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居士:弥陀愿王大愿核心—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
弥陀愿王大愿核心—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 黄念祖老居士述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魏译·第十八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夏会本·第十八·十念必生愿》 净土法门,《阿弥陀经》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玄奘大师更把“难信”上头加一个“极”字,这是一个“极难信法”。我们很多人轻视净土宗。实际上虽然人人都知道阿弥陀佛,人人也会念。然而能了解净土宗真正的意思,那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只有佛跟佛才能彻底明白。《无量寿经》是净土的第一部经,所以十分重要。善导大师有两句极重要的开示:“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到娑婆世界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就只是为了一件事情:唯独要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要说阿弥陀佛本来的誓愿大海。佛菩萨都是大愿,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但是我们天天唱赞阿弥陀大愿王,因为阿弥陀佛大愿是一切大愿中的王。佛教说话要求符合真实情况的,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不能随意称赞或贬低,这都是谤法的。所以善导大师所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是真诚从大光明藏中流出的实语。古说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纵然不是弥陀,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同等人物。日本净土宗称第一代祖师是阿弥陀佛,第二代是善导大师,第三代是日本人。中国其它的人都不在内。善导大师在净土宗非常重要。大师在长安的时候,长安城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念佛啊!弘化的力量就这么大。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五时说法,广演八教,教外还有单传之心法。一代时教,浩若烟海,怎么善导大师说世尊是“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确是超越众生情见之说,现在参证日本净宗名著《无量寿经甄解》,可以帮助我们接受善导大师的无上开示。 《甄解》认为一般经论若与《华严》相比,那么《华严》是实教,其它是权教。若《华严》与《无量寿经》相比,那么《无量寿经》是实,《华严》是权。若《无量寿经》与四十八愿相比,那么四十八愿是实,余处是权。由此可见只有四十八愿,弥陀本愿之海,才是世尊唯独要说的唯一真实之法。 《甄解》接着讲,四十八愿若与善导大师所尊的其中五愿相比,则五愿是真,若十念必生愿与其它四愿相比,那么只有第十八愿是最真实之法。《甄解》所说可从《弥陀要解》得到证明。《要解》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证明善导大师这两句无上开示。 所以我们根据善导大师指导,要学习弥陀本愿海,要学善导大师的这回十八愿里头所选的五真实愿。这五愿是四十八愿的中心,也就是整个佛教的真实核心。这五愿就是:“定成正觉”,“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十方称名”,和第十八愿“十念必生”。第十八愿正是真实中的真实,核心当中的核心。凡具信愿者念十句弥陀名号,必得往生。称名功德超情离见。正如《要解》所示:“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故功德不可思议。 (善导大师时代,《大经》尚无善本,大师弘经以魏译为主兼采余译,现先师夏莲老会本,已被公认为本经善本,所以文中专采会本经文,至于魏译之五愿则与会本对照并列文前。) (一)“定成正觉”愿 古德说:“四十八愿,全显法身。”又说:“一一誓愿为众生故。”现合起来说,就是弥陀每一条愿文,都是为众生究竟成佛。彻底体现弥陀的大智大悲大愿。显法身是大智,因人人本有法身,所以可以救度成佛。一心救度,愿愿为众生是大悲。彻底求度普遍救度是大愿。所以弥陀号为大愿之王。这一条愿文就是愿求:凡往生极乐之人,无论过去劫中有无深重宿业,一律都绝对成佛。 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成正觉就是决定成佛。佛是什么?佛就是觉悟。人人都有本觉,但是现在大家在迷,就不觉了。在这不觉之中忽然起了一念要趋向觉悟,这是始觉。始觉若跟本觉相合,就最后达到究竟觉了。这是三觉。本觉、始觉、究竟觉。这三个都圆满就成佛。愿名“定成正觉”。就是说凡是往生的人决定全部都成佛。至于愿文:“我作佛时”。这个“我”就是阿弥陀佛成佛以前因地发愿的自称。当时他是国王,见了那时的佛,世间自在王如来,他觉得佛法殊胜,王位就不要了。所以大家看看,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都是舍弃王位。如果有人对世间地位、名誉、金钱都舍不掉呀!这就没有真正的学佛。国王出家法号叫做法藏,这个“我”就是法藏比丘的自称。法藏比丘发誓愿说,在我成佛的时候“所有众生,生我国者”。不管是什么众生,所有一切,不但是人可以往生,鬼也可以往生,畜牲也可以往生。鬼很愚痴,其中恶劣的是恶鬼恶神等等。动物中螺埘极愚痴,终日躲在壳中睡眠,不见天日,这些众生都能往生成佛。就如同一位医师能医不治之症。这就是净土宗特殊之处。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一定都成佛。都可以不离极乐国土就成佛。“众生生我国者”。生到法藏比丘成佛所成就的国土,现在已经成就,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自然“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只要是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就没有分别,身意诸根,自然寂静,决定成无上正等正觉,证大涅槃。现在有很多人也肯为众生办个工厂,给众生找个工作,或兴办种种慈善事业,但这都是不彻底的,暂时的救度,不能给众生彻底的,永久的利益呀!将来他又堕落了,又是在地狱中火山、刀山、火柱里头过日子。只有真正彻底觉悟,这才是彻底的度脱。 至于什么是分别?又如何远离分别?分别,我们常说你这个人分别心太重了。我们要去分别它,这个对呀!不对呀!好呀!坏呀!善呀!恶呀!邪呀!正呀等等,都叫分别。这个茶杯美不美?好不好?贵重不贵重?我喜欢不喜欢也都是分别。这种分别有真实意义吗?究实而论毫无意义,只是虚妄。所以叫做虚妄分别。本来一切是本无分别的,可是偏要去分别,所以叫虚妄分别。所有我们的一切分别心皆是虚妄。如同我们到故宫的珍宝馆,看见金的盘、金的佛像、金的宝塔等等的这一切,你要是从这些表面形象来看,就没有一个是一样的。这就有种种的差别。其实你如果认识本体,就知道所见的盘、佛像、塔这些相,只要在炉子里一化,就全没有了。所有这些都是同样的东西,就是金子。可见一切分别之相,皆因虚妄之心。所以要断分别惑,要断这个惑,就依靠无分别智。所以《维摩诘经》讲不二法门,一切都没有两样。我们入不二法门,这个不二法门,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所以愿文中“远离分别”。就是说往生后自然舍除虚妄的分别,了达“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至于还没有往生的佛教徒,也应知分别是虚妄,而趋向于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跟众生也无差别,我们自己心与佛无差别,和众生无差别。消除减少这些分别,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事。 “诸根寂静”。“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寂”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患难叫做“静”。众生终日在危难苦恼之中,八苦交煎,忧患无尽。忧愁这个,忧愁那个,患得患失,没有的想得,得了又怕没有了。彻底消除所有的苦患叫做静。没有烦恼,没有苦患称为寂静。这是浅说,深说,寂静就是涅槃的本体,或者叫做理体。我们世尊的圣号是释迦牟尼。“牟尼”翻成寂默。《仁王经合疏》把“牟尼”解释为寂默,即身口意三业都寂默之义。《理趣释》的解释“牟尼”是身口意寂静。所以“牟尼”就是寂默,寂默的意思。没有烦恼,没有苦患,安然如如而不妄动。往生到极乐的人都是如此。所以受用种种大乘法乐。由于“寂静”是“涅槃”的本体,所以就“决定成等正觉”(“等正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证大涅槃”,“大涅槃”跟阿罗汉的涅槃不同。“大涅槃”也是佛果的名称。翻成圆寂。现在和尚去世也称圆寂。其实圆寂两字的含义很深。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叫做圆。这就一切德无不具备了。妙绝相累,体穷真性叫做寂。一些事相不能有累于你了,而能穷究本体契合真性了。简说就是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曰寂。圆寂就是大涅槃的涵义。大涅槃不同于小乘涅槃。不同之处:大乘涅槃,涅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佛证到涅槃,三德圆满。阿罗汉只有解脱德。他解脱了,不入生死了,三界拦不住他了,但他不明般若未证法身。大乘涅槃具“常乐我净”。阿罗汉呢?他只有常乐净,不认识这个妙明真心的真我。所以大乘佛教徒,你要说他是阿罗汉是贬意词。在这两种生死里头,阿罗汉是出分段生死,还有变易生死。从回小向大到成佛,这五十几个位次,一步一步的变易。佛是极果不再变易,了二种生死。佛是具足一切身,一切智,现无量身智,度脱众生。阿罗汉涅槃是灰身灭智。所以小乘和大乘两种涅槃不一样。 这条愿文是凡往生极乐国者决定成佛,证大涅槃。阿弥陀佛成就极乐世界。为所有众生都生到极乐。佛并不是要拉一部分群众,增加自己的势力,将来选举的时候多张选票。他只是念念为众生,为大家成佛呀!是为了我们在座的,和全法界的所有这些人。要把大家都接到极乐世界,让大家成佛。是为我们! (二)“光明无量”愿 “光明无量”是第十三愿,全文是:“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底下还有“触光安乐”愿:“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显出阿弥陀佛这些誓愿都是为众生。日本的望西师说得很好。普照十方。十方者,东西南北加上四个角就是八方,再加上和下,称为十方。十方就是一切处。佛光普照十方一切地方。日本的望西师解释说,虚空是无边的(现在天文学用最大的望远镜发现从未发现过一个星体,离咱们地球是一百四十亿光年,也就是说它的光,要传到我们这里,光要走的时间是一百四十亿年。咱们现在看见它的光是一百四十亿年前的事,光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光是走一年要走多远,这叫一个光年。它离咱们一百四十亿个光年。这还是现在的科学所能观察到的,已经是这么大了。那观察不到的还不知有多远。现在科学都承认宇宙的大是没有边的)。十方无边,十方的国土也无边。所以众生也无边。佛菩萨的大悲心也就无边了。因为大悲心无边,也就要光明无边。因为光明可以为众生作佛事。光明无边,所以摄取众生的利益也就无边。扼要来说:为了利益无边,所以光明无边。利益是给众生的利益。佛为什么要无量光?是要给众生无量的利益。这个解释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常说:佛教徒应是利他,不是老考虑自己。有的佛教徒只是想: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有事许个愿,求求佛,念念佛,念念观音菩萨,死后要往生。不但今生活得很好,死了也要找个好地方,比别人好。彻头彻尾的为个人打算。昙鸾大师说:这种为个人打算的人,是不能往生的。往生极乐都是发大乘心的人。 佛光“绝胜诸佛”,是阿弥陀佛的光明绝对胜过一切佛,大经里讲了诸佛的光明不同,是因为他发愿时候不一样。各人发了不同的愿,成佛的时候实现他的愿,于是光明就不同了。阿弥陀在发愿的时候,最初的出发点就要胜过诸佛国土。本经说:“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因弥陀有绝胜诸佛国土之愿,所以成佛后“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下愿中还提到遇着光的人“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在《无量寿经》后头说:“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这些烦恼垢污就消灭了,善念就生出来了。而且就是在三途极苦的地方“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众生在三途极苦之处,地狱之中,如果见到这个光明,当时受罪的情形马上就停止了,而且命终之后,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要无量光,光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妙用,可是我们现在遇没遇呀?不能说我没有看见就说佛光没有照到,不能这么理解,你肉眼虽然没有见,焉知你没有接到佛光?我觉得我们都是在佛光摄受之中,所以今天能够相会一堂,研究弥陀大愿。面前摆一部电视机,电台正在广播。电视机没接电源,电台广播的信息,充满在你这里,你不能察觉。你插上电源按了电钮,跟你所要的台不一致收不到,调不好也收不到,实际讯息已全在这儿,稍稍一调,马上声音图像都来了吗!电台的节目本来在这里嘛!不是调的时候再把它请来。你要换一个台,一按键,第二个频道就来了。前头的就没有了。这说明一切频道,一切的电波,一切信息都在当处,哪个也没有短少。但你不把频道选对了,就无法接收。同样的问题,佛的光明就在这儿,就遍照我们身心。你所不能感觉者,就是你没有调得相契。弥陀大愿光明无量,普照十方,摄受一切众生,给予安乐,令生极乐,佛光无量,利生之益无量。 (三)“寿命无量”愿 “寿命无量”愿:“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此是夏会本之愿文,至于魏译则分为佛寿命无量与国中天人寿命无量两愿,会本则摄二而为一,善导大师五真实愿,则专摄佛寿无量愿。前为无量光,此为无量寿,日本名著《甄解》认为这两愿是“真实报身之德”,“方便法身大悲之本”(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法身所流现的大悲与智慧方便的根本)。接着《甄解》就说明以上两句话,它说:“盖无量寿则竖穷三际,佛身常住,众生有依(佛的寿命无量,在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之中,没有穷尽,所以佛身可以常住世间,给众生作依靠)。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德用遍周摄化无尽(光明无量所以遍满十方虚空,随光普施佛的功德与妙用,摄化众生,没有穷尽)。故为大悲方便之本,报身之宏德也。故知愿中自誓光寿无量,实为一切众生悉皆光寿无量。”所以日本有位澄宪法师说:“佛寿命无量,这是化道的至德。众生可以常蒙庇佑有所依归。” 澄宪法师又说:“人民寿命无量,净土第一德也。”你得到往生,一切都好。寿命如果有量,就有一天要死呀!这像个什么?像一个好的玉杯子,非常好,非常美,玉质非常好,雕刻也极精,就是没有底。“玉杯无底”,没有用,废物。所以日本大德望西说:“极乐世界诸乐根本只在此愿。”寿命无量。所以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根本原因。打个比方说:投考大学,有的学校需要六百分以上,一般学生考不上。但有个大学二百分就能考取,这个学校不但取分低,并且考进来之后,没有退学开除等等。个个都成功,个个都是博士,个个都成为爱因斯坦。这个学校太殊胜了。现用来譬喻极乐世界,往生很容易,中间没有退转,寿命无量决定成佛。大家要知道这是弥陀大愿给我们的恩德。我们一直不成就,不是永不发心,甚至也发过很勇猛的心,但是往往一遇退缘就懈怠了,退了下来。又碰到什么善因缘又发心,又过两天又凉了。进进退退,所以进一退九,好不容易进了一步,一退退了九步。再说寿命,能让我再活七十年,我就很乐观了。过去七十多年日积月累修持、闻法,不断改正错误,到今天也不容易。如果再有个七十年,又可有进步,又可做很多工作。但是,没有了。极乐世界之殊胜,一个是不退,再一个是寿命无量。你想一个人老进步而且老活着,你不成佛成什么?你不成佛不可能呀!所以阿弥陀佛称为大愿之王。所以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我常说你们修什么都可以呀!我从来不劝人放弃他所修的本门,另换一个。但是我常劝:不管你修什么,你要求生极乐世界,拿你的功德回向往生。如果不愿入弥陀大愿之海,要在这一生中出生死,我就可以说一句很大胆的话:“绝无希望。” (四)“诸佛称叹”愿 “诸佛称叹”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十方世界一切佛刹之中,诸佛不共同称叹我的名字,说我的功德,说我的国土好;不能作到这样,我不取正觉。所以这个愿我们要很好的体会。决不是凡夫的思想。我要闻名于天下,要成为佛教的大学者,要成为佛教的大德,我的徒众要遍天下,全世界都闻我之名。看起来好像跟弥陀这个愿很接近,其实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这一点必须知道。想成为佛学家,成为佛教的大法师的心,往往是夹杂着名闻利养的心,求供养,求得名望,正是个名闻利养的心。阿弥陀佛这个心,是个利他的心。跟第十八愿连起来,我们现在说,我们今天能够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全因弥陀所发“诸佛称叹”这个愿。阿罗汉不知道他方的佛的名字。极乐世界距我们十万亿佛土,多少万亿个光年,那么远的事情,众生怎么能知道,而我们都知道。这个事情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谁都知道阿弥陀佛,不管你信不信,不管男男女女,一跤摔着,哎呀,阿弥陀佛!他就阿弥陀佛念出来了。谁都知道有阿弥陀佛。咱们本土的释迦牟尼佛,有几个人知道?本土的释迦牟尼佛知道的人很少,而十万亿佛土之外的阿弥陀佛知道的人反而很多。这不是偶然之事,这是由于弥陀的本愿。“诸佛称叹”,所以十方闻名。十方闻名,所以十方的众生求往生。你看,《阿弥陀经》各方佛都吐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受如是法门,求生净土。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也一样,也吐广长舌相,遍覆我们这个娑婆的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告诉我们。因此我们才能闻阿弥陀佛的名字。所以净土法门是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同赞。《阿弥陀经》翻成六方佛,玄奘大师翻译的就是十方佛。《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称赞。过去称赞,现在也正在称赞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劝大家往生。 至于《魏译》中愿文是:“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日本《会疏》说:诸佛赞叹,称我名者,包括三个意思。(一)是十方的佛都称扬赞叹阿弥陀这个名号。(二)诸佛也称赞一切念佛的人。所以十方佛也称赞我们说,娑婆世界有这么多众生,大家在念佛,或在家中或在寺中,或单修或共修,在那念阿弥陀佛。所以凡是念佛的,也都在十方诸佛称赞之列。(三)十方佛也都称赞他自己,因为十方的佛也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都由念佛三昧而成佛。 (五)“十念必生”愿 “十念必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唯此五愿推为真实,在此五愿中又以此第十八愿最为真实。可见此愿实为真实当中的真实,核心里面的核心,实是两土导师的心髓,乃无上大悲心的具体显现,无上智慧所流出的究竟方便。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至心”。在《观经》第十六观教令众生称念弥陀圣号,经文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两经都是指出“至心”。可见重要。“至心”就是至诚的心。《金光明经》注解:“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云至心。”彻到了心的本源,究竟了心的实际,这叫做至心,至诚的心。到底怎么叫至诚之心?罗什大师的譬喻最好,所以就是大德呀!大师指示什么叫至心:有人在野地里,忽然间碰到强盗了,冤家债主,仇人相遇,他们就拿着弓箭刀枪追赶索命。这个人赶紧逃跑,若被追上就没命了,一想不好,前面有一条河,我到河边上,我是脱衣服过河,我还是就这么过呀!我要是穿着衣裳游泳不便,我不好过呀!要是脱了衣裳,费时间呀!他们抓住怎么办?这个时候心中所想只是怎么过河!这时还会想:我银行存款怎么办?家里还有什么事要吩咐?全没有了。就是怎么过河!心里没想任何其它的念头,这就叫“至心”。这我们容易体会。你听到佛的名字,你就这样一条心的信受欢喜,就是“至心信乐”。你念佛就是这样一条心,一个心眼儿的这样念,就是“至心”念佛。 愿文中“至心信乐”,信是信心,乐是欢喜,表示愿意。所以这两字显示了信愿很重要。有的人光重视持名,不重视信愿,这是非常不够的。截流大师讲正信。《弥陀要解》讲六信。《无量寿经》讲发菩提心,那就更深入一步了。所以肯用功是很不错了,但可惜还不圆满。信愿行三资粮,缺一不可。三件事情像一个香炉三条腿。有人说我信,我也愿意去,就是不念,那是两条腿的香炉,站不住的。另一种,我就知道念,我也愿意去,真正什么叫六信?什么叫事?什么叫理?还有自佛与他佛?什么因果都不能信。信这条腿就短了。截流大师劝发正信文中发挥得十分深刻,若无正信,虽然努力念佛,不能往生。来生富贵,就造业,这生造业,下一世便入地狱,这叫做结三世冤。所以我们不但信事上的报佛与化佛,还应信理体的法身佛,不但信极乐的他佛,还应信自心是佛的自佛,相信以信愿持名之因,决定得往生之果。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因为作的善事,他可以又生长枝叶,结出果实,而且牢固不能拔,所以称为善根。所有我这一切的六度万行种种善根,我都是一念一念的,一心一心的用纯正相继的心念来回向,就是“心心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趋向。例如阿罗汉的回小向大,就是回转只求自觉的功德,发起趋求大乘的心,这就是回向。也就是回转自己的一切功德都使之趋向于自己的誓愿。《往生论注》说得很好,“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给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大家常念:“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话要是至心念去,就有无量功德。因为:把你的功德,施给无量众生,同生极乐国,不是只为自己,这个心是可以往生的。 “愿生我国”。“愿生我国”明白指出了三资粮中的“愿”字,在“至心信乐”已暗指,这句是明指。“信乐”明指了“信”,现再明指“愿”字。所以说第十八愿是大愿核心,因它明指了净土法门信愿持名的纲宗,具足信愿,但有十念就可往生。这是两土导师剖露心肝的精髓。《弥陀要解》代佛传语,“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说明了,能不能往生,只决定于你有没有信愿,若有深信切愿,决定往生。往生后的品位才是念佛水平所决定的。《要解》接着说:若无信愿,纵然念得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也无往生之理。盼学净之士,深留意焉。 “乃至十念”。你这念佛,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念。“乃至十念”,你多念当然更好。到临终有十念相继就可以往生。《宝王论》里说:临终有一念都能往生。所以持名往生称为易行之法,其余的修行都是难行之法。唯有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其余是竖出三界。例如,一个虫子长在竹子里头了,要从竹子里头出来,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在竹子里一节一节的咬,咬来咬去,出去了。这是竖出三界,咬很多节。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横着咬,当然费点劲,竹子皮硬一点,但就在一个地方钉住,咬一个窟窿,出来了。这是易行道。“至心信乐,十念性生”就是体现这易行道。为什么要易行?弥陀的大愿嘛!你说我要救众生叫你解脱而是一个很难的方法,谁都办不到的,有这个方法和没这个方法有什么分别,谁都办不到。修唯识观,修法界观而能得到成功的人就太少了。众生办不到哇!观一切都是自己识心所现,如真知道一切都是识,还有什么分别,吃也吃的,识。看也看的,识。说也说的,识。什么就都是识,这方法很好,但是说来容易,要真到了谁骂你一句,你马上火就来了。高明容易解脱难,讲的高明很容易,你真正跳得出来才算呢!不大做得到。 念佛就是三资粮中的“行”,有人会问为什么临终十念甚至一念,这样微小的“行”,就能取得往生净土证不退转的殊胜妙果呢?这就是持名法门无上殊胜不可思议之处。也就是弥陀为什么尊称为大愿王之处;也就是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之处;也就是第十八愿成为五真实愿,四十八愿为一代圣教的核心之处。这愿之名为“十念必生”。“必”是决定之义。这就因为这句名号是弥陀历劫以来无量无边万德所形成。名由德成,所以名具万德,名即万德。众生持名,弥陀万德全入众生介尔心中,由于弥陀万德,庄严了念佛人的自心,于是自心顿具弥陀的万德。拙著《大经解》云:“名号即实德。”正是此义。故云:“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极圆极顿不容疑议。《弥陀要解》:“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足证持名妙法,是方便中的方便,究竟中的究竟,但当老实念去。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经》是五逆可以往生,但五逆再加上诽谤正法就不能往生了。这里多了一个罪名,有人又设问:另外有一个人,他不是五逆,单是谤法,能不能生啊?古德回答:“这个人生不了。”五逆十恶他不谤正法能生。这人谤正法,不五逆十恶不能生,为什么?谤法的罪重于五逆十恶,很多人不知道。有的人就喜欢随便说说,他以为他很高兴,很满意,随便说,他不知道他是造了一个极大的业呀!随便批评,随便说呀!这都是做了于法不利的事情,原因就在这儿。为什么他五逆十恶?他敢于做这样的坏事?就是他不明佛法,他要真信了佛法,知道有因果,有报应,天天念《地藏经》,真相信了,他敢杀父杀母啊?就因为不明白佛法,所以不相信因果,不杀白不杀,不贪污白不贪污。他就这个思想。他做坏事就因为他不明正法。可见正法重要。你诽谤了正法,那就有很多人会变成五逆十恶了。所以罪很重。以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想解脱,求觉悟,寻求正法才能出烦恼生死的苦海,登清净解脱的觉岸。这须正法来做舟船,可是有人把船破坏了,或者无船可渡,或者中途漏水沉没,断人慧命,没有罪比这个更重了。对于如来传给大家的妙法,如果有人加以诽谤,必须痛自忏悔。也有的是无意的,由于自己理解的不够,任意发挥,于是“离经一字便同魔说”。 善导大师选出上述五愿为弥陀愿海的核心,真是顶门具金刚正眼,剖露了两土导师的心髓。定成正觉愿。这是弥陀愿海之本。导师唯一的心愿:就是愿一切众生,顿歇狂心,朗然觉醒,恢复本有的觉位,也就是成佛。一切法不离因缘,所度众生从有缘往生极乐国土的开始,所以本愿指出“生我国者,……证大涅槃”。 于是引出无量光寿两愿。普度众生,唯靠佛陀。生极乐者,赖佛教化,芸芸众生,赖佛摄受,生死流中,赖佛慈航。但未来不可穷尽,赖佛救度的众生也不可穷尽,所以弥陀的寿命不能穷尽。未来时间无量,众生无量,所以佛寿无量。佛放妙光摄受众生,加持众生,十方虚空不可限量,其中众生无有限量,大悲不舍众生故,所以弥陀光明无量。 无量光、无量寿只因真纯一念利生之心,自然流现了。古德说:弥陀无量光寿,只为一切众生同臻无量光寿。确是如此。 愿文中“生我国者”这就指出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国土(简称极乐净土)。要依止弥陀成佛的人,须先往生净土。于是四十八愿所庄严成就的国土,种种清净光明,种种美妙安乐,种种赏心快意,种种演唱法音,受用种种大乘法乐,没有退缘,一切增上,所有国中人民也都寿命无量决定成佛。极乐国土这样殊胜,怎么才能去呢?这就成为全部大愿的关键。关键是什么呢? 这就是“十念必生”愿。但当深具信愿,只要念十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决定往生。这是人人能做到的易行道,所以全部大愿一齐都活了。这是大愿之心,圣教的眼。如果没有这条易行之愿,其余之愿,再广大,再殊胜,也都是虚愿,甚至是狂愿。众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徒增惆怅。 所以《大毗卢遮那成佛经》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所以果觉的究竟处只在彻底救度众生的“方便”。如能给予众生以究竟(彻底)方便的办法,使他们得度,这才是究竟的成就。现在持名念佛往生极乐的法门,横出三界,成为一切法门中的易行道。这就是究竟的方便。 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为了普作饶益,所以再加一条“诸佛称叹”愿。十方如来各放广长舌相,宣说弥陀世尊极乐国土种种功德,劝令众生求生净土。于是十方众生才能闻名得度,同生西方净土。我们身在娑婆,与极乐相距十万亿佛土,我们能闻弥陀名号,能求生净土,正是由此“诸佛称叹”愿之力,所以释迦导师“唯说弥陀本愿海”。 善导大师选以上五愿为真实愿。“真实”二字恰与《大乘无量寿经》三真实(真实之际,住真实慧,真实之利)不谋而合。“定成正觉”愿,正由众生个个本来是佛,歇即菩提,定成本觉,此愿所开示者,“真实之际”也。 以无量光寿摄取教化众生,以种种殊胜方便,增益极乐国人善根,永离退转,唯是增上,皆由于弥陀真实之慧。 “十念必生”愿正显“真实之利”。具缚凡夫,但能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乃至仅有十念,就可往生极乐国土,永离恶趣,证三不退,位齐一生补处菩萨,决定成佛。所得利益,超胜一切,故为无上殊胜究竟真实之利。乃真实究竟的方便,故此愿为真实中的真实。 文末敬申一偈,普祝 愿解如来真实意 愿得弥陀真实利 一九九一年春于妙云禅室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普愿早生真实慧 速证究竟真实际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