天台宗还有人写书,他们认为法华经是圆教,已经登峰造极了,三止三观,圆顿三观,即空即假即中,没有法门比它更殊胜了。而禅宗说天台宗是如来禅,说他们自己是祖师禅,祖师禅要比如来禅还高,他们就不服气。不服气就要反攻,说禅宗是假的,写书说“拈花微笑”的公案没有根据,就有许许多多人来反驳。
  其实“拈花”公案真正出自佛经,叫做《大梵天王问佛请佛决疑经》,确实是佛说的。这样一来,他们不知不觉地就毁谤了禅宗。在这部经里说得很清楚,大梵天王把自己的身体舍为床座,请佛坐在他身上,供养了花,请佛说法。佛就拿一枝他所供养的花,“拈花”给大众看。大众都不明白怎么回事?佛不说法,拿一枝花给大家这么看。别人正莫名其妙,迦叶就这么一乐一笑。佛就说了“吾有涅盘妙心,正法眼藏,嘱咐摩诃迦叶。”“涅盘妙心,正法眼藏”这就是传心,从释迦牟尼佛传到迦叶。所以在《涅盘经》说的很清楚,佛说将来佛法的解释权在迦叶,所以将来佛经有什么问题,需要经教解释,你们去找摩诃迦叶。在《大梵天王问佛请佛决疑经》里,佛一拈花,迦叶一笑,“拈花微笑”就是这件事。所以佛说的“涅盘妙心,正法眼藏”传给谁?传给迦叶。
  摩诃迦叶第二传传给阿难,阿难没有从师父得了法,从师兄那里得了法。古代常有这种情形,释迦牟尼佛时是这样,后代也这样。儒家也有这种情形,孔子死后,许多人从子贡那里得到法益。阿难从迦叶那边得到开悟,都是传佛心印,阿难也是传佛心印。我们莲华生大士也是从阿难那里传授的,所以心印不就很明显了。所以上师传一些烧供,像手像脚的,传一些大法灌顶的,这像眼睛的,传口诀的才是传心。所以传法灌顶之上,还有一个传心的师父,这是最尊贵、最重要的,像“心”嘛!我们现在学密尊重灌顶传法的师父的人不多了,求心要,重视心要的人更是稀少了。这也是我要大声疾呼的,我们要在这事上勘正的。
  密宗的“表示”,类似于禅宗的“拈花”。“心印”,就是心心相印,没有语言,不立文字,那是最殊胜的了。上述六七两种,是一代一代祖师口耳相传,所以是相当宝贵的。
  (问:释迦牟尼佛拿花与迦叶相视而笑,是代表迦叶懂得释迦牟尼佛心中的…?)本心,离开言说的本心。这等于两个电视台完全协调了,通了。
  (那是表示两个人的思想已经沟通了?)比那还殊胜,两个心和心相印了。说思想沟通也可以,但是你又落到思想里头了。心不生思想而相印,这不就还高一点了。一落入思想,你还有个思想;心一离开思想,两个心自然相照,像两个镜子相照。心与心相印,这么就是心的传法。所以不一定要语言文字。
  (迦叶那不就是等于是一种开悟?)是大彻大悟!所以佛就说“涅盘妙心,正法眼藏”,全都交给摩诃迦叶。禅宗是很殊胜,天台宗大德信不及,所以他要写集写书,说他不相信,说经上没有。有,他也信不及,所以禅宗是难信之法。在印度也是一代传一个,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修的。迦叶传阿难,一代传一个,所谓西天二十八祖。第十三代是马鸣菩萨,第十四代是龙树菩萨,第二十八代是达摩,都是一代传一个,一个传一个。达摩见到东方有大乘气象,当时印度佛法也已经不行了,所以达摩就拿着佛的衣钵。
  就怕你不信,真的是难信
  所以佛把衣钵交给迦叶,传衣钵的意思在这里。佛在《涅盘经》叫你们找迦叶,还怕你们不信,把衣钵给迦叶。迦叶再传给阿难,一代传一代,最后传到达摩,达摩把衣钵带到中国来,所以我们很光荣。
  佛的衣现在是找回了,钵却找不着了。蔡元培的女婿当年还见到这个钵。佛的钵很殊胜,佛成佛的时候,四天王天每一位天王献一个钵给佛,天王是有分别心的,都希望佛用他的钵。四天王都把钵给了释迦牟尼佛,佛到底用哪个钵好呢?用这一个的,其它三个会不满意。所以释迦牟尼佛把四个钵弄在一起一压,合成一个钵。四个钵合成的痕迹还看得出来,这是他亲眼见的。
  他这人是留学博士,刚从美国回来,他很淘气,看见六祖的肉身,就跑过去跟六祖说“六祖,你好啊!”他摸了六祖一下,吓了一跳,六祖的肉身还有弹性,跟活人的一样。这两件事是他亲口跟我说的。当时这个钵是在南华寺,文化大革命以后恐怕就没了。到了六祖,衣钵就不再传了,不再是一代传一代,而是“一花五叶”,禅宗大兴,小孩老太婆都开悟。禅宗在中国大盛,所以大家就把禅宗、道教归到中国名下。印度是半个佛教,半个婆罗门。现在在美国学婆罗门的人很多,学佛教的也不少,两个都学。
  闭关不能鲁莽,不能冒进,要一点一点增加,这功德是一样的。单独一天一天累积多了,不也就好多天了,所差的是我们不能够接续。不过这也有好处,有些事情今天不做,明天可以做。譬如说喜欢看电视,我这个时候不看,明天我可以看嘛。把该办的事情先办一办,本来没什么大事,也很放心。这在你专修的时候,容易清净,容易放下,别人也可以抽出时间来为你服务。这是闭短期的关。
  闭关人的功德护关人得一半,他不是从你身上得一半。好比是一百美金的奖金,他的五十美金是从老板身上得的,不是从你身上扣五十美金。闭关的人比护关的人多五十,这是大家要知道的。所以我们帮助别人修行,自己的功德也增长了。我们不仅自己修行,也护持别人,功德同样很大。所以我们劝妈妈哪一天念半天佛,念一天佛,让佛菩萨来带你,这是尽我们最大的孝。我们孝顺父母,什么是孝?这是最大的孝。我们来解决问题,他们什么事都不用管,一切都很舒服、很愉快,念念佛,他很高兴。不但这样,从法里头他尝到一些甜头,用功的动力就增加了,他自己有要求了。不要老是说生死太可怕,不了生死不得了,这还是怕,有点逼迫。从心里想念,我不念难过,这个比怕生死要进一步了。知道生死可怕,知道要了生死,这还有点被动。我就是要念,我不修不行了,这就主动了。
  我不修不行了,修法的时候还添个法执。成佛不但要破人无我,还要破法无我。刚一修就要我们破法我,我们是毫无办法,该怎么办?你就好好地念,相信西方决定是有,一点也不错。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是空,西方世界也是空;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是有,西方世界的有比这里还坚固得多。所以一上来,就相信西方世界是有,这一句佛号,我就是要执持。执持名号,不怕法执!道理不懂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执持。执持到极点,与不执持就平等,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妙”。为什么?阿弥陀佛用五劫的时间,发了四十八愿。我们写志愿书,写个两三页就解决了。他发了五劫的时间,处处为我们考虑、设想。念佛谁都能行,谁都可以,但它的实质是不管你懂不懂得无生的道理,你就暗合无生了,“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无住生心”要到别教地上菩萨才做得到。我二十岁读《金刚经》就懂得“无住生心”是很殊胜,但是凡夫做不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念佛,念的时候非常勤快、非常执持,相信是有,就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别的都放下了,就是“无住”;无所住,这一句阿弥陀佛还相续不断,这心是生的。地上菩萨所能做的事,凡夫这么称念,就不知不觉与他暗合了。因为有地上菩萨的功德,所以念佛你才能往生,不是念念名字就好。释迦牟尼佛不劝你念释迦牟尼佛,要念阿弥陀佛。念佛的方法、西方世界的种种,不知不觉就与《金刚经》般若的道理相契合了。
  当时我还不懂密法,就听一些毁谤的话,说我舅父(南梅)舅妈学了财神法,我舅父开了荤,我舅母长了很恶的相(财神法的红财神、白财神都是现的威猛相,修财神法要观想本尊)。听闻之后很不信,虽然很不信也很不明白,就生猜,凡夫念佛不能达到“无住生心”的话,念咒可能会更好一些。
  我是从《金刚经》入门的,小时候我在佛教家庭长大,小时候跟母亲到广济寺,寺里没有一个小角落我没躜到过的。大人们在谈话,我们小孩也不懂,一个人就到处乱跑,于是就碰到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夏同和。他跟我谈了很多话,他说这孩子好,就请我到他那里去,我很拘束,马上就跑掉,那时候我八九岁。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圣诞,大家绕佛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大家念得十分虔诚,念到深夜, 过了十二点我不肯跟母亲走,我母亲他们都回去了,我还在那里绕念着。到了一点多,家里就派车子来接我,那时候的车子是人拉的人力车,硬是要把我拉回去,那天我念到通宵,念得很虔诚。以后年纪大了,世间智慧增长了,懂得更多些,就看到出家人在家人,都是在当时很有名的一些人,其实跟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普通人有的毛病,他都有,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勾心斗角、算计、事情不直说,拐弯抹角…种种的,佛教徒念了这么些日子的佛,跟没念佛的人一样嘛!念佛的用处在哪里?没用处了!这是个错误,颠倒见。当时我看到这些现象,就犯这种错误的想法。
  这样是不行的,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实际行动上跟普通人要有所不同,不能让别人退了心。不是自个儿在佛堂里念,自个儿修就可以,你表现出来给人家的感觉,要和别人有所不一样才可以。所以《无量寿经》讲人天乘,我们做人要成为人的表率,要感动人。言教不如身教,用讲说的是种权宜,虽然有种种的好处,但不是根本,重要的是你的模范、行动,因此让他对你的信仰有所尊重,这是最好的弘法。这比多大的佛堂,多大的佛像,多少的经典还重要。
  当时我看到佛教界的现象,我就不信了。正好当时看到蔡元培写的一篇文章“以美育代替宗教”,那时候五四在选文选就把这篇文章选进去,我想以审美、美育来代替宗教,这也是个道理。所以当时反对我妹妹烧香念咒,我骂她迷信、老太婆;她一念佛,我就嘲笑她,完全到反面去了。
  怎么又皈依正法?就是一本《金刚经》,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考完试就把书往书架一放,说这一辈子我再也不看这书了。这些书都是厚厚的一本,一本本看完后就往书架一放,自己说再也不看这些书了。没书可看了,也不去看电影,到我母亲那里找一本《灵魂论》,一本《金刚经》批注。厚厚的两本书,我一夜就把它读完,我一向看书都是像亡命徒的;一本法华经,我一夜之间把它读完。一方面我看得快,一方面不看完我不肯罢休!这中间的踊跃欢喜、清凉,没有办法形容,没有法子说,只能勉强说是甘露灌顶,从内而外。我们在外面跑了一天,累的一身都是汗,冲一冲澡,让自己清凉、干净,舒服些,毕竟这只是皮上的感觉。而这是彻内彻外,从顶至下,一阵阵清凉清凉,所以不肯罢休,一直把它看完。才知道原来不是佛法辜负人,是大家辜负了佛法,这才有正确的对待。
  (问师父两个问题,一个是布施的问题,一个是供养的问题。我们讲最好的布施是法布施。而法供养的“法”是上师菩萨传下来的,那我们要用什么供养上师菩萨呢?)
  我去印经,把经印出来是法供养。而我自己精进修持,也是法供养。菩提心发展了是法供养,持戒谨严是法供养,我自己用功持诵,这都是法供养。自己修持上的精进,是供养上师最好的方法。
  (我们施完法后,要不要回向上师呢?)
  都用不着,实际上一切都是自他不二。自即是他,上师即是自己,自己即是上师;阿弥陀佛即是自己,自己即是阿弥陀佛。你供养了上师,供养了阿弥陀佛,即是供养了自己。我自己好好修持,即是供养了上师,供养了佛。所以要知道不二的道理,不是割裂成两个的。这一切一切跟自己,就像水和牛奶一样。这一杯子倒了水倒了牛奶,水遍满一处,牛奶也遍满一处,水溶于牛奶,牛奶溶于水。我们与佛、上师以及一切圣贤,都是同样个道理。牛奶变好了,水也就变好了;水变好了,牛奶也变好了,这回想是可以,但总不是一味。所以现在我们吃东西,我们吃好一点不是要保养自己,是要供养我们身体的佛。所以这就把我们与佛区别对待的心不知不觉给消除了,身体是个坛城。
  有些人即使跟他讲,他也不会接受。因为你的身体是坛城,所以你不可以毁坏它,要尊重它。你要吃好一点的,保养自己,所以密宗有的吃荤,吃好一点,都是做这一种观想。这是不昧身体的三根本,三根本都在我们身体里面,我们吃东西不是贪口味,是供养我们身体的上师三宝啊!所以不知不觉生活就跟修持结合在一起,吃的、喝的都在供佛,所以到后头来是大安乐法。佛法是大安乐法!你看许多禅师都是笑呵呵的,他安乐嘛!
  所以在世间上,要慢慢一点点传布,先从院墙的门进来,再到楼的门,然后进到佛堂的门。所以入门有好多处,不要在墙外头绕,许多佛教徒一辈子都在墙外头绕,找不到门。我们在这个地方入门,知道这个道理去修行,路就正了,是直的,直入!两点之间的直线,飞机这么飞就快了。你要是从这边绕一大圈到那边,从那边再来,那你就慢了。这个慢是你自己在走弯路,所以为什么有快有慢(有渐有顿),实际上是入的问题,看你的交通工具,坐飞机的就快,坐马车的就慢。车就是乘,大乘小乘都是乘,乘是个譬喻。小乘就是坐马车,它很难成佛,不知道到哪年哪天,它的乘又小。坐在飞机上的,又快又稳,是大乘、金刚乘。
  我的舅父,南梅,听到我第一次学讲《金刚经》,很替我害怕:“他学佛没多久,敢讲《金刚经》?我到现在都不敢讲!”般若是很不好讲,讲得好是可以启发别人的信心,讲得不好就偏空了。偏空之后就无所修,他就搞无修无证;不修不证,他自在去了。就去跳舞,没有修没有证,回到凡夫了。所以很难说,容易落到一边。
  知苦就要断集,入灭就要修道,这样来说,先要断集,就变成集苦道灭。因为苦从集开始,修道得到寂灭。他这个讲法讲的好,有个外道就跟他辩:“你是佛的弟子,怎么违反佛的话?佛讲的是苦集灭道,你怎么说是集苦道灭?你这不成立,违反佛的教言!”当时没有人替他反驳的,他自己也反驳不了。大家也说“你看看师父都这么说,你说的跟师父不一样,你错了!”所以宣判他失败,他难过地把自己的咬舌自尽。后来有个大德证明他说的没有错,判他错误的是个错误的判决,为他来平反。所以苦集灭道就有许多内容。
  十二因缘,这是缘觉所修的法,过去的因得现在的果,现在的因到未来的果。轮回的因果,无明、缘、行到老死,这十二种因缘,你要一层一层的说清楚。讲《心经》,这些都要给人说清楚。
  “转识成智”,八识是什么?四智是什么?你都要讲清楚。“无智亦无得”,你说转识成智,转到最后“无智”。《心经》跟《金刚经》一样的道理,阿罗汉不起四念证阿罗汉,佛也是不起四念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这个想,那不是说根本没这个果位。佛是成了佛,佛是没有“佛”这个字眼我成了佛,佛是这样才成了佛。没有成佛之想才是真实成了佛,这地方才难得,才恰恰体会如来真实义。而我们总是一体会就偏了,不是偏有,就是偏空。所以我们要校正过来,多知道些圣言量,请教善知识。而求法、求咒这些都是枝节上的问题,大家在这上头忙得很多。修什么什么法,这都是在事相上。比如大家不去对正这个表,看自己的对不对、准不准,标准点对不对,这才是修行的最主要问题。所以不要贪多,修好多好多的法。你的表时间不对,飞机都开走了,这不得了!所以我们要常常对时间,这样将来一些粗细的问题都能解决,这是我们修行要注意的问题。
  至于自己怎么选择师父?用世俗的眼光,决定是会挑错的!所以必须得提高自己。师父是不是正知正见?是不是大圆满见?至少你也要知道大圆满见是什么内容,不然你怎么会知道。大圆满见有亲有疏,“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哪一个亲一点,哪一个疏一点,这一切都跟自己真实的水平分不开。密宗求师父加持,有这一层体会,佛用他的神通、愿力加持,这样一来地球全都没有人类了,都成佛了,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了。佛是一律平等的,不是你给我磕头,我才加持你。通通都加持了,不就都成佛了?所以这不可偏,这是加持的根本。如果一味地依靠加持,自己这方面不能相适应的话。我们天天都在佛菩萨三宝的加被之中,佛菩萨三宝对我们的加被是不断的,从来没有一个时间是停止的。大势至菩萨就在这个世界摄受众生,十方三世诸佛如母忆子,阿弥陀佛在想我们,叫我们回去。我们都在加持之中。但是我们“子若逃逝”,离家出走了。我就是不回家,天天在舞场跳舞,妈妈想你有什么用?所以还是要自己。也就是佛之忆子心、加持,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的忆母心跟佛之忆子心一样的时候,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是相互的。
  佛的忆子心跟上师的加持是一回事,没有间断的。今天有个上师,如果你供养他两条金子,他就念咒祈祷加持你,可能起个作用,但作用是非常微小的。上师出于无量的大悲心,对于一切加持。由于你的精进,上师常常忆念到你,关心到你,这是不共加持,不一定要作法。所以很多在事相言说中,要理解没有言说的,超过文字的,在修持中要体会无修的意思。所以这是出格的事,一般都是在格子、框框里头,要作出格丈夫的事,不是普通的大丈夫,要作出格大丈夫事。所以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就是指这个意思。“出家是大丈夫事”,女子一样也能作大丈夫,女中的丈夫。“非将相之所能为”,不是国防部长总司令、国务卿、宰相他们所能做到的。那我们是在家人,要怎么着?要心出家。真正出家要身出家,心也要出家。现在许多出家人,身是出家了,心并没有出家,这利益是表面的。我们在家人虽然身没有出家,但是心出家了,功德一样不可思议的。所以出家是否是换一身衣服,这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心出家。像维摩诘居士,他有家园,也有眷属,但是他一切不留恋,这是心出家。维摩诘居士当时跟释迦牟尼佛确实是平等平等,他是金粟如来。一个现居士身,一个现法王身,但觉悟上是平等的。当时还有贤护,他的功德福报都是不可思议,像贤护这样的大居士很多很多。到了唐朝有庞居士,很多出家人都向他求教。到了清朝出家人从雍正皇帝那里问法,得到开悟的很多。皇帝里头禅宗最深的就属于雍正;人家都说雍正干了许多的坏事,但是在佛门里头雍正造诣独身,是真开悟了。
  (问:他开悟了,为什么还这么残忍?)
  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有一个善知识叫五眼珠王。五眼珠王他的护城河都是血水,城墙上挂满了死尸,他杀得很厉害。他是善知识,善财还是参拜了他。这是具体的环境造成的。像诸葛亮他这个人不残暴啊,但是他接管了四川以后,他的刑罚很重。有人跟他说汉高祖得了天下以后,都把约法三章的法给废了,你的法干嘛还这么严?他说不行,过去刘璋懦弱,纪律很坏,治乱世要用典刑,要用很重的刑罚。所以诸葛亮死后,全四川的人都自动为他戴孝,白布戴久习惯了,也就拿不下去。所以四川人对诸葛亮感恩很深,但是他所用的刑罚很重。诸葛亮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学养也很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但是他用很重的刑罚。五眼珠王也是一样,他只有用这样的杀伐,才能使更多人生活、安定,社会更好,他是善知识。所以我们的“诛法”在这里找到依据,我们的“双身法”在华严经也找到依据,妓女是善知识,你要从这里去融会。
   为什么要有“诛法”?以“诛”为度,他要破坏佛法,他要造这么大的孽。在他破坏之前,把他的肉体消灭,把他的识神度脱了,这样对佛法,对于他本身有多大的好处。所以从最大的慈悲心,最大的利他心出发,修“诛法”相应会很快。不是喜欢现威猛相,喜欢降服别人。我听说有一个人跟别人借钱,人家不借给他,就修“诛法”,修“金刚盔甲”,这样搞的话,就一塌糊涂了。所以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人是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把“见”调整好,修什么法都圆满,都无障碍。如果你这个人就是愚昧,不明白,就是天天拿著大圆满法来念,这跟念“人之初,性本善”没什么两样。
   “决定见宗”有了正见,才有正修、正行、正果。现在有的人信佛,但是动机不纯。有的人动机纯正,认真修行,但是“见”很低。对于这种“见”很低的人,我们应该好好帮助他,他比别人强多了,很难得了,我们要循循善诱,慢慢地提升他。不要执著,不要把佛教降低成邪只一样,那就坏了。四川有个鸡毛土地很灵验,非常有名,人们在土地公前杀鸡求愿还愿,把鸡毛抹在墙上,鸡血流到整个沟子。所以我们如果对佛法了解不深,就是把佛降低成鸡毛土地那样的地位,我给你拜,给你上供,给你恭敬祈祷,求你保佑我。我们一听鸡毛土地就知道不对,而我刚才说的那些情况很多很多,虽然还是好的,但是它的“实质”就是把上师三宝降低成鸡毛土地,那你所得到的加持也就如同鸡毛土地所得到的一样。现在我们不要忙著帮助很多很多的人,对于现在已有的人,包括自己,从自己出发,提高自己的见。然后尽一己之力,帮助与自己有缘的人,这很重要。
   有些人的“见”不是很高,但行的很正。我们有很高的辨识能力,怎么做是殊胜的,怎么做是庸俗的,什么人是真善知识,不是善知识,什么人是恶知识、邪知识,能进一步明白。不能只是慕名,去听什么名号,就以为一定是善知识。很不一定!自己不具正知正见,只是慕名,听人家怎么怎么说。一贯道为什么这么快,它是有组织,有计画的,许多人到一个地方参加活动,再进行宣传;不像我们,自己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不来。一贯道又带点神通种种方式很多很多,我们佛教不搞这些东西。我们先求解决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我们现在要弘法,要救度众生,先从这个众生开始。我们先求自觉,这不是阿罗汉,这一点要分清楚。我自己产生一点光明,给别人照一点,别人就有路走。现在屋子漆黑,我来打一点火,大家就觉得好一点。为了产生一点光明,我要提升自己,让大家有一点光明。这不是不管大家,正是为了大家。每个人都这样,能放大光就放大光,光放得长更好。不要忙道场必须有多少人,必须怎么样?能不能发展?别的道场比我们的人多,信我们的人跑到别的道场去了,跑就让他跑吧!这是小事。我们自己发光要紧,从这里开始。不然很总是很著急,很忙,这都是外边的事。

  这是我们相见的最后一次供养,很难得!很难得!

※见愚窃以为“抉择见”之延伸开示,可以参考由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所写的“空,大自在的微笑”。(张老师出版社发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