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胎教与一千天
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扎根重要,不扎根怎么行!根是什么?根是戒律。现在佛教衰了,衰得等於零了,你说可悲不可悲!在家同修十善业做不到,出家的同修沙弥律仪做不到。十善业道跟沙弥律仪是最基础的戒律,这个做不到,其他一切都没有。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是根,根没有,哪来的本?哪来的枝叶?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历朝历代的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真的有成就。现在这些成就看不到了,我们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他没有根。从前的根从小扎的,你要是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你就明白,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中国人懂得教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别的,就是讲教育,教育这一桩事情做好了,什么事都解决了。就是教了好人,人人都是好人,什么制度都没有关系,再不好的制度,好人还是做出好事;再好的制度,不是好人,还是出毛病。中国教育怎么教的?母亲怀孕就教,叫胎教,这是世界上找不到的。西方人用催眠术,把一个人催眠,催眠叫你回去,回到你的童年,你现在三岁、两岁、一岁,你现在在母亲子宫里面,什么样子?让他说出来,他都能说得出来。这才发现,胎儿在母胎里面他有知觉、他有感受,他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知道,头脑清醒得很,母亲的思想、母亲的动作,他都有影响、都有感受。所以中国古人是讲从胎教。小孩出生下来,第一任的老师是谁?妈妈。妈妈教什么?教《弟子规》,不是教他念,母亲要把《弟子规》做到,做给婴儿看。他一出生,眼睛张开了,耳朵竖起来,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学习了。所以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叫扎根教育,他根是这么扎下来的。这个一千天,三岁,凡是不正当的东西不能看,不能给他看到,不能给他听到,就是邪恶的东西都不可以,不能让他接触到。妈妈要把他看好,他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正法,都是纯正的,他从这养成的。我们中国过去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这一千天的教育到八十岁都不会变,那个根扎得多深、扎得多稳。六、七岁上学,上私塾,老师做榜样给他看。父母做到了、老师做到了,他信心坚定。老师不但做出来给他看,还把为什么要这样做,把道理讲给他听,慢慢他都懂得了。这扎根教育,现在没有了。 我们想想看,咱们中国扎根教育至少丢掉了一百年,一个世纪,四代到五代。现在再恢复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是不能恢复,能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很深。我们过去在汤池做了不到半年,效果卓著,这就证明传统底蕴很深,人是有良心的,就是没有人教他,没有人带头,一教一带,马上就恢复。拯救今天的社会,化解冲突危机,真的要靠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要靠中国这个扎根教育。扎根教育三个根,这个诸位要知道,儒的根《弟子规》,道的根《太上感应篇》,佛的根《十善业道》。这三样东西都很薄,文字都不多,扎根教育。你不从这上扎根,你就没有办法持戒,所以在家同修十善业道做不到。《十善业道经》讲过,讲得很详细,做不到。为什么?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如果有《弟子规》、有《感应篇》,十善业道是驾轻就熟,轻而易举就做到,原因在此地。今天我们不能责备任何人,每个人都没过失,做什么样的坏事,都不能说他有过失,他没有学。没有学要加之於罪,这是很不道德的事情,所以要能够原谅人。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这当然的。 儒跟佛,道家也不例外,儒释道根真的是一个,这一个是什么?就是孝。所以中国文化用一个字来说,孝文化,这全世界没有的。那个孝字是什么?孝字就表示宇宙人生跟自己是一体。文字是符号,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合起来是上一代跟下一代,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是一体。它是叫你会意,你懂得这个字的意思。过去未来现在是一体,横的,十方世界是一体,佛法里面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一个自体。所以人与人他要亲爱,这个人害我、侮辱我、陷害我,我对他怎么样?我对他爱他。为什么?他迷惑,不知道我们是一体,我知道他跟我是一体,那我能去恨他吗?我能去报复他吗?错了,错得太离谱。舌头跟牙齿是一体,牙齿咬了舌头,舌头恨不恨它?舌头要不要向牙齿报复?没有。为什么?它知道是一体。所以觉跟迷不一样。释迦牟尼佛修忍辱行,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你说这是多么大的侮辱?这是多么痛苦的一桩伤害?忍辱仙人有没有去恨这个冤家?没有,一丝毫怨恨都没有,而且还告诉他:将来我成佛,第一个度你。这仙人说话算话,以后他成佛了,就是释迦牟尼佛,歌利王是谁?就是憍陈如尊者,佛教化这些学生当中,第一个成就的、证阿罗汉果的憍陈如,就是当年的歌利王。没有一点怨恨,为什么?一体,比一家人还要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爱心是从这里出来的,是从真心里面、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从哪里学的,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这个总得要知道。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六十三集)2010/6/20 檔名:02-039-0063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